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维诗中的泼墨山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研究与训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论王维诗中的泼墨山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论王维诗中的泼墨山水一提起田园诗派的代表,我们总会想到几位颇具盛名的诗人,而王维就是其

中的佼佼者。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写景诗,常用五律、五绝,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诗人恬适的心情。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他还是唐代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杰出诗人,他工诗善画,又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之理融会于诗中。品王维的诗,总能通过其诗中的种种意象构成一幅幅静虚、悲美,亦或虚幻的画面。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所以,苏轼在评论王维的诗画时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句话其实既包含着苏轼对王维画技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又是指王维语言艺术中有着造型艺术的因素,是用抒情方式写景,景在情中,情中含景,使客观的景主观化了。其实文学和艺术,总是在相互融通、相互借鉴中发展,这是艺术思维发展的根本法则,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运动规律,而王维的诗画则在最大程度上诠释了这一理论。王维的诗画作品里,诗中有画的境象,画中有诗的意味,诗与画皆达到了情景交融。

一、色彩美

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来源于盛唐时期所受到的儒释道影响以及他坎坷的一生。即使这样,诗人仍不缺乏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对于庄禅精神的贯通。在他的山水诗中,饱含了中国古典画的清丽淡雅之美。

首先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在色彩渲染方面,王维似乎对大自然缤纷的色彩很感兴趣,他在写山水田园诗时,善于用一个高明画家的眼睛去发现、捕捉一种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色彩,再选用一个最能代表这个色彩的字,来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山水景物。例如: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春中田园作》

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

——《萍池》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田园乐》

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

——《早春行》

在准确的色彩里寄托悠悠情愫,在淡泊的诗意里吐露娓娓心音,这就是诗画大师王维,我们甚至可以根据他诗中提供的色彩,绘制出一幅幅水墨淡雅的水画来。

当然,任何一个诗人在写作时不免都会抒发自己的感慨,而这感慨则是来源于自身的经历。王维也不例外,尽管他的诗作中颜色算得上是姹紫嫣红,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他豁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王维诗作中色

彩出现最多的还是“白”与“青”,造成王维诗中有画这种色彩美的特点的原因是与其性格思想与时代有着分不开的联系的。我们都知道,王维与许多著名诗人的经历类似,壮志难酬,而又中年丧妻,静心于禅道则又使他对人生多了与其他人不同的感悟。在禅学中,加入一些青或白,使得生活中活泼的颜色变得清丽明晰,更增添了一丝的梦幻感与虚渺感。对于王维来说,他喜爱禅的哲理思考,也不排斥现世的生活。在这样的诗中,我们总是对人,对生命,对宇宙有了更深的看法与思考。这是一种参禅的体验。例如《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其中“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这句,使整幅诗作画面的主色调是一种介于青与黑的苍色,仿佛进入了一个空灵的世界,纷繁复杂的社会皆渐渐地远去,此时的心境一定是静如止水的,就连一滴水珠落在水上的叮咚声也变得柔和了起来。慢慢的,人开始变得飘渺起来,远处的白云一团团,富有灵气的变换着多样的造型。远处那一团团的白渐渐地聚成了青,青褪去,又渐渐怀来了白。色彩不停断地在青白苍之间转换,缓缓地,缓缓地。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渐渐地,自己与宇宙与生命融在了一起。仅这一句,我们就参出了禅的意味,沉溺在诗人织出的清丽画面中,与诗人一同参悟人生。

二、动静美

王维作为我国古代著名诗人的代表,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首先我们来看一首《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诗中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虽都是平常事物,却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像,映衬出诗人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这两句“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初秋的傍晚,金灿灿的夕阳斜撒在渭川农家的村落中,到处是一片安详与静谧。老人们拄着拐杖,坐在自家门口的台阶上,闲适地迎接着自己的孙儿放牧归来。画面的镜头由近及远,橘红的斜阳中质朴简陋的小巷里的尽头被喂食很饱的牛羊缓缓地出现了,视觉越来越清晰,牛背上的稚嫩的牧童嘻笑着回来了。王维在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照”“归”“念”“候”,使得诗中所构建的画面具有动态的连贯性,静态的墟落与动态的阳光相照应,静态的灰白的穷巷与动态的回归的牛羊相照应,静态的野老与动态的牧童相照应。质朴纯真的农夫在回家的路上与相识的人热情的打着招呼,画面不仅动静结合,还穿插了人们热情的招呼声,使得画面的真实感增加,给读者以和谐闲适之感。

三、层次美

为了求得诗中画面之美,王维调动了各种手段。他善于表现景物的空间层次,每每通过一些点睛之笔写出错落有致的纵深感和立体感。我们可以看两首诗中王

维对于空间层次感的诠释: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田园乐》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前者以“孤烟”、“独树”的细节勾勒拉开景的距离,后者则以群山连绵和数峰高耸构成横向与纵向的配合。又如《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其中“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这四句描绘的是纵目远眺所看到的周围的秀丽景色,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这一组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层次清晰,色彩明丽,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四、意境美

王维作为一名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杰出诗人,他作诗时也必定会充分发挥身兼画家、音乐家、富有全面艺术素养的优势,在取景设色和调度诗歌音响节奏上都能与创造意境密切配合。我们可以先来看他的一首《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青年时期,由于政治比较清明,曾创作过一些豪迈俊爽的诗篇。后来奸相李林甫当权,排斥异己,诗人几经贬谪,越发理佛参禅,产生了对仕途的厌恶,于是退居山林,亦官亦隐,“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这首《山居秋暝》,就是表现他山居的隐逸乐趣的。全诗在以动态为动力来推进艺术画面层次分明、舒展连贯地向前延伸的同时,又由中心思想做为一条主线,把各个动态鲜明的局部画面联结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给人以美妙的立体感。特别是中间两联,形象生动,意境优美。“明月松间照”是一幅画,“清泉石上流”又是一幅画;“竹喧归浣女”是一幅画,“莲动下渔舟”又是一幅画。这些“诗中画”,是诗画的结合,它要求用字讲究,特别是那些关键性的字,如这两联中的“照”、“流”、“喧”、“动”四个动词的运用,就十分精到,它生动而鲜明地烘托出了这清澈明丽的诗情画意。在这首诗中,诗人把秋光写得与春光一样蓬勃多姿,没有凄凉的音响和幽暗的色彩,这正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诗人通过对美好自然的描绘,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对腐败政治的不满。这,也就是他为什么要把这山野风光,而且又是雨后秋凉的时候,写得这样明丽动人,并且认为“王孙自可留”的原因。

总之,诗与画,毕竟是两门不同门类的艺术,它们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绘画是造型艺术,它的构成要素是线条、色彩、物象、明暗、布局等,绘画靠着众多的物象构成画面,给人以直接感受,是视觉的艺术,一种“有形”的、“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