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

合集下载

浅议高中英语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浅议高中英语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个真正的谓语动词。如果需几个动词连用 , 其他的动词必
须用 非谓语 动词 一vi 分词 、.d -g n ve 分词 或不定式 。
H v o o a e 坚! t or aeyugt y ! h do? k e
lc n o e rl igao e a n tb a i n ln ? v
因的话 , 未免 失之 偏 颇 。我 们 应 主 动 反 思 , 则 我们 是 否 注
重 了对学 生英 语学 习方 法 的 指 导 ?在 英 语 教学 中是 否 遵
( ) 习者 在 英 语 名 词 复 数 方 面 的错 误 。 因为 汉 语 1学 名词 没有 绝对要 求 , 时仅 在名 词前加 了表示 复 数含义 的 有

径。
要: 汉语对 英语 学 习存在正 负迁移现 象, 论述 了迁移 的表 现形 式 以及 减 少负迁移对 英语 学 习的 阻碍 的途
关键 词 : 迁移 ; 英语 学习; 途径
中 图 分 类 号 : 6 34 G 3 .1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8— 7 4 2 1 ) 1 0 3— 2 10 6 1 (0 0 0 —0 8 0
1 .汉式 英语 ( hni ) C ilh s
中国学 生往往 不 习惯 这种句 子结 构 , 经常 在动词 使用
上 出现错误 。
中学 生在英 语 学 习过 程 中 , 常 易 出现 “ 非 汉式 英 语 ”
( hn s n lh或 c igi ) C ieeE g s i hn l h 的毛病 。所 谓汉 式英语 是 指 s
21 00年第 1 期 总第 14期 5
林 区 教 学
Tea chi ng of For t y R e o esp gi n

浅析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

浅析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

浅析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和教学策略。

在正迁移方面,母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对学习英语起到积极作用;而在负迁移方面,母语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可能给学习英语带来困难。

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学生自身的语言背景、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外部环境等。

针对迁移现象,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如引导学生比较母语与英语之间的异同,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等。

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对学生语言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值得引起重视。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应对迁移现象,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母语迁移、正迁移、负迁移、教学策略、影响因素、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迁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语言素养的全面发展。

负迁移则可能造成学习困难,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了解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现象,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可以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指导,为学生有效地提升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对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对于优化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母语迁移现象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母语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分析母语在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正负迁移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和教学策略。

通过研究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本研究还将探讨母语迁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可以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促进语言跨文化交流,推动语言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负迁移现象及其对策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负迁移现象及其对策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负迁移现象及其对策摘要〕在英语学习中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本文旨在简要总结和分析中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负迁移现象,并提出几点克服对策。

〔关键词〕中学英语负迁移克服对策学习具有迁移性。

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

就英语而言,我们的母语对英语、原有英语知识对新学英语知识学习所起的促进作用,产生的积极影响,就叫正迁移。

反之,汉语对英语学习、原有英语知识对新学英语知识学习所起的干扰或阻碍作用,即产生消极影响,就叫负迁移,又称干扰。

负迁移对英语学习带来很大的危害,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要找出造成负迁移的原因,并找出克服的对策。

1 引起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负迁移的因素1.1 母语的干扰。

现在的学生虽然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了,但由于汉语是他们的母语,而英语却是一门外语,学生们依靠母语进行思维是必然的。

母语的影响是不能完全避免的,他们会将母语中的规则、语法结构等套用到英语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母语干扰。

如学生表达“我认为他不是一个学生”时,往往把汉语的语法结构完全搬进英语句子中,忽视了句子的语序,从而造出“I think he isn’t a student.”之类的句子。

1.2 新旧知识混淆不清。

新旧知识间的迁移多是因为它们之间有某些相似之处。

例如,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一般过去时was/were 的用法之后,再学习行为动词的过去时时就会写成was/were 加上动词原形。

再如,九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宾语从句后再学习时间状语从句时,原来所学的宾语从句就会被状语从句干扰,特别是做这类选择题时“He doesn’t tell me when he backtomorrow.”时,很多成绩较好的学生反而选了“comes”这一错误答案,而没有选正确答案“will come”。

1.3 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负迁移现象。

英语语音教学中的母语迁移现象研究

英语语音教学中的母语迁移现象研究

英语语音教学中的母语迁移现象研究母语迁移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一种外语时,受到母语的影响,导致在发音、语音规律等方面出现错误或变异的现象。

在英语语音教学中,母语迁移现象十分普遍,这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语音准确性,也影响了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对母语迁移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他们的语音水平,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

一、母语迁移现象的表现在英语语音教学中,母语迁移现象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语音变异:学生受母语的影响,会出现英语语音的错误或变异。

中国学生在发音时往往会出现元音清浊音的混淆,或者辅音的轻重音区分不清等。

2. 语音规律错误:母语中的语音规律往往与英语不同,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时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出现错误的语音规律应用,比如连读、重音、元音变异等。

3. 语音转换差异:母语与英语的语音系统存在差异,学生在进行语音转换时往往按照母语的习惯进行,导致发音不准确或不自然。

以上这些表现都表明了母语对学生的英语语音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母语迁移现象,找出其规律和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

1. 母语惯性:母语是学生最早接触的语言,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将母语的语音规律带入到英语学习中,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母语迁移现象。

2. 学习环境:在中国的英语学习环境中,学生往往更多地接触到中文而非英文,这也加剧了母语迁移现象的产生。

由于缺乏英语语音的正宗环境,学生很难形成纯正的英语语音。

3. 教学方式:在一些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教学,而忽略了语音的训练。

这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语音的重视程度不高,容易出现母语迁移现象。

针对母语迁移现象,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来进行应对:1. 母语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学生的母语和英语的语音系统,分析两者的异同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意识到母语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训练。

2. 语音训练强化:在英语语音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训练和练习,提高他们的语音准确性和自然性。

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

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

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作者:张晓娟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36期学习迁移是一种心理现象,它的实质是原有知识在新的学习情景中的应用,是检验原先的学习或教学质量的最可靠指标。

本文主要论述迁移现象的含义、种类及3个认知结构变量,讨论学习迁移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 学习迁移的定义及分类学习迁移现象早已为人们所知。

我国古人很早就提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现代的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它广泛存在于学习过程中,动作技能、知识、态度等都可以迁移。

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它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

此外,根据迁移的内容,可分为知识、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的迁移。

2 影响学习迁移的3个认知结构变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影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3个认知结构变量,通过操纵与改变这个3个认知结构变量来促进新的学习与迁移。

2.1 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即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存在可用来对新观念(即新概念、新命题、新知识)起固定、吸收作用的观念,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必须在包容范围、概括性和抽象性等方面符合认知同化理论的要求。

奥苏伯尔认为,当学习新的知识时,如果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能找到适当的可以用于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包括概念、命题或具体例子等),那么学生的认知结果就具有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

反之,如果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找不到用于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那么该学生的认知结构就缺乏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外部给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嵌入上位观念,使学生吸收与同化新知识。

此上位观念即为现行组织者。

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组织习得的知识能对学生的后继学习起到组织作用,学生学习将会很顺利。

2.2 原有知识的巩固性即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是否稳定、牢固。

原有观念愈稳固,也愈有利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就越容易促进新的学习。

英语(心得)之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心得)之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论文之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大量教改实践证明,迁移规律在英语教学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

所谓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的影响。

迁移是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就迁移的具体形式而言,大致可分为知识性迁移、情景性迁移和行为性迁移三种类型。

所谓知识性迁移,就是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促进新的知识的掌握和获得。

知识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

横向迁移,即学生的分析、判断、类推的能力。

讲读课中学生理解了知识,并不能保证横向迁移的必然发生,只有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把掌握的知识加以运用在大量的阅读中。

才能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横向迁移。

纵向迁移,即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新的知识、理解新知识的意义,并将它同旧知识比较,区别新旧知识意义的异同,从而纳入知识结构中的学习。

例如:在讲授分词短语作定语的时候,利用已学过的定语从句的语法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完成新知识的获取,教师向学生讲清定语从句是句子作定语,而分词短语作定语。

只要把主动语态的定语从句的主语去掉,谓语动词变成现在分词即可。

被动语态的定语从句就化简为过去分词即可。

被动语态的定语从句就化简为过去分词即可。

通过比较,新旧知识就被“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的纵向迁移。

所谓情景性迁移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人为地设置实体情景,让学生在实体情景面前产生联想,找到“实体情景”与课文知识的关联点,促使迁移的产生。

借用插图、挂图完成实体情景的迁移。

另一方面就是利用学生头脑中已形成或通过教师语言的描绘,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虚体情景,找到“虚体情景”与课文知识的关联点、促使迁移的产生。

例如:在讲爱因斯坦这一课,我利用爱因斯坦的肖像,让学生联想课文里对爱因斯坦肖像的描述,然后再让学生用英语复述或看图说话。

另,教The Tallest Grass 时我让学生到黑板画一幅竹子的简笔画,让学生用英语复述竹子的特点,由于实体情景性迁移的作用,减少了许多困难,学生很顺利地复述了课文。

例如:在讲Little Hero 这一课时,我先用英语描绘了小英雄急切而又热切地想帮助自己军队的实体情景,再让学生再课文找那些能表现小英雄勇敢行为的动词。

英语学习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学习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学习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本文中以语言迁移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语言迁移的种类,探讨了中国的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汉语负迁移现象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认为在教学中应重点分析英汉在语音、形态、句法结构、篇章结构的差别和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使学生避免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标签:英语学习;负迁移;英语教学;启示一、引言语言和语言之间存在着许多相同点和差异,当然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第二语言学习者会受到母语的影响。

这一现象在语言学上称之为“迁移现象”。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语言学习者所学习的第二外语同语言学习者的母语之间存在着很多不同和相似性。

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也不例外,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相同和不同。

因此,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也会受到母语汉语的影响。

研究这一现象有助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理解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别,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克服母语的影响,使用更加准确的、地道的英语表到自己的意思。

二、语言迁移的理论背景“迁移”最初是被作为一种心理称谓而被提出来的。

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中,迁移是指将学会了的行为从一种情景转移至另一种情景。

对语言迁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Lado(1957)指出“学习者往往把来自于母语的形式和意义转移到所学的外语和其文化当中,这种迁移不仅体现在语言学习者的口语以及和语言有关的文化活动中,而且体现在理解该种外语和其文化中。

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影响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的一种过程。

迁移一般分为负迁移和正迁移。

正迁移是指的是先前的一种语言对后来习得的语言学习有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先前学习的一种语言对后习得的语言的学习具有干扰和阻碍作用。

如果两种语言在某个方面存在相同点或者相似点会产生正迁移,也就是先前习的语言会促进后习得语言的学习,比如,英语和汉语在句子主要结构方面都遵循了相同的结构:主语+谓语+宾语。

那么在中国学生学习时候,英语、汉语这种结构的相似性就会有利于他们掌握英语的句式,发生了正迁移。

英语学习中迁移的类型及影响迁移的因素

英语学习中迁移的类型及影响迁移的因素

英语学习中迁移的类型及影响迁移的因素作者:佚名来源:搜集整理录入:Sunny 字体:【摘要】从研究迁移和语言迁移的一般心理机制入手,揭示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迁移现象的类型、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及促进学习迁移的主要策略,如通过努力创设真实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参与语言交流活动的机会,促进合作学习,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等策略促进学习的迁移,为促进英语学习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学生英语学习迁移(一)迁移的分类心理学一般将迁移分为四类:顺向正迁移、顺向负迁移、逆向正迁移、逆向负迁移。

这四种类型的迁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比比皆是。

例如,在讲时态时,先学习一般现在时,再讲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学生很快就能接受;学会了一种外语,有助于掌握另一种外语;英语阅读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等等,这些都属于顺向正迁移。

英语句式学习中的温故而知新是逆向正迁移现象,记忆单词中产生的混淆遗忘现象为负迁移现象。

当然,英语教学中应尽量促使正迁移的产生,尽量避免负迁移的出现。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的与程序性的两大类,以此为依据,通过对迁移的分类又有一些变化。

1.程序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迁移。

当先前习得的产生式直接运用于迁移任务时,便出现此类迁移。

如学生学习了英语中名词变复数的一般规则这一产生式后,在它遇到“desk”这一单词时,就可以直接运用上述产生式,变成复数形式“desks”。

如果原有的产生式已相当成熟,这种迁移可自动产生。

2.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迁移。

当原先习得的陈述性知识有助于迁移任务中产生式的习得时,便出现此类迁移。

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在技能习得过程中,在变式练习的条件下,由陈述性向程序性转化,这本身就反映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迁移。

另一层含义是,陈述性知识有助于一些新技能的学习。

比如,丰富的日常知识积累有助于英文写作技能的提高。

3.程序性知识向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当原有认知技能促进新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时,便出现此类迁移。

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

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

23 新 旧知识 的可辨 别性 . 即这 个起 固定 、吸 收作 用 的原 有观 念 与 当前 所 学新 观 念 之 间 的异 同 点是 否 清 晰 可辨 。新 旧观 念 之 间 的 区别 愈 清 楚 ,愈 有 利 于有 意 义 学 习 的发 生 与保 持 。可 辨性 是
建立 在原 有知 识的巩 固性 基础 上的 。
技能和 态度 的迁移 。
2影 响学 习迁移的3 个认知结构变量
美 国著 名 心 理 学家 奥 苏 伯 尔提 出影 响 新 的 学 习与 保 持 的3 认 知 结构 变 量 ,通 过 操 纵 与 改变 这 个 3 个 个认 知 结 构变量 来促进 新 的学 习与迁移 。
3教师在教学实践 中应注意的问题
现 教 师 的主 导 作 用和 学 生 的 主体 地 位 ;另 一方 面 要 强调
方 法 的应 用 ,从 方法 论 范 畴 来 思考 设 计 教 学 ,而 不 是 以 媒 体 观为 指 导 ,围绕 教 学 资 源 展开 教 学 设 计活 动 。教 师
在 教 学 设计 过 程 中要 深 入 分 析 教学 中存在 的 问题 ,并 围 绕 教 学 问题 的解 决而 开 展 设 计 活动 ,不 能 为 了设 计 而 设 计 ,为 了编写 教学 设计方 案而 设计 。
太 简 单会 停 滞 学生 的学 习 , 太难 会 让 他们 有 挫 折 感 。要 选 择 贴近 生 活 主题 的教 材 , 观察 学 生 的 兴趣 ,投 其所 好
选 择 好玩 的教 材 ;也 可 以采 取一 套 为 主 、 多套 为 辅 的做 法 ,让学 生从 多角度 接触 语言信 息 。 2 )在 教 学 设 计 上 , 教 师 要 转 变 其 作 为 拥 有 知 识 的 权 威 者 的角 色 , 而成 为 学 习 的组 织 者 。一 方面 要 充 分体

试析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迁移现象

试析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迁移现象
个 世纪 以来 ,二语 习 得界 争议 最大 的 问题是 怎样
评 估母 语或 者第 一 语 言在 二语 习得 的影 响 ,这 同 时 也就是 语言迁 移研究 的核 心问题 。2 0世纪 5 O
6 年代 , 0 语言学界对迁移的研究流行起来 。 迁移是 中一个受 忽略 的领域 。 O l 在总结 了二语 习得领域数 十年 的语言 dn i 指在语言学习中母语对 目的语或旧的语言知识对
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 言习得 中去 。当母语 迁移研究中所指的来 自学习者母语的影响, 它还可 的某些特征同目的语完全相同或者很类似时, 此时 以指学习者已经习得的任何其他语言的知识对于

般产生正迁移; 而当母语与 目的语的特点不 同 新语言习得的影响。
收 稿 日期 : 0 0 0 — 0 2 1- 8 2
t rl g g t a enpei l a eh p h au h u yn (eai as r两种形 式 。 】 ngternf ) vt e 口 在二语学 习 中 , 迁移 o e n aeta hsb e rvos ( dp ra s m ef t ) cur . 即 迁移 是指 目标 语 和其他 el e口 与行 为 主义 理论 紧 密地 结合 起来 ,其 主要 代表 人 iprcy aqi d 】 ,
中 图分 类 号 : 3 6 H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7 — 5 22 1 ) 0 — 4 64 82 (0 0 1- 17 0 1 1
时, 学习者如果仍然借助于母语的规则为依据来学


语 言迁 移 理 论及 研 究 历史
习 目的语, 此时往往产生负迁移 。 他们认为 , 母语 和二语之间的差别给二语学习带来 困难并且使学 习者产生错误, 而二者的相似之处有助于二语学 习。的确 , 正迁移会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更快地理解

迁移作用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迁移作用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迁移作用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迁移(transfer),作为一个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迁移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一种过程。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迁移规律的影响和作用,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迁移现象,科学运用迁移规律,对促进学生语言学习中的认识和记忆,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母语的迁移作用,即汉语的知识结构向英语学习的迁移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总在某个或某些方面受到母语的影响,或试图借助于母语的知识来表达思想,这是不言而喻的,这时就会产生语言迁移现象。

在英语教学中,母语迁移现象影响着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1、语音迁移(Phonogical Transfer)汉语和英语在读音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汉语中没有辅音结尾的现象,这是一个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在学习英语语音时往往受母语影响,常出现词尾加元音或拖音的情况。

产生语音迁移以及迁移程度大小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发音相似。

(2)发音差别较大。

(3)汉语中有而英语中无的音。

(4)汉语中无而英语中有的音。

这些差异的存在,便导致了程度大小不同的正迁移和负迁移。

2、词汇迁移(Lexical Transfer)由于历史背景不同,汉语中的词汇与英语中的词汇不可能是一一对应的,即使大体对应的词汇,在具体的使用中,受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在词汇、词义以及用法上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这种差异还存在于场合、语气等方面。

英语中一词多义、一词多性的现象极为普遍,这往往成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难点。

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方面局限于英汉单一对应的词义上,犯了许多严重的表达错误,这也是词汇负迁移的明显例子。

3、句法迁移(Syntactical Transfer)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一个细心的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中不难发现按汉语结构套译出的英语句子。

这种汉语式的不得体的英语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这也是句法负迁移造成的恶果。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迁移(transfer),作为一个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迁移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一种过程。

迁移有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之分。

如果旧知识的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帮助、促进作用,就是正迁移;反之,即负迁移。

如“一张书桌”的汉译英为a desk,学生学这类词组无多大困难,但是“一袋大米”,学生往往出现a bag rice这样的错误,把“不久”译成no long,“前几天”译成before some day,至于“一本英语书”用a而不用an,“几本书”用book而未加s,这些都是受本族语的干扰而普遍存在的负迁移现象。

此外由于学生对知识细节的遗忘、新旧知识混淆不清、思维定势、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原因导致中学英语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知识的负迁移现象,给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就英语而言,母语和学生原有的英语知识对新学英语知识的影响,实际上常常是在某一方面起正迁移作用,而在另一方面又起负迁移作用。

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迁移规律的影响和作用,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迁移现象,科学运用迁移规律,对促进学生语言学习中的认识和记忆,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都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防止和减少负迁移的发生,以期收到防患于未然之功效,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保证学生头脑中有相关可利用的信息。

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是否有可利用的相关知识,是迁移发生的前提条件。

而要保证学生头脑中有相关可利用的信息,复习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通过复习相关知识,新的知识才会更加容易接受,且易与原有的认知结构成为有机的整体,这样的知识保持会更长久。

冀教版最早出现“宾语从句”是在第一册第八单元,此时学生们刚进入初中不久,对句式结构概念不清。

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复习的方式,呈现一些句子:1.I don’t like them.2. He knows my parents.3. I can’t find my book.通过这些简单的例句,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宾语在句中的位置及它和前面动词的关系。

谈英语词汇学习中母语的正负迁移现象

谈英语词汇学习中母语的正负迁移现象

三、词汇迁移现象
1.英语词汇学习中母语的正迁移现象
词汇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是最早的, 也是大量发生的现象, 尤 其是完成了母语习得过程的学习者,当他们开始第二语言学习 时,他们 会自然地用大量的母语词汇去帮助理解第二语言的词汇, 使这些单纯 的, 抽象的符号变成具体的, 有含义的概念。虽然人们 在语言的使用上 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 相同的。
又如下面: (1) Go to stamp sales and buy whatever you can afford. You can often pick up packs of used stamps very cheaply. (2) I will pick you up at three o’clock. Pick up 的原意为take hold of and lift up.(捡起) 在第一句话中 pick up 解释为 get sth. With little money.(用较少的钱买 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捡便宜货”。在第二句中解释为 to collect in a vehicle(用车接人)。也就是“在半路把人捡起来”即’半路接人” 汉语有很多表示意义的偏旁,如 江、河、湖、海与水有关,如魑、 魅、魍、魉 则与鬼有关。这点与英语的单词由很多有意义的词根、词 缀构成类似。因此记忆单词时,不妨和这些词根、词缀联系在一起。如 re-(again又、再)、un-(not不)、anti-(be against 反对)、-ment 和 -tion是名词后缀、-less是含有否定意义的形容词后缀,形容词后缀后 加上-ly通常会变为一个副词等,使用这个方法既容易又不易遗忘。这 是母语的正迁移。
例如:英语单词 bike —— 汉语词语“自行车” 英语单词 ride ——汉语词语“骑” ride bike 骑自行车

浅析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

浅析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

浅析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现象。

首先分析了母语对小学英语学习的正面影响,包括促进语言习得和沟通能力的提升;接着指出母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语法和发音误区。

针对负迁移问题,提出了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对策,如鼓励学生英语思维和沉浸式学习。

同时探讨了如何促进母语正迁移,如引导学生自觉应用英语思维。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具体呈现了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

结论部分强调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建议,如建立语言学习意识和提高师生互动。

展望部分呼吁更多研究关注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对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正负迁移的探讨,旨在为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母语、小学英语教学、正负迁移、影响、减少、促进、案例分析、重要性、建议、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迁移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在中国的小学教育中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导致母语对英语学习产生正面或负面迁移。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会出现母语干扰的情况,比如直译、语法结构的错误等。

这种母语负迁移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还可能导致学习困难和学习兴趣的降低。

探讨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深入探讨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迁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现象及其影响,为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包括分析母语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和不利影响,探讨如何有效地减少母语负迁移,寻找有效的方法促进母语正迁移的实践策略。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母语迁移现象探究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母语迁移现象探究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母语迁移现象探究母语迁移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也是一种重要的问题。

母语迁移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一门外语时,会将其母语的知识和习惯带入到外语习得中,而导致其学习的外语出现语言或表达上的异化,影响到英语学习的进程和效果。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母语迁移现象通常表现在口语表达、语法用法以及文体表达等方面,而这些迁移现象又可能进一步演化为“母语依赖”现象。

首先,在口语表达上,学生容易将母语的音韵、发音、重音或句子的语序带入到英语口语中,使英语口语表达不够流畅或不正确,影响对语言的熟练度。

其次,在语法用法方面,母语迁移会把母语习惯性和词汇带入到英语句子中,影响英语句子的正确性。

例如,在汉语里,“开车”可以直接表示操纵车辆,但是在英语里,却不是这样,必须是“drive a car”,才能表达意思。

最后,在文体表达上,母语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写作,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不能很好的把握英语的表达习惯,在流畅度上很有差异。

比如汉语中通常会用“认字”、“把字”等词汇去表达一处情节,而会让英语读者感到困惑和抵触。

母语迁移现象是一种难以改变的自然现象,但是可以从语言环境和教学环境的建立的角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

首先,在建立英语语言环境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强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听、讲、读、写的能力,并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使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次,在英语教学环境的建立过程中,学校应该建立一个语言交流环境,让学生互相交流,多加练习,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

总之,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母语迁移现象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通过做好语言环境和教学环境的建立,激发学生的自我修养意识和发掘学生的感受能力,才能避免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母语依赖现象,从而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进程和效果。

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

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

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何琴[摘要]迁移无处不在,只要有学习就会有迁移。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总结迁移发生的原因和作用,积极促进正迁移的发生,找出解决负迁移的方案,杜绝或尽可能抑制负迁移的发生,从而有效地促进英语教学。

[关键词]正迁移;负迁移;英语教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等基础上进行的,而新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又会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技能等产生影响。

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中的“ 迁移”。

当然,英语学习中也有迁移。

在英语教学中,深入探讨迁移发生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作为教学的理论依据,从而有计划、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促进英语学习中的积极迁移,消除或尽可能避免消极迁移,对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1 迁移的含义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简言之,即一种学习对于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而英语学习中的迁移可以指新旧英语知识相互影响,也可以指其它学科的知识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2 迁移的分类我们仅从迁移影响的效果来看,迁移有正负之分。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称为正迁移,而消极的影响称为负迁移。

先举一个正迁移的例子。

例如,当你熟知汉语中的相声词之后你再来学习英语中的某些相声词,如:mew-mew (喵-喵),moo-moo (哞-哞),hiss-hiss (嘶-嘶),quack-quack (嘎-嘎)等,你会觉得学起来非常亲切,因为它们在发音上跟汉语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再举一个负迁移的例子。

英语学习中常发生的“because-, so…”,“though…,but…”等错误搭配就是因为受到汉语中“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的关联词搭配的负迁移影响。

3 英语教学中的迁移作用3.1在学习中呈现给学生相似的情境,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促进正迁移的发生。

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其教学启示

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其教学启示

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其教学启示【摘要】中学生英语写作中常出现母语负迁移现象,即母语中的错误结构、用法等负面影响了英语写作水平。

本文首先解释了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原因,然后分析了中学生英语写作中常见的母语负迁移表现。

在教学启示方面,本文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重视母语对学习的影响,二是要注重纠正母语负迁移错误,三是要提倡多语输入和输出。

通过这些教学启示,可以帮助学生避免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提高写作水平。

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研究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其教学启示,可以更好地指导中学生英语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负迁移、教学启示、重视影响、纠正错误、多语输入输出、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全球通用语言,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母语负迁移现象却时常在中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给英语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母语负迁移是指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由于母语的干扰造成的语法、语义等方面的错误。

在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表现为学生往往会将汉语的句式、词汇等直接翻译成英语,导致语法不通顺、用词不准确,影响作文质量。

而针对这一现象,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

对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以期为中学生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1.2 问题意义The phenomenon of negative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 in English writing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educators and researchers. This issu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s it impacts students'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writing skills. Negative transfer refers to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mother tongue in the target language, leading to errors and inaccuracies in writing.2. 正文2.1 母语负迁移现象解释母语负迁移现象是指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由于母语对学习的干扰或负面影响导致学习困难的现象。

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现象

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现象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现象【摘要】中学英语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培养语感、建立英语思维体系的基础性课程,是英语学科大厦中的基石。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母语迁移现象。

英语教师应掌握母语迁移的规律,并利用其特点,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就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总结了巧用母语迁移现象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母语迁移中学英语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语言素养及综合运用能力是语言教学的目标。

新课标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有效性教学。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母语迁移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实现有效性教学需要我们重视母语迁移现象,掌握并应用迁移规律,从而提升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母语迁移迁移一词来源于心理学。

简单地说,迁移是一种学习、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经验的影响。

研究表明,人们经常利用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去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

依据迁移产生的效果,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一种已有的学习、经验促进了另一种学习、经验的发展,称为正迁移。

所谓母语迁移指的是:学生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汉语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经验、方法等迁移到英语学习中,借助汉语去加工、理解英语知识,在大脑中比较、联系两种语言。

当汉语和英语在某方面出现类似特征时,往往发生正迁移;当汉语和英语在某方面特征迥异时,往往发生负迁移。

诚然,正迁移能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让英语学习更加快捷、轻松;负迁移则会阻碍英语学习,影响学习效果及进程。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积极应用母语迁移规律,实现有效性教学。

二、利用母语迁移学习词汇英语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

部分学生在理解记忆单词词类时觉得比较困难,教师在单词教学中,可将汉语词类分类方法迁移到英语单词的学习中。

学生可根据单词的汉语意思来初步判断词性。

例如我们在学习七年级英语(仁爱版)unit 1 topic 1 welcome to china的词汇:good(好的,良好的)、morning(早晨、上午)、china (中国)、nice(令人愉快的,好的)等等时,学生可根据单词的汉语意思准确知道“morning”“china”是名词,“good”“nice”是形容词。

迁移现象与中学英语教学

迁移现象与中学英语教学

英语 学习都是非常有利的。相反 , 如果一个学 生在汉语学 习中未能形成 上 照 中国文化传统习惯表达 自己的思想 , 也 会 因在某些场 合使用不恰 当的话 述各 种 良好的技能 , 他 学习英语也会 受到很大 的影响。不少学 生英语 阅读 语而 闹笑话。朋 友见面时 , 中国学 生往往不恰 当地使 用“ Wh e r e a r e y o u g o 的速 度很慢 , 他们 在阅读 时每碰 到一个 不认识 的单 词或短语就 停下来查 阅 i n g ? ” 作 为问候语打招呼 , 但英美人士的 习惯是不喜 欢打听他 人的私事 , 他 词典 , 每读 一页需要查 阅十 多次甚至 几十次 , 这就 使他们疲惫 不堪 , 无从 欣 们会认为“ I t ’ S n o n e o f y o u r b u s i n e s s .I t ’ S n l y p r i v a c y ” 而感到不愉快。另外 。 赏故 事的情 节 , 以致半途而废 , 放 弃不读。而在 阅读汉语 时, 他 们并不是 每 中国人高兴时会 控制自己的情绪 。 消极 时更会加 倍掩饰 , 而英语 国家 的人 碰到 一个生词 就去查字典 的 , 他 们力 图快 点把 书读完 , 兴趣 在于对 故事 情 往往把 自己的喜 怒哀乐表露 无遗。在语 言表达 方面就体 现 了这一点 。如 节的理 解上 。生词 不影响对 情节 的理解 , 而且 由于生 词 的反 复 出现 , 还 使 J a n e买了件裙 子 , S m i t h先 生 夸她 这 件裙 子漂 亮 , J a n e听 了 很高 兴 , 并对 他们猜 出这个词 的意思. 逐步扩 大词 汇量。这种汉语 学 习中的阅读 习惯 迁 S m i t h的夸 奖 表 示感 谢 。假 如 是 两 个 中 国 人 之 间 的 对 话 , 情 景 可 能 就 会 不 移到英语学 习中就能促进学 生英语 阅读能 力的提 高。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
Little Learner Magazine Teaching Practice August 2017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
?江苏 / 钱梓茹
【摘要 】 小学英语教学中, 利用好英 汉之间的迁 移 现 象, 不仅让英语知 识形成较为 系 统 的 整 体 , 帮助学生 形成知识结构网络, 同时, 提高学生 的学习效率, 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利 方法。因此, 用好英语学 科 中 知 识 迁 移 现 象 , 并 将之渗透于 平 时 的 教 学 过 程 之 中 , 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好英语 。 【关键 词 】 小 学 英 语; 语 言 迁 移; 弱 化; 利用 在心理学角度研究知识间的迁 移现象, 即在 学 生 已 获 得 知 识 的 基 础知识, 利用 一 种 情 境 学 习 另 一 种 情境, 从而所产生的影响, 一般来说 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 在 小学英语教 学 中, 由于语言学科的 特殊性, 英汉 之 间 的 迁 移 现 象 常 常 发生。教师要从英语学习过程中语 音、 词汇等角 度 进 行 对 英 语 学 科 学 帮助他们形 习中的迁移 现 象 研 究, 成较为有效 的 学 习 方 式 , 提高学习 的效率。 一、 语音间的迁移现象 语音是 语 言 学 习 的 基 学 中, 抓好语音教学环 境, 为学生的听、 说、 读、 写基本技能 的训练夯实基础。 但与词汇和语法 相比, 语音语 调 的 学 习 最 容 易 产 生 僵化问 题, 学 生 不 易 把 握。 一 旦 语 音定型, 很难改变学生的发音方法 , 这样会造成 语 音 不 准, 不利于以后 的语言 交 流。 因 此, 在小学英语教 学中, 教师不 妨 将 英 语 学 科 中 的 语 音与汉语中 的 语 音 放 在 一 起 , 辨别 两种语音的异同, 采用对比分析法, 实现语 音 学 习 的 正 迁 移 。 比 如: 英 /b/、 /t /、 /d/、 /k/、 / 语中的辅音 / p / 、 g/、 /f /、 /s/、 / z / 在汉 语 中 可 以 对 应 b、 t、 d、 k、 g、 f、 s、 z。 元音音 为声母 p、 / u: / 、 / ei / 、 / ai / 也 同 样 能 对 素 / i: / 、 u、 ei、 ɑi。 我们可 应找到汉语中的 i、 以通过比较 读 音 的 异 同 , 掌握正确 的读音。 再如英语音标中的 / u / 与 , / au / 与 汉 语 中 的 汉 语 中 的 “欧 ” “澳” , / ju: / 与汉语中的“鱼 ” , /h/与 汉语中的“喝 ” 等。 当然, 在实际教 老师要 引 导 学 生 感 受 到 嘴 型 学中, 的不同, 汉字 的 发 音 和 英 语 的 发 音 不完全 一 样, 只 是 类 似。 巧 用 这 些 能够帮助学生学好英语 正 迁 移, 语音。 二、 词汇间的迁移现象 在词汇 教 学 中, 很多词汇的概 念意义和关联意义是不同的 。 利用 好词汇的迁 移 现 象, 把握好词汇的 外延与内涵, 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 词汇, 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例如: 英语中的名 词, 由于存在单复数问 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不习惯在 名词单数后加 - s 或 - es 变成复数 形式。 实 现 词 汇 之 间 的 负 迁 移, 强 让学生时刻 化学生中英 间 的 不 同, 关注英语表 达 中 单 复 数 问 题 , 养成 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再如, 英语中 的连词, 在汉 语 中 十 分 注 意 关 联 词 because 不能与 的搭配, 但在英语中, so 搭 配, although / though 不 能 与 but 搭配, 二者任选其一, 就能表达汉语 中的一组完 整 关 联 词 的 意 义 ; 对 于 但用法 代词的分类 英 汉 基 本 一 致 , 不同。如回答敲门声时要用代词 it, s it? ( 谁 啊?) ; 接 电 话 时, 问 Who ’ This is … 要用 代 词 This 而 不 是 I, speaking ! ( “我是…” )。 三、 语法间的迁移现象 小学英 语 语 法 尽 管 比 较 简 单 , 但具有一定 的 抽 象 性, 利用英汉语 法之间的联 系, 实现知识之间的迁 移, 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 提 高学生对语法理解的能力 。 从英汉 两种语言结 构 看, 其五种基本句型 大体一致, 教师要利用汉语对英语 语法学习所 能 产 生 的 迁 移 作 用 , 在 英语表达, 语气, 时态等 角 度, 让学 生体验到英汉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 处。例如: 英语语气体现较为明显 、 直接, 但汉语较委婉, 利用好语法之 给学生较为深刻 间的负 迁 移 作 用, 的理解。 教学中, 教师要巧用正迁移, 弱 化负迁 移, 让学生既感受到正迁移 又要了解之间的不同 的积极 作 用, 处, 避免负迁移带来学习上的障碍 。 充分利 用 好 迁 移 的 作 用 , 提高英语 学生的 质 量。 比 如 在 辨 音 方 面, 辨 音练习主要培养学生辨认和区分不 是提高听力的基础。 同语音的能力, 教师在 进 行 辨 音 练 习 时 , 通过具体 学 会 迁 移。 比 如 词 汇 的语音 词 汇, soap—soup set—meet; 判 断 单 词 异 同: red—red rain—lane; 按照阅读的 顺序排 序: dear—tear—beer—ear; 找 出 一 组 词 中 读 音 不 同 的 词: by— buy—bye—bay 等。 总之,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英汉 之间 的 知 识 迁 移 会 影 响 学 习 的 质 教师 要 把 握 好 英 汉 之 间 的 正 迁 量, 移, 弱化负迁移, 利用好知识间的迁 移作用服务于英语教学 。 从英汉负 迁移的角度看, 它制约听、 说、 读、 写 等语言 技 能 的 发 展, 造 成 语 言“石 “中国式英语 ” , 化” 及常见的 影响学 生的英语学习。 教师要充分利用正 迁移提 高 英 语 教 学 的 质 量 , 培养学 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对比中英语言 和文化 异 同 的 敏 感 性, 帮助学生加 强英汉 知 识 之 间 的 积 极 迁 移 作 用 , 注意纠正和防止英汉知识之间的消 极干扰作用。 【参考文献】 [ 1] 张莺, 付丽萍. 小学英语教学法 [ M] . 长 春: 东 北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2000. 社, [ 2] 戴炜栋, 王栋. 语言迁移研究: . 外国语: 上海外国 问题与思考[J] 2002 ( 6 ) . 语大学学报, (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东县洋口 镇洋口小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何琴[摘要]迁移无处不在,只要有学习就会有迁移。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总结迁移发生的原因和作用,积极促进正迁移的发生,找出解决负迁移的方案,杜绝或尽可能抑制负迁移的发生,从而有效地促进英语教学。

[关键词]正迁移;负迁移;英语教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等基础上进行的,而新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又会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技能等产生影响。

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中的“迁移”。

当然,英语学习中也有迁移。

在英语教学中,深入探讨迁移发生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作为教学的理论依据,从而有计划、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促进英语学习中的积极迁移,消除或尽可能避免消极迁移,对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1迁移的含义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简言之,即一种学习对于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而英语学习中的迁移可以指新旧英语知识相互影响,也可以指其它学科的知识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2迁移的分类我们仅从迁移影响的效果来看,迁移有正负之分。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称为正迁移,而消极的影响称为负迁移。

先举一个正迁移的例子。

例如,当你熟知汉语中的相声词之后你再来学习英语中的某些相声词,如:mew-mew(喵-喵),moo-moo(哞-哞),hiss-hiss(嘶-嘶),quack-quack(嘎-嘎)等,你会觉得学起来非常亲切,因为它们在发音上跟汉语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再举一个负迁移的例子。

英语学习中常发生的“because…, so…”, “though…, but…”等错误搭配就是因为受到汉语中“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的关联词搭配的负迁移影响。

3英语教学中的迁移作用3.1在学习中呈现给学生相似的情境,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促进正迁移的发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实验发现,类似的学习活动可产生迁移,而不相似的学习活动却不产生迁移。

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知识产生鲜明的印象,教师可以把相似的知识呈现给学生,指引学生对其分析、比较、找出其根本区别,从而对不同的知识严格分清界限。

例如,某教师在讲授过去进行时这一英语时态时,针对过去进行时和学生已经学过的现在进行时对比如下: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A). I am reading now. (a). I was reading at 6:00 yesterday.(B). She is smoking right now. (b). She was smoking at that time.(C).They are playing at the moment. (c). They were playing then.该教师让学生自己找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通过用其熟悉的现在进行时和新学的过去进行时做出比较,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3.2培养学生的高度概括能力,促进英语教学中正迁移的发生。

心理学家贾德通过著名的水中打靶实验指出,在学习中如果对某一原理了解得越好,对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就越好。

在英语教学上,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对某一英语法则或者现象概括越好,学生运用起来就越得心应手,正迁移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例如,某中学英语教师在讲述“某些..以f或者fe结尾的单数名词变复数时应将f或者fe变为ves”时,该教师用四句形象生动的戏剧性话语将中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符合这一规律的几乎所有的单词都概括进去了,便于学生来理解记忆。

妻子(wife)拿刀(knife)去宰狼(wolf)贼(thief)偷面包(loaf)发了慌躲在架(shelf)后保已(self)命(life)半(half)树叶子(leaf)全落光另外,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概括时应防止过度概括化,否则将会产生负迁移。

例如,某同学把英语中形容词的比较级变法规则概括为:“形容词的比较级就是形容词本身再加上er得来的”,其实不尽然。

由此该同学得到good 的比较级为gooder, bad的比较级为bader,从而形成了错误。

3.3引导学生在英语的词汇学习中将词汇分门别类,形成自己的心理词汇框架,以备随时更新和提取。

著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

人是通过将新的信息归入某一类别,然后根据这一类别以及相关的类别作出推理,以此超越所给的信息。

所谓迁移,可以被看作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用于新的事例。

正迁移就是把适当的编码系统应用于新的事例。

负迁移就是将编码系统错误地应用于新的事例。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可以把各种词汇分门别类,由高级到低级形成自己的心理词汇框架。

当学到新词时,应及时地将其纳入心理框架的适当位置加以更新完善,日积月累,自己的心理词汇框架就会越发丰富。

这样,使用时便会轻易提取。

例如:Foodfruit vegetable meatapple berry pear cabbage garlic onion pork mutton beef4英语教学中产生负迁移的因素及解决方案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说:“即使对本族语的语法规则、词汇和语音体系有相当认识的人,在他们说话时也会出现许多错误。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听说读写,学习者在操作过程中都会因各种主客观因素而出现错误,引起负迁移。

这种负迁移现象在英语学习中相当常见。

4.1母语引起的迁移汉语是我们熟知的母语,有些人在学习英语时摆脱不掉汉语的思维模式,他们往往机械地将汉语的模式套用到英语上,甚至将两者等同起来。

例如:(1)汉语句子:这张桌子价钱太贵了。

汉语思维式译文:The price of this table is too expensive.正确译文:The price of this table is too high.(2)汉语句子:他眼瞎了。

汉语思维式译文:His eyes are blind.正确译文:He is blind.4.2新旧知识因为相似而引起负迁移新旧知识因为相似而常常会引起混淆,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分析,抓住其区别点,深入把握知识内涵。

例如,有些学生往往把现在分词和动名词混为一谈。

其实,两者虽然形式一样,但实质不同。

现在分词具有形容词的性质,而动名词具有名词的性质。

譬如:(1)The man working in the fields is one of my relatives.(2)Working in the fields is good for health.第一句working是修饰名词man,作形容词用,所以是现在分词。

第二句working是作句子主语,所以是动名词。

4.3定势思维引起负迁移定势思维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是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对以后的学习活动能产生影响的心理准备状态。

这种状态往往是消极的,它禁锢了学生的头脑,使其在处理问题时思维僵固,遵循老一套,思路打不开,以至于产生负迁移。

例如,当学生学了“look forward to + doing”之后,他们心里常常会形成一种定势:“look forward to”后面只能跟动名词。

因此,他们看了下面的选择题时便会不假思索地选出了不确切的答案A。

Standing at the back of the theatre, he wanted to look forward to where his friend sat.A. seeingB. seeC. sawD. seen在本例中,不应该把“look forward to”看成一个固定短语,应该将其拆开看待。

例子中forward意思是“向前”。

答案应为B.整句话意思是:站在剧院的后排,他想往前看看朋友坐在哪儿。

4.4文化差异引起的负迁移东西方在不同的历史、环境等条件下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

而很多英语学习者对西方文化缺乏了解,因而总喜欢把中国的文化套用到英语中从而闹出笑话甚至误会。

例如,有人见了外国人打招呼会说:“Have you eaten?”(你吃饭了吗?)或者“Where are you going?”(你去哪里?)。

这完全是中国人打招呼的寒暄语,仅寒暄而已。

而外国人听了之后,多数情况下会很吃惊甚至生气。

也许他们会认为,你问我吃了没有,难道想请我吃饭么?问我去哪里,我去哪里是我的私事,难道你想干涉我的隐私吗?4.5认知结构的不完整引起负迁移认知结构是指个人在学习和感知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形成的,由知识经验组成的心理结构。

认知结构中某方面的欠缺可直接影响在该方面提取的准确性,引起负迁移。

例如,一个很少或根本就没接触过英语中定语从句这一语法概念的人,在他的认知结构中,定语从句是模糊或空白的。

所以他在处理定语从句中关系词的选择上会感到无从下手。

以上基本上就是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如果处理不好,将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为了防止和减少负迁移,搞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准确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比分析,充分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克服负迁移。

我们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汉语和英语有许多共通之处。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来观察、对比、归纳和总结,找出两者相通之处,引导学生把学习汉语的经验方法恰当地迁移到英语学习中去,以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单词的认读方面,汉语中有形声字,即由形旁来判断读音;英语中有音形字,即由读音联想字意。

如:chocolate(巧克力),coffee(咖啡),coca-cola(可口可乐),pizza(比萨饼)等。

记忆这类英语单词时我们不妨把英汉音意联系起来将会非常上手。

在英语和汉语的句子构成上,两者都有基本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份。

如汉语:我爱你(主、谓、宾);英语:I love you(主、谓、宾)。

在阅读理解方面,汉语的阅读方法有精读、掠读、泛读。

根据需要,英语也经常采取这些方法。

另外,在克服母语的负迁移上,教师应经常提供给学生一些典型的母语干扰方面的实例分析,让学生充分对其重视起来,并提供一些练习加以巩固。

(2)对于新旧知识,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源头上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例如,一般情况下,当学生学了surprise 、shock、astonish、amaze、astound这几个都有“吃惊”之意的词之后,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工具书亲自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然后与学生共同分析,强化记忆,以加深印象。

(3)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对同一问题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来进行思考,以防止思维僵化。

例如,提供给学生汉译英的练习,“汤姆10岁了”,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给出不同的译文(但每种译文必须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杜绝汉语式英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