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射电观测 示踪天体 HI区、分子云。 方法 测量HI区21 cm谱线和分子 云的毫米波谱线Doppler谱 线位移 → 视向速度 → 转动速度 比较银河系自转曲线 → 距离 限制 气体云的转动是非圆的,在 圆运动的同时还有无规运动。
CO分子辐射的强度与视向速度分布
银 纬
银经
红移
蓝移
谱线位移→距离→分子云的弧形分布
§9.3 银河系的旋涡结构
1. 银盘 构成:星族I恒星、气体和 尘埃 直径:D ~ 30 kpc 厚度:h ~70-300 pc D >> h
2. 银河系旋臂的证认
(1) 光学观测 示踪天体 O, B型星、年轻的疏散星团、发射星云和HII区、经典 造父变星。 方法 视星等 绝对星等(标准烛光) 距离模数 m-M→ 距离 造父变星周光关系 → 距离 限制 星际尘埃消光。 太阳附近恒星的分布
银河系的转动是较差转动 在太阳附近,距离银心越远,转动速度越小
天体的转动速度
相对于太阳的运动速度
天体的视向速度
(3) 自转曲线—银河系自转速度或角速度随半径变化的曲线 内区:刚体转动,外区:较为平坦。
在太阳附近:转动速度随半径的增大而减小。
(4) 银河系质量
在太阳轨道内包含的质量为:M = R0V02/G ≈ 1.0×1011M⊙ 银河系的可见质量约为2.0×1011M⊙ 银河系的实际质量远超过1011 M⊙,表明在银晕和银冕中存 在大量的暗物质。
旋臂上的恒星形成与演化
Star Formation in The Spiral Galaxy M81
问题:引力扰动势的起源是什么? 核球附近气体的不稳定性? 伴星系的引力扰动? 核球中棒状结构的影响?
(3) 自传播恒星形成理论
旋臂的形成 恒星形成的链式反应: 气体云坍缩 → 年轻星团 大质量恒星的辐射和超新星爆发 → 激波 → 压缩周围气体 → 下一代恒星诞生 → … 天体绕银心较差转动 → 高密恒星和星际气体旋臂 旋臂的维持时间较短。
不同星族恒星的轨道运动特征
星系盘内的恒星绕银心作规则的圆轨道运动。 晕中的恒星绕银心作大偏心率的椭圆轨道运 动,且轨道取向是随机的。
星族I与II天体的特征
星 族 极 端 星 族 II 中介星族 盘星族 (晕星族II) II 中 介 星 族 I 极端星族I (年老星族I) (年轻星族I)
典型天体
亚矮星、球 长周期变 行 星 状 星 A 型星、经 气 体 、 尘 云、新星 典 造 父 变 埃 、 超 巨 状星团、天 星 琴RR型星 星 星
(3) 观测结果
银河系存在旋臂结构 英仙 (Perseus) 臂、 船底 (Carina) -人马 (Sagittarius) 臂、 猎户 (Orion) 臂、 天鹅 (Cygnus) 臂 太阳位于猎户臂上
银河系旋臂
问题:
银河系的旋涡结构是怎样形成的? 旋涡结构为什么能维持很长时间?
(在银河系和其他盘星系中发现旋臂存在说明 旋臂的维持时间相当长)
星系NGC 628的观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的比较
(4) 两类模型的比较
密度波理论 旋臂→恒星形成
自传播恒星形成理论 恒星形成→旋臂
对称的整体旋臂 (the grand 粗 糙 的 、 绒 毛 状 旋 臂 design) (片断)
对银河系,两种效果可能同时起作用,密度波建立旋 臂的基本结构,超新星爆发进一步改变旋臂的形态
银晕: 包含着较冷、低发光强度、属于低主 序星的恒星最主要是包含有非常稳定的 球状星团,这些球状星团的年龄是与银 河系同寿。 旋涡臂: 由中心延展至银盘边缘,包含了无数 年轻的恒星。
在银河系内主要包含三类物质:
恒星及恒星集团、星际介质、暗物质
银河系结构
球状星团
我们在这
核球 银盘:直径~30 kpc, 厚度~300 pc
§9.4 核球和银晕
1. 核球 (bulge) (1) 特点 银心在人马座方向, 椭球形,大小 ~ 6×4 kpc, 恒星分布十分密集, 数密度~ 1,600 ly-3, 是银 河系平均恒星密度的105 倍。
GC
(2) 光学观测 在光学波段,核球附近区域受星际气体和尘 埃的遮挡。 辐射主要来自年老的星族I天体(如红巨星)。
由银心附近恒星的运动推测在 银心集中了~3×106 M⊙的质量。 人马座A的尺度 < 10 AU 大质量的黑洞?
2000年10月26日Chandra卫星观测到银心X射线源的 爆发现象。在几分钟内,亮度增大约45倍。约3小时后, 亮度快速回落到爆发前的水平。 造成光变的原因被认为是大质量黑洞的物质吸积。
第九章 银河系
张立云
第九章 银河系
§9.1 银河系的整体结构 §9.2 银河系的转动 §9.3 银河系的旋涡结构 §9.4 核球和银晕 §9.5 银河系的演化
§9.1 银河系的整体结构
1. 银河系全貌 银河是天空中的一个环带, 在人马座附近最亮、最宽, 它的中心线近似为天球上的 一个大圆。
银河系广角图像
Red: 1-3 keV Green: 3-5 keV Blue: 5-8 keV
Galactic Center Across the Spectrum
Radio Mid-infrared 6.4 keV line (fluorescent radiation)
银心附近红巨星的运动
(5) 银心 (nucleus)
平行射电弧与银道面垂直,
射电弧的形态与本地磁场有关。
银心的射电观测
银心周围10 ly 范围: 热电离气体的热辐射,
旋臂状形态。
(4) X, γ射线观测
ຫໍສະໝຸດ Baidu强X,γ射线辐射源
Chandra卫星的X射 线观测
CGRO卫星对银心区域的γ射线观 测表明每秒109吨正反物质湮灭。
Chandra X-ray Survey of the Galactic Center
3. 旋臂的理论解释
(1) 旋臂不是物质臂
如果旋臂始终由同样的物质构成:


太阳公转周期 ~2×108 yr,太阳年龄 ~5×109 yr → 太阳绕银心至少转了20圈 较差转动 → 旋臂缠绕(或放松) →旋臂消失 表征旋臂的主要是年轻天体
大质量恒星的寿命≤107 yr→ 旋臂消失
在引力势波谷处,物质速度减慢、密度增大。 椭圆轨道相互耦合 → 密度波
1922年J. Kapteyn(荷)利用照相底片测量不 同天区的恒星密度,用统计视差求得恒星距离, 首次估计银河系直径为50,000 ly,厚度为 10,000 ly,假设太阳位于银河系中心附近。
1920年H. Shapley(美)发现球状星团均匀地 分布在银河的两侧,并且有向人马座聚集的倾 向。 Shapley利用球状星团内的天琴RR型变星测量 星团距离,并给出球状星团的空间分布。
(3) 红外与射电观测
观测表明银心区域的恒星分布高度密集(~ 5×104 pc-3 ),比太阳附近恒星密度高107倍。
对银心区域的近红外(2.2μm)观 测(辐射主要来自年老的星族I 恒星)
强射电源—— 人马座(Sagittarius) A
银心的射电观测
银心周围100 ly范围: 从人马座A延伸出射电弧,
利用引力透镜导致的光变现象搜寻银晕中的暗物质
Hubble空间望远镜对邻近球状星团中的红矮星 搜寻未果,表明可能存在一个恒星质量下限 (~ 0.2M⊙),低于该极限的恒星形成率极低,因此 在银河系中极小质量恒星的数目极少。
Detection of WIMPs
金属丰度越低的恒星离银道面越远 → 银河系演化
§9.2 银河系的转动
1. 银河系的转动 (1) 银河系的较差转动 方法 测量恒星和气体云谱线的Doppler 位移(视向速度)随银经的变化。
太阳附近恒星视向速度(或自行) 的周期性变化:
在太阳周围360度的范围内,恒星 的谱线位移表现出周期性的蓝移 和红移。
平 均 年 龄 17-12 (109 yr)
垂向距离 2000 pc
15-10
700 pc
12-2
400 pc
2-0.1
160 pc
0.1
120 pc
垂向速度 金属丰度
75 kms-1 0.001
25 kms-1 18 kms-1 0.005 0.01-0.02
10 kms-1 0.02
8 kms-1 0.03-0.04
——in The Starry Messenger
1750年 T. Wright(英) : 太阳是球壳状分布的无数 恒星中的一颗。
1755年 I. Kant(德):
银河系是恒星组成的旋转扁盘,是 “宇宙岛”之一。
1785年W. Herschel(英) 通过计量不同方向的恒星 密度,得到第一幅银河系 整体图像。银河系为扁盘 状,太阳位于中心附近。
3. 银河系结构
银河系是一个具有旋涡结构的盘状星系。
质量~ 1012M⊙,直径 ~ 105 ly (30 kpc)
银河系的主要结构
(1) 银盘 (disk) 、 (2) 核球 (bulge) 、 (3) 银晕 (halo) 、(4) 银冕 (corona)
银盘: 指银河系盘面,主要由银河系的旋涡 臂构成,旋臂上主要有星协和开放星团, 他们是由年轻的恒星所构成,在旋涡臂 之间存在有银河系中绝大部分的星际尘 埃与气体。 银核: 包含相当多年轻的热星,核心部分的 恒星相当拥挤造成星际尘埃的增温,产 生很强的红外线辐射。
The Creater Milky Way
Shapley认为球状星团是 银河系的子系统,并以银 心为分布中心。 Shapley估计太阳系到银 心的距离为16 kpc. 在Shapley的模型中,银 河系的结构是扁盘状的, 直径为100 kpc.
星际介质与银河系的大小
早期对银河系的研究集中在可见光波段,天文 学家并不了解星际介质的存在及其消光作用, 因而得到关于银河系结构的错误的结论。 直到20世纪30年代人们才认识到星际介质的尺 度及其重要影响。并发展了射电与红外的手段 来研究银河系的结构。
光学波段的银河系
射电波段的银河系
红外波段的银河系
X射线波段的银河系
γ射线波段的银河系
2. 银河系研究简史
1610年Galileo Galilei(意)首先 用望远镜发现银河 由无数恒星组成。
"For the Galaxy is nothing else than a congeries of innumerable stars distributed in clusters."
生活中的密度波
密度波的形成:物质趋向于最低能态 轨道 收缩 角动量损失(通过密度波传递角动量) 密度波维持机制——自组织过程
轨道耦合 密度增加
轨道耦合增强
引力势变化
物质运动变化
旋臂的运动 密度波旋涡图样绕银心刚体转动,ω= 13.5 kms-1kpc-1 在银河系内区,恒星的运动速度超过旋涡图样速度 (ω0= 25 kms-1kpc-1);在外区恒星比旋涡图样运动得更 慢。 旋臂上年轻天体的形成 气体云运动→接近旋臂 →压缩、碰撞→尘埃带 →气体云坍缩 →恒星和HII区形成
银河系的10倍放大想象图
100 kpc
1 kpc
100 pc
1 pc
2. 银晕
(1) 球状星团 年老的星族II恒星、以银心为中心球状分布, 在椭圆轨道上绕银心旋转(V~100 kms-1), 离银心最远距离达100 kpc。
(2) 暗物质 (dark matter)
由银河系的自转曲线得知,银晕中的不可见物 质质量远远超过银河系可见物质质量。 暗物质的特征:在所有波段都不产生辐射,仅 有引力作用。 暗物质的可能成分 : ①MACHOs (Massive Compact Halo Objects) 如褐矮星、行星、致密星、电离气体等。 ②WIMPs (Weakly Interacting Massive Particles) 如质量非零的中微子或其他未知亚原子粒子。
银晕
5. 星族 (population)
1944年由Walter Baade首先提出。 发现星系晕与核球中的恒星明显比盘中的恒星 颜色偏红。
星族I恒星 年轻的、富金属恒星(金属丰度为太阳值的0.1-2.5倍) 主要位于银盘中 ,绕银心作圆轨道运动 。如疏散星团。 星族II恒星 年老的、贫金属恒星(金属丰度为太阳值的0.001-0.03 倍),主要位于银晕和核球中,以银心作为中心球对称 分布绕银心作无规则的椭圆轨道运动。如球状星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