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管理论文
题目:应用创新思维,提升设备生产效能编者:王强
单位:金川铜盐厂
时间: 2006年12月10日
应用创新思维,提升设备生产效能
金川铜盐厂王强
摘要:“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是保持永续发展的动力。
如何更有效的提升设备保障能力,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使设备永保青春活力,是企业一直在不断追求和探索的方向。
前言:以思维革新求突破,以技术创新求发展,为了适应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和资源控制战略,贯彻铜盐厂做大做强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的方针,为公司补充镍钴原料的生产缺口,为了保证2006年我厂给精炼厂供应650吨钴量任务的完成,2005年4月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正确决策下,决定给铜材厂新建年处理10000吨古巴料的∮2480×32000mm内热式回转窑一台,该项目自2005年5月25日开工,2005年9月1日投产,由兰州有色设计院负责对该工程的全部设计任务。
该项目自2005年9月17日试生产以来由于加料螺旋及水套在设计上存在缺陷,无法正常使用,表现为:
①加料螺旋传动方式,设计不科学,扭矩小,链条经常断裂,减速机选型太小(7.5Kw-29),速比低,螺旋叶片太薄(δ=6mm),螺距太小(80mm),螺旋直径太小(∮245mm),进料时螺旋经常卡死,损坏叶片。
②冷却水套设计不科学,水套太短(3690mm),造成燃烧室漏料严重,直径太小(∮250mm),加料量不能满足36吨/天生产,水路设计存在严重缺陷;高温(950℃-1100℃)状态下抗氧化能力差,月损坏一套,价值2.2万元,水套出口温度偏高(50-70℃),无自动测温装置,由于西北地
区水质偏硬,每月需停窑1天,用5%浓度醋酸对水套进行清洗,否则,会造成循环水路堵塞,同时由于水压偏低,经常造成水套损坏,为保证较低的出口温度(50℃以下),必须24小时对冷却水进行排空(12m3/h),浪费严重。
因上述问题的影响,该回转窑的生产能力只能达到650吨/月,产钴量40吨,镍量80吨,由于经常停窑,产出焙砂质量不稳定,浸出率只有80%左右,无法满足后续萃取工序正常生产所需钴70吨/月,镍120吨/月的需求。
1、倡导创新思维,提升设备生产效能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是保持永续发展的动力。
同样,成型车间也大力倡导“没有技术的领先,只有思维的领先”,鼓励员工跳出思维的禁锢,打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
并注重与外部的联系与交流,及时了解外部动态,掌握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
我们遵循“系统思考、大胆设计、小心求证、柔性操作、风险防范”的方针。
大胆的对上述问题提出挑战,在技术上大刀阔斧的创新,依靠技术进步,使设备的装备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增强了生产后劲,促进企业生产持续发展。
具体改进内容如下:
1.1将加料螺旋的传动方式由链条传动改为联轴器直联传动,并重新选用BLY22-15KW速比17的立式减速机,使扭矩和功率提高近1倍。
1.2将加料螺旋由原3690mm加长到4550mm,螺旋叶片改为δ=10mm,螺距改为200mm,螺旋直径改为∮270mm。
1.3对水套进行改进,长度改为4550mm,解决了燃烧室漏料的问题,水套直径加大到∮276mm,对水路及水室进行重新设计,将前端2截水室
由原300mm改为120mm、140mm、150mm逐步加大到300mm,进水方式由原先进水室,再由直管排出,改为先强制进密封水槽,再由各水室循环出水,避免水路因水压低等因素造成短路的问题,水套出口温度也由原45-70℃降为35℃以下,消除水套结垢清洗问题。
为了延长水套使用寿命,在原水套外加套∮370mm×2500mm×10mm不锈钢抗氧化外套1件,每5个月更换不锈钢外套1件,水套使用寿命提高到10个月。
1.4加装出水口测温装置和仪表,随时监测出水温度,保证在45℃以下,并对出水阀进行调节,排水量由原12m3/h减少为8m3/h。
1.5针对冷却水排空浪费较严重的问题,为更好的贯彻集团公司“节能降耗管理年”的宗旨,将冷却水160吨/天,其中50吨/天的水用于厂职工洗澡,不再用蒸汽加热自来水,节约了大量蒸汽,将70m3/天的水引入浸出工序用于浸出生产,30m3/天引入回转窑收尘系统,冲击式收尘器用水和引风机叶轮清洗用水月节约新水4800吨。
经过近30天对以上一系列问题的解决,目前铜盐厂钴盐车间内热式回转窑产能已达到1000吨/月,产出钴量70吨/月,镍量130吨/月,超出了原850吨/月的设计能力,同时产出焙砂浸出率也提高到目前88%以上。
年可节约水套制做费19.3万元,年节约自来水价值5.86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2、完善制度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并强有力的贯彻实施是提升管理的关键。
车间为了有效的保证制度的完善、执行的到位,将ISO9000管理体系深入贯彻到设备管理全过程。
从完善制度入手,我们分别制定了设备购置、安装、调试、使用与维护保养、以及后期处置等前、中、后三个时期管理
程序文件,并建立了相应的实施、检查表,将制度的执行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保障了制度的落实执行到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设备管理水平。
同时,完善设备的档案管理,建立比较全面的设备档案,包括维修中的经验与案例,为维修和培训提供指导;摸索检修周期,为预防维修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我车间节约大量的资金;对故障停车召开专题分析会,总结经验与不足;推行参数化管理,通过对现场设备进行反复不断的写实,运用统计技术找出设备各部位的标准工艺参数,并纳入作业指导书指导操作与维修。
通过这些基础工作的开展促进设备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道路,全面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3、推行预防维修、保障设备运行稳定
设备运行状态的好坏,预防维修是关键,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推行全员生产维修模式:把加强现场管理、提高设备、现场管理人员、维修人员、操作人员全员爱护和保养设备的意识,并加强监督与检查,作为强化管理的手段。
通过推行全员生产维修活动,操作人员在生产中的角色由单纯的操作转向全方位的使用维护,提高了员工的技术素养与责任感、使命感。
如车间推行“设备自主保养”:即设备有保养需求,岗位人员需随时进行保养,并通过设备、现场管理人员的不定时的检查与考核,设备保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
摸素设备轮保周期,通过多年来的经验,摸素设备最佳轮保周期定为30天,在30天内即可防止设备出现大的故障,又不会出现过度维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浪费。
为了有效的利用轮保,开展预防维修,确保通过轮保后,提高设备精
度,车间建立了“巡检、点检、专检”三层维护体系。
即操作人员每日在接班与中途保养时间对设备进行巡检;设备维修人员对设备关键部位定时定位点检,并对操作人员发现的问题进行确认。
“巡检、点检”通过眼看、耳听、鼻闻、手摸等手段对设备的异响、异味等等异常情况进行鉴定;主修人员定期进行专项“专检”,利用仪器手段,对巡检、点检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确认,形成最后的轮保计划,为轮保人员提供依据。
轮保过程检控:轮保由操作人员与轮保人员进行,过程监控由专门的轮保主修人员对从保养、维修、设备交验、交验后下一周期的效果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与评价,并根据检查考核方案进行考核。
确保轮保有效执行。
大型设备半年一项修,通过有针对性的项修,设备的功能与装备素质得到进一的提升。
确保设备在两年时间内处于良好的状态。
针对内热式回转窑燃烧室及加料、出料方式设计不合理等各类问题,车间进行了重新设计改进,在5月底进行的为期半月的大修改造中,车间各管理人员及职能人员,严格把关检修质量,随时解决各类问题,新增1台出料单梁吊车,保证了各类检修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
后经几个月的使用,效果明显,古巴料处理量由原来的35吨/天,提高到了42吨/天,窑头的温度由原来的380℃~420℃提高到了目前的420℃~540℃,窑尾温度由950℃±50℃下降到700℃±50℃,煤气炉耗煤量由原来的9吨/天,下降到6.5吨/天。
由于用两台吊车实现了均匀加料,焙砂质量也大幅度提升,由于火焰直接喷向窑内、燃烧室面积减小60%,减少了热损失,燃烧室内温度低,减少了加料螺旋的氧化,因此加料螺旋水套不再需用水冷却,年节约自来水费6.5万元,水套制做费6万元,同时,燃烧室的使用寿命也得到了延长。
针对内热式回转窑出料存在物料飞扬严重的问题,将原
1000吨钴盐拆下来的电葫芦改为卷扬,出料仓下方安装了插板式密封门,配备了齐全的安全防护措施,新修订了加料、出料操作规程,并对岗位职工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通过努力,我车间内热式回转窑故障率由2005年的0.85%下降到目前的0.4%,设备效能不断提高,满足企业不断前进发展的要求。
4、运用计算机辅助管理,保证管理信息畅通
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具有快捷、准确、智能的优点,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辅助设备管理,可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快速化、准确化、促进管理信息的畅通,提高了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
如“备件管理”信息系统从备件计划编制、计划审批、入库、消耗、库存等进行全方位控制,通过“备件信息”系统,可以随意查找备件的库存情况、到货情耗以及价格等,查询简单、快捷、明了,保障库存的合理,为我车间节约了大量资金。
而“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内容包括设备计划、设备维修、统计分析等几部分,设备计划包括轮保、项修、维修、检定、润滑、保养等内容;设备维修部分包括故障维修记录、维修经验库等;统计分析对设备运行趋势、设备故障、备件耗用等进行分析。
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含盖所有设备管理过程,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分析等,使整个管理过程受控。
“质量信息”的传递对第一时间掌握设备状况、分析影响质量的设备原因带来极大的便利。
同时,我们还通过计算机建立了维修经验案例库,将回转窑维修中取得的经验、存在的不足、维修所需备件、安装方法、所用工具等编制成维修案例,有助于学习与提高。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职业化素养
人是第一生产力,造就技术过硬、服务到位的操作维修队伍,科学的使用设备、精心的维护,能补偿设备的老化。
为了提高员工的综合职业素质,一直以来,车间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战略首位,开展了以提高素质为主题的多层次、全方位培训工作。
上岗培训:对于每一位新上岗或是重新上岗的员工,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工艺、质量、设备、生产以及综合管理制度等全方位的培训,并经考评合格,具备上岗资格后方可上岗。
在车间内部开展师徒结对培训:为提升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对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通过签定师徒培训合同,确立师徒关系。
师傅行使培训职责,徒弟有义务接受培训,合同到期后有专门的考核评定,分别对考核合格与不合格的予奖励和考核。
举办有系统的提高培训:通过培训,拓宽知识面,提高理论水平。
培训效果与考核挂钩,促使全员思想观念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制定了系统的评价考核机制,业绩决定评价考核结果,而评价考核结果由决定个人未来的发展。
并引入竞争机制,督促个人不断进步和超越,促进维修团队的共同进步,以打造强有力的维修技术团队。
以思维革新、技术改进为龙头、精心操作维护使用为基础、坚持预防维修为主体、实施预防维修与现场维护保养相结合原则,不断优化操作维修技术队伍,依托计算机辅助“备件与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提升设备管理水平是铜盐厂钴盐车间设备维护管理的整体思路。
200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