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教法,教学流程和课后反思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是教材第二单元《夏商西周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封建社确立的阶段,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推动、磨合、适应的阶段,是中华民族几百年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伟大时代,它上承《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下启《秦始皇建立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其地位非常重要。

2、鉴于课本知识的重要性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达到

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商鞅、李冰、嬴政等历史人物的学习,了解他们胸怀大志、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精神。为改造社会,推动历史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难点: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转变促进我国封建制度形成、确立。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这一学科,有教浓的学习兴趣,但学习方法比较单一,且认知水平不高,对事物认识比较肤浅,难以辩证看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理解、学习。

三、教法学法:

在本课中我将采用如下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图表对比法和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流程:

A、商鞅变法

采用情境导入法:欣赏历史剧《商鞅舌战旧贵族》,请同学仔细留意商鞅的对话,思考:为何商鞅能舌战群雄取得秦孝公支持推行变法,秦国为何从春秋时期并不看好的小国一跃成为战国后期六国都无力抗衡的强国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以提问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直观深刻的感受到秦国为什么要变法,变法为何能有如此功效?从而使学生对变法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顺利的进入下一环节。

B、商鞅变法的内容:

1、采用问题设置、自主学习法:请学生抢答变法的背景、时间、目的、内容

2、采用表格归纳法:以表格的形式填写商鞅在政治、经济领域变法的内容,

3、采用合作探究法:讨论商鞅采用的这些内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而达到了怎样的目的

4、采用分组讨论,辩证法: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处以车裂为变法献身,那么商鞅

之死是否意味着变法的失败。

设计意图:首先以自主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变法的相关知识,表格归纳后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变法的内容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对号入座,明白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最后用分组讨论辩论的方法简述商鞅为改革而献身的壮举,让学生明白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不在于改革者的生死而在与改革的目的是否达到,影响是否深远。从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

点,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一环节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C、铁器牛耕、都江堰

问题设置法:原始农耕采用哪些农具?铁器牛耕的推广比较以前有哪些优越性?

图片展示法: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讲授法:讲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设计、功能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凸显铁器牛耕的优越性,通过图片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防洪原理,从而认识到兴修水利的重要性和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美称的由来。在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铁器牛耕是生产领域里划时代的变革,生产力的进步势必将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确立封建制度。

D、秦统一六国

自主学习法:了解亲灭六国的时间、顺序、意义

探究法:总结秦灭六国的原因

设计意图:采用以上方法培养学生全面总结、归纳的能力,从而升华本课主题

E、拓展延伸:完成导学案材料题

F、板书设计:

商鞅变法:

政治:划定爵位,论功行赏兵源充足战斗力增强

全国31县,县令由国君直接任免加强中央集权国富经济:土地自由买卖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奖励耕织提高生产积极性兵强铁器牛耕:使精工细作成为可能,大大增加土地开垦

都江堰的修建:防洪运输,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生产力提高

五、课后反思

以上教学板块,其设计思路都是为了体现“自主学习——指导——探究”的课堂理念. 在教学中我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设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交流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