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
一,旅游业的发展条件与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旅游业呈现出快速,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产业地位逐步提高,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日趋合理,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从旅游资源大省发展为全国旅
游大省,旅游业从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为21世纪全省旅游业
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全省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大多处
于粗放式状态,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与国际标准和创建旅游强省差距较大,全
省旅游业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一)旅游产业定位
"九五"期间,福建省经济发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得到优化,确立了国民经济的
五大支柱产业和两个重点发展产业.200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3920亿元,增长率为9.5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6.3:43.6:40.1,国民经济有序发展,结构渐趋合理
福建省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五"期间"经济工作的主线是从跨世纪发展的高度积极主
动地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结构调整促发展.""十五"期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
值(GDP)年均增长9%,人均GDP达17500元,城市化水平达43%.
福建要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中心环节.
不断优化提高第一产业,提升壮大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到"十五"期末,国民经
济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14:46:42.福建省确定的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设备,石油
化工,高新技术,建筑和旅游六大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只有旅游业.实现加快发展第三
产业的目标,旅游业具有不可替代的龙头作用.
旅游业的综合性,关联性和外向型的特点,能直接拉动交通运输,邮电信息,商贸服
务,食宿娱乐,文化体育,园林绿化等三产行业,而且能促进一,二产业的优化升级,并成
为福建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形象产业和对外开放及对台合作的先导产业.确立旅游业在
福建省重点产业的地位并进一步升级为支柱产业,是福建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成经
济强省的必然选择.
旅游业作为六个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000年旅游业总收入已相当于全省GDP的7.77%,福建省旅游业对全省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福建省的区位,交通,资源,市场,特别是闽台文化民俗特色和对台合作前沿的优
势,决定了旅游业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有潜力能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福建省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迈进,必须明确
福建省未来20年旅游业发展的产业定位,以指导全省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福
建省旅游产业的定位是:"旅游业——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21世纪的新兴支柱产业".
(二)旅游产业的战略目标
1.总体目标
经过十年建设,把旅游业培育成21世纪福建省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使福建省成
为全国的旅游强省.
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使福建省成为海峡西岸的旅游繁荣地带和东亚太地区著名的旅游
目的地.
1 项目总主持人:马勇项目总负责人:王兴斌项目编制单位:福建省旅游局,湖北大学旅游学院, 中国旅游学院旅游科研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
2.阶段目标
●近期 (2001年—2005年)
以2000年接待境外旅游者161.3万人次,旅游创汇8.94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941.5
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30.79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304.77亿元相当于当年全省国内生
产总值的7.77%为基数.
(1)基本目标预测
到2005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突破5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80亿元,相当于
当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9%以上.接待海外游客24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14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和10%;国内游客达54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460亿元人民币, 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和15% .
(2)激励目标预测
到2005年,全省共接待游客6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40亿元,相当于当年全省
国内生产总值的10%.接待海外游客26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1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
分别为10%和12%;国内游客达59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5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和17%.
●中期 (2005—2015年)
(1)基本目标预测
到2015年,全省共接待游客突破8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00亿元,相当于当年
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接待海外游客44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32亿美元,年
均增长率分别为7%和9%;国内游客达8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1000亿元人民币,年
均增长率分别为7%和10%.
(2)激励目标预测
到2015年,全省共接待游客11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600亿元,相当于当年全
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1%以上.接待海外游客58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43亿美元,年均
增长率分别为9%和11%;国内游客达10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1200亿元人民币,年
均增长率分别为9%和12% .
●远期 (2016--2020年)
(1)基本目标预测
到2020年,全省共接待游客9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400亿元,相当于当年全省
国内生产总值的 11%.接待海外游客52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4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
分别为6%和8%;国内游客达94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10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
分别为6%和8%
(2)激励目标预测
到2020年,全省共接待游11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000亿元,相当于当年全省
国内生产总值的12%以上.接待海外游客62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50亿美元,年均增
长率分别为7%和9%;国内游客达1100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15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和10%.
(三)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的建议》指出,"十五"期间,
必须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整的主要任务是: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调整城乡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调
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调整所有制结构,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调整对外经
济结构,提高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经过20年的艰苦创业和奋力拼搏,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省的重点产业,福建省已经
成为入境旅游名列前茅,国内旅游比较发达的旅游大省.但就整体而言,旅游产业整体素质
不高,产出效率较低,其根本原因之一是旅游产业结构不够完善."十五"期间及以后较长
的一段时间内,把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作为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发挥旅游业在推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中的带动作用,是实现全省旅游业从重点产业向支柱产业
升位,从旅游大省迈向旅游强省的关键.
福建省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方针是:以客源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育旅游
精品为核心,以观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保证,以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
竞争力为着眼点,实现旅游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和现代化.为此,需从
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区域布功能,产品体系,供给要素和组织机制等六方面进行结构调整
与优化.
1.旅游资源开发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
●总体目标
由资源开发结构的单一化向多元化与重点方向调整.
旅游资源开发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资源——产品——市场"的市场导向型开发
新模式转变,形成"一般旅游资源——优势旅游资源——品牌旅游资源"的结构优化特征.
●支撑体系
(1)重点建设五大旅游区
a. 凭借武夷山的品牌优势和吸引力,形成"武夷山——永安——南平(水口)"绿
三角旅游经济合作区.
在武夷山——金湖——玉华洞绿三角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旅游热点武夷山与旅游冷点
南平(水口)有机联结起来,扩充武夷山名牌的资源内涵与外延,实现"武夷山绿色旅游产品"的延伸和可持续发展,形成武夷山大绿三角.
在"武夷山绿三角"品牌优化的基础上,结合武夷山文化体系的深度开发,实行强强
联合和区域优化组合,形成集山,水,溪,峡等自然生态为一体,融八闽文化和民俗风情于
一炉的闽北绿色旅游圈.
b.利用厦门特区和泉州名城的优势,构建厦-泉-漳金三角大旅游经济合作区.
厦门是全国四个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既是福建省国际旅游的重点城市,也是国内旅
游重要的目的地.厦门应当发挥特区旅游和海上花园城市的龙头作用,带动泉,漳等周边地区旅游的发展,共同构建厦——泉——漳金三角大旅游区,形成旅游经济辐射力,并把厦门建设成福建省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中心城市和海峡西岸国际旅游的口岸城市.
c.加强优势组合,构筑福州-平潭-湄洲岛商务,文化,休闲旅游经济合作带.
福州作为省会城市,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其周边地区长乐,闽清,平潭等拥有较为
丰富的海滨,海岛和山澳旅游资源.福州应充分利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港口的优势,
积极招商引资,并加大旅游促销的力度,从而为发展商务,休闲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湄洲
岛要在深层次挖掘妈祖文化的同时,大力发展水上游乐和休闲度假旅游,以提升旅游产品的档次和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
d.挖掘资源潜在优势,构建闽东山,海,川,岛蓝色旅游区.
闽东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海,川,岛景观组合独具特色,随着福州-温州高速公路
的即将建成通车,依托福州,温州两个中心城市的客源,闽东地区山,海,川,岛丰富的旅
游资源将会得到有效的开发,闽东地区将会成为福建省国内旅游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e.充分挖掘客家文化内涵,构筑闽西客家文化,民俗旅游与红色之乡旅游区.
客家土楼奇特的建筑形式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国内外游客对其有很强的好奇
心.永定,南靖等县市应加强合作,共同改善旅游区的交通条件及配套供给条件,保护土楼
群体建筑与周边环境,并进一步挖掘客家文化和土楼建筑的内涵,向广大旅游者充分展示客家人的民俗风情及土楼的历史渊源.利用客家人的族氏文化传统,大力开发海外客家人的探亲寻祖旅游.闽西还是重要的革命老区,留存有丰富的革命遗址,可与客家文化配套开发. (2)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旅游资源开发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福建省应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切实处
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促进全省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a.以科学考察和评价为基础,建立全省旅游资源信息库,编制完成全省旅游资源保护
与利用规划,明确各类旅游资源的等级和开发时序.
b.采取分级,分期开发的原则,优先建设重点旅游项目,切实保护稀缺的,不可再生
的旅游资源,以保持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
c.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拓宽旅游资源的外延,减少旅游活动对传统资源的压力.同时,
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增强旅游资源的承载力.
d.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资源保护意识.
2.旅游市场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
●总体目标
国际和国内旅游并重,由优先发展入境旅游向以扩大内需为主,入境旅游,国内旅游
和出境旅游共同发展方向调整,建立结构合理,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体系,构建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升级的市场基础.
●支撑体系
(1)全面拓展入境客源市场
a.以台港澳市场为主体,以东南亚和日本,韩国为重点,努力开拓欧洲,北美市场,
兼顾澳洲,中东和非洲等其它地区,形成多元入境客源市场结构.
b.充分发挥福建与台港澳及海外华侨的渊源关系优势,积极推出妈祖朝拜,探亲寻祖,
商务考察等专项旅游,保证台港澳和华侨市场的持续,稳定增长.
c.利用血缘,地缘和文缘优势,对东南亚地区及日本,韩国推出寻根访祖,宗教朝圣,
文化修学,闽学研讨等旅游产品,以吸引更多的海外旅游者.
d.加强宣传促销,增强欧美及澳洲等地区游客对福建的了解和兴趣,逐步拓展境外远
程市场.
(2)大力发展国内旅游
a.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合理配置中低档饭店,餐馆和国内旅游社,增强发展国内旅游
的综合接待能力.
b.优化国内旅游产品结构,增加产品的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并制定合理的消费
价格,以满足不同国内游客的需要.向相邻省份有针对性地推出互补性的旅游产品,并优先开发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和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市场,然后逐渐向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区和江西,湖北等华中地区辐射.
c.加强组织和管理,有计划地发展出境旅游,同时积极开拓出省旅游市场.
d.大力倡导国民旅游,"福建人游福建","外地人游福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
(3)旅游者类型结构优化
a.对于境外客源市场,在发展探亲寻祖,商务会展和宗教旅游的基础上,积极开发观
光度假,文化修学,娱乐购物等旅游产品,并使外国人在国际客源市场中的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
b.充分发挥福建省的港口侨乡优势,重点开拓探亲访祖,投资考察,观光度假等客源
市场,努力提高华侨华人市场在全省入境旅游者中的比例.
c.对于国内客源市场,要进一步完善比较成熟的生态休闲,观光度假等产品,同时要
大力发展购物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和修学旅游.
3.旅游区域功能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总体目标
由区域结构功能的同构化向功能分区合理,区域特色鲜明方向调整.
明确功能定位,发展区域旅游,突出区域特色,实行优势互补,避免邻近地区旅游资
源的重复开发,旅游产品的雷同模仿和经营管理分割封锁,以增强福建省旅游业的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
●支撑体系
(1)合理分工,点线联网
以资源组合和交通区位分布为主要依据,采取点轴面结合的结构模式,构建全省旅游
板块,在全省形成五大旅游区的总体格局,即以福州为中心的闽中商务文化休闲旅游区,以
武夷山为重点的闽北绿三角生态旅游区,以厦门为龙头的闽南金三角商贸,以太姥山为重点的闽东山海畲乡民俗旅游区及以客家文化为主导产品的闽西客家土楼红色旅游区,在此基础上形成从宁德至漳州的东部海滨蓝色旅游带,从福州至武夷山的沿闽江旅游带,从武夷山至龙岩的西部山林绿色旅游带和经厦,漳,泉至龙岩的山海旅游带,构建全省南北贯通,东西
联动的山海一体旅游网络.
(2)突出区域特色
各旅游区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优势旅游资源或主要景点为突破口,精心设计独具
特色的旅游线路和吸引力强,影响面广的节庆活动,以带动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在建设旅游
景点,编排旅游线路和举办旅游节庆时,各区应尽可能将当地的民俗风情及文化特色融入其中.
(3)加强协作,优势互补
a.以地域差异,资源特色为基础,以交通通道为前提,大力推进全省五大旅游区的区
际,区内协作.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构,负责旅游地之间的联络和协调;建立区域旅游信息
与交通网络,促进旅游地之间,旅游地与旅游者之间的沟通,提高区域旅游效率.
b.积极开展闽台港澳四地旅游合作,同时以福州,厦门,武夷山,泉州为支撑点,加
强同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口岸城市和杭州,南京,九江等邻近旅游城市的协作与联系,
构建福建与全国旅游热点城市互通客流的协作网络.
c.各旅游区应尽量向周边省市和地区延伸,以扩大全省旅游协作途径.以武夷山为中
心的闽北旅游区应大力开展与江西,安徽,浙江等省份著名景区之间的合作;以厦门为龙头
的闽南旅游区应主动加强同粤港澳之间的合作;闽西客家文化旅游区应重点开展同广东省的合作;闽东旅游区应着重加强与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的合作;闽中旅游区则应充分发挥
福州的集散地优势,积极开展同周边各旅游区之间的协作.
4.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总体目标
由产品的单一型,粗放型向系列化,精品化方向调整.
从增强旅游景区景点的吸引力,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丰富旅游线路的内容,扩大
旅游节庆的影响四个方面入手,更新传统产品,培育一批旅游精品.
●支撑体系
(1)形成产品系列
a.提高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档次,较大规模地开发休闲度假,娱乐购物,商务会议,
宗教朝圣和文化交流等专项旅游产品,推出一批旅游精品和有吸引力的专线.针对不同需求层次,开展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形成类型齐全,重点突出的旅游产品体系.
b.面向海外旅游者,要大力发展探亲寻祖,宗教朝拜,商务考察,文化修学等旅游,
国内旅游产品则以观光度假,生态旅游,娱乐休闲,美食购物等为主体.
c.利用丰富的山海农林资源,积极开发森林,海洋,农业,地质考察,登山探险等生
态旅游产品.
(2)培育旅游精品
a.以优势旅游资源为依托,推出八大旅游精品:武夷世界双遗游,泉州海上丝路游,
琴岛温馨浪漫游,湄州妈祖圣地游,闽西客家土楼游,闽台同根亲情游,福州八闽之都游和太姥山海畲乡游.
b.进一步完善"九五"10大旅游重点项目,重点建设"十五"重点旅游项目,树立福
建旅游的品牌形象.
c.每年举办若干个具有福建特色,在国内外都能产生较大影响的旅游节庆活动.
(3)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
a.凭借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的能力,提高治理旅游生态环境的
水平.
b.积极支持引进和研究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并在旅游行业中广泛运用,以提高饭店,
旅行社,旅游商品生产厂家和企业的经营,管理及服务水平.
c.利用高科技成果兴建一批大型娱乐场所,积极开展历史,地理,建筑等科学考察旅
游.
(4)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a.兴建一批规模较大,吸引力强的综合型旅游文化项目,如福州马尾海政文化公园等.
b.在安排旅游活动时,要充分展示当地的民俗风情及现代文化特色.
c.进一步完善妈祖朝觐,宗教博览,土楼观光,畲族风情等专项旅游,并积极开发文
化内涵深厚的新产品,如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郑和下西洋寻踪游等.
5.旅游供给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总体目标
由无序建设,供需不畅向供求协调,增加有效供给方向调整.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购物,饮食,娱乐等收入弹性较高项目的比重,统筹安排旅
游六大要素,实现旅游供给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大旅游教育培训和科研力度,为旅游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支撑体系
(1)合理配置旅游六大要素
a.加强协调和沟通,确保商业,交通,邮电,文化,园林等部门在制定发展计划时,
优先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b.完善集水,陆,空于一体的旅游交通网络,提高各旅游景点尤其是著名景区的可进
入性,实现旅游者快捷集散.
c.发挥旅行社的中介作用,增强其组织和销售旅游产品的能力,以适应国内旅游迅速
发展的需要.
d.合理调控饭店的数量,档次及布局,优化旅游饭店结构.到2005年,全省涉外饭
店客房总数达到4.5万间,其中高档(四,五星级饭店)占5%,中档(三星级饭店)占30%,
与低档(一,二星级和其它涉外饭店)的比例为5:30: 65;到2015年,客房总数达8万
间,高,中,低档饭店比例为10;40:50.
e.加速建设大型综合性娱乐项目,以增强旅游产品的参与性,趣味性,延长旅游者的
逗留时间.
f.扶持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大力开发具有福建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在各主要城
市兴建旅游购物街或旅游商品批发中心,形成旅游商品产供销体系.
(2)完善景区的旅游功能
a.完善旅游景区(点)的基础设施,并根据景区规模和接待人次,合理安排食,住,娱,
购等旅游服务设施.
b.在建设旅游景区(点)内的住宿,夜间娱乐等设施时,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可能逗留
时间及景区(点)与所依托的旅游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
(3)优化旅游人才供给结构
a.制定全省旅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形成类型齐全,满足实际需要的旅游人才供给结
构.
b.完善在职,脱产相结合,长期,中期,短期相结合的旅游培训网络,健全旅游教育
培训管理机构.地市级旅游局应设置教育培训处(科),县旅游局要安排专人负责培训工作, 大型旅游集团内部应设立专门的培训部门;与教育部门合作,建立职教,中等,高等各层次
齐备的旅游教育体系.
c.以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的旅游专业为依托,建
立一支多层次与高素质的旅游科研队伍.
6.旅游组织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总体目标
由政企合一,国营为主,粗放经营向政企脱钩,民营为主,集约化经营,各种经济形
式共同发展方向调整.
改革管理体制,推进依法治旅进程,建立现代旅游企业制度,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形
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企业经营"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支撑体系
(1)改革旅游管理体制
a.政府宏观指导,企业自主经营,市场引导发展,形成以行业管理为主,集市场引导
机制,政策保障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于一体的旅游管理体制.
b.省政府和重点旅游城市应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变单一薄弱的部门管理为综合
决策协调管理.同时,赋予各级旅游局以足够的权限,实现旅游行业归口管理.
c.加强对旅游行业协会的指导和扶植,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旅游企业与旅游消
费者之间的桥梁,中介和服务作用.
d.实施依法治旅战略,健全各项旅游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实现旅游管理的规
范化,法律化和科学化.
e.实施科技兴旅战略,全面提高旅游产业的科技和知识含量.
(2)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a.采取改组,兼并,联合,租赁等方式,从资产结构,内部管理,产品组合等方面对
全省旅游企业进行调整和改造,建立现代旅游企业制度.
b.以资本为纽带,组建跨省市甚至跨国界的旅游企业,推进旅游企业的横向和纵向一
体化,实现规模效益,发挥品牌优势.
(3)优化所有制结构
a.在全省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的多元化的旅游经济所有制结构体系.旅游业
中的国有成份要逐渐从竞争性部门退出,转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国有旅游企业采用资产重组与资本营运的方式,实现优化组合;鼓励各种形式的国内外资本,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逐步形成民营为主,多元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b.福建省旅游产业结构调整近期的重点是优化旅游资源结构和产品结构,实现一般旅
游资源与产品向优势旅游资源与旅游精品的转化;优化组织结构,改革体制与机制,增强企业和行业活力.
c.中远期的重点是在此基础上,优化市场结构,合理调整供给结构,并实现区域旅游
发展空间的优化组合.
五,旅游总体布局与区域合作
(一)全省旅游总体布局
1.总体布局与区域划分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