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研究

合集下载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安全体系及应用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安全体系及应用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安全体系及应用研究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也为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这个时代,安全已经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重要问题之一。

如何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安全威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安全威胁也随之而来。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设备可能已经遭遇各种危害,比如被病毒感染、黑客攻击、网络钓鱼等等。

这些威胁对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不便和麻烦。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些安全威胁的防范。

二、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体系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体系主要包括硬件安全、软件安全和网络安全。

其中,硬件安全主要指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物理安全,包括破解、失窃等问题。

用户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防范这些风险,比如设置密码、定时关机等等。

软件安全主要指移动设备上所安装的应用程序,存在着病毒、恶意软件等风险。

因此,用户需要从正规渠道下载应用程序,并通过防病毒软件进行检测和升级,以确保软件的安全。

网络安全是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安全领域之一,也是最复杂的领域之一。

网络安全包括多种形式,包括钓鱼网站、网络监控、黑客攻击、wifi热点等等。

用户需要通过有效的安全措施来保护自己,比如使用VPN进行加密通讯,不轻易连接无线网络等等。

三、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措施为了加强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防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安全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提高安全意识,不要随便访问不明来源的网站、下载不明应用程序等等。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密码设置,避免使用简单密码,定期更换密码,以及使用一些密码管理工具。

此外,我们要及时升级手机系统和应用程序,以及安装一些安全防护软件。

最后,我们需要自我保护意识,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以及定期备份数据等等。

综上所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安全体系及应用研究是我们必须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答案(1-18章全)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答案(1-18章全)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答案(1-18章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第一章: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赖互联网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

然而,伴随着便利的同时,信息安全与防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全面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挑战,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护措施。

第二章: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特点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方式。

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移动互联网用户急剧增加。

移动互联网具有时效性强、信息获取快、便携灵活等特点,然而也为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三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威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威胁日益增加。

网络钓鱼、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问题频频发生,给用户的个人隐私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同时,移动设备的丢失或被盗也可能导致用户的隐私泄露和信息丢失。

第四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泄露问题信息泄露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常见的安全问题之一。

大量的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和传播,导致用户面临隐私泄露、身份盗用等风险。

此外,移动应用程序往往要求用户提供个人信息,而用户在使用这些应用程序时也容易成为信息泄露的目标。

第五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钓鱼攻击网络钓鱼攻击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欺诈手段,也是信息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

通过伪造合法网站和电子邮件等手段,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账户密码,从而进行非法活动。

用户在移动设备上点击恶意链接或下载可疑应用程序时,很容易成为网络钓鱼攻击的受害者。

第六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未经授权的个人或组织入侵他人计算机系统,以非法获取信息、进行破坏或其他非法活动。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黑客攻击形式多样,如网络木马、病毒攻击、入侵手机系统等。

这些攻击可以导致用户信息被窃取,甚至造成财产损失。

第七章:移动设备的安全问题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设备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移动设备容易丢失或被盗,使得用户的隐私和敏感信息面临泄露风险。

移动互联网下的网络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策略

移动互联网下的网络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策略

移动互联网下的网络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策略网络安全是当今互联网时代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中,网络安全隐患更加复杂和严重。

本文将分析移动互联网下的网络安全隐患,并提出一些防范策略,以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和网络环境的稳定。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进行各种活动,如社交媒体使用、在线购物、网上银行等。

然而,这也使得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面临更多的风险。

以下是几个移动互联网下的网络安全隐患:1. 网络钓鱼(Phishing):网络钓鱼是通过电子邮件、短信或社交媒体等方式,诱骗用户点击链接并输入个人敏感信息的攻击手段。

攻击者装扮成合法机构发送伪造的通知,骗取用户信任,进而获取用户的账户密码、信用卡信息等。

2. 恶意应用程序(Malware):恶意应用程序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在移动设备上的恶意软件。

这些程序可能会盗取用户的敏感信息、跟踪用户的位置、控制设备或发送垃圾信息,给用户带来经济和隐私上的损失。

3. Wi-Fi安全漏洞:公共Wi-Fi网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尤为普及,但这些网络往往存在安全风险。

攻击者可以通过Wi-Fi网络监听用户的通信内容、截取敏感信息或伪造Wi-Fi热点来欺骗用户。

4. 社交工程:社交工程是一种通过欺骗和操纵人的思维、行为和情感等手段,获取信息或进行欺诈的方式。

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收集到的大量个人信息,为攻击者提供了更多机会。

面对这些网络安全隐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范策略:1.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用户应该加强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了解,时刻保持警惕。

教育用户不轻信来自陌生人的信息,不随便点击链接或下载陌生的应用程序。

2. 安装可信赖的安全软件:在移动设备上安装可信赖的安全软件,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补丁,以防止恶意软件的攻击。

3. 使用加密连接:连接Wi-Fi网络时,尽量选择加密的网络,如使用WPA2加密的Wi-Fi网络。

避免在公共Wi-Fi网络上输入敏感信息,尤其是银行账户密码等。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报告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报告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报告
一、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等移
动设备进行通信与信息交流。

然而,移动互联网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信息安
全问题。

本报告将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进行分析与探讨。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威胁
1.黑客攻击:黑客利用网络安全漏洞、操作系统漏洞和应用程序漏洞,入侵用户移动设备,窃取个人信息、账号和密码等敏感信息。

2.病毒和恶意软件:移动设备上的恶意软件可以通过应用程序、电子
邮件附件等途径传播,对用户信息进行窃取和勒索。

3.公共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使用公共无线网络会暴露用户的信息和
通信。

黑客可以劫持用户的网络连接,窃取信息。

4.身份盗窃:用户的个人信息可能被窃取,用于进行诈骗、伪造身份
等违法活动。

三、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
1.强化密码安全:用户应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修改密码。

同时,
尽量避免在使用公共无线网络时输入密码。

2.更新软件和应用程序:及时更新移动设备上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以修补已知漏洞和强化安全性。

3.安装防病毒和安全软件:用户应选择信誉良好的防病毒和安全软件,并及时进行病毒库更新和系统扫描。

5.使用加密连接:用户在使用公共无线网络时,可以使用VPN等加密技术建立安全连接,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

7.启用远程锁定和擦除功能:用户可以启用移动设备的远程锁定和擦除功能,确保在设备丢失或被盗时,可以远程清除其中的敏感信息。

8.加强教育与培训:用户应加强对信息安全的教育与培训,提高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四、结论。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对移动设备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同时也面临着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

本文将分析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1. 病毒与恶意软件病毒和恶意软件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非常常见。

用户往往会因为不慎点击垃圾邮件或者不知名的链接,导致手机被感染。

病毒和恶意软件可以导致手机运行缓慢,数据丢失,信息泄露等问题。

2. 数据泄露移动设备中存储着大量的个人信息,比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等。

这些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财务损失和身份被盗用等问题。

3. 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一种欺诈手段,犯罪分子通过发送伪装成银行或其他机构的电子邮件或短信,诱骗用户点击并输入个人信息。

这样的攻击很难被用户识别,往往会导致巨大的财务损失。

4. 公共Wi-Fi安全问题使用公共Wi-Fi连接网络,个人数据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在一个公共Wi-Fi网络中,攻击者很容易通过恶意代码拦截用户信息,窃取个人信息。

二、解决方案1. 使用防病毒软件在移动设备上安装与运行反病毒软件能够帮助防止用户设备被恶意软件和病毒感染。

用户可以选择一些有信誉的反病毒软件,最好是会自动更新的软件。

2. 谨慎使用未知链接用户必须谨慎使用一些未知的链接,避免点击不明来源的链接,避免接收陌生人发来的邮件和短信。

此外,应当防范一些需要输入个人信息的网站。

3. 注意安全设置对于移动设备,用户应该设置安全码以及其他的安全性措施,这能够防止他们的移动设备被他人使用和访问。

密码应该设置足够复杂,避免简单或容易被猜到的密码。

在有需要时,用户应该启用双重身份验证来增加安全性。

4. 避免使用公共 Wi-Fi为了避免公共网络的风险,用户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公共 Wi-Fi,在必须使用时,持续运行完整的VPN连接,或者使用移动网络,避免使用未知安全性的无密码公共Wi-Fi。

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与企业防护

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与企业防护

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与企业防护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渠道,但与此同时,也给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以及企业在防护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1.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信息泄露的风险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

然而,移动互联网上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也日益严重。

从个人隐私泄露、恶意软件攻击到网络诈骗,这些都威胁着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

2.企业信息安全的挑战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更多的信息安全威胁。

一方面,员工使用移动设备在企业网络上工作,给企业带来了设备管理和数据保护的挑战;另一方面,企业的商业机密和客户信息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泄露的威胁。

3.移动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移动设备管理策略,确保员工使用的移动设备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这包括设备的远程锁定和擦除、数据的加密和备份等措施,以防止设备丢失或被盗后造成的信息泄露。

4.数据保护与加密技术数据的保护是企业信息安全的关键环节。

企业应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确保敏感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同时,合理设置访问权限,限制员工对敏感数据的访问,以防止内部数据泄露。

5.网络安全威胁的监测与预防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及时监测和预防各种网络威胁。

这包括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和安全漏洞扫描等技术手段,以及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意识提高。

6.移动应用的安全风险移动应用的安全问题成为了企业信息安全的一个新挑战。

恶意应用程序和应用漏洞可能导致用户数据的泄露和设备受到攻击。

企业应该审查并限制员工在移动设备上安装的应用,并定期更新和升级应用程序以修复安全漏洞。

7.云计算与信息安全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很多企业将数据存储在云端。

然而,云计算的安全性问题也备受关注。

企业需要选择可信的云服务提供商,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数据在云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网络安全的思考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网络安全的思考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网络安全的思考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存在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期提高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原因;防护措施1.移动互联网与信息网络安全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是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信息和服务,开展业务及应用的新模式。

信息网络安全是指防止信息网络本身及其采集,加工,存储,传输的信息数据被故意或偶然的非授权泄露,更改,破坏或使信息被非法辨认,控制,也即保障信息的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可控性,不可抵赖性。

为保障信息安全,要求有信息源认证,访问控制,不能有非法软件驻留,不能有未授权的操作等行为。

2.移动互联网中信息安全的特征在移动互联网中,个人信息承载于智能手机终端之中,因此个人信息网络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2.1 个人信息多样性个人信息是指可以识别和推测个人特征的私有信息。

一是指自然属性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型等);二是指社会属性信息(住址、电话号码、学历、职业、社会地位等);三是指财产信息(收人、资产、负债、信用等);四是网上活动信息(聊天记录、网购记录、各种账号、密码、浏览记录等)。

手机个人信息即指手机中储存的个人信息和持有人通过手机进行有关业务活动所涉及的个人信息。

在智能手机终端不仅可以存储个人信息,还可以开展各种业务活动诸如移动商务、办理网上银行业务、互动游戏、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移动社交、拍照摄像等。

涉及的个人信息变得复杂和多样化。

2.2 个人信息实时性和动态性个人信息有的相对稳定,但是一些个人信息的产生是伴随着个人活动而产生的,这些信息包括网上活动信息,如注册账号、互动聊天、购买记录、信用评价,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例如手机定位或导航等,需要跟踪和记录位置变换的动态和实时信息,才能提供相关的服务,但是也会侵害到个人隐私。

2.3 个人信息私密性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手机进行的业务活动会涉及更为私密的信息,诸如隐私照片、视频、信用卡账号、密码、通讯信息、家庭住址及与活动位置有关的信息,一旦被非法窃取和利用,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甚至造成财产和人身伤害,危害程度更高。

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研究

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研究

( 二) 移 动终端 的问题 。科学技 术 的不断进 步 ,加 快 了 移 动终 端智 能化 的发 展进 程 ,通 信 网络辅 助基础 设施 是传 统
的移动终 端 , 而 智能移 动终端多 适用 于现代化 移动互联 网 , 所 以智 能 化移 动终端 会随 着移 动互联 网技 术 的发展而 转变 和 发展 ,从 而形成 多元 化 的应用特 点 ,同时造 成智 能化 终端 系
息等 等。
阐述 提高 移动互 联 网信息 的Biblioteka 决措 施 ,从而 有效 提高移 动互
联 网信 息 的安 全性 ,促 进移 动互联 网技术 的正常发 展 。o = 0 参考 文献
[ 1 】武 钊 移 动 互 联 网 时 代 信 息 安 全 探 讨 与 研 究 天 津 科
技 . 2 o 1 5 ( 4 ) : 6 6 — 6 7
( 二) 提 高移 动互 联 网终 端 的管理效 率 。为了提 高移动
互 联 网 的安 全性 ,应该 不断 完善移 动互 联 网终端 产 品 ,针对 智能 手机应 用 的安全 技术 ,应该 扩大研 发功 能 ,协 调有 关部 门 ,创 建完 善 的移动应 用管 理链 条 ,从 而有 效提 高智 能心用 的质 量 ,并 且有 关部 门需要 强化 自身 的责任 意识 ,提 高监 管 能力 ,严格 监管 移动互 联 网终端 应用 ,认真 审核 移动 互联 网
统 受病 毒攻 击形 式也 逐渐 多样 化 ,造 成 的影响 也逐步 扩大 。
且保障了移动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在 2 0 1 7 年 1 月1 5日,中
共 中央办公 厅 、同务 院办公 厅 印发 了 《 关于 促进移 动互 联 网
健 康有 序发 展 的意 见 》,通 过意 见 的内容能 够 明确 国家对移 动互联 网数据安 全 的重 视 。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挑战与解决方案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挑战与解决方案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挑战与解决方案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获取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个新时代下,信息的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由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信息的传输和存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使得信息安全面临着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方案。

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首先,移动设备的安全性是信息安全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随着手机的越来越智能化,手机的存储空间也越来越大,因此手机成为窃取个人信息的主要目标。

黑客攻击人群广泛,不仅攻击普通人的手机,更瞄准了政府或企业的机密数据,窃取商业机密和国家机密等敏感信息。

其次,网络钓鱼、木马和病毒等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信息安全的头号克星。

钓鱼网站、木马和病毒等网络攻击模式层出不穷,这些网络攻击行为对企业和个人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和精神损失。

此外,大量人员同时使用公共 Wi-Fi 等无线局域网,无线网的安全性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信息泄露已经极大危及社会和政府的利益。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手机和其他设备的普及,个人隐私已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个人的呼吸、心跳、健身数据、浏览历史等,都可能被拦截、窃取和滥用。

解决方案移动互联网时代下,要在保障用户信息安全的同时,给用户带来尽可能好的体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设备安全管理,防止黑客攻击。

将设备与运营商的服务器连接起来,将不合法或恶意的访问拦截在设备之外;加强手机的锁屏功能、信任环境、协议安全、网络认证等安全管理手段,提升终端设备的安全性。

二、建立有效的网络防护机制,阻击网络攻击。

通过建立云端风险管理平台,整合布满全国各地的攻击数据库,构建以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为基础的网络防护机制;对网络病毒漏洞等全方面进行数据监测和感知,快速发现和应对网络攻击行为;加强病毒和网络攻击的防范,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

三、加强个人信息保护,防止信息泄露。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与防护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便携式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移动设备上进行在线活动,如社交媒体、网上购物和银行交易。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系列潜在的风险和威胁,例如个人隐私泄露、恶意软件攻击和网络诈骗等。

因此,保护个人和机构的信息安全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与信息安全挑战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满足各种需求。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系列安全挑战。

首先,移动设备的便携性导致易被盗失或丢失,从而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其次,移动应用的普及增加了恶意软件传播的机会,用户可能会因为下载病毒感染的应用而受到损害。

此外,公共Wi-Fi网络的使用日益普遍,但它们却容易被黑客用于窃取个人信息。

二、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个人隐私是信息安全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受到了更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用户应采取以下措施:1. 强密码和多因素身份验证:使用强密码来保护移动设备和在线账户,并启用多因素身份验证,以提高账户的安全性。

2. 定期更新软件和应用:及时下载并安装设备和应用程序的更新,以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3. 谨慎分享个人信息:在使用应用程序或浏览器时,仅在必要时分享个人信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信息泄露风险。

4. 仔细检查权限设置:在安装应用程序时,审查并限制应用程序所需的权限,以减少个人信息被滥用的潜在风险。

三、恶意软件和网络攻击的威胁恶意软件和网络攻击对信息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用户应该意识到以下几点:1. 下载应用时注意来源:只从官方应用商店或可信的开发者网站下载应用程序,避免下载未经验证和来路不明的应用程序。

2. 安装杀毒软件和防护工具:安装可靠的杀毒软件和防护工具,及时扫描手机和电脑,检测和清除潜在的恶意软件。

3. 警惕网络钓鱼和网络诈骗:不轻信来自陌生人的链接和邮件,谨防网络钓鱼和诈骗攻击。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

我们每天在网络上收发邮件、处理工作、购物、社交、娱乐等等,处处都离不开网络,而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安全隐患数据泄露:数据泄露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常见的安全问题之一。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和机构将数据存储在云端,这甚至包括了我们的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密码等等个人隐私数据。

而且,这些数据和信息也很容易被黑客攻击者嗅探到,或直接被窃取或伪造。

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另一个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威胁用户安全的问题。

这种攻击常常伪装成合法的网站或企业,企图欺骗用户输入个人信息,如信用卡信息、银行帐号等,攻击者利用用户轻信、欲望或好奇心理的弱点实施攻击,造成大量数据泄露和财产损失。

恶意软件:恶意软件包括病毒、木马、间谍软件、广告软件等,它们潜藏于各种手机应用程序或电脑软件以及附带的恶意链接中,用户不知情在安装或执行这些软件时被植入,甚至可控制或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或破坏系统。

例如,恶意软件可以窃取用户的银行卡和密码等一系列个人信息,然后对用户的资金带来严重损失。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加强互联网安全意识:用户需要加强自身的信息安全知识,提升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了解,不打开不安全的链接,不在公共WiFi网络下登录个人账户等。

此外,个人和企业可以安装网络安全软件,如防火墙、反病毒软件、广告拦截器等,有效地保护个人资料不被泄露。

建立严格的信息安全标准:企业和各级政府可以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标准和法律体系,确保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据的安全。

例如,政府和企业可以要求支付机构采取多种支付方式、控制支付金额、对用户身份和交易进行多次验证等方式,在支付时提高安全性。

另外,企业应在技术层面上进行安全设计,融入数据加密和安全协议、多次备份数据,及使用比较微观化、极调度的随机数生成器等方式,充分保护用户重要数据资产和个人隐私。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和智能设备。

无论是购物、支付、社交还是其他的日常活动,都离不开互联网,但随之而来的是安全风险的增加。

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强化密码安全。

密码的强度决定了信息安全的基础。

一些人为了方便,将密码设置得太过简单和容易猜测,这是非常不安全的。

我们应当采用足够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以免被破解。

同时,尽量避免使用同一密码登录不同的网站和APP,如果一个网站的密码泄漏,其他网站也不受影响。

第二,保护个人隐私。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但也同时面临着隐私泄露的风险。

尤其是社交媒体和手机应用程序,我们在使用时应当仔细审查权限,并且只在必要时开启。

此外,我们还需注意使用公共WiFi时的安全,因为公共WiFi网络缺乏加密保护,容易被黑客攻击。

第三,防范诈骗和恶意攻击。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经常接收到各种非正常信息,如钓鱼邮件、垃圾短信等。

这些信息往往包含恶意链接,一旦点击就会导致安全风险。

我们需要强化安全意识,不随意点击不信任的链接,谨慎处理来自不明来源的信息。

第四,使用可信的APP和软件。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APP 和软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捷的生活服务。

但是,一些APP和软件的安全性存在问题,假冒或篡改正版软件等行为非常普遍。

我们应该仅从官方渠道下载APP和软件,并仔细检查其权限,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第五,定期备份数据。

移动设备的数据一旦被泄露或遭到病毒攻击,就会遭受严重的损失。

定期备份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护个人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备份数据也有助于快速恢复设备,以便在设备丢失或损坏时保护数据。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个人和家庭的信息安全。

只有了解智能设备和互联网的运作方式,学会如何识别和应对安全隐患,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技术研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移动设备和网络进行生活和工作。

然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带来了众多的信息安全威胁和挑战。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的商业机密,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变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讨论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技术研究进展,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移动设备安全是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由于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和处理敏感信息。

然而,移动设备本身的安全性往往不容忽视。

黑客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漏洞、操作系统漏洞或WiFi网络攻击等方式入侵用户的移动设备,窃取个人隐私或敏感信息。

因此,移动设备安全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发安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修补漏洞、加密数据传输等措施,保障移动设备的安全性。

其次,移动应用程序安全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

移动应用程序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工具,然而,恶意应用程序的增加导致了用户数据泄露和系统被入侵的风险。

为了保证移动应用程序的安全,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安全的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和代码审查工具,以及应用程序的安全测试和验证工具。

同时,提高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警惕恶意应用程序的威胁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移动网络安全也是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黑客可以通过窃听、中间人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等手段入侵移动网络,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或干扰正常的网络服务。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安全的网络协议和加密算法,以保护移动网络的安全性。

此外,移动网络安全还包括对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和移动网络设备的安全性研究,以抵御各种网络攻击。

最后,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安全也是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的重要领域。

随着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人们越来越依赖移动设备进行支付和交易。

然而,支付和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泄露和交易欺诈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中的即时通信安全研究

移动互联网中的即时通信安全研究

移动互联网中的即时通信安全研究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即时通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

人们通过即时通信应用(比如微信、QQ等)进行语音、文字和图片等形式的沟通交流,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用户个人信息泄漏、网络病毒等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即时通信应用必须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

一、即时通信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1、个人信息泄漏在用户使用即时通信的过程中,用户的个人信息(比如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家庭住址、职业等)会存储在即时通信应用中,并可能被第三方获取。

如果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则会给用户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2、网络病毒即时通信应用中也存在网络病毒的风险。

用户接收到包含病毒的链接或文件后,就可能受到病毒的攻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信息泄露如果用户将自己重要的信息(比如银行账号、密码等)泄露给不法分子,那么这些不法分子就可以盗取用户的钱财。

因此,在即时通信中交流经济信息时尤其要小心。

二、即时通信应用的安全解决方案1、安全加密技术即时通信应用需要采用安全加密技术,保证用户数据的传输安全。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数字签名等技术来保证信息的安全传输。

2、用户账号保护即时通信应用需要加强用户账号的保护措施,比如密码加密、安全问题验证等,以确保用户的账号安全。

另外,应用需要引入双重验证机制,在用户登录时先进行短信或邮件验证,减少不法分子的攻击。

3、应用授权机制即时通信应用需要引入应用授权机制,只有经过授权的应用能够访问用户的个人信息,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4、应用代码安全即时通信应用需要引入代码安全机制,防止程序中的漏洞被不法分子利用,保证应用的整体安全性。

5、安全人员培养需要建立专业的安全人员队伍,帮助即时通信应用企业建立、升级和维护安全性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

三、即时通信应用的安全测试即时通信应用的安全测试是切实保障用户安全的前提条件。

安全测试应包括安全漏洞扫描、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等。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探析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探析
o f T h e S e c u r i t y P r o b l e m i n T h e Mo b i l e I n t e r n e t
Ma Ha o
( Y u n c h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x i Y u n c h e n g 0 4 4 0 0 0 )
表 1移 动 互 联 网 发 展 表
代 际
1 G
2 G
2 . 5 G
3 G
4 G
信号
制 式
模 拟 数 字
GS M/
CDM A
数字
G P RS
数字
C D ~ 【 A 2 0 0 0
W CDM TD. CDM A
数字
T D L T E
LT E
2 移动 互联 网的发 展
s e c u r i t y p r o b l e m a n d he t c l o u d s e c u r i t y p r o b l e ms , a n d o n h o w t o d o w e l l t h e p o r t e c t i o n me a s u r e s i n d e t a i l .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e c u r i t y・ 信息安全 ・ 网 络 控制
两种 , 由于移 动设 备 的不能存 储 太 多东 西 , 所 以不 像 P C 移 动互 联 网的繁 荣 . 越 来越 多 的应用 把 主要 数据 和用 户

样 可 以在 本地 存放 大 量数 据 . 大 量 的信息 和 隐私保 存
要 的 时候 , 它 的安 全 性 也 就显 的愈 发 重 要 。一旦 移动 互联 网 的安全 得不 到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及对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将个人信息存储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中,并通过网络进行通信、消费等,使得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分析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一)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指利用虚假信息钓取用户的密码、银行账号、信用卡号等信息,通常是通过诈骗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实现的。

当用户通过链接登录到虚假网站时,就会将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泄露给骗子。

(二)恶意软件恶意软件是指能够侵入用户设备并造成危害的恶意代码,包括病毒、木马、广告软件等。

这些软件能够篡改或者窃取用户信息,危害用户的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

(三)无线网络安全移动设备用户经常在公共场合连接WiFi热点来上网,但这些无线网络并不安全。

黑客可以轻易地连接到无线网络,并监控用户的网络活动,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

(四)移动支付安全移动支付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用户消费的主要方式。

但是,移动支付也具备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移动支付账户被黑客攻击,支付密码被破解等。

二、移动互联网的安全对策(一)网络教育对于普通用户,网络教育是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网络攻击的最基本途径。

使用网络设备时,用户需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密码安全,学会分辨网络钓鱼邮件和信息,以及如何避免使用不安全的无线网络等。

(二)安全软件用户可以安装一些安全软件来保护个人信息和设备安全。

这些软件包括杀毒软件、防火墙、反间谍软件和加密工具等。

这些软件可以监控用户的网络活动、识别和阻挡恶意软件等。

(三)安全通信工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保护通信隐私也很重要。

用户可以使用密码保护的通信应用软件,例如加密短信和加密电话来保证信息安全。

(四)强化移动支付安全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需要特别重视。

用户应该设定复杂密码、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使用,及时更新移动设备和应用程序等来保障移动支付安全。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及对策,用户需要充分认识且行动起来,不断提升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保障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移动互联网下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

移动互联网下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

移动互联网下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个人信息也随之被泄露的风险越来越大。

本文将探讨移动互联网下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分析1、盗窃个人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通过技术手段恶意窃取个人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从最初的利用木马病毒、恶意软件盗取个人信息,到现在的利用社交网络、APP等获取用户信息,在不断升级的技术背后,个人信息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威胁。

2、隐私泄露与“流量追踪”滋生黑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大数据分析的兴起,很多公司将用户的个人信息作为商业利益来源。

这导致用户的个人信息不断被囤积和滥用,面对隐私泄露与“流量追踪”现象,用户越发难以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

3、安全意识的不足会导致风险加大尽管随着个人信息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能够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护个人信息,然而由于一些人的安全意识不足,很多人在使用移动设备时仍然掉以轻心,不加甄别的点击网页链接,不注重个人信息的安全性,这也让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加大。

二、对策分析1、使用可靠的网络安全软件为了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我们可以使用可靠的网络安全软件来保护个人信息,如一些专业的杀毒软件、防火墙、监控软件等,这些软件可以起到预防和监控的作用,防止信息被盗取。

2、合理设置个人信息的可见度在使用社交网络等服务的时候,有些用户会把自己的所有信息都公开展示,这种做法会使个人信息更容易受到攻击。

我们可以合理设置个人信息的可见度,避免向陌生人展示个人隐私信息,这可以降低个人信息的被盗风险。

3、不随意下载非官方软件在下载软件时要保持警惕,不要随意下载非官方渠道的软件,否则可能会被该软件所包含的病毒或恶意程序所感染。

我们可以选择使用官方下载软件等渠道下载所需软件,这可以大大降低下载软件时被感染的风险。

4、定期更换和强化个人密码人们在使用移动设备时可能会经常登录各种账户,为了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我们应该定期更换和强化个人密码,选择密码时最好使用字母、数字、字符等方式组合,以增加密码的复杂度,这可以避免密码过于简单,容易受到攻击。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信息安全分析与保护措施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信息安全分析与保护措施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信息安全分析与保护措施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和挑战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进行工作、生活和娱乐。

然而,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信息安全问题。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量的网络数据传输和存储,使得个人和企业的隐私数据容易受到威胁。

网络黑客攻击、恶意软件和网络病毒的出现,给用户的信息安全造成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对于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分析和保护措施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1. 用户隐私泄露问题移动设备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的普及,促使了许多个人隐私数据的存储和传输。

然而,许多应用程序对用户的隐私保护措施不足,导致个人隐私数据容易遭到黑客窃取。

2. 网络黑客攻击网络黑客通过各种手段入侵用户计算机或手机,获取用户个人信息、账户密码等敏感数据。

这种攻击可能导致金融损失、个人声誉损坏等问题。

3. 恶意软件和网络病毒恶意软件和网络病毒通过植入用户设备中,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或者被用于发动网络攻击。

这些恶意软件包含了病毒、木马、蠕虫等,给用户的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措施1. 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保护用户个人数据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即使被黑客窃取,也难以进行解密。

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加密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

2. 身份认证技术为了防止网络黑客窃取用户账户并进行非法操作,身份认证技术被广泛应用。

如使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提高用户的身份认证难度,从而增加黑客的入侵门槛。

3. 安全防护软件和硬件为了应对恶意软件和网络病毒的威胁,用户可以安装和使用安全防护软件,如杀毒软件、防火墙等。

此外,手机和计算机的生产厂商也可以在硬件层面上设置安全防护机制,加强对用户信息的保护。

4. 用户教育与培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知识非常重要。

用户应该接受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了解网络黑客的攻击手段和防范方法,增强自身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移动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移动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移动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系 (部)商学系 专 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 号201104034325 学生姓名周文龙 指导教师董飞 提交日期 2015年 5 月 15日中工 信商 2015-JX16-摘要移动互联网是全球在过去半个世纪的第 5个新技术周期,新的技术周期将带来巨大的财富,并将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和庞大的就业机会。

但是在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里,风险是与机遇并存的。

移动互联网凭借其便携性、移动性、私人性等特点正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更高质量的网络服务,但是移动互联网在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也正将用户更多的个人隐私暴露在网络之中。

用户的信息正在被网络运营商、服务提供商或其他商家在用户未授权的条件下收集以及使用着,而且这些个人信息还存在着透过网络泄漏或者是被非法盗取使用的威胁,可能对用户造成十分严重的伤害。

本文就从“攻击”和“防范”这两个方面来对移动互联网进行研究。

阐述目前移动互联网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安全的重要性。

对现有安全威胁以及表现形式做了分析,对为加强安全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做了较深入讨论,并描述了本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走向。

让人们明白各种网络攻击的原理与防范的方法。

从而减少因网络安全问题所产生的损失。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安全防护AbstractMobile Internet is the world's fifth in the past half-century cycle of new technologies,new technology cycle will bring great wealth,and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industry and a hug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But in the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the risk and opportunities。

信息安全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

信息安全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

信息安全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流行,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同时,也随着各类黑客攻击事件的频繁出现,信息安全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信息安全角度出发,探讨信息安全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

一、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最早应用于军事和政治领域,在现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加密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通信、数据存储等领域。

例如银行网站和支付宝等金融应用都采用了 TLS/SSL 加密协议,确保用户的交易、密码等信息不会被黑客窃取。

另外,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公共 Wi-Fi 热点的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黑客通过 Wi-Fi 热点进行中间人攻击,将加密数据篡改或窃取用户的账户信息。

因此,用户可以通过使用 VPN 虚拟专用网络或 HTTPS 协议等方式来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安全。

二、安全认证技术安全认证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身份认证、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都是目前智能手机中常见的安全认证方式,以确保手机以及其中的敏感信息的安全。

手机银行也常见使用指纹识别和手机本身硬件加密技术的方式来保护用户的账户信息。

除了硬件层面的安全认证,软件层面也有各种认证技术的应用。

例如 OAuth 2.0 认证机制,允许用户通过第三方应用程序授权,而不需将其敏感信息提供给第三方。

同时,字母数字组合密码的最小位数也逐步提高,以确保用户的账户及个人隐私的安全。

三、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移动互联网中另一重要的安全技术。

例如短信及电话加密机制,可以确保用户发送的短信或通话内容不会被黑客窃听或截获。

现今,很多聊天软件、社交软件也采用了端到端加密的技术,确保信息内容保密且不被恶意软件截获。

移动设备上的数据加密只是保证隐私数据不会泄露的第一道屏障。

特别是在类似的接收方大致上处理必要信息但不清楚数据内容的场景下,安全协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研究夏防震(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黄冈分公司,湖北黄冈438000)摘要: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网络信息安全威胁逐渐移植到移动互联网。

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的特征、安全挑战、安全防范。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安全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9)05-0120-02Research on Information Security in the Age of Mobile InternetXia Fangzhen(Huanggang Branch of China Telecom Co.,Ltd.HangGang438000)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obile Internet,the threa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of the Internet is grad­ually transplanted to the mobile Interne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security challenges and security precautions of mobile Internet.Keywords:Mobile Internet;Security0引言当第一部智能手机天拓A6188手机1999年岁末由摩托罗拉推出、并于2000年开始生产时,人们也许并未意识到,这部釆用pm操作系统、具有触摸屏的PDA手机,不仅使手机变成了电脑,而且使手机开始迈向移动终端的第一步叫随伴随着3G、4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语音功能手机变成移动终端后,在由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融合形成的平台的支撑下,转变成为口袋中的互联网。

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日益广泛,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移动互联网也成为居心巨测者、犯罪分子觊觎的新领域叫永远在线,不但易暴露人们的隐私,也容易形成安全的隐患。

1移动互联网特征从表象看,移动互联网是移动网络和互联网的融合。

其实,这种融合发生的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有机融合出现的新的产业形态:传输速度更高的移动通信网络、具具备智能感应能力的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新兴业务、移动互联网业务管理和客服支撑平台共同新成了新的业务体系叫移动互联网全面继承移动和互联网二者特性:互联网开放、共享、互动、创新,以及移动通信的随时、随地、随身等。

而由这些基本特征又引发形成其他许多重要特性叫移动互联网主要特征由:1.1用户身份的可识别性当通过电脑登录互联网是,尽管登录时需要身份,但进入应用后仍然必须通过专门的认证才能确认用户的身份,因为电脑与用户并无一一对应关系叫但移动终端手机和电脑不同,一般而言,手机和个人的身份密切相关,手机号码是与用户绑定的,也就是说,使用手机的用户身份始终是可识别的。

移动互联网有一些重要特点:更具私密性。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个人身份是可识别的,因而,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用户的隐私性远高于PC端用户。

在互联网下,PC端系统的用户信息是可被搜集的,例如在P2P网络环境中,数以万计彼此互联的终端均处于对等的地位,网络中每一台终端既是网络服务的请求者,又对其他终端的请求做响应,提供请求者需要的资源及服务:共享信息、交换信息、计算资源共享、存储资源共享叫传播信息的精准性与指向性。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个人用户身份是可识别的,信息传播可以更精准,更有指向性,同时也具有更高的骚扰可能。

基于计费体系的商业模式。

传统的互联网发展,因没有形成计费体系,导致最初的商业模式是广告模式,造成了互联网公司长时间依赖广告模式,而找不到应有的商业模式。

而移动互联网,通过实现身份识别,业务管理和计费已不是大问题。

任何服务都以计费体系为支撑,商业模式也就不再成为费尽思量的问题,但也为恶意扣费木马提供了机会。

1.2可定位与互联网的电脑终端不同,随时移动的智能手机通过GPS、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基站定位,使手机具备随时随地定位功能叫1.3相对封闭的网络体系就网络体系而言,严格地说,移动互联网的网络不是自由开放的平台,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体系。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从第一天就有管控能力,是一个云端整合的平台。

1.4编写智能的用户终端和可互访的终端体系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终端,具有计算、存储、通信能力,还具有非常强大的智能感应能力,如''摇一摇”、“扫一扫”之类。

智能终端的智能感应功能使终端具备联网能力,还可以感知世界,形成了新兴业务。

1.5永远在线的服务从前的服务,除了电话、短信具备永远在线能力,其他互联网服务均不能做到永远在线。

随时随地地使用移动终端,使用户的使用时间呈现碎片化的趋势。

1.6广域的泛在网络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互联网成为广域泛在网,使随时随地沟通变为现实,大量需及时处理的业务和通信得以实现。

携带移动终端成为用户的一种习惯,信息实时接收实时提醒,网络永远在线,使信息更易像病毒一样高速、广泛、大范围传播。

2互联网安全面临的挑战移动互联网用户个人身份的可识别,使个人隐私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SP、CP及软件商等私自上传用户私密信息、搜集用户行为的行为;恶意软件盗取个人隐私窃取私密数据的行为。

120某型导弹飞行控制组件动态测试研究苏克强,黄永飞,符冰,郝燕云(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洛阳471009)摘要:在某型导弹飞行控制组件测试中,介绍了飞行控制组件采用的几种测试技术,提出了使用动态测试技术进行测试的方法,并对飞行控制组件动态测试的实现方法进行了介绍。

在静态测试所用的飞行控制组件专用测试设备基础上,增加加速度激励注入和角速度激励注入模块,通过飞行控制组件预留接口注入激励信号,实现了飞行控制组件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的高精度定量输出,优化了飞行控制组件测试手段,为全面检测飞行控制组件的软硬件系统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导弹;飞控组件;加速度;注入;动态测试中图分类号:TJ76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9)05-0121-04The Research on Dynamic Test of a Missle Flight Control SystemSu Keqiang,Huang Yongfiei,Fu Bing,Hao Yinyun(China Airborne Missile Academy,Luoyang471009,China)Abstract:In the test of certain missile flight control system,several testing techniques of flight control module are introduced, the method of dynamic testing is proposed,and the realization method of dynamic testing of flight control module is introduced. Used in the static test of t he flight control components based on the special test equipment,injection and angular velocity incen­tives to increase acceleration injection module,inject excitation signal by reserve flight control component interface,realized the flight control components of t he acceleration and angular velocity of t he high-precision quantitative output,the optimization of flight control component testing means,for the comprehensive test flight control components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sys­tem laid a foundation.Key wordszmissile;flight control system;the acceleration;injection;dynamic testingo引言随着技术的发展,空空导弹飞行控制组件(以下简称为飞控组件)已经发展成具有计算机控制、具有捷联惯导能力的飞行控制系统,能否对飞控组件各方面功能、性能进行全面完整地考核,是飞控组件质量可靠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飞控组件从导弹上电起在弹载飞行计算机的控制下,首先进行飞控自检并接收其它组件自检信息,在接收载机发射指令后发射并转入自主飞,进入自主飞后飞控组件控制弹体犯罪分子通过隐私窃取软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用户隐私信息,包括联系信息、短信信息、图像信息和位置信息及收集密码等,然后在后台通过非法数据处理,将相关信息发回给指定的终端、网站服务器。

手机的计费缴费等支付功能,导致吸费攻坚猖獗。

主要有恶意扣费类和资费消耗类。

恶意扣费类通过订购SP服务来实现,一些不法经营商受经济利益驱动,实施恶意订购SP 服务的扣费方式,以赚取巨额利润。

消耗用户资费类恶意软件是通过恶意代码从终端底层调用各类通信方式,通过彩信、短信、上网流量等来实现资费的消耗。

手机的定位功能造成的安全威胁。

智能手机具有了随时随地的定位功能,使得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可携带位置信息。

而位置信息使传播的信息更加精准,如果遭到恶意软件攻击,并且进而被远程操纵,就有可能泄露用户行踪和语音信息。

3移动互联网安全防范3.1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安全移动互联网网络拓扑差异、通信差异、网络复杂性,移动互联网的这些差异使移动互联网网络结构复杂且异构,如要实现行为追溯,必须有统一的鉴权控制体系,以确保控制用户严格接入”3.2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于软件安全应用主要是通过软件实现的,软件安全是整个互联网信息安全的基石,包括安全编程、密码学、软件保护等多方面叫软件编码、构架、数据存储各个过程当中都要求设计安全。

4.3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终端安全移动智能终端是移动业务的唯一载体,存储了用户个人信息。

移动智能终端必须要保证信息安全,才能实现移动网络、移动业务的安全,实现移动网络与移动智能终端之间通信通道的安全,同时还要保证用户个人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