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文化浅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103号班级:会计11丙班学号:1190810322 姓名:潘学群
生与死、美丽和迂腐
——浅谈樱花与日本文化
“樱花啊,樱花啊, 暮春三月晴空里, 万里无云多明净; 花朵烂漫似云霞, 花香四溢满天涯. 快来呀,快来呀, 同去看樱花!”这是一首关于樱花的脍炙人口的,广为传唱的日本经典民歌《樱花》。
作为日本国花的樱花,不同于代表皇室的菊花,它代表着整个日本名族,体现日本民族的性格特点,深受日本民众的宠爱。
应该说全世界没有哪个民族像日本人那样爱樱花,甚至也没有任何国家爱一种植物达到日本人爱樱花一样的痴迷和疯狂。
樱花在日本文化发展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从简单的命名到悠长的发展传播史,以及樱花特点背后所蕴含的民族特点都值得深究体味。
一、樱花的得名
在日语中,动词开花的“开”一词读音为“saku”,而表示复数的词读作“ra”,把二者结合到一起即为“sakula”,意为开花繁密的植物。
而日本人似乎更喜欢另一种颇富神话的说法。
传说在日语古语中,“sa”一词写作汉字“稻”,意指专管稻田的仙人,“kula”即为仙人神座,樱花由此得名。
在古代农耕社会,作为专管稻田的仙人化身的“sakula”,它的开花状况直接左右着稻谷的收成。
樱花与稻谷的结合在古代日本的宗教文化里代表着富足和祥和。
由此可以看出“sakula”在日本人民心中的地位。
二、樱花在日本的传播和扩大
日本栽种樱花才千余年历史,而且是从中国引进梅花时夹杂在梅花之中偶然东渡到日本的,后来被日本发扬光大。
《樱大鉴》说,日本樱花最早是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传过去的。
樱花的传播像所有生物一样呈放射性传播。
《樱大鉴》还说,喜马拉雅的樱花传往日本后,在精心培育下,在日本不断增加品种,成为一个丰富的樱家族。
7世纪,持统天皇特别喜爱樱花,多次到奈良的吉野山观赏樱花。
812年,喜爱樱花的嵯峨天皇开宴赏樱,形成宫廷传统,以至于今。
江户时代(1603—1867年) ,突破了之前赏樱只是在权贵间开展的局面。
赏樱活动开始普及到平民百姓中,形成传统的民间风俗。
在成为日本国花后,它更受关爱,培养出了观赏性更强的丰富品种群。
奈良和京都时代,观赏樱花的活动有花节、花会、花宴、花舞等,京都还有夜间观樱的习俗。
而且,对樱花的观赏,并不是将眼贴近,一个个仔细观赏花形花瓣的具体形态美,而是稍稍离开一段距离,来欣赏它那充斥空间的如云如雾的整体美。
直至今日,樱花在日本人的生活中至关重要,逐步成为一种传统的民间风俗, 日本政府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为樱花节。
每当樱花开放时,就是举国欢庆,全民赏樱之时。
每年春天日本电视台每天都要发布樱花从南到北顺序绽放的消息,成为“桜前線”。
普通百姓成群结队赏樱成为春天日本街头的独特风景,很多赏樱人在花下载歌载舞。
三、樱花的特点与日本文化
(一)在日本有一民谚说:“樱花7 日”,就是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为7 天,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谢大约16 天左右,形成樱花边开边落的特点;.樱花盛开得最美的时候,也就是它开始凋零的时候。
樱花与日本人何其相似,所以大部分
日本人都会特别珍视樱花。
樱花花期的短暂不得不让人感怀世事无常。
多愁善感,以“物哀”为美的
日本人更是在樱花中看到哀戚,清冷,悲凉之美,在樱花中寄托许多悲哀、惆
怅的情怀。
(二)有人说,“樱花就是日本人,日本人就是樱花。
”樱花的花瓣非常小,
将一朵樱花采下来实在是微不足道,但千万朵樱花连成一片,汇成花的海洋,
那场面就蔚为壮观,绚丽多姿了;樱花的颜色相当单调,一片一片的樱树林就
不同了,那满山遍野的樱花如云似霞,真是蔚为壮观。
樱花所体现的是整体美;樱花树干粗壮,而每朵花却十分弱小娇嫩,每一朵花与它所依托的树干形成强
烈的反差。
日本人也恰恰如樱花这样,一个日本人给人一种平凡无奇,规规矩矩,谨
小慎微,微不足道的感觉,但是一群日本人聚集在一起就能创造出奇迹,就能让世界为之侧目。
日本人喜欢集体依赖集体,重视集团内部的“和”,不和集
体唱反调,不背离集体,主张有集体才有个人,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生存。
樱花也是这样,集体开放,集体凋谢,体现了一种集体协作精神。
所以,害怕
孤独,重视集体的和睦协调的日本人珍视“有团队精神的”樱花,以樱花为美。
(三)有着“”任生任死“生死观的日本人跟樱花很像。
樱花是一种骤然开放
骤然凋谢的花,盛开之时似云似霞极尽灿烂,在开得最绚烂之时就是凋谢之时,短时间之内,花瓣纷纷落地,树枝上仅剩花蕊、花梗,粉红色的花伴飘散殆尽,不剩一片。
日本人活着的时候一心一意的活着,每时每刻都竭尽全力生存,死时果断
地抛弃一切求生之念,痛痛快快的去死的生死观和樱花是基本一致的。
樱花在
最美的一刻凋谢,让最美的形象在人们的记忆力成为永恒更是符合日本人的心理。
日本人在樱花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樱花的灿烂果敢正是自己的人生追求,不能不爱樱花。
(四)日语里有一句话“花数樱花,人惟武士”,还有人说“武士就是樱花”。
樱花凋落方式的果敢干脆,犹如据城而战,全体阵亡的武士集团。
而对武士而言,樱花凋零时的精彩就是自身向往的结局。
所以,日本人在樱花身上看到了
武士的视死如归,壮烈献身的精神。
日本人敬佩樱花的精神。
据一位中国学者的统计,在“樱花歌”中,咏叹凋落的樱花的竟占一般之多,远远超过赞美伸开的樱花的数量。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
樱花的品性与大和民族所提倡的武士道精神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日本人之所以看重樱花的地位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五)樱花也能够暗合农时令节。
自古以来,日本人认为樱花开放时播种稻子能保证丰收,因为樱花盛开时平均气温达到12度左右,水温升高,不必担心冷空气的袭击。
也就是说,樱花开放时节是水稻种植的开始,所以日本人民才这样酷爱樱花。
四、樱花与日本文学
凝结着日本人民深厚感情的樱花向来也是文学家笔下的宠儿。
关于樱花的文学作品跨越古今、名扬世界。
从日本古书《古事记》到梶井基次郎的《樱花树下》;从松尾芭蕉到柿本人麻吕无一不以樱花作为各自作品的主角。
可以说,对樱花的描写贯穿了整个日本的文学发展史。
最早出现樱花二字的是日本古书《古事记》,真正赋予樱花生命力的是《日本书纪》的一段话。
书中描写了履中天皇设宴于池中轻舟,酒杯中樱花飞舞的美景。
在日本最早的古诗集《万叶集》里,就用樱花来比喻为情所困,最后选择死亡的少女形象。
近代,由于明治维新运动以及日本二战战败的影响,在到处充斥着西方现代文明的,倡导自由平等的新文化氛围里,日本文学对樱花渐行渐远,甚至一度遭到否定。
而让樱花再次崛起的,成为近代文学的描写对象的,是当时被誉为“明星”派作家吉井勇。
吉井勇赋予了樱花哀怨、凄美这一新的生命力。
而后崛起的新作家谷崎、渡边淳一也继承这一特点并走向辉煌。
纵观近代文学,朔太郎的“病态樱花”、基次郎的“死亡樱花”、安吾的“残酷美樱花”形成了当代的多种多样的樱花观。
五、总结
应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植物可以向樱花一样从古到今一直深受一个国家的宠爱,也没有哪一种植物像樱花一样能够承载那么多的象征和使命。
文学里的樱花被作者赋予的寓意千姿百态,宗教里的樱花神圣不可侵犯,现实生活中的樱花沉默不语,总是向人们绽放出最绚烂的笑颜。
樱花总是一起绽放,一起凋谢。
每一朵花看来毫不起眼,可整树的花所形成的花云、花海却让人感觉到力量,这正是团结、有凝聚力的日本国民性的体现。
日本的樱花文化以它独有的魅力征服着全世界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