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预测 新讲解

合集下载

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

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

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一、引言2050年是中国能源和碳排放领域面临重大转型和挑战的关键时期。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制定一系列全面的政策和举措来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碳排放减少。

本报告将对2050年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的预测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

二、能源预测3.电动汽车普及:2050年中国将大规模普及电动汽车,并逐渐淘汰传统燃油汽车。

电动汽车的普及将大幅减少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并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三、碳排放预测1.承诺减排目标: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国家,中国已经提出了自己的减排目标。

根据承诺,到2050年,中国将使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水平降低60%-65%。

2.工业和能源行业减排:中国工业和能源行业是主要的碳排放源。

为了降低碳排放,2050年将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推动工业和能源行业的低碳化发展。

高效节能技术的应用和碳捕集和储存技术的推广将成为重点。

3.交通和建筑领域减排:由于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和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在2050年将持续增加。

为了减少这些领域的碳排放,中国将推广清洁能源、低碳交通和绿色建筑等技术和措施。

四、政策建议1.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通过推广太阳能和风能等技术,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2.加强清洁煤技术研发:政府和企业应加强清洁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煤炭气化和液化技术,以及碳捕集和储存技术。

3.推广电动汽车发展:政府应制定政策和措施,促进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普及,例如减少电动汽车的购买成本,并加大充电桩的建设力度。

4.加强碳排放监管:政府应加大对碳排放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碳排放监测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碳排放减少目标和措施。

五、结论2050年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的情况取决于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可再生能源发展、推广清洁煤技术、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和加强碳排放监管,中国能够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为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50年中国碳排放量的情景预测_碳排放与社会发展_

2050年中国碳排放量的情景预测_碳排放与社会发展_
[ 12 ]
。 Kaya
。碳强度数据引自美国能
恒等式将碳排放分解为不同因子的乘积, 即 C = P E C = Pgec , (G P )( G )( E )
包 括 世 界 各 国 1980 —2006 源部能源信 息 署 ( EIA ) , 年 GDP 碳 强 度 数 据 ( 根 据 基 于 市 场 汇 率 的 GDP 计
2050年中国碳排放量的情景预测碳排放与社会发展其他研究对中国未来碳排放预测与本研究预测结果的比较tableemissionprojectionsotherstudies分类预测来源预测时间段碳排放年增长率2030年前20302050apercoutlook20021719992020发改委能源所劳伦斯国家伯克利实验室20031019982020ieaworldenergyoutlook20041820022030eiainternationalenergyoutlook20051920012025sheehan等20061320022030blanford等2008vanvuuren等200320a1bc情景高速经济增长高能源消耗20002030b2c情景低速经济增长低能源消耗2000203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421情景a现有政策20002020情景b积极政策20002020情景c强化积极政策20002020本研究最大可能预测20002030最佳可能范围上限20002030最佳可能范围下限20002030最小可能预测20002030vanvuuren200320a1bc高速经济增长高能源消耗20302050b2c低速经济增长低能源消耗20302050本研究最大可能预测20302050最佳可能范围上限20302050最佳可能范围下限20302050最小可能预测20302050的非常接近下限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1的情景b积极政策比较接近

中国碳排放量的组合模型及预测

中国碳排放量的组合模型及预测

中国碳排放量的组合模型及预测肖枝洪;王明浩【摘要】根据碳排放的演化规律,采用ARIMA模型与BP神经网络集成的组合模型,对中国碳排放量进行预测研究;取1980-2007年中国碳排放量作为训练样本,确定模型参数;然后取2008-2013年中国碳排放量作为测试样本对文中的组合模型进行验证,并与已有文献所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此处所建立的组合模型预测误差极小;最后,根据组合模型对2014-2020年中国碳排放量进行预测,指出中国还将继续面临碳减排压力.【期刊名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3)001【总页数】7页(P9-15)【关键词】ARIMA模型;BP神经网络;碳排放;组合模型【作者】肖枝洪;王明浩【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重庆400054;重庆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重庆40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6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各国开始着手研究其原因[1],结果表明,气候变暖的主因是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从而提出碳排放量这一概念。

中国碳排放量预测的准确与否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及绿色城市构建。

目前,关于碳排放量预测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分析碳排放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能源消费模型,随后基于情景分析法对碳排放量进行预测。

但不足之处在于,情景分析法会受到较大主观因素的影响。

第二种根据碳排放量过去变化的趋势对未来碳排放量进行预测[2],其主要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如ARIMA模型。

ARIMA模型的优点在于简单、灵活、可行。

但其局限于研究序列的线性关系,不能反映序列的非线性关系。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绝大多数时间序列都包含了非线性关系[3]。

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强的学习与数据处理能力,可以提取数据中隐含的非线性关系,在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4-5]。

但神经网络模型在处理呈现线性关系的数据时,其结果往往不如ARIMA模型。

因此,采用单一的模型进行预测效果不佳。

中国、美国和印度碳排放量情景预测

中国、美国和印度碳排放量情景预测

3
近年来,印度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 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
印度碳排放量预测(情景一:政策不变)
情景一预测
到2030年,印度碳排放量将达到10亿吨左右,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5%左右。
情景一可能带来的问题
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挑战。
印度碳排放量预测(情景二:政策调整)
03
近年来,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 列措施,如提高能效标准、推 广可再生能源等,以降低碳排 放量。
美国碳排放量预测(情景一:政策不变)
如果美国政府不采取进一步措施,预 计未来十年内美国的碳排放量将保持 稳定或略有增加,导致能源需求和碳排 放量相应增加。
美国碳排放量预测(情景二:政策调整)
要因素,为制定减排政策提供建议。
02
中国碳排放量现状及预测
中国碳排放量现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 其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约1/3 。
中国的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生 产和工业过程,其中煤炭是最 主要的来源。
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推进清洁 能源和节能减排,但减排工作 仍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碳排放量预测(情景一:政策不变)
03
针对这三个国家的碳排放量进行情景预测,有助于 了解未来碳排放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研究目的
01
分析中国、美国和印度过去十年的碳排放量数据,了
解其变化趋势。
02
对未来十年这三个国家的碳排放量进行情景预测,预
测不同政策和技术条件下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
03
比较不同情景下的预测结果,分析影响碳排放量的主
如果美国政府采取更加严格的碳排放 政策,如提高碳税、加强能效标准等 ,预计美国的碳排放量将显著下降。

中国碳排放分析

中国碳排放分析

中国碳排放分析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就此西方国家经常借气候变化“说事儿”,对我国经济发展施加压力。

不过,我们也认识到碳减排是迟早的事,我国需及早着手发展低碳经济,从而避免陷入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

为此,需要对我国的碳排放现状以及未来趋势有个大致判断。

1、碳排放轨迹中国统计机构对碳排放没有专门的统计数据,已有的文献数据一般来源于以下四类:一是美国能源部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简称CDIAC)公布的年度数据;二是美国能源情报署(简称EIA)公布的年度数据;三是国际能源总署(简称IEA)公布的数据;四是根据IPCC指导目录和其他方法测算得到的数据。

通过对比,不同的数据来源从统计角度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基于此我们采用如下公式对中国碳排放总量进行估算:c=∑m i×δi(1)式(1)中C为碳排放量;m i为中国一次能源的消费标准量;δi为i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

不同机构计算碳排放量时,确定能源消耗过程中的碳排放系数不完全相同,但差别并不大,收集到的不同文献的各类能源碳排放系数(表),然后取简单算术平均值为相应能源种类的碳排放系数,据此可以得出碳排放情况。

表1 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2、碳排放特征经济发展一般是随着时间的变动而发生变化,时间体现了阶段性,所以根据碳排放总量及其增长率情况和碳排放强度可以观察我国碳排放变动的阶段性特征。

碳排放总量在1978-1996年为迅速增加阶段,1996-2000年为平稳阶段,2000-2012年为急速增加阶段。

1990年以来,碳排放增长率的变化轨迹是,1992年达到高点,增长为14.2%,之后增速出现持续下降,1999年为阶段性低点,增速为7.6%,从2000年起,增速再度回升,到2007年达到高点,为14.1%,之后回落为平稳增长,但2010年出现了反弹。

从碳排放强度(指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带来的碳排放量)看,中国碳排放强度在1980-2011年之间基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在1980-1996年之间下降趋势较为明显,1997-2012年尽管总体趋势下降,但下降趋势不是非常显著,其中2003年出现了反弹,2003—2007年的水平均高于2002年。

未来十年中国煤炭碳排放量预测

未来十年中国煤炭碳排放量预测
相 3的必要 。本文在对近 十年 中国煤炭碳排放量计算的基础上 , - " 运用移动平均法、 滑动平滑法和 回归分析 法三种 方法对未来十年 中国煤炭碳排放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 明: 与近十年 中国煤炭碳排放量相 比, 未来十年 中国煤 炭碳排放年均增长率虽有降低 , 但碳排放增 长总量却呈上升的趋 势。
关分析 , 确定两 因素 间存 在 一定 的相 关 性 , 后 再进 然
排放量 数据 , 通过对年 份和煤炭碳 排放 量进行 相关分
者的相关度进行拟合, 分别采用一元线性 回归、 二次
析 , 到如下结果 ( 图 2 表 4 : 得 见 、 )
行回归分析, 拟合回归方程。利用中国近十年煤炭碳 线性 回归以及 S型曲线 回归。通过 SS 1. 件分 P S60软
关键 词 : 炭 ; 排 放 量 ; 测 煤 碳 预
中 图分 类 号 :5 X1
文 献标 识 码 : A
P e ito fChn ' r o r dcin o iasCab n Emiso sfo Co li x c d sin r m a n Ne tDe a e
W a gYu l,T in u ,Z a a n ni uJa h a h oYu n
未来十年 中国煤炭碳 排放 量预测
王 云丽 , 建 华 , 涂 赵媛
( 湖北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 湖北 武汉 40 6 ) 302

要: 应对全球 气候变化 , 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 可持 续发展 的一种模式。为 了对低碳经济进行 深入研 究 ,
把握 中国低碳经济研 究文献现状是很有必要 的, 但运 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低碳经济进行 定量 方面的研 究也是
1 近 十年 中国煤 炭 碳 排放 量

碳排放情景分析与预测

碳排放情景分析与预测

碳排放情景分析与预测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变得越来越依赖于能源。

保证足够的能源供应已经成为国家和企业的优先考虑的问题。

然而,使用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已经成为全球暖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将减少碳排放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已经在国际上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对碳排放情景进行分析与预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目标和措施。

首先,需要了解当前的碳排放情况。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3.1亿吨。

其中,中国是最大的碳排放国,占全球总排放的28%。

其次是美国和印度,分别占7.3%和6.5%。

此外,工业是最大的碳排放来源,约占全球总排放的38%。

能源、交通和建筑等领域的碳排放也非常重要。

然而,随着国际气候变化的形势的加剧,各国都认识到了减少碳排放的必要性。

自2016年巴黎气候协议签署以来,各国都开始制定国家计划,减少碳排放并逐步实现碳中和。

中国在2020年宣布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美国于2021年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议。

欧盟、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也都制定了碳中和目标。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降低全球碳排放,并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其次,预测未来的碳排放情景也是非常重要的。

国际能源署在其2021年的报告中预测,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将增加约5.5%。

欧盟和英国的碳排放可能会下降,但中国和印度的碳排放可能会继续增长。

在进一步的2030年以后,由于各国制定的碳中和目标,全球碳排放预计将逐步下降。

如果各国能够实现碳中和,到本世纪中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可以降至零。

这将对人类的生存和未来带来积极的影响。

最后,需要思考如何实现减少碳排放。

首先,需要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力度,在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加强碳排放控制,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普及。

其次,需要培养和激励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对碳排放情景分析与预测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与减排建议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与减排建议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与减排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当前的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分析排放的主要来源和驱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减排建议。

文章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介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情况和历史趋势,包括排放总量、排放强度、排放结构等方面的数据和分析。

然后,文章将重点分析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包括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以及这些领域内部的排放特点和问题。

接着,文章将探讨影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发展、能源结构、技术进步、政策调控等方面。

基于上述分析,文章将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减排建议,包括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发展低碳交通、推广绿色建筑等,以期为中国实现减排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案。

二、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这也导致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显著增加。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其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近三分之一。

这一现状主要源于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开始积极采取措施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例如,政府已经实施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鼓励清洁能源的发展,如太阳能、风能等。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监管,限制其过度扩张。

然而,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现状仍然严峻。

尤其是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是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以便更好地制定减排策略。

中国碳排放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碳排放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碳排放行业分析报告1. 引言碳排放行业是指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来源的工业产业,在生产与能源消耗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随着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碳排放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碳排放行业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当前状况、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 当前状况2.1 碳排放总量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10.04亿吨,较2018年略有下降。

其中,煤炭消耗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源,占总排放量的70%以上。

其他重要排放源包括石油消耗、天然气消耗、工业过程排放等。

2.2 区域差异中国不同地区的碳排放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碳排放量最大,主要是由于工业规模和能源消耗量较高。

而西部地区由于工业结构相对较为落后,碳排放量相对较少。

此外,大城市的碳排放量也普遍较高,与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3. 影响因素3.1 工业结构中国碳排放的主要原因是过度依赖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产业,如钢铁、煤炭、化工等。

这些行业的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物。

3.2 能源结构目前,中国仍然主要依赖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来源。

然而,随着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推动,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正在逐渐增加。

这将对碳排放产生积极的影响。

3.3 政府政策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碳排放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减少碳排放。

例如,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加强环境监管、推动清洁生产等。

4. 发展趋势4.1 减少碳排放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中国将会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减少碳排放。

这将包括提高工业和能源消耗效率、推广清洁能源、鼓励低碳生产等。

4.2 推动碳市场建设中国将加快推动碳市场建设,通过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实现碳排放权交易。

这将为企业提供经济激励,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碳减排。

4.3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碳减排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迈向2060年碳达峰与碳中和在未来中国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PPT

迈向2060年碳达峰与碳中和在未来中国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PPT

中国碳排放现状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 家,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和国 内环境问题。
碳达峰与碳中和目

中国政府提出到2060年实现碳中 和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来减少碳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 。
报告目的
01
分析未来中国在碳达峰与碳中和方面面临的机遇和 挑战。
02
探讨中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战略路径和政 策措施。
绿色金融与投资机会
总结词
绿色金融和投资为中国实现碳达峰与碳 中和目标提供了资金支持。
VS
详细描述
中国政府鼓励绿色金融和投资的发展,为 低碳经济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中国企 业在海外也积极参与清洁能源和环保项目 的投资和建设,推动全球绿色发展。
04 中国实现碳达峰 与碳中和的挑战
经济转型的压力
传统产业占比高
提高公众意识与参与度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加强对公众的碳减排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和低碳生活 方式的认知和意识。
倡导低碳生活
鼓励公众采取低碳生活方式,如节能减排、绿色出 行、垃圾分类等,降低个人碳排放。
建立激励机制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设立奖项、提供优 惠等方式,激励公众积极参与碳减排行动。
中国目标
中国政府承诺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碳减排和能 源结构调整,如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力度、推广新能源汽车等。同时,中国也 在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和合作,推动全球气候行动。
03 中国实现碳达峰 与碳中和的机遇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总结词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 长,中国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拥有巨大 的发展潜力。
迈向2060年碳达峰与碳中 和在未来中国发展中的机遇 与挑战

我国未来十年碳排放强度降低带动总量增速放缓

我国未来十年碳排放强度降低带动总量增速放缓

报告总结了碳排放占全球总量近80%的18个国家的经验,并结合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展望,预测了未来十年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发展趋势。

碳排放总量决定于经济增长、能源强度的变化以及单位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强度变化等三方面因素。

本研究表明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增速虽然会比以往降低,但仍将保持在年均7.1%的水平。

与发达国家可比发展阶段的情形相比,我国目前的能源强度水平并不高;我国节能减排行动计划的力度,丝毫不逊于发达国家在可比发展阶段上的实际轨迹;未来在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单位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方面,我国尚有很大潜力。

综合来看,我国能源强度和单位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将带动碳排放总量增速放缓,但未来十年总排放量尚不会出现峰值。

一个经济体的碳排放(本报告分析的是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并非全口径的碳排放,也未涉及碳汇)决定于三个因素,即GDP总量、单位GDP消耗的能源量(以下简称为能源强度”)和每单位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以下简称为碳强度”)。

这三者又决定于两类影响因素:一类因素和发展阶段有关,包括产出和消费结构、节能和减排与固碳技术水平等;另一类因素是能源禀赋和能源品贸易结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国家会比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国家产生更多的碳排放。

预测碳排放量,需要把握上述各个环节的变化趋势。

实现这一目的有两类方法:第一类方法是构建专门的预测模型,这种方法需要做出许多外生假设。

第二类方法是经验类比的方法,即借助在相近发展阶段上其他发达经济体的经验,类推中国未来有关因素的演变趋势。

后一种方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相对简单;第二,不需要太多外生假设条件。

另外,从预测可靠性角度看,特别是从对基本趋势预测的可靠性角度看,经验类比的方法并不逊于复杂的模型。

具体而言,本研究将着重归纳若干发达经济体能源强度和碳强度随时间推移和发展阶段提升而呈现的变化轨迹,并与中国的节能减排目标相对照。

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未来能源强度和碳强度变化趋势做出预测,并结合经济增长情况的预测,给出中国未来碳排放的趋势性预测。

浙江省碳排放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以及未来趋势预测

浙江省碳排放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以及未来趋势预测

浙江省碳排放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以及未来趋势预测浙江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人口密集、能源消费较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浙江省的碳排放量逐年增加,成为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分析浙江省碳排放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并预测未来趋势,对于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关键影响因素分析1. 经济发展水平浙江省经济发达,GDP总量居全国前列,产业结构较为复杂,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能源消耗较大。

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能源消耗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是碳排放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2. 能源消费结构浙江省主要能源消费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这些传统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而随着新能源、清洁能源的推广和运用,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将直接影响碳排放强度的变化。

3. 技术水平科技水平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支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将直接影响产业生产的能效和环境友好性,提高技术水平对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4. 政策法规政府制定的环保政策和法规对于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政策的刚性支撑将促进企业提高环保意识,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二、未来趋势预测1. 产业结构调整将持续推进浙江省将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减少传统高能耗行业的比重。

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产业,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提高工业生产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

2. 新能源占比将逐渐提高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浙江省新能源占比将逐渐提高,特别是光伏发电、风能等清洁能源将得到大力发展。

未来几年新能源的快速增长将有效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减少碳排放。

3. 科技创新将成为减排的关键浙江省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研发高效节能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推动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的建设,提高产业生产的能效和环保水平。

4. 绿色发展理念将深入人心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发展理念将深入人心,人们将更加注重生活方式的节约节能,提倡低碳出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我国碳排放量预测模型

我国碳排放量预测模型

我国碳排放量预测模型我国碳排放量预测模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碳排放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建立碳排放量预测模型对于制定减排策略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我国碳排放量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模型构建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研究现状我国在碳排放量预测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碳排放控制重视程度的提高,相关研究逐渐增多。

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情景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神经网络等方法对我国碳排放量进行预测。

其中,情景分析法通过设定不同的政策、经济、能源等情景,预测未来碳排放量;多元回归分析法利用历史碳排放数据和相关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模型,预测未来碳排放量;神经网络法则通过构建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对碳排放量进行预测。

二、模型构建方法1.数据收集与处理首先,收集历史碳排放数据及相关影响因素数据,如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人口变化等。

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标准化处理,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2.确定影响因素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筛选出与碳排放量相关性较高的影响因素。

例如,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城市化率等。

3.建立回归模型利用筛选出的影响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或非线性回归模型,对碳排放量进行预测。

通过调整模型参数,优化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4.模型验证与评估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估。

可以采用交叉验证、ROC曲线分析等方法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估。

5.制定减排策略根据模型的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减排策略。

例如,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

三、未来发展趋势1.考虑更多影响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预测模型将考虑更多与碳排放相关的因素,如气候变化、政策调整、技术创新等。

这将有助于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2.结合先进技术方法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未来预测模型将结合这些先进技术方法,构建更加复杂、精准的模型。

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与峰值预测

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与峰值预测

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与峰值猜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恐吓日益加剧,低碳经济的进步成为各国共同的目标。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其居民生活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其峰值猜测成为了探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峰值猜测,以期为低碳生活方式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起首,居民生活碳排放主要受到能源消费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能源消费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之一,其中家庭用电、燃气和汽车尾气排放占比较大。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行,居民的能源需求不息增长,特殊是电能和燃气的使用量逐年攀升,导致了各类碳排放的增加。

此外,汽车尾气排放量在城市生活中占比逐渐增加,成为重要的碳排放来源之一。

因此,在缩减居民生活碳排放方面,应加强能源低碳化,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并鼓舞居民接受公共交通工具,缩减车辆使用。

其次,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对居民生活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方式也发生着变化。

高碳消费习惯,如大量采购电子产品、高耗能家电以及过度的快速消费,导致了居民生活碳排放的增加。

因此,通过改变消费习惯,提倡低碳生活方式,采购节能环保的产品,缩减浪费,能够有效降低居民生活碳排放。

再次,教育和意识水平也是影响居民生活碳排放的重要因素。

科学的低碳知识和环保意识是缩减碳排放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加强低碳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能够促使居民乐观实行低碳行动,缩减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

政府应加大对低碳教育的支持,通过宣扬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推动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和实施。

最后,依据对居民生活碳排放趋势的分析,我们可以进行峰值猜测。

通过构建居民生活碳排放的数学模型,思量到人口增长、经济进步速度和能源消耗等因素,利用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拟合猜测。

依据猜测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合理的峰值碳排放量,并对将来实行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猜测。

这为政府制定低碳政策和居民制定低碳生活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我国碳排放量情景预测研究——基于环境规制视角

我国碳排放量情景预测研究——基于环境规制视角

( 东北石油大学 经 济管理学 院 , 黑龙江 大庆 1 3 1 ) 6 3 8
摘要 : 国民经济 的迅速发展 , 碳排放 问题 已经成 为社会关注 的焦点, 低碳经济发展模 式成为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 途径 。估 算 19 — 0 9年 中国碳 排放量和环境 规制强度 数据 , 9420 将环境规制 因素纳入到 K y 式中, aa公 构建 改进 的人 均碳排放 量分 解计 算公式 , 情景预测 2 1— 0 0年 中国人均碳排放量。 0022 结果表 明, 同情境 下我 国人均碳排放量增 不 幅有较 大差异 , 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 着密切联 系。 碳 关键词 : 环境 规制; 碳排放 ; 情景预测; 经济增长
我 国 2 1- 2 2 的碳排 放量 , 出有利 于我 国低 00- 0 0年 - 提
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 、环境 规制与我国碳排放量测算
( ) 境规 制 强度 一 环
排放量 的 2%, 0 超过美 国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温室 气体大 国,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重 要 途径 。 目前有关碳排放预测 的研究主要可以划分为两
作者简 介 : 王怡(95 )女 , 17一 , 满族 , 黑龙 江双城人 , 东北石 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 向为产业经济 学与组织、
规制 经济学。

2 ・ 7
经济 与管理 ( 刊) 月
21 0 2年第 4 期
染治理上 , 污染 治 理 投 资会 随着 环 境规 制 强 度 的提
异, 即每 百元 国 内生产 总 值 的污染 治 理 投 资作 为 衡
c为第 i i 种能源 的碳排放系数 。不同学者使用 的能 源碳排放系数不同, 计算的碳排放量也不 同。 本文在

中国火电企业碳排放测算及预测分析

中国火电企业碳排放测算及预测分析

中国火电企业碳排放测算及预测分析摘要:我国碳交易市场建立时间较短,资产评估行业仍待发展,针对碳排放交易的资产评估文献相对较少。

而碳资产评估又与传统的资产评估专业在理论方法、评价体系有诸多不同,利用资产评估的理论研究方法对碳排放交易开展研究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国火电企业碳排放测算;预测;一、意义早在2009年,中国政府就确定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

2014年,中美两国在北京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进一步提出了新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即到2030年左右,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电力工业是维系国民经济的重点基础工业,也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我国“多煤少油缺气”的能源禀赋结构,煤电在我国的发电结构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由于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大于石油和天然气,无形中加剧了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虽然各种清洁能源,如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快速发展,但规模仍然有限,短期内无法大量替代火力发电。

1.中国火电企业碳排放测算及预测1数据说明与指标选取。

本文使用的是企业级微观数据,主要来自两个数据库。

一个是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另一个是中国电力工业统计资料汇编。

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由国家统计局进行搜集整理,该数据库提供了企业的一些基本信息,比如公司名称,所有权,员工数量等;电力工业统计资料汇编由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搜集整理而成,该数据提供了发电企业的装机容量、能源消耗、电力产出等信息。

本文将这两个数据库中的发电企业相关的信息进行整理拟合,得到了实证分析中所需要的投入产出数据。

由于数据中同时提供了发电煤耗和电力产出两个指标,将二者相乘,便得到了每家火电厂的能源投入;同时,本文直接将每家火电厂的电力产出作为合意产出。

中国制造业执行的碳排放标准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中国制造业执行的碳排放标准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中国制造业执行的碳排放标准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碳排放也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中国政府开始采取措施限制和减少碳排放。

其中之一就是制定并执行适用于中国制造业的碳排放标准。

1.2 文章结构本文旨在解释和说明中国制造业执行的碳排放标准,并对其概述进行全面地讨论。

文章将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碳排放标准解释说明、中国制造业碳排放标准概述、实施碳排放标准的效果与影响分析。

首先,在“碳排放标准解释说明”部分,我们将介绍什么是碳排放标准及其在中国制造业中扮演的角色。

我们还将探讨执行这些标准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接下来,在“中国制造业碳排放标准概述”部分,我们将详细描述这些标准是如何被制定和修订的,并简要介绍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我们还将说明哪些制造业领域适用这些标准,并介绍执法机构的角色。

最后,在“实施碳排放标准的效果与影响分析”部分,我们将评估执行碳排放标准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以及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这些标准在国际合作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方面的作用评估。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关于中国制造业执行碳排放标准的全面解释和说明,并概述相关内容。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主题,我们将能够了解中国制造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采取的行动以及取得的成果。

文章也旨在引起读者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并为未来采取更多有效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2. 碳排放标准解释说明2.1 什么是碳排放标准碳排放标准是指政府为控制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所制定的法规或指导性文件。

该标准规定了不同行业和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能排放的温室气体数量,以达到国家或地区设定的环境保护和碳减排目标。

碳排放标准通常包括企业总体碳排放限额、单位产值或产品能源强度的限制要求等内容,旨在通过限制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并促使企业采取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问题分析与减排对策建议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问题分析与减排对策建议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问题分析与减排对策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碳排放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其制造业碳排放量巨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减排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了中国制造业碳排放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然后,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资料,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制造业碳排放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接下来,文章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减排对策建议,包括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监管等方面。

文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为中国制造业的碳减排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现状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碳排放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制造业的碳排放问题尤为突出。

目前,中国制造业的碳排放总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导致能源消费量大幅增加,进而产生大量的碳排放。

据统计,制造业的碳排放量占中国总碳排放量的比例超过30%,其中,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等高碳排放行业是主要的碳排放源。

在制造业内部,不同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如钢铁、电力等,其碳排放强度相对较高。

而一些技术含量较高、能源消耗较少的行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其碳排放强度则相对较低。

这种行业间的碳排放强度差异,也反映了中国制造业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制造业的碳排放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能源结构决定了其碳排放强度。

基于机器学习的碳排放预测及SHAP特征分析

基于机器学习的碳排放预测及SHAP特征分析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2024年第02期DOI:10.15913/ki.kjycx.2024.02.044基于机器学习的碳排放预测及SHAP特征分析王泽菡,陈丽娟,林心如(广州南方学院,广东广州510979)摘要:碳排放是中国乃至国际社会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经济发展离不开碳排放,另一方面碳排放过量会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因此,对碳排放作出有效预测,有助于平衡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通过机器学习分析人口流动、温度、空气质量等特征并构建碳排放预测模型,同时引入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夏普利值)解释模型与分析数据。

结果表明,人口流动与温度对碳排放有极大影响。

关键词:机器学习;碳排放;SHAP;预测中图分类号:TP1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24)02-0148-03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化石能源使用量越来越大,导致碳排放量不断增加。

目前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严重威胁着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的生活环境。

二氧化碳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气体,也是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的副产品[1-5],森林砍伐、土地开发和其他工业过程也导致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

为了有效地抑制碳排放,有必要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将其应用于碳排放的预测。

近10年间,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被广泛应用于气象、医疗、建筑等多个领域[6],在碳排放预测中引入ML算法,能有效弥补传统算法构建复杂模型的不足。

机器学习已有许多算法模型,例如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K-近邻(K-Nearest Neighbor)等在不同预测任务中有良好表现。

但由于ML算法普遍缺乏可解释性,导致人们无法信任其预测结果,严重阻碍了机器学习应用于实际预测任务[7]。

中国碳排放行业排放量、排放结构及碳汇测算分析

中国碳排放行业排放量、排放结构及碳汇测算分析

中国碳排放行业排放量、排放结构及碳汇测算分析碳排放指的是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个概念包括某个区域、某个群体或者某个生物体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考虑到全球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比重近80%,并且相对于其他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更容易引起气候变暖,因此,学术界对于碳排放多数仅研究二氧化碳。

衡量碳排放水平概念多样,碳排放总量及单位GDP碳排放量为主流指标。

碳排放水平的衡量指标具体有:从国际公平原则角度提出国家碳排放总量,从人际公平原则角度提出人均碳排放量,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累积碳排放量,还有从效率角度提出碳排放强度等等。

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碳排放总量衡量制定减排计划:日本提出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少到1990年的25%水平,美国承诺到2020年碳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新西兰承诺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10%~20%;俄罗斯承诺到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0%~25%。

能源活动通常是碳排放最主要的排放源,在发达国家90%以上的碳排放量和75%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来自于能源生产和消费活动。

能源活动中主要依靠化石燃料燃烧和燃料逃逸排放温室气体,其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指工业生产中除能源活动碳排放外通过化学过程或物理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

一般包括建材产品、化工产品、金属产品等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例如,水泥、石灰、钢铁、电石、合成氨等。

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产生的二氧化碳来源于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

固体废弃物焚烧的碳排放主要是废弃物中的矿物碳(例如塑料、纺织物、橡胶等)在焚化过程氧化产生的,其排放量主要由废弃物中碳含量比例决定。

对于我国来说,碳排放承诺主要为:1)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陈代谢灰色模型在中国碳排放量预测中的应用摘要中国碳排放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预测中国未来的碳排放有助于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本文通过选取2005~2011年中国碳排放数据,利用新陈代谢灰色模型对中国碳排放进行短期预测.新陈代谢灰色模型是一种对传统灰色GM(1,1)预测模型的改进.先用传统的灰色GM(1,1)模型预测一个值,将其补充到已知数据之后,同时去掉最老的一个数据,保持数列等维,再建立传统灰色GM(1,1)模型预测下一个值,将其结果补充到数列之后,去掉最老的一个数据,这样进行下去,直到完成预测目标或达到预测精度为止.模型检验结果表明:相对误差为二级,平均精度为一级,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出入较小,到2015年中国碳排放量将超过三十一亿吨碳.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非石化能源来降低碳排放的策略.关键词碳排放新陈代谢灰色模型GM(1,1)模型预测Application of Metabolism Model in China Carbon emissions PredictionAbstract China carbon emissions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world, predicted China's future emissions contribute to achieving carbon reduction targets in 2020. In this paper, through selecting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data from 2005 to 2011, using the Grey Metabolism model short-term prediction for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Grey Metabolism model is a kind of traditional gray model GM (1,1) pre drop measurement improvement. With the traditional gray GM (1,1) model to predict a value, added to the known data, remove the old one data at the same time, keep series such as dimension, then traditional Gray GM (1,1)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next value, after added the result sequence, remove the oldest a data, so go on, until the predicted goal or achieve precision. The model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error for level 2, an average accuracy of level 1, the predicted results and actual values from smaller, by 2015 China will more than three billion one hundred million tons of carbon emission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 energy efficiency and to reduce the carbon emissions from fossil energy strategy.Keywords carbon emissions metabolism Gray model GM (1,1) model forecast学士学位论文系别:应用数学系学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姓名:康莉娜运城学院二零一三年六月新陈代谢灰色模型在中国碳排放量预测中的应用系别:应用数学系学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姓名:康莉娜指导教师:解瑞金运城学院二零一三年六月目录引言 (1)第1章碳排放的研究背景和价值 (2)1.1碳排放是什么 (2)1.2碳排放的来源分析 (2)1.3碳排放过量的影响 (3)第2章碳排放现状分析 (3)2.1碳排放在全球的状况 (3)2.2碳排放在我国的状况 (4)第3章新陈代谢灰色模型 (6)3.1传统灰色GM(1,1)模型的建立 (6)3.2新陈代谢灰色预测模型的建立 (7)3.3模型的检验 (7)3.3.1相对误差检验 (7)3.3.2平均精度检验 (8)第4章模型的应用 (8)4.1中国碳排放量的传统灰色GM(1,1)预测 (9)4.2中国碳排放量的新陈代谢灰色预测 (11)第5章对策 (15)总结 (17)致谢 (17)参考文献 (19)1 引 言从政府的相关机构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人类自进入工业时代至今,化石燃料的燃烧所排放2CO 占了世界2CO 排放总量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2CO 是温室效应不断加重的主要原因.随同中国全方位的迅猛发展,我国能源的消耗亦是逐年的上升,同时,能源消耗引起的碳排放的相关问题也是不断上涨.上世界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碳排放,年平均量增加在5.0%左右,而2002—2008年,中国碳排放的年平均增量达到了11.5%.并且从2006年开始,中国的碳排放量已超美国,占了全球总的碳排放量的五分之一.哥本哈根大会的召开后,中国碳排放问题也逐渐成为各国非常热门的话题.从上述可知,中国的碳排放问题,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中国在碳排放方面的的发展趋势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而且,已经有相当的研究机构和多位专业学者从各方面角度对中国未来的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和预测.IPTA 恒等式,也叫Kaya 恒等式,是各国在碳排放预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简单的模型.Blanford 等学者使用MERGE 模型,对2030年前的中国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我国的很多的专业学者,也用不同的方法对我国的碳排放进行了预测.中国发改委能源局,更是使用了LAEP 模型对中国的能源消耗、2CO 排放情景等相关细节做了合理预测.魏一鸣等专家,在考虑技术进步了的情况下,对中国今后2CO 排放量进行了预测.渠慎宁、郭朝先等,通过STIRPAT 模型对未来中国碳排放的峰值进行预测.岳超等专家,对中国21世纪中叶前的碳排放总量进行了预测,预测了碳排放高峰年和碳排放量高峰的具体排放值.林伯强等专家,计算出了中国碳排放量的理论拐点,并对中国2CO 中长期的排放量作了合理的预测,等等.各路的学者们从各个方向对中国未来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但由于选择的时间不同,预测方法的多样性,理论结论仍存在不同和差异.本文从2005—2011年中国碳排放数据选取了一部分,用新陈代谢灰色模型,对中国未来的碳排放量作了短期预测.从已有的研究结果看,鲜有学者用新陈代谢灰色模型]1[的方法对中国碳排放量进行预测,故本文将独辟蹊径的在这方面进行尝试.新陈代谢灰色模型的优势在于建立模型时不需要过多的样本,也不需要样本有较明显的分布规律,所以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了新陈代谢灰色模型,对中国未来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为实现我国2020年的减排目标提供研究基础]2[.第1章碳排放的研究背景和价值1.1碳排放是什么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CO是温室气体里最为主2要的一种气体,故使用“碳”作为代表,虽略有偏差,但简单地将“碳排放”理解为“CO排放”,能够使人们更快的了解.多数科学家和政府承认温室气体已经2而且将继续给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控制)碳排放”、“碳中和”等术语,更容易被民众所理解、接受]3[.1.2碳排放的来源分析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加强对大气中CO浓度的升高起到2了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在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的200多年时间里更是这样.人口增长对二氧化碳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方面增加了对能源和交通的需求,进而增加了碳排放;另一方面偏远贫困地区为满足生活需求而砍伐、燃烧树木,从而增加了碳排放.虽然我国实施了一系列人口政策,但由于人口基数大,较低的增长率都会导致绝对值得较高增长.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即生产、交换、分配2和消费四个环节更是离不开对能源的大量需求,使得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同样十分巨大.总的来说,把碳排放看作是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以及能源消费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1.3碳排放过量的影响全球持续变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人类在进入工业社会后,大量的使用化石燃料(如煤、天然气和石油等),进而产生了多种温室气体,如大量的CO等.2这些温室气体,高效率地透过了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 同时高度地吸收了地球所反射出的长波辐射,进而产生了我们所知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降水量再分配、冰川和冻土层的消融、海平面上升等,都是全球变暖的严重后果,这既危害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也对人类的食物和生存环境等产生了巨大威胁]4[.第2章碳排放现状分析2.1碳排放在全球的状况从美国的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和统计可以知道,目前,大气中存在的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中,有将近70%以上是来自发达国家.自1850到2005年之间约155年的时间,全球一种共排放了11222亿吨的CO,其中发达国家占全球排放总量2的72%,约8065亿吨,欧盟占了其中的27.5%而从人均累计排放看,欧盟、德国、英国等国家远超世界平均值173吨,中国仅为71吨从世界自然资源研究所的统计中可以得出,1850到2004年,美国的碳排放总量稳居在各国的首位,人均的历史排放总量高达1105.4吨美国的能源情报署的数据显示,到2006年为止,美国占世界总排放量的累计百分比高达41%.CO作为234 最主要的温室气体, 在大气中会存在50年到200年才消耗分解,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关于规定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标准,发达国家对历史上的污染排放担负着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而且《京都议定书》进一步明确了各发达国家应当承担的具体减排指标和相关责任.据相关数据的统计结果示,2006年的全球人均碳排放量为4.48吨,中国超出了0.1 吨,美国则超出了近四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 预计,中国到2015年为止,人均碳排放量为 5.2吨,届时,美国人均排放量相当于中国四倍,整个发达国家平均排放相当于中国的三倍.德国的普福尔茨海姆高等学院的专业教授施密特,依靠其对温室气体的扎实的研究基础,认为中国和印度等国的很多2CO 排放,产生于欧美国家消费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除去这类因素,实际上中国的年人均2CO 的排放量约3吨,美国则增至28吨之多]5[.然而,中国政府仍高度重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望,热心于全球的共同事业,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提出了难度极大的缩减排放的目标.但是着眼于发达国家,2005年到2020年的碳强度下降幅度大都少于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其中美国在百分之三十二,都远远少于中国的承诺.而且,如果把向发达国家购买减排量去掉,单纯计算与能源的消耗相关的2CO 的排放,则美国到2020年的2CO 排放量,基本上和2005年相差不多,相当于没有缩减排放.2.2碳排放在我国的状况我国的碳排放量强度,下降速率将逐渐的趋于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源是能源的利用.中国作为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短时间很难作出较为明显的改变,伴随着经济社会步入新的、快速增长的阶段,以及社会主义工业化步入中期,重工业和化工业所占的比例上升,能源的密度极大的提高,我过人均GDP 已经超过了一千美元,能源的消费也呈现出迅猛上升的趋势.所以,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所面临的现状是:排放总量大、增长速度快、单位GDP的CO排放强度2高.如此现状,也让减缓CO排放量既存在很大潜力,也面临很大挑战.2从1980年开始,我国的经济进行了高速的增长,碳排放的强度也保持了下降趋势,而且下降的速率,超过了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基本水平.为什么快速下降?能不能根据这个下降的因素来预测我国的能源消费强度的升降?我国能否在未来仍继续保持这么快速的下降趋势?通过对我国的生产部门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的原因进行模型建立和定量分析,我们很容易得出否定的结论.通过研究,1980到2003年,中国的碳排放强度的下降的主导因素是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相对的,起抑制作用的是终端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这从一定的程度上显示出,我国的各大产业的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正不断地向碳密集型推进;而三大产业的能源消费结构在1995—2002年之间的变化,也抑制了碳排放强度的下降,这也在一个方面显示出,自1995年来,中国产业结构正朝着碳密集型推进从资料可以分析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管理水平提升和技术的进步是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的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以后继续减少碳排放量的一个主要的方法.同时,我们也应该对起主导作用的一次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起主导作用的产业结构和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朝碳密集型发展的趋势重视]6[.自2002年来,我国能源消费和经济都尴尬的有很大提升,这显示出能效的提高的速率正在减缓.这也说明碳排放强度下降的速率与之同步.在对今后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后,我国未来的碳排放强度下降速率变慢是难以避免的,除非有高效能政策支持.我国当前的重心,是奔着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积极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故我们不得不在未来相当长时期保持经济的快速地、稳定地增长]7[.5第3章 新陈代谢灰色模型3.1传统灰色GM(1,1)模型的建立GM (1,1)模型]8[是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灰色预测法最常用的一种模型,它的应用价值在许多领域中都能得到体现,如预测物价的涨幅、人口规模的扩增、病虫害对农业收益的影响程度、交通系统的车流量以及国民生产总值的发展趋势等等.灰色理论认为一切随机量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间段上变化的灰色量及灰色过程.处理数据时不去追寻其统计规律和概率分布,而是采取对原始数据进行一定处理的措施,使其成为有一定规律的时间序列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其实质是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累加,从而得到规律性较强的曲线,然后用指数曲线拟合得到微分模型.这里采用基于累加生成数列的GM(1,1)模型. 在构建传统灰色GM(1,1)预测模型前,先对给定的数据列)}(),...,2(),1({)0()2()0()0(n x x x X =做事前检验,一般是用级比),...,2,1(),()0(n k k =σ的大小与所属区间来判断.其级比为:)()1()()0()0()0(k x k x k -=σ(1) 准则是:如果满足),()()1(2)1(2)0(++-∈n n eek σ,则认为)0(X 可作GM(1,1)建模.对原始碳排放量数据序列)}(),...,2(),1({)0()0()0()0(n x x x X =,)()0(i x 是没有规律的,不可以直接用于建模,可将其进行累加,就得到累加数据序列)},(),...,2(),1({)1()1()1()1(n x x x X =来减弱随机性,增强规律性,其中:∑==nk k x i x 1)0()1()()( (2)累加生成曲线可用白化微分方程u aX dX dX =+)1()1(表示,其中,u a 、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nT T TY B B B u a 1-=]9[ (3)式中:T n n x x x Y )](),...,3(),2([)0()0()0(=,且⎥⎥⎥⎥⎥⎥⎥⎦⎤⎢⎢⎢⎢⎢⎢⎢⎣⎡+--+-+-=1))()1((21......1))3()2((211))2()1((21)1()1()1()1()1()1(n x n x x x x x B(4) 得到预测模型:aue a u x k x ak +-=+-])1([)1(ˆ)0()1( (5)将预测数据还原得传统灰色GM(1,1)预测值:ak a e aux e k x k x k x ---=-+=+])1()[1()(ˆ)1(ˆ)1(ˆ)0()1()1()0(,,...2,1,0=k (6)3.2新陈代谢灰色模型的建立新陈代谢灰色预测模型是一种对传统灰色GM(1,1)预测模型的改进.先用传统的灰色GM(1,1)模型预测一个值,将其补充到已知数据之后,同时去掉最老的一个数据,保持数列等维,再建立传统灰色GM(1,1)模型预测下一个值,将其结果补充到数列之后,去掉最老的一个数据,这样进行下去,直到完成预测目标或达到预测精度为止.3.3模型的检验3.3.1相对误差检验设原始序列为)}(),...,2(),1({)0()0()0()0(n x x x X =,相应的预测模型序列为)}(ˆ),...,2(ˆ),1(ˆ{ˆ)0()0()0()0(n x x x X=,则残差相对值]10[)(k ε为%100)()(ˆ)()()0()0()0(⨯-=k x k xk x k ε (7)模型的平均残差相对值ε为∑=-=nk k n 2)(11εε (8) 给定α,当αε<且成立时αε<)(k ,称模型为相对误差合格模型.3.3.2平均精度检验%100)1(⨯-=εοp (9) 对于给定的p ,当o p p >时,称该模型为平均精度合格模型.3.3.3均方差比值检验设)}(),...,2(),1({)0()0()0()0(n x x x X =为原始序列,)}(ˆ),...,2(ˆ),1(ˆ{ˆ)0()0()0()0(n x x x X =为相应的模拟序列))(ˆ)(),...,2(ˆ)2(),1(ˆ)1(())(),...,2(),1(()0()0()0()0()0()0()0(n x n x x x xx n ---==εεεε,则 ∑∑==-==n k n k x k x n S k x n x 12)0(211)0())((1,)(1 (10)分别为)0(X 的均值和方差;∑∑==-==nk nk k n S k n 12221))((1,)(1εεεε (11)分别为残差的均值和方差.12S S C =称为均方差比值,对于给定的00,0C C C <>当时,称模型为均方差比合格模型;3.3.4关联度合格模型检验设)0(X 为原始序列,)0(ˆx为相应的模拟序列,ε为)0(X 与)0(ˆX 的绝对关联度,若对于给定的00,0εεε>>有,则称模型为关联度合格模型.以上四种方法都是通过对残差的考察来判断模型的精度.其中,均方差比值、平均相对误差越小越好,关联度、平均精度越大越好.给定,αp 的一组取值,就确定了检验模型的拟精度的一个等级.常用的精度等级表如3.1所示,可供检验模型参考.表3.1 精度检验等级参照表指标临界值精度等级相对误差α关联度0ε 平均精度p均方差比值0C一级 0.01 0.90 0.95 0.35 二级 0.05 0.80 0.80 0.50 三级 0.10 0.70 0.70 0.65 四级0.200.600.600.80第4章 模型的应用4.1中国碳排放量的传统灰色GM(1,1)预测要计算碳排放量,首先要确定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数据可知煤炭的碳排放系数为0.748,石油的碳排放系数为0.583,天然气的碳排放系数为0.444 根据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和各类能源在中国的每年消耗的情况计算出2005—2011年的中国碳排放总量,具体数值见表4.1.表4.1 2005—2011中国碳排放量数据 (亿吨碳)年份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碳排放量 (亿吨碳)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2005 235997 70.8 19.8 2.6 15.49 2006 258676 71.1 19.3 2.9 17.00 2007 280508 71.1 18.8 3.3 18.40 2008 291448 70.3 18.3 3.7 18.91 2009 306647 70.4 17.9 3.9 19.88 2010 324939 68.0 19.0 4.4 22.17 201134800268.418.65.023.93以中国2005—2011年的碳排放量实测值作为原始数据列)0(X ,代入式(1)做事前检验,其中7=n ,则)28403.1,77880.0()(∈k σ,经验证,可作为传统灰色GM(1,1)建模 依次代入(2)式中得到)0(x ={15.49 17.00 18.40 18.91 19.88 22.17 23.93}将其累加得到累加数据列=)1(x {15.49 32.49 50.89 69.8 89.68 111.85 135.78}由(4)式可以得到⎥⎥⎥⎥⎥⎥⎥⎥⎦⎤⎢⎢⎢⎢⎢⎢⎢⎢⎣⎡------=1815.1231765.100174.791345.60169.41199.23B =n Y {17.00 18.40 18.91 19.88 22.17 23.93}. 将B 和n Y 代入(3)式中得到[]⎪⎪⎭⎫ ⎝⎛-=1802493.150678723.0Tu a.所以0678723.0-=a ,1802493.15=u 代入(5)式得到预测模型658979.223148979.239)1(ˆ0678723.0)1(-=+k e k x具体预测数值见表4.2.对于预测值)()0(k x ,根据(7)—(9)可以计算出它的平均残差相对值=ε0.01813194. 平均精度为o p =98.18681%.根据公式(10)—(11)可以计算出397143.19=x ,691583.21=S , 21375981.0=ε,305042.02=S . 所以均方差比值113332.012==S S C . 的绝对关联度与XX ˆ为 []13.23)1()7(21)1()(62=⎥⎦⎤⎢⎣⎡-+-=∑=k x x k x s[][]2239252.23)1(ˆ)7(ˆ21)1(ˆ)(ˆˆ62=-+-=∑=k x x x k x s[]093925.0))1(ˆ)8(ˆ()1()7(21))1(ˆ)(ˆ()1()(ˆ72=⎥⎦⎤⎢⎣⎡---+---=-∑=k x x x x x k x x k x s s90.099802046.0ˆˆ1ˆ1>=-+++++=s s s s ss ε所以,关联度为一级.4.2中国碳排放量的新陈代谢灰色预测对于中国碳排放量的新陈代谢灰色预测将采用一次新陈代谢预测模型. a.首先利用传统GM(1,1)预测模型所得到的2012年的预测值加到已知原始序列之后,然后把2005年的数据去掉,以2006—2012年每年的总碳排放量作为原始数据序列,重新建立灰色GM(1,1)模型进行预测,就得到了一次新陈代谢预测模型.此时=)0(X {17.00 18.40 18.91 19.88 22.17 23.93 25.28},其中7=n ,则)28403.1,77880.0()(∈k σ,经验证,可作为传统灰色GM(1,1)建模.将其累加得到累加数据列=)1(x {17.00 35.4 54.31 74.19 96.36 120.29 145.57}. 由(4)式可以得到⎥⎥⎥⎥⎥⎥⎥⎥⎦⎤⎢⎢⎢⎢⎢⎢⎢⎢⎣⎡------=193.1321325.1081275.85125.641855.4412.26B =n Y {18.40 18.91 19.88 22.17 23.93 25.28} 将B 和n Y 代入(3)式中得到[]⎪⎪⎭⎫ ⎝⎛-=06299423.1606970463.0Tu a所以06970463.0-=a ,06299423.16=u 代入(5)式得到预测模型4437199.2304437199.247)1(06970463.0)1(-=+kek x 代入(6)式中计算出2013年的碳排放量.b.再将2013年的预测值加到已知原始序列之后,然后把2006年的数据去掉,以2007—2013年每年的总碳排放量作为原始数据序列,重新建立灰色GM(1,1)模型进行预测.此时=)0(X {18.40 18.91 19.88 22.17 23.93 25.28 27.14},其中7=n ,则)28403.1,77880.0()(∈k σ,经验证,可作为传统灰色GM(1,1)建模.将其累加得到累加数据列=)1(x {18.40 37.31 57.19 79.36 103.29 128.57 155.71}由(4)式可以得到⎥⎥⎥⎥⎥⎥⎥⎥⎦⎤⎢⎢⎢⎢⎢⎢⎢⎢⎣⎡------=114.142193.1151325.911275.68125.471855.27B =n Y {18.91 19.88 22.17 23.93 25.28 27.14}. 将B 和n Y 代入(3)式中得到[]⎪⎪⎭⎫ ⎝⎛-=8355414.1607365786.0Tu a .所以07365786.0-=a ,8355414.16=u 代入(5)式得到预测模型 564085.228964085.246)1(07365786.0)1(-=+k e k x 代入(6)式中计算出2014年的碳排放量预测值.c.再将2014年的预测值加到已知原始序列之后,然后把2007年的数据去掉,以2007—2013年每年的总碳排放量作为原始数据序列,重新建立灰色GM(1,1)模型进行预测.此时=)0(X {18.91 19.88 22.17 23.93 25.28 27.14 29.34},其中7=n ,则)28403.1,77880.0()(∈k σ,经验证,可作为传统灰色GM(1,1)建模.将其累加得到累加数据列=)1(x {18.91 38.79 60.96 84.89 110.17 137.31 166.65}由(4)式可以得到⎥⎥⎥⎥⎥⎥⎥⎥⎦⎤⎢⎢⎢⎢⎢⎢⎢⎢⎣⎡------=198.151174.123153.971925.721875.49185.28B =n Y {19.88 22.17 23.93 25.28 27.14 29.34}. 将B 和n Y 代入(3)式中得到[]⎪⎪⎭⎫ ⎝⎛-=1889818.1807354946.0Tu a所以07354946.0-=a ,1889818.18=u 代入(5)式得到预测模型302724.247212724.266)1(07354946.0)1(-=+k e k x代入(6)式中计算出2015年的碳排放量预测值.具体预测数值见表4.2. 根据(7)—(9)式,该模型的平均残差相对值为01637852.0=ε 平均精度为%36215.98= p .根据公式(10)—(11)可以计算出578554.21=x ,370948.31=S , 000542.0=ε,36043.02=S . 所以均方差比值106922.012==S S C . 的绝对关联度与XX ˆ为 []13.23)1()7(21)1()(62=⎥⎦⎤⎢⎣⎡-+-=∑=k x x k x s [][]3333638.22)1(ˆ)7(ˆ21)1(ˆ)(ˆˆ62=-+-=∑=k x x x k x s[]7325601.0))1(ˆ)8(ˆ()1()7(21))1(ˆ)(ˆ()1()(ˆ72=⎥⎦⎤⎢⎣⎡---+---=-∑=k x x x x x k x x k x s s90.098447832.0ˆˆ1ˆ1>=-+++++=s s ss ss ε所以,关联度为一级.表4.2 2005—2015年中国碳排放量的预测结果序号 年份 碳排放实际值(亿吨碳)传统灰色GM(1,1)预测 新陈代谢灰色预测 预测值 相对误差预测值 相对误差1 2005 15.49 15.49 02 2006 17.00 16.7951046 0.01205267 17.00 03 2007 18.40 17.9746018 0.02311947 17.8633195 0.029167424 2008 18.91 19.2369334 0.01728892 19.1528983 0.012844975 2009 19.88 20.5879170 0.03560951 20.5355736 0.03297654 6 2010 22.17 22.0337782 0.00614442 22.0180662 0.00685313 7 2011 23.93 23.5811803 0.0145766723.6075823 0.01347337 8 2012 25.2372543 25.3118475 0.002955689 2013 27.0096321 27.1391464 10 2014 28.9064816 29.368442 11201530.936544331.5885728根据表3.1及表4.2可知相对误差均为二级,均方差比值为一级,关联度为一级,平均精度均为一级,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出入较小,且新陈代谢灰色预测的相对误差、均方差比值和平均精度都好于传统灰色GM(1,1)预测模型.到2015年中国碳排放将超过三十一亿吨碳.第5章 对策通过国内外的大量的研究实证表明,碳排放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发展,而能源效率的提高对碳排放的增长有抑制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非化石能源来降低碳排放.a.积极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全球共识的有效的减少碳排放的模式之一.我国的学者褚大建认为,低碳的经济,即指经济和碳排放成反方向发展的经济,也就是说,在保持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也要保证化石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减少.发达国家应该做到的是碳排放不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碳减排的共同目标时,也应该积极的去发展低碳经济,逐渐使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向着经济的低碳方向发展.b.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我国在能源效率方面落后于世界能源效率的平均水平.我国在2006年的能源消费量,占了全球总量的百分之十五,但是GDP总量只占全球的百分之六.我国有70%—80%的能源,在开采、加工等过程中被自然或者技术性的损失和浪费了. 而我国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减少碳排放的措施,排在第一位的自然是那些直接、高效、长远的方法.相关的专家石敏俊等人,长期研究后发现:通过大力提升低碳的技术、促进能源的利用率和能源结构的转换,能够达到减排要求的64%—81%.提高能源的效率,这不但符合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所要求的改善,同时也能够降低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化石燃料等能源.c.大力开展新能源的发现和发展我国煤炭在过去和未来较长时间内充当第一能源的角色取决于我国特有的“煤多、油少、气缺”的能源结构和不得不面对的经济高速发展要求.历史上,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中占得比例甚至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 这种高碳能源的消费占了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很大比例,从化学角度来说,较之石油和天然气,同样单位的煤燃烧所产生的的CO会比石油和天然气分别高出约三分2之一和三分之二.面对我国这种独特的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或新能源,来改变过去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进而缩减炭的消耗量才可能实现.发展新能源(包括核能与可再生能源),即不包含化石能源的清洁能源,并将非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提高到2020年15%,可使单位GDP碳排放降低8%—10%.在“发展与减排”的两难情况下,中国应当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继续走资源和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总结目前预测最常用的灰色模型为GM(1,1),该模型适用于时间短,数据量少和波动不大的预测问题,但在长期预测时数据序列拟合较差.预测精度偏低,针对常规GM(1,1)模型存在的不足,建立了新陈代谢灰色模型.它是GM(1,1)模型的改进.本文通过构建新陈代谢灰色预测模型来预测中国碳排放量.该模型的优点在于:(1)新陈代谢灰色预测模型既克服了传统灰色预测模型固定不变的弊病,又利用了传统灰色预测模型对近期数据预测精度高的优点.(2)虽然该模型计算量较大,但最终是取得了较好的结果.(3)本文的结论是建立在数学模型基础上的,有较高的可信度,为有关部门和有关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致谢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两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要划上一个句号了,而对于我的人生来说却还只是一个逗号,我将又面对一次新的征程.两年的求学生涯在老师、同学们及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虽然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完成,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从论文开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很多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与祝福!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解瑞金老师,在这篇论文构思和写作过程,解老师对我论文的完成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解老师每次对我的疑问都给予细心的解答并给出写作建议,对我的论文进行细心的修改,使得我的论文结构一步一步的完善,内容日趋丰满.没有解老师的细心指导,这篇论文是不可能完成的,在此我想向我的指导教师——解瑞金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运城学院的所有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培养.感谢在我两年的学习生活中他们的谆谆教导,使我在应用数学领域汲取了丰富的知识,他们的言传身教使我永生难忘!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他们给予我不断进取的动力,是我遇到困难时最坚定的依靠.感谢两年来与我一起生活学习的各位同学和舍友,你们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给与了我很大的帮助.最后,向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专家表示诚挚的感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我喜欢的诗句.就以此作为结尾,与所有要感谢的人共勉,相信自己,追逐最初的梦想,永不言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