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真题详解讲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匹马走得慢,其他的马走得快,于是把慢马托着的货物移到快马身上,结果快马也效仿慢马,走得慢了。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解析】快马原本走得快,却在加重负担之后效仿慢马走得慢,这正好印对了社会中“干的越快,干的越多”、“能者多劳,但能者未多得”的现象,令人深思。
第一,干的不好的不但未得到惩罚,反而能够轻松“减负”,获得更加轻松的工作,收获却未减少。慢马走的慢,本应受到鞭策,反而担子变轻,养成了慢马“享受”慢速不愿加速。
第二,干的好的未得到更多奖励,反而被增加哪些原本属于干得不好的工作。快马走得快,但未获得更多食物,却承担了慢马的货物,从而产生了干的快不如干的慢的负面情绪,导致快马效仿慢马降速的连锁效应。
第三,当然,慢马确实有可能是因为自身能力低下或状态不佳导致的走得慢,这就需要增强慢马的体质,告诫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能力;快马速度变慢确实可能是因为负担过重,有心而无力,这就告诫我们能者多劳也要有所限度,要进行合理加压,适度加压。
第四,领导对人才的统筹安排,对提升团队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慢马不快不能简单的转移工作压力,对快马也不能一味的增加工作负担,避免出现“慢马更慢,快马变慢”的现象,要构建奖罚分明的工作制度,让干的不好的人想干好,干的好的人愿意干的更好。
今后,我不会做一个效仿慢马的快马,将时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干好工作为追求,更加努力的做一匹“肯干事,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快马,同时会根据个人实际能力来承担工作任务,如果组
织有需要,我也会采取增强学习提能力,加班加点找时间等方式来解决任务加重的问题。
社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应该同情的,人们反而去观赏,这种现象请问你怎么看?(2013年6月5日上午山东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解析】题目中所说的现象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剧了社会的冷漠,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但这个现象客观上又能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让这些需要被帮助的人得到更多被帮助的机会,因此我们还要全面、辩证的来看待,特别是深挖存在的根本原因。
这种现象的存在,由多种因素造成。
一是社会道德教育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经济发展了,部分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还没有同步提高,特别是存在一些价值观扭曲的群体。
二是不正常的“看客”心理在作祟。这类看客,跟鲁迅口中“无恶意的人”无异,没有恶人之心,却没有帮助他人的行为,不能将社会中其他人的事情当作是自身的事情来看待。
三是舆论的错误引导。大到社会、媒体,小到一群人的舆论,在面对需要报以同情之心的事情的时候,存在错误引导舆论焦点的行为。
以上仅仅是此类现象发生的部分原因,那么,要想解决这种现象,我们必须要深挖深层次的原因。
一是同情心被滥用,让人“不敢”同情。有些利用欺骗的手段博取人民同情的行为也时有发生。前期刚刚被抓获的的北京车站聋哑人乞讨团伙等,一天的收入就达几天元;好心扶起倒地的老人,却被讹诈这种肆意挥霍人们同情心的行为,让部分群众不愿意再施以援手。
二是帮助他人的能力不足,让人“无力”同情。比如不会游泳的人,
如果贸然下水救人,往往造成救人不成,自身生命造成威胁的惨剧,又比如抗震救灾没有救灾的专业知识和装备,甚至对一些慈善机构不信任,导致的救助渠道的迷茫。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看到,仅仅是同情是不够的,还需要将同情落实到行动上,对真正的弱者施以援手,这样才能真正去帮助他人。
正所谓人心向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如何更好的激发人民的同情心,营造互帮互爱的社会氛围,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营造友爱互助的社会氛围。要大力开展道德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培育集体主义价值观。
二要完善见义勇为法律制度,给做好人好事的人以法律的保障,去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加大对用欺诈等方式博取人民同情的人和团体的惩罚力度,不让正义的同情心被伤害。。
三要提升见义勇为的能力。要开展见义勇为能力提升教育,增强公民帮助他人的能力,包括证据保全,救助设备、救助渠道等,让大家敢同情,敢帮助。
我相信,这样多方并举,多措并施,一定能够解决题目所述现象,营造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对我来说,也要从自身做起,对需要帮助的人,积极的伸以援手,不做看客,不做旁观者,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有公务员做一项便民利民的公益活动,媒体报道后,有人质疑这种活动华而不实,有作秀嫌疑,对此你怎么看
开展便民利民公益活动意在践行“为人民服务”,能够贴近人民群众,为群众带来实惠,但是如果不能取得社会舆论的正面评价,将严重影
响活动成效,为此我们需要通过对质疑是否有理的全面分析,来为更好开展公益活动寻找方向。【是什么:提出问题】
首先,质疑确实存在一定道理。
一是如果政府在公益活动组织上重形式,轻成效,过于重视活动规模、排场等形式,忽视是否能够符合群众需求,是否能够对群众有所帮助,那么人们认为政府活动华而不实,有作秀之嫌是完全站得住脚的。(正1:重形式、轻成效)
二是如果政府做公益活动却影响了本职工作。政府的本职工作如果没有做好,会让群众认为该干的不作为,不一定要干的乱作为的负面评价。(正2:影响本职工作)【为什么之一:正面肯定】
其次,质疑也可能不必质疑。
一是可能是媒体报道浮于表面,未能深入报道。政府在与媒体对接时,未能重点沟通工作成效,从而引起媒体报道角度可能存在偏差,过于重视领导活动,轻视了对群众受益的报道,导致部分群众未能全面看到活动的成效。(反1:未深入报道)
二是质疑人自身对政府行为的惯性抵触。在改革进入深水期和攻坚区的今天,政府的行为肯定还有很多需要完善之处,特别是近年来中央政府加强反腐力度,这也造成了部分人,特别是被触动了既得利益的群体对政府行为采取惯性的抵触。(反2:惯性抵触)【为什么之二:反面否定】
通过对质疑的全面分析,我建议政府机关今后开展活动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提升活动的实效。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从只重过程向加强重视成果转变,从只重形式向加强重视成效转变,从只重“面”向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