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生物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生物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1.2006年10月2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Andrew Z Fire)和克雷格·梅洛(Craig Mello),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机制——双链RNA引起基因沉默”。
安德鲁·法尔出生于1959年,美国公民,198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和遗传学教授。
克雷格·梅洛出生于1960年,美国公民,1990年获得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教授。
基因组通过将细胞核内DNA的蛋白质合成指令发送到细胞质的蛋白质合成部位而运作。这些指令通过信使RNA(mRNA)传达。1998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撰文指出,他们自己发现了一种可以降解某一特定基因的mRNA的机制。这种RNA干扰的机理在RNA分子作为双链出现时被激活。双链RNA激活使携带有与双链RNA相同遗传编码的mRNA分子降解的生化机制。当这种mRNA分子消失,相应的基因便会沉默,它所编码的蛋白质也不会合成。RNA干扰发生在植物、动物和人类中,它在调节基因表达、参与病毒感染的防御以及保持跳跃基因的可控性中具有重要作用。RNA干扰已经成为基础科学研究的一项广泛应用的方法,用以研究基因功能,将来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2.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2006年10月4日宣布, 将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 以奖励他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
罗杰·科恩伯格1947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市,他曾经在剑桥的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罗杰科恩伯格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目前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
1974年,他观察到组蛋白H3和H4 在溶液中形成(H3)2(H4) 2形式的四聚体, 同年提出染色质的基本单位核小体是由1个组蛋白八聚体和DNA 的200 个碱基对组成,并于1977年对这个染色质模型作出补充,是迄今为止最基本的一种染色质模型。2001年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Kornberg 在实验体系中除去一种碱基,
当转录过程进行到需要用这种碱基与DNA 链上的碱基相配对时,则转录过程停止。由此他将mRNA 在形成过程中途定格,再将参与这个过程的分子制成晶体,用X射线检晶仪进行“拍照”制成图片。根据这样的图片,计算机可以计算出分子中各原子的准确位置。这幅图可以帮助人们理解mRNA 片段逐步形成的过程。
应用这个理论人们可以从事基因证实、基因克隆、转化生物遗传基因的研究。在医学方面可以对致病基因进行干预,通过改变致病基因的转录过程而有效抑制或治疗癌症、艾滋病等;还可以发展治疗上述疾病的药物(如创造新的抗生素等);在器官移植方面也大有作为。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也很广阔,对农作物进行遗传改良,创造新的品种从而达到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性、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等目的。
3. 2007年10月8日,瑞典皇家卡罗琳医学研究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宣布,美国科学家Mario R.Capecchi、Oliver Smithies和英国科学家MartinJ.Evans在“涉及使用胚胎干细胞进行小鼠特定基因修饰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而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Mario R.Capecchi 1937年出生于意大利。1967年获哈佛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长期担任美国犹他大学人类遗传学和生物学教授,同时在霍华德一休斯医学研究所(Howard—Hughes Medical Institute)工作。
Oliver Smithies 1925年出生于英国。1951年获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现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会山分校工作。
Martin J.Evans l 94 i年出生于英国,1 963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进人伦敦学院解剖与胚胎系攻读博士学位。现在英国加的夫大学担任哺乳动物遗传学教授。
Mario R.Capecchi和Oli—ver Smithies分别独立地发现了利用两段DNA片段的同源重组可以对哺乳动物基因组进行可控的基因修饰。
小鼠的基因修饰技术,即通过同源重组对小鼠的基因序列进行定点的分子生物学改造,并通过小鼠胚胎干细胞技术建立含有这种基因修饰的小鼠模型心J。基因修饰包括“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破坏某个基因或者特定基因组序列;以及“基因替换(gene knockin)”——用一段设计好的序列整合或者替换动物基因组的特定位点。
小鼠的基因靶向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生理学和医学实验研究方法与手段,标志
着人类掌握了更深入了解基因功能的钥匙,为治疗人类疾病带来了真正的希望。通过基因靶向技术建立各种疾病转基因动物模型,帮助人们理解成千上万基因在发育、免疫、生理和代谢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最终根本性纠正和治疗人类基因缺陷。该项技术将对人类疾病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4.2008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授予德国科学家楚尔·郝森(Harald zur Hausen)和两位法国科学家巴雷·西诺希(FranPoise Barr6.Sinoussi)和路克·蒙塔尼埃(Luc Montagnier),以表彰Harald zurHausen“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导致子宫颈癌”及Fran90ise Barr6一Sinoussi和Luc Montagnicr“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研究方面作出的成就。
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因于上世纪80年代早期从艾滋病早期病人淋巴和艾滋病晚期病人血液中分离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获奖,HIV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艾滋病病毒。两人将各自得到生理学或医学奖四分之一的奖金,即每人250万瑞典克朗(约合35万美元)。
评审委员会在一份公报中说,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的研究成果让研究人员能观察艾滋病病毒如何复制,以及如何与受感染者的体细胞相互作用。这又进一步让研究人员开发出验血等确诊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办法,延缓了这种病毒的传播。此外,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帮助了抗艾滋病药物研究。公报说,巴尔-西诺西与蒙塔尼的研究成果“是我们从生物学上理解艾滋病与利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法对抗它的先决条件”。
另一位获奖者楚尔·豪森的成就是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这种病毒是导致女性第二常见癌症———宫颈癌的罪魁祸首。豪森将得到这一奖项另一半奖金,即500万瑞典克朗(约合70万美元)。
豪森于1976年提出猜测,HPV可能导致宫颈癌。他此后发现,某些类型的HPV就是宫颈癌的病原体,这一发现为开发出宫颈癌疫苗打下了基础。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常见癌症,宫颈癌疫苗是人类开发出的第一种癌症疫苗。委员会公报说,楚尔·豪森摈弃了当时的教条,作出的发现让人类了解HPV如何致癌,还促进了针对HPV感染的疫苗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