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之中国历代诗文名句及其解释
【小学语文】小学必背古诗词70首及释义
![【小学语文】小学必背古诗词70首及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f940b6ef0c22590102029d69.png)
1、江南(汉乐府)【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理解】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
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2、敕勒歌(北朝民歌)【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理解】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3、咏鹅(骆宾王)【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理解】“呷哦;呷哦;”——多好看的鹅!曲着脖子仰起头;对着青天唱赞歌。
雪白的毛;碧绿的水;一对鲜红的脚掌;轻轻地;拨弄起两行清清的水波。
4、风(李峤)【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理解】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5、咏柳(贺知章)【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
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理解】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杨柳》;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7、登鹳雀楼(王之涣)【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理解】太阳贴着山落下去了;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更壮观的景色;那就得再登上一层楼。
8、春晓(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理解】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
中小学生必背经典古文名篇20篇与解析
![中小学生必背经典古文名篇20篇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7c11915fbfc77da269b1ec.png)
假期必备复习资料——中小学生必背经典古文名篇及解析1、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非常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的品质)。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2、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如果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如果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要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台阶上长着碧绿的苔痕,青葱的草色映入帘里。
与我往来谈笑的都是博学鸿儒之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我可以(在这里)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经典的文章典籍。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体。
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3、劝学先秦(战国末期)·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注解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7745bb4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4.png)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注解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背诵古诗词不仅能够提升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中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及其注解:1. 《静夜思》- 作者:李白- 注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
“床前明月光”描绘了月光洒在床前的情景,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仰望明月时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2. 《春晓》- 作者:孟浩然- 注解: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述了春天的宁静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3.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注解:这首诗赞美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气势和美丽。
4.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注解:这首诗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胸怀。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日落时分的壮丽景色。
5. 《江雪》- 作者:柳宗元- 注解: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超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了一幅静谧的雪景,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展现了诗人的超然物外。
6.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注解: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通过母亲为游子缝衣的细节,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7. 《悯农》- 作者:李绅- 注解:这首诗反映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生活的艰辛。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了农民在炎炎夏日辛勤耕作的场景。
8. 《绝句》- 作者:杜甫- 注解: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9. 《赠汪伦》- 作者:李白- 注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汪伦的深厚友情。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描绘了诗人即将离去时听到友人的歌声,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情感。
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注解:这首诗以明月为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必背古代诗词名句与解释
![必背古代诗词名句与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aaa3fe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6.png)
必背古代诗词名句与解释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不但要背诵名篇名句,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作出解释。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背古代与解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必背古代诗词名句与解释(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
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十月之交》[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
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
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
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
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论语·卫灵公》[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
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
躬自:自己。
“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
责:责备,要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解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那就每天都要洗涤干净,保持清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
这句是商朝开国贤君汤刻在盘子上的铭文,叫“汤盘铭”。
刻在洗涤的盘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励的作用。
这里借指要让自己的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永远是新鲜而清洁的。
日新:这里指在道德上日日更新。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
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
砺(lì):磨刀石。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86首-含释义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86首-含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d53bda3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1a.png)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86首-含释义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意境,对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我整理了一份包含186首古诗词及其释义的列表。
一、唐诗1.《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释义:春天的早晨,人们迷迷糊糊地醒来却还感觉在睡觉,随处可闻到鸟儿的啼鸣声。
经过一夜的风雨,花儿纷纷坠落,我们才能意识到,花开花谢的变化是如此之快。
2.《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释义: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看起来像是地上的霜。
抬头望着这明亮的月光,不禁让我思念故乡。
3.《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释义:太阳落山,把山尽头映得如白色;黄河水向海中流去。
想要看遍千里美景,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二、宋词1.《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释义:东风吹来夜晚里无数的花朵,天空中的星星仿佛也在落下。
宝马和雕花车行进在香气缭绕的路上,美妙的箫声动听,犹如玉壶发光一样,整个夜晚都充满了鱼龙的舞蹈。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释义:明亮的月光何时存在?我举起酒杯向青天询问。
我不知道天上宫殿的样子,今夜又是哪年。
三、唐诗宋词之外的古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释义:人生自古谁能永存而不死去呢?只有留下纯洁的心灵才能照亮后人的历史。
四、古诗中的名句1.《登高》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释义:日月运行的轨迹,仿佛从其中间出来;繁星点点,灿烂夺目,仿佛从其中内部放射出来。
2.《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释义:床前明亮的月光,看起来像是地上的霜;抬头望着这明亮的月光,低头之时不禁思念故乡。
五、古诗中的儿童节日1.《儿童节》起点儿童快乐漫画、玩具、游戏、读书、奔跑,那是所有节日都去争着快乐,每个儿童都会参加。
小学生必背78首古诗全集(标注解、译文)
![小学生必背78首古诗全集(标注解、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14267027284b73f242504f.png)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1. 离离:繁盛的样子。
2. 原:原野。
3. 荣:繁盛。
4. 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
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5. 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6.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
王孙:贵族。
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
萋萋:草盛的样子。
赏析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
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忆江南乡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1. 谙:熟悉。
2.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3. 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
赏析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回到洛阳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作。
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三首《忆江南》,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忆念之情。
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含解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aff030f121dd36a22d821f.png)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含解析1.江南(汉乐府)【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理解】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
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2.长歌行(汉乐府)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含解析,建议家长收藏【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理解】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3.敕勒歌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含解析,建议家长收藏【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理解】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4.咏鹅(骆宾王)【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理解】“呷哦,呷哦,”——多好看的鹅!曲着脖子仰起头,对着青天唱赞歌。
雪白的毛,碧绿的水,一对鲜红的脚掌,轻轻地,拨弄起两行清清的水波。
5.风(李峤)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含解析,建议家长收藏【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理解】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6.咏柳(贺知章)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含解析,建议家长收藏【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
小学所有古诗及诗意
![小学所有古诗及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3f892fe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3.png)
小学所有古诗及诗意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注释、大意、归类1《江南》汉乐府写江南景色诗(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1、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2.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3.可:在这里有“适宜” 、“ 正好”的意思。
大意: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2.《长歌行》汉乐府(劝诫诗、哲理诗)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1.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2.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3.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4.阳春:温暖的春天。
5.布:布施,给予。
6.德泽:恩惠。
7.秋节:秋季。
8.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9.华:同“花”。
10.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11.徒:白白的12.百川:河流。
【译文】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发奋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注释】1.《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加注释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加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0b51f33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b.png)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加注释《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静夜思:在安静的夜晚里思念家乡。
- 床前:床边。
-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 疑是:看起来像是。
- 地上霜:地上的霜。
- 举头:抬头。
- 故乡:家乡。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春晓:春天的早晨。
- 春眠:春天的睡眠。
- 不觉晓: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
- 啼鸟:鸟叫。
- 夜来:夜里。
- 风雨声:风雨的声音。
- 花落:花朵落下。
- 知多少:不知道有多少。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的名山。
- 香炉:香炉峰,庐山的一座山峰。
- 生紫烟:产生紫色的烟雾。
- 遥看:远看。
- 瀑布:从高处流下的水流。
-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河流上。
- 飞流:飞速流动的水流。
- 三千尺:形容瀑布的高度。
- 银河:天上的银河。
- 落九天:从天空落下。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鹳雀楼:位于中国山西省的一座古楼。
- 白日:太阳。
- 依山尽:靠着山边落下。
-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
- 入海流:流入大海。
- 欲穷:想要看尽。
- 千里目:千里之外的景色。
- 更上:再上。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江雪:江上的雪景。
- 千山:许多山。
- 鸟飞绝:鸟儿飞得无影无踪。
- 万径:许多小路。
- 人踪灭:人迹罕至。
- 孤舟:孤单的小船。
- 蓑笠:用蓑草编成的雨衣和帽子。
- 翁:老翁。
- 独钓:独自钓鱼。
- 寒江:寒冷的江水。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带意思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带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c154da130066f5335a8121cd.png)
2、长歌行
汉无名氏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题解】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
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
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难点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 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 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古诗今译】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4、咏鹅 【唐】骆宾王
鹅 ,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题解】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 生动活泼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作者简介】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 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难点注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2.项:颈的后部。这里指鹅的脖子。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4.拨:划。 【古诗今译】
小学生教育必背古诗词70首及释义
![小学生教育必背古诗词70首及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5a48f22276c66137ee0619ed.png)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及释义1、江南(汉乐府)【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理解】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
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2、敕勒歌(北朝民歌)【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理解】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3、咏鹅(骆宾王)【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理解】“呷哦,呷哦,”——多好看的鹅!曲着脖子仰起头,对着青天唱赞歌。
雪白的毛,碧绿的水,一对鲜红的脚掌,轻轻地,拨弄起两行清清的水波。
4、风(李峤)【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理解】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5、咏柳(贺知章)【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
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理解】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杨柳》,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7、登鹳雀楼(王之涣)【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理解】太阳贴着山落下去了,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更壮观的景色,那就得再登上一层楼。
8、春晓(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理解】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释文、赏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释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08527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78.png)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释文、赏析1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释文】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年年枯萎呵又年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呵,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赏析】这是白居易青年时代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 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
次句进一步写出原上野草的生长规律,暗寓深长的感叹。
三、四两句由上句生发开来,歌颂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虽烧而“不尽”,春风吹过则“又生”,野火之貌似强大,春风之温润强劲,春草之顽强坚韧,作者仅用寥寥10个字就精炼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使这两句诗成为寓意深刻、极富哲理的名句。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春草的勃勃生机: 无边的野草的芳香播散在古老的道路上,阳光下的绿色一望无际,远远连接着荒凉的古城。
“接”二字用得生动形象,十分精当。
最后两句补足“侵”“送别”之意,感情深沉但并不悲伤,表现出青年诗人开朗积极的情怀。
2 鹿柴唐·王维【释文】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人,只是听见说话的声响。
夕阳的光线映入深林,重新照射在青苔之上。
这首诗是王维的名作之一,写出了作者在山间别墅所观察到的山空林深、夕阳返照的黄昏景致,表达出自己淡泊闲远的内心感受。
前两句写接近傍晚的时候,空旷的山间已经看不见游人的踪影,只是从树林深处,还隐约能听到一些断续的话语声。
这里的“响”,不是喧闹的意思,而是声音的意思。
用一个“响”字衬托,更显出空山深林的幽静。
后两句写夕阳的余晖,横斜地透过浓密的树林,重新照射在贴近地面的青苔上。
由于林深树密,绿荫如盖,白天的阳光无法穿透。
一个“复”字透露出,只有早晚横射的光线才能进入林中。
这样一形容,更增添了一种寂静幽深的感觉。
这首小诗,通过描写山林景致的“静”,来表达诗人心境的“静”,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带注释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带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8887e4e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a.png)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带注释《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床前:指床边。
- 明月:明亮的月亮。
- 疑是:怀疑是。
- 举头:抬头。
- 思故乡:思念自己的家乡。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春眠:春天的睡眠。
-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已亮。
- 啼鸟:鸟鸣。
- 夜来:昨夜。
- 花落:花朵落下。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白日:太阳。
- 依山尽:随着山的轮廓消失。
- 黄河:中国的第二长河。
- 穷:尽,达到极限。
- 千里目:极目远眺。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香炉:香炉峰,庐山的一座山峰。
- 紫烟:紫色的雾气。
- 遥看:远望。
- 银河:银河系,这里比喻瀑布。
- 九天:古代认为天有九层,这里指非常高的地方。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千山:形容山很多。
- 鸟飞绝:鸟儿飞得无影无踪。
- 万径:形容道路很多。
- 人踪灭:人迹罕至。
- 蓑笠:蓑衣和斗笠,渔翁的装束。
- 寒江:寒冷的江水。
《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锄禾:锄地。
- 日当午:太阳正当中午。
- 汗滴:汗水滴落。
- 盘中餐:桌上的饭菜。
- 粒粒:每一粒粮食。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黄鹂:一种黄色的鸟。
- 翠柳:翠绿的柳树。
- 白鹭:一种白色的鸟。
- 青天:晴朗的天空。
- 西岭:指西边的山岭。
- 千秋雪:常年不化的雪。
- 东吴:指古代吴国地区。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岱宗:指泰山。
- 齐鲁:古代两个国家,这里指泰山所在的地区。
- 青未了:形容山色青翠,连绵不绝。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解释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f534cb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a.png)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解释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背诵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语言素养,还能提升文化修养。
以下是一些中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解释: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思念家乡的情感。
通过明月的光辉,诗人联想到了家乡的霜,从而引发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人们在睡梦中不知不觉地度过了夜晚,而鸟鸣声唤醒了他们。
诗中还提到了夜晚的风雨,让人想象到风雨过后花瓣的凋零。
3.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赞美了泰山的壮丽景色,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登顶泰山的愿望。
4.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上雪景,诗人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表达一种荒凉和孤独的氛围,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展现了渔翁在寒冷中的坚韧和宁静。
5.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对鹳雀楼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视野开阔的渴望。
“更上一层楼”也常被用来比喻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6.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通过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物的场景,表达了母爱的深沉和伟大,以及儿子对母亲恩情的感激。
7. 《悯农》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以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对粮食的珍惜。
8.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远方的向往。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75 首的原文及赏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75 首的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2b378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a.png)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 首的原文及赏析:1. 《江南》(汉乐府)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赏析:这是一首采莲歌,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莲叶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欢快场景。
“莲叶何田田”形容莲叶的茂密和鲜绿,充满了生机。
后几句重复“鱼戏莲叶”加上不同的方位,让整首诗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仿佛让人看到鱼儿在莲叶间自由穿梭的画面,展现出江南采莲时的热闹和欢乐。
2. 《长歌行》(汉乐府)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园中葵菜在阳光照耀下蓬勃生长的景象,寓意着青春年少的美好和充满希望。
“常恐秋节至”之后,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担忧,以秋天到来时叶子枯黄凋零作比。
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点睛之笔,强调了年少时要珍惜时光、努力奋斗,否则年老时会后悔莫及,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3. 《敕勒歌》(北朝民歌)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赏析:这首民歌描绘了北方大草原的壮丽景色。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把天空比作巨大的帐篷,形象地写出了天空的广阔和草原的辽阔。
“天苍苍,野茫茫”进一步渲染了草原的广袤无垠,“风吹草低见牛羊”则是神来之笔,当风吹过,牧草低下,牛羊显现出来,生动地展现了草原上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4. 《咏鹅》(唐·骆宾王)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赏析:相传这首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
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从声音、颜色、动作等方面对鹅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曲项向天歌”写出了鹅的姿态和鸣叫的神态,“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则细腻地刻画了鹅白色的羽毛、红色的脚掌在水中游动的画面,色彩鲜明,充满童趣。
5. 《风》(唐·李峤)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小学语文古典诗词名句鉴赏完整版
![小学语文古典诗词名句鉴赏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5a8c3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b.png)
小学语文古典诗词名句鉴赏完整版古典诗词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古典诗词,我们可以领略诗人们的聪明才智和美好情感,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本文将以一些古典诗词名句为例,为大家展示小学语文古典诗词的魅力。
一、《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名作,描绘了壮丽的壮丽的大自然景色。
其中有一句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精练的词句,展示了黄河奔流向东,壮丽的景象,让人感叹自然的伟大。
二、《登高》王之涣的《登高》也是一首摩娑,它通过描绘登山的情境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其中的名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曙天”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登高时的美景,使人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上。
三、《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诗人在夜晚思乡的情感。
其中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四、《春晓》《春晓》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以揭示春天的美妙景象为主题。
其中的名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早晨,鸟儿的鸣叫象征着和平与活力,给人以希望和温暖。
五、《江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向我们展现了江雪的壮美景象。
其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用简洁的词句描绘了冰雪覆盖的江南景色,透露出一种幽静的美感。
通过以上几个小节的内容鉴赏,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诗人的独特才情和细腻感受力。
他们通过精妙的词句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感慨。
这些诗词名句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和世界。
古典诗词鉴赏不仅仅是对语言的欣赏,更是一种审美的修养。
通过学习古典诗词,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美的敏感度。
因此,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多读一些古典诗词,学会欣赏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总之,小学语文古典诗词名句的鉴赏对我们的语言、思维和审美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小学生必背129首古诗词及解释
![小学生必背129首古诗词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f10e96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8.png)
小学生必背129首古诗词及解释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古诗词及简要解释,供小学生学习和背诵: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引发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释:诗人表达了春天早晨的宁静和生机,以及风雨过后花落的景象。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释: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远眺黄河入海,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登高望远的豪情。
4.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用银河落九天的比喻,表达了瀑布的宏伟和美丽。
5.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释:诗人通过黄鹂、白鹭、雪和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
6.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释: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描绘了一位老渔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超脱。
7.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解释:这首诗表达了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深深牵挂和不舍。
8. 《悯农》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解释:这首诗反映了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提醒人们珍惜粮食。
9. 《江南》 -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解释:这首诗以江南水乡的莲叶和游鱼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10. 《咏鹅》 -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解释:这首诗以鹅为描写对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鹅在水中游动的情景。
小学到初中必背古诗89首大全加解释
![小学到初中必背古诗89首大全加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ecc8bbde009581b6bd9ebe6.png)
1.《观沧海》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2.《次北固山下》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朝代】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朝代】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
小学生必背的70篇古诗词原句及解释
![小学生必背的70篇古诗词原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4bf4223804d2b160a4ec011.png)
小学生必背的70篇古诗词原句及解释1、江南(汉乐府)【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理解】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
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2、敕勒歌(北朝民歌)【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理解】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3、咏鹅(骆宾王)【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理解】“呷哦,呷哦,”——多好看的鹅!曲着脖子仰起头,对着青天唱赞歌。
雪白的毛,碧绿的水,一对鲜红的脚掌,轻轻地,拨弄起两行清清的水波。
4、风(李峤)【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理解】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5、咏柳(贺知章)【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
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理解】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杨柳》,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7、登鹳雀楼(王之涣)【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理解】太阳贴着山落下去了,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更壮观的景色,那就得再登上一层楼。
8、春晓(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理解】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代诗文名句及其解释1.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做《诗》,儒家把它尊为经典,故称作《诗经》。
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
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2.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
出自《诗经·卫风·木瓜》。
①[投]这里指赠送。
②[木桃]就是桃子。
③[报]回赠。
④[琼瑶]美玉。
3.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
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
②[已]止。
4.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
①[呦呦(yōuyōu) ]鹿呜声。
5.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
出自《诗经·小雅·棠棣》。
全句的意思是,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
①[阋(xì)]争吵。
6.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
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
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8.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
出自《诗经·小雅·小旻》。
①[临]来到。
②[履]踩,走。
9.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
出自《诗经.小雅·伐木》。
①[幽谷]深谷。
10.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
①[靡]没有谁。
②[鲜(xiǎn)]少。
③[克]能。
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11.诗言志,歌永①言,声依永,律②和声。
出自《尚书·舜典》。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相传为孔子选编而成,事实上有些篇是由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西汉初存28篇,即《今文尚书》。
①[永]同“咏”。
②[律]音律,乐律。
12.辅①车②相依,唇亡齿寒。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旧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近代学者一般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春秋各国史料编纂而成的。
《左传》是一部叙述春秋时期历史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共269午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①[辅]面颊。
②[车]牙床骨。
13.黍①稷②非馨③,明德④惟馨。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最早见《尚书·君陈篇》。
①[黍(shǔ)]黍子,黏黄米。
②[稷(jì)]不黏的黍子。
黍稷在这里泛指五谷,为祭祀的物品。
③[馨(x īn) ]芳香。
④[明德]美德。
1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
15.不以一眚①掩大德。
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①(眚(shěng)]过失,过错。
1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
17.立德立功立言。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18.言之无文①,行②而不远。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①[文]文采。
②[行]流传,流行。
19.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â) ]通“悦”。
③[愠(yùn) ]恼恨。
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
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2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
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2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出自《论语·为政》。
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
2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
2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
”出自《论语·为政》。
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
2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自《论语·为政》。
2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①也。
”出自《论语·里仁》。
①[自省(xǐng)]检查自己。
28.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出自《论语·公冶长》。
2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
30.子曰:“质胜文则野①,文胜质则史②。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出自《论语·雍也》。
①[野]粗野。
②[史]虚浮。
3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自《论语·雍也》。
32.子曰:“知①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出自《论语·雍也》。
①[知(zhì)]同“智”。
33.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出自《论语·述而》。
①[识(zhì)]记住。
34.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出自《论语·述而》。
①[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
3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述而》。
36.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
出自《论语·泰伯》。
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话。
①[弘毅)刚强而有毅力。
37.子绝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论语·子罕》。
①[绝四]没有四种毛病。
②[毋意]不凭空揣测。
③[毋必]不全盘肯定。
④[毋固]不拘泥固执。
⑤[毋我]不自以为是。
3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出自《论语·子罕》。
3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自《论语·子罕》。
4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出自《论语·子罕》。
①[凋]凋谢。
4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出自《论语·子罕》。
4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颜渊》。
4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出自《论语·颜渊》。
4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出自《论语·子路》。
4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
46.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论语·子路》。
4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①也。
”出自《论语·宪问》。
①[不能]没有能力。
4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出自《论语·卫灵公》。
4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论语·卫灵公》。
5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自《论语·卫灵公》。
51.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出自《论语·卫灵公》。
5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出自《论语·卫灵公》。
53.子曰:“有教无类①。
”出自《论语·卫灵公》。
①[有教无类]任何人我都可以给他教育,没有区别。
54.既来之,则安之。
出自《论语·季氏》。
55.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出自《礼记·曲礼上》。
《礼记》又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四十九篇。
5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出自《礼记·学记》。
5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出自《礼记·学记》。
5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自《礼记·学记》。
59.好学近乎智,知耻近乎勇。
出自《礼记·中庸》。
6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出自《礼记·中庸》。
61.博学之,审①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②行之。
出自《礼记·中庸》。
①[审]详知,明悉,引申为详尽细密之意。
②[笃]忠实,专一,一心一意。
62.君子慎始,差若豪氂,缪以千里①。
出自《礼记·经解》。
①[差若豪氂,缪以千里]现通行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豪”同“毫”。
“氂”同“厘”。
“缪”同“谬”。
63.瑕①不掩②瑜③,瑜不掩瑕。
出自《礼记·聘义》。
①[瑕]玉上的斑点。
②[掩]掩盖。
③[瑜]玉的光泽。
6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出自《礼记·杂记下》。
意思是治理国家要宽严相济。
65.闻过则喜,闻善则拜①。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所作,现存七篇。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在山东省邹县)人。
是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
①这句话原文为:“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禹闻善言,则拜。
”6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67.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自《孟子·离娄上》。
68.大人①者,不失其赤子之心②者也。
出自《孟子·离娄下》。
①[大人]有德行的人。
②[赤子之心]婴儿天真纯洁善良的心地。
6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自《孟子·离娄下》。
70.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①而已矣。
出自《孟子·告子上》。
①[放心]指丧失了的“善心”。
“求其放心”的意思是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回来。
7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出自《孟子·尽心上》。
72.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出自《老子·第四十二章》。
《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为道家主要经典。
相传为春秋末期老聃(dān)所著。
73.祸兮福所倚①,福兮祸所伏②。
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
①[倚]依托。
②[伏]隐藏。
74.天下大事,必作于细①。
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
①[细]琐屑,渺小,不重要。
7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