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静 女》PPT课件

合集下载

《静女》PPT教学课件

《静女》PPT教学课件

学习活动三:领悟情感
小结:通本诗通过描写青年 男女相约、相恋、相思的全 过程,综合运用赋比兴、对 比、衬托等手法,集中反映 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爱情生 活的追氓》与《静女》比较阅读,体会各自的妙处。
①思想感情:两首诗都表现了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 愿望。《静》大胆热烈的爱情表白是自然健康的人 性之歌。《氓》的主人公感情更为复杂,初始她怀 着爱情的忠诚决心“及尔偕老”建立了家庭,因此 丈夫的负心就给她造成了巨大的感情伤害,但她并 没有现在“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的痛苦中不能自 拔,而是在总结出“无与士耽”的教训后,决心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义无反顾地离开丈夫, 开始新的生活,更表现了人格的尊严。
俟我城隅——约会——搔首踟蹰——急切之情 贻我彤管——热恋——说怿女美——狂热之情 归我牧荑——痴想——美人之贻——渴慕之情
学习活动二:探讨手法
学习活动二:探讨手法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邶风·静女》是如何
运用的?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①“赋”的表现手法。运用心理描写和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记叙 了一对青年男女,恋爱双方一次“城隅”幽会的一个片段情景。 ②“比”的表现手法。诗章中以“彤管”、“荑”草之美比“静女”之美。 ③“兴”的表现手法。诗章中的男主人公是喜欢女主人公的,但他却没有直接 说“我喜欢静女”或“我喜欢你”,而是先说我喜欢“有炜”的“彤管”、 “洵美且异”的“荑”草,然后才含蓄委婉地说“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因为喜欢静女,才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通过 对普通荑草的赞美来表现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渴慕之情。
将《氓》与《静女》比较阅读,体会各自的妙处。
②艺术特点:两首诗也写得十分动人形象。如,同 时盼望着约会中迟到的恋人,《静》中的男子是 “搔首踟蹰”,焦急和烦躁全然没有掩饰,而《氓》 中的姑娘却“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抑制不住的 眼泪泄露了深埋心底的爱情。再如,写女子给男子 的馈赠,《静》写恋爱时节赠的是浪漫的茅草, 《氓》写结婚,带上的是整车的嫁妆,准确的写出 了民间习俗和人物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

《诗经-静女》课件PPT(40页)

《诗经-静女》课件PPT(40页)
• 炜(wěi):色红而光亮。
• 说(yuè)怿(yì)女(rǔ)美:喜爱你的美丽。说,同“悦”。怿, 喜悦。女,同“汝”,第二人称代词。下文的“匪女之为 美”的“女”同此。
注释与译文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彤静 管女 有其 炜娈 ,, 说贻 怿我 女彤 美管 。。
静女
《 诗 经 ·邶 风 》
壹 课前热身
课前热身
说起诗歌,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但大家 对诗歌的发展过程是否了解呢?接下来就让 我们做一做“课前热身操”。
1.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
✔A.《孔雀东南飞》
B.《木兰辞》 C.《楚辞》 D.《离骚》
2. 被称为“乐府双壁”的诗歌为:
A.《诗经》和《楚辞》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确实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肆 内容探究
内容探究 请分析三个部分(三章)的主要内容。
内容探究
第一章主要内容: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前两句交代事情的起因, 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 面。后两句写小伙子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 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 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 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注释与译文
匪自 女牧 之归 为荑 美, ,洵 美美 人且 之异 贻。 。
• 自牧归(kuì)荑(tí):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 茅草。牧,城邑的远郊。归,同“馈”,赠送。
• 洵(xún)美且异:确实美好且与众不同。洵,诚 然,实在。
• 匪女之为美:并非你这荑草美。匪,同“非”,表 示否定判断。

诗两首静女采薇古诗文PPT课件

诗两首静女采薇古诗文PPT课件

从《小雅·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作于西周时期。 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代,有三种说法。一、《诗》毛序:“《采薇》, 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
作品鉴赏
此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 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又反过来使读 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注释译文
⑴静女:贞静娴雅之女。”姝(shū):美好。 ⑵俟(sì):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3有:形容词词头。炜(wěi):盛明貌。 4说(yuè)怿(yì):喜悦。女(rǔ):汝,你,指彤管。
创作背景
《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 的幽期密约。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
诗经两首之静女 采薇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创作背景 作品鉴赏
目录
作品原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这两章生动地体现了诗人的“写形写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照 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 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 异”,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 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 百多年的阐释史。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 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 定思痛,不能不令“我心伤悲”。

《诗经静女》PPT课件

《诗经静女》PPT课件
爱屋及乌,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运用“彤管”“荑”托物抒情。表面是对礼物 的赞美,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对姑娘的赞美喜 爱之情。
1.这一节在写什么?
静女赠我荑,男子借物抒情,表达对静女的 赞美喜爱之情。 2.尝试用五个字概括这个场景
探讨一:彤管与荑草,分别象征着什么?
彤管:初生时红色管状的草
荑:初生的白色茅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_诗__歌__ 总集。
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 的诗歌 305 首。
也被称为《诗三百》
内容: 风 雅 颂 手法: 赋 比 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诗经六义
形式: 四言为主,重章反复,反复咏叹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现实主义 的源头。
诵读要领
要读出句内节拍,《诗经》四言诗为主, 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如:静女/其姝 贻我/彤管 自牧/归荑
============
静女 ============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基础字音
姝 (shū) 俟 (sì) 见 (xiàn) 踟蹰(chíchú) 娈(luán) 贻(yí) 彤(tóng)管 炜(wěi) 怿(yì) 归(kuì)荑(tí) 洵(xún)
2.尝试用五个字概括这个场景
《静女》
通“馈”, 赠送。 实在、诚然
通“非”, 不是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野外
初生的茅 草
特殊
赠予
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荑草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不 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静女(1).ppt

静女(1).ppt
不是草儿有多美丽,而是因为它是美人送给我的。
这章写荑草寄情,表现男子的欣喜与幸福。
体会男女青年的性格,学习刻画人物性 格的手法
• 男子:憨厚、淳朴 • 静女:顽皮、活泼
• 手法:通过戏剧化的情节,特别是生 动的细节描写,如“爱”、“搔首”、 “踟蹰”等。
写作特点
1.借物写情,把人、物、情巧妙地 结合起来。 2.重章复唱。 3.巧妙选用细节。
《静女》是首赋
体诗,通过“直陈 其事”的手法。通 过对一对男女青年, 在避远的城楼约会 时活泼欢乐的情景 及赠送礼物的描写, 生动地表现了他们 之间纯真健康的爱 情。
红色的管萧。]
温柔静雅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一支红色的管箫。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炜(wěi):鲜明有光的样子。说
怿(yuèyì):喜爱。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 意思。女(rú ):通“汝”,你。这里指“彤管”。]
彤管颜色亮丽,我喜欢这美丽的红箫。
这章写馈赠信物,男子爱屋及乌,表现男子 对“静女”的爱恋与思慕。
“现”,出现。踟蹰(chíchú):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 不走的样子。]
但她却隐藏起来不出现,急得我搔头犹豫徘徊。
这章写两人约会的情景,表现男子对“静女”的 爱慕、思念。一笔写出女子的天真活泼,一笔写 出男子的焦虑、心神不宁,生动传神。
第二章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娈、三大基本内容: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 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朱 熹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的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释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2024版《静女》PPT课件

2024版《静女》PPT课件

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关于《静女》的作者,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一般认为是民间采风所得,集合了广 大劳动人民的智慧。
《静女》一诗的创作背景,大致可推断为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当时社会风气较为 开放,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
诗中的“静女”形象,代表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审美标准和道德要求,即娴静、 温婉、忠贞等品质。
含蓄蕴藉
诗歌表达含蓄蕴藉,不直 接言明情感,而是通过描 绘景物、动作等来暗示和 传达情感。
婉约柔美
整首诗歌风格婉约柔美, 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出 静女的美丽形象和温柔情 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04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传统文化元素挖掘
诗经文化
《静女》作为《诗经》中的名篇,体现了古代诗歌的韵味和风格, 是了解和研究诗经文化的重要载体。
时代背景及文化特色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经历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社会经 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
革。
在文化方面,春秋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 此外,春秋时期的音乐、舞蹈、绘画等
的局面,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涌现。其中, 艺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诗经》中
儒家思想对于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其强 的诗歌往往与音乐、舞蹈相结合,形成
《诗经》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其余305篇按 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160篇;“雅”主要是朝廷乐歌, 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40篇。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 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06
诗歌改编与创意应用
现代汉语翻译实践

诗经《静女》ppt课件

诗经《静女》ppt课件
审美价值
《静女》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展现 了诗歌的审美价值,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有 积极作用。
如何将诗经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阅读欣赏
引用化用
通过阅读诗经中的经典诗篇,欣赏其优美 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感受诗歌的韵律和 意境。
在日常交流、写作中,可以引用或化用诗 经中的诗句,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节奏感
通过运用不同的句式和语调,形成诗歌的内在节奏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 受到强烈的节奏变化,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 思考
诗经中其他相似主题诗篇比较
《关雎》
同为爱情诗,描写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展现 纯真、健康的爱情观。
《蒹葭》
表达主人公对意中人的追求和思念,情感真挚而 动人。
诗歌以男子的口吻描述了他与心 爱的女子约会的情景,表现了青 年男女之间纯真、热烈的爱情。
学习目的和意义
通过学习《静女》,了解《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和意境美。
体会诗歌中运用赋、比、兴等手法的表达效果,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领悟诗歌中蕴含的纯真爱情和美好人性,培养健康向上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融入生活
传承弘扬
将诗经中的思想、情感融入日常生活,例 如通过欣赏自然风景、体验人情世态等方 式,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积极参与诗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活动,例如 参加诗歌朗诵、讲座、研讨会等,推动诗经 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传达思想感情
爱情主题
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
思念之情
抒发了对远方恋人的深深思念和眷 恋。
人生感悟
借景抒情,寄托了对人生的独特感 悟和思考。

《静女》ppt课件

《静女》ppt课件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娴静,文雅。 其:形容词词头。 姝:美丽。 俟:等候。 城隅:城上的角楼。
爱:隐藏。 见:出现 搔:挠。 踯躅:徘徊。
翻译:文雅姑娘真美丽,约我到这城头来。 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静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章:介绍男子等待女子的痴情、焦急情态。
前两句交代事情的起因,一个漂亮的姑娘约小伙子到城头约会,这两句 很好地表现小伙子赴约时那种激动、幸福和不无得意的心情。后两句笔锋 一转,写姑娘故意躲起来,小伙子急得抓耳挠腮,不知所措。
《静女》的艺术手法
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 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
表达效果: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 含蓄美。
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 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也是双关语,小伙子托物抒情,表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美赠彤管 给他的姑娘。
双关指的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
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 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xún,的确,确实,实在) 野外 (tí)白茅牙,爱情的象征
• 自牧 归 荑,
诗眼:怿
情人相约图男子赴约(成功的细节描写)
静女
情人相见图赠送信物 (双关)
借物写情
情人送别图采荑赠别 (双关、顶真)
物微而情意浓
静女
1 、说说你眼中的静女形象 2 、说说你眼中的男子形象
静女
静女形象: 美丽文雅 聪明调皮 (娴静可爱 顽皮活泼)

《诗经静女》 经典.ppt

《诗经静女》 经典.ppt

象征: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事 理来表情达意。
彤管:红色是心的颜色,是火的颜色, 象征着爱情的真挚和热烈。 荑草:白色是云的颜色,是雪的颜色,象 征着爱情的淳朴和高尚。
顶真:是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开头的词语的 修辞方式。又叫顶针、联珠。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茵茵牧草绿山坡,山坡畜群似云朵,云朵

“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
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
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
美,美人之贻。
• 这一章写了什么内容?

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
• “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 觉得它“美且异”?
• 爱屋及乌,凸现单纯的爱恋之情。
• 思考:“彤管”、“荑”的作用?
则犹如你的歌声,
沁入我的心怀。
在我心底
问我为何如此痴迷?
声声脆
只为那红颜醉!
静女
如月光般静静流淌着的美, 多么文雅的女子啊, 到底连同她的美在哪里躲藏着呢? 只有我独自一个心茫茫而徘徊于边城上, 在一片寂静中挠发苦苦等待。
如怒放的花朵般夺目的美,
多么美好的女子啊,
那曾从她手中接过的艳红闪光的管萧,
人物形象
憨厚 痴情 诚实
美丽文雅 聪明调皮
双关: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 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同时兼有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 实际上说的是乙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双关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檐下蜘蛛一腔丝意 庭前蚯蚓满腹泥心
上的角楼)
•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刻画出男女 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诗经静女ppt课件

诗经静女ppt课件

02
《静女》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静女》的作者介绍
总结词
民间创作,作者不详
详细描述
《静女》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歌,其作者并不明确。由于《诗经》中的诗歌 大多来自于民间创作,因此其作者往往无从考证。
《静女》的创作背景
总结词
春秋时期,贵族生活
详细描述
《静女》是春秋时期的一首诗歌,反映了当时贵族的生活和情感。这个时期的社 会结构以贵族为主导,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都与现代社会有所不同。
04
《静女》的主题思想
爱情主题
1 2 3
纯真
诗歌描绘了静女与男子之间的纯真爱情,没有复 杂的利益和算计,展现了人类情感中最美好的一 面。
执着
男子对静女的痴情和执着,表现了他在爱情中的 真诚和坚定,这种真挚的情感穿越时空,感动人 心。
期待
诗歌中描绘了男子对静女的期待和思念,通过这 种期待,表达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要点二
生命的思考
诗歌中静女和男子的相遇和相爱,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 生命的短暂和珍贵,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自己的 价值和意义。
05
《静女》的影响和传承
《静女》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反映周代社会风貌
《静女》是《诗经》中的一首,通过其内容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俗、男女爱情观以及婚姻制度等,具有很高的历 史和文化价值。
VS
意境
诗歌通过描写静女的美丽、纯情、痴情和 彤管的鲜艳、荑草的柔美,营造出一种优 美、静谧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 而真挚的情感。
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情感表达
诗歌通过描写静女的痴情和彤管、荑草的柔 美,表达了纯真、深沉的爱情和痴情,让人 感受到一种真挚的情感。

古诗词诵读《静女》ppt课件

古诗词诵读《静女》ppt课件
这一部分描写了什么内容? 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
“彤管”的含义是什么? 据毛传及郑笺皆谓:彤管,赤管笔,古代女史以彤管记事,后因用 于女子文墨之事。一说“彤管”是红色管状的初生之草。
这一部分表达了我对女子怎样的感情? “彤管有炜”——赞叹赤管笔之美,“说怿女美”——赞叹“静 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疏通课文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① 娈:娈,好也。 ② 彤管:荑,一种草;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红色
的小花朵;玉石管,玉佩;乐器 ③ 炜:色红而有光泽 ④ 说:同“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⑤ 怿:喜悦: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那个姑娘纯洁而美丽,送我一束红管草携带着淡淡的幽香。红管草 发出闪闪的光芒,我非常高兴,因为它是美丽的姑娘(所赠)。
③ 一语双关:说怿女美
拓展延伸--《静女》的爱情观
《静女》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极具历史性与现实性,表达了几千 年来人们对爱情的期望。
《静女》里的爱情是一种理想的爱情,他们是真诚的,懂爱,会表 达爱的。追求爱情要大胆主动,主动方不一定是男方,女方也可以主 动表达爱意,“勇敢去爱本身就很美好”。并且感情是要有回应的, 当你想奋不顾身为一个人的时候,对方恰巧也在热烈地回应你,这才 是双向奔赴的意义。情到深处,爱到极致,莫过于此。
众说纷纭知《诗经》
《诗经》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 直接铺叙、陈述、排比。 比 “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兴 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物作铺垫,往往用于开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解题
静女,闲雅文静的女子。诗经中的诗歌常以 第一章开头的两个字做全篇的题目。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汤阴东南。

《静女》全新ppt

《静女》全新ppt

邶风·静女
1.细节描写。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心理描写。 一往情深和诚挚、痴迷之 心。
邶风·静女
《静女》以第一人称“我” (男青年)的口吻描写与 恋人约会情景。全诗共三 章,一章重在写场景,两 章重在写心理。描写青年 男女相爱、约会、赠送情 物的情景,表现男子对姑 娘的深情。
小结
(一)主题立意(一首优美的爱情诗)
• 娴静姑娘好容颜,
翻译
• 送我一枝红彤管。
• 鲜红彤管有光彩,
• 爱它颜色真鲜艳。
kuì xún
自 牧 归 荑, 洵 美且
从野外放牧的地方 初生的茅草 的确确实
fěi rǔ

异。 匪 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特别,稀奇
不译 是
归=馈(kuì),赠送
匪=非,不是
女=汝,你,代指荑草。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力 )竭

shū sì yú
静 女 其 姝,俟我于城隅。
文雅文静 形容词词头 美丽 等候 在 角落角楼
“多么”
aì xiàn chíchú
爱而不见,搔首 踟 蹰。

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 爱=薆(aì),隐藏,遮掩
• 见=现(xiàn),出现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说怿女美: “说”通“悦”,喜欢。
“女”通“汝”,你,代彤管。
3.自牧归荑: “归”通“馈”,赠送。
4.匪女之为美: “匪”通“非”,不是。
“女”通“汝”,你,代荑草。
2.解释下列加点字:
姝: 美丽
娈: 美好 贻: 赠送 怿: 喜爱 洵: 诚然
俟: 等待 隅: 角落 踟 蹰:心里迟疑

《静女》ppt课件24张

《静女》ppt课件24张

【说、怿】通“悦”,喜悦;怿,喜悦
【女】同“汝”,第二人称代词。 【归】同“馈”,赠送。
【踟蹰】(chí chú) 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匪】同“非”表判断。
静女《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的诗歌,相传为孔子编定,成书于春
秋时代,现存诗305篇,本称

2、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3、汉代后被儒家列为经典“六经”
之一,故称《诗经》。
《诗经》六义
“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 风土之音(民间歌谣) “雅”大雅、小雅,共105篇, 朝廷之音(宫廷乐曲) “颂”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宗庙之音(宗庙祭祀)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译文:那个姑娘文静而漂亮,约会等我在城脚。 我如期等她不见声响,急得搔首弄发心彷徨。 那个姑娘纯洁而漂亮,送我红管草携带幽香。 红管草发出光芒,我把它爱得像美人一样。 牧场摘来嫩草也芳香,实在美丽另有花样。 并非小草特别漂亮,因为美人赠送才不比寻常。
整体感知
本诗歌描绘了一个什么故事?
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男子按照约定赶到城墙 下,却没有看见心爱的女子,焦急万分之时,女子出 现了,并且赠送给男子两件礼物。
情感梳理
情人约见图: 俟我城隅——约会——搔首踟蹰——急切之情 情人相见图: 贻我彤管——热恋——说怿女美——狂热之情 情人相别图: 归我牧荑——痴想——美人之贻——渴慕之情
人物形象
女主人公是一个文静、调皮、大胆、美丽的女子,敢于 邀请男主人公约会,又故意调皮地躲起来。
小伙子是一个十分憨厚、痴情的人。收到姑娘的邀请 时他是多么开心得意,面对姑娘的礼物时他巧妙地赞 美礼物和姑娘。约会后还不忘夸一番姑娘和礼物。

《静女》课件

《静女》课件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经典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思想内 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
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注重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青少年在学习经典文学作品时,应注重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欣赏和 分析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拓展阅读视野,丰富文学知识
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经典文学作品外,青少年还应积极拓展阅读视野,阅读更多优秀的文学 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和阅历。
05
诗歌鉴赏与审美体验
欣赏《静女》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
探讨现代科技和社会变革对爱 情观念的影响,如网络交友、 异地恋、闪婚等现象的出现。
思考现代社会中如何更好地理 解和传承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爱 情观念。
思考如何将经典文学作品融入日常生活
探讨如何将《静女》等经典文学 作品中的爱情观念融入日常生活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对现代社会中 人们情感生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静女》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 • 主题思想与情感表达 •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 诗歌鉴赏与审美体验 • 拓展延伸与思考题
01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诗经》简介及历史地位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 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弘扬民族精神
通过学习和传承《静女》等经典文学 作品,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 和自信心,进而弘扬民族精神。
当代青少年如何理解和接受经典文学作品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当代青少年在理解《静女》等经典文学作品时,应结合时代背景,深入了解作品所处的历 史环境和社会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第四单元14-《静女》课件(共30张PPT)

第四单元14-《静女》课件(共30张PPT)
学 科网
•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 • • 归:通“馈”,赠送。 荑:初生的茅草。 洵:确实。 匪:通“非”。
翻译
娴静的姑娘多么美丽,在城的角楼等我。 隐藏起来不让我看见,急得我挠着头来回走。 娴静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一支红色的笛管。 红色的笛管色泽鲜亮,漂亮的笛管真让我喜爱。 姑娘从郊野采来茅草送我,作为信物真是美好新异 并不是茅草芽有多美,而是因为美人所赠。
静女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 • • • 静:娴静,文雅。 其:形容词词头。 姝:美丽。 俟:等候。 城隅:城上的角楼。 爱:隐藏。 见:出现 搔:挠。 踟蹰:徘徊。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 娈:美好。 贻:赠送。 • 彤管:红色的管萧 有:形容词词头。 炜:鲜明有光。 • 说:Yuè,喜爱。 怿:喜爱。 • 女:通“汝”,你,指”彤管”。
读完《静女》,思考:
这首诗大概写了什么内容?
学 科网
男女约会图
古 人 约 会 知 多 少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 约黄昏后。处。 ——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 疑是玉人来。 ——崔莺莺《明月三五夜》
三、理清思路: 诗眼: 怿
情人等待图(成功的细节描写)
静女
情人相见图
情人赠物图
借物写情
物微而情意浓
说说你眼中的男子形象;
学 科网
憨厚
痴情
说说你眼中的静女形象;
美丽文雅
聪明调皮
本诗的主题(朱熹说 《邶风· 静女》是 “淫奔期 会之诗” 。(即是说是不 健康的,是不正当关系男 女私会的诗歌。它是“思 无邪”还是“淫奔期会之 诗”?) 思无邪:思想健康纯真。

《静女》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用书

《静女》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用书

《静女》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用书(共34张PPT)诗经中的爱情《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执子之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与子偕老。

《诗经·击鼓》《诗经·子衿》《诗经·蒹葭》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共收入从到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的句式,以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 ,反复吟唱。

3.“四书”指,,,。

“五经”指,,,,。

诗歌总集西周初年春秋中期四重章复沓《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诗经》雅颂风民歌大雅小雅《诗经》国风士大夫文人之作宗庙祭祀诗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诗经》表现手法赋:直陈其事比:“以彼物比此物”,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邶风邶:西周时期的诸侯国之一,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境内静女:娴雅、美丽的女子注:《诗经》中常以第一章开头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诵读要领要读出句内节拍,《诗经》四言诗为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静女/其姝贻我/彤管自牧/馈荑反复诵读,要求达到流畅讨论: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诗歌结构:情人相约图大胆而热烈情人赠物图美好而甜蜜情人表白图纯朴而真挚静女shū sì yú静女/ 其姝,俟我/于/ 城隅。

xiàn chí chú爱而/ 不见,搔首/ 踟蹰。

luán yí静女/ 其娈,贻我/ 彤管。

wěi yuè yì rǔ彤管/ 有炜,说怿/ 女美。

kuì tí xún自牧/ 归荑,洵美/ 且异。

《静女》课件精品

《静女》课件精品

人 浪
静女

《诗经·邶风》







《诗经》里的爱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邦风·击鼓》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 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王风·采葛》
知识链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的305首诗歌,又称“ 诗三百 ”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①有爱慕之心、有诚信之心。姑娘是因为遇到什么意外的事情 而不来呢,还是她对自己变了心而故意失约不来呢?男子非常着 急不安,反映他对女子的深情。 ②有忍耐之心。他如约而至未见女子却并未离开,也没有口出 怨言。 ③忠厚淳朴。女主人公没有出现,男主人公是“爱而不见,搔首 踟蹰”,急得他是挠头、抓耳又挠腮,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 由此可见,男主人公目前是一位诚信耐心、憨厚朴实、真诚痴情 的好男儿。
城隅:城角隐蔽处。一说城上角楼。 ⑶爱:“薆”的假借字。隐蔽,躲藏。 ⑷踟(chí)躇(chú):徘徊不定。
课文注读
静 女 其 娈[5],贻[6] 我 彤 管。
彤 管 有 炜[7],说怿 女 美[8]。
⑸娈(luán):面目姣好。 ⑹贻(yí):赠。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 和荑应是一物。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 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 同类。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⑺有:形容词词头。炜(wěi):红而发亮,盛明貌。 ⑻说(yuè)怿(yì):说,同“悦”。怿,喜悦。女,同 “汝”,第二人称代词。下文的“匪女之为美”的“女”同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静:娴静,文雅。 • 其:形容词词头。 • 姝:美丽。
• 俟:等候。 • 城隅:城上的角楼。
爱:隐藏。 见:出现 搔:挠。
踟蹰:徘徊。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 娈:美好。
贻:赠送。
• 彤管:红色的管萧 炜:鲜明有光。
有:形容词词头。
• 说:Yuè,喜爱。
怿:喜爱。
• 女:通“汝”,你,指”彤管”。
五、小结:
1. 细节描写的作用。
2. 主题:
反映古代广大人民对自由婚姻和美好、 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3、结构特点: 重章叠唱(重章叠句) 既开拓了诗的意境,充实了诗的内容,又增强了
诗的音乐性和感染力,增强了所要抒发的感情 。
通假字:
爱:通“ 薆”,隐藏,遮掩。 (薆,草木茂盛的样子)
见:通“现”,出现。 说:通“悦”,喜爱。(怿,欢
不同点:(1)角度不同。《静女》是以男子的口 吻写的,《子衿》以女子的口吻写。
(2)情节不同。《静女》写青年男女的一次约会 《子衿》写少女在城楼上盼望情人。
(3)基调不同。《静女》欢乐幽默,充满情趣, 《子衿》缠绵悱恻,哀婉动人。
(4)写法不同。《静女》主要通过细节刻画人物 ,《子衿》主要通过内心独白刻画人物。
领会前四句与后八句的联系(想象) 觉得那种说法更合理?
1、前四句描写现实情景,第二、三章写姑娘不忍 心让他久等,终于露面了,先送彤管给男子,问 他是否喜欢,男子连声赞叹。接着送荑草给男子 ,男子心领神会,爱人及物。
2、前四句描写现实情景,第二章写男子回忆往日 的约会,他一面继续等待姑娘,一面一面想起姑 娘赠送彤管得情景,顺手从怀中取出彤管吹起, 第三章写两人会面赠送信物。女子被笛声打动, 终于走出来,并把从野外采来的荑草作为信物送 给他,男子惊喜不已,连声称赞小草美得出奇。
三、理清思路: 诗眼:怿
情人等待图(成功的细节描写)
静女 情人相见 图 情人赠物图
借物写情
物微而情意浓
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心理
静女:调皮 逗趣
男子:焦急 期待
犹豫 惆怅
生动鲜明地表现人物性格
静女:顽皮 可爱 有情趣
男子:憨厚 淳朴 真诚 痴情
请思考——
《静女》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的情景。 你认为哪个地方的描写最具有生活情趣?
男女约会图
古 人 约 会 知 多 少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查子》疾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 疑是玉人来。
——崔莺莺《明月三五夜》
静女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相同点: (1)对爱情的追求都大胆率真,绝不忸怩作态,表现
出劳动人民淳朴的本色。 (2)风格朴实、清新。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在一唱
三叹中主人公的深情得以尽情地抒发。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名师经典》中的相关练习 3.预习课文《氓》
•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归:通“馈”,赠送。 • 荑:初生的茅草。 • 洵:确实。 • 匪:通“非”。
翻译
娴静的姑娘多么美丽,在城的角楼等我。 隐藏起来不让我看见,急得我挠着头来回走。 娴静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一支红色的笛管。 红色的笛管色泽鲜亮,漂亮的笛管真让我喜爱。 姑娘从郊野采来茅草送我,作为信物真是美好新异 并不是茅草芽有多美,而是因为美人所赠。
“爱而不见,搔首踟 蹰男”青。年在等待中回忆姑娘曾送给他什么 礼物?为什么男青年喜欢这些礼物?
彤 管荑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 贻”。
本诗的主题(朱熹说 《邶风·静女》是 “淫奔期 会之诗” 。(即是说是不 健康的,是不正当关系男 女私会的诗歌。它是“思 无邪”还是“淫奔期会之 诗”?)
思无邪:思想健康纯 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 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
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 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 青的是你的佩带,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 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 眼望啊, 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 呵, 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 补充:四书五经 • 《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
义传统。
三、《诗经》的体例及表现手法(《诗经》六义)
风 15个诸侯国的土风歌谣
“十五
国风”
体 例
雅 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多为贵族所作 大雅、小雅 合称“二雅”
颂 宗庙祭祀时的乐曲歌词 合称“三颂”
周、鲁、商
赋铺陈叙事 表 现 比 打比方 比喻 手 法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喜) 女:通“汝”,你。 归:通“馈”,赠送。 匪:通“非”,是。
拓展阅读: 比较《邶风·静女》和《郑风·子衿》的异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yí音 ?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 挑táo 兮达tà兮,在城阙qùe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注释: 子:男子的美称。 衿:衣领 。青衿是 周代学子的服装。悠悠:此指忧思深长不断。纵 :即使。宁:难道。 嗣音:传音讯。嗣,通“ 贻”,音yí,给,寄的意思。 挑达:音táo tà ,独自来回走动。 城阙:城门楼。
评讲作业
感慨 气概 灌溉 抢购 钩子 枸杞 边疆 僵硬 缰绳 戏剧 钢锯 裙裾 度日如年:形容困苦的日子长久难熬。 不可思议: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
。 突如其来:突然来到或发生。
静女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
静女其姝(shū) ,俟(sì)我于城隅(yú )。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chíchú)。
静女其娈(luán ),贻(yí)我彤管。彤管有 炜(wěi),说(yùe)怿( yì)女(rǔ)美。
自牧归荑(kuìtí),洵(xún )美且异。 匪(fēi)女(rǔ)之为美,美人之贻(yí)。
读完《静女》,思考: 这首诗大概写了什么内容?
14.诗经 两首
一、中国诗歌发展史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

《楚辞》(骚体诗)


汉乐府、古诗
以五言诗为主 魏晋南北朝五言诗
唐诗
近 体
宋词

元曲
二、《诗经》是什么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周代诗歌305篇。除极少数是西周作品 外,大部分是东周作品。最初称为 《诗》、《诗三百》,到西汉被尊为儒 家经典之后,才叫《诗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