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U波(U wave )
U波发生机制不明,多认为是心肌激动
的激后电位。
U波临床意义
• 倒置的U波,认为是左总冠状动脉或冠 状动脉中前降支梗阻的依据,但还受 药物,内分泌以至脑出血的影响。 • 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低。
正 特点 波名 常值
P波 PR间期 J点 ST段 T波
形态
方向
时间(s)
右心室肥大
• QRS波群电压的改变 Rv1增高 1.0mV以上,Rv1+Sv5>1.2mv或V1导 联R/S>1,V5 R/S<1 • 心电轴右偏可达+110° • V1的室壁激动时间可超过0.03s
• 右心室高电压:V1导联中R/S≥1,V5导联中 R/S≤1或S波比正 常加深; • 心电轴右偏
谢谢!
• 缩短;见于预激综合征,心脏神经官 能症。
4. QRS波群(QRS wave )
QRS波群反映心室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QRS波群可因探测电极位置不同有多种形态。
• 电压
正常Q波小于1/4 R波
• 时限
小于0.04s
QRS波群的命名
• 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 • 第一个向上的波称R波; • R波后第一个向下的波称S波。 (电压>0.5mv的用大写字母描述)
P波异常
• P波高尖;肺源性心脏病。
• P波双峰,时限宽;见于二尖瓣疾患, 高血压,心力衰竭。 • P波消失:窦性静止,窦房阻滞,室性 早搏,房颤,房扑。
2. PR段(PR segment )
PR段是从P波终点至QRS波起点之间的线段。 反映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
电活动。
3. PR间期(PR interval )
房性期前收缩
• • • • 提前出现的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略有不同。 P′-R间期>0.12s。 QRS波群形态和时间基本正常。 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 性P波之间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2倍。
室性期前收缩
• • • •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其前无相应的P波。 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s。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有完全性的代偿间歇。
QT间期
U波
T波后0.020.04s出现
与T波相同
低钾血症时胸 导较明显
QRS波群
V1 V2 V3 V4 V5 V6 aVR aVL aVF Ⅰ Ⅱ Ⅲ
时间 (s ) 波形 方向 振幅 (mV) Q波
0.06-0.10,≤0.11
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浅 R/S<1 R/S=1 R/S > 1
↑ R≤ 0.5 R≤ 1.2 R≤ 2.0 R≤ 1.5
↑
↑
R≤ 1.0
× ×
R≤ 2.5
振幅小于同导联R/4 时间<0.04s
正常心电图
左心房扩大
• Pv1负向波大于0.04s,深度向下超过 1.0mv。 • PII时间常超过0.11s。 • P波呈双峰,峰距超过0.04s。 • P波宽度与P-R段之比超过1.6。
• 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 左心房肥大心电图P波增宽且常呈双峰型,又称为“二尖瓣型P波” 。Ⅰ、Ⅱ、aVR、aVL导联P波增宽,P波时间≥0.12s,P波顶端常有切 迹呈双峰状,两峰间距≥0.04s。
PR间期包括P波和PR段。
• P-R间期 反映从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 开始除极的时间。 • 时限:0.12--0.20s
• 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
•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
• PR段:P波终点到QRS波群起点 • 时限:0.02-0.12s
P-R间期
• 延长:见于风湿病,心肌炎,房早,I 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 电 产 生 的 原 理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心脏的除极、复极顺序
窦房结(激动起源) 心房 房室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蒲肯野纤维 心室
正常心电图
心率测量
• 心律齐:心率=60/P-P(或R-R) • 心律不齐:3S(或6S)内的QRS波群 数X20(减10)既可算出心室率
平均心电轴的测定方法
6. T 波(T wave )
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T波
• avR倒置,V1,V2可倒置,V3偶可倒置 • III可直立,平坦,双相或倒置 • 除上述两项外,其他导联R波高于 0.5mv时,T波应小于1/10R波 • I II V4-V6直立 • T;V5大于V1,V1小于0.4mv
右心房扩大
• P波时间不延长。
• Pv2高达0.15mv或PII高达0.25mv。
常见于肺心病、肺动脉高压。 右心房肥大心电图P波高尖,又称为“肺型P 波,肢体导联P波电压≥0.25mV,Ⅱ、Ⅲ、 aVF导联表现最明显。
左心室肥大
• 标准肢体导联,R1>1.5mV,R1+SⅢ>2.5mV • 胸壁导联Rv5+Sv1>3.5mV(女),>4.0mV(男),Rv5 、Rv6+Sv1~Sv3>4.0mV。 • 单极肢体导联,额面QRS朝左上方时 Ravl≥1.2mV,额面QRS朝下时RavF≥2.0mV。 • 心电轴改变:在+0°~-30°属电轴左偏,电轴 左偏对左心室肥厚诊断只参考价值。
窦性心动过速
• 具有窦性心律的特点。 • 心率在100次/分以上,一般不超过16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
• 具有窦性心律的特点。 • 心率在60次/分以下,一般不低于40次/分。
请仔细观察!
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快慢显著不等,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相差 >0.12s。常与呼吸周期有关,吸气时心率稍快,呼气时心率稍慢。
J点
ST段指从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
段,反映心室早期缓慢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ST段与QRS波的交界点称为J点
S-T段电压值变化
抬高
肢体导联小 于0.1mv
V1-V2导联 小于0.3mv
V3联导小 于0.5mv
压低 任何导联不能小于0.05mv
ST段
• 抬高:轻度抬高可见于正常人。弓背 向上抬高可见于心肌梗塞,变异性心 绞痛。弓背向下抬高见于心包炎。ST 段抬高须根据临床情况决定。 • 压低: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QRS
波 群 的 命 名
QRS波的临床意义
• QRS波:总宽度大于0.12s,考虑为束支 传导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心室 肥大,预激综合征,室早。 • Q波大于R波1/4,见于心梗。 • 低电压:见于心包炎,心包积液,全身 浮肿。 • 电压高:见于消瘦,小儿心室肥大。
5. ST段(ST segment )
振幅(mV)
圆钝、切迹( Ⅰ.Ⅱ.aVF.V4峰<0.04s) 6↑aVR↓
<0.11 0.12-0.20
肢导<0.25 胸导<0.2
J点后0.08s测量ST段抬高、压低 等电位线 轻微上下移 ↓≤0.05 ↑≤0.1
Fra Baidu bibliotek
多与QRS主波相同;Ⅰ.Ⅱ.V4-6↑aVR↓;若V1↑ Ⅰ.Ⅱ.aVR.V4,V2-6↑ 6不<同导 R/10 0.32-0.44
T波的临床意义
• 低平:见于心肌缺血,心肌炎,低钾 。 • 抬高: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死 ,室性早搏
7. QT间期(QT interval )
QT间期是指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
的水平距离。
反映心室除极与复极过程的总时间
Q-T间期
• 一般选择V3测量,因其导联T波高,U 波明显 • Q-T间期延长:见于心动过缓,心梗, 左、右心室负荷过重,心力衰竭等。 • Q-T间期缩短:见于心动过速,高血钾 ,高血钙。
心电图基础知识
影像科
临床心电图的 基本知识
定义:
心电图: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每一 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心电图临床意义 (能发现哪些问题)
识别各种心律失常(最有价值) 辅助诊断心房、心室肥大 反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心电监护 了解药物的疗效及对心肌的影响 辅助诊断电解质代谢紊乱
• 产生心电图的基础在于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及心 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时产生的动作电位
1.目测法 : 观察Ⅰ与Ⅲ 导联QRS波 群的主波方向
平均心电轴的测定方法
2.振幅法 3.查表法
心电轴正常范围及偏移
心电轴偏移
• 左偏:见于左心室肥大,下壁心肌梗 死,还可见于假性电轴左偏和横位心 ,膈肌较高,妊娠。 • 右偏:见于右心室肥大,左后分支阻 滞,侧壁心梗,左右手接反,还可见 于垂位心(瘦高体型者)
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及测量
波形和时限的测量
• 走纸速度:25mm/s • 电压:10mm/mv • 横小格:1mm=0.04s • 纵小格:1mm=0.1mv
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 P波
- PR段、PR间期
- QRS波群
- ST段、T波
- QT间期
- U波
1. P波(P wave )
P波是反映心房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结束语
• 心电图正常不能排除心脏病。 • 心电图的正常范围较大,判定标准不是绝对的, 应避免将一些正常变异误认为不正常,如T波的 改变就很不稳定。 • 心电图的某些改变并不具有特异性,同样的心电 图改变可见于多种心脏病,对其判断必须结合临 床。 • 心电图不能对心脏的收缩功能,瓣膜损害等情况 做出判断,不能作为心脏功能的判定依据。
起始部代表右房除极,中间部代表右、
左房除极,终末部代表左房除极。
正常P波
• 由Na+内流形成的 形态:呈钝圆形,偶有切迹或成双峰型 ,但峰距小于0.04s。 电压:肢导<0.25mv 胸导 <0.20mv 时限:成人≤0.11s 儿童≤0.09s 方向:I II III avF V5 V6导联直立, avR导联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