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知识点(一)文言通假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多之疾病死伤)。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终鲜兄弟:鲜,同"无"。

4、常在床蓐:蓐,同"褥",草褥子、草席。

5、除臣洗马:洗,又作"先",前驱的意思。

6、猥以微贱:猥,犹"鄙",自谦之词。

7、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有,同"又"。

(二)古今异义古义今译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人自立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2、郡县逼迫:指郡县的官员古代的行政区划3、臣欲奉旨奔驰:驾马飞奔快跑4、实为狼狈:进退两难的情状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5、那么告诉不许:申诉对……说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数量少7、听臣微志:任,准许用耳朵承受声音8、九岁不行:不能行走回绝他人的话(三)词类活用1、臣待汤药:名作动,喝水吃药2、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3、且臣少仕伪朝:名作动,做官4、诏书特下:方位名词做动词,下召5、催臣上道:方位名词作动词,上(路)6、那么以刘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7、臣具以表闻:使动,使……知道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9、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动,使……过完10、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词作名词,处境,连绵词(三)一词多义1、矜1)自夸不矜名节2)同情,怜惜愿陛下矜愍愚诚犹蒙矜育1、以连词,表因果:因为臣以险衅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以供养无主但以刘日薄西山连词,"无以",无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连词,表目的:来谨拜表以闻动词,用臣具以表闻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表凭借:凭,按猥以微贱2、见:"我"慈父见背3、所:……的事,……的情况实所共鉴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有所希冀4、既……终……:又……又既无叔伯,终鲜兄弟5、且:连词,况且且臣少仕伪朝(一)判断句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二)宾语前置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三)定语后置句(四)介词构造后置句急于星火(五)省略句未尝废离(祖母)那么告诉(陛下)不许逮(吾)奉于圣朝,沐浴(于)清化(六)被动句而刘夙婴疾病慈父见背沐浴清化寻蒙国恩犹蒙矜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2《装在套子里的人》基础字词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2《装在套子里的人》基础字词梳理
(8)尽.(jǐn)管结果不理想,但我已经尽.(jìn)力了。 二、写准字形
偏pì僻
(1)

pǐ癖好
纯cuì粹 (3)cuì 淬火
āi唉声叹气 (2)āi哀鸿遍野
通xiāo宵 (4)云xiāo霄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三、用准词语 (一)词语辨析 1.声明 申明
《装在套子里的人》基础字词梳理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1 读准字音 2 写准字形 3 用准词语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契.诃.夫(qì hē) (3)辖.制( xiá) (5)怂.恿.(sǒng yǒng) (7)谗.言( chán ) (9)战战兢.兢( jīng ) (11)郁.闷( yù )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2.辨析正误 有登上山顶,张浩六.神.不.安.。这几天母亲 在家里诚.惶.诚.恐.,而看到儿子安.然.无.恙.地回来, 母亲高兴极了。
辨析: 没有登上山顶,张浩的神情应是很 失望,“六神不安”可改为“垂头丧气”。 母亲在家里担心儿子是人之常情,“诚惶诚 恐”含讽刺义,与语境不符。“诚惶诚恐” 可改为“担 惊受怕”。
填 王前光在记者招待会上,为了揭露真相,公开 一 声明 了自己的立场,他一再申明 事情并不是自
填 己所为,终于使对方尽释前嫌。

声明:作动词时,指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一 作名词时,指声明的文告。
辨 申明:指郑重说明,重在说明,以说服对方。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2.以至 以致 (1)我相信这样一次世界性规模的大会,
(2)祈.祷.( qí dǎo) (4)胆怯.( qiè ) (6)无恙.( yàng ) (8)孤僻.( pì ) (10)讥诮.( qiào)

人教版语文高二必修5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人教版语文高二必修5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4.三:①襟三江而带五湖三股,三条,数量词
②序属三秋第三,序数词
③三尺微命表长度,数词
(古代汉语中的“三”和“九”往往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泛指多次)
(四)词类活用
1.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衣带
2.徐孺下陈藩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
3.腾蛟起风使动用法,使……起舞
4.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委屈
2.但以刘日薄西山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3.历职郎属名词用作动词,做官
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五)特殊句式
1.被动句
而刘夙婴(于)疾病省略表被动的介词“于”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介宾结构后置)
臣具以表闻
人教新课标必修5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默认分类
《归去来兮辞》是篇幅短小的抒情辞赋,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全文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小节与小节之间或有承上启下之意,或两两相对,互相呼应,既有一气呵成之势,又有回环往复之姿。首尾贯通,有意为之又似浑然天成。叙写了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表达了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上的心情。语言上匠心独运不见斧凿之痕,语言流畅清新,音节铿锵,自然成韵。在遣词造句上,作者是字斟句酌,很多双声词、叠韵词都是经过锤炼推敲的,但丝毫不露痕迹。
4.彼于致福者使动用法,使……到来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判断的句子。判断句有几个标志性的提示语:……者;……也;……者……也;……者也等等)
《齐谐》者,志怪者也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ppt(7份) 人教课标版1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ppt(7份) 人教课标版1

(1-3):
•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而后乃今将图南。 • 所以鹏飞上九万里的高空,那么风就在它的 下面,然后才能乘风;背负着青天,而没有 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打算向南飞。 • 理解:为了强调鹏鸟“有所待”,作者连用 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草芥杯水就能负载两个 比喻,说明鹏鸟要高飞九万里必须凭借大风, 必须有辽阔的天空才能图谋南行。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 的想象和浪漫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 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 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 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 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 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 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 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 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 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小知不及大知通返返返回返回通通辨辨区区通通能能才能才能通通又又通通变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古今异义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虽然犹有未树也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志向志向立志立志记述记载记述记载记住记住做标记做标记一词多义燕雀安知鸿鹄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志哉哉士士志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永永志志不忘不忘处处处处志志之之一词多义名称名字名称名字命名起名命名起名声名声名名望名望说出指出说出指出名义名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名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名其一处也其一处也今将军外托服从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名而内怀犹豫之计犹豫之计一词多义图谋图谋地图地图谋划筹划谋划筹划图画图画谋取设法对付谋取设法对付而后乃今将图图穷匕首见穷匕首见如有离违宜别一词多义放上安放放上安放购置添置购置添置放弃放下放弃放下沛公则沛公则置置车骑脱身独骑车骑脱身独骑夫人一夕夫人一夕置置酒跪白公尽尽生活困难生活困难走到头走到头不得志与不得志与达达相相对对一词多义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子孙习其家风今多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穷困困复前行欲复前行欲穷穷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不失义达不离道天池也1背负青天4奚以知其然也1去以六月息者也省略省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1

2人教版必修五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总结

2人教版必修五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总结
年。) • 处(涸辙)以犹欢(比喻困厄的处境。) • 序属(三秋)(古人称七、八、九月为孟秋、仲
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 兰亭(已)矣(过去。)
重点字词
• 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 2、维:时维九月(介词,在) • 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 4、上: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 • 5、披、闼:披绣闼(开,小门) • 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 • 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 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 • 9、遄:逸兴遄飞(副词,迅速) • 10、凌: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 • 11、迥:天高地迥(形容词,远) • 12、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 13、舛: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 • 14、疏、引:恭疏短引(书写,撰写;序) • 15、赋:一言均赋(动词,铺陈)
记一记
• 瓯(ōu)越 翼轸(zhěn) 睇眄 (miǎn)
• 捧袂(mèi)台隍(huáng) 舸(gě) 舰
• 遄(chuán)飞 潦(láo)水 • 簪(zān)笏 桑梓(zǐ) • 帝阍(hūn) 懿(yì)范 彭蠡(lǐ) • 虢(guó)州
注意下列括号内的词语的意义。
• 地(接)衡庐(接壤。) (极)娱游于暇日(尽情。) • 所(赖)君子见机(依赖。) • 今兹(捧袂)(举起双袖,表示恭敬的姿势。) • 等终军之(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
(1)风雪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2)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3)烘托出林冲孤独,悲壮,勇敢的英雄
7、绝云气,负青天: 穿过
8、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胜任; 顺合; 满意
9、未数数然: 追求
10、若夫乘天地之正 顺应

高中语文第五册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第五册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必修五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一、给加点字注音箜篌..遗.施纨.素曙.光明月珰.电饼铛.磐.石窈窕..络绎..婀.娜踯躅..窥伺.伺.候殓.衾道行.悲恸.藏匿.金钏.笑靥.玉骢.马搵.泪恓恓惶惶....遐.想空暇.二、根据注音写汉字伶pīng()葳rúi( ) pān()石jī()钱吞shì()liàn( )衾ku lóu( ) 坟yíng( ) chán()岩líng( )然玉pēi( ) shěn( )知雾ǎi( ) 梦yǎn()熟rěn( )三、填名句1.、.(),新妇起严妆。

腰若流纨素,()。

指如削葱根,(.)。

(...).,.精妙世无双。

......2、君当作磐石,()。

(),磐石无转移。

3、举手长劳劳,()。

4、(),寂寂人定初。

5、枝枝相覆盖,()6、碧云天,(),西风紧,()。

晓来谁染霜林醉,()。

7、青山隔送行,(),淡烟暮霭相遮蔽。

四、解释加点字何乃太区区..感君区区..怀可怜..体无比谢.家来贵门多谢.后世人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君既若见录..举手长劳劳..五、自我检测1、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聘礼心烦意乱掰开修建墓窟B.打扰感慨万分惨死真相大白C.巢穴惩罚邪恶赔伴相貌堂堂D.坟茔上苍保佑耽误发泄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是()A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曾一度风靡全球....使无数观众为之倾倒。

B.那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行迹..十分可疑。

C.近日下水的大型画舫外形与颐和园的石舫极为酷似..。

D.他的冤屈终于得到了伸张..,他所蒙受的耻辱终于得到了洗刷。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人们临死的时候,往往反会觉得心中愉快,旁观的人便说这是死前的一阵回光返照....。

B.街上的人们有的喊着罗密欧,有的喊着朱丽叶,有的喊着帕里斯;大家沸沸扬扬....地向我们家里的坟上奔去。

C.这些死的惨象就像刻骨铭心....的钟声,警告我这风烛残年,快要不久于人世了。

必修五第二单元语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五第二单元语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五第二单元语文知识点总结学语文能够提升你的阅读能力,提升交际能力,语文是我们不可缺少的。

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必修五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修五第二单元语文知识点【一】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5)而徵一国(通耐,能)(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2.古今异义(1)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4)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5)小年不及大年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3.一词多义(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圣人无名(名词,声名)(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二、文言虚词1.之(1)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3)代词,它。

而莫之夭阏者(4)代词,他。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5)代词,这些。

之二虫又何知(6)动词,到,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而(1)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2)连词,表转折。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连词,表并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1.《水浒》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概括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到失败的过程。

作者是元末明初(朝代)的小说家施耐庵。

本课节选自原书第十回,原题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主人公是林冲,原是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

2.生僻字注音和多音字辨析本节提供了一些生僻字的注音和多音字的辨析,例如“仓廒(áo)酒馔(zhuàn)尴尬(gāngà)髭须(zī)”等,以及“反省(xǐng)提防(dī)模样(mú)干事(gàn)赍发(jī)”等多音字的正确用法。

3.重点难点探究本节探究了林冲思想性格的转变。

一开始,他心存幻想,抱着安度刑期、回家团聚的想法。

即使知道陆谦来沧州加害他,他仍然抱有幻想,并求“神明庇佑”。

直到草料场燃起大火,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谦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百般迫害自己的真相,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绝不会给他一条生路。

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激起他抗争的斗志,于是他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黑暗政治的道路。

林冲的遭遇和他的思想性格的变化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时,社会政治极度黑暗腐败,善良本分的人们的生活和生命都得不到保障。

像林冲这样的中级军官,都被恶势力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奋起反抗。

一般的民众也受到欺压和迫害,进而铤而走险,聚众起义,反抗官府,这并不足为奇。

可以说,林冲被“逼上梁山”,为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提供了一个窗口。

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是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一生创作了3470多篇小说,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他的作品简练、朴实,夸张幽默讽刺手法,情节富有戏剧性。

他的《套中人》描述的是一个在禁锢的专制制度下,死守着旧有阵地,反对一切新鲜事物的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必修五的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五的知识点

⾼中语⽂必修五的知识点知识给⼈以爱,给⼈以光明,给⼈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类⽣命的⾳乐!下⾯⼩编给⼤家分享⼀些⾼中语⽂必修五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中语⽂必修五的知识1第⼀单元1.林教头风雪⼭神庙1、作家作品_《⽔浒》__是我国⽂学史上第⼀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说,作品概括了农民起义_发⽣_、_发展__⾄__失败___的过程。

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朝代)⼩说家。

课⽂节选⾃原书第⼗回,原来的题⽬是《林教头风雪⼭神庙,陆虞侯⽕烧草料场》,主⼈公是__林冲___,原是京城的⼋⼗万禁军教头。

2、①⽣难字注⾳:仓廒(áo ) 酒馔(zhuàn) 尴尬(gāngà) 髭须(zī)央浼(měi ) 朔风(shuò) 搠倒(shuò) 迤逦(yǐlǐ) 庇佑(bìyòu)②多⾳字辨析:反省(xǐng ) 提防(dī) 模样(mú) ⼲事(gàn ) 赍发(jī)省事(shěng ) 提⾼(tí) 模型(mó)⼲涸(gān ) 赏赉(lài)③形似字辨析:陪(奉陪 ) 眷(眷恋 ) 瑕(⽩璧微瑕 ) 漱(洗漱 )赔( 赔偿) 券(⼊场券 ) 暇(应接不暇) 嗽( 咳嗽)沽(沽名钓誉 ) 啜(啜泣) 缀(点缀) 撼(震撼 ) 玷(玷污 )诂(训诂 ) 掇(拾掇 ) 辍(辍学) 憾( 遗憾) 拈(拈轻怕重 )④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我因恶了⾼太尉恶wù:冒犯、触怒。

(今义:讨厌;憎恨。

)但有⾐服,便拿来家⾥浆洗缝补。

但:只要。

(今义:转折连词。

)⼩⼆换了汤,添些下饭。

下饭:菜蔬、菜肴。

(今义:就着菜把主⾷吃下。

)后来不合偷了店主⼈家钱财。

不合:不该迤逦不想来到沧州。

迤逦:颠沛流离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复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复习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组是( B ) A.鹤汀凫渚 睢园绿竹 东隅已逝 B.落霞孤骛 舸舰迷津 萍水相逢 C.棨戟遥临 躬逢胜饯 逸兴遄飞 D.无路请缨 星分翼轸 青云之志 (“骛”应为“鹜”。)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C ) A.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B.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D.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字音
北冥( 鲲鹏( 抟 ( 迁徙( 坳堂( 草芥( 夭阏( 蓬蒿( mí ng ) kūn ) tuá n ) xǐ ) à o ) jiè ) è ) hāo )
蜩 ( tiá o) 舂粮( chōng ) 蟪蛄(huì gū ) 大椿( chūn ) yà n 斥鴳(chì ) ng ) 泠然( lí n ) 万仞( rè
庄子,姓庄, 名周 。战国中期宋 国 蒙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是 道家学派 重要代表人物。庄子生 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 做过漆园吏,对现实不满,不与统 治阶级合作,相传楚威王曾经用千 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
关于庄子及其作品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 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 否定客观真理。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 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 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 张 。 “无为而治”
1、翼轸( yì zhěn ) 3、鹤汀( tīng ) 5、川泽纡( yū ) 7、樽( zūn ) 9、盛筵( yá n) 11、襜( chān )帷 13、瓯( ōu )越 15、睇眄( dì miǎn ) 17、披绣闼( tà) 19、遄( chuá n )飞

2、襟( jīn ) 三江 4、凫( fú)渚( zhŭ ) 6、孤鹜( wù ) 8、迥( jiŏng ) 10、梓( zĭ )泽 12、睢( suī )园 14、骖騑(cān fēi ) 16、棨戟( qǐ jǐ ) 18、叨( tāo )陪鲤对 20、命运多舛( chuǎn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பைடு நூலகம்
• 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 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 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 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 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 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 (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 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而死。
• 庄子,名周,字子休,后人称之为“南 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 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 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 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 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 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 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 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 “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基础知识梳理】
• • • • • • • 轻飏yáng 熹xī微 眄miǎn庭柯 流憩qì 岫xiù 景翳翳yì 盘桓huán 西畴chóu 窈yǎo窕tiǎo 遑huáng遑 耘耔zǐ 东皋gāo 翼轸zhěn 懿yì 范 潦lǎo水 崇阿ē 彭蠡lǐ 睢suī园 舸gě舰 睇dì 眄miǎn 多舛chuǎn 涸hé辙 叨tāo陪 捧袂mèi 宗悫què 鲲kūn 抟tuán 坳ào 蜩tiáo 决xuè 舂chōng 蟪huì 泠lí ng 险衅xì n 行xí ng年四岁 祚zuò 薄 应yì ng门之僮 床蓐rù 陨yǔn首 责臣逋bū慢 日笃dǔ 拔擢zhuó 宠命优渥wò

《陈情表》本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 篇奏章。朝廷征召,李密作为蜀汉旧臣, 如不应召,则有自矜名节,不与朝廷合作 之嫌。但相依为命的祖母老迈,李密又不 能远离出仕。为迄终养,李密有此上书。 李密本着以情动人的目的,悉心说服武帝 体恤下情,所言句句发自肺腑,动人心魄, 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作者从法、理、情的 不同角度,写得娓娓动人。尤其言其与祖 母的深情的内容,更是令人欷叹不已。

第二单元(单元总结)-上学期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

第二单元(单元总结)-上学期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

必修五第二单元单元总结第04课《归去来兮辞》:1.文体知识: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

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

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

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作者简介陶潜(367-427),又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诗鼻祖。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

但是,他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不为五斗米折腰,从而隐居。

在传统道德理想消失殆尽之际,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

在家族中,陶渊明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

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

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

3.时代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材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材梳理
【不近人情】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 怪僻。
【扶摇直上】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孤苦伶仃】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 茕茕孓立;孤独无依的样子。 • 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
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 • 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
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 气息奄奄 ;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
• 3. 让心灵远行。怎样在喧嚣的尘世里让心中 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声中让浮躁的 心灵宁静?陶渊明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让思想在 南野田园中自由飘荡,在水面轻轻摇荡;与寂寞 高洁的菊松倾心交谈,倾听鸟的对唱、虫的独吟; 让知识的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 那时,我们也像陶渊明一样,变成一只“久在樊 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
别里科夫形象:
1、孤僻胆怯、因循守旧、敌 视新生、维护专制的猥陋、卑 劣、虚伪的沙皇政府的卫道士。
2、他既代表了一股黑暗、腐 朽的势力;也成了一切害怕、 阻碍新生事物的代名词。
3、他不仅是个性格典型,也 是个时代典型。
别理科夫性格的二重性
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鹰犬,
又是 牺牲品 。
既是凶恶可怕的卫道士 ,
③面对选择,要多一份冷静,少一份浮躁;
④退一步海阔天空。
一材多用 示例1:如何引用素材
人非生而知之者,然而人生总有情, 关怀是构成美好情感的重要元素。李密 的《陈情表》句句含情,字字有泪,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这字里行间,体现了祖 母对李密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流露了 李密对祖母的反哺之大孝。试想,倘若 祖母不是对他倍加关怀与爱护,他又怎 能写出这样千古流传的至孝之文?
角度点拨:
①知音难觅;②人生得一知己足以;③志气与 机遇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5

第二单元小结晨读晚记一、几种文体。

1.有关“辞”的知识。

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楚国,又叫楚辞,因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到了汉代,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

富有浪漫气息,便于抒情。

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

从作风上看,辞一般都比较讲求文采,多用铺张手法;内容上辞以抒情为主;表现形式方面,辞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助词“兮”以调节音律。

2.关于“序”。

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东阳马生序》等。

宴集离,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3.关于表。

表,是一种体,一种奏章,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称”书”, 到了汉代, 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表的内容多为有叙有议, 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

二、文言现象总结1.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3)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句意:不过由于君子看到细微的预兆。

)(4)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句意: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5)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

句意: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6)俊采星驰 (“采”通“寀”,官吏。

)(7)北冥有鱼(通“溟”,大海)(8)三餐而反(通“返”,返回)(9)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10)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11)而征一国者(通“耐”,能力)(12)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13)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14)而后乃今培风(通"凭",凭借)(15)夙遭闵凶(通“悯”,怜悯)(16)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17)常在床蓐(通“褥”,草席)(18)四十有四(通“又”)(19)五尺之僮(通“童”,童仆)2.古今异义。

aiqun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复习

aiqun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复习

词类活用
1、襟三江而带五湖 (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名词作动词。目,看,望。) 4、萍水相逢 (名词作状语。像浮萍一样,在水上) 5、屈贾谊于长沙 (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6、窜梁鸿于海曲 (使动用法,使……窜、逃)
特殊句式
判断句: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被动句:刘夙婴疾病
省略句:具以表闻(之)
少仕(于)伪朝
倒装句:急于星火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下列红色“以”解释完全相同的两项( AD) A、臣具以表闻 B、猥以微贱 C、但以刘日薄西山 D、圣朝以孝治天下
2、下列红色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 ) A、急于星火:像 B、臣之进退:取独 C、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此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①悟已往之不谏( 劝止、挽回 ) ②知来者之可追( 补救 ) ③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接近 ) ④眄庭柯以怡颜( 斜视 )(使„愉快) ⑤策扶老以流憩( 拄着 ) ⑥云无心以出岫( 山峰 ) ⑦归去来兮 ( 助词,无义) ⑧曷不委心任去留( 随从 )( 生死 ) ⑨审容膝之易安( 明白 ) ⑩聊乘化以归尽( 姑且 )( 顺从 )(自然 ) ⑾田园将芜胡不归( 为什么) ⑿奚惆怅而独悲( 为什么 )
知效一官 而征一国者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未数数然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 御六气之辩 彼且恶乎待哉
胜任 通”耐” 更加、努力 拼命追求的样子 通“又”、通“返” 通“变” 凭借什么
文言知识归纳
1、通假字: 冥——溟 反——返 辩——变 辩——辨 2、古今异义 众人—— 一般人 不过——不超过 虽然——即使这样
.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或棹孤舟(划)策扶老以流憩(拄着)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2.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每天)时矫首而遐观(有时)3.动词作名词审容膝之易安(空膝的小屋)感吾生之行休(一生)4.形容词作名词携幼入室(幼儿,儿童)倚南窗以寄傲(傲世的情怀)5.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将要)5.意动用法悦亲戚之情话(以……为愉快)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善万物之得时(以……为欢喜)6.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使……愉快)三、古今异义词1.悦亲戚之情话古: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2.悦亲戚之情话古:知心话今: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将有事于西畴古:农事今:指有事情4.既窈窕以寻壑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于时风波未静古: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6.景翳翳以将入古:日光今:景色,光景7.或命巾车古:有时今:或者,或许8.何不委心任去留古:指生死今:离开留下9.或植杖而耕耔古:立今:种植四、一词多义1.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行人)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2.归田园将芜胡不归?(动词,归隐)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到死)五、虚词积累1.以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表修饰,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表目的,来)2.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人教版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讲解

人教版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知识点讲解

高二年級語文必修五知識點講解(一)一、通假字①外連衡而鬥諸侯/約從離衡(衡,通"橫")②孝公既沒(沒,通"歿",死亡)③合從締交/約從離衡/於是從散約敗(從,通"縱",指戰國時期六國聯合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稱為"合縱")④秦有餘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憊)⑤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通"呵",喝問)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⑦贏糧而景從(景,通"影",像影子一樣)⑧百有餘年矣(有,通"又")⑨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抗,通"亢",高)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動)二、古今異義①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於是,在這種情況下;西河:黃河以西。

)②於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在這時)③山東豪俊遂並起(山東:崤山以東,即東方諸國。

今指山東省。

)三、一詞多義1.固①據崤函之固(險固,堅固,特指地勢險要,城郭堅固,形容詞用作名詞)②君臣固守以窺周室(牢固,頑強,形容詞)③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固守的據點,屏障,名詞)2.因①因遺策(沿襲,動詞)②因利乘便(趁著,介詞)③因河為池(憑藉,依據,介詞)3.亡①秦無亡矢遺鏃之費(丟失,損失,動詞)②追亡逐北(逃亡,動詞;此用作名詞,指逃亡的軍隊)③吞二周而亡諸侯(滅亡,動詞;這裏是使動用法,使……滅亡)4.制①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率,動詞)②秦有餘力而制其弊(制服,動詞)③履而制六合(統治、控制,動詞)5.兵①……趙奢之倫制其兵/行軍用兵之道(軍隊,名詞)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陳利兵而誰何/斬木為兵(兵器,名詞)6.策①蒙故業,因遺策(策略、計策,名詞)②振長策而禦宇內(馬鞭子,名詞)7.致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納,動詞)②致萬乘之勢(達到、獲得,動詞)8.之①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的,結構助詞)②……趙奢之倫制其兵(這,指示代詞)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詞)④聚之咸陽(代"天下之兵",代詞)9.及①非及向時之士(比得上,動詞)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詞)10.北①乃使蒙恬非築長城而守藩籬(在北方,方位名詞作狀語)②追亡逐北(敗北的軍隊,動詞作名詞)11.度①內立法度(制度,名詞)②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量長短)12.遺①因遺策(遺留下來,動詞)②秦無亡矢遺鏃之費(遺失,丟失,動詞)13.愛①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吝惜,動詞)②寬厚而愛人(愛護,尊重,動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归
田园将芜胡不归?(动词,归隐)
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到死)
五、虚词积累
1.以
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
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舟遥遥以轻飏 , 风飘飘而吹衣。(表修饰,而)
眄庭柯以怡颜 , 倚南窗以寄傲。(表目的 , 来)
2.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古:一般人
今:多数人。
古:泛指动物。 古:毛,指草林。
古:寿命。 古:流动的雾气。 古:四季。
今:虫子。 今:头发。 今:时间单位 今:野生之马。 今:春季和秋季,岁月;人的年岁
9.我决起而飞 10.枪榆枋而止 11.适莽苍者
古:快速的样子 古:触,碰 古:往
今:决定 今:枪械 今:刚好
12.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 13.行比一乡
2 .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3 .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4 .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5 .而征一国者(通“耐”,能力)
6 .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
7 .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二、词性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异的事物)
2 .名词作动词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南行)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拳拳
10.人命危浅
古:不长
11.日薄西山
古:迫近
1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停止
四、一词多义
1.行
行年四岁 (动词,经历)
九岁不行 (动词,走路)
2.矜
犹蒙矜育 (动词,怜惜)
不矜名节 (动词,自夸)
今:少;不重要 今:和深相对 今:轻微,少 今:没有用的
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今:无此意 今:又
古:语气词,用在句尾 今:无意义。
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常用来指学位
古:定数
今:数量
8.彩彻区明
古:日光
今:彩色
9.序属三秋
古:秋季的第三个月
今:三个秋季
10.路出明区
四、一词多义
1.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
潦人尽而寒潭清
2.胜
胜友如云
躬逢胜饯
胜地不常
3.穷
响穷彭蠢之滨
穷睇眄于中天
穷且益坚
3.至
至微至陋
(副词,极其)
无以至今日 (动词,到达)
4.见
慈父见背 (代词,我,自己)
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5.亲
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6.日
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7.当
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
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8.薄
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
二、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或棹孤舟(划)
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
2. 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每天)
时矫首而遐观(有时)
3.动词作名词
审容膝之易安(空膝的小屋)
感吾生之行休(一生)
4.形容词作名词
4.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
5.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意动,以……为衣襟;以……为束带);
三、古今异义
1.穷且益坚
古:困厄,处境艰难。 今:穷困;
2.一介书生
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4.盛筵难再
5.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6.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7.识盈虚之有数
古:量词,个 今:介绍,介于 古:以二十岁为弱年 古:第二次。
4.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躬亲抚养(亲自)
则病日笃(一天天地)
2.形容词作名词
夙遭闵凶(忧患凶丧)
猥以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心)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的地方)
3.动词作名词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4.使动用法
无以终余年(使……结束)
保卒余年(使……终了)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3.之
悦亲戚之情话(结构助词,的)
感吾生之行休(助词,主谓之间无意义)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往)
六、特殊句式
1.介宾结构后置
将有事于西畴 / 农人告余以春及
2.宾语前置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 复驾言兮焉求 ?/ 乐夫天命复奚疑?
3.省略句
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
4.被动句
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古:旋风 古:合
今:羊的角 今:比较
四、虚词积累 1 .之
2 .息 3 .其
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 穷发之北(助词,的)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代鹏)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
4 .以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
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 此小大之辩也。
2省略句 翱翔(于)蓬蒿之间。
5.固定句式
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宇
1.所赖君子见机
(通“几”,预兆)
2.俨骖騑于上路
(通“严”,整治)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消”)
二、词类活用
1.一言均赋(名词用作动词,铺陈)
2.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像星)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六、特殊句式
1.介宾短语后置
急于星火 /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2.判断句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3.省略句 谨拜表以闻(陛下) 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 则告诉(陛下)不许 少仕(于)伪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滕王阁序
名词,序言、序文
五、特殊句式
1 .定语后置
都督阎公之雅望 / 宇文新州之懿范 / 等终军之弱冠 / 慕宗悫之长风
2 .宾语前置
童子何知
六、名言警句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逍遥游》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 .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3.宾语前置句
奚以知其然也? / 莫之夭阏者 /
彼且奚适也 / 之二虫又何知 / 彼且恶
乎待哉
4 .介词结构后置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翱翔(于)蓬蒿之间
《陈情表》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
岂效穷途之哭
4.临 临别赠言
临帝子之长洲
5.怀 怀帝阍而不见
有怀投笔
古:过
今:向外走
副词,全、都。 形容词,完了、没有 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形容词,盛大的 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副词,尽 副词,尽 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形容词,走到头的 副词,将要
动词,面对 动词,想念
名词,心思
6.序 序属三秋
名词,时序
古:知心话 今: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古:农事 今:指有事情
古: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古:指战乱
今:常用来比喻乱子 古:日光 今:景色,光景
古:有时
今:或者,或许
古:指生死 古:立
今:离开留下 今:种植
四、一词多义
1.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行人)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不过数仞而下
(降落)
3 .使动用法
彼于致福者(使……到来)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满意;使……信任)
三、古今异义的词
1 .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虽然这样
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腹犹果然
古:食饱之状
今: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 、众人匹之
4.之二虫又何知 5.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6.小年不及大年 7.野马也,尘埃也 8.蟪蛄不知春秋
谨拜表以闻(使……知道)
三、古今异义
1.至于成立
古:成人自立
今:创立
2.九岁不行
古:不能走路
今:不可以
3.后刺史荣举臣秀才
古:优秀人才 今: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4.则告诉不许
古:申诉
今:让别人知道
5.臣之辛苦 6.除臣洗马 7.寻蒙国恩 8.晚有儿息
古:辛酸苦楚 古:授予官职 古:不久 古:子
今:身心劳苦 今:不包括在内 今:寻找 今:气息;停止
携幼入室(幼儿,儿童)
倚南窗以寄傲(傲世的情怀)
5.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5.意动用法
悦亲戚之情话(以……为愉快)
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
善万物之得时(以……为欢喜)
6.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 (使……愉快)
三、古今异义词
1.悦亲戚之情话
古:内亲外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