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绪问题的调查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情绪问题的调查与对策
儿童情绪问题的调查与对策
摘要
情绪调节的发展是儿童社会情绪发展的核心成分,对儿童后来的情绪、个性和社会性发展都会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因此,早期的情绪调节体验是儿童后来情感和人格发展的重要先兆。情绪调节和气质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甚至有的心理学家把情绪调节描述为气质的一个维度。而一些相关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水平和儿童问题行为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调控能力高的儿童问题行为出现的也较少。
关键词儿童情绪调查研究解决策略
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也就是说情绪对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驱动、促使着儿童去作出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或不去作某种行为。
情绪与认知之间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另一方面,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儿童在与不同的人、事物的接触中,逐渐形成了对不同人、不同事物的不同的情绪态度。儿童经常、反复受到特定环境刺激的影响,反复体验同一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就会逐渐稳固下来,形成稳定的情绪特征,而情绪特征正是个性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绪对儿童的个性心理形成及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关联,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引起的国家的关注,儿童情绪问题的研究也引起教育专家尤其是儿童方面研究专家的高度关注。
一、儿童情绪对人生健康成长的影响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隶属于自我调节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虽然源于先天的素质和本能,但后天的学习、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对儿童情绪调节的能力同样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许多发展心理学家都认为,情绪调节的发展是儿童社会情绪发展的核心成分,对儿童后来的情绪、个性和社会性发展都会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因此,早期的情绪调节体验是儿童后来情感和人格发展的重要先兆。情绪调节和气质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甚至有的心理学家把情绪调节描述为气质的一个维度。而一些相关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水平和儿童问题行为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调控能力高的儿童问题行为出现的也较少。我
们发现,学龄前儿童在应对消极情境时的情绪调节策略,的确存在显著的发展差异。首先,认知重建、问题解决和替代活动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调节方法,具有随年龄而增长的发展趋势;而消极意义的调节策略则包含了被动应付和发泄,它会随年龄而减少。其次,在情绪调节与气质的相关分析中,与难养型儿童相比,易养型儿童会更多地运用积极调节策略,更少地采取消极调节策略。此外,我们还发现,儿童的问题行为与情绪调节策略中的发泄有显著正相关,并且,发泄的调节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儿童的问题行为。
二、儿童常见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儿童在心理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自身的素质、家庭环境、儿童园和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儿童大脑发育尚不成熟,心理状态很不稳定,很容易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遗传的易感素质在不良的环境因素作用下,往往会出现各种情绪问题。具体情况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焦虑情绪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小年龄的儿童常见的是过分担心与最亲近的或是所依恋的人分离,亦称分离性焦虑,如与父母分开时就大哭大闹,不吃不睡,还可以出现恶心、腹痛等躯体症状,或是不现实地担心亲人发生意外等;年龄大的孩子可以出现社交性焦虑,与人交往时紧张不安。
2、恐惧情绪也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情绪问题,90%的儿童在发育的某一阶段有过一时性的恐惧反应,一般而言这是正常的现象,不会对生活和学习带来影响,随年龄增长即自行消失,如怕黑暗、怕雷电、怕某种动物等。但如果儿童所表现出的恐惧大大超过了实际的危害程度,或者实际上根本没有危险性却表现十分恐惧,而且这种恐惧的情绪持续相当的时间,由此产生回避、退缩行为,对正常的生活、学习、社交带来严重影响,劝慰无效,那么儿童的这种恐惧现象就达到了病态程度,应被进行治疗,如怕上学并且拒绝去学校,怕见人而不愿外出等。
3、抑郁情绪较多是因受到心理刺激引起的,如与父母分离、家庭不和、受惩罚、考试不好等,从婴儿童到青少年均可出现,8岁以后儿童多见。不同时期儿童的表现有所不同,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哭闹,好发脾气,兴趣减退,自我评价低,不想学习、注意不集中、成绩下降,甚至有自残、自杀行为等等。
4、多动性情绪作为一种行为障碍症状出现在6岁以前,主要表现为:多动不安,注意不集中,易分心,好冲动。多动症儿童的活动过多是不分场合的,与同龄、同性别儿童相比其显得过分地多动不安,如在室外喜欢奔跑而少走,在教室不能静坐,在座位上不停地扭动。患儿过分喧闹,特别多嘴,在需要保持安静、遵守秩序的场合也不能安静下来。注意障碍是多动性障碍一个核心症状,表现为集中注意的时间很短暂,不能坚持认真听讲,心不在焉,易受外界
2、教师要扮演好“代理母亲”的特殊角色。
鲍尔比说过:“最好的托幼机构不如一个最坏的母亲。”母爱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全托班教师首先要扮演好从周一到周五的“代理母亲”角色。首先采用家庭式的称呼,教师可称孩子为宝宝、宝贝或直呼乳名,而儿童则称老师为“王妈妈、李妈妈”,称呼越亲密,师幼之间的关系越亲近。其次,教师要爱孩子,爱是孩子情绪保持稳定,情感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教师要适当给予孩子拥抱和抚摸,耐心倾听孩子的谈论,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交流,给予孩子发自内心的爱,这对缺乏母爱呵护的全托儿童来说极为重要。最后,教师要尊重理解儿童。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尊重孩子的个性特征和个别差异,理解孩子偶尔或经常的情绪发作,给予其适当发泄的机会,帮助儿童尽快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而健康发展。
3、创设温馨的教育环境。
这里的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方面主要是创设处处洋溢着温馨、整洁、优雅的家庭式环境,给儿童以“回家”的感觉;心理环境主要创设充满关爱、温暖、尊重和支持的精神心理环境,使儿童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被尊重和受接纳感,有利于情绪方面的积极发展。
4、丰富夜间的活动。
夜间活动还是应以游戏和自由活动为主,包括点心,洗漱等生活活动。同时开展一些外出散步,做客等类似家庭生活的活动使儿童即得到了情绪转移又丰富了社会经验;另外也要有恰如其分的学习活动,音乐、美术、语言等艺术形式都能调节儿童的情绪,计算常识体育等活动丰富了知识又强健了体魄。
5、家长与儿童相处时做到“恩威并施、严爱有加”。
双休日家长与儿童相处的日子,每周仅有的两天使家长倍加珍惜,于是溺爱、过度的情感补偿现象就出现了。这么做的后果是导致儿童到儿童园后情绪更不稳定。因此双休日家长对儿童即要有温柔细致的关怀呵护,也要有出于爱护的严格要求,防止儿童情绪波动的大起大落。
6、做好与日班教师及家长的沟通工作。
与日班教师的沟通主要是了解全托儿童白天的活动情况,情绪状况,饮食及身体情况等,同时反馈给日班教师夜间的相关情况,通常采用交谈、纸条、留言本等方法加以沟通。
与家长的沟通主要是让家长及时了解儿童每周的教育内容,儿童的情绪反应、行为习惯等,便于家庭与儿童园保持一致的教育。具体形式包括定期召开家长会,以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现儿童的全托生活;利用家长信的方式与家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