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防培训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节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一、燃烧的本质
燃烧,俗称“着火”,是可燃物质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一种放热发光的剧烈化学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现象。
燃烧不仅在空气存在时能发生,有的可燃物质在其他氧化剂中也能发生燃烧。例如,氢就能在氯气中燃烧,镁屑甚至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二、燃烧的条件
(一)燃烧的基本条件
发生燃烧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1.可燃物:凡能在空气、氧气、或其它氧化剂中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
有些物质在通常情况下不燃烧,但在特定条件下也能燃烧。例如铁和铜。炽热的铁在纯氧中能发生剧烈的燃烧;炽热的铜能在纯氯中发生剧烈燃烧。铝本身并不燃烧,把铝粉碎成粉末,不但会燃烧,甚至一旦飞扬到空气中还能发生爆炸。在这种条件下,完全可以说铁、铜和铝也是可燃物,不过我们还是把他们作为不燃物对待,因为它们在通常情况下并不燃烧。又像聚氯乙烯、酚醛塑料等高分子聚合物,在强烈火焰作用下也能燃烧但离开火焰则不能燃烧,对这类物质称之为难燃物。
可燃物是燃烧不可缺少的一个首要条件,是燃烧的内因,没有可燃物,燃烧根本不可能发生。
2.助燃物(氧化剂):凡是能与可燃物质相结合并能帮助、支持和导致着火或爆炸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助燃物实质上是氧化剂,是一种能氧化其他物质而本身还原的物质。氧化剂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就是氧气。空气、氯、溴、氯酸钾、过氧化钠等都是氧化剂,都能帮助和支持燃烧。
人们通常说的助燃物是指空气,因为空气中存在约五分之一(21%)体积的氧,因此一般可燃物质在空气中遇点火源都能燃烧。
3.点火源:能引起可燃物着火或爆炸的热能源,统称为点火源。
所谓点火就是给可燃物提供一个能量,在这个能量作用下,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剧烈反应而引起着火。
以上三个条件是发生燃烧的基本条件。然而事实证明在某些情况下虽然具备了燃烧的基本条件,燃烧也不一定发生。只有达到一定的量变才能发生质变。所以要发生燃烧还应具备以下充分条件。(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1.一定浓度的可燃物
要燃烧,必须是可燃物与助燃物(氧化剂)达到一定的浓度比例,如果可燃物与助燃物比例不当,燃烧就不一定发生。例如,氢气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4—75%之间时就能发生着火甚至爆炸,若氢气在空气中的含量低于4%或者高于75%时,既不能着火也不能爆炸。
2.一定比例的助燃物
要使可燃物燃烧,助燃物的数量必须足够,否则燃烧就会减弱,甚至熄灭。一般可燃物在含氧量低于16%的条件下,就不能发生。
由于可燃物性质不同,燃烧时需要的含氧量是不同的
3.一定能量的点火源
只有具备一定温度和热量的点火源,才能引起可燃物燃烧。不同的可燃物,燃烧时需要的温度和热量各不相同。
4.必须使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三者相互作用。
第二节燃烧的过程
一、不同状态物质的燃烧
自然界里的一切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都已一定状态(固体、液体、气体)存在。这三种状态的物质的燃烧过程时不同的。固体和液体燃烧需要经过分解和蒸发,生成气体,然后由这些气体成分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燃烧。
气体物质可以直接燃烧。
气体燃烧有扩散燃烧和动力燃烧两种形式。
扩散燃烧:可燃气体与空气边混合边燃烧的形式(或称稳定燃烧)
动力燃烧:可燃气体在燃烧之前就已经与空气混合,遇到着火源立即爆炸,形成燃烧。
二、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物质燃烧时根据氧化剂的含量不同会出现两种形式。
完全燃烧:物质燃烧后产生不能继续燃烧的物质。
不完全燃烧:物质燃烧后产生还能继续燃烧的物质。
燃烧产物: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物质。通常指:燃烧生成的气体热量、可见烟等。
燃烧生成的气体一般是指: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丙烯醛、氯化氢、二氧化硫、氰化氢、甲醇、醋酸等。
火灾统计表明,火灾中的死亡人数大约80%是由于吸入火灾中燃烧产生的有毒烟气而致死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燃烧产物之一,而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其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出250倍。
燃烧有许多类型,主要是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
一、闪燃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易燃液体(包括能蒸发的少数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产生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着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这种燃烧现象就叫做闪燃。
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根据液体的闪点,将能燃烧的液体火灾危险性分为三类:甲类:指闪点在28℃以下的液体,如汽油、苯、乙醇等。
乙类:指闪点在28℃—61℃之间的液体,如煤油、松节油等。
丙类:指闪点在61℃以上的液体,如柴油、桐油等。
按照国标GB6944—86的规定,闪点小于61℃为易燃液体,闪点高于61℃为可燃液体。易燃液体又可分为三类:低闪点液体,闪点<-18℃;中闪点液体,闪点-18℃—23℃;高闪点液体,闪点23℃—61℃。
二、着火
可燃物在空气中受着火源的作用而发生持续燃烧的现象,叫做着火。可燃物开始持续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
三、自燃
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着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的燃烧现象叫做自燃,根据热的来源不同自燃分为两种:
本身自燃:由于物质内部自行发热而发生的燃烧现象。
受热自燃:物质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发生的燃烧现象。
四、爆炸
常见的爆炸由两种: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
物理性爆炸主要是由于气体或蒸汽迅速膨胀,压力急剧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而造成容器爆炸。
化学性爆炸是爆炸性物质本身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出大量的气体和很高的温度而形成爆炸。
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必须与空气混合后,成为具有一定浓度的爆炸性混合物,并遇到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种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浓度极限。
火灾的定义及原因
一、火灾的定义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
二、常见火灾的起因
1.使用明火不慎引起火灾
人 2.安装使用电器不当引起火灾;
为 3.违章操作引起火灾;
原 4.小孩玩火引起火灾;
因 5.纵火引起火灾;
6.静电放电引起火灾;
自 1.聚热自然。如:柴草垛。
然 2.聚焦自燃。如:日光、灯光聚焦后。
原 3.受热自燃:
因 4.化学危险品自燃。
火灾隐患:违反消防法律法规,有可能造成火灾危害的不安全因素。
火灾隐患的含义包括以下三点:
1.增加了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如违反规定储存、使用、运输易燃易爆危险品;违反规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