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方案
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c1535d47f7ec4afe04a1dfa6.png)
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
按重点产业功能划定13个市管产业区
“在总体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发展战略及战略性产业 功能,划定了产业功能区。产业功能区分市管产业功能区 和区(市)县管产业功能区。”市管产业功能区是承载成都 战略性产业功能的主要功能区,按照战略性重点产业功能, 成都共划定了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
成都总体规划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空间布局、城乡形态是依据正在 实施的“一区两带六走廊”规划提出来的。“一区”主要是指中心城 区,或叫主城区;“两带”指龙门山、龙泉山生态带;“六走廊”则 是串珠式发展的副中心或卫星城,空间布局是走廊式的。这是在成都 城乡一体化既有规划基础上提出来的,不是完全截然与过去划断而提 出的全新的规划。按照田园城市的理念和要求,我们在全域成都的视 野下,进一步将整个成都分为4个总体功能区、13个市级产业功能区 和11条示范线,明确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规划建设导则。 确定为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分别是天府新城包含高新技术产业区, 金融总部商务区,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北部新城现代 商贸综合功能区,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198”生态及 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汽车 产业综合功能区,新能源产业功能区,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石化产业 功能区,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国际铁路物流枢纽功能区。
—— 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
按重点产业功能划定13个市管产业区
1 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 3 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 5 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 功能区 7 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 9 新能源产业功能区 11 石化产业功能区 意图 13 国际铁路物流枢纽功能区
2 金融总部商务区 4 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 6 “198”生态及现代服务业综合 8 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 10 新材料产业功能区 12 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 示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9544ba8783d049649b665852.png)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以霍华德“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理论提出——1898年《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概念: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田园城市模式: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个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万人,超过这一规模就要建设另一个新城市。
田园城市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在城市直径线的外三分之一处设环行林荫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
田园城市实践:莱彻沃斯,由恩温、帕克设计完成,第一座田园城市。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是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1933年)之中。
柯布西埃的两个方案“明天城市”和“光辉城市”,体现了城市集中发展的思想。
“明天城市”规划方案1922年发表“明天城市”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引发了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300万人口的城市的规划方案:“光辉城市”规划方案1931年发表“光辉城市”规划方案,这一方案是他思想集中体现: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
城市拥挤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即大量高层建筑+地铁和人车分离高效率交通系统。
规划实践——20世纪50年代昌迪加尔规划小结: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是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吸引大城市的人口,从而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
主要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体现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而柯布西埃则指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
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关心建筑和工程,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田园城市理论课件
![田园城市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a949c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b.png)
谐共生。
03
CHAPTER
田园城市理论的实践应用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空间布局
田园城市理论强调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生态性,提倡 将城市划分为核心区、过渡区和郊区,实现城市与自然环 境的有机融合。
绿色基础设施
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注重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公园 、绿地、水系等,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 活品质。
田园城市理论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田园城市理论概述 • 田园城市理论的核心思想 • 田园城市理论的实践应用 • 田园城市理论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田园城市理论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CHAPTER
田园城市理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田园城市理论是一种城市规划理 念,旨在创建一个融合了城市和 乡村优点的理想居住环境。
水资源保护
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确保居民用水安 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社区建设与管理
1 2 3
社区参与
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提高居民的归属 感和参与度,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
公共服务设施
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文化 、体育等,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升社区 服务水平。
城乡一体化
城乡规划
通过合理的城乡规划,实 现城乡空间布局的优化,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文 化的融合发展。
基础设施共享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 互通,实现基础设施的共 享,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 质量。
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动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衡 发展,确保城乡居民享有 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社会公正与公平
霍德华的田园城市全解
![霍德华的田园城市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1b337532a216147917112828.png)
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 和乡的结合体。
田园城市的规划
田园城市占地为 6000英亩(1 英亩=0.405公顷)。城市居中,占地 1000英亩;四周的农业用地占5000 英亩,除耕地、牧场、果园、森林 外,还包括农业学院、疗养院等。 农业用地是保留的绿带,永远不得 改作他用。在这6000英亩土地上, 居住32000人,其中30000人住在 城市,2000人散居在乡间。城市人 口超过了规定数量,则应建设另一个 新的城市。田园城市的平面为圆形, 半径约1240码(1码=0.9144米)。 中央是一个面积约 145英亩的公园, 有6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6 个区。城市的最外圈地区建设各类 工厂、仓库、市场,一面对着最外层的环形道路,另一面是环状的铁路支线,交 通运输十分方便。霍华德提出,为减少城市的烟尘污染,必须以电为动力源,城 市垃圾应用于农业。
影
响
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 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 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疏散”论﹑卫星城镇的 理论颇有影响。40年代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 映了霍华德的思想。 工业革命后西方城市出现的拥挤、污染、疫病流行等问题使“田园城市”理 论应运而生,但这一学说在实践中并不顺畅,欧洲各地的试验多是袭“田园城市” 之名,行“城郊居住区”之实。但它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到了启蒙作用,后来 的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理论均承其衣钵,并对中国的城市形态产生巨大影响。
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主要内容
1.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他认为此举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 解决城市的各种社会问题。 2.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 的田园城市。这种城市的增长要遵循有助于城市的发展、美化和方便。当城市人 口增长达到一定规模时,就要建设另一座田园城市。若干个田园城市,环绕一个 中心城市(人口为5~8万人)布置,形成城市组群──社会城市。遍布全国的将是 无数个城市组群。城市组群中每一座城镇在行政管理上是独立的,而各城镇的居 民实际上属于社会城市的一个社区。他认为,这是一种能使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 改革目标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城市形式。 3.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田园城市理论及案例义
![田园城市理论及案例义](https://img.taocdn.com/s3/m/10f845b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18.png)
社会公平与包容性
公平和包容性发展,减少
城市社会的阶层矛盾和冲突。
城市环境保护
生态保护与修复
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加强绿化 建设和水域治理,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和环 境容量。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推广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理念和技术,减少能源 消耗和资源浪费,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可持续发展
田园城市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倡在满 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促 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对现代城市发展的指导作用
提供规划思路
田园城市理论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新的 思路和方法,帮助规划者更好地理解和解
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田园城市理论强调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和高效性,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
中国成都城乡一体化建设
总结词
城乡统筹发展的成功实践
详细描述
成都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中国田园城市理论实践的代表。该规划通过优化城乡空间 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日本北九州生态城规划
总结词
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北九州生态城规划是日本在田园城市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的案例。该规划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推广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特点
田园城市强调绿色生态、宜居环境、 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注重城市与 乡村的融合,旨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 展。
理论起源与发展
起源
田园城市理论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英国,由埃比尼泽·霍华德提出,旨在解决当时英国严重的城市问题和社会矛 盾。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理论——田园城市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理论——田园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1f25712958fb770bf78a557c.png)
霍华德 田园城市理论
理论早期预见
• 早在霍华德之前,俄国地理学家克鲁泡特金 (Peter Kropotkin)就敏锐的预见了产业分布必然会逐渐与土地的 集聚使用脱离,大工业终究会退出历史舞台的趋势。克鲁 泡特金认为,越是需要技术与创造力的产业就越必须以小 作坊,小工作室的零碎状态存在。“花园城市”响应了克鲁 泡特金的理论预判。
英国著名的规划专家艾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howard18301928于1898年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理论早期预见早在霍华德之前俄国地理学家克鲁泡特金peterkropotkin就敏锐的预见了产业分布必然会逐渐与土地的集聚使用脱离大工业终究会退出历史舞台的趋势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理论
霍华德 田园城市理论
汇报完毕
谢谢!
霍华德 田园城市理论
霍华德 田园城市理论
霍华德 田园城市理论
霍华德 田园城市理论
田园城市理论分析
霍华德的花园城市是一个既与大都会中心保持联系而又自成 一体的具有完整功能的独立城市。它同时具有大都会的经济 与文化便利也有大都会所不具有的与自然的亲近,充足的户 外活动设施与合理的居住密度。
霍华德用城市生态的角度去重新设想一个城市应该具有的合 理规模、土地用途平衡与自我控制与更新的能力,就仿佛一 个健康的生命体必须在达到一定的大小后控制自己的生长。
霍华德 田园城市理论
五、案例
• “田园城市”的思想从萌芽状态起就表现出强烈的思想性 和社会性,也因其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和地区、民族与文 化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时代观念、文化内涵、民族特征以及 不同的地域风貌。 • 根据城市历史学家路易斯.芒福德的记述,除了早期的 Letchworth与稍晚的Welwyn是由霍华德与其追随者所创建 的,在不列颠至少有十五个城镇是根据“田园城市”为模本 兴建的。 •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随着伦敦附近的莱斯奇沃思花园城、 韦林花园城和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等一系列花园新村、花 园新区、花园城市的规划建设,“田园城市”的理想变成 了现实。
成都市功能区发展规划
![成都市功能区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c634f84e53a580216fcfe81.png)
成都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将重点发展国际区域性枢纽、国际区域性金融及总部、高新技术及先进制造业、旅游、文化创意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功能,并以产业功能区作为推动战略性产业功能实现的空间载体。
以“山、水、田、林”的市域生态本底为基础和前提,将市域划分为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提升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4大总体功能区。
•成都市产业总体功能区分布图:①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包括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邛崃及蒲江。
该区以地质、熊猫、温泉、水利、道源文化等旅游产品为依托,打造国际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
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包括金堂、青白江、龙泉驿、双流及新津。
该区以景观农业为导向,以打造西部一流的国家级乡村田园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
②优化型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区域。
范围包括市域西部的彭州、都江堰、郫县、温江、崇州、大邑、邛崃和蒲江等以平原为主的地区,城镇布局注重显山露水,充分体现“城在田中”。
③提升型发展区提升型发展区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区域。
范围为中心城区,形成“园在城中”的城市格局。
④扩展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区域。
范围包括市域东部的新都、青白江、金堂、龙泉驿、双流和新津等以丘陵为主的地区,城镇布局要在保护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形成“城田相融”的格局。
同时,在成都经济区范围内,规划了成都-德阳-绵阳、成都-资阳-遂宁、成都-眉山-乐山、成都-雅安和成都-阿坝5个区域产业合作区。
市级战略功能区:在总体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划定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
①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该产业功能区定位是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含软件)、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动漫游戏、文化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商务中心区(CBD)。
规划范围北至一环路,西至成昆铁路,南至货运铁路外绕线,东至成自泸高速公路,面积约237平方公里。
田园城市规划参考
![田园城市规划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8e4e2c29ed630b1c59eeb5ac.png)
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霍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
霍华德针对当时的城市尤其是像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所面对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田园城市,以作为他对这些问题的解答。
他的概念是: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的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根据霍华德的设想,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在田园城市的边缘地区设有工厂企业。
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不过度集中和拥挤,以免产生现有大城市所产生的各类弊病,同时也可使每户居民都能够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田园城市实质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每一个田园城市的城区用地占总用地的1/6,若干个田园城市团结着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为58000人),呈圈状布置,借助于快速的交通工具(铁路)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往来于田园城市与中心城市或田园城市之间。
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包括耕地、牧场、果园、森林以及农业学院、疗养院等,作为永久性保留的绿地,农业用地永远不得改作它用。
田园城市的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是一个公园,有六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六个扇形地区。
在其核心部位布置一些独立的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厅、图书馆、剧场、医院和博物馆)。
在城市走私线的外1/3处设一条环形的林阴大道,并以此形成补充性的城市公园,在此两侧均为居住用地。
在居住建筑地区中,布置学校和教堂。
在城区的最外围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和市场,一面对着最外层的环形道路,一面对着环形的铁路支线,交通非常方便。
霍华德不仅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以图解的形式描述了理想城市的原型,而且他还为实现这一设想进行了细致的考虑,他对资金的来源、土地的分配、城市财政的收支、田园城市的经营管理等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现代田园城市-北京宋庄创意产业集聚区战略规划-SASAKI(81页)
![现代田园城市-北京宋庄创意产业集聚区战略规划-SASAKI(81页)](https://img.taocdn.com/s3/m/cd8d695531126edb6f1a10e9.png)
新形态农业经济
Agriculture as a Productive Economy
可持续性发展策略
Sustainability Strategies
可持续性发展策略
Sustainability Strategies
可持续性发展策略
Sustainability Strategies
智能集聚区
配套指标
料理文化 城市农耕 水耕作物
艺术拍卖中心
创意公寓
中医药
居住指标
创意办公居住
展览厅
工作生活一体空间
艺廊
博物馆
会展设施
社区指标
屋顶花园
开放空间
诊所-药房 零售商业
创意集聚区潜力指标
Potential Program
创意集聚区潜力指标
Potential Program
四大城市愿景
VISION
Village Re-settlement Strategy
建筑体量的组成
Organization of The Built Form
多元的建筑形态
Diverse Building Types
多元的建筑形态
Diverse Building Types
新形态农业经济
Agriculture as a Productive Economy
与自然整合
Integration With Nature
FARMS
GREENWAY GREENWAY
REGIONAL PARK
与自然整合
Integration With Nature
便捷的交通转乘系统
Connected by Multiple Forms of Transit
霍华德——田园城市
![霍华德——田园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f1a33910cc22bcd126ff0ced.png)
霍华德——田园城市
Garden City
• “田园城市”所产生的相关理论 • 如何理解“田园城市”理论
一、关于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
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 1850年1月29日出生于伦敦,1928 年5月1日卒于韦林。
他当过公司职员、速记员、 记者,还在美国经营过农场。他 了解、同情贫苦市民的生活状况, 针对当时大批农民流入城市,造 成城市膨胀和生活条件恶化,于 1898年出版《明日:一条通往真 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 了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把积极 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 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 态城市模式,此新型城市即为 “田园城市”。
6、“田园城市”的发展
① 概念最早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提出。 ② 1899年成立了一个花园城市协会
1903年和1920年建立了两个试验性质的花园城市(列曲沃斯花 园城市和威尔温花园城市)两个城市虽然没有完全体现霍华德的 设计思想,但是直到今天两个城市都仍然是健康和持续发展的社 区。 ③ 霍华德的继任者弗列德瑞克·欧斯朋爵士将这种设计延伸到区域规 划领域。花园城市的设计思想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后各国 建立了一批花园城市。二战之后,英国的新城镇法案拉开了大量 建设花园城市的序幕。 ④ 花园城市思想被英国规划师派崔克·杰地斯实践到以色列城市特拉 维夫的建设,当代很多城市规划思想都来源于花园城市思想。 ⑤ 今天,世界上存在大量的花园城市,我国成都、浙江也进行了相 关探索。但大多仅仅作为居民区来设计,这于埃比尼泽·霍华德爵 士平衡住宅,工业和农业的思想是不同的。
浅述成都世界田园城市建设
![浅述成都世界田园城市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a661323231126edb6f1a106c.png)
浅述成都世界田园城市建设前言2009年底,成都在总结西部大开发十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战略视野拓展到全球,目标直指“全球城市网络中的节点城市”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成都崭新的发展定位,令世界再次为之侧目;面对令人振奋的发展目标,成都全市上下深受鼓舞!“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热度,成为从各级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到市民百姓的全民话题,各种会议、研讨会、专家观点频频见诸媒体和网络,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已深入人心,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认同。
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当前包括理论界、学术界在内的社会各界,对于各自如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各自的建设任务是什么、建设途径是什么等问题,还存在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简单形式化、片面调强化的现象——这是对“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理论认知的不够深入,还是我们的理论还有可以更完美之处?显然,“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具体实施的规划还未制定,限制了社会各界对“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理论的认知深度。
而基于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具有中国特色、成都特色的崭新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自然会有一些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这是理论发展的必然规律。
介于科学系统、严谨完善的上层理论,是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规划的前提,因此,在全域成都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即将全面制定之际,进一步深入探讨、诠释、丰富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理论内涵,进一步统一认识,显得非常必要。
下面,让我们从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角度,来重新审视和进一步诠释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理论内涵和发展途径。
一.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发展基础(地利)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社会经济,是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三大地利要素,共同构成了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宜居之城”的三大支撑。
角度支撑要素内容核心地利发展基础(三大支柱)自然地理成都,美丽富庶的天府之国宜居历史人文成都,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闲适安逸的生活态度社会经济成都,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一)自然地理从“天府之国”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造就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田园城市理论
![田园城市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4130a68af1ffc4ffe47ac2b.png)
田园城市理论一、“田园城市”基本概念“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形态,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实质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即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1898 年,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又名: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提出“田园城市”的概念,希望通过建设新型城市解决城乡问题。
“田园城市”理论对近现代世界各国城市规划产生重大影响,被规划界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二、“田园城市”理论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间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间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
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
40 年代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万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
霍华德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1、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防止摊大饼的城市布局,完善乡村功能和服务,减少城乡差距,使农村居民安居乡村。
他认为此举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解决城市的各种社会问题。
2、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结合的田园城市。
城市的增长遵循有助于城市的发展、美化和方便。
当城市人口增长达到一定规模时,就要建设另一座田园城市。
若干个田园城市,环绕一个中心城市(人口为5-8 万人)布置,形成城市组群―社会城市。
遍布全国的将是无数个城市组群。
城市组群中每一座城镇在行政管理上是独立的,而各城镇的居民实际上属于社会城市的一个社区。
他认为,这是一种能使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改革目标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城市形式。
3、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霍华德认为,城市、农村以及“城市一农村”的三种生活形态犹如三块磁铁,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地发展。
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d7455e7da45177232f60a286.png)
田园城市Ⅰ“田园城市”理论一、“田园城市”基本概念“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形态,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实质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即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又名: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提出“田园城市”的概念,希望通过建设新型城市解决城乡问题。
“田园城市”理论对近现代世界各国城市规划产生重大影响,被规划界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二、“田园城市”理论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
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
40年代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
霍华德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1.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防止摊大饼的城市布局,完善乡村功能和服务,减少城乡差距,使农村居民安居乡村。
他认为此举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解决城市的各种社会问题。
2.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结合的田园城市。
城市的增长遵循有助于城市的发展、美化和方便。
当城市人口增长达到一定规模时,就要建设另一座田园城市。
若干个田园城市,环绕一个中心城市(人口为5~8万人)布置,形成城市组群──社会城市。
遍布全国的将是无数个城市组群。
城市组群中每一座城镇在行政管理上是独立的,而各城镇的居民实际上属于社会城市的一个社区。
他认为,这是一种能使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改革目标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城市形式。
3.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霍华德认为,城市、农村以及“城市—农村”的三种生活形态犹如三块磁铁,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地发展。
建设最美田园城市实施方案
![建设最美田园城市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baaf8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8.png)
建设最美田园城市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田园城市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宜居环境,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实现建设最美田园城市的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保护自然生态环境1.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保留和扩大绿地空间,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严格控制工业和城市建设用地,采取生态补偿措施,保护农田和水源地。
二、优化城市规划和建设1. 优化城市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 发展绿色交通,鼓励步行和骑行,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机动车污染。
三、提升农村环境质量1.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2. 支持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四、推动农业现代化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2. 支持农民合作社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1. 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2.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严格落实环保政策法规,保障环境质量。
六、促进文化教育发展1.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2. 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
七、加强政府管理和服务1. 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政府协调和服务保障。
2.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对田园城市建设的规划、管理和监督。
在实施建设最美田园城市的过程中,我们将充分发挥各方力量的作用,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导则目录:1、布局组团化1.1 总体布局组团化1.2 建设项目布局组团化2、产业高端化2.1 高心技术产业与现代化制造业2.2 现代服务业2.3 现代农业3、建设集约化3.1 资源利用集约化3.2 城镇建设集约化3.3 产业发展集约化3.4 农村发展集约化4、功能复合化4.1 城市功能布局复合4.2 建设项目功能复合4.3 地下与地上空间复合利用4.4 强化中心5、空间人性化5.1 空间尺度人性化5.2 功能人性化5.3 设施人性化6、环境田园化6.1 保护生态屏障6.2 体现“城在田中”6.3 体现“园在城中”6.4 小城镇与农村新型社区居住环境田园化6.5 道路及河流两侧体现田园风光6.6 保护林盘7、风貌多样化7.1 天际轮廓多样化7.2 建筑风格多样化7.3 保护和彰显历史文化特色7.4 打造标志8、交通网络化8.1 强化枢纽8.2 构件全域综合交通网络9、配套标准化9.1 分级配置标准9.2 分类配置标准1. 布局组团化布局组团化包括总体布局组团化和建设项目布局组团化。
1.1 总体布局组团化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乡空间格局,城、镇、村之间以田园隔离,防止“摊大饼”和连片发展,形成“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整体风貌。
图1.1 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乡空间格局概念图1.2 建设项目布局组团化建设项目应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形成疏密结合的空间布局形态,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图1.2.1 建设项目布局组团化示意图(“198”地区建设项目)图1.2.2 农村新型社区布局组团化示意图(双流县永安镇三新村)2 .产业高端化按照“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标准,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强大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市域现代产业体系,辐射带动西部乃至全国,进而融入世界,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2.1 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制造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汽车等现代制造业。
图2.1高新技术产业(成都英特尔研发基地)2.2 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信息、旅游、文化创意、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
图2.2 现代服务业(上:成都新会展中心;下:青羊绿舟项目创意总部)2.3 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形成与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都市现代农业。
图2.3 现代农业示意图(左:生态农业;右:观光农业)3. 建设集约化重点体现在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三个方面的资源集约化利用,和城镇、产业、农村的集约化建设。
3.1 资源利用集约化3.1.1 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通过“三个集中”和土地整理,提高土地集约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3.1.2 节约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和鼓励再生水利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3.1.3 节约利用能源集中集约发展城镇和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同时开发利用新能源,降低对传统能源的需求。
3.2 城镇建设集约化城市和城镇采用集中集约的建设方式。
中心城人均建设用地不超过80平方米;外围组团(新城)人均建设用地不超过85平方米;小城市人均建设用地不超过90平方米;小城镇人均建设用地不超过95平方米。
3.3 产业发展集约化大幅度提高产业用地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指标,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从业人员收入达到中高水平。
空间上应在产业布局集中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产业用地建设集约化等三个方面体现。
3.3.1 产业布局集中化进一步提高工业集中度,产业向园区集中。
3.3.2 产业发展集群化突出一区一主业,强化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
3.3.3 产业用地建设集约化提高工业用地建设强度,标准厂房容积率达到1.5以上,工业区(点)内部道路红线宽度不应大于20米(通过该区域的城市主干道除外)。
图3.3 产业发展集约化示意图(成都-阿坝工业区)3.4 农村发展集约化农村新型社区相对集中、集约建设,人均综合用地不大于50平方米,人均宅基地面积不大于30平方米;农村应规模化、精细化、立体化发展现代农业。
图3.4.1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建设示意图(邛崃南宝山乡)图3.4.2立体农业示意图4. 功能复合化主要体现在城市功能布局复合、建设项目功能复合、地下与地上空间复合利用和强化中心四个方面。
4.1 城市功能布局复合城市工作、居住、休憩与交通功能混合,防止过度分区、功能单一带来的活力缺乏、低效率与交通问题。
图4.1 城市功能布局复合示意图4.2 建设项目功能复合由单一功能的建筑向复合功能的城市综合体发展。
图4.2 成都国际金融中心项目4.3 地下与地上空间复合利用加大地下与地上空间的立体化开发与综合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进一步强化功能复合集成。
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在地铁站点和枢纽进行高强度、立体化的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开发。
图4.3 天府广场地下空间4.4 强化中心各级城镇在功能高度复合化的基础上形成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中心,防止城镇园区化、小区化、空心化。
图4.4 强化城镇中心示意图(新津花源镇)5. 空间人性化主要体现在空间尺度人性化、功能人性化与设施人性化。
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城市设计,规划设计城镇空间,形成人性化、生活化的城市空间。
5.1 空间尺度人性化从适宜人的空间尺度出发,规划建设公共开敞空间,防止宽马路、大广场。
对于新规划建设的城市主干道红线宽度,规划人口大于50万的区(市)县政府所在地不应超过50米;规划人口小于50万的区(市)县政府所在地不应超过40米;镇政府所在地不应超过30米;农村新型社区不得超过16米。
对于城市游憩集会广场面积,区(市)县政府所在地不得超过2公顷,应结合绿地布置;镇政府所在地不得超过1公顷;农村新型社区原则上不设广场。
5.2 功能人性化遵循方便生活、方便出行的原则,按照服务半径配置医疗、教育、卫生、文化、商业、娱乐等设施,形成人性化的功能布局。
图5.2 功能人性化示意图(左上:农贸市场;左下:商场;右上:医院;右下:市民健身设施)5.3 设施人性化按照方便使用的原则,满足各类人群(残障人士、老人、儿童、等)对设施的需要。
图5.3人性化设施示意图(左:盲道;右上:街头饮水池;右下:公交信息牌)6. 环境田园化山、水、田、林构成成都的生态本底和自然环境,须“显山、亮水、露田、护林”,营造宜人的城乡环境,展现田园风光和自然之美。
6.1 保护生态屏障保护龙门山脉和龙泉山脉生态,实施退耕还林,建设好生态屏障。
图6.1 龙门山、龙泉山生态屏障(下:远眺龙门山脉)6.2 体现“城在田中”城乡形态应体现“城在田中”,农田既具有农业生产功能,又具有生态、景观和休憩功能。
图6.2.1 “城在田中”示意图图6.2.2 农田的休憩功能6.3 体现“园在城中”中心城、外围组团(新城)优化城区绿地布局、增加绿地面积,形成“园在城中”的空间格局。
图6.3 “园在城中”示意图6.3.1 打造“198”地区高品质田园风貌。
图6.3.1 “198”地区鸟瞰示意图6.3.2 按“服务半径500米、每处不小于3000平方米”的原则建设城市公共绿地。
图6.3.2 城市公共绿地6.3.3 强化城市主次干道及河流两侧绿化,建设良好的自然环境。
图6.3.3 府南河河岸绿化6.4 小城镇与农村新型社区居住环境田园化小城镇布局应顺应自然,与环境有机融合,以农田和林地作为环境绿化;农村新型社区的宅前屋后以农田、菜园或经济林木作为环境绿化,体现自然之美。
图6.4.1 小城镇环境示意图(大邑安仁镇)图6.4.2 农村新型社区环境示意图(彭州阳平村)6.5 道路及河流两侧体现田园风光城市与城镇之间、城镇与乡村之间的道路应顺应自然地形;非城镇段河流应尽量保留自然岸线或形成生态河堤,两岸充分展现田园风光。
图6.5 道路及河道绿化示意图6.6 保护林盘川西林盘是我市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景观资源,须充分保护和利用好现有川西林盘;农村新型社区选址可结合现有林盘,布局方式可借鉴林盘。
图6.6 川西林盘7. 风貌多样化在天际轮廓、建筑风格、历史文化、标志性等方面展示城乡的多样化风貌,彰显个性和特色。
7.1 天际轮廓多样化依托开敞空间和主要道路,形成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天际轮廓线。
图7.1 天际轮廓多样化(上:巴黎拉德芳斯;下:香港维多利亚港湾)7.2 建筑风格多样化在整体风格协调的基础上形成多样的建筑风格,体现丰富多彩的地方风貌,突出多样性。
图7.2 建筑风格多样化(左上:花水湾北欧建筑风格;右上:人民南路现代建筑风格;下:锦都新川西建筑风格)7.3 保护和彰显历史文化特色市域内形成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完善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构建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多元文化体系。
图7.3 保护和彰显历史文化特色(左:黄龙溪古镇;右:宽窄巷子)7.4 打造标志城市应打造各具特色的标志,成为城市的名片和象征。
图7.4 各地不同特色标志(左上:巴黎埃菲尔铁塔;右上:北京鸟巢;左下;悉尼歌剧院;右下:上海陆家嘴)8. 交通网络化构建辐射区域、覆盖全域、高效便捷、以“TOD”为导向的综合交通体系。
8.1 强化枢纽建设国际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8.1.1 航空枢纽规划形成覆盖世界各大洲重要城市的航空网络,最终形成国际区域性航空枢纽。
图8.1.1 成都:国际区域性航空枢纽8.1.2 铁路枢纽构建对接欧洲、西亚、南亚、东南亚的铁路网,打造成都国际区域性铁路枢纽;形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国家高速铁路枢纽。
图8.1.2 成都:国际区域性铁路枢纽8.1.3 公路枢纽打造对接欧洲、西亚、中亚以及南亚的公路运输大通道,增强对外交通辐射能力,提升成都在亚洲公路网络中的枢纽地位。
形成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区20小时交通圈。
图8.1.2 成都:国际区域性公路枢纽8.2 构建全域综合交通网络依托轨道、高速路、快速路、城市干道,形成全域快速、便捷、高效、舒适的综合交通网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8.2.1 轨道网络形成由城际铁路、轻轨、地铁有机衔接,连接中心城、外围组团(新城)、重要战略功能区的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
依托轨道枢纽和节点形成“TOD”发展模式。
图8.1.2 成都市轨道网络8.2.2 道路网络形成由高速路、快速路、城市干路构成的多层次、网络化道路交通体系。
实现各组团之间高速路与快速路连接;组团与镇、镇与镇之间1-2条快速路连接;镇与村、村与村之间1-2条主干路连接。
图8.2.2 成都市高速路、快速路网络8.2.3 公交网络确立公共交通主导地位,建成由轨道交通、快线交通、干线公交、支线公交构成的多层次、综合性、高效率的公共交通网络,实现全域覆盖、城乡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