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成矿学

合集下载

区域成矿学答案

区域成矿学答案

长安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区域成矿学》试卷A答案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小题,答对一题得3分,共 15 分)1、区域——指不同规模的成矿带:地壳中矿床集中分布和有利于矿床集中分布的地区,是各自在地质构造、地质发育历史、成矿作用方面具有共性的地区。

2、区域成矿学:研究具有不同构造演化历史的成矿带中,矿产的区域分布规律性,成矿作用发生的规律性和这些规律的主要控制因素。

3、MSD:块状硫化物矿床的英文缩写4、BIF:条带状含铁建造的英文缩写5、MVT: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的英文缩写二、填空题(本大题共四小题20个空,每空2分,共40分)6、主要构造环境包括裂谷和洋中脊、————————、————————和————————。

答案在6页7、威尔逊旋回经历的五个阶段分别是胚胎期(东非裂谷)、————————、————————、————————和————————。

8、裂谷和洋中脊环境典型矿床类型包括:穹状隆起阶段与非造山花岗岩有关的——————————矿床、与斜长岩类有关的————————矿床;断裂下陷阶段主要矿床类型包括:————————、————————;——————————;——————————。

陆间裂谷形成阶段:——————————。

洋中脊发育阶段:————————————;————————————和——————————————。

答案在7页9、太古宇花岗岩-绿岩带主要矿床类型包括:与科马提岩有关的硫化镍矿床、与—————————————————————、与———————————————和———————————————。

答案在10页三、问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题 8 分,共 24 分。

)10、俯冲作用下主要矿床类型如何?答案:8页11、南岭层状层控多金属成矿带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答案:13-14页12、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特点如何?答案:20页四、简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10分,14题11分,共21分)13、简述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答:斑岩铜矿床又称细脉浸染型铜矿床。

区域成矿学PPT课件-成矿流体与蚀变矿化网络

区域成矿学PPT课件-成矿流体与蚀变矿化网络

岩浆水:δD –48~-80‰;δ18O +6~+9‰ 变质水:δD –20~-65‰;δ18O +5~+25‰
岩浆体系:0.n~10% , H2O在熔体内的含量与碱度 成正比 上地幔含水(以 H+等形式 ) 0.n%
衬底1
现代成矿卤水
衬底1
冲绳海槽流体盐度-温度范围 A CP
R/Ra为 3He/4He样品与3He/4He大气 23%He、42%Ne、21%Ar来自地幔源区
I.流体密度>海水,底流成卤水池,水平矿层。 IIa. 流体大于海水,可混合,新流体穿过混合层上升,矿质堆积于火山口和沿斜坡流动混合时沉淀。 IIb. 流体稍小于海水,上升喷流,主要在火山口堆积。 III.流体始终小于海水,强喷流,散落堆积范围大。
衬底1
水-岩相互作用问题
变质流体与矿床 IGCP 1989-1993
岩石圈中的流体(CO2、H2O 、石油、甲烷等) 美1989-
地质流体作用, 英,1992- (含矿化流体)
地球科学中的流体力学(Flumes),美, 科学基金会地球科学部,1995,战略观点和长期计划(包括岩浆成因和流体流动)
化学动力学与流体动力学的结合——研究方向
水-岩相互作用(成矿流体是如何获得、搬运和沉淀其金属和阴离子)
地质流体力学系统的计算机模拟
衬底1
四、成矿圈闭(Ore-forming trap)和储矿场形成机制
矿床定位场所,也称储矿场。促使成矿物质在一个局部的构造-岩石中聚集的条件和机制称为“成矿圈闭”(冯景兰,1960)或“构造-岩相圈闭”。
202X
CI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单击添加副标题

区域成矿学3050405

区域成矿学3050405
一定类型岩浆岩伴有一定矿种和矿床类型。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类:Cr、Ni、Cu、 Pt、V、Ti 、金刚石、金红石等; 碱性岩类:REE、稀有、Au、P等; 酸性岩类:W、Sn、Mo、Bi等
花岗岩类型、来源及其地球动力学环境
(Barbarin,1999)
花 岗 岩 类 型 来源 壳源 过铝质花岗岩类 混合源 (地壳+地幔) 偏铝质和钙碱性 花岗岩类 地球动力学环境 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类 MPG 含堇青石过铝花岗岩类 富钾钙碱性花岗岩类 (高钾-低钙) CPG KCG I S
粤北层控矿床成矿模式示意图
(据陈学明,1992)
粤北层控矿床成矿模式简表
(据陈学明,1992)
红岩型 主要成矿时间 岩浆活动 物质循环深度 泥盆系及 前寒武系 建造水 海水硫酸盐 (微生物还原) 泥盆系 (及基底) 盖层与基底 建造水、 深部循环水 海水硫酸盐 (有机物还原) 盖层与基底 上地壳 海水、建造水 深部循环水 海水硫酸盐 (有机物还原) 基底和盖层 海底和沉积物 的成岩空间 早期成岩 马口型 后生 凡口型 沉积-成岩 大宝山型 沉积-成岩,后生 火山-沉积, 岩浆叠加 下地壳 (上地幔) 海水、建造水、 深部循环水,部 分岩浆水 岩浆硫, 海水硫 岩浆,盖层 海底和沉积物的 成岩空间、岩石 中后生裂隙
)
After Hill et al. (1990)
(二)岩浆(体)的控矿作用
岩浆活动是地球物质运动的重要形式,可形成多 种矿床类型, 可以成矿系统观作全面分析 1. 岩浆(体)本身的成矿作用
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岩浆热液矿床(云英岩型、夕卡
岩型、斑岩型等) 被后期热液改造、成矿,如华南的、铀矿、萤石矿,多为 脉状矿体 岩体的风化壳矿床:如花岗岩高岭土矿床、藏 超基性 岩的风化壳型镍矿

区域成矿学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区域成矿学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区域成矿学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区域成矿学作为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入研究区域成矿规律,预测矿产分布,提高找矿效率和科技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由于区域成矿学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包含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等各方面信息,所以区域成矿学应用于找矿的时候需要科学的技术支持。

本文将通过对区域成矿学的基本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区域成矿学在找矿时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区域成矿学;找矿;应用研究区域成矿学作为一门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的学科,有着特定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随着区域成矿学不断完善和发展,它的实用性也越来越强,被广泛应用于地质矿产的勘测。

但是其在应用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只有更加深入研究这门学科,才能使它在找矿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1.区域成矿学的研究内容区域成矿学是一门内容非常丰富的学科,它所包含的内容涉及到了很多其它学科,对综合知识要求很高,要研究区域成矿学,首先应该了解它的研究内容:(1)区域岩石,主要是研究岩石的组成成分、结构特点、演化过程、成矿过程。

(2)区域地球化学,主要是研究区域地壳与上地幔的矿物元素以及矿元素在区域中存在的状态。

(3)区域构造,主要包含的内容是大型构造的特征,矿物质的转换和成矿过程。

(4)区域沉积作用,主要研究沉积成岩过程中成矿的过程及成矿控制。

(5)区域岩浆活动,主要研究岩浆活动与成矿之间的内在联系。

(6)区域变质,主要研究区域变质对于成矿的影响以及对这种区域矿床的有效控制。

(7)区域地质流体,主要通过研究区域地质流体来分析成矿流体的来源和成矿类型。

(8)矿床保存,通过研究矿床形状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趋势,研究保存矿床的方法。

(9)成矿谱系,通过对成矿区域、时代进行分析,研究成矿谱系。

2.区域成矿学的研究方法由于区域成矿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十分丰富,所以在研究区域成矿学时,应该采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系统组合多门学科进行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2.1区域成矿学的基本研究程序区域成矿学的综合性较强,在研究的过程中应通过系统化、理论化的分析方法,对区域进行简单分析。

区域成矿学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剖析

区域成矿学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剖析
Alteration zoning can occur in many different geometric forms, ranging from concentric shells, to linear forms, to irregular and complex.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are characterized by concentric shell-shaped zones of alteration, which overlap to some extent Figure 8 – 1 A. The core area contains “potassic” alteration in the form of potassium feldspar and biotite. Further outward is a zone of “phyllic” alteration consisting of the assemblage quartz-sericite-pyrite. The outermost zone, called “propylitic”,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ssemblage quartz-chlorite-carbonate and locally containing epidote, albite or adularia. Epithermal deposits associated with major structures (faults or fractures) have linear zones which parallel the structure. The mineralogy is highly variable, as is the geometry. One example of alteration zoning associated with a volcanic vent is shown in Figure 8 – 1 B. This example indicates an inner zone of silicification forms within a central breccia formation, and an outer zone of propylitic alteration lies adjacent. Sericite is a common alteration mineral formed in zones along fault structures or fault zones in low to moderate temperature settings.

区域成矿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区域成矿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区域成矿学的概念:区域成矿学是研究区域的成矿环境、成矿条件、成矿过程和成矿演化,阐明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的地球系统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是进行区域矿产预测和普查找矿的理论基础,也是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储矿场的概念:是在一定成矿地质构造背景上产生的有利成矿的地质、物理、化学因素的耦合场,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空间概念,而是各种异常控矿因素的汇聚,以达到成矿物质巨量浓集的效应。

三.水岩反应:水岩反应是指在地质作用过程中,水溶液与矿物岩石间物质成分的相互交换作用的化学反应。

四.沉积建造的概念:沉积建造是一套具有一定沉积特征和纵向序列特点的岩类组合,它代表着地球动力演化过程中一定阶段的沉积作用的总体特征,其顶底界面常被假整合、不整合或沉积间断面所隔开。

五.矿源场:矿源场指在地球化学省中,某些金属相当富集,具有作为矿质来源条件的地区,从中可直接提供成矿物质。

六.矿床的成矿系列的概念:成矿系列:是指在一定的地质单元内,在一定的地质发展时期,与一定地质作用有关,在不同或相同演化阶段,形成的有相互成因联系的一组矿床。

七.成矿圈闭:是指促使成矿物质在一个局部的构造-岩石中聚集而不被散失的条件和机制。

八.矿源体:指富含成矿物质并直接对成矿做出贡献的地质体九.成矿阶段的划分:原始地壳形成时期(2800—3500ma)微板块构造运动时期(1800—2800ma)地壳的快速增生时期(850—1800ma)古超大陆旋回时期(250—850ma)新超大陆旋回期(0---250ma)十.成矿作用演化的基本趋势:1.成矿物质由少到多2.矿床类型由简到繁3.成矿频率出低到高4.聚矿能力由弱到强十一.大型构造的类型:反映地壳水平运动的伸展、收缩和走滑;反映垂向调整的隆升和沉降,其间可以有各种过渡或转换形式。

十二.中国成矿域的划分:天山-兴蒙成矿域塔里木-华北成矿域秦-祁-昆成矿域扬子成矿域华南成矿域喜马拉雅-三江成矿域。

十三.成矿单元的划分:全球成矿单元分成二级即成矿超带成矿域大成矿带(环太平洋成矿带特提斯-华力西成矿超带南非成矿区苏必利尔成矿区西奥成矿区乌拉尔成矿带中亚—蒙古成矿带斯堪的那维亚—波罗成矿区)十四.成矿流体的基本类型:岩浆热液变质热液热卤水地热水地下水海水石油和天然气地幔来源的流体。

第十二章 区域成矿研究

第十二章 区域成矿研究

成矿作用的发生是一种随机和非线性的事 件,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即使构造环境和物 质组分相同或相似,经历了相同的地质— 地球化学过程,也并非必定出现某类矿床。
碰撞造山过程会使早期演化时期形成 而深埋的矿床回返到近地表的部位
沿阿尔卑斯— 喜马拉雅中新生代碰撞造山带分布着许多 蛇绿混杂岩,其中有不少铬铁矿床、镍- 铂族元素矿床、裂 谷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及金刚石矿床等,它们是深埋在洋中脊
围向大陆一侧推移,且 火山岩数量减少,深成 岩增加,矿化的种类和 成因类型也发生变化。
俯冲带矿床分布特点
主弧内—斑岩铜矿床、含铜多金属角砾岩筒、矽卡 岩型矿床、与金银有关的脉状矿床、卡林型金矿 床 主弧靠大陆一侧—接触交代型银铅锌矿床、多金属 脉状矿床、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矿床 在弧后裂谷盆地和弧间裂谷盆地中— 与火山岩有 关的块状硫化物多金属矿床(黑矿型)、克莱马 克斯型斑岩钼矿床、石油和天然气矿床
新生洋壳岩石为主,则主要形成塞浦路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矿化以 Cu, Zn, Fe 等为主。基底岩石性质对中低温热液矿 床矿种的影响显著。
碰撞构造环境
碰撞带包括:陆—陆碰撞和弧—陆碰撞
陆- 陆碰撞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同陆块成 分之间的差异和成矿物质再循环预富集差异明显, 碰撞以后的演化可能受到深部垂向地质过程的很大 影响,因此,不同碰撞构造环境形成的造山带可能 具有自己独特的成矿作用系统,不易具有较为统一 的成矿作用规律性。
地幔热柱早期主要提供大量热能引起地壳物质的重熔和地
壳结构的改变,柱头的活动性组分随着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 成为流体并与地壳中的流体一起活动,搬运成矿物质和推动 矿化的发生。地幔热柱晚期主要是地幔物质直接或间接成矿。
区域岩石圈物质组分的不均一性控制了一定区域可能出现 的优势矿种

区域成矿学教案第四章

区域成矿学教案第四章

《区域成矿分析》教案第4章区域成矿的基本控制因素(45-88)一、本章安排●共授课2次,计4学时。

分别为:区域岩石圈组成、结构、演化与成矿;区域构造与成矿;岩石建造与成矿;区域地球化学与成矿;地质流体与成矿;区域地质—成矿史研究要点●首先讨论、复习前面已经涉及的矿床形成的诸多要素;然后作本节课程主要内容介绍,最后小结并布置思考讨论题;对本节课程主要内容介绍,最后小结并布置思考讨论题二、本章主要内容、要点1、主要内容●学习影响矿床形成的诸多重要要素(构成成矿系统的要素),包括区域岩石圈组成、结构、演化与成矿;区域构造与成矿;岩石建造与成矿;区域地球化学与成矿;地质流体与成矿;最后介绍区域地质—成矿史研究的要点2、本章要点●大陆地壳结构与组成●壳—幔物质再循环对成矿的意义●大型构造的控矿意义●大型构造类型与成矿●古陆边缘构造—成矿系统●沉积建造与成矿●岩浆岩建造与成矿●区域地壳和上地幔的元素丰度及其成矿意义●地质体中成矿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可活化度●流体成矿的研究意义和趋势●成矿流体基本类型●成矿流体基本类型三、授课内容第一节区域岩石圈组成、结构、演化与成矿一、大陆地壳结构与组成大陆的上地壳主要由沉积岩及侵入岩中的花岗岩类组成,为浅变质富含水的“湿”的绿片岩相。

中地壳由相当于混合岩的物质组成,富含钾、钍、铀,为含水的“湿”的角闪岩相。

下地壳是由麻粒岩相组成的富含CO2的“干”变质作用带,其中,下地壳上部主要由长英质麻粒岩组成;下地壳底部主要由镁铁质麻粒岩组成,其化学成分接近于幔源玄武岩。

二、壳幔作用与物质再循环地壳和地幔岩石圈均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两者紧密相连,以Moho面为过渡层。

Moho 面是一个地震测量的不连续带,厚约5~15km,在这个带中Vp,值明显增加到8km/s左右,并且具有陡的梯度带。

岩石学家的观念认为,地幔主要由超镁铁质岩石组成,本来是原始地球的外层。

在地球的漫长生长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岩浆活动和去气作用而演化成现今的地壳,而上地幔则是壳幔演化过程中的残余部分。

区域成矿学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区域成矿学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区域成矿学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引言区域成矿学是矿床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矿床形成的地质、构造和矿床成因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地质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矿床形成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区域成矿学在找矿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区域成矿学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一、区域成矿学的基本概念区域成矿学是矿床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矿床形成的地质、构造和矿床成因等方面的问题。

区域成矿学的研究对象是大规模的地质体系,其研究范围通常包括整个大陆地壳、板块构造、构造-岩浆活动区以及大规模地质过程。

区域成矿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调查、矿床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床成因地质学等多种手段。

通过对地质、构造和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揭示地质、构造和矿床成因等方面的规律,为找矿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二、区域成矿学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1. 研究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区域成矿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

地质构造是矿床形成的基础,不同的地质构造条件对矿床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特征的研究,可以为找矿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2. 识别矿床成矿地质远景区域成矿学通过对地质构造、构造活动、岩浆活动、热液活动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可以识别出矿床成矿地质远景。

矿床成矿地质远景是指在地质构造、构造活动、岩浆活动、热液活动等方面具有良好条件的区域,可能存在有矿床形成的可能性。

识别矿床成矿地质远景是找矿工作的基础,对于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研究矿床成因矿床成因是矿床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通过研究矿床成因,可以揭示矿床形成的地质、构造和矿床成因等方面的规律。

矿床成因研究的成果对于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辅助作用。

三、结论区域成矿学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通过对地质构造、构造活动、岩浆活动、热液活动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可以为找矿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今后,随着地质科学的不断发展,区域成矿学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将会更加深入,为找矿工作提供更加重要的支持。

区域成矿学

区域成矿学

A1.矿石品位: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含量,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2.围岩蚀变:指矿体周围的岩石在气水热液作用下发生一系列旧矿物被新的稳定矿物取代的交代作用,使围岩的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现象。

3、岩浆熔离作用:指在较高温度下的一种均匀的岩浆熔融体,当温度和压力下降时,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混熔的熔融体的作用。

4、变成矿床:原来的岩石受变质作用形成矿床或原来的矿床经变质作用形成具另一种工艺技术特性的矿床。

5、矿源层:矿源层:指成矿物质在沉积成岩时已初步富集并能在后生期被活化迁移出来的岩层。

1、我国矿产资源中严重短缺的矿种有( A )A. 铬、铂、钴、钾盐、金刚石等;B. 铬、稀土、金刚石等;C. 铬、铂、铜、金刚石等;D.钨、铅、锌等2、按卡尔波娃的阶段说,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形成于( D )阶段。

A. 晚矽卡岩;B. 氧化物;C. 早期硫化物;D. 晚期硫化物3、云英岩化通常与钨、锡矿产有关,它是( A)蚀变的产物。

A. 高温热液;B. 中温热液;C. 低温热液;D.超低温热液4、湖南锡矿山是主要产出( A )的矿床。

A. 锡;B. 锑;C. 铁;D. 铅锌5、江西星子高岭土矿床属( A )粘土矿床。

A. 残余;B. 沉积;C. 沉积变质;D.热液6、冲积砂矿床具有明显的层序。

砂矿的主要含矿层为( B )。

A. 基岩层;B. 粗砾石层;C. 小砾石层;D. 粗砾石层和泥炭层7、宣龙式庞家堡铁矿床产于( A )串岭沟组中。

A. 中元古代;B.震旦纪;C.寒武纪;D.泥盆纪8、钾盐是在卤水蒸发晚期沉积的。

瓦利亚什科提出(D)假说来解释钾盐矿床的形成。

A. 沙洲说;B.沙漠说;C.萨布哈说;D.干盐湖说9、使烟煤的物质组份、组构发生明显变化而形成的石墨矿床称为( C )。

A. 沉积矿床;B. 岩浆矿床;C. 变成矿床;D.受变质矿床10、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B )属于世界级成矿域。

A.环太平洋;B.特提斯;C. 中亚;D.中非1、西藏罗布莎矿床主要矿产类型为铬矿产。

浅析区域成矿学在地质矿产找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浅析区域成矿学在地质矿产找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浅析区域成矿学在地质矿产找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摘要:区域成矿是地球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到地质规律和矿物分布预测,而且还涉及到多种学科,并且在勘探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大大提升了寻矿的效率。

本文将深入探讨区域成矿学如何为地质勘探提供有效的指导,以及它在矿产开采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区域成矿学;找矿;作用引言近年来,随着区域性成矿技术的迅速发展,它的价值也日益凸显。

特别是当地质勘探工作者开始探索这一领域的资源时,采取的局部矿物勘探技术的运用,既扩大了勘探的覆盖面,又极大地提升了勘探的精度与准确度。

因此,随着技术的持续改良,它的作用日益突出。

尽管这个领域的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它的实际运作还有很多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努力,以便充分利用这个领域的潜力。

1.区域成矿学对地质找矿的意义“区域成矿学”并非仅仅局限于探讨区域内的沉积物的构造。

相反,这门课题的重点放在了探讨这种构造的地质原因,并对这种构造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这门课题还专门探讨了如何利用地球的物理和化学因素对矿产进行开采。

综上所述,对于区域成矿的研究,应当考虑到该地的历史演变、地球的物理状态、构造活动以及矿产的分布情况,以及其中的各种可能的变量,以及它们的异常与重大意义。

利用地质学原理和地质构造的分析结果,构筑一个准确的地质构造模型,以便更好地进行矿床的勘查和开发。

2.地质矿产找矿期间区域成矿学能够发挥的作用在寻求资源时,区域成矿学已经被普遍采纳,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快速、高效地开采资源,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估资源,从而更加精准、高效地完成寻求资源。

因此,将一些已经获得较高效率的技术和方法纳入到寻求资源时,将会大大推动寻求资源更加高效、准确、可靠。

(1)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运用区域成矿学的原则,有效的控制并精准的指导矿产勘查,从而使勘查的效率大大提高,并且可以有效的检测到各个勘查项目的特征,从而使勘查的效率大大提升,从而使勘查的效果达到预期的水平。

区域成矿学在找矿中的应用

区域成矿学在找矿中的应用

区域成矿学在找矿中的应用区域成矿学在找矿中的应用一、引言随着区域成矿学理论的不断深入发展,其在地质矿产找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了,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区域成矿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之后分析区域成矿学在找矿中的应用。

二、区域成矿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一)区域成矿学的研究内容区域成矿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和变质作用及地质发展史;区域主要地质事件及其成矿意义;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及岩石圈组成与结构。

2.含矿岩石建造的种类、形成与分布;构造2成岩2成矿作用。

3.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基岩、土壤、水系物质的成矿元素丰度,主要地质体的元素丰度,壳幔的主要元素丰度;作为成矿物质来源的地球化学块体及其成矿意义。

4.区域地质流体:古含矿流体的类型、来源、输运和停积;区域尺度含矿流体的示踪标志;构造-流体-成矿作用。

5.已知矿种、矿床类型和成矿条件,主要矿床的成矿模式及成矿特征。

6.区域的综合地质异常(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原生异常与后生异常,各类异常间的关联及其示矿意义。

7.区内的成矿系统(一个或数个)及各成矿系统间的联系;按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继承性建立区域成矿谱系。

8.建立矿产信息库,编制区域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图。

9.总结区域成矿规律,认识区域成矿特征,明确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10.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明确区域内的主要矿种、主要矿床类型;预测矿产资源量和远景区;研究重点矿床的找矿模型和区域普查找矿方向以及适用于本区的找矿方法和技术。

区域成矿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和变质作用及地质发展史;区域主要地质事件及其成矿意义;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及岩石圈组成与结构。

2.含矿岩石建造的种类、形成与分布;构造2成岩2成矿作用。

3.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基岩、土壤、水系物质的成矿元素丰度,主要地质体的元素丰度,壳幔的主要元素丰度;作为成矿物质来源的地球化学块体及其成矿意义。

区域成矿学在找矿中的应用

区域成矿学在找矿中的应用

区域成矿学在找矿中的应用摘要:区域成矿学属于地球系统科学中的重要学科,该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对目标区域的成矿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包括成矿规律以及矿产的资源分布内容等等,区域成矿学所涉及到的其他相关学科内容较多。

近些年来,随着区域成矿学的广泛利用,对矿产找矿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针对区域成矿学在找矿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介绍,仅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成矿学;地质找矿;应用分析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区域成矿学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在近些年来,通过广泛的技术应用和推广[1],大大提高了该技术学科的价值,在矿产资源找矿工作中,地质勘查人员广泛的应用区域成矿学,不断的提高了找矿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大大增加了找矿工作的准确性,通过大量的应用实践表明,区域成矿学具有强大的实用性特点[2],同时具有很高的应用推广价值,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优化和解决,比如一些影响因素,对整个找矿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提高技术研究力度[3-4],发挥区域成矿学的最大应用价值。

1区域成矿学的内容介绍区域成矿学是地质矿产研究学科的一个分支。

主要研究目标是对成矿规律进行分析和掌握,在一些矿床的成矿规律研究工作中,运用区域成矿学,结合区域构造因素,可以作为构造演化的依据,区域成矿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括成矿物质,包括物质的来源和物质的形成规律等等,对成矿普查和成矿预测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区域成矿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成矿区域内的岩石进行分析和研究,包括岩石的结构和组成,以及岩石的演化过程等相关内容。

2.对区域内的地球化学研究,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对地壳和地幔中的矿物质元素进行分析,对其含量和属性以及构造特征进行掌握,包括存在的形态和演化的趋势等等。

3.对特定区域的区域构造进行分析,对该区域内的区域特点和构造特征进行研究,结合区域成矿学,对地质构造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区域特点。

矿产资源评价-区域成矿学

矿产资源评价-区域成矿学

矿床变化
• 一、环境变化,按照温压条件分成:1,岩浆分凝; 2,中成;3,高温浅成;4,动力热液;5,低温 浅成 • 二、形态变化。1、挤压型,紧密褶皱;2、拉张 型,阶梯状正断层;3、走滑型,糜棱岩化 • 三、矿体质量变化,主要表现在物质成分上,例 如菱锰矿氧化成软锰矿 • 四、矿床类型的变化,原生矿变成砂矿和氧化矿 (风化壳型);石墨矿变成无烟煤;沉积铜矿变 成斑岩铜矿(混合岩化)
矿床的保存
• 一般来说古老的矿床遭受改造的几率大, 不容易保存,但是也有很多古老的大型矿 床,这就涉及到矿床形成后构造环境的变 化,一般在长期稳定的地块中矿床容易保 存,例如南非维特瓦特尔兰德型金矿
区域成矿研究实例-长江中下游的多金属矿床
•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位于扬子地台东北缘断裂坳陷 带中,该成矿带以Ⅰ型花岗岩为主还有海相喷流 沉积成矿系统,它们的形成受构造、岩浆、地层 等多因素控制。 • 从总体上看,该区成矿带属于燕山期大陆板块内 部的断裂与裂陷交织的构造-岩浆-成矿带。 • 震旦系到古生界地层为W、Sb、Mo、Pb、Zn赋 矿为主,古生界到三叠系以Cu、S为主,三叠系 到白垩系以Fe、S为主
成矿系统结构图
成矿系统的控制因素
• • • • • • 一、区域岩石圈的组成、结构和演化 二、区域地球化学 三、区域构造 四、区域的岩石建造 五、区域岩浆活动 六、区域地质流体作用
区域地球化学
• 一、变质基底元素丰度,例如江南地区元古宙浅变质岩Au 的丰度,浙江双溪坞群的Au-Ag-Cu组合,赣东北双桥山 群的Au-Ag-W-Cu,湘西北板溪群的Au-Sb-W-Hg-As,这 些含金建造控制了区内大多数重要的矿床 • 二、地幔化学组成,例如华北克拉通富Mo、Pb、W,结果 在华北克拉通发现了大型、超大型钼矿等,但是只有在八 宝山斑岩-矽卡岩铁矿中含有少量铜矿石 • 三、元素的赋存和可活化度,例如晶格金、包裹金、和裂 隙金在同等的含矿流体和构造-热状态下,裂隙金最容易 析出,而晶格金最难析出;在同样物理化学条件下,U、 Hg、Sb、As、Ag易大量析出,Co、Ni、V、Ti、Cr属稳 定元素,难以析出,而Cu、Pb、Zn属中间状态,能被析 出

区域成矿学

区域成矿学

前言 (2)第一章区域地质背景 (2)§1.1 区域地层 (2)1.1.1 下基底岩系 (3)1.1.2 上基底岩系 (3)§1.2 区域构造 (4)1.2.1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 (4)1.2.2 褶皱 (4)1.2.3 断裂 (5)§1.3 岩浆岩 (5)1.3.1 古元古代花岗岩 (5)1.3.2 中生代花岗岩 (6)1.3.3 基性脉岩 (7)第二章典型矿床 (7)第三章区域成矿规律 (9)§3.1 成矿物质来源 (9)§3.2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9)3.2.1大地构造与成矿作用 (9)3.2.2矿田构造演化对成矿的控制 (9)3.2.3构造对工业矿体的控制 (11)4.2.4矿体就位 (13)4.2.5控矿模型 (14)§3.3 成矿流体的来源 (15)§3.4 成矿时代分析 (16)第四章区域找矿标志与找矿预测 (17)§4.1区域找矿标志 (17)4.1.1 地球化学异常标志 (17)4.1.2 地球物理异常标志 (20)4.1.3 深部找矿标志 (21)§4.2深部隐伏矿体预测 (22)4.2.1小秦岭深部找矿的可能性 (22)4.2.2预测找矿模型 (23)4.2.3深部隐伏矿找矿靶区预测及工程验证 (24)参考文献 (27)前言20 世纪末我国已发现了8个重要的金矿密集区:胶东金矿密集区、小秦岭金矿密集区、冀东金矿密集区、河北省宣化—赤城金矿密集区、滇黔桂金矿密集区、陕甘川金矿密集区、衰牢山老王寨金矿密集区和新疆南天山萨瓦亚尔顿超大型金矿区。

此外还有吉林夹皮沟、河南熊耳山、鲁西、内蒙古大青山—乌拉山等金矿密集区(翟裕生,2002,2004;李俊建,2002)。

这些金矿密集区不但构成了我国金矿的主要类型,控制了我国金的主要储量,也提供了我国黄金的主要产量(董栓群,2008)。

小秦岭金矿区是仅次于胶东金矿密集区的第二大矿集区,自 20 世纪末以来,整个矿田迄今共发现金矿脉和含金蚀变构造带 1000 余条(徐宪立,2007;张赞生,2006)。

区域成矿学PPT课件_区域构造与成矿

区域成矿学PPT课件_区域构造与成矿
(7)当裂谷等构造发展到终结阶段,由伸展状态转变为挤压状态时,盆地逐渐闭合进而发展到褶皱隆升造山,经历了盆山转换过程。原来的硫化物矿层被卷入造山带,经历了热动变质、晚期变形等,矿体的形态、产状、组成和品位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包括叠加成矿和改造成矿等作用,这些后继的地质作用有可能使原热水沉积成的汞、锑、金、银矿化层等再富集成为矿床。
(据J. Kutina,1996)
(据J. Kutina,1996) 显示地幔对流、深部构造薄弱带和侵入一火山中心源区及伴生的金属矿床(图中为黑点)
主要成矿系统:①狼山一渣尔泰山铜一铅一锌一硫成矿系统;②白云鄂博稀土一铁一铌成矿系统;③白乃庙铜一金钼成矿系统;④辽一吉铁、镁、硼、铅、铅成矿系统;⑤龙首山镍一铜一铂成矿系统;⑥白银厂铜一铅一锌一银成矿系统;⑦中条山铜成矿系统,⑧熊耳山金成矿系统;⑨郯一庐断裂带金一铜一钼一铁成矿系统(中生代陆缘内侧)
玉龙)
丽江-鹤庆斑岩型Cu-Mo-Au带 (32-40Ma)
兰坪 Pb-Zn-Cu-Ag 成矿区 (40-62Ma)
哀牢山Au 成矿带 (23-38Ma)
高原东缘转换带与成矿作用
腾冲 Sn-稀有 金属成矿区 (50-60Ma)
碰撞 岩浆
逆冲 流体
走滑 剪切
秦祁昆 成矿域I2 祁连成 矿省---- 北祁连III34 南祁连III35
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
大型构造活动的长期性、脉动性和继承性,有利于维持一个足够长的古地热异常场、稳定的热液对流系统、稳定的地球化学障和稳定的成矿环境。大型构造的多期活动和不同层次的叠加,有利于成矿物质的反复叠加富集,汇聚在同一有限空间而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 如湘南地区许多矿床受北北东向茶陵一临武深断裂带所控制,该断裂在早期控制晚古生代(D-P )的沉积相,中生代又控制印支期和燕山期的花岗岩类活动直到与红盆有关的热水系统持续活动达100 Ma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区域成矿学:研究区域的成矿环境,成矿条件,成矿过程和成矿演化,阐明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的地球系统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2.区域成矿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区域中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地质构造背景和环境。

(2)研究区域的控矿条件和因素(3含矿岩石建造的形成和分布特征(4)研究区域的地球化学特征(5)区域内已知的矿种和矿床模型(6)研究区域内各矿种,各矿床类型之间的相互联系(7)研究和建立区域成矿系统(8)研究区域内主要成矿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9)综合研究和阶段性总结区域成矿规律(10)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对区域矿产资源的潜力和前景作出基本评估,提出矿产资源量增长的途径,提出区域矿产预测和普查找矿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方法,以及在必要的和可能的提出有关区域矿业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建议等。

3.成矿规律:矿床形成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物质共生关系及内在成因联系。

4.区域成矿学的研究意义:(1)提出矿产预测和普查找矿的科学依据,指导发现新新矿床(2)研究区域内各类矿产的成矿潜力,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矿产资源方面的系统咨询和建议(3)它专门研究在一定区域中化学元素及其组成的高度富集的地质作用。

它的研究成果能丰富和充实整个地球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整个地球科学链中的重要一环。

第二章1.成矿系统:在一定地质时空域中,控制矿床形成和保存的全部地质要素和成矿作用过程,以及所形成的矿床系列和矿化异常系列构成的整体,是具有成矿功能的一个自然系统。

(包括成矿系列)2.成矿系列:翟裕生:与同一建造有成因联系的各种成因类型矿床类型构成的四维整体。

陈毓川: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所组成的自然体,是四维空间中有内在联系的矿床组合。

程裕其:在一定地质时期和一定地质环境中,在一定的主导地质成矿作用下形成的,在时间,空间和成因联系上都有密切联系,但其具体生成条件是有差别的一组(两个以上)矿床类型的组合。

3.成矿区带:是一个地质域概念,是经长期地质演化的一个或几个地质体组成的复杂的地质巨系统,包括成矿系统。

4.成矿流体:各类地质流体经过一定的地质演化而演变为包含和搬运成矿物质的那一部分流体.5.成矿系统的结构:①控制成矿因素②成矿要素③成矿作用过程④成矿产物6.成矿系统的特征:①它是地史演化的自然产物,是地球物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②它是产在一定地质构造环境中的开放系统,与所在环境之间进行着成岩成矿物质,流体和能量的交换,以达到成矿物质的高度浓集。

③它具有非线性反馈的动力学机制和有组织能力。

从而能自发排除作用过程中的各种干扰,保持成矿作用的持续进行,实现其成矿功能。

④成矿系统具有层次性,全球性的有超成矿系统,基本的是区域成矿系统。

⑤成矿系统具有一定的时空范畴。

⑥成矿系统具有四维属性。

它是动态的。

⑦成矿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7.成矿系统的研究意义:①推动成矿规律的深入研究。

②有利于发挥矿床学对整个地球科学的功能。

③全面知道矿产的勘查和开发。

8.成矿系统的基本要素:①成矿物质②成矿流体③成矿能量④成矿流体的运输通道⑤矿石堆积场地9.成矿系统作用产物:矿化带,矿化区等。

它们由各个矿床,矿点和各类异常组成。

第三章1.全球成矿作用演化的基本趋势:①成矿物质由少到多:成矿元素由几种到几十中。

②矿床类型由简到繁:矿床成因类型从古到今由简到繁,数量在增加。

③成矿频率由低到高④聚矿能力由弱到强:聚矿能力成矿强度随地史演化而增强,矿床规模越大,品味越高,成矿强度越大。

2.地史上成矿阶段的划分:①太古宙成矿期(>2500Ma)②古元古代成矿期(2500-1800Ma)③中元古代成矿期(1800-1000Ma)④新元古代成矿期(1000-600Ma)⑤早古生代成矿期(600-400Ma)⑥晚古生代及早中生代成矿期(400-200Ma)⑦晚中生代—新生代成矿期(200Ma——)3.成矿演化的主要制约因素:①成矿元素地球化学性质②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演化③地球构造运动演化④现在成矿作用4.我国的I级区域成矿单元有哪些?我国的I级区域成矿单元有:①昆—祁—蒙成矿带②喜马拉雅三江成矿带③东亚陆缘成矿带5.地史中与生物作用有关的区域成矿主要发生在哪些时间段?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生物作用开始起到较明显的作用。

新元古代—中寒武世:生物作用强烈震旦纪、寒武纪:蓝藻、叠层石富集形成了优质磷块岩.晚古生代:铝土矿.晚石炭世以后:煤矿第四章1.大陆地壳结构:上地壳:主要由沉积岩及侵入岩中的花岗岩类组成,为浅变质富含水的“湿”的绿片岩相。

中地壳:由相当于混合岩的物质组成,富含钾、钍、铀为含水的“湿”的角闪岩相。

下地壳:由麻粒岩相组成的富含CO2的“干”变质作用带2.大型构造:贯通地壳,可影响上地幔的构造。

<1>特征:①大型构造不仅是地壳或岩石圈受力变形的产物,而且它的形成和演化控制着相关的沉积、岩浆、变质、流体等作用。

②它通常不是单一的构造形迹,而是多种低序次构造的有机组合,常表现为不同级别,不同形式的构造要素组成的一个构造系统。

③它通常有长期活动历史,可经历不同时代,不同层次,不同应力体制和不同强度的变形,造成不同期次的构造活动产物的叠加,造成其内部构造的复杂性。

④大型构造有相当的深度,它贯通地壳不同圈层,甚至可达上地幔和软流圈,有的就是不同圈层的转换带。

⑤由于大型构造深部构造的规模巨大,影响到地慢热状态,在其运动中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可为其它地质作用提供能源。

<2>类型:①反映地壳水平运动的:伸展,收缩,走滑②反映垂向调整的:隆升,沉降。

与伸展变形有关的:①裂谷②大陆生长断层或同生断层③盆岭构造④变质核杂岩构造与收缩变形有关的:①构造混杂岩带②活动陆缘构造—混杂岩带③前陆褶皱冲断带④侏罗山或滑脱褶皱带⑤陆内大型推覆构造与水平剪切变形有关的:①转换断层②大型走滑断裂系其它:①热点构造②底辟构造系③大型韧性剪切带④大型撞击构造3.古陆边缘构造:<1>离散型陆缘构造—成矿系统:成矿特征:热水成矿系统占重要地位。

矿化呈区域性带状分布,延伸可达数百公里。

成矿带中,大中小型矿床星罗棋布,有些呈等距分布,矿化的水平性分带较明显。

成矿物质聚矿能力强,矿石储量大。

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常有产出。

<2>会聚型陆缘构造—成矿系统: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为主。

矿化呈区域性带状分布,有较宽的分带。

矿床类型多样,大中小型矿床均有。

成矿后因造山隆升受剥蚀的几率较大<3>走滑型陆缘构造—成矿系统4、含矿岩石建造与成矿的关系(1)岩石建造作为同生矿床的主演(2)岩石建造作为矿源层(3)岩石建造作为后生矿床的主岩(4)有些岩层本身就是矿层(5)岩石建造可供应成矿流体(6)一些火成岩建造可提供热源(7)富含碳、氢、氧、氮和生物有机质的岩层在一定条件下可析出这些物质,参加到流体中去,从而影响或控制矿质搬运和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包括氧化还原状态。

(8)岩石建造与流经其中的含矿流体的相互作用,二者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改变流体的组成和形状,从而对其以后的活动和作用产生影响。

5、沉积建造:是一套具有沉积特征和纵向序列特点的岩类组合。

顶底界面常被假整合、不整合或沉积间断面所隔断。

沉积建造包括a共生岩石的物源:包括物源的传输系统和传输方式b 沉积环境:指建造的容纳空间及其沉积作用的动力学特征 c 能量平衡:泛指沉积堆积速率与地壳沉降速率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补偿状态及其变化趋势。

6、岩浆建造:(1)岩浆岩的成矿专属性:一定类型岩浆岩与一定矿种和矿床类型间的岩石和地球化学的亲缘关系(2)S型:起源于地壳沉积岩的局部熔融。

主要发生在陆内大型韧性剪切带和大陆碰撞造山带,以二云母花岗岩等过铝花岗岩为代表。

含有地壳中丰度较高元素有W、Sn、Nb、Ta、Bi、REE、Be、U等。

矿床一般产在大岩基浅部、顶缘或边缘的小岩体内外接触带。

有强烈的蚀变交代,常呈明显的蚀变—矿化分带。

以蚀变花岗岩型、云英岩型、脉型等热液矿床为主。

I型:起源于地壳火成岩的熔融,以火成物质为原岩。

主要是下地壳和地幔物质来源的基性火成岩经部分熔融的产物。

多产于活动大陆边缘,以安第斯山型花岗岩类为代表。

I型花岗岩有关矿产以在上地幔中较丰富的铁、钼、铜为主,还有金银、铅锌、硫等。

矿产主要产于断裂拗陷带中,在区域上呈带状分布。

矿床类型有斑岩型、矽卡岩型中低温热液型,部分地区有岩浆型铁矿产出。

A型:起源于地幔与地壳物质的结合。

以发育晶洞构造和花纹结构为特征。

常产于古陆边缘深断裂带中,与断裂岩浆活动有关或是造山带深层活动的产物。

有关矿物有:Fe,铌,稀土,Au,Bi,U,锆,Sn,萤石,磷灰石等。

M型:起源于地幔物质,是由慢源玄武岩岩浆分异而成的花岗岩类。

主要与陆-洋碰撞造山带中的超镁铁质堆积岩有关。

(3)与花岗岩有关的成矿作用:①花岗质岩浆本身的成矿作用: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质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或已固结的了的花岗岩类,或花岗质岩浆溶液的交代作用②花岗岩体作用于周围地质体的改造,叠加成矿作用(当花岗质岩浆作用于附近早已形成的矿床,引起后者在物质组成,结构构造上的变化)③花岗岩类本身成矿与周围早期热水沉积成矿的复合成矿作用(多成因矿床,层控矿床)。

7.地质流体与成矿:(1)地质流体:地壳组成物质中最为活跃的部分,是一种将地球内部各个系统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基本媒介。

(2)成矿流体:能形成矿床的流体。

①研究内容:成矿流体的类型,来源,溶体,搬运和沉淀物质,围岩变化蚀变,矿物流体包体等。

②基本类型:a岩浆热液b变质热液c热卤水d地热水e地下水f海水g石油和天然气h地幔来源的流体。

8.大型构造的控矿意义:(1)慢源成矿型:大型构造以其规模大,贯通性好而直接作为成矿的通道和储矿场所(2)壳源内生成矿型:大型构造在使成矿元素从母岩中溶离,迁移,沉淀和富集中起着中介场和储矿场的重要作用(3)外生成矿型:地壳中分散的成矿元素,经长期的地表风化,剥蚀,搬运和沉积,在特定的大气圈,生物圈造就的地球化学场中重新富集成矿,大型构造为这种特定的地球化学场提供了储矿的场所。

(4)多源复合成矿型:大型构造浮动的长期性,脉动性和继承性,有利于维持一个足够长的古地热异常场,稳定的热液对流系统,稳定的地球化学障和稳定的成矿环境,大型构造的多期活动和不同层次的叠加,有利于成矿物质的反复叠加富集,汇聚在同一有限空间而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