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 第五章 经院哲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政治与伦理
他和亚里士多德一样,认为人天然是社会的 和政治的动物。与其他动物相比,唯有人拥 有语言能力,它使人们互相之间能够交流思 想内容,为共同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必要的基 础条件。人的自然本性本身就是上帝的创造 物。上帝在创造这种自然本性的同时,也为 人类社会安排了君王,授予这些君王以统治 尘世的权力。 他认为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体。不过,即使 在最好的政体之下,也只能保证社会的成员 达到世俗的目的。只有神的统治才能指引我 们达到最高目的。
(二)上帝存在的证明
这种证明的实质就在于认为:上帝的存在 是一个必然的真理,否认上帝的存在必然 导致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因而证明上帝的 存在不需要借助有限的经验事实,而只需 要借助先验的逻辑力量,仅仅从概念就可 以推演出上帝的存在。 安瑟尔谟认为,信仰给予我们一种真理, 一种上帝的定义,即上帝是“无与伦比的 伟大存在者”,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 即上帝,既存在于思想中,也存在于现实 中。
阿威洛依主义者们提出的观点往往比阿威 洛依本人更加激进,他们否定上帝的全知全能, 否定个人的灵魂不死,坚持世界本身的永恒性 等等。他们还凭借“双重真理论”为自己辩护, 与教会正统神学展开了激烈的论争。拉丁阿威 洛依主义的主将是西格尔(Siger ),他力图 使哲学脱离与神学的内在结合。在西格尔看来, 神学院的教授们的研究目的是神学,而不是哲 学。因此,他们不可能正确地对待亚里士多德 哲学,而只能是篡改亚里士多德哲学以为己用。 只有阿威洛依对亚里士多德的解释是正确的。
(四)人的获救 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上 帝在创造人的同时,把一切事物的观念也 置放在人的心中。人由于犯罪而失去了自 己的存在,成为不存在,但人也可以通过 恢复先前的状态而重获存在。
二、安瑟尔谟(唯实论者)
(一)信仰与理性 安瑟尔谟的著名格言: “我决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而是信仰 了才能理解”。
(三)存在与不存在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自然,爱留根纳又提 出了五种区分存在与不存在的方式。爱留根 纳区分存在与不存在的五种方式,渗透着古 希腊哲学的精神。与此同时,他的存在学说 又是为他的上帝观服务的。上帝以及理念是 万物的本质、原因和范型,只有上帝才是真 正的存在。但另一方面,人们又只能通过上 帝的创造物来认识上帝,因而上帝又是不存 在。
(一)认识的四种障碍 罗吉尔培根提出了掌握真理方面的四种 障碍: “屈从于谬误甚多、毫无价值的权威; 习惯的影响;流行的偏见;以及由于我们 认识的骄妄虚夸而来的我们自己的潜在的 无知”。
(二)知识的三个来源 “知识有三个来源:权威、理性和经验。 ” (三)对教会和封建社会的批判 “在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比以往任何一个时 代都严重的罪孽。圣位成为不义的人们欺骗和 虚伪的牺牲,……傲慢成风,贪欲泛滥,妒忌 吞噬着一切。放纵玷辱了整个教廷,奢侈统治 了一切。……整个教界都只热衷于纵欲、傲慢 和贪婪”。 “诸侯王公和骑士们互相压榨,使其臣民们背 上了无休无止的战争和赋税的沉重负担。”
感觉认识论: 托马斯提出了自己新颖的认识论,其特点就 在于反对柏拉图主义强调理性认识、排斥感 性认识的传统,肯定了感性认识在整个认识 过程中的地位。 他认为人的认识经历了由感 觉到理智知识的发展过程。
共相理论: 首先,一方面以单个的和个体的事物为对象 的感性认识是以普遍的事物为对象的理智认识的 起源。因此,感性的认识先于理智的认识,殊相 先于共相;另一方面认识又是从潜能到现实,从 不完全到完全,从混乱不清到清楚明白,从“种” 到“属差”的发展过程。其次,共相是和普遍性 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普遍性的概念来自理 智的抽象,所以共相是在我们的已有知识之后获 得的,因此共相在殊相之后;但另一方面,共相 是潜存的东西,殊相是由于分有了潜存的共相而 存在,所以共相又先于殊相。 托马斯这种观点为“温和的唯实论”。
三、多米尼克教派:阿尔伯特
阿尔伯特(Albertus Magnus)在哲学史上 的地位主要在于他第一个从基督教的立场 出发全面地向西欧人介绍了亚里士多德及 其注释者的思想。
阿奎那( 四、托马斯阿奎那(温和唯实论) 托马斯 阿奎那 温和唯实论)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 1274) 继承老师阿尔伯特的思想路线,不 顾教会保守势力的反对,适应时代的新思潮, 极力主张用亚里士多德哲学取代作为教会理 论支柱的奥古斯丁式柏拉图主义,在激烈的 争论中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成为经 院哲学最重要的代表。
二、早期弗兰西斯教派: 亚历山大和波纳文图拉
(一)哈勒斯的亚历山大(Alexander Halensis) 亚历山大是第一个对亚里士多德具有 全面知识的经院哲学家,但他对亚里士多德的 解释却具有浓重的奥古斯丁主义色彩。
(二)波纳文图拉
波纳文图拉(Bonaventura )是亚历山大 的学生,从奥古斯丁主义立场出发,波纳 文图拉认为,世界是上帝按照理念从无中 创造的。他指责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 抛弃了柏拉图的理念,认为理念就是上帝 的思想,是万物的范型,万物则是理念的 摹本。
(三)个体性原则
在司各脱看来,质料是普遍的基础,而形 式则是事物的个体性原则。他赋予个性以 更重要的地位。个体是完善的存在,是自 然的目的,是直接的、独立的实在。因此, 完善的知识不是一般的知识,而是个别的 知识。
三、威廉奥卡姆
(一)唯名论思想 奥卡姆是唯名论的复兴者。他批判了唯实论者从共 相出发推论出个体存在的思想方法。在他看来,个 体而且只有个体是真实的存在。共相没有单独的存 在,甚至在上帝的精神中也不存在“在物之先”的 共相,否则上帝从无中创造了世界的教条就难以维 持了。 “奥卡姆剃刀”:奥卡姆提出了他的著名论断: “能以较少者去完成的事情,若以较多者去做,便 是徒劳”。后人把它概括为“如无必要,勿增实 体” 。从这一原则出发,他认为像“实体形式”、 “隐蔽的质”、“影像”之类都是多余的东西,都 应当加以抛弃。哲学史上把奥卡姆这一思想形象地 称之为“奥卡姆剃刀”。
(一)哲学与神学
托马斯对哲学和神学关系的调整: 一方面明确区分了哲学和神学:神学和 哲学有着共同对象,如上帝、创世等, 但哲学以理性认识它们,神学靠天启认 识它们,两者是两门独立的科学。 另一方面坚持神学高于哲学的传统立场, 杜绝用哲学批判神学的可能性。
(二)存在、本质及其他
针对把存在当作实体的属性的观点和本 质先于并决定存在的观点,托马斯认为, 存在是一个发生的过程,是一个现实的 过程,存在本身并不等于一个事物的存 在。而本质则是我们对某个事物形成表 象所必需的东西,是使某事物成为该事 物的东西,本质在未获得存在之前只是 一种潜在。 作为存在的原因和自由,上帝是存在与 存在者的统一。
第五章 经院哲学
一、经院哲学的含义
所谓“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最初是在查理 曼帝国的宫廷学校以及基督教的大修道院和主教管 区的附属学校发展起来的基督教哲学。这些学校是 研究神学和哲学的中心,学校的教师和学者被称为 经院学者(经师),故他们的哲学就被称为经院哲 学。 在某种意义上说,虽然教父哲学是中世纪基督教哲 学的组成部分,但是实际上它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旧 文明,经院哲学才是真正属于新世界的日耳曼民族 的哲学形态。
第一节 早期经院哲学
中世纪哲学之父: 一、中世纪哲学之父:爱留根纳 他建立了中世纪第一个完整的哲学体 系,成为这一时期独具一格的哲学家, 被称为“中世纪哲学之父”。
(一)理性与信仰 在基督教哲学的历史上,爱留根纳第一个明确 地提出信仰应当服从理性。爱留根纳重申了教 父哲学的命题“真哲学就是真宗教,真宗教就 是真哲学”,但却把强调的重心移向了哲学和 理性。 (二)论自然的区分 四种自然:(1)创造而非被创造的自然,指的 就是上帝;(2)被创造又能创造的自然,指的 是存在于上帝之中的诸理念,其统一就是逻各 斯;(3)被创造而不能创造的自然,指的是世 界上的万事万物;(4)不创造又不被创造的自 然,作为一切事物的终极目的,指的仍是上帝。 这样,万物产生自上帝,又复归于上帝。
二、邓斯司各脱
(一)哲学与神学的关系 司各脱反对用理性来思维上帝,他认为上 帝不是形而上学的主题。如果我们要用理 性思考上帝,那就会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 但哲学和神学不应该存在对立。神学并不 是一门思辨的科学,而是实践的学科,它 的使命是帮助拯救人的灵魂。
(二)意志与理性
司各脱认为意志是灵魂的本质,与托马斯 把理性看作是灵魂的本质相对立。意志是 自由的,是一切行动的唯一原因。思维仅 是意欲的偶因,是意欲的仆人。在上帝那 里也是如此,上帝的意志高于上帝的理性, 上帝的活动全凭其意志决定,上帝愿意怎 样做就怎样做,否则他就不是全能的了。
第二节 经院哲学的繁荣
一、拉丁阿威洛依主义 12世纪末13世纪初,以阿威洛依(Averros) 为代表的阿拉伯亚里士多德主义开始被大规 模地介绍到拉丁世界。德意志皇帝兼领西西 里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与教皇之间的斗争也 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这位皇帝不仅在政治、 经济、宗教等领域与教皇争权夺利,而且在 思想领域也利用阿拉伯的阿威洛依主义来反 对基督教正统神学。
唯实论认为,一般或共相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真 实存在,并且是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的,因此, 它比个别事物更根本、更实在,个别事物是依赖 于它的。 唯名论认为,一般或共相不是真实的客观存在, 一般只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称、符号、 概念,它只存在于人的思想或语言中,因此,只 有个别事物才是真正的客观实在,一般是后于个 别事物而存在的。
三、阿伯拉尔(唯名论者)
(一)怀疑与辩证法 阿伯拉尔断言:“在学问上最好的解决问题 的方法就是坚持的和经常的怀疑。……由于 怀疑,我们就验证,由于验证,我们就获得 真理”。他认为除圣经之外,辩证法即逻辑 学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道路。
(二)概念论
阿伯拉尔继承洛色林的唯名论传统, 坚持个别事物的真实存在,否认共相的 客观实在性。不过,阿伯拉尔不同意洛 色林把共相仅看作一种声息,而认为共 相是有所指谓的,是人们理智中的概念。 他的这种观点称之为一种温和的唯名论 或“概念论”。
第三节 经院哲学的解体 (晚期唯名论)
托马斯所代表的理性主义的胜利使经院哲 学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但也正是这种胜利 把经院哲学引向衰落。
英国唯名论的特征
1、倡导哲学的独立化,主张哲学不能论证 神学。 2、反对权威,强调经验,要求把哲学和实 验科学结合起来。 3、在社会伦理观上强调个人主义。
一、罗吉尔培根 (Roger Bacon)
其中前三个是宇宙论证明,后两个是目的论证明
(四)灵魂与认识
托马斯区分了灵魂的五种基本形式:(1)营 养能力;(2)感觉能力;(3)追求能力; (4)运动能力;(5)理性能力。人是唯一 同时具有这五种能力的生物。 托马斯反对奥古斯丁主义关于人是由灵魂和 肉体两个实体组成、灵魂被禁锢在肉体之中 的二元论,而是认为灵魂与肉体共同组成一 个实体。灵魂共有两个作用,一是赋予肉体 以形式,二是控制和推动肉体。
(三)上帝存在的证明
1、第一推动者的证明(由事物的运动变化证明 上帝存在)。 2、第一作用因的证明(由事物的因果关系证明 上帝存在)。 3、必然存在者的证明(从可能性和必然性证明 上帝存在)。 4、从存在的等级出发的证明(从事物的“真实 性的等级”证明上帝存在)。 5、事物最高指挥者的证明(从世界的秩序或目 的性证明上帝存在)。
二、经院哲学的特点
1、它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世界观。 2、它侧重于哲学论证。 3、它在方法上是形式主义的。
三、唯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唯实论
一般(或共相)和个别(或殊相)的关系问题是经院哲学 的基本问题。 新柏拉图主义的代表人物波菲利在《亚里士多德〈范畴篇〉 引论》中把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分歧归结为关于共 相性质的三个问题:(1)共相(种或属)究竟是独立存 在的实体,还是仅仅存在于人的思想之中?(2)如果它 们是实体,那么它们究竟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3) 如果它们是无形的,它们究竟是与可感事物相分离的,还 是寓于可感事物之中? 这三个问题,他虽然没有给出答案,却启动了中世纪 经院哲学唯名论和唯实论关于共相问题的长期争论,正是 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使当时的哲学家们分成了两大派 别:唯名论和唯实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