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的信息处理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同时听两个人说话,比一边看一边听要吃力些。
一、人的信息处理模型 (5)威肯斯(Wickens)的多资源模型
多资源模型认为人有很多不同的资源,每种资源有自己的特性。 第一组阶段资源:早期阶段(如感觉)和晚期阶段(反应);
第二组两个通道资源:对应于视觉和听觉资源;
第三组过程编译资源:对应于图像和文字资源;
16倍左右的光量,因此光靠瞳孔来调节光量是远远不够的,在设 计人机系统时就要考虑这一点。
晶状体:瞳孔后面是晶状体,晶状体起着另外一个对远近不同
物体聚焦的调节功能,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成扁平状,其曲 率半径增大,折光能力减小;当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厚度增加, 曲率半径减小,折光能力增加。当人看近处物体太久之后,变小 的曲率半径很难再还原这就产生了近视眼。
形成的先决条件:刺激信号和反应之间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对应关系。 经过大量的训练人的信息处理系统就会产生一个程度很高 的平行处理过程。
控制过程:是一种较慢的信息处理过程,受人的工作记忆能力的限 制,他需要人的大量的、直接的控制行为,因而施加给 人的脑力负荷较重
结论:人是否可以一心二用取决于信息处理采用的是控制过程还是 自动过程。通过大量训练,控制过程可转变成自动过程
(35~50min) 视野:指头部和眼球不动时,眼睛观看正前方所能看到的空间范
围。视野常以视角来表示: 最大视角:从水平注视点向上约55度,向下约65度,向左向
视锥细胞大约650万主要集中在视网膜中央凹20的地方,视杆细胞有1亿 左右,从中央凹20开始,向外逐渐增加,到200时达到最大,然后开始 减少。
视网膜上两类细胞的分布决定了视网膜的感觉特征:中央凹处具有最敏 锐的物体细节和颜色辨别能力,离中央越远,视敏度和辨色能力越低。
二、人的信息输入
主要特征:
一、人的信息处理模型
感
过
觉
滤
信息处理中心
过滤模型
一、人的信息处理模型 (4)卡内曼(Kahneman)的单资源模型
单资源:假定人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能力是一种资源,有一 定限度。在这个限度内,人可以相当自由的分配 自己的注意力,可以同时干一件以上事情。容易 的工作占很少注意力,难的占更多的注意力,当 注意力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时,人的行为结果就 受到影响或根本无法完成。
需的时间; 选择反应时间:是指人需要针对多个不同的信号作出不同的反应所
需要的时间。
核心:是用一项较复杂工作需要的时间减去较简单工作需要的时 间,由此来判断增加的工作内容需要的时间。
一、人的信息处理模型
感觉
感觉
选择
反应
简单反应时间
反应
选择反应时间
一、人的信息处理模型
(2)威尔福德(Welford)的单通道模型
这种模型认为:信息在到达人的工作记忆之前,是被平行
处理的,即人可以同时处理一个以上的信息,通过工作记忆之后, 在某一时刻人就只能处理一个信息。他把人的信息处理过程比喻成 一个过滤器,随着时间的延续不重要的信息被过滤掉,只有最重要 的信息才能进入到人的大脑被继续处理。也就是说,人并不是绝对 的一心一用或一心多用。
第3章 人的信息处理
内容
人的信息处理模型 人的信息输入 中枢信息处理 反应执行
一、人的信息处理模型
(1)唐德斯(Donders)的减法模型
一个多世纪以前,心理学家Donders通过实验发现,人的选择 反应时间大于简单反应时间。 简单反应时间:是指人对单一的信号作简单的熟练的运动性反应所
(三)反应(运动)系统:它执行中枢信息系统发出的命令, 产生人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输出。
二、人的信息输入
(1)视觉 形成机制:
瞳孔:用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瞳孔大,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光量就多,反之就少。在非常明亮时,瞳孔的直径大约是2mm, 在黑暗中,瞳孔的直径大约是8mm。
注意:外界光的刺激强度的变化可以达到109,而瞳孔只能控制
适应波长:波长为370~740nm的可见光
视觉阈值:(2.2 ~ 5.7) 10 17 J ~ (2.2 ~ 5.7) 10 8 J
明适应:由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的时候,刚开始眼睛 不能辨别物体,要几十秒的时间才能看清物体
(完全适应大约需经过1min)。
二、人的信息输入
暗适应:当人从环境进入黑暗环境时,视觉还停留在明环境 中,他看不见物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睛慢慢地 能看清楚物体了,这个过程称之为暗适应。
单通道系统:人在任何时刻只能做一件事 多通道系统:在某一时刻可以同时做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
RT2=RT1+DT2-ISI
ISI—两个刺激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 DT2—是处理第二个刺激需要的时间; RT1、RT2—分别是被试者对第一个和第二个刺激信号的实际反应时间。
一、人的信息处理模型
(3) 布若苯特(Broadbent)的过滤模型
一、人的信息处理模型
感觉储存 接收器 刺激 短时记忆
注意资源
知觉 编码 (感知)
决策和 反来自百度文库选 择
反应执 行
反应
长时记忆
工作记忆
一、人的信息处理模型
(一)感觉系统:人的信息处理的第一个阶段是感觉。在这一 阶段,人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 传递给中枢信息处理系统。
(二)中枢信息处理系统:人的认知系统接收从感知系统传入 的经过编码后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存入本系统的工作记忆中, 同时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以前存入的有关信息和加工规律,进行 综合分析后做出如何反应的决策,并将决策信息输出到运动系 统。
结论:当不同的工作需要用不同的资源时,它们之间的干扰就小些,相 同或相近,干扰就大些。例如:同时听两个人说话,比一边看一 边听要吃力些。
问题:有多少资源?每种资源能量多大?它们的关系如何?
一、人的信息处理模型
(6)控制过程与自动过程理论
自动过程:是一种快速的、平等的信息处理过程,不受人的工作记 忆能力的限制,只需很少的或根本不需要直接控制;
视网膜:晶状体之后就进入了眼睛的视网膜。视网膜主要有两
种感光细胞,即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研究发现,这两种细胞的 功能有明显的差别。视杆细胞对光的感受性较视锥细胞强约500 倍,主要在暗视觉条件下作用,能分辨黑白,而视锥细胞在白天 工作,可以分辨颜色,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是 不均匀的。
一、人的信息处理模型 (5)威肯斯(Wickens)的多资源模型
多资源模型认为人有很多不同的资源,每种资源有自己的特性。 第一组阶段资源:早期阶段(如感觉)和晚期阶段(反应);
第二组两个通道资源:对应于视觉和听觉资源;
第三组过程编译资源:对应于图像和文字资源;
16倍左右的光量,因此光靠瞳孔来调节光量是远远不够的,在设 计人机系统时就要考虑这一点。
晶状体:瞳孔后面是晶状体,晶状体起着另外一个对远近不同
物体聚焦的调节功能,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成扁平状,其曲 率半径增大,折光能力减小;当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厚度增加, 曲率半径减小,折光能力增加。当人看近处物体太久之后,变小 的曲率半径很难再还原这就产生了近视眼。
形成的先决条件:刺激信号和反应之间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对应关系。 经过大量的训练人的信息处理系统就会产生一个程度很高 的平行处理过程。
控制过程:是一种较慢的信息处理过程,受人的工作记忆能力的限 制,他需要人的大量的、直接的控制行为,因而施加给 人的脑力负荷较重
结论:人是否可以一心二用取决于信息处理采用的是控制过程还是 自动过程。通过大量训练,控制过程可转变成自动过程
(35~50min) 视野:指头部和眼球不动时,眼睛观看正前方所能看到的空间范
围。视野常以视角来表示: 最大视角:从水平注视点向上约55度,向下约65度,向左向
视锥细胞大约650万主要集中在视网膜中央凹20的地方,视杆细胞有1亿 左右,从中央凹20开始,向外逐渐增加,到200时达到最大,然后开始 减少。
视网膜上两类细胞的分布决定了视网膜的感觉特征:中央凹处具有最敏 锐的物体细节和颜色辨别能力,离中央越远,视敏度和辨色能力越低。
二、人的信息输入
主要特征:
一、人的信息处理模型
感
过
觉
滤
信息处理中心
过滤模型
一、人的信息处理模型 (4)卡内曼(Kahneman)的单资源模型
单资源:假定人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能力是一种资源,有一 定限度。在这个限度内,人可以相当自由的分配 自己的注意力,可以同时干一件以上事情。容易 的工作占很少注意力,难的占更多的注意力,当 注意力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时,人的行为结果就 受到影响或根本无法完成。
需的时间; 选择反应时间:是指人需要针对多个不同的信号作出不同的反应所
需要的时间。
核心:是用一项较复杂工作需要的时间减去较简单工作需要的时 间,由此来判断增加的工作内容需要的时间。
一、人的信息处理模型
感觉
感觉
选择
反应
简单反应时间
反应
选择反应时间
一、人的信息处理模型
(2)威尔福德(Welford)的单通道模型
这种模型认为:信息在到达人的工作记忆之前,是被平行
处理的,即人可以同时处理一个以上的信息,通过工作记忆之后, 在某一时刻人就只能处理一个信息。他把人的信息处理过程比喻成 一个过滤器,随着时间的延续不重要的信息被过滤掉,只有最重要 的信息才能进入到人的大脑被继续处理。也就是说,人并不是绝对 的一心一用或一心多用。
第3章 人的信息处理
内容
人的信息处理模型 人的信息输入 中枢信息处理 反应执行
一、人的信息处理模型
(1)唐德斯(Donders)的减法模型
一个多世纪以前,心理学家Donders通过实验发现,人的选择 反应时间大于简单反应时间。 简单反应时间:是指人对单一的信号作简单的熟练的运动性反应所
(三)反应(运动)系统:它执行中枢信息系统发出的命令, 产生人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输出。
二、人的信息输入
(1)视觉 形成机制:
瞳孔:用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瞳孔大,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光量就多,反之就少。在非常明亮时,瞳孔的直径大约是2mm, 在黑暗中,瞳孔的直径大约是8mm。
注意:外界光的刺激强度的变化可以达到109,而瞳孔只能控制
适应波长:波长为370~740nm的可见光
视觉阈值:(2.2 ~ 5.7) 10 17 J ~ (2.2 ~ 5.7) 10 8 J
明适应:由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的时候,刚开始眼睛 不能辨别物体,要几十秒的时间才能看清物体
(完全适应大约需经过1min)。
二、人的信息输入
暗适应:当人从环境进入黑暗环境时,视觉还停留在明环境 中,他看不见物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睛慢慢地 能看清楚物体了,这个过程称之为暗适应。
单通道系统:人在任何时刻只能做一件事 多通道系统:在某一时刻可以同时做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
RT2=RT1+DT2-ISI
ISI—两个刺激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 DT2—是处理第二个刺激需要的时间; RT1、RT2—分别是被试者对第一个和第二个刺激信号的实际反应时间。
一、人的信息处理模型
(3) 布若苯特(Broadbent)的过滤模型
一、人的信息处理模型
感觉储存 接收器 刺激 短时记忆
注意资源
知觉 编码 (感知)
决策和 反来自百度文库选 择
反应执 行
反应
长时记忆
工作记忆
一、人的信息处理模型
(一)感觉系统:人的信息处理的第一个阶段是感觉。在这一 阶段,人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 传递给中枢信息处理系统。
(二)中枢信息处理系统:人的认知系统接收从感知系统传入 的经过编码后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存入本系统的工作记忆中, 同时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以前存入的有关信息和加工规律,进行 综合分析后做出如何反应的决策,并将决策信息输出到运动系 统。
结论:当不同的工作需要用不同的资源时,它们之间的干扰就小些,相 同或相近,干扰就大些。例如:同时听两个人说话,比一边看一 边听要吃力些。
问题:有多少资源?每种资源能量多大?它们的关系如何?
一、人的信息处理模型
(6)控制过程与自动过程理论
自动过程:是一种快速的、平等的信息处理过程,不受人的工作记 忆能力的限制,只需很少的或根本不需要直接控制;
视网膜:晶状体之后就进入了眼睛的视网膜。视网膜主要有两
种感光细胞,即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研究发现,这两种细胞的 功能有明显的差别。视杆细胞对光的感受性较视锥细胞强约500 倍,主要在暗视觉条件下作用,能分辨黑白,而视锥细胞在白天 工作,可以分辨颜色,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是 不均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