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PPT课件
合集下载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ppt
佳句赏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 簇,春光无限, 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 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 味无穷。 现在多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 生出许多希望。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柳荫深深,前路迷茫,穿过树荫深处,啊, 鲜花明艳,我的眼前一亮,又是一个村庄, 那村庄————,我的心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当我们________的时候, 我们相信:“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五老峰》 庐山东南五老峰, 晴天削出金芙蓉。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烟波缥缈隐险峰, 上下左右各不同。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 西林壁
[宋]苏轼
朝午暮夜各不同 东南西北各不同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会当临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
象 棋 孤相单士护王宫, 炮马车卒狭路逢。 不识棋局真面目, 只缘身在棋局中。 杜甫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宋】陆游
陆游
山西村:村庄名,在今 浙江绍兴鉴湖附近 。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课件
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 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 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 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 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 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 《蝶恋花· 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 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 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 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第一、二句赞美庐山景色的雄奇壮观。 地三、四句寓理:要想对某事物有全 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 各管的立场上,来观察分析事物。
返回
横
看——成岭 看——成峰 变幻莫测
写景
侧
远近高低——不同
题西 林壁
不 识——真面目
寄意深远
明理
只 缘——此山中
赞 美 庐 山 奇 景
对偶的巧妙运用
对偶作为一种修辞方法,使用字相等、 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成的一对短语后句 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语言方式。
古诗二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题 西 林 壁
认识生字
莫 腊 浑 疑 豚
学习生字
莫 腊 浑 疑 豚
学习词语
闲人莫入
腊梅
浑浊
怀疑
豚鼠
学习词语
山岭
侧面
缘故
重叠
重量
理解字词
岭:高大山脉。
峰:高而尖的山头。 识:认识,知道。
缘:因为。
诗句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 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 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 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 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 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 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 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 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 老学庵笔记》等。
2019-2020年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课件共25张PPT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哲理
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 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 的信心。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历史悠久, 宋代盛行,是因为当时印刷能力有 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 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 径之一。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 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 可以传播开来。
题西林壁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哲理
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 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 的信心。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历史悠久, 宋代盛行,是因为当时印刷能力有 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 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 径之一。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 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 可以传播开来。
题西林壁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课件 新人教版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 5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5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53.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54.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55.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56.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57.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8、年轻是我们拼搏的筹码,不是供我们挥霍的资本。 59、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6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61、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62、孩子:请高看自己一眼,你是最棒的! 63、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64、活鱼会逆水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65、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66、有价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67、不可能的事是想出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的。 68、找不到路不是没有路,路在脚下。 69、幸福源自积德,福报来自行善。 70、盲目的恋爱以微笑开始,以泪滴告终。 71、真正值钱的是分文不用的甜甜的微笑。 72、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对,就变成一座桥。 73、自尊,伟大的人格力量;自爱,维护名誉的金盾。 74、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75、懂得回报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76、读懂责任,读懂使命,读懂感恩方为懂事。 77、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78、技艺创造价值,本领改变命运。 79、凭本领潇洒就业,靠技艺稳拿高薪。 80、为寻找出路走进校门,为创造生活奔向社会。 81、我不是来龙飞享福的,但,我是为幸福而来龙飞的! 82、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83、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84、不想当老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85、志存高远虽励志,脚踏实地才是金。 86、时刻牢记父母的血汗钱来自不易,永远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需要报答。 87、讲孝道读经典培养好人,传知识授技艺打造能人。 88、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8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90、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91、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92、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93、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94、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95、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96、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97、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98、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99、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10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二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教学PPT课件
2019/1/24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题西林壁》 7
庐山介绍
2019/1/24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题西林壁》
8
6
评析
这是一首通过描写山水,来表现哲理的诗篇。 诗人以庐山的形态难以认识,说明认识事物形态 的困难。诗的前两名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 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 的角度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 在庐山中”。 最后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 识事物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 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 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 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题西林壁
苏轼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019/1/24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题西林壁》
朗读课文
2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 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 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 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 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 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 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 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2019/1/24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题西林壁》 3
横远 看近 成高 岭低 侧各 成不 峰同
2019/1/24
题:题写。 西林:庐山上的西林寺。 横看:从正面看。 远近高低:指从远处、近处、高处 低处不同的角度看。
庐山介绍
2019/1/24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题西林壁》
8
6
评析
这是一首通过描写山水,来表现哲理的诗篇。 诗人以庐山的形态难以认识,说明认识事物形态 的困难。诗的前两名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 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 的角度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 在庐山中”。 最后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 识事物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 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 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 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题西林壁
苏轼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019/1/24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题西林壁》
朗读课文
2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 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 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 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 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 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 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 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2019/1/24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题西林壁》 3
横远 看近 成高 岭低 侧各 成不 峰同
2019/1/24
题:题写。 西林:庐山上的西林寺。 横看:从正面看。 远近高低:指从远处、近处、高处 低处不同的角度看。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精品完美PPT课件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34
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吗? 诗句的意思是:山峦重重,水道弯弯, 正以为无路可走。突然发现柳荫深深, 鲜花明艳,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35
这句话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 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
对偶的巧妙运用 对偶作为一种修辞方法,使用字相等、
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成的一对短语后句 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语言方式。
返回
40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37
主要内容:
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 和乡间的风俗。 表达情感 : 刻画了农民的淳朴、好客的品性, 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人生哲理:
面对困难,我们不要轻易退缩,因为曲
折之后才是坦途。要记住:“阳光总在
风雨后!”
38
俗语: 1“阳光总在风雨后”
2“不经历风雨,怎能见
彩虹?”
39
7
书写、题写
题西林壁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题西林壁”: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
8
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历史悠久, 宋代盛行,是因为当时印刷能力有 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 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 径之一。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 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 可以传播开来。
9
10
11
横看
12
侧看
13
远看
14
近看
34
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吗? 诗句的意思是:山峦重重,水道弯弯, 正以为无路可走。突然发现柳荫深深, 鲜花明艳,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35
这句话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 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
对偶的巧妙运用 对偶作为一种修辞方法,使用字相等、
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成的一对短语后句 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语言方式。
返回
40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37
主要内容:
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 和乡间的风俗。 表达情感 : 刻画了农民的淳朴、好客的品性, 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人生哲理:
面对困难,我们不要轻易退缩,因为曲
折之后才是坦途。要记住:“阳光总在
风雨后!”
38
俗语: 1“阳光总在风雨后”
2“不经历风雨,怎能见
彩虹?”
39
7
书写、题写
题西林壁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题西林壁”: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
8
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历史悠久, 宋代盛行,是因为当时印刷能力有 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 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 径之一。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 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 可以传播开来。
9
10
11
横看
12
侧看
13
远看
14
近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PPT课件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人教版)
5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第一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体会诗人在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记录旅游见闻的诗,这节课学习陆游 的《游山西村》,看看作者又写了哪些见闻。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 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 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的诗歌中, 总的主题是抗金复过和同情人民苦难。这 首诗是诗人罢官闲居,住在绍兴市的三山 乡时写的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 的村落。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 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 为“三苏”。
题西林壁
苏轼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
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
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这首诗作者究竟是在哪里写的,请同学 仔细听解读。
1、诗的前两句写的什么内容?
描绘了庐山的千姿百态、移步换形的美丽风光。
2、后两句告诉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已经陷入困境,看起来已经绝望了,而忽然又绝处逢生,出现新的
5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第一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体会诗人在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记录旅游见闻的诗,这节课学习陆游 的《游山西村》,看看作者又写了哪些见闻。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 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 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的诗歌中, 总的主题是抗金复过和同情人民苦难。这 首诗是诗人罢官闲居,住在绍兴市的三山 乡时写的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 的村落。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 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 为“三苏”。
题西林壁
苏轼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
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
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这首诗作者究竟是在哪里写的,请同学 仔细听解读。
1、诗的前两句写的什么内容?
描绘了庐山的千姿百态、移步换形的美丽风光。
2、后两句告诉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已经陷入困境,看起来已经绝望了,而忽然又绝处逢生,出现新的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二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教学PPT课件
岭低 侧各 成不 峰同
题:题写。 西林:庐山上的西林寺。 横看:从正面看。 远近高低:指从远处、近处、高处 低处不同的角度看。
2019/7/24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题西林壁》
4
不识:认不清。 只缘:只因为。
不只 识缘 庐身 山在 真此 面山 目中
题西林壁
苏轼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019/7/24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题西林壁》
朗读课文
2
2019/7/24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 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 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 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 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 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 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 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8
2019/7/24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题西林壁》
5
缘yuán
①原因:缘故、缘由、无缘无故。 ②因为:缘何而来 、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边:边缘、外缘。 ④沿着;顺着:缘江而下 、缘溪而行、缘木求鱼。 ⑤发生联系的机会:缘分、人缘、血缘。
2019/7/24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题西林壁》
6
评析
这是一首通过描写山水,来表现哲理的诗篇。 诗人以庐山的形态难以认识,说明认识事物形态 的困难。诗的前两名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 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 的角度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 在庐山中”。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ppt课件
表露了重来作客的主观心境和 愿望。
感激之情—喜爱 之情—赞美之情
—羡慕之情
小结
陆游在人生的低潮期寄情乡间,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包含的人生哲理更是我们每个人值得 借鉴和学习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 面对困难,挫折、困惑,要锲而不舍, 坚持前行,不懈努力,黑暗和迷茫之后 会是一个光明和前所未见的崭新天地。
题西林壁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早年中进士,以文章知名。他 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 高造诣,作品大都挥洒自如, 明快豪放。他以诗为词,扩展 了词的领域和表现手法,对词 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 坡全集》。
三苏:苏轼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 苏洵、其第苏辙合称为“三苏”。
完
不识庐山 真面目
只缘身在
此山中
测一测: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
句诗启示人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
题,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
诗中蕴含的道理:
对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 客观地、 冷静地、多角度的进行 调查分析,就容易局部的事物迷 惑,不能全面、正确地、客观的 对这个事物作出合理的判断。
注释:
不识:看不清、认不清 只缘:只因为
面目:面貌 ,这里指庐山的风景。
身 :自己
此 :这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看,这首 诗中写到的方向词:
横侧远近高低
横看 成 岭
侧看
侧看 成 峰
远看
近看
抬 头 仰 望
低 头 俯 视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感激之情—喜爱 之情—赞美之情
—羡慕之情
小结
陆游在人生的低潮期寄情乡间,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包含的人生哲理更是我们每个人值得 借鉴和学习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 面对困难,挫折、困惑,要锲而不舍, 坚持前行,不懈努力,黑暗和迷茫之后 会是一个光明和前所未见的崭新天地。
题西林壁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早年中进士,以文章知名。他 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 高造诣,作品大都挥洒自如, 明快豪放。他以诗为词,扩展 了词的领域和表现手法,对词 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 坡全集》。
三苏:苏轼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 苏洵、其第苏辙合称为“三苏”。
完
不识庐山 真面目
只缘身在
此山中
测一测: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
句诗启示人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
题,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
诗中蕴含的道理:
对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 客观地、 冷静地、多角度的进行 调查分析,就容易局部的事物迷 惑,不能全面、正确地、客观的 对这个事物作出合理的判断。
注释:
不识:看不清、认不清 只缘:只因为
面目:面貌 ,这里指庐山的风景。
身 :自己
此 :这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看,这首 诗中写到的方向词:
横侧远近高低
横看 成 岭
侧看
侧看 成 峰
远看
近看
抬 头 仰 望
低 头 俯 视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ppt课件2新人教版
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清晨一场如酥 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 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 被雨水冲洗得翠色欲滴。
这句诗点明了送别的 地点 、 时间 和 环境气氛 。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劝 君 更 进 一 杯 酒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 人。(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 襄阳。他的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 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 和隐逸、行旅等内容。不事雕饰, 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 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
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 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 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 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 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 “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 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 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27、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 生命才真正开始。 28、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课件 新人教版
●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 ──卡耐基 ●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巴尔扎克 ●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 ──爱因斯坦 ●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雨果 ●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 益。 ──高尔基 ●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列宁
远
近
高
低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①自己根据注释试着说说诗的意思;
②在小组中交流难理解的字的意思;
③同位两个互相说一说从诗中明白了 什么道理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着看却仿佛变成了 一座山峰。
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 不相同。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ppt课件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课件
• 引言 • 题西林壁 • 游山西村 • 对比分析 • 课堂互动与讨论 • 作业与延伸阅读
01
引言
课程背景
语文教育中的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地位
《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对于提高学生的 古诗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游山西村这首诗中,诗人陆游描绘了哪些乡村景象?
提问
两首诗在表达手法和主题上有何异同?
学生分享心得
学生分享
01
读题西林壁让我感受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他提醒我们要
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学生分享
02
游山西村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陆游描绘的
乡村生活让我向往。
学生分享
03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两首古诗的 诗意,掌握相关的文学知 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 方式,培养学生的古诗鉴 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的美 妙,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 爱和敬意。
02
题西林壁
诗词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游览庐山时所作, 通过对庐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 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人生哲理的 感悟。
文化内涵
这首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不 仅代表了苏轼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观念,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和价值观念。
03
游山西村
诗词背景
创作背景
陆游在乾道年间(1165-1173)被 免官后回到了故乡山阴(今浙江绍 兴),时年47岁,正值人生失意之 际。
• 引言 • 题西林壁 • 游山西村 • 对比分析 • 课堂互动与讨论 • 作业与延伸阅读
01
引言
课程背景
语文教育中的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地位
《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对于提高学生的 古诗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游山西村这首诗中,诗人陆游描绘了哪些乡村景象?
提问
两首诗在表达手法和主题上有何异同?
学生分享心得
学生分享
01
读题西林壁让我感受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他提醒我们要
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学生分享
02
游山西村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陆游描绘的
乡村生活让我向往。
学生分享
03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两首古诗的 诗意,掌握相关的文学知 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 方式,培养学生的古诗鉴 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的美 妙,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 爱和敬意。
02
题西林壁
诗词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游览庐山时所作, 通过对庐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 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人生哲理的 感悟。
文化内涵
这首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不 仅代表了苏轼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观念,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和价值观念。
03
游山西村
诗词背景
创作背景
陆游在乾道年间(1165-1173)被 免官后回到了故乡山阴(今浙江绍 兴),时年47岁,正值人生失意之 际。
5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1)PPT课件
远看
近看
抬 头 仰 望
低 头 俯 视
古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
诗 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 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
今 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 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
译 因为我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看完图片,说一说:
横着看,庐山 侧着看,庐山 从远处望,庐山 从近处看,庐山 从高处俯视,庐山 从低处仰望,庐山
歌想三 描象、 绘,学 的再诗 意造要 境出借 。诗助
注的二 意重、 读要朗 出方读 节法是 奏,读 。要诗
内读作一 在诗者、 情要思诗 感仔想贵 。细感在
品情表 味,现
古代诗歌鉴赏的重点
思想内容 写了什么?
塑造形象 为什么这
样写?
语言表达 怎么写的?
表达出什么思想情感? 描写了什么具体形象?
核心:形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独立识字学词。 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文中所
蕴含的道理。
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题意 2、释诗句,明诗意 3、想意境,悟诗情。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
侧看
陆游 (1125一1210), 字务观,号放翁,南 宋爱国诗人,平生作 诗近万首,是古代诗 人中创作作品最多的, 其作品多强烈抒发自 己的政治抱负和炽热 的爱国热情,同时鞭 挞投降派,同情人民 疾苦,思想性很强。
你不要因农家的腊酒浑浊而笑话他们,
古
他们是用丰足的菜肴款待你,没有把你 当成外人。
诗
描写出什么具体形象? 运用了什么语言表达?
作业: 这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 首呢,为什么,用自己 的话说一说吧!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精选优质PPT课件1 新人教版
(轻读) (强调)
游山西村
陆游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 著名诗人。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 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 他的诗歌当中,总的主题是抗金复国 和同情人民的苦难。他的诗的艺术风 格雄浑豪放、激情洋溢,间或质朴清 新。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穷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助自己找到一份谋生的差事。 "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摇摇头。"历史,地理怎样?"青年还是摇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头。父亲的朋友接连发问,青年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那你先把住址写下来吧。"青年写下了自己的住址,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你的名字写的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世间许多平凡之辈,都要一些小优点,但由于自卑常被忽略了。其实,每个平淡的生命中,都蕴涵着一座丰富金矿,只要肯挖掘,就会挖出令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爱因思念而美丽 我曾以为,爱一个人 可以是在心里暗暗的 并不需要对方清楚 我发誓,要把这份美好的感情 珍藏在记忆中,只是记忆 若不是,想到可能永远失去你 永远失去,这份自已如此看重的感情 若不是,又一次在梦中呼喊你的名字 并且从梦中惊醒,或许 这份感情会永远是一个秘密 在默默地想念和为你祝福之中 我从来都是幸福的 等待,我不清楚这样的结果是什么 或许,根本就没有去考虑什么结果 我一直希望 能以一种默默等待的姿势告诉你 我对你的感情是认真的 可以经受时间和距离的考验 那些过往的曾经共同拥有的细节 一一变得无比清晰 仿佛触手可摸,却明明相隔万里 是不是藏得越久 感情就会更加浓呢? 你不在的日子里 思念象野草一般疯狂生长 也许是因为终于不甘这样失去可能的机会 终于不甘刻骨铭心的思念和等待 会随岁月的流逝而染上灰尘 我鼓励自已说,释放自已 我不相信 从物理的距离到心灵的距离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我不相信 经过岁月沉淀以后的爱依旧不堪一击 我不相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4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
15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从正面看,庐山像山岭,从 侧面看,庐山像山峰。
• 从远处看,从近处看,从高 处看,从低处看,庐山的景 色各不相同。
-
16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什么不能看清庐山的真实
-
12
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
学家、书画家。他的诗、
文、书、画都很专精,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合
成“三苏”。
-
13
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历史悠久, 宋代盛行,是因为当时印刷能力有 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 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 径之一。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 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 可以传播开来。
-
1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N。o 不识庐山真面I目ma,ge
只缘身在此山中。-Fra bibliotek2-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N。o 不识庐山真面I目ma,ge
只缘身在此山中。
-
11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句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走过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 怀疑无路可走,忽见柳色浓 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 现在眼前。
-
23
17
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相 同。不管看待任何事物,都要全面 地了解,不仅看侧面,也要看整体, 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 说一说。
-
18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
19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穷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20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穷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21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 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
22
面目呢?因为置身在此山之 中。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游览庐山以后,在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诗人认为要认识庐山真实的山景,必须要正面、侧面、远
望、近看、高俯、低仰等全方位视角的观察才行。如果你
只看了庐山的一角、一面、一个方向,那你就不能认识庐
山的整体形象。认识庐山是这样,那么认识一个事物、一
个人难道不也是这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