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论文田径训练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田径训练强度
概要:初中体育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树
立正确的运动观念都有积极的促进意义,田径训练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训练观念和训练方法进行正确的引导,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制订科学的训练方案,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传统的体育田径训练活动中,教师通常采用低训练强度、高训练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操作方式较为简单,但却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引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抵触情绪,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案以及合理的教学方式,将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实现协调提升,是初中体育教学的必然趋势,在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同时,有助于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关系
在田径运动中,运动人员进行运动的速度代表其训练强度,而进行运动的时间
和距离则代表训练量。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变化以及训练的侧重点将直接影响整体的训练效果,不同的运动对于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的影响也存在较大的不同。比如:短跑运动可以通过调整训练速度以及训练时间,来进行爆发力以及肌肉强度、耐力的训练,而对于长跑运动来说,如果为了保证训练量而降低训练强度,则会使运动人员的训练状态陷入到瓶颈之中,难以实现训练人员能力的提高。初中生进行体育锻炼,既要锻炼学生身体机能,同时也要锻炼学生的身体承受力和心理素质,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对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影响初中体育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家庭体育学习观念的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目前的初中学生都是家庭的独
生子女,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娇生惯养,家长怕孩子吃苦受累,平时在生活中就缺乏必要的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造成学生的意志力薄弱。有很多家长认为,田径训练是运动员进行的体育项目,没有必要进行高强度的田径训练,还有些家长认为初中学生只要认真学习提高文化科成绩是其进行学校学习的目标,体育学习的能力无关紧要,这些片面的认识都制约了田径训练的开展以及其强度和训练量的提高。
(二)学校以及社会的影响因素
初中学校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一般都是体育教师擅长什么项目,便开展何种运动方式的学习和训练,很多学校也开展跑步等田径项目的训练和学习,但也仅限于慢跑、跳远等基础项目,且不存在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要求,基本都停留在活动筋骨的训练水平。学校是开展田径训练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但是在我国却缺乏对田径训练的重视以及宣传力度,只有专业体校会进行专业田径人才的培养,对于田径项目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有较为专业要求和研究,在普通的初中学校中,科学的田径训练还没有被重视起来。
三、科学进行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可行措施
初中教师在进行田径项目的教学训练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学习的基本常识普及,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进行田径学习训练的重要性,并能够掌握基本的田径训练动作技巧,避免学生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教师还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提升对于体育田径训练的学习兴趣,明确正确的体育课程学习理念以及运动观念,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乃至生活的行为习惯都有重要意义,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实际的教学环节中,进而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在此基础上,教师建立科学的田径训练教学方案,合理提升田径教学训练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进行强度适中、结构合理的田径训练
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时,首先要对学生的身体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对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有深入的分析,在进行田径训练的内容和强度设定时,要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握,基于教学班级的综合情况,进行难度适中的项目选择,训练强度也要适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年龄,进行不同的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的确定,并能够根据学生的训练情况,对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进行循序渐进的调整,使学生能够通过训练强度的提高不断提升自身的身体机能,建立周期性的训练单元,在训练基础阶段、能力提高阶段以及训练成绩巩固阶段都设定不同的训练标准,使学生能够保证身体机能的稳定性,促进其田径能力的提高。
(二)保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科学配比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要保证合理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根据项目训练的特点,以及身体素质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教学,将训练强度的提升建立在合理的训练量之上,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有别于专业的田径训练学习,教师要把握田径训练的合理性,使学生能够实现个人体质与田径能力的共同提高。比如:教师在进行100米的短跑训练时,若采用全力跑的训练方式,那其训练量则控制在三到五
次训练为宜,而如果采用一般的训练强度,则可以将训练量拓展到六至八组,并根据训练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对训练方案进行调整,使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运动强度承载能力。
(三)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
初中学生由于自身的体育基础差异,在田径训练中也会存在不同的表现,教师
在同一班级进行田径训练的教学时,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方式,并采用分层次的教学评价标准,对于身体素质相对较好、有一定田径运动天赋的学生进行高标准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考核标准,而对于身体素质相对较弱且运动能力欠缺的同学适当的降低训练难度和考评标准,针对学生的学习训练态度以及能力提升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保护学生对于田径训练的积极性,使训练内容能够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并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能力提高。
四、结论
初中体育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树立正确
的运动观念都有积极的促进意义,田径训练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训练观念和训练方法进行正确的引导,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制订科学的训练方案,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赖福章.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探讨[J].新课程·下旬,2016(8):84-84.
[2]王立军.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及训练量[J].新教育时代电子
杂志(教师版),2017(6):113.
[3]吉剑锋.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探析[J].成才之路,2015(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