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诊之望神色
中医诊断学:望诊概论及望神面色体态姿态五官斑疹皮肤
![中医诊断学:望诊概论及望神面色体态姿态五官斑疹皮肤](https://img.taocdn.com/s3/m/60f23bd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8.png)
中医诊断学:望诊概论及望神面色体态姿态五官斑疹皮肤中医诊断学有独特的诊断方法,最重要的为“望闻问切”四种诊查方式,传为扁鹊所创立。
在前面的藏象学中已经提及,人体是一个整体,局部的变化可以影响全身,内脏的病变也可反映到身体表现,即“有诸内,必行于诸外”-------意思就是身体内部有任何变化,都能在体表来勘查出来。
从而做出诊断,为开方用药配穴等提供依据。
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各有所长,在临床之中,尽力做到四诊互参,但尤以望问切诊最为重要。
望诊即用医生的视觉,对病人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征象以及排泄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疾病特征的诊查方式,望诊条件:必须在充足光线(自然光线或日光灯),自然光线为佳,望诊时注意结合病情,有步骤,有重点的仔细观察。
在观察时应避免周围环境的艳丽颜色造成的光线反射导致的色觉误差,如患者身着深红色衣服,面色会被反射成红色,身着蓝色服装面色会呈现蓝冷色调倾向。
(一)一般望诊:一般包括望神,望面色,望形态,望头颈,望五官,望指纹等,分述如下1.望神神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
又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因为神的活动是以精血作为物质基础,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在表现。
所以通过神的变化就能判断脏腑气血盛衰和疾病的预后好坏。
(1)有神(又称得神):病人目光明亮,神志清楚,声音响亮,反应敏捷,活动自如,表示正气充足,为健康表现,即使有病也是轻浅预后良好。
(2)无神(又称失神):目光晦暗呆滞,精神萎靡,语声低微,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昏迷等,表示正气已伤,病情较重,预后不良。
(3)假神(回光返照):常见于久病体虚,脏腑功能极度衰竭的患者如原来神志不清,突然神志清楚,原来语少声低,突然声音洪亮而多言,原来面色灰暗,突然颧红如状(两个脸蛋像化妆擦胭脂粉似的异常鲜红);原来无食欲,突然食欲倍增。
这些都是脏腑衰竭,阳气外泄的表现,阳气走到哪里,哪里的表现就有好转的假象。
等到阳气散尽,人就死亡了。
这种现象表示病情恶化,脏腑经气将绝,是濒死预兆。
中医望诊学之——望神,得神、失神、少神、假神,都有什么表现?
![中医望诊学之——望神,得神、失神、少神、假神,都有什么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a37b45f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3.png)
中医望诊学之——望神,得神、失神、少神、假神,都有什么表现?中医药科普胡医师三甲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望神神是⼈体⽣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以精⽓作为物质基础,是脏腑⽓⾎盛衰的外露征象。
因此,通过观察病⼈的精神状态、意识活动、语⾔⽓息等,可以判断脏腑⽓⾎阴阳的盛衰和疾病的轻重和预后。
望神,应重点观察⼈的精神、意识、⾯⽬表情、形体动作、反应能⼒等,⽽眼神的变化则应是望神中最为重要的,中医常讲“神藏于⼼,外候在⽬”。
可见眼神的变化是神的外在表现,所以应重点观察眼神。
另外在望神时,还应注意区分得神、少神、失神和假神等不同情况。
望神的主要内容包括⽬光神情、⾯⾊表情、语⾔声⾳、体态举⽌、呼吸⽓息、⾆象及脉象等诸多⽅⾯,其中尤以两⽬、⾯⾊、神情及体态的表现为观察重点。
1.望神的重点(1)两⽬机理:⽬为五脏六腑精⽓汇聚之地,⽬系通于脑,其活动直接受⼼神⽀配,故观察两⽬对于望神显得尤为重要。
表现:若⽬光炯炯,精彩内含,两⽬运动灵活为有神,说明脏腑精⽓充⾜;若⽬⽆光彩、晦暗,两⽬运动呆滞为⽆神,说明脏腑精⽓虚衰。
(2)⾯⾊机理:⼼主藏神,其华在⾯,故⾯部⽪肤的颜⾊及光泽的变化,能较准确地反映⼼神健旺与否。
表现:⽪肤荣润,红光满⾯,为神⽓充盛之象;⽪肤枯槁,⾯⾊晦暗,乃神⽓衰败之征。
(3)神情机理:神情是精神意识和⾯部表情的综合体现,是⼼神和脏腑精⽓盛衰的外在表现。
⼼为五脏六腑之⼤主,⼼神为⼈体⽣命活动的主宰。
表现:若神志清晰,思维有序,表情⾃然,表明⼼神健旺;若神识不清,思维紊乱,表情淡漠,表明⼼神已衰。
(4)体态机理:形体的强弱胖瘦、动态的⾃如与否,均与脏腑精⽓的盛衰密切相关。
表现:凡形体丰满,动作敏捷,转摇⾃如者,多属精⽓充盛;若消瘦枯槁,动作迟缓,转侧艰难者,多属精⽓衰败。
神的判断⼀、得神两眼灵活,明亮有神,⾯⾊荣润,表情⾃然,神志清楚,语⾔清晰,呼吸调匀,肌⾁不削,肢体活动⾃如,反应灵敏,⼤⼩便顺畅,这些情况,称为得神或有神,它表明⼀个⼈的正⽓未伤,脏腑功能良好,即便此时如为病⼈,预后也⼤多良好。
中医望诊如何评估体质特点
![中医望诊如何评估体质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33055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13.png)
中医望诊如何评估体质特点中医望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等外在表现,来推断其内在的生理病理状态和体质特点。
这种诊断方法简便易行,且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望诊如何评估体质特点。
一、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表现,包括精神、意识、思维等方面。
望神主要观察患者的目光、表情、反应等。
目光明亮灵活,神志清晰,表情自然,反应灵敏,表明正气充足,脏腑功能良好,体质较为强壮。
相反,如果目光呆滞,神志模糊,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则提示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可能属于虚弱体质。
二、望面色面色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在反映。
正常面色应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面色苍白多为气血不足,常见于阳虚、血虚体质。
这类人往往容易感到疲劳,手脚冰凉,女性可能会有月经不调等问题。
面色发黄多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有关,常见于气虚、痰湿体质。
他们可能会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面色潮红多为阴虚火旺,常见于阴虚体质。
这类人容易出现口干咽燥、心烦失眠、手足心热等症状。
面色发青多为气血瘀滞,常见于血瘀体质。
可能会有疼痛、肿块、月经不畅等问题。
面色发黑多为肾阳不足,常见于阳虚体质。
常伴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频数等症状。
三、望形态形态包括体型、姿态等方面。
体型肥胖,肌肉松弛,多为痰湿体质。
这类人往往痰多、身重、容易困倦。
体型消瘦,肌肉坚实,多为阴虚体质。
可能会有口干、便秘等症状。
姿态方面,动作迟缓,多为阳虚、气虚体质;动作灵活,多为平和体质;肢体拘挛,多为血瘀体质。
四、望舌舌象能较为直观地反映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
舌头的颜色:淡红舌为正常舌色。
舌红多为热证,常见于阴虚、实热体质;舌淡多为虚证、寒证,常见于阳虚、血虚体质。
舌苔的厚薄:舌苔薄白而润,多为正常;舌苔厚腻,多为痰湿、湿热体质。
舌苔的润燥:舌苔湿润为正常;舌苔干燥多为热盛伤津,或阴虚津亏。
舌苔的分布:舌苔偏于舌尖部,多为心肺有热;舌苔偏于舌根部,多为下焦有热;舌苔中部厚腻,多为脾胃有湿。
望神色形态
![望神色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57844e9728ea81c758f57846.png)
原理
整体观念-- “司外揣内”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望诊注意事项
1. 适宜的光线 2.充分暴露受检部位 3.诊室温度适宜
全身望诊
整 体 望
神诊 形
整体病情
色
态
一、望 神
广义: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活动(意识、思维活动)
望神的意义
先天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
后天之精
“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神
正气存亡 脏腑盛衰
病情轻重 预后善恶
先天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
望神
得神 失神 少神 假神
得神--“有神”
神识清楚,思维敏捷 言语清晰,两目精彩 面色荣润,表情自然 活动自如,反应灵敏
面色,属个体素质,一生 因素影响,面部发生的
基本不变
正常范围内的色泽变化
病色
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显示的色泽
一般原则 新病、轻病、阳证--有光泽 久病、重病、阴证--暴露、晦暗、枯槁
五色善恶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常色 如以缟裹绀 如以缟裹朱 如以缟裹栝蒌实 如以缟裹红 如以缟裹紫
善色 如翠羽 如鸡冠 如蟹腹 如豕膏 如鸟羽
赤色
主:热证、戴阳证
满面通红 实热证
两颧潮红 虚热证
面白泛红如妆 戴阳证
阳
萎
黄
黄
(
脾 胃
黄
气 虚
主
)脾
( 湿 热
阴) 黄(
寒
黄虚
湿
胖 (
中医四诊法—望诊(中医护理学课件)
![中医四诊法—望诊(中医护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e6f78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5.png)
主病
热证
实热证 虚热证
特点
满面通红、壮热口渴 面部潮红、骨蒸盗汗
病色
) 3、黄色(脾:湿)
主病
湿证
脾虚 黄疸
血虚 湿阻 湿热 寒湿
特点
面黄 萎黄:面色淡黄,干萎无泽
黄胖:面黄虚浮 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 阴黄:黄色晦暗如烟薰
病色
) 4、白色(肺:燥)
主病
虚:虚寒 失血
寒:里寒
特点
白虚浮 淡白无华
苍白
望诊要点
4)指纹紫黑:为血络郁闭,病属重危。因实邪亢盛,心肺 气衰,脉络瘀阻,故见紫黑。 5)指纹淡白:属脾虚、(疳积):指小儿面黄肌瘦,腹臌 胀,营养障碍,伴有慢性消化不良等特征的病症。因脾胃气 虚,气血生化不足,不能充于脉络,故指纹也变淡。
望诊要点
(三)形状
1)指纹增粗,分支显见者,多属实证,热证。是因邪正相 争,气血壅滞所致。 2)指纹变细,分支不显者,多属虚证、寒证。是因气血不 足,脉络不充所致。
(四)剥落苔
舌象:舌苔部分或全部剥落。 主病:胃气亏虚——舌淡苔剥;
胃阴枯竭——舌红绛苔剥。
01 局部望诊之望小儿指纹
第四部分
望诊方法
将小儿食指按指节分为三关
“风关”:食指第一节(掌指横纹至第二节横纹之间); “气关”:食指第二节(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 “命关”:食指第三节(第三节横纹至指端);
病机: 正气不足,精气已虚。
意义: 是正气不足表现。见于虚证或轻病。
无神
无神(失神)
表现: 精神萎靡、面色无华、两目晦暗呆滞、 语言低微、反应迟钝、呼吸微弱, 甚至神志不清、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病机: 精气大伤,脏腑衰败。
中医考研(望诊 :望神,望色)知识点总结
![中医考研(望诊 :望神,望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61fce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8.png)
中医考研(望诊:望神,望色)知识点总结(一)望神1.得神含蓄不露2.少神晦滞,乏神,少华,不振●精神不振,思维迟钝,面色少华,暗淡不荣;两目晦滞,目光乏神,运动迟缓;肌肉松软,倦怠懒言,语声低微3.失神●精亏神衰(虚)●精神萎靡,意识模糊,面色无华,晦暗暴露,表情淡漠或呆板,语言错乱;两目晦暗,瞳孔呆滞,动作艰难,强迫体位,反应迟钝,手撒遗尿;呼吸气微或喘促,骨枯肉脱,形体羸瘦。
●邪盛神乱(实)●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猝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4.假神●戴阳证●两颧泛红如妆●除中●久不能食,突然索食,且食量大增5.神乱●神志错乱失常●癫,狂,痴,痫,脏躁●焦虑恐惧●脏躁●猝然昏倒(口吐涎沫,醒后如常)●痫病(肝风夹痰上逆)●淡漠痴呆●癫病,痴呆(痰浊扰神、禀赋不足)●狂躁不安●狂病(暴怒,痰火)(二)望色1.常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2.平人●有华无病●如白裹朱、如鹅羽、如罗裹雄黄、如苍俾之泽,如重漆色●无华将病●如赭、如盐、如黄土、如蓝、如地苍(较短)3.病人●有华主生(善色)●如鸡冠、如豚膏、如蟹腹、如翠羽、如乌羽(动物)●无华主病●如衃血、如枯骨、如枳实、如草兹、如炲4.五色主病●赤色●热证●实热●满面通红●虚热●午后两颧潮红●戴阳证●久病、重病,泛红如妆●白色●虚证(气血阳),寒症,夺气,失血●血虚、失血●淡白无华●阳虚●㿠白●阳虚水泛●㿠白而虚浮●大失血,阳气暴脱,阴寒内盛●苍白●黄色●脾虚,湿证●脾胃气虚●萎黄(淡黄,枯槁)●脾虚湿蕴●黄胖(黄而虚浮)●湿热●黄疸:阳黄(鲜明,橘皮色)●寒湿●黄疸:阴黄(晦暗,烟熏色)●青色●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青黄●肝郁脾虚●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惊风●面色淡青或青黑●寒盛、痛剧●突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心阳暴脱,心血瘀阻(真心痛)●久病面色与口唇青紫●心气、心阳衰微,血行瘀阻●肺气闭塞,呼吸不利●黑色●肾虚,寒证,水饮,瘀血,剧痛●病人面色发黑●肾阳虚衰,水寒内盛,血失温养●因剧痛,脉络拘急,血行不畅●面黑暗淡或黎黑●肾阳虚●面黑干焦●肾阴虚●眼眶周围发黑●肾虚水饮●寒湿带下●面色黎黑,肌肤甲错●血瘀日久●青风寒滞痛瘀,黑肾饮寒痛瘀,赤热戴,黄脾湿,白气血失阳虚寒(三)望形体1.体强不易生病2.体弱抗病力弱,容易患病3.肥胖肥人多痰,多湿4.消瘦瘦人多火(四)望小儿食指络脉1.三关测轻重2.浮沉分表里3.红紫辨寒热●鲜红●外感表证、寒证●紫红●里热证●青色●疼痛、惊风●淡白●脾虚、疳积●紫黑●血络瘀闭,危重4.淡滞定虚实。
三张图看懂中医之望诊(见附图)
![三张图看懂中医之望诊(见附图)](https://img.taocdn.com/s3/m/44f5d8f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c.png)
三张图看懂中医之望诊(见附图)
望全身:
1、望神、气:有神——两眼灵活,明亮有神,语言清晰,神志不乱。
提示正气未伤,有病也轻,预后良好。
无神——目光晦暗,语声低微,精神不振,反应迟钝,提示正气已伤,病势较重,预后较差。
2、望色泽:望颜色——青色,主寒、主痛、主瘀、主惊风,望光泽——鲜艳、荣润,提示病轻易治,预后良好;晦暗、枯槁,提示病重难治,预后欠佳。
3、望形体:胖人——食少气短,提示胖人多湿。
瘦人——多食易饥,提示瘦人多火。
形瘦纳少,提示中气虚弱。
形瘦肉脱,提示精气衰竭。
望舌:
一般正常人舌质应是红润。
淡红,多是虚象;淡白者,则是元阳不足之虚证;深红者,为有热;舌质红绛,在外感证则是热入营分、血分之象,在内伤证则五脏受损、阴液涸竭的危候。
舌质光剥无苔者,为肝肾阴源不足之征。
若一旦稍受外感而见浮白苔时,切忌辛燥表散,只可给予淡味,以清宣肺气,待气机疏透后,外感自解,白苔即退,然后再进滋养扶正之剂调理。
望诊秘诀:
1瘰疬痰核-------肝气郁结
2脖子僵硬-------风寒或落枕
3脖子酸软--------肾亏或脾胃虚。
4四肢青筋暴露---------血行障碍
5脱肛--------中气不足
6阴部湿痒--------肝胆膀胱湿热
7阴囊肿大--------水疝或狐疝
8稀白痰---------肺寒
9痰少而黏-------燥,量多性滑-----------湿
10口水清稀量多-------脾胃寒,口水黏-------湿浊。
如何运用中医望诊评估心理健康水平
![如何运用中医望诊评估心理健康水平](https://img.taocdn.com/s3/m/18f7546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4.png)
如何运用中医望诊评估心理健康水平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望诊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身体疾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心理健康水平。
中医望诊通过观察人的神色、形态、五官、舌苔等方面的变化,来获取有关身体和心理状态的信息。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如何运用中医望诊来评估心理健康水平。
一、望神色神色是指人的精神状态和面部表情。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出神情自然、目光明亮、神态安详。
如果一个人总是眉头紧锁、目光呆滞、神情抑郁,可能提示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焦虑的人往往面色潮红,眼神中透露出不安和紧张,面部肌肉紧绷。
而抑郁的人则可能面色苍白或灰暗,眼神黯淡无光,表情愁苦。
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的人,可能会出现神色疲惫、双目无神的情况。
二、望形态形态包括人的体型、姿态和动作。
心理健康的人,体态通常自然、协调,动作灵活自如。
而心理存在问题的人,其形态可能会有所变化。
例如,自卑的人常常弯腰驼背,走路时步伐沉重;而自负的人可能昂首挺胸,动作夸张。
内心紧张的人,身体会不自觉地颤抖,手脚动作不自然;患有强迫症的人,可能会有一些重复性的动作,如频繁洗手、整理物品等。
三、望五官1、望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观察眼睛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眼睛明亮有神,说明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眼睛红肿、布满血丝,可能是睡眠不足、压力过大或情绪激动所致。
目光游离不定,可能表示内心不安或心虚;而目光呆滞,则可能提示精神不振或心理疲劳。
2、望口嘴唇的颜色和状态也能反映心理状况。
嘴唇红润有光泽,说明气血充足,心情较好;嘴唇苍白干裂,可能是身体虚弱、心情焦虑的表现。
此外,频繁咬嘴唇、舔嘴唇等动作,可能反映出内心的紧张或不安。
3、望鼻鼻子的形态和色泽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鼻头红肿,可能是情绪激动、脾气暴躁的象征;而鼻梁发青,可能提示肝气不舒,情绪压抑。
4、望耳耳朵的颜色和形态也能反映身体和心理的状况。
耳朵红润有光泽,说明肾气充足,心情较好;耳朵苍白、发凉,可能是身体虚弱、心情低落的表现。
望神--色--形态_图文
![望神--色--形态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771d6245af45b307e87197dc.png)
面白泛红如妆 戴阳证
阴 黄
黄 胖
黄
阳
(湿热) (寒湿) 青 黄(肝郁脾虚)
黄主脾虚 湿证
(脾胃气虚)
(脾虚湿盛)
黄
萎
白 色:主虚、寒、脱血证
面色苍白 (暴脱亡阳)
面色淡白无华 (气血不足)
面色huang白 (阳虚水泛)
眼
黑而暗淡
周
肾阳虚
黑
水饮 寒湿带下
黑主肾虚 寒证 水饮 血瘀
面黑干焦 肾阴虚 面色黧黑
“好转” 全身性 持续性 逐步变化
假神
恶化
死亡
转危为安
好转
康复
得神
少神
失神 假神
“回光返照” “残灯复明” ?
死亡
神志异常的临床特点
1.烦躁不安,神昏谵妄 2.癫病---精神抑郁 3.狂病---精神狂躁 4.痫病---意识障碍
思考题
1. 望神中的神的含义是什么 神是怎样产生的
2. 望神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3. 得神、少神、失神、假神
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4. 假神与重症转危为安的区别
二、望面色
观察面部的颜色和光泽的变化
原颜理色::青、赤、黄、白、黑
①面部血脉丰富,五气色血诊旺盛;
②光面泽部:皮肤肤色薄的嫩荣,润色(泽有变华化)易
显露于外
枯槁(无华)
常色与病色
常色 正常生理状态时 面部的色泽
光明润泽(有神气) 含蓄不露(有胃气)
--脏腑气血充足,精神健旺,能够上荣于面
精气未衰,病轻易治,预后多良 恶色:五色晦暗枯槁、真色暴露 无气之色
--脏腑气血匮乏,精神衰败,不能上荣于面
精气已衰,病重难治,预后多差
五色善恶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全身望诊——望色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全身望诊——望色](https://img.taocdn.com/s3/m/892572c74693daef5ef73dc6.png)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全身望诊——望色同学们上午好,现在上课。
首先把上一次讲课的内容简单复习一下。
我们上一次主要是讲望神,神是精气的外露,神以精气作为物质基础,神是整个生命活动的总体状态的一种总评估,总的概括。
望神主要是从眼睛、神情、色泽和体态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观察,两目、面色、神情和体态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观察。
神,我们把它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和神乱五种类型。
得神是一种好的表现,说明精气充沛,身体健康,即使患病也比较轻,预后比较好。
少神讲的(是)神气不足,说明精气虚衰,精气不足,脏气虚弱,患病多半指的虚弱证。
失神是病情很严重,有两种情况的失神,一种是精亏神衰而失神,精亏神衰,精气衰竭了,神气要衰亡;第二种是邪盛神乱的失神,是由于邪闭心神所导致的神志昏迷。
第四种是讲的假神,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出现一些假象,暂时的精神“好转”,要见亲人,想吃饮食,想活动等等,是一种假象,我们叫做“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要注意鉴别假神和真正的重病的好转。
神乱就是讲的精神错乱,神情不正常,主要包括了焦虑恐惧、淡漠痴呆、狂躁妄动、突然昏倒,等等这样一些表现。
应当注意比较一下,神志错乱和邪盛神乱而失常的区别,邪盛神乱是讲的全身病情严重,邪气很重,邪闭了心神;这个神志错乱是讲的暂时性的精神不太正常,一般来说不是神志昏迷,而是错乱,当然痫病它也出现昏迷。
它整个全身情况不像邪盛神闭的那样的以神志昏迷为突出表现。
在望神的时候,我们应当要注意,要学生注意一些问题,一个是要“一会即觉”。
我们俗话说是一见钟情,我们应该是一见、一望就能够知神,病人进来,一看就知道这个人有神无神,还是少神还是失神。
要(有)一种迅速敏捷的综合判断的这样一种观察判断能力,就是第一印象。
一见钟情就是第一印象,并没有经过认真地详细地考验。
那我们观察病人的时候也是,一进来以后,给他(形成)一个总的印象。
病人也可能没说话,也没有描述病情,但我们给他(形成)一个总印象。
中医诊断-望诊之望神
![中医诊断-望诊之望神](https://img.taocdn.com/s3/m/d254e48e647d27284a735180.png)
神气的变化
得神
少神
失神 假神
死亡
精神抑郁:淡漠,无语,迟钝;或哭笑无常,焦虑恐惧;
或愚笨痴呆,喃喃自语等。属阴证。 多情志内伤,气郁痰凝,蒙蔽心神; 或先天不足,脑神虚损,渐积而发。
见于郁病、癫病、痴呆等患者。
5.神乱(狭义之神)
精神狂躁:狂躁乱动,言行越常,打骂不避亲疏,
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力逾常人等. 由气郁化火生痰,痰火扰乱心神, 或心肝火盛,形神失控所致。
意义
精气耗竭,阴不敛阳, 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绝。
古人比做 “回光返照” “残灯复明”
假神与重病好转如何区别?
假神多在久病重病治疗无效的前提下,突然出 现个别现象的暂时“好转”,与整体病情危重不 相一致。
重病好转是在治疗有效的基础上,从个别症状 的改善,逐渐发展为全身的、稳步的好转,与整体 病情好转相一致。
意义
癫——痰浊蒙蔽心神 狂——痰火扰乱心神 痫——肝风夹痰上扰清窍
(五) 望神的注意事项
1. 清心凝神,以神会神。一会即觉。 2. 神形合参。 3. 抓住关键症状和体征。 4. 注意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
望神
含义: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综合外在表现,
来判断病情的方法。
意义:了解精气的盛衰、气血的盈亏,
4、假神★ ★
含义
垂危病人本 已失神,突然 出现精神暂时 “好转”的假 象,是临终前 的预兆。
表现
神志:神志昏迷,精神萎靡 突然神志清醒
目光:晦暗呆滞
突然目光转亮,浮光暴露
面色:晦暗无华 突然两颧泛红如妆
语言:低微断续
突然言语不休,想见亲人
饮食:豪无饮食
突然欲进饮食,甚至暴食
假神特征
望诊:望神、望色、望形态
![望诊:望神、望色、望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eb56a6c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1.png)
望诊:望神、望色、望形态“望闻问切”四诊中我们首先学习望诊,什么叫望诊?望诊,是指医生通过视觉对人体的全身、局部及排出物等方面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
古人将望诊列为四诊之首,认为是最重要的,所以叫做“望而知之谓之神”。
《扁鹊见齐桓侯》的故事家喻户晓,扁鹊初见齐桓侯时只看一眼就知道齐桓侯有病,凭的就是他望诊的功力。
俗话说的“百闻不如一见”,用眼睛去观察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没有学过中医的人,在与人接触的时候也能感觉到对方“身体很好”,“气色很好”,这实际上就是望神。
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大夫,应该有这样的基本功。
当他的目光接触到病人时,就应对病人的健康状态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就是所说的“一会即觉”或“以神会神”。
具体来讲,望全身情况包括望神、色、形、态四个方面,望局部情况包括望头面、五官、颈项、躯体、四肢、二阴及皮肤等,望舌包括望舌质、舌苔两部分,望排出物包括望分泌物、呕吐物及排泄物等。
另外,儿科还有望食指络脉的专门诊法。
我们今天主要给大家讲解望神,望色,望形态。
用眼睛观察为什么能诊断出病情来,为什么能够认识到具体的病变。
最主要的一个就是有诸内者形诸外,就是司外揣内的原理,体表外在的,都是内脏气血阴阳的反映,通过外在的表现,可以推测内在脏器的活动、阴阳气血的状况,所以观察外在的表现,可以测知内部的变化。
《灵枢·本脏》篇所说的,“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望神”望神,是通过观察人体神气盛衰诊断病情的方法。
神是什么呢?在中医里有广义之神和狭义之神的区别。
狭义的神是指的神志,指我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精神状况等。
我们在藏象学说里学到过“心主神明”,这里的神就是神志。
广义的神,我们把它叫做神气,它是整个生命活动的总体状况,一个总印象。
比如我们说一个人神采奕奕,这就是一个总的印象,神气很旺盛。
我们望神,既包括对神气,也包括对神志的考察,是一种综合判断,来了解生命的整体状况和判断病情。
望神--色--形态
![望神--色--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4fa81a9b69dc5022aaea0078.png)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常色 如以缟裹绀 如以缟裹朱 如以缟裹栝蒌实 如以缟裹红 如以缟裹紫
善色 如翠羽 如鸡冠 如蟹腹 如豕膏 如鸟羽
恶色 如草兹 如衃血 如枳实 如枯骨 如炱
青:主寒、痛、瘀、惊风
面色淡青--虚寒证 面色青黑--实寒证、剧痛、肝病 面色青灰,口唇青紫
--胸痹、心阳暴脱、心血瘀阻 小儿高热,眉间、鼻柱、唇周发青
--惊风或惊风先兆
小儿惊风
面色青黄 肝郁脾虚 气血瘀阻
赤色
主:热证、戴阳证
满面通红 实热证
两颧潮红 虚热证
面白泛红如妆 戴阳证
阳
萎
黄
黄
(
脾 胃
黄
气 虚
主
)脾
( 湿 热
阴) 黄(
寒
黄虚
湿
胖 (
湿
) 青
脾 虚
证
黄(
湿
肝
盛
郁
)
脾
虚
)
白 色:主虚、寒、脱血证
面色苍白 (暴脱亡阳)
面色淡白无华 (气血不足)
名词解释
撮空理线 指重病患者神志昏迷,伸手向空 手指时分时合,如同理线
循衣摸床 指重病患者神志昏迷,伸手抚摸 衣被、床沿等
除中 久病或重病患者,本不欲食或不能食 突然欲食或暴食
少神--神气不足
精神不振,表情淡漠 两目乏神,面色无华 肌肉松软,倦怠乏力 少气懒言,动作迟缓
正气不足,精气轻度 受损,脏腑功能减弱 素体虚弱;病情较轻 病后恢复期 正气未复
中医诊断学 武哲丽
第二章
四诊
望诊
诊察病人的神、色、形、态
闻诊
听声音、嗅气味
四诊
检查病人,收集 病情资料
中医望“神”诊法
![中医望“神”诊法](https://img.taocdn.com/s3/m/10ef1a4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a.png)
中医望“神”诊法中医望神望诊简介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外部情况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
中医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外部,特别是面部、舌体等与脏腑的关系最密切,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到全身,而体内的气血、脏腑、经络等的病理变化,必然会在其体表相应的部位反映出来。
因此,观察神、色、形、态的变化,不仅可以了解人体的整体情况,而且可作为分析气血、脏腑等生理病理状况的依据之一。
即如《灵枢·本脏》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望诊在中医诊断学中被列为四诊之首,并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这是因为人的视觉在认识客观事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医门法律》说:“凡诊病不知察色之要,如舟子不识风汛,动罹复溺,鲁莽粗疏,医之过也。
”所以医生在诊病时要充分利用视觉观察,并在临床实践和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和训练敏捷、准确的观察能力,通过诊断知识的学习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使望诊技巧日臻成熟。
但望诊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故不应以望诊代替其他诊法,诊病时还须四诊合参,才能全面地了解病情。
中医望神的原理《灵枢·本神》指出:“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灵枢·平人绝谷》又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可见神的产生与人体精气和脏腑功能的关系十分密切,神产生于先天之精,而又必须依赖后天水谷精气的不断充养。
只有当先后天之精充足,而精所化生的气血津液充盛,脏腑组织功能才能正常,人体才能表现出有神。
由此可见,神是通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表现出来的。
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而神是精气的外在表现。
精气充足则体健神旺,抗病力强,即使有病也多属轻病,预后较好;精气亏虚,则体弱神衰,抗病力弱,有病多重,预后较差。
所以,观察病人神的旺衰,可以了解其精气的盛衰,推断病情的轻重,判断病变的预后。
正如《素问·移精变气论》所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中医望神的具体表现中医理论强调“神形合一”,有形才显神,形健则神旺。
『望闻问切』望神色:五种病“色”的望诊
![『望闻问切』望神色:五种病“色”的望诊](https://img.taocdn.com/s3/m/559a961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8.png)
『望闻问切』望神色:五种病“色”的望诊
⑴青色:主风、寒、痛诸证。
多见于小儿惊风或青筋串鼻的小孩;或由于感受寒邪,身体某部剧烈疼痛,面色发青,如蛔厥(肠道蛔虫病);或见于休克,多由于周围血液循环不良,皮肤血管收缩所致。
⑵白色:主虚证,是正气不足、身体虚弱、气虚、血虚或阳虚的表现。
多见于贫血、失血、肺气虚、肾阳虚。
如大出血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慢性肺病(肺痨)或慢性肾炎等病人多面色(白光)白。
⑶黄色:主见于湿、虚诸证,黄而鲜明如橘子色的,多为湿热阳黄,可见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黄而晦暗如烟熏色的,为寒湿阴黄,多见于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胆汁型肝硬化等;淡黄、萎黄为脾虚、血虚,脾虚多由消化和吸收不良引起,血虚则可能是疟疾、钩虫病所致。
⑷红(赤)色:主要见于热证(虚证、实热),有表里虚实之分。
面红、发热或微恶寒、不渴或微汗、脉浮数的多为表热,可见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面色较红、发热、口渴、多汗、脉洪大的为里热,如兼有胡言乱语、便秘,则为里实热,多见于感染性疾病机体反应较强烈的阶段;如午后两颧发红、低热,则多为阴虚火旺,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等。
面红目赤,不发热的,为肝火上逆。
⑸黑色:主寒,主痛,主水气,主瘀血。
可见于肾阳虚衰,水寒内盛,肾不纳气,瘀血等病证,如肺气肿、心脏病等;眼周黑晕,妇女为带下病,男子为水气病(水肿病、肾性水肿、心性水肿)。
(来源:)。
『望闻问切』望神色:儿科诊治以望为主
![『望闻问切』望神色:儿科诊治以望为主](https://img.taocdn.com/s3/m/ed844a6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9.png)
『望闻问切』望神色:儿科诊治以望为主《四诊心法要诀》主要介绍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尽管内容简要,但涵义深刻,尤其望诊,在儿科诊断中意义极大。
现取其在儿科中的应用,以简述之。
“色生于脏,各命其部。
神藏于心,外候在目。
光晦神短,了了神足。
单失久病,双失即故。
”注曰:此以色合二目之神,诊病生死之法也。
32个字,道出了权衡病情轻重的要领,观神色,这对一名儿科医生来说何其重要!儿科难,难就在诊断上。
缘于婴儿神识未发,口不能言,儿童虽能言语,但语之不详,言不达意,语不足信,往往需家长代诉,故问诊缺乏可靠性及确切性。
小儿就诊时常恐惧啼哭、吵闹不安,致使脉象气息紊乱,脉诊不可施;闻诊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所有这些都给诊断造成了许多困难。
缘“有诸于内形诸于外”、“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故而望诊(包括望神色、望形态、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所受的干扰因素较少,相对来说比较可靠,被历代儿科医家列为四诊之首,正如明代万全《片玉心书·指南赋》云:“小儿方术,号曰哑科。
口不能言,脉无可施,惟形色以为凭。
”小儿患病后容易发生转化,传变迅速,变化多端,表现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在短瞬间出现神昏、抽搐等危急证候,故权衡患儿病情的轻重,亦即观神色,至关重要。
凡神志清楚,双目有神,面色红润,呼吸平稳,反应灵敏者,为气血调和,神气充沛的表现,虽有病亦轻而易治;若精神萎靡或神昏,双目无神,面色晦暗,呼吸喘促或气微,反应呆钝者,为病情危重之候。
“形有强弱,肉有脆坚,强者难犯,弱者易干,肥食少痰,最怕如绵。
瘦食多火,着骨难全。
”注曰:此明形肉生死之诊法也。
此句指出了医生固然要认识每个疾病的现证,善于分析病情的变化,还必须从患者外形上辨别出体质的强弱,如见筋骨坚强,能食而肌肉丰肥结实者,属于体强少病,即使生病,亦较易痊愈,古人称之谓“寿相”;食少而肥者,非强也,乃为多痰之体;如见筋骨薄弱,食少而形体瘦弱者,属于体弱多病,古人称之谓“夭相”;食多而瘦者,非弱也,乃为多火之体也;肥人按之如绵絮者,谓之无气,瘦人肉干着骨,谓之消瘦,均主死矣。
中医望诊
![中医望诊](https://img.taocdn.com/s3/m/60632e584028915f804dc2f1.png)
狂:为疯狂怒骂,打人毁物,妄行不休,少卧 不饥,甚则登高而歌。
痫: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
如常。
5
整
二 望面色
体
1、常色
望
【概念】生理时的面
诊
部色泽
2、病色
(1)主色:是指人终生不改 【概念】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 变的基本肤色、面色。 时的面部颜色与光泽,可以
(2)客色:人与自然环境相 认为除上述常色之外,其他
老 舌
29
舌诊
3.胀大舌 舌象:舌体宽大而厚。 主病:胖大舌多因水饮痰湿阻滞所致
肿胀舌多因热毒、酒毒所致,主热症 或中毒病症 4、齿痕舌:
表现:舌体边缘有牙齿压迫痕迹 意义:与胖嫩舌同见,主脾虚,湿盛
30
舌诊
5.瘦薄舌 舌象:舌体瘦小而薄
主病:气血两虚——舌淡白瘦小 阴虚火旺——舌红绛瘦小
舌舌 淡红 白绛 瘦瘦 小小
43
主病:薄苔主表证;厚苔主里证(痰饮水湿等)。
薄厚 苔苔
34
(2)润燥:津液存亡 舌象:舌苔干湿适中为润苔;
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者为滑苔; 舌苔干燥无津者为燥苔。 主病:润苔见于正常人。 滑苔主阳虚、津液内停; 燥苔主津液大伤(热盛、吐泻等)。
舌诊
滑苔
燥苔
35
舌诊
(3)腐腻 舌象:苔质粒大疏松,揩之可去者为腐苔;
3、以胃脘分属诊舌部位
舌根 —— 下焦
舌尖 —— 上脘
舌中 —— 中脘
舌根 —— 下脘
22
(二)望舌的内容
1.望舌质:舌神、色、形、态。 2.望舌苔:苔质、苔色。
23
(二)望舌的内容 1.望舌质:舌神、色、形、态。 2.望舌苔:苔质、苔色。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中医望色、望神图集
![中医望色、望神图集](https://img.taocdn.com/s3/m/dd6a729e83d049649b665893.png)
2、望龈
牙龈淡红润泽——胃气充盛,气血旺盛 牙龈淡白——多是血虚 牙龈红肿疼痛——多为胃火上炎 牙龈出血且疼痛——胃热出血 牙龈出血且痛不甚——气虚,或虚火
五、望咽喉—肺、胃 咽部深红、肿痛明显:属实热。 咽部色红娇嫩,肿痛不明显:属虚证。 有黄白色脓点,甚则溃烂:肺胃热毒壅盛。
六、望斑疹
1、斑——阴斑、阳斑
意义 瘀血
病机:血行不畅 表现:青紫
舌形
1.老嫩
舌诊
老
含义:
老舌:舌体肌肉纹理粗糙。
舌
嫩舌:舌体肌肉纹理细腻娇嫩。
主病:
嫩
老舌:主实证、热证
嫩舌:主虚证、寒证
舌
老舌
嫩舌
舌诊
2.胖大舌
舌象:舌体宽大而厚。
主病:舌淡白而胖——脾肾阳虚,水湿痰饮内蕴
舌体深红而胖——心脾积热
齿痕舌:
表现:舌体边缘有牙齿压迫痕迹 意义:脾虚,水湿内盛
苔质---干湿适中,有根
(六)望舌质 舌神:主要指舌的荣枯。
舌诊
舌质荣润 有神
舌质干枯 无神
舌 色
淡白
红 绛 紫 青
(一) 淡红舌
表现:舌色淡红,白中透红
意义:见于正常人 病情较轻 机理:气血调和 气血轻度损伤
(二) 淡白色
机理:舌络失充 意义: 虚证、寒证
淡白而瘦薄 淡白而胖嫩
表现:较正常 浅淡,或全无血 色
表现:斑色深红,点大成片状,平铺于皮肤下,
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 病机:胃热炽盛,入于血分 2、疹——麻疹、风疹 表现:色红或紫红,点小如粟粒,高出于皮肤, 抚之碍手,压之褪色。
病机:肺部郁热,累及血分
病情
症状
病机
『望闻问切』望神色:望诊精要之望“气”
![『望闻问切』望神色:望诊精要之望“气”](https://img.taocdn.com/s3/m/aeb0bb0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6.png)
『望闻问切』望神色:望诊精要之望“气”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的变化,但还应当将望“气”结合进去,只有这样才能大大地提高诊断和预测的正确率。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的变化,但还应当将望“气”结合进去,只有这样才能大大地提高诊断和预测的正确率。
望“气”的重要性《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
所以若能观察到这“气”的聚与散、清与浊等等,对了解人的生与死、未病与已病等都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气与形、色关系密切,气为本,气充形而形载气,气足则色艳而色仅显气之部分。
所以说:若在望形、望色等基础上再进一步结合望“气”,才能看清楚事物的本元及其将来的发展过程,那不仅能对事物分析判断正确而透彻,还具有较高的远见能力,真正到了“先知先觉,出神入化” 的境界。
望“气”的方法望“气”之要,应当是清心观望,静静体味,一觉而悟。
这所观所悟之“气”,可能与现代人们所研究的人体表皮周围的生物场(包括光、电、磁等)有一定的相关性。
那么望“气”的最佳时间及注意事项又是什么呢?古人云:“凡看人气色,须天色方晓傍起时, 就纬幄中以纸烛照看辨认……辄不得洗面盥漱饮汤药然后看之,亦难验矣。
且五脏初气色即早朝面,养息于心故侵,晨观之则五脏五色,清气朝于面也。
其凶恶气色无时朝发于面。
”若个别没法早晚看者,则请其凝神静坐良久后再看之;个别酒后、醉中、怒间、汗后、更不停待而看者,此则又有一时浮暴之气发现,最好改日再看。
“气”的分型及临床意义“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人有三大主气形成,一乃禀承天地父母之气,与生俱来之先天之气;二乃出生后之呼吸清气与水谷精微并而调摄修养成后天之气;三乃易受外界环境熏陶影响的七情之气。
人的一生也有特定之气,则谓:人有“少淡、长明、壮艳、老素”之气色。
年、月、日亦有其特点,年有“春、夏、秋、冬”四时之气;月有“朔后森发,望后隐耀”之气;日有“ 早青、昼满、晚停、暮静”之气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诊
望诊在儿科诊法中占重要地位,中医学认为体表与内脏有着密切联系。
“有诸内,必形诸外”,小儿肌肤嫩薄,反应灵敏,脏腑病证每能反映到体表来,因此,可通过望诊以察脏腑的寒热虚实。
望神色
望神色包括
1、精神状态
2、面部气色
健康表现:精神振作,目有光彩,表情活泼,面有笑容的,即使有病,也多轻浅。
有病表现:精神疲惫,两目无神,举动呆钝,皱眉苦脸,为有病的表现
面部色诊,总以润泽为佳,枯槁无华为不良。
正常小儿面色红润而有光泽,为气血充沛,健康无病。
面呈白色,多为寒证、虚证。
面色红赤,多为热证。
午后颧红,为阳虚内热、久病伤阴之证。
面呈黄色,多属有湿。
乍白乍黄,多属脾虚疳积。
面呈青色,多属寒、痛、瘀、惊风等病证。
面呈黑色,多属寒、痛、中邪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