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镇痛

合集下载

针刺镇痛的生理机制

针刺镇痛的生理机制

针刺镇痛的生理机制《针刺镇痛的生理机制》针刺镇痛作为一种传统的疗法已经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使用了数千年。

然而,对于其生理机制的理解仍然是有限的。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对针刺镇痛的生理机制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针刺镇痛的生理机制的一些主要理论。

首先,针刺镇痛的一种理论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穴位是人体的特定位置,通过针刺可以激活相关的神经传导路径。

当针刺穴位时,神经末梢会释放多种神经递质,如内啡肽、丙酸氨基酸等。

这些神经递质可以抑制痛觉传递的信号,减少疼痛感。

其次,另一种理论是针刺可以影响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合成和释放。

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包括内啡肽、β-内啡肽和编码阿片肽的基因肽。

这些物质的释放可以通过调节疼痛信号的传递路径,减弱或抑制疼痛感。

一些研究表明,针刺可以促进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达到镇痛效果。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针刺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释放。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针刺可以增加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以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

通过调节GABA的释放,针刺可以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实现镇痛效果。

最后,还有研究表明针刺可以调节炎症反应。

当身体受到损伤或感染时,炎症反应会导致组织红肿、热痛等症状。

一些研究发现针刺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疼痛。

综上所述,针刺镇痛的生理机制还存在着一些争议,但现有的研究证据表明,针刺可以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影响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合成和释放、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炎症反应等方式发挥镇痛作用。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针刺镇痛的生理机制将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解释。

针刺镇痛的现代研究进展

针刺镇痛的现代研究进展
科园 月刊
I 1
i 毫 业 研究 黾 哪艽
针刺镇痛晌坝代酮究进展
王允娜 邱连利 / 肃省 中医学校 甘
[ 摘 要 ]针刺镇痛 是指运用针刺 的方法 防治和治疗疼痛 的一种方法。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 的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 和情感体验 ,它包含痛觉和痛反 应两个成分。 目前有不少 学者致力于研 究针刺镇痛 的机理,笔者对近十年 的相关文献进行 了 整理。
[关键 词 ]针刺镇痛 研究 中医理论 医学 神经
中医理论 针刺治 疗疼痛 可 以追溯到 秦汉 时期 , 《灵枢 ・ 刺节真 邪 》 日 : 用针之类 , “ 在于调气。” 《素问 ・ 宝全形论》日:“ 凡刺 之真 , 必本 于神 。” 《 枢 ・ 灵 九针 十二 原 》日 :“ 以微针 , 欲 通 其经 脉 , 调其血 气 。” 由此 可知 , 刺具 有调气 和治 神的功 能 , 针 因而 具有 较好 的镇 痛 作用 。针 刺之 调气 , 即调 和气 血 。一 方 面在 于调 节气 血 的运 行 :气 为血 之帅 , 血为气 之 母 , 行则 血 气 行, 气滞则 血瘀 , 刺可 以使 气 血运行 正常 , 针 则血 瘀除 , 经脉 通 故日 “ 通则 不痛 ”; 一方 面针 刺可 以调节 脏腑 经络气 血 的盛 另 衰, 损有余而补不足 , 使阴阳平衡 、气血旺盛 , 脏腑经络得到温 煦濡养 , “ 则 荣则 不痛 ”。明代 ・ 武在 《 灸聚英 》中曾日 : 高 针 “ 龙摆 尾气 交 流 , 苍 血气 奋 飞遍 体周 。任 君疼 痛诸 般 疾 , 一插 须臾 万病休 ”。 这是 对针刺 镇痛 的效应作 了极 为形象 的描述 。 二 、现 代医学对 针 刺镇 痛 的认识 ( ) 代 生理 学对 针 灸镇 痛 机理 的研 究 例 有 以下 几个 一 现 , 观点 : 1 、针 灸 能激 活脊 髓 后 角胶 样 物质 内神经 元 , 抑制 疼 痛 的 传导 , 提高 了痛阈 ; 2 、针灸 启动 了 中枢 下行抑 制 , 内啡肽增加 ; 3 、针灸 产生损 伤性 电流 , 断痛感 传导 。 阻 同时改变 植物 神 经兴奋性 , 疼痛局 限 ; 使 4 、针灸使痛 阈上升 , 由于丘脑上部缰核内抑制性神经 还 递质 X2 氨基丁酸 (A A 增高 , G B) 抑制缰核活动水平 , 提高痛阈 起到镇 痛作用 ; 5 、针 灸 能改 善局 部 组 织 的血 液微 循 环及 淋 巴代 谢 , 除 排 致痛物质 , 到镇痛 的作用 ; 达 ( ) 刺镇痛 的神经 化学 机制 : 二 针 八肽 胆囊 收缩 素 ( C 一 )是 目前 发现 最 强的 内源性 抗 阿 CK8 片物 质。许 多资料 指 出 ,在 整体动 物行 为或 中枢痛 反应神 经元 电活 动 的水 平上 ,腹 腔 、脑 室或 蛛 网膜 下腔 注 射 C K 8本身 C一 对 大 鼠的痛 阈没有 明显 影响 ,但能 选择 性对抗 电针 或吗 啡的镇 痛 作用 。徐满 英 等通 过实验 ,进 一步 证实 , C K 8的抗 电 C一 针 镇痛作 用 在 中枢 痛反 应神 经元 电活动 和整体 行为 反射水 平上 是 协 同一 致 的 ,而且 尾核 中 P N 和 PN 的电 活动作 为 观 察疼 E I 痛 和镇痛 指标 是确 实可行 的 。杨 东 晓 等通 过实验 证 明脑室 注 射 八肽 胆囊 收缩 素能 同时对抗 电针 对痛 奋神经 元或 痛抑 制神经 元 和甩尾 潜伏 期 的镇 痛 作用 ,且八 肽胆囊 收缩 素 的抗 电针 镇痛 作用在中枢痛反应经元电活动和整体行为反射水平上是协 同一 致 的;近年 来 , 多资料 表明 电针可促 进 内源性 阿片肽 的释放 , 许 所以八肽胆囊收缩素的抗针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其对抗内源性 阿片肽镇痛作而实现的。提示 ,降低脑内八肽胆囊收缩素的含 量或阻断束旁核中胆囊收缩素受体可以提高临床针刺的痛疗效 以及 束旁 核 中痛兴奋 神 经元 和痛抑 制神 经元 电活动作 为 观察疼 痛 和镇痛指 的影 响 三

针刺镇痛

针刺镇痛

针刺镇痛(Acupuncture Analgesia)是指用针刺的方法防止和治疗疼痛的一种方法。

它是在传统中医针刺治疗疼痛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针刺麻醉临床实践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技术,对这一技术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称为针刺镇痛原理研究。

针刺麻醉(Acupuncture Anesthesia)是指用针刺止痛效应预防手术中的疼痛及减轻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种方法,由于其作用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麻醉,故称针刺麻醉。

研究证实,针刺是通过调节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而起作用的。

一、疼痛(一)疼痛定义及性质疼痛(Pain)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

它包含痛感觉和痛反应两个成份,痛感觉是指人类对疼痛的感觉,是人类所特有的。

痛反应是指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的躯体和内脏反应,往往与自主神经活动、运动反射、心理和情绪反应交织的一起,从低等动物到人均有痛反应。

动物的疼痛就是指的痛反应,动物的痛感觉是根据比较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以及人类感受疼痛的主观反应推论出来的,利用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建立相应的动物疼痛模型来研究疼痛的机制和治疗疼痛的方法。

疼痛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能提供躯体受到威胁时的警报信号,使机体迅速地对伤害性刺激作出反应,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种保护功能;另一方面,剧烈的或长期的疼痛会对机体和心理造成损害,所以,疼痛又是大多数疾病最常见的或主要的症状之一,是临床的一大难题。

(二)疼痛分类目前,尚无统一的疼痛分类方法,根据疼痛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刺痛、灼痛、酸痛、胀痛、绞痛,根据疼痛发作的时程可以分为急性痛和慢性痛,根据疼痛的神经生理机制可以分为伤害性和非伤害性疼痛,根据疼痛的发生部位可以分为末梢性疼痛(浅表痛、深部痛、牵涉痛)、中枢性疼痛、精神性疼痛(无明确病变部位),根据疼痛的作用可以分为生理性疼痛和病理性疼痛,根据疼痛的病因可以分为癌性痛、关节炎的疼痛等。

对于临床而言,病理性疼痛是主要的研究对象,根据起因的不同又可分为炎症性痛和神经病理痛,它们在躯体和内脏组织均能产生。

针刺镇痛的名词解释

针刺镇痛的名词解释

针刺镇痛的名词解释针刺镇痛(Acupuncture Analgesia),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医学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使用细长的针来刺激身体的神经和组织,以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

针刺镇痛在古代中国便有记载,并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针刺的原理以及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针刺镇痛的原理基于中医理论,主要是通过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激活自体的自愈机制等方式来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穴位上有许多能量通路,也称为经络。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可以调整这些经络的流动,进而影响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在现代医学中,针刺镇痛常用于疼痛管理。

通过刺激穴位,针刺可以促进内啡肽、帕金森细胞和其他内源性物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疼痛。

此外,针刺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对于炎症和神经性疼痛也有一定的疗效。

2. 针刺镇痛的临床应用领域针刺镇痛广泛应用于各个临床领域,包括骨科、神经科、妇产科等。

在骨科手术中,针刺镇痛可以减少术后疼痛的程度,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神经科中,针刺镇痛被用于治疗各种神经性疼痛,如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

在妇产科中,针刺镇痛可以缓解经痛,减轻分娩疼痛,并且在辅助生殖技术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针刺镇痛通常作为辅助疗法使用,不可替代传统的医学治疗。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3. 针刺镇痛的安全性和副作用针刺镇痛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疗法,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

一般来说,针刺镇痛不建议在肢体活动受限、免疫系统受损、血液凝固功能异常等情况下进行。

此外,个体差异也可能导致不同人对针刺的反应有所差异。

在针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轻度的出血、淤血、局部疼痛等。

在针刺操作过程中,医生应该掌握正确的技术,避免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总结起来,针刺镇痛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医学疗法,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和自愈机制,以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

针灸止痛的原理

针灸止痛的原理

针灸止痛的原理
针灸止痛的原理是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的生理机制来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

针灸是一种中医疗法,它基于经络学和脏腑理论,认为疼痛是由于人体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或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来恢复经络的通畅和脏腑的平衡,从而调节疼痛的传导和感知。

针灸的刺激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止痛效果:
1. 神经调节:针刺穴位可以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产生电化学信号,通过神经纤维传导到脊髓,再由脊髓传递到大脑,改变神经递质和内啡肽等物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疼痛的感受。

2. 血液循环改善:针刺穴位可以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和养分的供应,帮助善导体化、祛湿化瘀,从而减轻病灶部位的炎症和肿胀,缓解疼痛感。

3. 激活自身调节机制:针刺穴位可以激活体内的自身调节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调整体内激素水平和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减缓疼痛的发作和进展。

总之,针灸通过调节神经、血液和机体内部的生理功能,改善病灶部位的病理状况,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针灸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可能效果有限,因此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应综合考虑个体情况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针刺镇痛的效应及其机理

针刺镇痛的效应及其机理

针刺镇痛的效应及其机理针推1201 120102154 陈耀宗疼痛是大多数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现了多种缓解以至于消除疼痛的方法,针灸就是其中的一种古老的镇痛方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者开始对针刺镇痛原理进行研究,几十年来经过多学科专家的多层次(从整体水平进入到分子和基因水平)、多角度(神经、体液和经络等)的探索,对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比较全面合理的解释。

笔者认为,针刺镇痛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整个神经系统,既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及其核团,又涉及周围神经及其传导体系,并与神经体液,神经介质关系较为密切。

针刺镇痛是一个整体综合作用,是神经各部功能及体液各系统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激发而形成的镇痛机制,仅就此问题作简述。

1.脊髓的针刺镇痛机制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是痛觉信息加工、处理和译释的第一站,也是一个疼痛反射中枢,疼痛信息和伤害性信息经脊髓后根传入到脊髓,再经脊髓的初步整理和分析,一方而继续上升到脑的不同节段,另一方而经传出神经层有大量的特异性伤害性神经元,电针穴位可使脊髓背角V层神经元的痛放电减少一半以上,而达到镇痛作用。

单个电脉冲刺激穴位,可使脊髓背角V层神经元先后产生兴奋性突触电位(EPSP)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通过突触后抑制来抑制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痛放电,以减少疼痛反应,表明针刺信息在脊髓水平发生相互作用,针刺信息在脊髓水平就已能抑制伤害性信息。

另据针刺镇痛的脊髓节段性抑制的研究,表明脊髓水平的Y氨基丁酸、阿片肽和P物质,均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从而产生镇痛效应。

2.脑干的针刺镇痛机制2. 1针刺信息与伤害性信息在脑干的相互作用在脑干网状结构汇集了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各种感觉和运动的信息,各种不同的纤维可以终止在同一个网状结构细胞上,针刺信息和伤害性信息在脊髓发生相互作用后,二者均可经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然后沿脊髓上行传导束传向丘脑。

新辅修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

新辅修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

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第一节痛觉和痛觉测定一、疼痛的一般概念(一)定义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它包含痛感觉和痛反应两个成分。

痛感觉是指人对疼痛的感觉。

痛反应是指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躯体反应和内脏反应。

(二)特点1.疼痛多为复合感觉,常伴有一种或多种感觉。

2.伴有强烈情绪色彩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如害怕、恐怖、痛苦、焦虑等。

3.心理活动会影响疼痛的强度和性质。

4.疼痛具有“经验”的属性。

5.疼痛常伴有组织损伤。

6.能引起痛觉的刺激多为伤害性刺激。

7.疼痛具有不稳定性,每个人痛阈表现为24小时变化,上午8-9点最低,下午2-3点最高。

二、分类1、刺痛(快痛、第一痛)特点:感觉清晰、尖锐、定位明确持续时间:迅发迅消情绪:弱情绪变化2、灼痛(慢痛、延缓痛、第二痛)特点:定位较差,呈烧灼感,使人不易忍受持续时间:缓慢形成,持续时间较长情绪:伴有情绪反应和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变化3、酸痛、胀痛、绞痛(内脏痛,深部组织痛)特点:定位很差伴有明显的情绪变化和内脏、躯体反应三、测定疼痛的指标和方法痛阈(痛反应阈):从刺激开始到引起疼痛感觉或运动反应的最小刺激量;耐痛阈:能耐受疼痛的最大刺激量。

(一)疼痛的测定方法1 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研究方法1常用的致痛方法(1)热刺激法:伤害性热刺激(45℃或以上)最长用的是热辐射法和热触法。

(2)电刺激法:(3)机械刺激法(4)化学刺激法:①. 涂抹法:②. 注射法:③. K+透入法:2 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1 常用的痛刺激方法1 )热刺激:2). 冷刺激法:3)电刺激:4). 机械刺激:5). 化学刺激法:6). 缺血法:第二节疼痛产生的机制及痛觉学说一、疼痛产生的外周机制1. 伤害性感受器一疼痛产生的机制(一)疼痛产生的外周机制1. 伤害性感受器1)形态是游离的神经末梢2)分布皮肤、粘膜、胃肠道粘膜和浆膜下层、肌肉间的结缔组织、肌腱表面和内部、深筋膜、骨膜和血管外膜等处。

针刺治疗疼痛现状及对策

针刺治疗疼痛现状及对策

加强针刺治疗疼痛的基础研究
总结词
加强基础研究
详细描述
目前针刺治疗疼痛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缺乏深入的理论 探讨和科学依据。为了提高针刺治疗疼痛的效果和安全性 ,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包括针刺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和禁 忌症等方面的研究。
总结词
建立研究平台
详细描述
建立针刺治疗疼痛的研究平台,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和临 床医生参与研究,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针刺治疗疼 痛的科研进展。
总结词
加强国际合作
详细描述
针刺治疗疼痛的国际合作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 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针刺治疗疼痛的研究和应用。可以 通过国际学术会议、合作项目等方式加强国际合作。
规范针刺治疗疼痛的操作流程与标准
总结词
制定操作规范
详细描述
制定针刺治疗疼痛的操作规范和标准,明确治疗流程、 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治疗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总结词
加强宣传教育
详细描述
积极开展针刺治疗疼痛的临床实践,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 和案例,为推广应用提供实践依据。可以通过与医疗机构 合作、开展临床试验等方式进行临床实践。
详细描述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针刺治疗疼痛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 针刺治疗疼痛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可以通过媒体、宣传册 、科普讲座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 体验,通常由伤害性刺激引起, 并伴有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
针刺治疗疼痛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背景
针刺疗法源于中国古代,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如《黄帝内经》,已有关于针刺治疗疼痛的 记载。
现代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对中医认识的深入,针刺治疗疼痛逐渐受到国际医学界的关注。现代研究不断深入,针刺治疗疼 痛的方法和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针刺镇痛

针刺镇痛
针刺镇痛 许能贵 15
2010-122010-12-23
疼痛的特点
• 机体对一定程度的疼痛通过痛感觉和痛反 应使机体作出适应性的防御反应,具有保 护作用。但过强的的疼痛可以给机体造成 一定的损害,同时不能依赖疼痛出现与否 来判断机体有无伤害和疾病; • 由于每个机体对疼痛的感受和反应个体差 异很大,因此增加了临床治疗的复杂性。
2010-122010-12-23
针刺镇痛
许能贵
16
针 刺 镇 痛
•概述 •基本特点 •使用范围 •针麻效果的术前预测 •穴位刺激方法 •辅助用药与针药复合麻醉 •影响因素
概 述
针刺镇痛是经典针灸疗法最重要的功效之 一,一般来说,针灸镇痛的原理,包括了针麻 原理,但针麻原理并非针灸镇痛原理的全部。 这是因为针灸可以治疗急性发作的神经性疼痛, 也可以治疗由炎症等原因引起的慢性、持续的 疼痛,针麻作用的是手术性疼痛,手术性疼痛 可以说只属于急性疼痛的范畴。
2010-122010-12-23 针刺镇痛 许能贵 4
疼痛的几种学说
1、特异学说:疼痛的发生起自特殊的痛觉感 受器,通过感觉神经和特殊传导通路将冲 动传至特殊的中枢结构并做出反应,该学 说并不能阐明痛觉的全部机理。
2010-122010-12-23
针刺镇痛
许能贵
5
疼痛的几种学说
2、模式学说:疼痛并无特殊的感受器,而是 非特异性感受器在受到超强刺激的病理状 态下,非伤害刺激反应的总和。其结果是 向中枢发放大量冲动,这些冲动具有时间 和空间的特定构型,如果总输出超过临界 水平,即在中枢整合为疼痛。
机械机械刺激刺激温度变化和化学物质等有害刺激造温度变化和化学物质等有害刺激造成局部组织的损伤成局部组织的损伤损伤的细胞释放多种损伤的细胞释放多种致痛的化学物质致痛的化学物质kk55htht缓激肽等缓激肽等20182018101099针刺镇痛针刺镇痛1313疼痛产生的机理疼痛产生的机理痛觉感受器兴奋产生的神经冲动由初痛觉感受器兴奋产生的神经冲动由初级传入纤维即有髓的级传入纤维即有髓的aa纤维和无髓的纤维和无髓的cc纤维纤维传至脊髓背角传至脊髓背角层释放谷氨酸和层释放谷氨酸和pp物质等神经递质激活背角投射神经元其物质等神经递质激活背角投射神经元其轴突组成的传导束将伤害性冲动传向脑干轴突组成的传导束将伤害性冲动传向脑干网状结构丘脑等部位最后投射到大脑皮网状结构丘脑等部位最后投射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针刺的适应范围及操作技巧

针刺的适应范围及操作技巧

针刺的适应范围及操作技巧概述针刺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穴位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

本文档旨在介绍针刺的适应范围和操作技巧,帮助读者了解和正确使用针刺。

适应范围针刺可以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的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范围:1. 疼痛管理:针刺可以减轻各种类型的疼痛,包括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炎等。

它通过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内啡肽等内源性物质,从而达到镇痛效果。

2. 消化系统问题:针刺可以帮助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减轻胃肠道问题,如消化不良、胃痛、便秘等。

3. 呼吸系统问题:针刺可以缓解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感冒、咳嗽等,通过刺激穴位促进气道畅通和免疫功能改善。

4. 神经系统问题:针刺可以在神经系统疾病中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如中风后遗症、神经痛、焦虑、失眠等。

操作技巧以下是一些关于针刺的操作技巧:1. 配置:在进行针刺前,确保使用消毒的针具,并选择适当的针头大小和长度。

2. 穴位定位:准确的穴位定位是针刺的基础。

可以参考相关的解剖图和经络图,或请专业针灸师指导。

3. 刺激技巧:在刺入皮肤后,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刺激技巧,如旋转、抖动、揉动等。

刺入的深度要适中,避免过深造成伤害。

4. 防范风险:针刺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交叉感染和其他风险。

事先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确保安全操作。

总结针刺是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的治疗。

在操作针刺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穴位和刺激技巧,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建议在针刺过程中寻求专业针灸师的指导和帮助,以获得最佳的疗效。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信息仅为参考,不能替代医生的建议。

在使用针刺治疗之前,请咨询医生,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操作。

疼痛与针刺镇痛的原理

疼痛与针刺镇痛的原理
康复医学
针刺可以作为康复医学中的辅助手段,促进患者的康 复进程。
运动医学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遇到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疼 痛时,针刺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加快恢复。
美容整形
针刺可以用于减轻整形手术后的疼痛和肿胀,促进术 后恢复。
05
总结与展望
对疼痛与针刺镇痛的理解与认识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涉及多种因素,如伤害性刺激、炎症、神经 传导等。针刺镇痛是通过刺激穴位来缓解疼痛的方法,其原理与神经调节、内分 泌调节等多种机制有关。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皮肤或内脏等感受器时,会引发神经冲 动的产生和传导。这些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纤维传递到脊髓 和大脑皮质,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加工和处理,最终形成 疼痛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多种神经递质和调 质的作用,如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等。
02
针刺镇痛的原理
针刺镇痛的定义
01
针刺镇痛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通过针刺人体穴位,刺激神经 和经络,以达到缓解疼痛和调整 身体机能的治疗方法。
02
针刺镇痛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副 作用小等优点。
针刺镇痛的机制
神经调节
针刺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释放神 经递质,如多巴胺、内啡肽等, 这些递质能够调节疼痛信号的传
痛主要用于缓解疼痛症状。
疼痛的感受和评估通常需要患者 的自我报告,而针刺镇痛的效果 则可以通过客观指标进行评价。
疼痛与针刺镇痛的相互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针刺镇痛可能对疼痛产生一定的缓解作用,例如对于慢性疼痛和神 经性疼痛等。
针刺镇痛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缓解疼痛带来的焦虑和抑 郁等情绪问题。
妇产科镇痛

针刺镇痛与针刺麻醉

针刺镇痛与针刺麻醉

第一节针刺镇痛与针刺麻醉针刺镇痛(Acupuncture Analgesia)是指用针刺的方法防止和治疗疼痛的一种方法。

它是在传统中医针刺治疗疼痛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针刺麻醉临床实践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技术,对这一技术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称为针刺镇痛原理研究。

针刺麻醉(Acupuncture Anesthesia)是指用针刺止痛效应预防手术中的疼痛及减轻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种方法,由于其作用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麻醉,故称针刺麻醉。

研究证实,针刺是通过调节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而起作用的。

一、疼痛(一)疼痛定义及性质疼痛(Pain)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

它包含痛感觉和痛反应两个成份,痛感觉是指人类对疼痛的感觉,是人类所特有的。

痛反应是指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的躯体和内脏反应,往往与自主神经活动、运动反射、心理和情绪反应交织的一起,从低等动物到人均有痛反应。

动物的疼痛就是指的痛反应,动物的痛感觉是根据比较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以及人类感受疼痛的主观反应推论出来的,利用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建立相应的动物疼痛模型来研究疼痛的机制和治疗疼痛的方法。

疼痛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能提供躯体受到威胁时的警报信号,使机体迅速地对伤害性刺激作出反应,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种保护功能;另一方面,剧烈的或长期的疼痛会对机体和心理造成损害,所以,疼痛又是大多数疾病最常见的或主要的症状之一,是临床的一大难题。

(二)疼痛分类目前,尚无统一的疼痛分类方法,根据疼痛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刺痛、灼痛、酸痛、胀痛、绞痛,根据疼痛发作的时程可以分为急性痛和慢性痛,根据疼痛的神经生理机制可以分为伤害性和非伤害性疼痛,根据疼痛的发生部位可以分为末梢性疼痛(浅表痛、深部痛、牵涉痛)、中枢性疼痛、精神性疼痛(无明确病变部位),根据疼痛的作用可以分为生理性疼痛和病理性疼痛,根据疼痛的病因可以分为癌性痛、关节炎的疼痛等。

针刺镇痛与针刺麻醉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

针刺镇痛与针刺麻醉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
(四)针刺麻醉使用范围
由于针麻的自身特点和个体差异,它并不能完全消除手术中的疼痛,研究表明电针对于急性痛的镇痛作用大约相当于全量麻醉药镇痛的一半,所以有研究者指出:如果仅用针麻而不配合药麻,针麻是难以真正推广的。
针刺麻醉术对于心、肺、肝、肾等功能不良,以及年老体弱、病情危重,特别是对麻醉药物过敏而不能采用药物麻醉的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术前准备
01
针刺麻醉部位的选择
02
针刺麻醉的刺激方式
03
(五)针刺麻醉方法
术前预测
试针
患者的心理诱导
1.术前准备
2.针刺麻醉部位的选择
根据针刺选择的部位的不同,针麻可分为体针麻醉、耳针麻醉、面针麻醉、鼻针麻醉、头针麻醉、手针麻醉、足针麻醉等,临床应用以体针和耳针为主,其它方法配合使用。
手针式
电针式
经皮电刺激式
3.针刺麻醉的刺激方式
针药复合麻醉
针刺-硫喷妥钠复合麻醉
针刺-硬膜外复合麻醉
针刺-局部复合麻醉
针刺-气体复合麻醉
针药复合麻醉方法
针刺镇痛 与针刺麻醉
2023
针刺镇痛(Acupuncture Analgesia)是指用针刺的方法防止和治疗疼痛的一种方法。
针刺麻醉(Acupuncture Anesthesia)是指用针刺止痛效应预防手术中的疼痛及减轻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种方法,由于其作用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麻醉,故称针刺麻醉。
一、疼痛
01
疼痛定义及性质
疼痛(Pain)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它包含痛感觉和痛反应两个成份 。
01
02
03
痛阈(pain threshold)是指引起人体知觉性痛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研究发现中医针灸止痛的科学原理

研究发现中医针灸止痛的科学原理

研究发现中医针灸止痛的科学原理中医针灸作为中医学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止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了中医针灸止痛的科学原理。

下面将从神经途径、神经调节、物质介导等角度进行论述。

首先,中医针灸止痛的科学原理与神经途径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针刺可以在刺激点周围引起细胞外介质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包括内源性阿片肽、γ-氨基丁酸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刺激肌肉、皮肤等组织,通过周围感觉神经末梢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进而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产生止痛效果。

此外,中医针灸还可以通过激活脊髓背角的内啡肽神经元,抑制痛觉传入神经元,从而产生止痛作用。

其次,中医针灸止痛的科学原理还与神经调节有关。

研究发现,针刺可以通过激活机体的内源性镇痛系统,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

中医针灸对疼痛的治疗作用主要通过镇痛、舒筋活血、疏通经络等多种机制来实现。

其中,内源性阿片肽系统是治疗疼痛的重要神经机制之一,针灸可以促使机体产生内源性阿片肽,通过与阿片肽受体结合,发挥止痛作用。

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最后,中医针灸止痛的科学原理还与物质介导有关。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水平来产生止痛作用。

比如,针灸可以促进内源性抗炎分子的释放,如一氧化氮、前列腺素等,从而减少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疼痛感受。

此外,针灸还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组织的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止痛的科学原理主要涉及神经途径、神经调节和物质介导等多个方面。

针灸通过刺激周围组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止痛和镇痛效果。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医学的疗法,其科学原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中医学的神奇之处,也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医针灸提供了科学依据。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研究深入探索中医针灸的治疗机制,为针灸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支持。

针刺镇痛

针刺镇痛

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机制
• 神经肽类:内阿片肽、脑啡肽 • 经典神经递质:5-HT,去甲肾上腺素、多 巴胺、乙酰胆碱 • 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
针刺镇痛原理目前仍未完全明确
2008年《自然-神经科学》报道腺苷在针刺镇痛中起 明显作用,尤其是局部镇痛。 故而提示我们仍然有许多未知原因导致针刺镇痛。
什么是穴位?
•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 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与反应点
什么是经络现象?
• 在某些条件下,沿古典经络循行路线呈现 的感觉异常、形态异常或物理、化学指标 的相对特异性变化等现象。
疼痛
• 《灵枢· 九针十二原》:痛则不通。疼痛是 气血运行障碍的一种外在表现。 • 疼痛能调动机体正气,加强排除气血运行 障碍的干扰因素。 • 疼痛作为不良刺激,阻碍气机,紧缩脉道, 致使气血运行障碍加重。
针刺镇痛原理
甘华刚
一些基础问题
• • • • 针灸和针刺的区别? 什么是经络? 什么是穴位? 什么是经络现象?
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 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 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 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 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 什么是经络?
•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 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针灸镇痛现状
• 针灸镇痛效果不稳定、针刺麻醉操作不规 范、作用原理依然不明确。 • 2007年12月“973计划”--《基于临床的针 麻镇痛的基础研究》

谢谢!
经络阻滞+脏腑不调
• • • • • • 风 寒 暑 湿 燥 火
经络 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
+
脏腑
针灸镇痛的传统认识
• 基本原理:通经络、调气血→改善气血运 行障碍

针刺阵痛实验报告

针刺阵痛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阵痛是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常见的生理现象,给产妇带来极大的痛苦。

为了探讨针刺疗法在缓解阵痛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实验方法,对针刺疗法缓解阵痛的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估。

二、实验目的1. 观察针刺疗法对孕妇阵痛的缓解效果。

2. 分析针刺疗法缓解阵痛的机理。

3. 为临床推广应用针刺疗法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选择孕晚期孕妇30名,年龄在20-35岁之间,孕周在37-42周之间。

2. 针具:选用一次性针灸针,规格为0.25×40mm。

3. 实验仪器:疼痛评分量表、生物反馈仪、血压计、心率计等。

2. 实验方法1. 将30名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

2. 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分娩护理,实验组孕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

3. 针刺穴位:选取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合谷等穴位。

4. 针刺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深度为0.5-1.0寸,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5天。

5. 实验过程中,观察两组孕妇的疼痛评分、血压、心率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1. 疼痛评分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孕妇在针刺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疗法对缓解阵痛有显著效果。

2. 血压、心率实验过程中,两组孕妇的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针刺疗法对血压、心率无显著影响。

五、实验讨论1. 针刺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从而达到缓解阵痛的效果。

2. 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合谷等穴位,可以调节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从而缓解阵痛。

3.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疗法对孕妇阵痛有显著缓解作用,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六、结论1. 针刺疗法可以有效缓解孕妇阵痛,提高分娩质量。

2. 针刺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缓解阵痛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七、展望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疗法在缓解孕妇阵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研究针刺疗法的机理,优化治疗方案,为孕妇提供更好的分娩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2
/379538905
辅助用药与针药复合麻醉
3
针刺复合麻醉的最大优势在于经针刺麻 醉使麻醉药物用量减少一半,减轻了麻 药产生的副作用及并发症,又对机体有 调整作用,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4
/379538905
一般来说,针灸镇痛的原理包 括了针麻原理,针麻原理并非针灸 镇痛原理的全部。这是因为针灸可 以治疗急性发作的神经性疼痛,也 可以治疗由炎症等原因引起的慢性、 持续的疼痛。针麻作用的是手术性 Conclusion 疼痛,手术性疼痛可以说只属于急 性疼痛的范畴。
1
/379538905
1
/379538905
1
LOGO
穴位刺激方法
1 1
电针刺激:电针麻醉的刺激量也和
手法运针一样因人而异,以维持良 好的得气为度,一般频率控制在数 十次/min至数百次/s的范围内,高 频和低频的交替刺激要比单纯的高 频或低频的刺激效果要好。
1
/379538905
LOGO
/379538905
疼痛产生的机理
1 1
疼痛是由感受器、传导神经和疼痛 中枢共同参与完成的一种生理防御 机制。机械刺激、温度变化和化学 物质等有害刺激造成局部组织的损 伤,损伤的细胞释放多种致痛的化 学物质(K+、5-HT、缓激肽等), Conclusion 刺激痛觉感受器使其去极化。
其他:血液中化学物质、经络 敏感度等。
LOGO
穴位刺激方法
1
2
进针与诱导:针麻的穴位进针和针刺治病所 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无异,而针麻只是需要 20-30分钟的诱导期,过短或过长都会影响 针麻效果。
适用于针麻穴位的刺激方法很多:如手法 运针、电针刺激、指压刺激、经皮电刺激、 注射小剂量药物等,以手法运针及电针最 常用。
/379538905
LOGO
疼痛的几种学说
几种学说
特异学说
模式学说
闸门控制 学说
/379538905
LOGO
疼痛的几种学说
1 1
特异学说:疼痛的发生起自特 殊的痛觉感受器,通过感觉神 经和特殊传导通路将冲动传至 特殊的中枢结构并做出反应。 但该学说并不能阐明痛觉的全 Conclusion 部机理。
术前测定针刺诱导前后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据此估计针麻效果,为麻醉病例选择的依据之一 皮肤感觉:知觉阈-痛阈、耐痛阈、触觉 阈和两点辨别阈等;部位-手术切口部 位,也可选取其它部位作对照。 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呼吸波、指端脉 搏波、心电、皮肤交流电反射等。
术前 预测
/379538905
/379538905
LOGO
影响因素
3.某些药物的协同作用
加用某些药物作辅助药,如减少脑啡肽的降解、 阻断多巴胺和胆囊收缩素受体、延长5-HT的突触 作用时程的药物,可使针刺镇痛作用加强。
针麻效果稳定,有一定规律可循,可推广的有甲 状腺手术、前颅凹手术、颈椎前路手术、剖宫产 术、拔牙、输卵管结扎术、肺切除术、心脏手术 针麻可作为一种麻醉方法,但效果尚不稳定的 手术:阑尾切除术、子宫切除术、 斜视纠正术、 胃大部切除术等。 应用针麻效果较差的手术,如四肢骨科手术、 会阴部手术等。
LOGO
2
3
/379538905
LOGO
疼痛的特点
4
5
一定程度的疼痛可通过痛感觉和痛反应 使机体作出适应性的防御反应,具有保 护作用;但过强的的疼痛可给机体造成 一定的损害。不能依赖疼痛出现与否来 判断机体有无伤害或疾病。
由于每个机体对疼痛的感受和反应 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增加了临床治 疗的复杂性。
/379538905
1
1
LOGO
疼痛的特点
1
疼痛是由于机体内外较强刺激所产 生的一种临床症状;
疼痛是机体的主观感觉和体征,包括 生理反应、精神情绪、心理状态、社 会经验等方面的因素;
疼痛的生理反应包括疼痛感觉和疼痛反 应,疼痛反应有局部和全身的反应,每 个人在不同的环境、机体的不同生理和 心理活动下,其生理反应也不同。
LOGO
/379538905
疼 痛
1 2
3 4
/379538905
安全、无副反应
适用范围广
患者始终处于清醒状态,便于同 医生配合,提高了手术的质量
术中生理扰乱较轻,术后恢 复较快
LOGO
使用范围
在不同的手术中,针麻的效果不尽相 同。可将针麻效果分为三类:
LOGO
/379538905
穴位刺激方法
1 1
手法运针:针麻的手法一般较针灸治疗疾病
的手法运针为强,运针频率较高,每分钟数十次 至200多次不等,捻转提插的幅度较大,一般在 90度至360度,提插幅度在肌肉丰厚处为10mm左 右。一般来说,切皮前5-10分钟捻转提插手法 应逐渐加快加重;切皮瞬间手法快而重,并以提 插为主;术中止血时手法减轻减慢;分离组织和 牵拉内脏反应较大时轻提慢捻;内脏缝合期如 Conclusion 患者安静可留针停止手法操作,至复查关闭缝 合前再度操作。
/379538905
1
1
LOGO
疼痛产生的机理
1 总之,疼痛的的感知与反应活动,几 乎涉及整个脑,包括丘脑、下丘脑、脑干 网状结构、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等部位。 疼痛起源于外周,感受却在中枢,迄 今为止,认为脑内没有疼痛中枢,痛觉的 最高中枢在大脑有广泛的投射区,如皮质 第一感觉区为疼痛分辨区;皮质第二感觉 Conclusion 区主要是内脏感觉的投射区;皮质第四感 觉区是疼痛空间的辨认区等等。 1
1
2 3 7
/379538905
针麻效果的术前预测
个体差异
生理差异:知 觉阈-痛阈、 耐痛阈、触觉 阈和两点辨别 阈等。 心理因素:环 境、语言、思 维、情绪、经 历等。
/379538905
LOGO
针麻效果的术前预测
疼痛的概念 疼痛的几种学说
疼痛产生的机理 疼痛的特点
LOGO
疼痛的概念
1979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SP)对疼痛下的 定义是:疼痛是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的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
疼痛不仅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感受性 反应,也是人类健康受到威胁的一种信号,同时 还是引起机体防御和保护的生理机制。
针药复合麻醉的方法有针刺-硬膜外阻 滞复合麻醉、针刺-局部复合麻醉、针 刺-胺酮复合麻醉、针刺-气体复合麻 醉和针刺-硫喷妥钠复合麻醉等方法。
LOGO
影响因素
1. 选穴的影响
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相结合; 辩证取穴和辨病取穴相结合; 经验取穴和实验取穴相结合。
2.电极及刺激参数的影响
据国外学者报道,用于经皮电神经刺激的 浅表电极显著增加皮肤、筋膜痛阈,但不 能提高肌肉和骨膜的痛阈;针样电极对于 深部组织如肌肉、筋膜的疼痛缓解有用。
1
LOGO
概 述
1 针灸镇痛临床应用的大多数场合是痛 在先,针灸在后;既可用针,也可用灸。 针麻时,通常是针刺诱导在先,而后才开 始手术。韩济生院士曾提到“针刺麻醉” 的说法也不确切,因为针刺能够减轻疼痛, 而从来没有麻醉过。因此针刺麻醉常称为 “针刺镇痛”或“针刺辅助麻醉”。虽两 Conclusion 者有区别,但针刺镇痛方面的研究均是围 绕着针刺麻醉进行研究的。 1
LOGO
疼痛的几种学说:闸门控制学说
T是指脊髓后角第V层的非特异性伤害感受神经元, SG是指脊髓后角第Ⅱ层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T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到SG神经元的调制。
当SG神经元被抑制时,闸门开放,T神经元的活动不 会受到SG神经元的抑制,可传导痛觉至高位中枢。 SG神经元被兴奋时,闸门关闭,T神经元可受到SG 的抑制调控,不能自由将痛觉向高位传递。
针 刺 镇 痛
许能贵 广州中医药大学

1 2 3 4

第一部分 疼痛


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
第二部分 针刺镇痛 第三部分 针刺镇痛的机理 第四部分 针刺镇痛研究面临的挑战
/379538905
LOGO
第一部分 疼 痛
疼 痛
1 2
3 4
/379538905
1
/379538905
1
LOGO
疼痛产生的机理
1 痛觉感受器兴奋产生的神经冲动,由初级 传入纤维即有髓的Aδ纤维和无髓的C纤维 传至脊髓背角Ⅰ、Ⅱ、Ⅴ层,释放谷氨酸 和P物质等神经递质,激活背角投射神经 元,其轴突组成的传导束,将伤害性冲动 传向脑干网状结构、丘脑等部位,最后投 射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而疼痛的全过 Conclusion 程始终处于机体自身的调控之中。 1
3
/379538905
3
LOGO
疼痛的几种学说:闸门控制学说
Melzack和Wall于1965年提出疼痛的闸门控制 学说,认为伤害性刺激在进入高位中枢以前 已在脊髓受到调控,并设计了示意图:
C纤维
SG
T
至丘脑
A纤维
/379538905
1
LOGO
辅助用药与针药复合麻醉
1
实验证明,针刺只能使手术痛减轻 50%左右,临床2/3的手术单靠针刺是 不能构成麻醉的,辅助用药就是辅助 用镇静、镇痛的药物以辅助针麻提高 效果。 针药复合麻醉是指针刺穴位合并应用 某一药物的麻醉方法,这种方法仍以 外麻为主,可应用于病灶复杂、手术 大、镇痛要求高、或耐受性低、经预 测针麻效果不佳等病例。
/379538905
LOGO
疼痛的几种学说:闸门控制学说
当Aδ 纤维和C纤维的末梢受到伤害性刺激,把冲动 传向脊髓后角,两类纤维均可激活T神经元的活动, 将痛觉传向丘脑。 当轻触、揉搓、按摩等情况时兴奋Aδ 传入纤维,而 Aδ 传入纤维又可兴奋SG神经元,关闭闸门,抑制T 细胞的活动,即抑制T神经元将痛觉向丘脑传导。 而经伤害性刺激兴奋的C纤维抑制SG神经元,闸门 开放,允许伤害性刺激经T神经元向高位传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