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审美观
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审美价值
![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审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516658608762caaedc33d4d0.png)
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审美价值论文关健词:新时期女性散丈审美价值论文摘要:本丈探讨了新时期女性嵌文的主要创作特征及审美价值。
作者认为.断时期女性散文创作.“爱与美”的主旨一脉相承.同时又因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深化和提升。
更其现代精神的女性意识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力,构成了女性嵌文独特的审美世界。
从“五四”起步的新时期女性散文创作,在一个急邃转型的宏观语境中日益走向文坛前景。
女性散文作为女性内在真实的个体生命体验的凝定形态,建构了富有生命且又为女性所独创的审美世界,这是一个既依存且又独立、既相对稳定而又不断变化的世界,其间自然有因人而异的不同风貌,但也有一以贯之的文心气格。
本文试图综合考察新时期女性散文创作的一贯性和独特性,以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的观点探讨和评估女性散文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
“五四”女性散文作为20世纪中国女性散文的起点,在“五四”新思潮尤其是人道主义的影响下,它首先遇到的文明母题即是“爱”与“美”,因为,爱与美就在人的生命自身,爱与美的觉醒就是人的觉醒,女性对于爱与美的表达,历史地注定要发生于“五四”这个“重新发现‘人.,的时代”。
女作家冰心首先对这一文学母题进行了创造,她早年的《往事》、《寄小读者》和《山中杂记》等散文作品,以“爱的哲学”领悟人生,讴歌亲情、友爱、童真和自然美,营造了一方纯洁高尚、洗涤心怀、和爱温柔、真善美同一的精神乐园,这“是新文学而外别寻人生要义的一个母题性的创造,它拓展了现代文学的想象空间和情感领域。
“创作总根于爱’’鲁迅的名言揭示了创作心理的一条普遍规律。
自冰心开始,女性散文对于爱和美的抒发就从未中断过。
从苏雪林那“充满了人情的温暖以及人性的芬芳”的《绿天》,到庐隐那坦露自己与恋人间如诗如歌的“风与云的结合’,的《云鸥的通信》,到萧红那以浓郁抒情的笔致抒发对个人身世自怜自爱的《商市街》,到张爱玲那飘逸着苍凉之美同时又充满了趣味的《流言》,等等。
不同时代、不同生命阶段的女作家,带着历史的不同沉积,表达着对生命中爱与美的不同理解。
浅谈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审美观
![浅谈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审美观](https://img.taocdn.com/s3/m/240149f45727a5e9846a611d.png)
浅谈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审美观作者:马雪梅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1年第08期摘要:女权主义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充分显现出来,但是从五四运动过后,受到法国女权运动的影响,中国女性文学应运而生。
在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和新时期女性的开放态度的感召下,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同时,女性文学的性别意识和审美观也得到很快发展。
在色彩纷呈、千变万化的当代社会中,不同女作家的审美观也各自呈现出别出心裁的特点。
关键词:审美观;女性文学;性别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08-0000-01女性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形式,在近代就开始萌芽,而在我国发展经过近百年的时间,在这近百年的时间里,女性文学逐步由萌芽状态向成熟状态发展,这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一、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来看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审美观受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和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女性文学诞生。
由此,中国当代女作家的文学创作经常被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理解和研究,虽然不少女作家明确自己的观点不是女权主义观点,但是他们的创作观点或多或少表现出女权主义思想。
女人天生就具备女性意识,这一认识让一些文学评论者把她们的文学创作观点归结为同一思想阵营来谈论。
女性文学创作初期常常被視为不够格的女性文学创作。
无论从语言风格,还是从作品的题材和主题来看,女作家们的文学创作都被融入整个中国文学创作的历史潮流之中,很难达到独树一帜的局面。
从宗璞的《我是谁》的女主人公韦弥的境遇所发出的“我是谁”的追问中看出并不具备任何性别身份的涵义。
而从戴厚英的《人啊,人》中可以看出,女性人物在其作品中是重要的人物形象。
但从历史反思的角度出发,“人啊,人”显然是认为一般意义上的人,这并不明显地表现出女性的觉醒。
在对女性的认识这一社会问题上,张抗抗认为:“女性问题是不能够单独成立的,它一定是和整个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相关联”,“当人的尊严都没有的时候,何谈女性?”。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艺术价值与审美观点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艺术价值与审美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ba18f86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a.png)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艺术价值与审美观点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涵盖了20世纪初至今的文学作品。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些变革也深刻地影响了文学的创作与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与审美观点,这些价值与观点不仅体现了作家对于现实的思考与表达,也反映了他们对于文学的理解与追求。
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它注重对于人性的深刻描绘。
作家通过对于人物的塑造与情感的表达,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他们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从而对于人性的理解更加深入。
其次,中国现代文学注重对于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批判。
作家通过对于社会问题的揭示与思考,呈现出一个真实而多元的社会画卷。
他们以犀利的笔触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同时也关注社会中的美好与希望。
最后,中国现代文学注重对于语言的独特运用。
作家通过对于语言的创新与实验,使作品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与表现力。
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观点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中国现代文学注重以人为本的审美观。
作家通过对于人物的塑造与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与情感上的共鸣。
这种以人为本的审美观点强调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情感联系,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感受作品所传递的情感与思想。
其次,中国现代文学注重以现实为基础的审美观。
作家通过对于现实的观察与思考,创作出真实而有力的作品。
这种以现实为基础的审美观点使作品更具有时代性与现实性,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思考当代社会与人性问题。
最后,中国现代文学注重以自我为中心的审美观。
作家通过对于个体的关注与表达,使作品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与审美特点。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审美观点强调了作家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艺术价值与审美观点不仅体现了作家对于现实的思考与表达,也反映了他们对于文学的理解与追求。
这些价值与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方向与创作风格。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情感表达与审美观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情感表达与审美观](https://img.taocdn.com/s3/m/accf0e5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3.png)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情感表达与审美观中国现代文学是一座丰富多彩的宝库,其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观。
这些情感和审美观不仅反映了作家的内心世界,也折射出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心声。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情感表达与审美观的一些重要方面。
首先,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情感表达往往是真挚而深刻的。
作家们通过文字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传达给读者,使读者能够共鸣并产生共鸣。
例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主人公的疯狂和绝望情绪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使他们对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产生了思考和反思。
这种真实的情感表达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其次,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情感表达常常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
作家们通过描绘社会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和事件来表达他们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情感。
例如,余华的小说《活着》中,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苦难和荒诞,引发了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这种与社会现实的紧密结合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批判性。
第三,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情感表达常常与个人命运和人生哲学相关。
作家们通过描绘主人公的成长和变化来表达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悟。
例如,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通过三代人的命运变迁,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引发了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这种对个人命运和人生哲学的关注使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思想性。
第四,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审美观常常强调对自然和人性的赞美。
作家们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来表达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人性的理解。
例如,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通过描写边境小镇的美丽风景和善良纯洁的女主人公,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性的赞美,引发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人性的敬仰。
这种对自然和人性的赞美使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最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情感表达与审美观常常与传统文化相融合。
作家们通过借鉴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元素来表达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传统价值观的思考。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审美重置与哲理反思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审美重置与哲理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34819327375a417866f8f9b.png)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审美重置与哲理反思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经过了改革开放的洗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男权中心进行颠覆与解构,以女性的视角表达内心的体验,尤其是部分美女作家发起的“身体写作”在文坛掀起了一股风暴。
一些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家通过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很多成功的女性文学形象。
从“身体写作”到“肉体的狂欢”,从“小女人散文”到“独身知识女性的孤高”,毋庸置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女性写作无一不彰显着对传统文学审美的冲击和挑战。
然而,中国数千年隐藏在受传统政治道德文化背后的男性话语权的桎梏的现状,直接导致了当代女性文学的审美误置,我们有理由重提女性文学的审美重置与哲理思考。
一、“女性文学”的多重内涵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评论界对之分歧很大,主要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认为女性文学就是女性作家所写的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品。
如陈漱渝认为,“只有女作家以女性意识对女性的历史状况、现实处境和生活经验进行描绘,并在艺术方法上对传统男性中心社会文化建构进行颠覆和反叛的作品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的女性文学。
”第二种认为所有对男性中心主义进行建构的文学都可以纳入女性主义文学范畴,不管作者的性别是男性还是女性。
持此观点的是刘慧英,她认为,“我们试图建立的研究范畴已不再是对作家群的关注,也不是对一种文学流派或者风格的剖析,而是对传统男性中心文化和文学观念持一种具有女性立场的批判态度,对由来已久的由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而形成的特定的文学主题、故事程式、人物形象类型,乃至整部文学史进行发掘、梳理以及重新审视和评价。
”第三种认为创作主体是女性即可。
如阎纯德说,“我始终认为中国有女性文学,女性文学是女性作家创作的文学。
”据此,阎纯德将女性文学分为三种:一是有“性”的;二是无“性”的;三是作家追求的作为“人”和作为“女性”价值的双重自觉。
总的来说,第一种定义显得过严,第二种很有见地,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颇有不便。
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
![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https://img.taocdn.com/s3/m/6c088b0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2.png)
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多样性的领域。
与传统文学相比,现代文学摒弃了一些传统的规范和限制,注重个人表达和多元化的观点。
因此,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更加开放、自由和多样化。
首先,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重视个人的独特性和独创性。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观点和情感。
因此,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倾向于反映个人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这种个性化的审美使得现代文学作品更加真实、生动和有力地展现了当代社会的多样性。
其次,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强调反思和批判。
现代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例如人类的孤独感、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
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倾向于深入探索这些问题,并以独特的视角进行批判和反思。
通过文学的方式,作家们表达了对当代社会的关切和担忧,激发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并促使人们积极参与到社会变革和改革中来。
此外,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也注重形式上的创新和变革。
传统的文学作品往往遵循特定的结构和写作风格,但现代文学作品打破了这些传统的束缚,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写作风格和形式。
有些作家通过使用流行音乐、电影和互联网等当代文化元素来丰富作品的艺术形式;还有些作家通过采用不同的叙述方式和观点来探索文学的可能性。
这种审美的变革不仅提供了新的文学阅读体验,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
然而,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些传统的观念和价值观仍然存在,并对现代文学作品的接受和理解造成了障碍。
例如,一些人认为现代文学作品过于个性化和抽象,难以理解和欣赏;另一些人则认为现代文学作品过于前卫和激进,失去了鲜明的传统文学的特点。
因此,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需要在尊重传统和创新之间寻找平衡,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和期望。
综上所述,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多样性的领域。
它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独创性,重视反思和批判,注重形式上的创新和变革。
然而,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只有在平衡创新与传统、个性与共识之间,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为读者带来更加丰富、多元和有力的阅读体验。
浅谈中国文学中的女性
![浅谈中国文学中的女性](https://img.taocdn.com/s3/m/4d8b90ee6c85ec3a86c2c598.png)
浅谈中国文学中的女性浅谈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引言文学中的女性形dash;-区别于法律等强制性硬秩序的软性社会秩序。
这种文化建构是基于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意识反映,有怎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女性观。
女性观随着生产关系的更替而处于一种与时俱进的动态演变过程,不同的社会给女性不同的标识。
于是作为女性观直接反映的女性形象出处于一种同步的动态的演变过程之中。
人类早期有与女阴崇拜、图腾崇拜相对应的庞大女神家族;随着女卑论、女祸论的诞生,有与之相对应的精媚妖孽群体;从此女性的角色就在女神与女妖这两极之中摇摆。
时而被戴以贤慧、柔顺、善良的神冠,成为贞淑少女与忠孝烈妇;时而被罩上镇妖塔,成为淫荡惑人的妖精与泼辣不守妇道的悍妇。
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中国是一个封建伦理色彩极为浓厚的国家,儒家"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性别观念根深蒂固,但在很早的文学作品中对女性意识的塑造上已经有所体现。
南北朝汉乐府诗歌---"乐府双璧"无论在叙事情节与人物性格上都在一定程度上把女性坚韧、忠贞的特质进行描写。
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
《木兰诗》中花木兰替父从军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
这两部作品通过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探求来实现对女性意识的表现。
《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在凝聚起封建家族、封建社会悲剧中赋予了男女情爱的美丽与清新。
体现了女性形象复杂、性格突出产生的矛盾性格也可显易见。
《红楼梦》中正册的小姐与副册的大丫鬟就把整部作品中个性鲜明的女性意识有一个淋漓尽致的体现,如,林黛玉如同清泉捧出一个身处封建社会的女子所能献出的全部爱情,犹如黑暗王国里的一缕晨曦,在当时的社会中真正实现着男女平等的自由恋爱,而曹雪芹用大量笔墨描写黛玉无与伦比的诗词才华直面鞭笞"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
现代女性文学的社会关注与审美探索
![现代女性文学的社会关注与审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bd78c4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9.png)
现代女性文学的社会关注与审美探索近年来,随着女性在社会地位和意识觉醒方面的进步,现代女性文学备受关注。
作为一种表达女性声音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它在社会关注和审美探索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现代女性文学在社会关注和审美探索方面的亮点和挑战。
首先,现代女性文学对社会关注的表达呈现出多样性。
女性作家们通过各种文学形式,积极探讨性别平等、婚姻家庭、职业发展等社会议题。
比如,中国女作家张爱玲以其独特的散文风格,描绘了女性在传统家庭中所遭受的压抑与困惑,引起了社会对女性意识的重视。
而近年来,一些年轻女性作家则开始关注女性职场问题,探索职业与个人生活的平衡。
她们勇敢地面对职场歧视与压力,通过文学作品传达了女性在职业发展中所经历的困境与反思。
其次,现代女性文学在审美探索方面呈现出丰富的内容和新的形式。
女性作家们逐渐摆脱了传统文学框架的束缚,探索出更具个人特色的写作方式。
她们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揭示了女性特有的情感世界和个体经验。
同时,现代女性文学还涌现出一股充满活力的女性主义写作潮流,以呼吁女性权益和性别平等为主题。
这不仅丰富了文学的形式,也为审美经验带来了新的维度。
然而,现代女性文学在社会关注和审美探索方面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某些作品偏重表达自我情感而忽视对大众关切的问题。
大众对于国家、社会的畅所欲言感到期待,因此女性文学作为表达和传递信息的媒介,需要更广泛地关注现实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声。
其次,女性文学的内容有时候过于狭窄,过度关注女性主义议题而忽略其他方面的探索。
女性主义是现代女性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分支,但它并不是女性文学发展的唯一方向。
女性作家们应努力拓宽自身的创作领域,以更广阔的视野回应社会的关切。
综上所述,现代女性文学在社会关注和审美探索方面为我们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艺术景观。
通过各种文学形式和主题,女性作家们呼唤性别平等、探寻个人与职业生活的平衡、发声社会关切等。
然而,女性文学也要面对表达的广度和深度的挑战,需要更广阔的视野和主题来回应社会的需求。
当代中国女性小说的审美特点与时代表达
![当代中国女性小说的审美特点与时代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8720d8a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5.png)
当代中国女性小说的审美特点与时代表达近年来,中国女性小说在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些小说通过对当代女性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思考,展现了独特的审美特点和对时代的表达。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当代中国女性小说的审美特点以及其对时代的表达。
首先,当代中国女性小说的审美特点之一是关注个体的情感体验。
这些小说往往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展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矛盾、挣扎和成长。
例如,某些小说以女性的婚姻和家庭生活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表达,呈现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喜怒哀乐。
这种关注个体情感体验的特点,使得当代中国女性小说更具有情感共鸣和感染力。
其次,当代中国女性小说的审美特点之二是关注社会问题和女性身份认同。
这些小说常常通过对社会现象和女性身份的思考,探讨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和价值。
作者通过对女性的自我发现和自我认同的描写,呈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困境和挑战。
这种关注社会问题和女性身份认同的特点,使得当代中国女性小说具有思想性和社会意义。
第三,当代中国女性小说的审美特点之三是注重文学形式和艺术语言的创新。
这些小说常常通过多样的叙事方式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展现了女性作者的创作才华和审美追求。
例如,某些小说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方式,通过跳跃的时间和空间结构,展示了女性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
此外,一些小说还通过意象的运用和语言的美化,使得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美感。
这种注重文学形式和艺术语言的创新,使得当代中国女性小说在文学界中独树一帜。
当代中国女性小说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还通过对时代的表达,展现了当代中国女性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
首先,这些小说通过对女性在家庭、职场和社会中的角色和经历的描述,反映了当代中国女性的生活状态。
例如,某些小说描写了女性在职场中的竞争和压力,展示了她们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其次,这些小说还通过对女性价值观念的探讨,展现了当代中国女性的思想觉醒和自我追求。
当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思想追求与社会热点
![当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思想追求与社会热点](https://img.taocdn.com/s3/m/3bdd004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c.png)
当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思想追求与社会热点近年来,中国女性小说在文学领域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这些小说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女性思想追求和社会热点的真实写照。
通过对当代中国女性小说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价值观和心理状态,同时也能够触摸到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
首先,当代中国女性小说展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转变和自我追求。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女性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和观念的更新。
女性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家庭角色,开始追求自我实现和独立发展。
这一变化在女性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呈现。
作家们通过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她们在事业、家庭和感情中的挣扎和成长。
这些小说作品不仅仅是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更是对女性自我追求和独立意识的赞美。
其次,当代中国女性小说反映了社会热点问题和女性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在面临各种社会问题和压力时,开始积极思考和参与社会话题的讨论。
女性作家们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将社会热点问题融入到小说中。
她们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处境和困惑,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的关注。
这些小说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观点。
此外,当代中国女性小说还探索了女性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世界。
女性作家们通过对女性内心的描写,展示了她们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追求。
这些小说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情感,描述了女性在家庭、婚姻和事业中的矛盾和挣扎。
她们通过对女性情感的刻画,让读者深入了解女性内心的世界,感受到她们的喜怒哀乐和成长历程。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对女性情感的呈现,更是对人性的探索和思考。
然而,当代中国女性小说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女性小说过于偏重于情感描写,缺乏深度和思想性。
他们认为女性小说应该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思想追求,而不仅仅是对女性情感的呈现。
另一方面,一些人认为女性小说过于偏重于女性主义和女权主义的视角,忽视了其他社会问题和多元化的女性形象。
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特点
![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c61420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e.png)
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特点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它在20世纪初形成并逐渐成熟。
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现实生活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特点之一是关注现实生活。
与传统文学注重描绘历史和神话故事不同,现代文学更加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问题。
作家们通过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和场景,反映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命运。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无情,而茅盾的《子夜》则刻画了农村的贫困和农民的辛苦。
二、追求真实和自由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特点之二是追求真实和自由。
现代作家们不再受传统文学的束缚,他们敢于表达个人的真实感受和思想。
他们通过自由的创作方式,真实地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的真相。
例如,余华的《活着》以真实而残酷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命运,引发了读者对人性和生命的思考。
三、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特点之三是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
现代作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叙事方式,他们尝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沈从文的《边城》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展现了小城边地的人情世故和爱情悲欢。
四、关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特点之四是关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现代作家们通过刻画个体的命运和心理,反映社会的问题和矛盾。
他们试图揭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困境。
例如,杨绛的《我们仨》通过家庭故事展现了个体与社会的冲突和妥协,引发了读者对家庭和社会关系的思考。
五、追求人道主义精神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特点之五是追求人道主义精神。
现代作家们关注人类的苦难和尊严,通过作品呼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和尊重人的尊严。
例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通过描写战争中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人道主义的呼唤。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特点主要体现在关注现实生活、追求真实和自由、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关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追求人道主义精神等方面。
中国近代文学中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意识
![中国近代文学中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41bd47c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7.png)
中国近代文学中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意识中国近代文学是一段充满变革和挑战的历程,它不仅仅是文学形式和内容的转变,更是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学逐渐从传统的封建审美观念中解放出来,开始接纳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意识。
首先,中国近代文学中的审美观念开始强调个体与个人的价值。
传统的中国文学注重社会集体的利益和道德观念,个体的情感和欲望常常被压抑或忽视。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主义的兴起,中国文学开始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个人的独特体验。
这种审美观念的转变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独特,他们有着各自的情感和欲望,通过个体的体验展现了丰富的人性和情感世界。
其次,中国近代文学中的审美观念开始注重现实与现实主义的表达。
在传统文学中,常常强调理想化和超脱现实的主题,而忽视了现实生活的困境和挑战。
然而,近代中国文学开始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个人的生存状态,通过对现实的描写和批判,展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批判精神。
例如,《茶馆》这部戏剧作品通过对晚清社会的描绘,展现了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对现实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此外,中国近代文学中的审美观念开始注重形式与艺术的创新。
传统的中国文学注重修辞和诗意的表达,而在近代文学中,艺术形式和创新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方面。
例如,鲁迅的散文作品《狂人日记》采用了自白体的形式,突破了传统文学的表达方式,以一种现代的方式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的荒诞。
这种形式的创新不仅仅是对文学形式的突破,更是对传统文学观念的颠覆和挑战。
最后,中国近代文学中的审美观念开始关注人性与情感的表达。
传统的中国文学注重道德和伦理的教化,而近代文学更加注重对人性和情感的探索。
例如,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通过对主人公阿Q的描写,揭示了人性的悲哀和社会的残酷。
这种对人性的关注和情感的表达,使得近代中国文学更加贴近人类的内心世界,更加真实和深刻。
当代女性文学的社会关注与审美探索
![当代女性文学的社会关注与审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58a0268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a.png)
当代女性文学的社会关注与审美探索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当代女性文学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赞赏。
这一潮流反映了女性文学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审美领域的探索。
女性作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勇敢地表达内心的声音,引起读者对女性问题的思考与反思。
女性作家在文学中探讨的社会问题涉及广泛,涵盖了家庭、职场、婚姻、怀孕等方方面面。
她们以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描述了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的角色和压力。
她们关注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揭示传统家庭的束缚和困境。
同时,女性作家也关注了职场中的性别歧视和不平等待遇,探讨了女性在工作中的挑战和反抗。
当代女性文学的社会关注不仅局限于家庭和职场,她们同样关注了婚姻和恋爱中的问题。
女性作家通过真实的故事,反映了女性在婚姻中的矛盾和困扰。
她们审视了传统的婚姻制度以及其中的不平等现象,试图寻找婚姻中的平等与共赢之道。
不仅如此,女性作家还关注了怀孕和生育对女性的影响。
她们描述了怀孕过程中的痛苦与喜悦,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牺牲。
同时,她们也关注了女性生育对事业和个人发展的影响,以及社会对于女性生育选择的态度。
女性作家们用平实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了生育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当代女性文学在社会关注的同时,也进行着审美的探索。
女性作家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审美观念,塑造了各种丰富的女性形象。
她们尝试融入女性的内在世界,通过文学作品展现女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女性作家们在文学中揭示了女性的独立性与自由意志,挑战现实中的束缚与限制。
除了形象的创造,女性作家们还在文字的风格和表达上进行了探索。
她们追求简练而有力的叙述,以及独特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女性的审美观念与男性有所不同,她们更注重感知和体验,更注重内心的真实呈现。
女性作家们借助文学的力量,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表达方式,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女性文学风格。
当代女性文学的社会关注与审美探索,不仅仅是女作家们的个人表达,更是对社会的一种呼唤与揭示。
女性作家们的作品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推动了社会对于女性问题的讨论和反思。
现代女性文学审美观
![现代女性文学审美观](https://img.taocdn.com/s3/m/e11dc45769dc5022abea00cb.png)
现代女性文学审美观现代女性文学审美观女性文学是以中国女作家为代表的中国女性意识的苏醒和崛起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体现为以女性为主体进行的在思维、审美、经验和言说等方面的描写。
现代女性文学审美观一、现代文学的内涵在历史学上,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至1949年这段时期,但普遍认同以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即1919年之前的历史被认为旧民主主义,即“中国近代史”,1919年以后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史”。
因此,现代文学是介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化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时期内的文学形式。
现代文学产生在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社会内部各个层面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此时的中国文学广泛地受到国外文学和外来先进思想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文学特点与世界文学相接轨,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
二、女性文学历史的巧合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特定的历史事件。
女性文学的开端和兴起就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女性文学是以中国女作家为代表的中国女性意识的苏醒和崛起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体现为以女性为主体进行的在思维、审美、经验和言说等方面的描写。
女性文学也体现为女性作家在性别视角和性别主题意识的基础上表现出对女性命运、情感、性爱、生命关注的文学创作,具有普遍的意识,也是有待探索和发展的人类文学命题。
三、女性文学与女性作家、女权主义(一)女性文学与女性作家对女性文学的定义以“女性”为词根本身就不全面,从创作到实践的每一阶段都与男性加以区别,表面上看是对有关女性性别文学的重视和尊重,其实在谋求差异化的同时本身就是一种歧视。
这也是文学界中一直存在争议的地方,是指文学体裁,还是一种女性意识,或是两种都有?比如:有些男性作家笔下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对女性审美观的分析等方面,与其他女性作家不分轩轾,还有一些男性作家通过自身经历或入微的观察也能写出具有代表性的具有女性意识或女权主义的作品,如郁达夫就擅长写女性体裁。
现代文学的审美观点
![现代文学的审美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17b938b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c.png)
现代文学的审美观点当谈及现代文学的审美观点时,我们不得不注意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标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过去,文学被视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但现代文学则更强调个体经验的内在反思和外在体验的表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现代文学的审美观点。
一、情感表达的多样性现代文学探索了情感表达的多样性,在作品中展现了人类情感的丰富性。
通过不同的叙述手法、形象描写和语言运用等方式,作家们试图在读者的心灵深处唤起共鸣。
他们不仅表达了爱、恨、喜、怒、哀、乐等基本情感,还揭示了个体复杂情感的多层次、多维度。
二、自我意识与现实关系的思考现代文学关注个体的自我意识与现实关系之间的冲突与和谐。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的自我意识愈发强烈,对于自我存在和与外界的互动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们试图探索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反映现代人对于自我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定位与认同。
三、语言的实验性与独特性现代文学表现出一种对语言实验性和独特性的追求。
作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学形式和惯常的叙事方式,他们大胆尝试新的写作技巧和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
通过使用激进的修辞手法、摒弃传统的结构和句式等,他们试图打破限制,创造出具有个性和独特魅力的作品。
四、社会问题的探索与关注现代文学关注社会问题,并试图通过作品呼唤关于社会现象和问题的重要性。
作家们通过揭示社会不公、人性丑恶、道德困境等问题,引起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他们试图通过文学的力量,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五、个体经验的内在反思与外在体验的表达现代文学在审美观点上注重个体经验的内在反思和外在体验的表达。
作家们通过揭示个体的内心世界、经历的痛苦、愉悦与成长等,以及对外界的感知和思考,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深思。
他们试图通过作品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总之,现代文学的审美观点体现了情感表达的多样性、自我意识与现实关系的思考、语言的实验性与独特性、社会问题的探索与关注,以及个体经验的内在反思与外在体验的表达。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文学价值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文学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55f86f0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e.png)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文学价值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文学价值在中国当代思想史的脉络里,女性文学最为突出的是五四运动之后,涌现出一大批女性作家,比如舒婷和林子等,接受五四文学彻底反叛精神,从此,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被打破,妇女解放问题一开始就受到五四先驱者的青睐。
女作家本身就是一种新型人格的探索者,他们大多置身于男作家“寻根”的集体意识之外,这也是女性文学一直表现的特点,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更直接细腻地表达极为新奇特异的感触和思想。
一、“十七年”与“文革”时期女性创作“十七年”与“文革”时期女性创作具体的时间是指1949年至1966年期间的女性创作,涌现第一批有独特色彩的女作家,对于整个现当代的文学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主要表达的思想就是“男女都一样”。
打破传统观念,通过作品的描述,表达女人从此要站起来的希望,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十七年”女性创作,从整体上呈现出性别意识淡漠与消解的特点。
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赋予“女性”新的历史地位,女性同男性一样具有选举权、工作权、教育权、参政权等,现实中反映女权主义的诞生。
“男女平等”的思想得到推广,通过一些作品彰显女人的魅力。
在这个时期的作家有茹志鹃的《百合花》、宗璞的《红豆》、杨沫的《青春之歌》。
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都是英姿飒爽的豪杰,与唯唯诺诺的柔性女子形成鲜明对比。
主人公的命运很多坎坷,女子不再逆来顺受,开始反抗各种压迫,对于封建家庭的思想更是强烈反感。
张爱玲《半生缘》有新时代女性的特征,反抗社会不公平的对待,与各种黑暗势力做斗争。
通过这些女性文学作品,突出的反映了“十七年”中普遍的价值追求和审美观念。
这些思想在整个文学界中,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认识,开辟女性文学另一条道路。
由于女性敏捷的思维和独特的视觉,不再只注重于小家碧女情怀,更多现象出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女性也是社会一员,开始抨击政治现象。
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这些作品曾被指为表现小资产阶级意识并遭受批评与批判。
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观点
![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66694ae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6.png)
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观点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观点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文学作品所持有的审美观念和评价标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观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与传统文学相比,现代文学作品更加注重个性化、创新性和多样性,同时也更加关注人类内心的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特点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性化个性化是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特点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个性和独特性,希望能够表达自己的独特情感和思想。
因此,现代文学作品往往注重表现个体的内心世界,强调作者的独特风格和创作个性。
这种个性化不仅体现在作品的主题和情节上,也体现在作品的文学形式和语言风格上。
创新性创新性是现代文学作品的另一个审美特点。
现代文学作品的作者们不满足于传统文学的规范和模式,他们试图通过创新来突破传统的束缚,探索新的文学表达方式。
这种创新性不仅体现在作品的题材和情节上,也体现在作品的文学形式和语言风格上。
现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些实验性文学形式,如意识流、荒诞派、魔幻现实主义等,都是创新性的体现。
多样性多样性是现代文学作品的另一个审美特点。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都呈现出多样性。
因此,现代文学作品的题材和主题也非常丰富多样,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
这种多样性使得现代文学作品具有更广泛的包容性和普遍性,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评价标准现代文学作品的审美评价标准是多元化的,不同的读者和评论家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价标准: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现代文学作品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
现代文学作品注重表现个体的内心情感和思想,因此情感表达的真实性和深度是评价作品的重要标准。
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能够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文学形式和语言风格文学形式和语言风格是现代文学作品的另一个重要评价标准。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审美特征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审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9000b272af90242a895e51c.png)
主义文学的主要审美价值取向, 目 其 的是要建立以个人化写作为基础 , 以张场女性生命主体意识和自由审美精神为旨
归的女性主义性 别诗 学。 ( 关键词 ] 女性主 义文学; 审美特征
( 中图分类号 ]D 4 , 0 [ 40I 6 文献标识码 ]A [ 2 文章编号 ]10-88 20 ) 10 5—5 0 863 (06 0—0 10
Abta t h i au e d n yo ie ec ne oayfmiim i rtr isi es c e s e sra igo s c: emanv l etn e c f r T Chn s o tmp rr e ns l eau el n t u c si p e dn f t e h v fmaeSp ro a x ein ec niu u x a s n o e leSa sh t a re o a d e h cn fterat t e l ‘ esn e p re c ,o t o se p n i ffma ’ eteil fe d m n n a ig o i ri i l n o c n h sc fr I amsa sa l hn miim e o t hc a e np ro n rt gi r e e n t t fmae om. i t tbi igf ns sxp er w ih i b sdo esn a w i nod r od mo s ae e l t e s e y s l i n t r
收稿 日 :0 5 1 1 期 20 - 2 5 -
义文学的创作实绩不难发现 , 女性 主义文学在艺术
审美上的特征是相 当丰富多彩 的, 以下拟从 “ 诗性 写作”、 躯体修辞”和 “ “ 欲望叙事 ” 几方面作一简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审美选择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审美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68aa0a8a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9.png)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审美选择
王爱松
【期刊名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从女权主义角度考察新时期中国女作家的创作,最初的创作常常被视为不够格的女性文学.但女性作家在融入整个文坛合奏的过程中,的确还触及到了女性的某些特殊问题.在时代的开放态度与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触发下,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性别意识.在总体上呈现出从温柔敦厚到乖戾尖新的转变过程中,不同女性作家仍然做出了各自的审美选择.
【总页数】10页(P89-98)
【作者】王爱松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大文学观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女性文学谱系——评黄晓娟等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 [J], 吴投文
2.性别理论视野下的多元对话--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述要 [J], 孟庆澍
3.开启中国女性文学史的"当代"之窗——评任一鸣《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简史》 [J], 郭剑卿
4.从书写空白到期待宽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之回顾与前瞻--《找寻夏娃--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透视》之评述及思索 [J], 梁振华
5.总结成绩奖励优秀繁荣女性文学促进女性文学理论发展——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莱蒂菲杯)颁奖大会暨第六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J], 张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审美特征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审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2691b3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6.png)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审美特征
金文野
【期刊名称】《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女性个体经验的不断展开、女性审美自由的不断拓展、女性艺术形式规范的不断丰富,是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主要审美价值取向,其目的是要建立以个人化写作为基础,以张场女性生命主体意识和自由审美精神为旨归的女性主义性别诗学.
【总页数】5页(P51-55)
【作者】金文野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文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440;I206
【相关文献】
1.论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困境 [J], 姜波;闻铭
2.有"性别"的思想——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思想价值 [J], 金文野
3.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艺术价值 [J], 金文野
4.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症候式分析 [J], 罗克凌
5.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审美特征 [J], 金文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审美观
摘要:女权主义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充分显现出来,但是从五四运动过后,受到法国女权运动的影响,中国女性文学应运而生。
在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和新时期女性的开放态度的感召下,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同时,女性文学的性别意识和审美观也得到很快发展。
在色彩纷呈、千变万化的当代社会中,不同女作家的审美观也各自呈现出别出心裁的特点。
关键词:审美观女性文学性别意识
女性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形式,在近代就开始萌芽,而在我国发展经过近百年的时间,在这近百年的时间里,女性文学逐步由萌芽状态向成熟状态发展,这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一、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来看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审美观
受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和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女性文学诞生。
由此,中国当代女作家的文学创作经常被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理解和研究,虽然不少女作家明确自己的观点不是女权主义观点,但是他们的创作观点或多或少表现出女权主义思想。
女人天生就具备女性意识,这一认识让一些文学评论者把她们的文学创作观点归结为同一思想阵营来谈论。
女性文学创作初期常常被视为不够格的女性文学创作。
无论从语言风格,还是从作品的题材和主题来看,女作家们的文学创作都被融入整个中国文学创作的历史潮流之中,很难达到独树一帜的局面。
从宗璞的《我是谁》的女主人公韦弥的境遇所发出的“我是谁”的追问中看出并不具备任何性别身份的涵义。
而从戴厚英的《人啊,人》中可以看出,女性人物在其作品中是重要的人物形象。
但从历史反思的角度出发,“人啊,人”显然是认为一般意义上的人,这并不明显地表现出女性的觉醒。
在对女性的认识这一社会问题上,张抗抗认为:“女性问题是不能够单独成立的,它一定是和整个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相关联”,“当人的尊严都没有的时候,何谈女性?”。
从这种程度上看,人的解放是女性解放的根本,男性和女性的同时解放成为认识女性和女性文学发展的历史根源。
这更显现出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对女性意识发展和女性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张洁的作品成为女性文学创作的典型。
她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是大家公认的女性文学的代表作,这作品主要被认为是描写爱情与婚姻分离的痛苦、推崇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的小说。
但是,这部小说并没有完全显现女性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的独立性,也没有体现出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而实际上是一场现实社会中阶级情感与男女情感的矛盾与冲突。
作品的主题是通过描绘钟雨与老干部的爱与婚姻分离的痛楚,表明了阶级情无法替代男女情,同时肯定了个人对恋爱婚姻幸福追求的合理性。
无论是怎样题材的女性文学作品,都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也就是说,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女性文学创作也不例外。
那么,女权主义和女性文学从某种意义上说虽有一定关联,但是并不代表女权主义就是女性文学创作的根源,也不代表女性文学创作就一定完全体现女权主义。
二、从性与爱的视角来看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审美观
当前的中国,是刚刚从一个谈“性”色变的时代走来,从文革以后,中国的作家们在
创作的同时不得不先做一种突破思想禁区的工作,在文学的天地里为性与爱争得一席之地。
在这一时期以后的文学创作中女性文学尤为凸显性与爱的话题,她们所描绘的爱情和整个社会群体的思想情感无不深深地打下了性与爱的烙印。
而最初打破性爱禁锢思想这种局面的是当代某些女性作家的诗歌和小说。
“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舒婷的《神女峰》传达出一种突破千年爱欲禁锢思想的包围,表现出一种迥然不同的爱情观,千年和一晚的时间对比表现出抒情主人公对爱情追求的极度冲动和无比的激情。
伊蕾《独身女人的卧室》组诗,充分体现女性由被动变为主动,隐忍变为激情显现,退让变为前进的女主人公形象,每一首诗均以“你不来与我同居”结煞,道出了独身女人内心的痛苦、忧怨以及对性与爱自由的渴望。
而在王安忆的“三恋”小说中,更加显现出男女情爱关系发生发展模式。
作者在简化了时代背景和人物形象的同时,把男女主人公放在相对自足的环境里来考察他们单凭肉体的力量或精神的力量到底能走多远,同时,在此过程中会呈现出怎样的人生百态。
人类在性与爱情感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在传宗接代的过程中衍生,而且要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男女之间的性与爱是连结着爱情与家庭的纽带,这不是亲情、友情可以取代的。
王安忆的“三恋”小说,不同于八十年代以前的作家们的文学作品,从而使男女之间的性与爱的关系脱离了政治、社会因素的制约而归属于自然人。
由此,王安忆的“三恋”小说问世之后,性与爱的话题开始在社会中逐渐展现,性与爱的描写逐渐成为女性文学创作的主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社会意识迎来了一个开放的春天,各种关于性与爱的女性文学作品相继出现,女性文学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形成合拍。
三、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的独立面
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同时也具有其独立面。
女作家们也具备对社会,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在文学创作的审美观方面女作家们更是独树一帜。
她们在其作品中对社会和人生给予细腻而独到的见解,王安忆、铁凝便是当中的佼佼者。
王安忆的创作以其写实主义为主。
在人们的印象中,王安忆的创作以多变著称,在其多变的表象中,王安忆有两个基本的特征始终未变:一是她简洁朴素、气定神闲的写实工夫,二是她对人生人性的洞若观火,明心见性的理性思考。
她在创作中充分认识到生活的真实面,写实的思想便跃然纸上。
正是王安忆这种写实的态度,,使其很少像那些宣扬女性意识的作家在创作中敌视、憎恨、丑化男人。
相反,王安忆所塑造的不少女性人物,如刘以萍、妙妙、陈丹青、逢佳、王琦瑶、阿三,她们都想方设法地去抓住自己所心仪的男人的衣角,走向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铁凝作品中对女性的生存环境的描写是具备历史性的,并没有呈现出空洞抽象的状态。
她在对女性人物及其命运的描写中,融入了人性反思和历史反思的情感内容。
除了《玫瑰门》、《大浴女》之外,她的《麦桔垛》、《棉花垛》、《青草垛》、《对面》也都体现出其创作的历史性。
她的写作充分体现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和对爱的讴歌,但这种对人性的尊重和讴歌从来不是在抽象的层面上展开,而是放在具体的历史场景和人性舞台上展开。
结语
纵观当代女性文学创作,获得较大创作实力的女作家们并不是那些张扬女权主义、鼓吹女性意识的作家,而是那些超出了性别视角,又对女性的存在和其命运充分关注的作家。
这些作家的创作风格更为豪放、更为多元、更为大气,同时对历史和人生的理解更为深刻。
这样的作家除王安忆、铁凝之外,还有迟子建、毕淑敏、方方等等。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她们的审美观又各有特点,关键是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意识形态
形成了女作家们对人生和人性的审美观不同。
参考文献:
1,张抗抗,李小江.女性身份与女性视角[J].钟山,2002,(3)
2,王安忆.妇女问题与妇女文学——与台湾作家李昂对话 [A].王安忆说[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3,王安忆.女作家的自我[A].漂泊的语言[C].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