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某小组同学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 B、t C;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保持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小车从A到
B经过的路程为________ cm,若t A、t B、t C所对应的时间依次如图,则小车在AB、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AB =__________m/s ;v BC= ________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山东滨州阳信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教学质量监测)【答案】
s
v
t
=小 40.0 0.13 0.20 在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在变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s
t。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3]由图知,小车通过AB的路程为:
s AB=4.00dm=0.4m;
s BC=4.00dm=0.4m;
[4][5]小车通过AB、BC段的时间:
t AB=t B-t A=10:35:03-10:35:00=3s;
t BC=t C-t B=10:35:05-10:35:03=2s;
所以小车通过AB、B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 AB=AB
AB
s
t=
0.4m
3s
≈0.13m/s;
v
BC=
BC
BC
s
t=
0.4m
2s
0.2m/s;
(4)[6]由(3)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在变大。
2.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
(2
)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斜面倾角不变,小车由静止释放运动到底端,则小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由图观察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所测量的路程是____cm,平均速度____m/s;
(5)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下图中能反映本实验中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______(选填“A”或“B”)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
【答案】v=s
t
时间小于 65.0 0.1625 B
【解析】【分析】【详解】
(1)[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到速度的公式v=s
t。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所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
(3)[3]小车由静止释放,做加速运动,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
均速度。
(4)[4][5]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的路程是65.0cm,运动的时间是4s,平均速度
v=
65.0cm
4s
s
t
==16.25cm/s=0.1625m/s
(5)[6] A图为s-t图象,是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A不符合题意;而B图为v-t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速度逐渐变大,故图B 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
3.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图中AB段的路程s AB=______cm,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 AC=2.5 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 AC=______m/s;
(4)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来源】湖北省武汉二中广雅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题
【答案】
s
v
t
=小 40.0 0.32 不可以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s
v
t
=。
(2)[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下落速度较小。
(3)[3]从图中可以看到,图中AB段的路程是
AB
s=80.0cm-40.0cm=40.0cm
[4]AC段的路程是
AC
s=80.0cm=0.8m
那么AC段的平均速度是
0.8m
0.32m/s
2.5s
AC
AC
AC
s
v
t
===
(4)[5]由于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从而得到小车在BC段的运动时间,这个
时间段是对于小车在B点是有速度的,速度不是零,所以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4.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0 cm、内径10 mm的均匀玻璃直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在管的下方用注射器注入小气泡。
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小雪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请你用“实心圆点”在图中标出不同时刻气泡的位置,并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
(_________)
时间t/s路程s/cm
00
412
824
1236
1648
2060
(3)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小气泡的运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晓彤在小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利用10cm长的试管做实验,用注射器分三次向试管内注入不同的小气泡,获取相关的数据后,画出图像如图所示,并求出速度的平均值。
请你对晓彤的实验进行合理评价 ___________。
【来源】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专题机械运动
【答案】
s
v
t
=匀速直线运动不合理。
用10cm长试管做实验,气泡运动时间短,实验误差较大。
由图像可知不同气泡的速度各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量物体速度的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
s
v
t =。
(2)[2]由表中数据在图中标出对应点,然后用圆滑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3)[3]通过描点、连线作出的图像可知,气泡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都相等,所以气泡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4)[4]晓彤的实验中选择的试管太短,气泡运动时间太短,不便于测量,误差大,而且从图像中可以看出,三个气泡的速度本来就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5.爱科学的佳佳在“测量平均速度”时,想研究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______ (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图中AC段的路程是______ cm;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秒表,在测量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答案】不是 9.00 偏小
【解析】
【详解】
(1)[1]前段路程为4cm用时2s,后段路程为5cm用时1s,所以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2]图中AC段的路程为
10.00cm-1.00cm=9.00cm;
[3] 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测得的时间偏大,由
s
v
t
可知,当测得的时间
t偏大时会导致平均速度v偏小的。
6.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他把小车从斜面上端的挡板处由静止释放的同时开始用停表计时,当小车运动至下端挡板处时结束计时,图中圆圈中的数字显示了两次计时的时间(时间显示格式为“时:分:秒”)。
(1)小明测得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是_____s;
(2)根据小明测得的数据,可知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m/s;
(3)在某次测量时,小明测得小车在两挡板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明显偏小,请你写出可能的原因:_____。
【来源】北京市大兴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
【答案】5 0.12 测量时间时,小车还没运动就开始计时
【解析】
【详解】
(1)[1]根据图示可知,小明测得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
t=5s;
(2)[2]根据图示可知,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距离:
s=60.0cm=0.6m,
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v=
0.6m
5s
s
t
==0.12m/s;
(3)[3]由v=
s
t
可知,实验中可能是测量的路程偏小,也可能是测量的时间偏大,但分析实际情况最可能是测量时间出错,即测量时间时,小车还没运动就开始计时。
7.某小组同学探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A处。
(1)把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B处,测出AB的长s1=120cm,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滑下达到B点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3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m/s。
(2)把金属片移到AB的中点O处,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O点处的时间t2=2s,那么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____m/s。
(3)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O段的平均速度AO
v偏_____(选填“大”或“小”)。
(5)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各物理量时,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较_____(选填“大”或“小”)些,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
【来源】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
【答案】0.4 0.3 0.6 大小时间
【解析】
【详解】
(1)[1]把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B处,用刻度尺测出AB的长
1
120cm=1.2m
s=,
又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滑下到达B点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3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1
1
1
1.2m
=0.4m/s
3s
s
v
t
==;
(2)[2]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t2=2s,路程
2
1
1.2m0.6m
2
s=⨯=;
所以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2 2
20.6m
=0.3m/s 2s
s
v
t
==;
(3)[3]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路程
31
1.2m0.6m 2
s=⨯=,所用的时间为
33s2s1s
t=﹣=;所以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3 3
30.6m
=0.6m/s 1s
s
v
t
==;
(4)[5]由图可知,若小车过了A点再计时,所测得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偏小,路程不变,
由
s
v
t
=可知这样会使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5)[6][7]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使小车运动的时间更长,便于测量时间。
8.某同学为了研究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情况,分别对行驶在公路上的三辆汽车进行观察,记录了有关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该同学观察到小轿车运动得最快,大客车其次,卡车运动得最慢.
表一小轿车
表二大客车
表三卡车
7
4 4.0 8
8 8.0 9 12 12.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相同时间内所行路程越大,物体运动越快.
【来源】聚焦2020中考物理知识点基础演练——专题二十一:机械运动
【答案】运动相同的路程,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越快 4、7(或5、8或6、9).
【解析】
【分析】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相同时间时,比较路程,路程越大,运动越快;
相同路程时,比较时间,所用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详解】
(1)比较实验数据1与4(或2与5、3与6)可知,运动路程相同,时间不同,且运动时间越短的小轿车运动的越快,所以得出的结论是:运动相同的路程,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越快.
(2)要得出在相同时间内所行路程越大,物体运动越快.控制变量法的基本要求,控制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路程不同,表中数据符合要求的是4、7(或5、8或6、9)
9.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_________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2)图中AB 段的距离AB =s ________cm ,测得时间AB =1.6s t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________cm/s 。
(3)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AB v 会偏________。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5)发AB
v________
AC
v。
填(“>”、“<”或“=”)
(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图中能反映图甲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
(选填“A”或“B”)
【来源】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
s
v
t
=时间40.0 25.0 小同一位置 > B
【解析】
【详解】
(1)[1]测小车平均速度实验原理是
s
v
t
=。
[2]小车下滑运动时,时间测量误差较大,所以需多次测量。
(2)[3]读图得
AB
80.0cm40.0cm40.0cm
s=-=。
[4]由平均速度公式得:
AB
AB
40.0cm
25.0cm/s
1.6s
s
v
t
===。
(3)[5]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时间测量值偏大,所以平均速度会偏小。
(4)[6]多次测量为了保证运动距离相同,所以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5)[7]在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做加速运动,所以BC AB
t t<,即
BC AB BC
2t t t
<+。
又因为
AC
AB BC
2s
v
t t
=
+
AB
AB AB
2
2
s s
v
t t
==
所以AB AC
v v
<。
(6)[8]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所以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B图像。
10.小嘉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小车出发、经过中点、到达档板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 =________m/s ;路程1s 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1s 段的平均速度1v =________m/s ;
(4)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如果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尾,则测量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s v t =
时间 0.24 0.2 偏小 【解析】
【详解】 (1)[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s v t
=;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3]由题图可知,全称的路程是 1.2m 120cm s ==,5t s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120cm 24cm/s 0.24m/s 5s
s t v ====; [4]由题意可知,10.6m 60cm s ==,13t s =,小车通过1s 段的平均速度是:
11160cm 20cm/s 0.2m/s 3s
v s t ====; (4)[5]正确的测量方法是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头,所以如果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尾,会导致测量出的路程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