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背影》公开课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新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优课教案和教学反思《背影》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优课教案和教学反思《背影》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优课教案和教学反思《背影》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课文《背影》。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主题,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和尊重。

增强学生对父爱的理解,激发孝敬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主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孩子,都感受过父母的关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父爱的课文——《背影》。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内容和情感。

2.学习生字词,理解字词含义。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四)课堂讨论1.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了父爱?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情感。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背影》,今天我们来进一步探讨课文中的深层主题。

(二)课堂讲解1.教师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深层主题。

(三)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情感,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2.教师批改作文,给予评价和指导。

2.布置作业:课后阅读《背影》全文,进一步感悟父爱。

四、教学反思1.自主学习环节,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文,对生字词的理解也比较到位。

但部分学生阅读速度较慢,需要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2.课堂讲解环节,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讲解较为详细,有助于学生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进一步讲解和引导。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悟。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背景分析:《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著名的散文,它以父亲的背影为主题,展现了父爱的伟大。

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有着文学价值,还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父爱的内涵,培养感恩的心态。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2、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3、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感恩的心态。

2、教学内容和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2、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3、通过思考和讨论,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感恩的心态。

3、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2、难点: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感恩的心态。

4、教学环节: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父爱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主题;2、讲授新课:阅读和分析《背影》,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3、巩固练习: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再由教师进行讲解;4、归纳小结:回顾文章的主题和情感,总结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5、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和发言,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2、通过作业和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6、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父爱的理解和感受比较深,但是对于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还需要加强。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也会继续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背影》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以作者对父亲背影的几次描写为线索,展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厚谊,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无尽的思念之情。

这篇文章以其独特的情感魅力和深刻的主题内涵,一直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篇文章不仅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主题,掌握生字词和基本语法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式,理解作者情感和文章内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感恩意识。

反思教学方法:《背影》课堂教案的优缺点

反思教学方法:《背影》课堂教案的优缺点

反思教学方法:《背影》课堂教案的优缺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背影》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分析、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父亲深沉爱意和儿子感恩之情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背影》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父亲形象和儿子形象的特点。

3. 探讨课文中所体现的家庭教育和对子女的关爱。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父亲和儿子的形象特点。

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家庭情感的认识和反思。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单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

2. 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角色(父亲或儿子)进行分析,探讨其形象特点和心理状态。

4. 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分析结果,进行互动点评。

5. 教师总结,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背影》的读后感,表达对家庭情感的认识和反思。

2. 选取一个家庭场景,拍摄一段亲子互动的视频,并写一段文字说明其背后的情感。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通过学生的读后感作业,评估学生对家庭情感的认知和反思能力。

3. 通过亲子互动视频和文字说明,评估学生对家庭情感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讨论是否充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3. 反思作业布置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够通过作业进一步理解和反思家庭情感。

八、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3. 适当增加家庭情感相关的话题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反思家庭情感。

九、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如《春》、《荷塘月色》等,以拓展对作者的了解。

背影教学反思文案模板(3篇)

背影教学反思文案模板(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背影》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朱自清在父亲送别时,对父亲背影的深刻印象和感悟。

本文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通过背影这一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父子情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文章背景。

2.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感受父子情深,珍爱亲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父亲的背影图片,引发学生对背影的思考。

- 提问:你们对背影有什么样的印象?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背影背后的情感,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 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

-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背影在课文中的出现,初步感知父子情深。

3. 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背影这一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感情。

- 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父亲的形象,感受父爱的伟大。

- 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语言,体会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4. 深入探讨,感悟亲情-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对父爱的感悟。

-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亲情,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 结合文章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背影所蕴含的父子情深。

- 引导学生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关爱父母,珍惜亲情。

四、教学反思1. 教学亮点-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对比分析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 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感悟亲情的同时,学会感恩。

初二上册语文背影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二上册语文背影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二上册语文背影教学设计及反思初二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背影》一文,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中的情节,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型结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并能够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背影》,引导学生思考亲情与友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中父子情感的变化。

2.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型结构。

教学难点:1. 分析父子情感的变化原因。

2. 理解课文中的抒情描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简单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家》。

然后,让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

通过放映一段关于父子情感的影视片段,让学生感受亲情的力量,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于父子情感的思考。

Step 3: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背影》,然后回答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父亲和儿子的情感变化原因,并进行讨论。

Step 4:课文解读(15分钟)1. 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型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技巧,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Step 5:合作探究(15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共同分析课文中父子关系的变化,并讨论课文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2. 每个小组挑选一名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Step 6:情感体验(10分钟)通过思考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Step 7:总结归纳(5分钟)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文中的情节和感情变化。

布置作业:选取一段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写一篇小短文,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二、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实施,我对语文教学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父子情感的电影片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進入学习状态,提高了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和设计《背影》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和设计《背影》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和设计《背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2)理解并把握作品中的重点表达;(3)学会准确、流畅朗读课文。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亲情的温暖和深厚的感情;(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珍惜和感恩之心;(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品中的重点表达。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你们曾经因为什么事情感动过父母?(2)你们怎样表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2.阅读与理解(35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背影》的故事情节,并尝试分析其中的主题。

(2)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3.讲授(25分钟)(1)教师根据《背影》的主题与情感,精心设计朗读课文,带领学生体会其中的感情,并准确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表达,解释其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含义。

4.分组讨论与展示(20分钟)(1)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针对讨论的问题展开研讨,并准备短文/海报等方式进行展示。

(2)每个小组依次展示,全班一起学习和欣赏。

5.反思与拓展(10分钟)(2)学生回答后,由教师给予点评,并就课文中的反思进行总结。

四、课后作业(1)写一篇文章,回顾故事中的父爱,并表达对父亲的爱和感激之情;(2)准备讲解《背影》的音频或视频,展示在班级内。

【反思与设计】课程设计中,通过引导学生展示对父爱的认识和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珍惜亲情的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同时,通过创设合作讨论的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然而,这个教案暂时遗漏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文中文字的理解和音韵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背影》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背影》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背影》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背影》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生活工作得到帮助。

教材分析1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一思想贯穿于初中语文的六册书,三个阶段。

《背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品,也是“五四”以来的散文名篇,是表现父子间相怜相爱的感人之作.2 这篇文章讲述了多年前父亲在浦口车站送儿子北上读书的情景,却永远的烙印在读者的心中,永生挥之不去。

学情分析优势: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

弱势:课堂听讲精力集中不会超过15分钟,回答问题较少通过大脑思考。

措施:精讲多练,讲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练习以读为主,穿插口语、书写训练。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抓住通过“背影”这样感情聚焦点,展现人物心灵的写法。

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本文表现的父子情深,联系自身,净化心灵,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透过文章细致的人物描写,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情。

难点: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体会深情无限的意蕴。

教学过程网站工作室于 2012-8-28 21:50 编辑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及作品三、教学新课四、布置作业一.导入古往今来,有好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一“送别”为题材来写诗赋文,今天的课文也是一篇送别名作,我们共同走进《背影》。

二.作者简介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

扬州人。

作品有《春》、《绿》、《荷塘月色》、《背影》等。

三.教学新课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二)、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本文写了什么事?表现了父子间怎样的感情?三)、合作探究A.文中写了几次背影?重点写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的背影?B.文章第几段至第几段都是写送别送别的来龙去脉的?四)解读探究1.引导学生品读鉴赏第六自然段关于“背影”的描写.2.从记忆深处找你体会最深反映亲情的事例,用恰当的语言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背影》教案最新6篇

《背影》教案最新6篇

《背影》教案最新6篇《背影》优秀教案篇一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记叙文,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关于“人物刻画”,主要通过学习写人的文章,对生活有更丰富的解读,对人生有更深刻的领悟,同时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了解人物的记叙、记叙的详略和中心的表达,以期提高写作能力。

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太好好。

阅读能力较差,学习习惯也欠缺,因而我立足基础,让学生多读,在阅读中领会文章主旨,多一点个性化阅读的激励,先让学生喜欢。

而后,在指引学生步步深入,领会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细致描写的方法。

(2)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3)初步学会欣赏叙事散文。

2、方法与过程:合作探究式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深切的父爱,净化自身,净化灵魂。

4、德育目标:教育心存爱意,理解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关心他人。

学生重点1、四次背影、四次流泪的描写作用。

难点文中父爱的体会及主旨的体现课前准备课件、电脑、投影仪教学方法导读法:在老师引导知文意研讨法:个体思考,小组讨论,共同交流。

教法设计1.学生自己走进文本。

2.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做必要的提示点拨。

3.以写促读。

教学流程一、导入:(一)入题:(课件)(二)文学知识课件)(三)学习目标:二、检查预习投影)2、指学生导读准字音理解词语三、整体感知课文(一)朗读课文(二)思考问题讨论问题: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的?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3、为什么要多次描父亲的背影呢?4、本段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父亲?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呢?四、小结:五、作业的布置六、教学反思朱自清《背影》教案篇二一、课文导入1、欣赏歌曲《父亲母亲》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3课《背影》教案(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3课《背影》教案(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背影在日常生活中的象征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如“背影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中背影的基本概念。《背影》中的背影不仅是父亲的形象,更是父爱的象征。这种象征手法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它能够丰富文本的内涵,增强情感表达。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案例。分析朱自清如何通过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表达对父亲的敬爱和内心的感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课文内容解析:解析《背影》中父亲的形象、背影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对父爱的表达。
-例如:分析父亲坚持送儿子上火车的情景,探讨这一细节对表现父爱的重要性。
(2)写作特色分析:学习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如细腻的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等。
-例如:分析文中的“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一句,探讨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父亲的形象。
其次,在写作练习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仿写朱自清散文风格时,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散文写作技巧掌握不够熟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让学生们多加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但也有一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显得不够自信。为了鼓励他们,我会在课堂上更多地给予肯定和表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最新-《背影》教案设计(精选5篇)

最新-《背影》教案设计(精选5篇)

2023《背影》教案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本文是编辑为大伙儿分享的2023《背影》教案设计(精选5篇)。

2023《背影》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

学习本文,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探究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写作练习上,学习运用截取法来叙事抒情的训练。

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来掌握内容,领悟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难点:明确文章“背影”与“父子深情”和谐统一的结构特点;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CAI课件(含动画歌曲《背影》,CCTV-3电视散文诗《背影》,歌曲《父亲》)教学流程设计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动画歌曲《背影》,感受父子深情。

二、作家作品(教师讲授)(一)朱自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

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

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二)《背影》介绍《背影》,一篇娓娓道来的文字,何以在文坛不朽?正在于它是一记情感的重锤,重重地敲击在人的心灵共鸣点上。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背影》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背影》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背影》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学习描写人物背影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刻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讨课文主题。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顺父母的品质。

理解亲情的深沉,学会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刻含义。

2.教学难点学习描写人物背影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背影的形象。

提问:“背影”这个词在你们心中代表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标记生字词、重点句子。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背影”具有哪些象征意义?4.分析课文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着重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刻含义。

5.写作训练让学生以“背影”为题,写一篇短文。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

6.课堂小结提醒学生学会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四、教学反思1.课堂氛围本节课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学生表现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表现较好,能够主动寻找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学生在写作训练环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短文创作。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能够把握课文主题。

学生在写作训练环节,提高了写作能力。

5.需要改进之处在分析课文时,对部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不够到位,需要加强讲解。

在课堂小结环节,可以进一步强调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在细节上加以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背影》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背影》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背影》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背影》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篇一」在上《背影》一课时,我把指导写作与范文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学习《背影》一文的构思。

父母之爱是最伟大最无私最高尚的爱,也是许多作品炬久歌咏的主题之一。

朱自清的[背影]也是表现这一主题的文章。

他选取的表现主题的构思却独出心裁,不写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写送行,买橘子等小事;不是正面写父亲高大的形象,而是抓住背面的“背影”来刻画。

这是最能体现朱自清“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众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的不随人后,敢于创新的艺术才华的地方。

通过背影,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伤,父爱的真挚等都是显示出来了。

正如一滴水也能反射太阳的光辉,选取小的角度同样也能表现大的主题。

抓住这点以小见大,敢于创新的构思我指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那些蕴含着深情的细微的动作、眼神、话语等。

学生在此启发下,说出很多表现爱的细节。

像彭金云的“读初二了,父亲见我书包太重,怕我压矮而帮我背书包”的细节,朱偏偏的“母亲给我生活费送我上学时偷拭眼泪”的细节,段莉莉的“我不理解父爱,可在冲突后看到父亲修好的手表时又理解了父爱的细节等。

学生的发言说明,对于以小见大的构思学生已心领神会了,学生也认识到创新也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与众不同的细节。

其次,学习《背影》一文真挚的感情和适当的写作技法的交融。

一篇成功的文章是感情与技巧的完美交融。

光有感情,没有适当的表现手法,如同茶壶里倒饺子倒不出来;光有技巧却没有真挚的感情,会让人觉得空洞或虚伪。

这也是学生习作中常见的病。

我用一个问题让学生学习文的收获;看到了本文,你学到了哪些写作上的经验呢?经过阅读、理解、思考、归纳,学生说出了铺垫、烘托,详略的安排,重点刻画结构、顺序等各方面的启示。

学生的发言说明了他们深刻地领会写作技法和真挚情感对一篇文章的成功所起的重要作用,他们对这一问题有话说,有收获,然后我又让他们将学到的经验加以运用,让他们写写父母或其他亲人关爱自己,让自己最受感动的瞬间。

《背影》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背影》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背影》,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感悟、联想、比较等方法,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和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父爱的伟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朱自清和他的《背影》,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感知父爱的伟大。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父爱。

5.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章的具体内容,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五、作业布置:1. 请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父爱的伟大。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感悟、联想、比较等方法,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悟父爱的伟大,表现出亲情的观念和感恩之心。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讨论中感悟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在分享成果和点评环节,我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使学生在理解文章的也能学到写作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对父爱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体会到文章中所表现的亲情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更好地感悟父爱的伟大。

2023年中学语文教案《背影》反思(五篇)

2023年中学语文教案《背影》反思(五篇)

2023年中学语文教案《背影》反思(五篇) 我今日所说课的篇目是《背影》,它是人教版九年义务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一、新大纲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新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训练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悟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思路,了解根本的写法,具有肯定的语言感受力量。

二、使学生能用一般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根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

三、初步学习各种阅读方法。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力量训练”的“阅读训练”项中特殊强调了“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观赏课文中美丽精辟的语句”“用一般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等。

二、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品采纳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棗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别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

写得真挚而动人。

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从编者意图来看,明显出于以下几种考虑: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父母的生活与情感。

由于新教材的第一册的编辑思想是依据反映生活的内容编排。

第一单元即家庭生活,其中第一课《这不是一颗流星》是写祖孙关系,其次课《羚羊木雕》是表现同辈的朋友关系,此课反映父子关系,而第四课《漫步》表现的是整个家庭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教材编辑的意图是要示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熟悉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妙的情感。

2、训练学生整体上学习与运用语文的力量,编者将此文的训练重点之肯定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意在训练学生理解如何依据中心去安排段落的力量。

3、新教材留意到了第一册的特别的.地位,一方面留意到与小学的连接,另一方面注意第一册教材的学习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语文学法的指导、最根底的语文力量的形成与良好语文习惯的培育。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学反思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学反思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学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朱自清先生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父母、关爱家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让学生回顾已学的课文,如《背影》的作者、背景等。

(2)引导学生谈谈对“背影”这个词的理解。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3.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全班交流。

4.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托物言志等。

5.练习与反馈(1)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2)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2)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四、教学反思1.优点(1)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品质。

2.不足(1)课堂讲解时间过长,导致学生练习时间不足。

(2)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3)课堂小结环节较为简单,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改进措施(1)调整课堂讲解与练习的时间分配,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

(2)关注学生个体,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五、教学后记六、教学拓展1.让学生课外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如《荷塘月色》、《春》等,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2.开展“我眼中的背影”为主题的写作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3.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朱自清故居、了解朱自清的生平事迹等,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教学相长的重要性。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共5篇)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共5篇)

第 1 篇:《背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背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背影》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朱自清先生写于 1925 年 10 月的一篇回顾性记叙散文。

文章深刻的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

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也是叙事的线索。

作者除了对背影作了笔酣墨畅的细致描写外,还以背影为中心,安排了许多精彩的衬托和铺垫。

《背影》无论记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语言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 却打动了几代读者的心。

在一个平庸、朴素的背影上刻下了两个质朴而深沉的大字“父爱〞。

而这一主题的表达在物质充裕的今天,无论对我们还是学生都具有极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教学依据: 《背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篇,作者以洗尽铅华的质朴演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义:亲情、孝道与感恩。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响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强调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得到审美愉悦和道德情感的熏陶。

教学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走近作者,认识生字、生词。

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

能力目标:学习在平实的表达、抒情中蕴藏着的极其精致的构思;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

情感目标:,认真体味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的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但背影不仅是父亲的形与行;要深刻理解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不能不顾及父亲所说的话。

因此,我把父亲的形、行、言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进行分析并以此为重点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
四、合作学习
1、找出文中四次提到的“背影”都在哪些段,作用有什么不同?哪一次是写作的重点?
第一次:文章第1段。开篇点题“背影”,以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第二次: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第6段。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境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5、本文的语言是十分朴实的,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请问: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学生指出句子后,师生共同体味父亲言语里面蕴涵的深厚感情。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引导、点拨)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是做什么?(这是在宽慰儿子)这时最悲痛的人是谁?(是父亲)为什么宽慰儿子?(怕家庭的变故会影响儿子的学业)父亲表面上比较想得开,这是为了宽慰儿子,实际上他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父亲啊!
提示:可鼓励大家尽情去说,看谁讲述得栩栩如生,令大家感动。
今天,我们来品味一下现代作者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看他是怎样写自己的父亲的,怎样描绘父子亲情的。
二、朗读训练
1、抽学生分段朗读后互相评议得失;2、播放配乐朗诵示范。3、学生配乐朗读。
三、自主学习
1.这篇散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通过选取离别时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亲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表达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10月,作者当时处于一个颠沛流离的时代,世态的炎凉,生活的困顿,使作者的心绪充满寂寞和哀愁,亲人之间的离别就更加重了这种伤感的色彩,特殊环境就多了一份特殊的感受。故事发生的时候正是作者家境败落,祖母的死,父亲的失业,接二连三的灾难,父亲本已承爱了沉重的打击,对“我”却还无微不至地怜爱和体贴,送别时为“我”买橘子,使我们理解到父子间在困境中彼此体贴,相互怜爱的真挚感情。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2、通过品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班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较好,通过一年的训练,学生具有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大多数是“留守学生”他们的感情相对淡薄,对于父母多数不能理解甚至有抱怨,但很多学生的家庭并没有经历过“祸不单行”的日子(如:文中作者的祖母死了,父亲也失业了),可能很难站在作者和作者父亲的角度来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将成为本节课学生认知形成最主要的障碍点。
不足之处:学生联系实际少, 个人阅读体验不够。
二、教师指导学生介绍作者,并做适当的补充。
学生交流作者资料。
给学生创造一个交流的机会,一方面让学生对本文作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这篇散文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心理基础。]
三、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支爱之曲,情之歌。她曾使多少人魂牵梦绕,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你们听读了这篇名作之后,脑海中最先想到了什么?或者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出示感受的句子,思考:儿子对父爱的理解有什么变化?
1.生听读, 并找出细节描写。
2、比划动作, 体会父亲买橘的艰难。
2、联系前文的写作背景, 讨论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
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平实的语言、传神的细节描写中所渗透出的真挚的感情。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主题。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语文教研公开课初中(3篇)

语文教研公开课初中(3篇)

第1篇一、课题:《背影》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 学习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体会其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父爱的伟大和深沉,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父爱的内涵,体会其深远的意义。

- 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朱自清的生平事迹,简要介绍其散文创作背景。

2. 提问:同学们对朱自清的散文有什么了解?对《背影》这篇课文有什么期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查字典学习。

2.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讲解生字词。

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 第一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如慈爱、勤劳、朴实等。

-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父亲的理解。

- 教师总结: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是子女的依靠。

2. 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体会其情感。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背影”这一意象,探讨其象征意义。

- 教师总结:背影是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眷恋,也是儿子对父亲的深深思念。

3. 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儿子对父亲的回忆,体会儿子的愧疚和思念。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儿子的心理变化,探讨其成长历程。

- 教师总结:儿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理解父亲的付出,懂得了感恩。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知1. 教师展示其他描写父爱的散文作品,如《父亲》、《我爱这土地》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作品中父爱的表现形式。

3. 教师总结:父爱是伟大的,我们要学会感恩,珍惜与父亲相处的时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背影》公开课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初二语文《背影》公开课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体会本文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精选材料、详略得当、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重点难点
1.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学设想
1.用音乐烘托气氛感染学生:诵读—感知—设疑—对话
2.朗读教学法、研讨点拨法。

重点研读文中父亲说的“四句话儿”,出现的“四次背影”,“四次流泪”
教学课时: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朗读《儿子眼中的父亲》
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听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虽亲近如父子,但有些东西,只有在时过境迁以后,才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亲、领悟父爱的。

二、检查预习
1、让学生介绍作者及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写于1925年10月,课文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父亲朱鸿均(任徐州烟酒公司局长)被解职,朱家“祸不单行”,祖母又去世,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借钱办完事后,又变卖典质还债。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2、字词检查
(1).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字词写法。

交(jiāo)卸(xiè)奔(bēn)丧(sāng)狼(láng)藉(jí)簌(sù)簌(sù)典(diǎn)质(zhì)赋(fù)闲(xián)颓(tuí)唐(táng)琐(suǒ)屑(xiè)差(chāi)使(shi)亏(kuī)空(kong)
勾(gōu)留(liú)拣(jiǎn)搀(chān)蹒(pán)跚(shān)
(2)、看意思说出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
2.纷纷落下的样子()
3.凄惨暗淡,不景气()
4.失业在家()
5.短时间停留()
6.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7.衰颓败落()8.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9.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10.细小而繁多(的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语速、语调、节奏和感情)
质疑探究
1、“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请你在“背影”前加上一个动词,以便理解四处“背影”的不同含义
第一次点背影开篇点题
第二次绘背影突出主题
第三次别背影深化感情
第四次念背影深化主题
2、四次出现“背影”,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
重点赏读第六段。

圈点勾画出对父亲进行描写的语句。

分析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挚感情。

注意父亲穿着、动作、语言以及背后的深厚感情。

也可以不限制让学生品读,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
a、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
b、走路的姿势蹒跚年龄大,腿脚不便
c、爬月台时的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艰难
3、《背影》中作者流了几次泪?体会几次流泪包含的感情。

“到徐州见到父亲……。

不禁簌簌地流下泪”(伤心难过的泪)
看见父亲爬月台……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感激的泪)
父亲背影消失时……我的眼泪又来了。

(依依惜别的泪)
读到父亲来信时……晶莹的泪光(相思的泪、饱含辛酸的泪)
4、理解本文朴实简练的语言表达方式: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四、再读首尾,领悟深情,把握主旨。

再读首尾段,引导学生谈自己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课文所饱含的真挚的父子之情。

五、真情告白,理解父亲
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亲任性过,误解过.请以“爸爸,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父亲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他的爱。

然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六、小结
以歌曲《父亲》作为本节课结束,去深深体会那伟大的亲情。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父亲的背影我的泪
点背影开篇点题伤心难过
绘背影突出主题感激
别背影深化感情依依惜别
念背影深化主题思念辛酸
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教学反思: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挚自然见长。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哪些角度易于学生领悟文中渗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呢?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看法。

(一)抓住背影
文章的标题是“背影”,父亲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现,可以视作贯穿文章的主线。

“背影的表现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写对象的内在精神”(凌焕新),分析课文时,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关键。

(二)分析流泪
古人云:“男儿有泪不轻弹”,可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文中竟然出现四次流泪,是什么原因使得堂堂男儿的朱自清先生数次泪流满面呢?从这一角度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易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带着疑问开始对文本的解读。

(三)培养语感
语感对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世界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开课时导入、播放录音、学生的自由朗读,都有意识对学生进行了语感培养,
但在学生探究问题及分析课文时却忽略了。

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