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意境鉴赏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https://img.taocdn.com/s3/m/1881ae6eaf1ffc4ffe47acba.png)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一岁四行役"的奔波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 的奔波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 一岁四行役 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 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 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 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 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 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 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 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 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 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 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 点却是意境。意境,或雄浑壮丽,或 点却是意境。意境,或雄浑壮丽, 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 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开阔苍凉 等。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 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 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 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 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 画面 氛围, 之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 之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 ),营造了一种雄阔 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小池南畔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 小池南畔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 雨后霜前着意红。 花心应似客心酸。 雨后霜前着意红。 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 犹胜无言旧桃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 一生开落任东风。 未作愁红怨绿看。 一生开落任东风。 未作愁红怨绿看。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c6797ca172ded630b1cb6c4.png)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一)意象与意境的定义①意象,“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
“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
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物象)。
②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
③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美好的春天如果意象是落叶,意境就是冷萧的清秋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二)常见的意象: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悲伤。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子规:悲惨、凄恻。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和意境鉴赏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和意境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5f5a06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3.png)
所谓意象,通常是指意与象,主观与客观两方面,也就是说,是诗人的立意与所描写的物象的结合。即指诗歌中浸润了诗人情感的物象。
诗歌中的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又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4
5
6
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柳有暮鸦。 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02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01
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明月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诗词常用的手法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杜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 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01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骆宾王《在狱咏蝉》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虞世南《蝉》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意象意境的鉴赏
![意象意境的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03dc67290722192e4536f6df.png)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 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 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 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 体内容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 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 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 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 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 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关城:潼关、函谷关。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提问:首联、颔联的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 (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意境的概念
概念: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 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 (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 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象——境——情
常见意境举隅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提问方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 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方法点拨】
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 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 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2、概括形象特点;3、理 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
参 考 答 案
(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 景色的赞美(喜爱)。 (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 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诗歌鉴赏意境和意象-图文
![诗歌鉴赏意境和意象-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41da6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a.png)
诗歌鉴赏意境和意象-图文意象、意境赏析【考点解读】意象,“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在现实中感受到的客观物象,“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叫“意象”。
意象”就是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散曲是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一个意象组成。
意境与意象的区别:(2)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融合而成。
(3)意境和意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
没有意象,不能构成意境;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十一个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凄凉悲清的意境,表达了一个沦落天涯的孤独旅人的落寞、寂寥、怀乡的情感。
一个优秀的诗人,就是能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创造出深刻的艺术形象,营造出不朽的意境。
【题型分析】1、这首诗(或者某一联、两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氛围请从景”与”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歌?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答题时景、情、境三个方面三方面缺一不可。
3)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技巧】①注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注意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思考,避免出错。
【答题步骤】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描述诗歌意境)。
诗歌鉴赏-意象和意境
![诗歌鉴赏-意象和意境](https://img.taocdn.com/s3/m/c03f2b4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8.png)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答:此诗描绘了一幅绚丽的初春景象图: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意境明净绚丽、恬静 优美(或营造了一个明净绚丽、恬静优美的意境氛围)(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定居草 堂后的愉悦闲适的心境,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步骤三)。
常见的意境定位词(术语):一般组合成四个字。
(1)幽静、清幽、幽美、幽深、幽远 (2)宁静、宁谧、安宁、安详、祥和 (3)美丽、繁丽、绚丽、绮丽、优美、繁华、明媚、繁盛、明丽 (4)苍茫、苍凉、悲凉、辽阔、开阔、雄阔、雄浑、慷慨、激昂、热烈 (5)朦胧、素雅、素淡、淡雅、迷离、凄迷、凄凉、荒凉 (6)萧条、寂寥、冷落、清冷、暗淡、冷寂、萧索、肃杀、荒芜 (7)自然、纯朴、淳朴、清新 (8)空灵、渺远
4
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菊花: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2)梅花: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3)竹:正直谦虚,坚贞高洁。
(4)松柏:坚贞不屈的人格。
5
战争类意象(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1)楼兰: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2)羌笛:多见于唐代边塞诗。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意象,就是沾染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
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
意象的特点: 1.意象往往有丰富的内涵 2.意象都富有情感性
送别类(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叙写别后的思念)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https://img.taocdn.com/s3/m/ea1d6aa4c77da26925c5b0f0.png)
颈联描写独具匠心,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歌内容赏 析其意境。 【参考答案】颈联选取芳草、归燕、落花、浴蚕等典型的 春天场景和田园景象, (步骤一)。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 的氛围,具有浓郁的农家生活气息(步骤二)。表达了作 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步骤三)。
特别提示 :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
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 进行具体阐释。
课堂对点练习
寄赠吴门故人① [清]汪琬 Nhomakorabea遥羡风流顾恺之②,爱翻新曲复残棋。 家临绿水长洲苑③,人在青山短簿祠。 芳草渐逢归燕后,落花已过浴蚕时。 一春不得陪游赏,苦恨蹉跎满鬓丝。
[注]①吴门故人:是指作者的挚友顾苓。他在明亡之后隐居不仕,吟 赏山水,棋曲自娱,颇得人生乐趣。而作者此时却羁身宦途,不能 尽游赏之乐。②顾恺之(约345-406),东晋画家,博学多才。③长洲 苑,短簿祠:苏州游览胜地。
鉴赏古代诗歌的 意象与意境
1、基本概念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 情的客观物象,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意境——群体意象构成的整体画 面,营造出某种氛围,传达出诗歌 的情感。
㈠谈谈意境
•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 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 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 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熟记:【答题步骤】
• ①找意象,组画面。 (描画面) • ②析特点,设意境。 (点意境)(必须用 专业术语) • ③表感情,明作用。(析情感)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答案示例】: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 临前的壮美景象: 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 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 去, (步骤一:描画面) 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壮阔的气 势, (步骤二:点意境)
鉴赏诗歌形象--意象意境篇
![鉴赏诗歌形象--意象意境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daa25f31126edb6e1a103a.png)
歌鉴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
赏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选
之意“杨花”“子规”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
象离之恨,跃然纸上。苏轼《水龙吟》:“细看
·
意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境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13
高
梧桐(秋季最先落)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守 信 用 。
词
诚 信 :
意
典
境
》
何 为 诚 信 ?
6
———
·
高 考 专 题 辅
松 导
古 代
柏 诗
歌 鉴 赏 之 意 象 意 境
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
诚 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在文人笔下,
信: 松 过 求是 咏。坚 松如贞来:表李、现白孤自直《己和赠诚实对高书高洁侍风的御亮象黄节征裳的, 》赞古 :美人“何和常愿追通君
意 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境
·
23
·
高莲(爱 考专莲说) 题辅(莲)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 意 象 意 境
莲 —— 纯 洁 、 脱 俗 、 高 洁 。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 妖”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 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 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 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 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 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 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 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 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https://img.taocdn.com/s3/m/cc5d005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1.png)
或漂泊流浪:
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
或身世浮沉: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
难。
(张可久)
或相见又别:
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 轼)
或时时相隔
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
(刘 安)
(3)不同物象可以有相同的表意功能
蓬草
浮萍
浪迹
流云
漂泊、流徙、客居
造句更有特色:意象组合回避动词,都是名 词铺排。(说意象)
(二)乐景和哀景
关乎情感生成的重要概念
四组情景关系
乐景写乐情 哀景写哀情 乐景写哀情 哀景写乐情
(二)之 1、以乐景写乐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此诗用“寒水”、“山家”、“怪 禽”、“旷野”、“落日”等景物状 描出山村人烟稀少、寂静萧条的景象, 似乎要向读者传达一种悲凉的情绪, 但结尾笔锋陡转,一个“亲”字,诗 眼明丽,仿佛告知人们,这里正是一 片未受战乱而分外祥和山村乐土,表 现出诗人由惧转喜的心理变化和亲切 温馨的内心感受,流露出诗人对和平 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训练】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三)之 3、以乐景写哀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浓 艳明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 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 但作者偏偏拿暖色调的客观景 物与羁旅思归的主观感受形成 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如 此谋诗,诗人的归心殷切如何, 自不待言。
鉴赏诗歌形象-意象意境篇
![鉴赏诗歌形象-意象意境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e75d8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9.png)
之意“杨花”“子规”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
象离之恨,跃然纸上。苏轼《水龙吟》:“细看
·
意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境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20
·
梧桐
高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意 象 意 境
梧 桐 —— 遇 秋 先 陨 —— 悲 秋 之 情 —— 孤 独 失 意 者 。 (凄凉悲伤)
23
2、花草类
高
考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专 题
花落:凋零,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
辅导深沉喟叹和哀愁,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 对
古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晏殊《浣溪沙》:“
代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陆游《
歌落花》:“满地残红点绿苔。” 如:“正是
鉴赏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写
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26
高 菊花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赏之意象畏权菊贵—,—坚临守秋晚而节开—,—凌志冰士傲。霜——不 意 如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 境曾吹落北风中。”
27
·
高 菊花
考
专
题 辅
菊——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
导 古 代
——隐士。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意 象 意
它借助鲜明、生动的喻体形象,使情思具
诚信 体 主 能有化 李几, 煜多的从愁而《增虞?强美恰诚实诗似人的一》表江词达春中效水的果向诗东句。流:如南“ ”何唐问 ,后君 将 : 愁 一 的 长 无 情 深绪幅 故 时江 形度,喻生 都 无象,《 现 代 汉 语 词 典为觉动 金 刻化因一得的陵不,此江自画在,可该己春面翻以站句,守信用。的水:波确在遂愁词涌切城。成情人浪地楼读流简此感上。着传直刻受眺这它千跟仿到望样,古这佛作浩把令的江回者荡抽人名水到感东象想为 诚 信 ?句一了情流的象样他的的愁出。,
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鉴赏与解读
![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鉴赏与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89a040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1.png)
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鉴赏与解读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以其深邃的意象和独特的意境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意象是诗词中表现感情和思想的象征符号,而意境则是意象的集合,通过独特的语言艺术表达深远的情感和寓意。
本文将从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入手,对其进行鉴赏与解读。
一、江山如此多娇中国古代诗词中,大多数作品都以描写自然风景为主题,利用意象和意境表达心中的情感。
其中以“江山”这一形象最为常见。
比如杨家将的《临江仙·滁州西涧》中写道:“滁州东门外,有个临江仙。
作封侯,江山如画”。
这里的“江山如画”就是一种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江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而另一位大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中则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段诗中以“画屏”、“小扇”、“流萤”等意象勾勒出了一个安静而宁静的秋夜景象,与杨家将的意境不同,但同样展现了作者对夜晚的情感认识。
二、花间一壶酒除了自然风景,中国古代诗词还以描绘人物为一大特点,并通过意象和意境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在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他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段描写中,酒、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勾勒出了一个青年离别的情景,通过意境表达了他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和对别离的痛苦。
而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则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通过这些意象勾勒出了一个安静而宁静的秋夜景象,体现了他对夜晚的情感认识。
三、咏史怀古情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历史题材也是常见的意象与意境的表达方式。
例如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的《桐叶封泥曲江汉,无风自下玉阶寒》中,他借桐叶封泥和江汉无风自下的意象,表达了他对故国陷落的愤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同样是南北朝时期的陆机的《秋风辞·世事洞明皆学问》中,他写道:“烟霞夕照催人老,萍水相逢急若何。
鉴赏诗歌形象-意象意境篇
![鉴赏诗歌形象-意象意境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15532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7.png)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诗人在逆境中对人生抱着乐观、豁达的态度,所以在萧萧暮雨中传来的杜鹃的啼鸣,让人感到其境颇为清远,其情颇为恬适。
鸿雁传书
3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天末怀李白》作为送书信的使者。
*
猿、杜鹃
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01
杜鹃(子规、布谷)——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哀怨、思归 )
02
*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柳 絮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梧桐
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独失意者。(凄凉悲伤) 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最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来,往往就是梧桐先行陨落,所谓“一叶落而知秋”。于是,以梧桐写悲秋,便成为古人常见的手法。
菊——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 ——隐士。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https://img.taocdn.com/s3/m/3ee3fad958f5f61fb7366622.png)
诗歌鉴赏之意象一、什么叫意象?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
简单地说,就是指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人物。
例如: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秋风、落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二、常见意象及其特定意义:(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 杨柳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5.白云思友、思亲。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 月亮“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鱼雁、青鸟、青鸾:代表书信、信使。
)5.捣衣也表达游子思亲。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6.小楼思恋故国、思乡怀人。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https://img.taocdn.com/s3/m/88a8e45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4.png)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场面描写:农事
例一: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题:尾联描写了一副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题:尾联描写了一副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种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从而给前面所描绘的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鉴赏口诀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从题目认识对象 从字面读出感觉 从注释破解难点 从作者了解背景 从原作找到根据 从题干得到启示 从首联找到特点 从尾句参透主旨 从景物把握情感 从意境洞察心胸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https://img.taocdn.com/s3/m/f5fe48d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5.png)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和意境构建,让读者沉浸于美妙的内心世界。
在诗歌鉴赏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如意象和意境。
本文将探讨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分析,进一步阐释它们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一、意象的概念和作用意象是诗歌中所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方式,运用形象感知将抽象的思想和感情转化为可感知的形象。
意象的目的是通过图像化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歌的内涵和表达。
意象可以是物象的描绘,也可以是抽象概念的具象表现。
通过意象,诗人可以将复杂的情感和思维传达给读者,引发读者思考和感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他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夜晚,使读者在心灵上感受到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意象并不只是单纯的描述,它还通过诗歌中的运用和组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意象的创造需要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精确的表达能力,只有通过准确的描述和独特的视角,才能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想象力。
二、意境的概念和生成意境是通常与意象相配合的一种理论概念,它是通过意象的呈现和叠加,产生出来的一种综合效果,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意境不仅仅是对感官的刺激,更是通过意象的融合,传递给读者一种情感上的冲击和思绪上的迸发。
意境的生成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意象的集中和连贯性、意象的变幻和营造、意象之间的关联和矛盾等。
只有通过这些因素的有效组合,才能在读者的心灵中营造出独特的情感氛围和思绪风格。
意境在诗歌鉴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还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使读者与诗歌之间建立起一种深层次的精神连接。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浓烈的意境将读者带入大自然的辽阔和壮丽,通过诗歌创造的意境,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江城子的激情和豁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
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⑴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 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 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 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 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课堂训练
•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古代诗歌鉴赏之 意象与意境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准确掌握诗歌的意象。 2、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歌中呈现的意境。 3、由境寻情,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意象与意境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鉴赏古典诗歌的入场券意象
意象
• 意象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诗 人独特的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 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 情感的载体,是蕴含着主体思想 感情的形象。
• 2、概括意境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 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 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 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 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而《山居即事》中山居所见, 围的特点再 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离愁别 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 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
•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 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 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 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 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 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 恬静、安详的气氛。
•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 (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的气 氛的,给2分。
•
题李世南画扇
•
蔡肇
•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 [注] ○1 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 ○2 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 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 ○3 瓮:这里指水瓮。
• ○4 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坞。
• 答案:(1)清秋 日暮 月初白 落叶 流萤 孤 灯。答对2个给l分,答对4个给2分。
• 2013惠州三模试题
•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请简述诗歌的三、四两句所表现 的内容。(3分)
• 请简述诗歌中第一、二句意象
开启诗歌艺术之门的钥匙意境
• 意象=客观的“象”+主观的“意”
二.高考例题 题型一:意象类
提问方式:
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2007年广东高考题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
来表现其情感?(2分)
意境
•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
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 的艺术境界。简而言之,意境就是 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
题型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A、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B、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 赏析
答题步骤
• 1、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 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 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 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 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 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
•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 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 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 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 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 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和内心的豪情
2、(0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 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 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
怀、叹惋讽谏等。。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简而言之,三步可概括为九个字:描图景+点氛 围+析感情。
• 例:(200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 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 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描图景) 营造了清新闲适的画面。(点氛围)表现出作者 悠然闲适,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析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