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戏曲史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戏曲史》复习题
1、先秦时期,宫廷就有以言语逗乐、讽谏的人员,称为俳优,后世戏曲扮演也因此称为优孟。
2、百戏,又称散乐、角抵戏。
3、乐籍制度起步于北魏(朝代),此籍中人多来自战犯俘虏以及他们的亲属、后裔自此,这些人被称为乐户。
3、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艺术,起初用于宣扬佛教经义,后来也涉及民间故事,叫作变文,又叫俗讲。
4、唐玄宗精通音律,其亲自教导的机构是梨园,自此,乐人伶工别称梨园弟子。
5、南戏过渡到明清传奇,须具备北曲化、文士化、昆曲化三个条件。
6、徐渭的《四声猿》是《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狂鼓史渔阳三弄》、《女状元辞凰得凤》四部短杂剧的。
7、“南洪北孔”指的是洪升和孔尚任。
8、京剧老生前三杰分别是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京剧老生后三杰是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其中谭鑫培被尊为“伶界大王”。
9、“《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分别是《张协状元》、《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
1、据目前可考,“戏曲”一词最早出现于下面那部文献(C)。
A、《西京杂记》;
B、《水云村稿》;
C、《南村辍耕录》;
D、《猥谈》
2、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戏曲史开山之作是(A )。
A、《宋元戏曲史》;
B、《中国戏剧史长编》;
C、《顾曲麈谈》;
D、《中国戏曲通史》
3、《琵琶记》的作者是(C )。
A、佚名;
B、萧德祥;
C、高明;
D、汤显祖
4、“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皆听《蔡中郎》”所描写的是(B )演出场景。
A、北杂剧;
B、南戏;
C、唱赚;
D、大曲
5、右图为一帧著名的绢画,所体现的是以下哪种演艺样式?(D )
A、鼓子词;
B、陶真;
C、金院本;
D、宋杂剧
6、南戏第一出,一般由一个脚色上场敷陈情节、立意,
称为(D )冲场。
A、苍鹘;
B、参军;
C、副净;
D、副末
7、在昆山腔演变的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者是(A )。
A、魏良辅;
B、梁辰鱼;
C、顾坚;
D、沈璟
8、戏曲道具叫作(C )。
A、守旧;
B、砌末;
C、行头;
D、穿戴
9、“江湖十二脚色”形成于( C )。
A、宋末元初;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清末民初
10、清代,掌管宫廷戏曲演出的机构称作“南府”,后改名(B)。
A、玉熙宫;
B、升平署;
C、内务府;
D、钟鼓司
11、《牡丹亭》的作者是(D )。
A、佚名;
B、萧德祥;
C、高明;
D、汤显祖
12、右图为一帧著名的壁画,所体现的是以下哪种演艺样式?
(D )
A、鼓子词;
B、陶真;
C、金院本;
D、元杂剧
三、名词解释
1、东海黄公——西汉角抵戏中的一个节目,取材于民间故事,大致情节是:东海地方有一个姓黄的老头,年轻时有对付猛兽的法术,后年老力衰,加之饮酒无度,法术失灵,有一头白虎出现在东海,黄公前去制服,但最终被白虎咬死。
这出剧目又扮演,有情节,有假定情境,而且既不是巫术活动,也不是祭神仪式,它是一处被观众观赏的节目。
它第一个突破古代倡优即兴随意的逗乐与讽刺,把戏曲表演的几种因素初步融合起来,为戏曲的形成奠定了初步基础。
2、参军戏——参军戏的嘲弄对象是犯官,它有两个角色演出,一个是“参军”,扮演被戏弄的对象;一个是“苍鹘”,执行戏弄的任务。
参军戏实则是滑稽讽刺戏,它在唐代受到普遍的欢迎,一批善于“弄参军”的演员以滑稽为剑,直指贪官污吏、民间恶习和宗教迷信。
它以其说白大大丰富了中国戏剧的表现力,这是
它不同于歌舞小戏的独特之处。
3、踏谣娘——《踏谣娘》是唐代盛行的民间歌舞戏。
根据北齐时的真人真事编演,是一部具有讽刺性质的歌舞小戏,有不同的性格人物,有一定的矛盾冲突,编演者有鲜明的情感爱憎态度和思想倾向。
至此一种比较完整的综合性舞台表演方式,终于脱颖而出,虽然简单,但正在向“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形式迈进和靠拢。
4、诸宫调——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流行的说唱体文学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因此称为“诸宫调”或“诸般宫调”。
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
诸宫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
5、钵头——唐代歌舞戏,又作拨头,传自西域。
6、永嘉杂剧——
7、南戏四大声腔——中国明代南曲系统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的合称南戏四大声腔。
海盐腔贯南戏四大声腔之首。
四、简答题
1、中国戏曲起源的几种说法——一、歌舞说,此说又可析为两种:(1)宫廷乐
舞说(2)上古歌舞说(3)西域歌舞说二、巫觋说,我国周代盛行的蜡祭,是祭祀仪式中颇具戏剧性的一种。
三、俳优说,〈中国戏曲通史〉中说到,在西周末年出现了有贵族篡养起来,专供他们声色之娱的职业艺人“优”,有时也称为“倡优”或“俳优”。
“优”都是由男子充任的。
四、傀儡说五、外来说六、民间说七、文学说八、百戏之摇篮说
2、“花雅之争”的三个阶段——康熙中叶以后弋阳腔与昆曲的争衡。
乾隆中叶
弋阳腔京腔化,秦腔与昆曲的争衡。
乾隆末年徽班进京,徽班与昆、弋腔的争衡。
五、论述题
1、你如何理解“戏剧”与“戏曲”这两个概念?
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
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
讲究唱、做、念、打,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别于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2、如何认识学习中国戏曲史的意义
3、就你看过的一部戏曲剧本或演出,谈谈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