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胰 肾联 合 移 植 手 术 创 伤 大 , 术 后 应 用 大 量 免 利 用 一 切机 会 尽 可 能 多 与 患 者 交 流 , 让患者 说出他们 的烦恼 ,
疫 抑 制 剂导 致 了 患 者 免 疫 力 低 下 。 因 此 在 护 理 中 加 强 了 病 房 然 后 针对 原 因 , 做解释疏导 , 使 患 者 看 到 治 疗 中 有 利 的 因素 , 看 空气 、 物体表 面 、 地 面 的 消 毒 。 紫 外 线 照 射 2次/ 天, 4 O分 钟/ 到 治 疗 中病 情 的好 转 。本 组 9 例患者均平稳 度过心理焦虑期 , 次, 遮 挡 患 者 的 眼 睛 及 皮 肤 裸 露 部 位 。物 体 表 面 和 地 面 每 日 积 极 配合 治疗 、 护理 。
1一 般 资 料
2治 疗 方 法
我科 2 O 1 O年 1 O月 至 2 0 1 2年 l O月 共 收 治 5 3例 行 人 工
按照《 临床护理技术规 范》 中 的疼 痛 护 理 原 则 实 施 疼 痛 评
治疗及 护理 观察 与 记 录L 1 ] 。疼痛 护 理评 估 时机 为 : 入 院 膝 关节置 换 术 手 术 的患 者 , 男 9例 , 女 4 4例 , 年龄 5 1 ~8 7 估、 术后 0 ~ 7天 及 出 院 时 。根 据 评 估 结 果 即疼 痛 评 分 大 于 3 岁, 平均 6 6 . 7 5岁 。 膝 关 节 炎 3 5 例, 膝 关节退 行性 变 1 8例 , 时、 分 的 患者 给 予 口服 塞 来 惜 布 0 . 2 g , 每 天 2次 。手 术 当 天使 用 均 行人工 膝关 节 置换 手 术 , 住 院 时 间 8~ 4 3天 , 平均 1 9 . 5 静脉镇痛 泵 , 术后 O ~ 3天 使 用 注 射 用 帕 瑞 昔 布 钠 4 0 mg加 人 天 。 全 部 治 愈 出 院 疼 痛 评 估 采 用 0 ~1 0数 字 评 定 量 表 评 生理 盐 水 1 0 0 mL 中 静 脉 滴 注 , 每 天 1次 。术 后 0 ~ 7天 口服 分, 得 分在 3 ~ 8分 之 间 , 针 对疼 痛 原 因, 进行 体 位 护 理 、 冷 塞来惜 布 0 . 2 g , 每 天 2次 止 痛 治 疗 , 强 调 屈 伸 膝 关 节 训 练 时 敷、 心理支持 、 使用 止 痛 药 物 、 预 防 并 发 症 等 多 模 式 疼 痛 护 间在 用药 3 0 mi n后 进 行 。用 药 后 3 mi n 、 6 0 mi n进 行 疼 痛 效 理, 使 疼 痛 评 分 控 制 在 3分 以 下 , 确 保 人 工 膝 关 节 置 换 术 术 果 评 价 , 疼 痛 评 分 大 于 4分 的 患 者 给 予 临 时 曲 马 多 0 . 1 g肌 后的康 复训练顺 利进行 , 出院时 膝关 节屈 曲 范 围均达 9 O 。 以 肉注 射 , 使 疼 痛 评 分 控 制 在 3分 以 内 。 上, 取得较好 疗效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712 定, 对于骨膜下撕脱病例 , 可采用锚钉给予局部固定 , 如果固定可靠的话 , 甚至术后膝关节康复计划也不受 影响。 但是对于严重撕裂或者是髌韧带体部的断裂, 处 理起来相对较为困难 , 有时甚至需要应用同种异体肌 腱移植来修复, Em erson 等 [4 ] 报道了对髌韧带撕裂进 行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治疗效果。在随访中 10 例只有 3 例失败。 但由于治疗结果大多不满意, 因此 , 预防显 得尤其重要。 3 内侧副韧带松解 膝骨关节炎患者内翻发生 率明显高于膝外翻 , 本组 7 例术后发生内侧副韧带疼 痛病例, 术前均有较严重关节内翻畸形 , 负重位X 片显 示内侧关节间隙消失 , 关节正确的软组织平衡是手术 成功的关键 , 按照正常的松解顺序进行内侧挛缩结构 的松解, 由于内侧韧带松解强度高于外侧, 术后软组织 损伤较明显, 术后疼痛部位固定而且有明显活动疼痛 , 但经过正确的术后康 复治疗患者疼痛均在 6 月内消 失。 4 髌股关节弹响 髌股关节的弹响好发于术后 1 个月以后, 病因是由于髌骨周围的滑膜和假体之间的 软组织撞击形成的, D avid 等 [ 5 ] 认为髌骨关节弹响 是 因为髌骨以上的滑膜组织在股四头肌肌腱与髌骨上极 形成结节 , 在行走时从屈曲 30 ° ~ 45° 到完全伸直过程 中纤维结节弹出髁间滑车而造成响声, 有时可伴有疼 痛。过于狭窄的髌骨轨道, 突出的髁间滑车 , 滑膜切除 不彻底都有可能导致弹响综合征。 尽管在第 2 代后稳 定假体设计从滑车至股骨假体的前翼有平缓的过度 , 但髌骨弹响综合征仍然存在。 对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 假体 , 由于其假体髁间窝的位置偏高, 因而弹响的机会 相对于后稳定型假体更多。 预防的办法为术中预防性 清理股四头肌腱后侧软组织 , 减少该情况的发生。 对于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神经阻滞篇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神经阻滞篇
▪ 外侧区:腓总神经分支配外侧副韧带神经及腓浅、腓深神经关节 返支分布到关节外侧部韧带、关节囊、外侧脂肪垫
▪ 腘区:坐骨神经、胫神经、闭孔神经分支,分布于后斜韧带、后 侧关节囊、并穿过它们进入关节内支配后交叉韧带。
膝关节成形术疼痛机制
▪ 切口痛(伤害性刺激、缺血、炎症、神经损伤) ▪ 深部组织损伤 ▪ 周围疼痛 ▪ 中枢敏化(3-6h) ▪ 围术期预防性和多模式镇痛策略的理论基础
膝关节成型术后康复训练
▪ 手术当天:保持关节功能位 ▪ 术后2-7天:被动锻炼 ▪ 术后第二周:主动锻炼 ▪ 术后第三周-3个月:主动锻炼
膝关节成形术疼痛原因
▪ 痛性神经瘤(隐神经髌下肢损伤、内侧副韧带神经损伤)应用收 肌管或股骨下端隐神经阻滞+闭孔神经
膝关节成形术疼痛原因
▪ 关节腔内原因(松弛、不稳:表现为上下楼疼痛,休息时缓解。) ▪ 髌骨源性疼痛(半脱位,脱位、外侧倾斜、髌骨症候群、缺血) ▪ 假体源性疼痛(由于假体的尺寸、位置、距离造成的软组织或内
全膝关节置换 术后镇痛—神 经阻滞篇
副标题
前言
▪ 慢性术后疼痛(CPSP)是临床上一项重要问题,可对人的身心和 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后果,其定义为在术后出现或加重、持续至少 三个月且对生活有负面影响,术后急性痛的延续或持续以及术后 任意时间段无症状突发、疼痛多发于手术区域或神经支配区,且 排除其他原因(感染、肿瘤等)的疼痛。术后慢性疼痛已被认定 为手术后的一种重要并发症。
膝部神经支配
▪ 浅层(皮神经):股中间皮神经、隐神经(股内侧皮神经)、股 外侧皮神经、股后皮神经、闭孔神经皮支
▪ 深层(四区):关节周围韧带、关节囊、关节内 ▪ 髌上区:支配股四头肌的神经末梢延续,分布到髌骨上缘附近的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观察与预防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观察与预防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观察与预防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并发症观察与预防。

方法对24例34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应用药物、功能锻炼等方法积极预防并发症。

结果经4月~3年的随访,据美国1989年膝关节外科学的评分标准,均达到80分以上,无1例并发症发生。

结论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是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并发症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因严重膝关节炎而引起疼痛的患者,此类患者可能伴有膝关节的畸形、不稳以及日常生活活动的严重障碍等,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1]。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解除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纠正膝关节畸形,恢复膝关节稳定性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虽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膝关节疾病患者的痛苦,但其术后并发症也逐渐显现,并成为医护人员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对于如何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医疗界已经展开大量研究。

现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预防作一综述。

我院自 2005年至2013年共开展了24例 34膝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性 16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8.6岁(50岁~78岁),均为晚期骨性关节炎。

其中双膝15例,单膝9例,均合并内翻畸形,伴屈曲畸形10例,合并高血压病史 13 例,合并糖尿病史7例,均行Ⅰ期置换。

患者均存在严重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

膝关节负重位 X线显示:严重退行性改变,内侧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

符合膝关节表面置换术适应证。

1.2 治疗方法术前对病人进行评估,调整病人一般情况,要求病人戒烟,停止服用激素术前合理的肌力训练等。

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满意后,采用膝关节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外翻脱位髌骨,松解髌股韧带,截骨后确认伸屈间隙平衡,安放假体,置管引流,关闭切口。

术后给于相应处理,(1)患肢穿抗血栓压力袜,应用低分子肝素钠7d~10d,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2)应用抗生素7日预防感染,使用奥美拉唑3d预防应激性溃疡,使用消炎痛栓止痛;(3)术后第1天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第 3 天开始用CPM 机功能锻炼,第4天下地扶习步器活动;(4)术后14d~16d拆线;(5)出院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90℃~120℃,院外继续功能锻炼,定期复查。

膝关节置换后常见问题分析综合

膝关节置换后常见问题分析综合

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的临床应 用
手术禁忌症:
膝关节周围严重的骨质疏松; 膝关节的稳定装置缺如; 膝关节的动力装置缺如; 膝关节周围骨质缺损;
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的临床应用
适应症: 1、膝关节自身的稳定装置存在 2、关节活动要求高 3、医师具有软组织平衡经验 4、患者理解 功能提高、寿命延长的可能

5、术中转变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优势
活动范围
更好的步态
更好的肌力
传导应力
维持关节线
避免后方撞击
后交叉韧带的局限性
生理运动学与假体运动学的冲突 结构保留与功能保留 关节完整的稳定结构 炎性关节病变中的应用
晚期后方不稳
较高的手术技术
PCL的张力不可能完全恢复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
适应症 禁忌症
无明显畸形
骨性关节炎

屈曲畸形>20度,内 翻或外翻畸形>15度
炎性关节炎 骨质疏松
后交叉条件好
后交叉韧带松解,平衡?
保留平衡PCL的关键是医生的技术
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的优势
自由的胫骨截骨 良好的手术暴露 聚乙烯衬垫的厚度调整 纠正畸形 良好的后方稳定性 适应范围广 适用予膝关节置换技术不娴熟者
优点 缺点
创伤小
恢复快
适应症窄
手术技术要求高
功能好
最大限度保存关节的 组织结构和运动功能
单髁、全髁置换?
膝关节单髁假体手术指征
中年骨性关节炎患者 体重适中 单间室病变 对侧间室轻微病变
中年骨性关节炎患者:唯一一次手术患者
膝关节单髁假体手术禁忌症
年轻,活动量大,体重 超标 前交叉韧带功能不全 病变累及对侧间室及髌 股关节 炎性关节病变

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

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吕厚山人工关节置换得目得就是要使患者能够重新获得一个无痛、稳定而又有功能得新关节、因此,术后持续疼痛无论对病人还就是对术者来说都就是一个难以接受得重要并发症,必须引起严重得关切与及时妥善得处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得原因很多,需要通过详细得病史分析、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分析来充分评估、病史采集过程中重点要分析疼痛得特点,包括疼痛得定位,就是局部疼痛还就是放射痛?疼痛最容易发生得时间、持续时间,导致疼痛加重或缓解得因素以及疼痛得强度。

体格检查首先要注意检查有无皮温增高或发红;膝关节得力线、活动度;关节积液或摩擦音与韧带得稳定性。

膝关节周围压痛点得检查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肌腱炎、滑囊炎与皮下神经瘤(Tinel征阳性)。

跛行步态与膝关节横向不稳往往提示力线不良或韧带不稳。

足部得过度内旋或外旋提示胫骨假体旋转不良,当然,判断股骨假体或胫骨假体旋转不良程度最好通过CT检查确定。

体检中还要确定就是否存在腰椎或髋关节病变导致膝关节放射痛得可能、此外,还要对神经与血管进行详细检查。

心理评估也很重要。

Ayers研究发现,SF-36评估表中心理部分<50分常常与TKA术后疼痛增加与功能减低有关[1]。

ﻫ一、术后关节感染或假体松动得诊断感染就是造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得最主要原因。

造成感染风险增加得因素包括高龄、营养不良[2]、肥胖[3]、激素使用[4]、皮肤溃疡、术前住院时间过长以及内科合并症得存在(如类风湿关节炎[5]、糖尿病[6]、银屑病关节炎[7]与既往膝关节感染史[8]等)、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我们确定TKA术后疼痛得原因就是由感染性还就是非感染性因素造成得。

常用得化验检查包括ESR、CRP、血相分析以及分类、关节穿刺行细胞计数与培养、ESR往往在TKA术后3-6月内一直处于升高状态[9]。

Barrack研究发现,ESR大于30mm/h诊断感染得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62。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怎么办?试试中西医结合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怎么办?试试中西医结合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怎么办?试试中西医结合护理随着近几年人民群众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身体劳损问题出现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关节炎,特别是膝关节炎病症更是成为了严重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常见病症。

为了降低病症对患者带来的痛苦,一般对于病症较为严重的患者,医务人员就会利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但是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术后疼痛的问题,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护理方案,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因此中西医结合护理就应运而生,本段就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中西医结合护理进行总结分析。

1、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因素(1)术后感染通过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进行总结可以了解到,大多数患者出现疼痛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感染。

因为在术后患者的膝关节需要承受创伤带来的影响,再加上患者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导致伤口处受到刺激出现炎症反应,随着炎症反应的加重患者就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

(2)神经源性疼痛因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束后,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问题,所以患者就极易感觉到疼痛。

通过总结可以了解到,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现神经源性疼痛的概率较低,一般情况患者出现神经源性疼痛的情况后,会出现患肢关节僵硬、功能性障碍、手术部位灼烧感等症状,并且神经源性疼痛还会直接影响到患者术后恢复效率与质量。

(3)假体松动若要对临床数据进行总结会发现,还有部分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疼痛是因为假体松动所致,这些患者经常会出现慢性疼痛,随着活动量增加患者的疼痛会进一步加重。

在影像检查后可以了解到患者假体松动后出现了偏移的情况,这就导致假体的松动对周围组织产生了影响,一些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其假体周围组织已经出现了病理性改变。

2、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优势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时可以了解到,中医和西医各自拥有不同的作用优势与价值。

首先是西医护理,通过西医护理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患者疼痛的原因,随后为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黄老消肿膏”贴敷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关节周围肿痛及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附50例临床资料

“黄老消肿膏”贴敷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关节周围肿痛及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附50例临床资料

随着膝关节手术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发展和改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膝关节终末期骨性关节炎的重要手段。

虽然目前对于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管理已经比较完善,但该手术创伤面积大,手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患者术后膝关节周围肿胀、疼痛明显[1-2],影响情绪和功能锻炼,从而影响到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和手术效果[3]。

改善术后肿胀疼痛,加强患肢早期功能锻炼,是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的关键。

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膝关节置换患者常规采用冰敷、抬高患肢、踝泵运动以及配合消炎镇痛药物治疗。

我院名老中医黄宪章教授采用凉血活血、软坚散结之法,自制外用黄老消肿膏,临床运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效果明显。

本研究观察了黄老消肿膏贴敷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及外周血炎症因子、血沉、D-二聚体等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确诊为膝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需要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采用SAS软件产生随机号码,按照患者纳入先后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

2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本研究经广东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Y2017-028-0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指标治疗组对照组t/χ2P 性别(男/女)/例30/2028/220.160.68年龄(x-±s)/岁64.32±10.2663.12±8.640.630.53身高(x-±s)/cm154.67±3.87153.35±4.17 1.640.10体重(x-±s)/kg56.31±12.6657.02±10.890.300.76 BMI(x-±s)/(kg/m2)23.76±4.9924.11±4.320.380.71 1.2 诊断标准 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骨科医师学会2015年年会公布的膝骨关节炎(OA)诊断标准[4]。

冷敷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冷敷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DOI:10.19791/j.cnki.10066411.2020.10.022 工作单位:1.330006 南 昌 南 昌 大 学 第 二 附 属 医 院 骨 科;2. 330006 南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张国妹:女,本科,主管护师 周扬:通信作者 基金项目: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2BBG70071) 收稿日期:2018-11-17
·50·
TODAYNURSE,April,2020,Vol.27,No.10
※外科护理 冷敷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张国妹1 万冬花1 陈文昭2 周 扬2
摘要 目的 探讨冰袋冷敷对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将 150例行初次单侧人工全膝 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72)术后不采用冰袋冷敷;研究组(n=78)术后采用冰袋冷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评估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在术后 6、24、48、72h4个不同时间点疼痛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术后 1、2、3、7d4个不同时间点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冰袋冷敷能有效减轻初次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 关键词:冷敷;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疼痛;活动度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
toryfailure:therandomisedmulticentrecontrolledFLORALI IM protocol[J].BMJOpen,2019,9(8):e029798.

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1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骨关节病科河南洛阳471000;2南阳市中医院儿科河南南阳473056)R473B1672-5085(2011)04-024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膝骨关节炎病人也日益增多。

膝骨关节炎晚期病人解除痛苦的唯一方法是膝关节表面置换。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疼痛是困扰病人的一大问题之一。

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共收治了110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病人,我们分析了术后疼痛的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预,基本减轻或消除了术后疼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病人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恢复。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共收治了110例膝骨关节炎晚期病人,全部择期行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酢F渲校?0例,女100例,年龄为62-80岁,平均76岁。

其中双膝置换30例,单膝置换80例,术前疼痛评估采用疼痛标尺法分值平均为5-6分。

1.2方法我们对行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的病人采用了术前疼痛健康教育、耐心询问、术后细致的观察、精心的护理,了解到术后疼痛的原因有:(1)心理因素。

(2)环境因素。

(3)病情因素。

(4)镇痛泵使用效果不佳或不会合理服用止痛药。

(5)手术过程中扎止血带致大腿股四头肌处肿痛淤血等。

针对以上不利因素,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预。

1.3结果110例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通过对不利因素的护理干预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均不同程度减轻和缓解了疼痛,无一例因疼痛影响治疗效果,预后良好,按期出院。

2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2.1心理因素我们术前充分了解了不同病人的心理,向其讲解术前疼痛的原因,应用面部表情量表法(FLACC法)和可视模拟标尺法(VAS法),向其详细讲解疼痛的评分标准,以便其术后能够准确的表达。

向其介绍手术后减轻或解除疼痛的方法,并安排已治愈的病人与之交流,以消除惧怕疼痛的心理,树立信心。

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分析

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分析

女,79岁,TKA术后2年
髌股关节——髌骨不稳
胫股关节——屈曲间隙过大
-截骨不当 -假体尺寸选择不当 -多见于高度屈曲挛缩患者
胫股不稳
截骨不当
假体植入位置不当
假体尺寸选择失误 软组织平衡不良
如何正确恢复下肢的负重力线,保持轴向对线
假体在轴向上的旋转位置
Thumb off vs. Thumb on
将间隔假体植入关节腔
骨水泥固定和填充缺损部位
复位膝关节,检查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
抗生素应用6周
监控
-WBC、ESR和CRP -症状和体征 -影像学 -恢复屈伸活动和负重行走 3个月以后 -确认感染控制 -二期植入翻修假体
常见伤口并发症: 脂肪液化 皮缘坏死 浅表感染 远端渗漏
慢性期
手术治疗 CR假体PCL松解 股四头肌成形
-关节镜下软组织松解 -关节囊切开松解 -假体翻修
韧带平衡
腘窝血管可能在切除半月板、后叉韧带或后关
节囊时被刺穿
膝中动脉 五条血管
VTE风险
出血危险
感染 再手术 切口愈合延迟 住院时间延长
抗 凝
理想的抗凝治疗应在有效降低VTE风险的同时 不增加出血风险!
早期处理非常关键
常见类型: 股骨髁上、髁间(多) 胫骨(少)
截骨过多
术中动作粗暴
假体选择不当、位置不当 医源性因素
-骨溶解 -骨质疏松 -类风关 -神经系统病变长杆) -肿瘤假体
韧带不平衡——医源性损伤
-内侧胫骨平台缺损 TKA病人手术失败原 因??
感染 假体松动 假体周围骨折 异位骨化 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综合症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非手术相关因素的分析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非手术相关因素的分析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非手术相关因素的分析随着膝骨性关节炎的普遍发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治疗中晚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膝关节功能障碍,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虽然目前手术技术及假体设计做了许多改善,但仍不能保证术后关节活动度达到满意效果。

在临床中观察对比后,发现影响术后关节功能活动的因素有很多,手术只是提供了患者改善功能的条件,功能恢复程度直接可以反映手术的成功与否。

使膝关节功能最大限度恢复,必须在治疗全程综合干预,通过治疗技术的不断改善和有效康复指导才能实现。

该文就影响TKA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诸多因素中的非手术因素做了简单综述。

膝關节是人体中最大、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的病损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在明显的增加[1]。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近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新方法,它不仅能有效的根除膝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同时还能达到相对满意的功能重建,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3]。

随着置换术患者数量的增加,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更加受到重视,功能恢复情况是评价治疗的关键。

笔者通过不断的临床观察和术后患者跟踪随访分析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查阅相关研究发现影响膝关节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很多,手术的操作和方式是其主要作用,而非手术因素也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就简单分析总结了非手术相关因素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1 个人因素对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1.1 年龄文献[4]研究报道膝骨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年龄在15~45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低于5%,而在65岁以上人群中,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率高达85%[5]。

随着年龄的增加,关节内软骨退变、骨质疏松,关节受损程度加重;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减弱、韧带松弛,导致关节稳定性减弱等,这些因素都会促进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

高龄患者关节稳定性、活动能力减弱,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的疼痛原因与处理措施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的疼痛原因与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1] 魏苗苗. 心内科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3):2421-2421.[2] 何少华.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概况[J]. 湖南中医杂志, 2018, 34(12):141-143.[3] 朱建国, 那开宪. 2006年心房颤动治疗指南解读(3)——房颤转复[J]. 中国医刊, 2007, 42(4):64-66.[4] 丁元欣.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临床价值[J].医学新知,2017, 27(3):294-295.[5] 相鹏. 基于适宜技术推广的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安全性分析[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7,15(6):654-656.[6] 周荣耀. 预激综合征伴快速房颤41例急诊复律的临床观察[J]. 东南国防医药, 2017, 19(4):407-408.[7] 宋文荣. 疏肝潜阳汤配合普萘洛尔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房颤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9):969-972.[8] 郭永宁. 1例房颤患者的诊疗思路解析[J]. 医师在线,2017,7(35):20-21.[9] 韩倩茜.老年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J]. 转化医学杂志, 2018, 7(5):314-316.[10] 陈文浩, 张焕基, 郭攸胜,等. 新型抗凝口服药在非瓣膜性房颤中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8,27(3):364-367.[11] 周忠泉. 冷冻球囊消融术与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 中国老年学,2017,37(20):5044-5045.[12] 王超君,贺海蓉,孙超峰. 冷冻球囊消融术治疗房颤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 2017,46(6):781-783.[13] 张雪好,贺王伟,何德化,等. 加强护理对冷冻球囊消融术房颤患者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6):145-147.3 讨论房颤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持续性心率失常,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疼痛的原因分析及处理ppt课件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疼痛的原因分析及处理ppt课件
息膝关节2 ~ 4 周,同时避免膝关节屈曲挛缩。
31
关节内因素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口服非甾体消炎药、阿片类 止痛药、强化股四头肌肌力锻炼、膝关节 支具保护等。
对于原因明确的TKA 术后疼痛通常需要手 术干预,包括关节镜手术和关节翻修。
32
关节镜对Clunk的诊断和治疗
33
关节翻修
拟行TKA 翻修之前,进行系统评价,明确 TKA 术后疼痛的原因。
关节线抬高后髌骨相对 低位,在伸膝过程中髌 骨与髁间窝过早接触而 撞击,造成伸膝装置紧 张且屈曲受限,这是 TKA后早期膝前痛的常 见原因。
15
关节线过低
为解决屈曲挛缩而增 加胫骨截骨是常见错 误。
关节线过低,造成相 对髌骨高位,伸膝时 发生髌骨半脱位而引 起疼痛和功能障碍。
16
髌骨问题
髌骨厚度过大过小、未进行髌骨成形术或去神 经化、髌骨骨折等,均是引起膝前痛的原因。
ESR和CRP水平不是感染的确 诊依据,但由于它们阴性预测 值高,足以用于筛选和排除感 染。
8
感染
急性感染是术后早期疼痛 最常见的原因,红、肿、 热、痛,结合实验室检查 容易诊断。
慢性感染尤其在应用抗生 素的情况下,诊断更加困 难,往往仅有静息痛或关 节不适感。
9
膝关节不稳定
轴向不稳定和屈曲不稳定
采用膝关节正中皮肤切 口,髌旁内侧入路暴露 膝关节的手术,常常会 将髌骨外侧支的皮神经 切断。
术后一般会出现髌外下 方皮肤麻木,有时会出 现皮肤过敏和疼痛现象, 可能是痛性神经瘤。
20
假体大小不适引起的疼痛
术中有时可发现进口假体的 前后径合适时,假体的左右 径却超出了骨床,当超出 3mm以上时,术后增生的瘢 痕与假体超出的边缘摩擦而 产生弹响和酸痛。

周树敏: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管理

周树敏: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管理

谢谢大家
[17]孙振辉,刘军,王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 志,2010(6):708-713.
[18]徐远坤,柯岩,林剑浩.人工髋膝置换术后慢性疼痛原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4(6):446450
[19]刘明,王岩.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疼痛原因分析[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8(3):146-148,176
参考文献
[1]沈松坡,翁习生,冯宾.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疼痛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华骨科杂 志,2018(17):1082-1088. [2]李奎元.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疼痛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J].中国伤残医学,2019(1):90-91. [3]史斌,安静,陈龙刚,张男,田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7(7):993-997. [4]聂勤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22):121-122. [5]梁维平,杨鹏学.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的相关分析[J].心理医生,2017(25):92-93 [6]潘宏鑫,赵博,关燕,邵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疼痛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 报,2016(2):182-184. [7]夏木斯亚·阿不来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 子版),2017(50):9788. [8]李超,张广源.髌骨成形术对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前疼痛的影响[J].青海医药杂志,2017(1):78-80 [9]马毅民,程晓光,苏永彬,王晨,王倩倩.WAPP-TSE序列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慢性疼痛的临床 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7(8):575-581. [10]潘京华,查振刚.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膝部疼痛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 版),2015(2):83-8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跛行步态和膝关节横向不稳-力线不良或韧带不稳
足部的过度内旋或外旋-胫骨假体旋转不良
TKA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感染
关节感染 假体松动
术后感染的风险因素
高龄、营养不良、肥胖
激素使用、皮肤溃疡
内科合并症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 银
屑病关节炎和既往膝关节感染史等
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膝关节负重位正侧位X片 ESR、CRP、血常规
伸膝装置异常
伸膝装置异常
髌骨轨迹不良 髌骨骨折 伸膝装置断裂 髌骨源性疼痛,如髌骨未置换、髌骨假 体过小、低位髌骨,髌骨骨床过厚
女性,54岁,TKA术后半年
TKA术后1年,髌骨骨折
TKA术后1年,髌骨骨折 未做特殊处理
双膝TKA术后9月,右侧髌骨骨 折,给予可吸收线捆绑固定
髌骨骨折术后12月
髌骨外侧面刺激综合征
软组织撞击综合征 腓肠豆(Fabellar)撞击征
异位骨化
滑膜增生
滑膜增生
髌骨Clunk综合征
髌骨Clunk综合征
瘢痕挤压入关节
瘢痕挤压入关节
不明原因的疼痛
“铁箍子”样痛,尚无文献和研
究报道
很多问题尚未完全认识和发现
TKA术后疼痛的处理
TKA术后疼痛的处理原则:
或暗红伴明显肿胀,提示患膝感染
术后中期疼痛处理方法:
停止功能锻炼 复查血白细胞、血沉,特别是CRP
一旦CRP进行性升高,选择有效的广谱抗生素
常规给患者服用利福平600mg,每日一次顿服
双膝同时置换,一侧出现疼痛:
作者曾行双膝关节同时置换1200余例,中期感染率明显高于单膝置换 同位素扫描检查:有症状侧放射性同位素浓聚,应尽早开放清理,取 关节液和软组织行细菌培养加抗生素药敏试验 手术清理时,彻底清除增生的炎症滑膜及瘢痕组织 用碘伏将假体彻底擦洗至不再有任何颜色深染的斑点,并用抗生素盐 水冲洗,放置负压引流,待无引流液后拔除
感染、松动或力线不佳
膝关节翻修手术
未确定疼痛原因
不能贸然行翻修手术
反复进行评估检查,明确疼痛原因
术后早期疼痛:
手术创伤、血肿、组织反应引起
术后中期疼痛:
患膝明显肿胀,局部皮温升高,活动度小 明显的疼痛,特别夜间出现 一定要考虑到有潜在的低毒力感染
如果局部皮肤发红或明显的一小片区域发红
1%利多卡因 10ml 膝关节腔内注射
症状减轻或消失-----膝关节病变为主 症状仍存在(酸胀、麻木、沉重)----腰椎病变为主
黄健,吕厚山,等. 膝关节封闭试验在膝骨关节合并腰椎退 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中节疼痛缓解明显 膝关节病变为主
关节外其它因素
髋关节疾患----闭孔神经 (关节支、隐神经) 血管疾病:血管功能不良、动脉瘤、血栓形成 肌腱炎/滑囊炎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心理疾病
关节内因素
关节内因素
感染 不稳(轴向和屈曲位不稳) 力线不良(轴向和旋转力线不良) 假体松动 聚乙烯衬垫磨损
关节内因素
假体周围骨溶解 关节纤维化 软组织撞击
腘窝处疼痛
假体后方残存骨赘或游离体或巨大籽骨 术中作“No Thumb Test”时观察胫骨平台位 置
如胫骨平台前移,常规检查胫骨后髁部位
如发现赘骨、游离体或巨大籽骨时,应将其清
理干净
引起TKA术后疼痛的少见原因:
颗粒引起的滑膜炎 髌骨Clunk综合征
腘肌腱功能不良 胫骨假体过大 异位骨化 复发性关节血肿 皮下神经瘤
关节屈曲位不稳
前后松弛度过大
-PCL保留型假体出现PCL迟发型断裂 屈曲间隙与伸直间隙不对称
假体安放位置不良
股骨和胫骨假体过度内旋
髌骨轨迹异常
假体安放位置不良
股骨假体的旋转定位标志线:后髁 连线、Whiteside线、髁上轴连线 胫骨假体旋转定位标志尚未确定,
临床上多参照胫骨结节内1/3放置
术后:“挺腰阔步”
双膝关节完全伸直----腰椎代偿性弯曲消失----椎管容积减少-活动范围和行走距离增加----症状加重
图1单侧TKA术前Cobb角20º ;术后12 个月Cobb角22.5º 图 3 双侧 TKA 术前 Cobb 角 42º ; 后10个月Cobb角术51º
术前试验治疗方法----“封闭评估法”
假体安放位置不良
严重内翻或外翻畸形,如骨赘没有彻底清理,常导
致胫骨平台假体安放位置不当
内翻畸形截骨后应以胫骨外侧缘为基础定位
外翻畸形应以内侧胫骨平台边缘为定位点
将增生侧的骨赘切除,防止胫骨平台安放位置“非
中心化”
髌骨下外侧窜痛
正中皮肤切口、 髌旁内侧入路 切断髌骨外侧支的皮神经 术后出现髌外下方皮肤麻木 窜电般皮肤过敏和疼痛现象 3个月至半年恢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
吕厚山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中心
TKA术后疼痛
医患双方:巨大的心理压力 和令人尴尬的难题
病史分析-疼痛的特点 疼痛的定位
局部疼痛or放射痛
易发时间、持续时间
加重or缓解的因素 疼痛的强度
体格检查
有无皮温增高或发红 膝关节力线、活动度 关节积液或摩擦音 韧带的稳定性 膝关节周围压痛点-肌腱炎、滑囊炎和皮下神经瘤 (Tinel征阳性)
术后远期疼痛:
远期疼痛需全面分析疼痛的时间、部
位及其与活动的关系 滑膜增生卡压入关节内
瘢痕增生与金属假体摩擦
关节镜检查并治疗
TKA术后疼痛是一个重大课题 对患者和术者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需要详细的病史、体检检查、实验室检查
以及影像学评估
谢 谢!
清创旷置术后
翻修术后8月X片
翻修术后8个月复查
翻修术后8个月复查
翻修术后8个月复查
翻修术后8个月复查
翻修术后8个月复查
翻修术后8个月复查
关节外因素
腰椎病变:
腰椎管狭窄
神经源性跛行
腰椎神经根病
膝关节与腰椎病变关系:
术前:“卑躬屈膝”
膝关节屈曲畸形----腰部弯曲----椎管容积扩大----压迫症状减轻
假体边缘超过骨床引起的疼痛
欧美西方人股骨测量数据:M/L:A/P= 1.32 国人测量数据:M/L:A/P=1.28-1.29 M/L:A/P即内外髁间距:前后髁间距
假体边缘超过骨床引起的疼痛
安装进口股骨髁时,前后径合适而左右径超出骨床 超出不多,术后不会出现问题 超出2-3mm时,增生的瘢痕与假体超出的边缘摩擦 表现为酸痛、弹响和胀痛
关节穿刺细胞计数及培养
全身核素骨扫描
关节造影、CT检查
女性,66岁,OA行双膝同时置换, 术后5年,右膝感染
术前X片
术后6月X片
术后5年x片
翻修术后x片
女性,65岁,OA行双膝同时置换, 术后11月,左膝感染
术前X片
术中大体照片
术后X片
术后11月X片
核素扫描 左膝浓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