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芬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观察卢世明;魏进;韩玉亭【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4(000)026【总页数】2页(P104-104,105)【作者】卢世明;魏进;韩玉亭【作者单位】昌邑市人民医院,山东昌邑261300;昌邑市人民医院,山东昌邑261300;昌邑市人民医院,山东昌邑261300【正文语种】中文糖尿病足(DNP)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致残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们对60例(DND)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60例DNP患者,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53.6 ±8.7)岁,糖尿病病程4~17 年,DNP病程3~8年,所有患者均存在对称性下肢末梢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症状,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
均无下肢皮肤破损和溃疡,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无脑血管意外、心衰及严重心律失常。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等的综合疗法。
血糖、血压、血脂指标稳定2周后静滴甲钴胺1 mg、前列地尔10 μg,1次/d。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自拟中药(组方:黄芪45g,桂枝30g,鸡血藤30 g,牛膝 15 g,川芎、白芍、当归各 10 g)水煎泡足,每日1剂,泡足2次。
两组均治疗3周。
观察项目: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分别行以下检查判定疗效。
①别密西根糖尿病神经评分(MDNS)[1]:包括下肢感觉障碍、肌腱反射和肌力评分。
双侧下肢检查得分相加为患者MDNS总分数,最高分数为14分。
②神经传导速度(NCS):采用NDI-200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记录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③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过敏,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行数据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27例.
中图分类号:R58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392(2002)06-0027-02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27例张兰芹(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301700)关键词糖尿病足;并发症;中西医结合作者简介:张兰芹(1955-),女,主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工作。
MC T d n a n r e t s e w f o e n i c i d e m d e t a r g e t n i e h T(收稿日期:2002-03-06)4讨论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小儿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所致的化学性炎症。
西医主要以控制饮食,抗炎及对症治疗。
中医则认为外感六淫之邪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
小儿腠理疏松,脏腑柔弱,/始虽外受,终归脾胃0。
又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均伤及脾胃,积滞于中,化湿生热,邪热湿食互结,导致阳明腑实。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以清热利湿,理气开郁为原则,使用中药以通里攻下和疏肝理气为主。
因通下药物能增强肠蠕动,改变胃的功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消除肠麻痹和瘀滞状态。
理气开郁药物能减少胃液分泌及游离酸,从而使胰液的分泌减少,有利于胰腺组织康复。
总之,通里攻下药与解痉止痛西药有机配合,清热解毒药与抗生素合用,并酌情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方法。
糖尿病足[1],又称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动脉闭塞症,是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其病因复杂,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笔者自1996年5月)2001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足27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22例对照观察,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糖尿病足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分级标准(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4(2):126)。
将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2岁,糖尿病史7~20a,平均15a;糖尿病足分级:Ò级14例,Ó级7例,Ô级5例,Õ级1例。
2024糖尿病足的中医药治疗
2024糖尿病足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DF) 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归属于中医“脱疽”或“筋疽”范畴。
有关脱疽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痈疽》篇,描述了脱疽的症状,有“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的记载。
一、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足在糖尿病的各个阶段均可以起病,经常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与湿、热、毒、虚等因素有关,是典型的本虚标实之证。
故临证辨治要分清标本,强调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具体应用时要根据正邪轻重和主次,或以祛邪为主,或以扶正为主。
(1)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宜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生脉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2)湿热毒盛证,筋腐肉烂证:宜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推荐方药:四妙勇安汤合茵栀莲汤(奚九一验方)加减。
(3)气血亏虚、湿毒内蕴证:宜益气养血,清化湿毒。
推荐方药:人参养荣汤合二妙散加减。
(4)肝肾阴虚、痰瘀互阻证:宜调补肝肾,化痰通络。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合奚氏软坚清脉方(奚九一验方)加减。
(5)脾肾阳虚、经脉不通证:宜温补脾肾,活血通脉。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合阳和汤加减。
二、口服中成药中成药的选用必须适合该品种的证型,切忌盲目使用。
建议选用无糖颗粒剂、胶粒剂、浓缩丸或片剂。
(1)脉络宁口服液:清热养阴,活血祛瘀。
(2)龙血竭胶囊: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
(3)通心络胶囊: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三、血管腔内治疗术后中医药治疗血管腔内手术配合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再狭窄的发生。
宜用益气活血、软坚通络法防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的再次狭窄。
推荐方药软坚清脉颗粒(奚九一经验方):海藻、煅牡蛎、蒲黄、垂盆草、豨签草。
四、中医外科手术疗法中医外科手术疗法包括切开法、清创法、砭镰法以及挂线法等。
切开法适用于糖尿病足脓成,不局限于阴证及阳证,切开时保证引流通畅及切开部位及远端肢体血供、足部筋膜间隙等。
黄芪注射液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效果分析
黄芪注射液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效果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和机制。
通过分析黄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中药熏洗在早期糖尿病足中的应用,评价联合治疗在临床中的疗效。
结果表明,黄芪注射液联合中药熏洗能显著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症状,减轻疼痛并促进组织修复。
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包括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依从性。
疗效机制可能与黄芪注射液的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有关。
综合分析显示,黄芪注射液联合中药熏洗对早期糖尿病足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治疗机制,并优化联合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中药熏洗、早期糖尿病足、联合治疗、临床疗效、影响因素、疗效机制、治疗效果分析、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发症中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早期糖尿病足主要表现为皮肤破溃、溃疡形成及感染,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能导致截肢。
传统治疗方法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效果有限,容易导致复发和并发症。
近年来,黄芪注射液联合中药熏洗作为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新方法逐渐受到重视。
黄芪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等药理作用,中药熏洗则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并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黄芪注射液联合中药熏洗可能会对早期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中药熏洗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足中的作用和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和疗效评价,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可能的治疗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效果,评价其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早期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目前,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方法有限,而黄芪注射液和中药熏洗作为传统中医药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内外联合治疗70例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研究
血, 湿阳散寒除 湿通络 , 以四 物汤 与阳和 汤加 减 ( 治 黄芪 、 当
归、 熟地、 党参 、 土茯苓 、 桂枝 、 苏木 、 鬼箭羽 、 丹参) 。
12 2 外治法 : .. 对于 D 1 F 级肢端足部 小溃破 口患者给予 清洁
疮 口消炎 生肌药物外敷 , 保持破 溃 口清洁干燥 , 预防感染 , 促 进上皮生长。对于 2— 4级患者适时切开 、 减压 、 引流 , 应取脓
N C 溶液 2 1湿敷 , a1 0m ) 促进创面上皮生 长。
1 1 一般资 料 : . 本组 7 0例 , 4 男 2例 , 2 女 8例 , 龄 3 7 年 3— 4 岁, 平均(5±1 ) 5 3 岁。病因 : 伤 1 烫 0例, 外伤 ( 挤压 、 碰撞 、 搔 抓、 修脚 等)0例 , 4 自发性水泡破损 8例 , 皮肤皲 裂 3例 , 脚癣 感染 6例 , 明显原因 3例 , 无 根据 w ge 分级法 , 级 1 anr 1 6例 , 2 级 3 , 1 , 1 , 2例 , 2例 3级 0例 4级 0例 5级 患者糖尿病病史 3 ~
液亏耗血行艰涩 , 瘀血 内生 , 反过来瘀血又 阻碍气血 津液的运 行和输布 , 加之各种外 来伤 害 ( 压、 挤 烫伤 、 异物损伤 ) 毒邪 客
怡开注射液 、 前列腺素 E 注射液 ; 。 ④股 动脉 溶栓 : 下肢血管 中
重度闭塞 , 当 肱脂 数 ( B ) A I 比值 < . 0 5者, 0 8~ . 给予 股动
糖 尿 病 足 是 下 肢 远 端 神经 异常 和不 同程 度 的 周 围 血 管 病
泌物稀薄无 明显 臭秽 , 呈湿性 坏疽 , 久不 愈合者 治 以补 益气
中西医结合治疗热毒血瘀型糖尿病足20例疗效观察
4分 :>9m c ;②疮 面深度 ( 到最 深组织层次 ) 达 。0分 :愈合 ; 1 :表皮 :2分 :真皮 ;3分:皮下;4分 :筋骨外露 。③肿 分
胀 范 围 。0分 :无 ; 1分 :距 创 周 lm 以 内 ;2分 : 距 创 c 表 1 治疗前后局部体征积分 比 ( ± 分) 较
为 1 程。 疗
1 疗 效 判 定 . 4
成 。而 四妙 勇安 汤具 显著清热解毒 ,养 阴活血作用 ,自20 年 06 9月 ̄2 1 0 0年 1 2月,笔 者对 2 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加满意 的临床疗 效,现报道 如下。 1 资料 与方法
周 2 m 以内;3分:距创周 3m 以内;4分 :距创周 4 m及 以 e c c 上 。④ 肉芽情况。0分:愈合 ;1分:红活 ;2分 :暗红;3分 :
晦 暗 ;4分 :光 白板 亮 。 1 统 计 学 方 法 :应 用 S S 1 . 统 计 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学 处 理 ; . 5 P S 20
盛 ,气血瘀阻的 4 0例,按随机双盲原则分成两组作为观察组
疗 效标 准参照 19 9 7年卫 生部制定发布 的 《 中药新药 治疗 急性疮 疡临床研 究指导原则》疗效标准 。 治愈 : 局部肿胀消失 ,
与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糖尿病足 的传统 常规疗法 ,观察组采用
对 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加昧 四妙勇安汤 治疗 。剔除 0级及 5级
皮 色复常,皮温 正常 ,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溃疡面完全愈合 。
好 转:局部肿胀 以及皮色 ,皮温明显改善,足背动脉搏动稍减 弱 ,溃疡面积缩小 3 %以上 。无效 :达不到好转指标 。赋 分标 0
糖 尿病 足病例 ,因为 0级病人溃疡创面 几乎无存 在,而 5级病
中西结合治疗湿热下注热毒瘀结型糖尿病足溃疡36例
中西结合治疗湿热下注热毒瘀结型糖尿病足溃疡36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门诊常规西医治疗的3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另36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治疗疗效及价值。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
结论:中西结合治疗湿热下注热毒瘀结型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6-0381-02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对其的干预不及时,极易造成患者残疾,甚至是截肢。
本文主要研究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并将结果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将门诊常规西医治疗的3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本组男性/女性为20/16,年龄在39~78岁之间,平均年龄(61±2.45)岁;病程为6个月~11年,平均病程(6±1.23)年。
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另36例作为研究组,本组男性/女性为21/15,年龄在40~77岁之间,平均年龄(62±2.34)岁;病程为7个月~12年,平均病程(7±0.11)月。
两组在男女患者比例、年龄、病程的对比上,差异不明显,P>0.05,可深入研究。
2.择选标准研究均符合糖尿病病足诊断标准,[1]主要症状为:患肢剧痛或不痛,痛则日轻夜重,局部皮肤紫暗,肿胀,渐变紫黑,浸润蔓延,溃破腐烂臭秽,五趾足背,波及足背,红肿边界不清,舌质红、苔黄,脉弦细数。
且符合Wagner分级法Ⅱ级;[2]所选研究样本足部溃疡的创面面积在5.0cm×5.0cm以下。
研究得到患者及(或)家属的签字认同,研究均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者,无处在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无合并传染性、遗传性疾病者,无合并恶性肿瘤者。
3.观察方法3.1 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包括:降糖药口服、胰岛素注射等控制患者血糖,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改善患者机体微循环,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教育、饮食控制,0.5%呋喃西林液砂条湿敷溃疡创面,每日一次。
通脉三黄汤外治法治疗感染性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符 合 18 9 5年 WHO制 定 的糖 尿 病及 其 并 发 症 的诊 断 标 准 , 时符 合湿 性 坏疽 或 混合 性 坏疽 诊 断 同 标 准 , 据李 仕 明【 级标 准 0 2级 , 根 1 】 分 - 中医局 部辨 证 属 于 湿热 内蕴 、 热毒 壅 盛 、 湿流 注 3 类 型者 。 寒 种
糖尿 病足 ( i ei f tD ) D a t o, F 是指 因神经病 变而 b co
于此病 变 多发 于肢体 末端 ,因此 又称 为肢 端坏 疽 ,
属 于 中医学 “ 脱疽 ” 范畴 , 是糖 尿病 严 重 的并 发 症 之
失 去 知觉 , 因缺 血 而失 去 活力和合 并感 染 的足 。 由
自觉症 状消失 或 明显 减轻 , 妇科 检查 阴性 , B超复查 盆腔积 液或包块 消失 ; 显效 : 自觉症状好转 , 妇科 检查 附件压痛减 轻 , 炎症灶缩小 , 增厚 附件变薄 , B超示盆 腔积液减少 ; 无效 : 症状 与体 征无变化 , 无变化 。 B超
5 结 果
[] 乐杰. 1 妇产科学[ . M】 北京 : 民卫生出版社 ,0 0 32 3 3 人 2 0 :0- 0 .
.
新 疆 中 医药
Xij n o r a o rdt n IC iee Me iie ni gJun l f a io a hn s dcn a T i
21年 01
第2卷 9
第 1 期
1 6
2 1 V02 N . 0 1 1 9 o1 .
辨 证属湿 热瘀结 、 气血俱 伤型 。年 龄 2 ~ 1 , 4 5 岁 平均
1 . 排 除标 准 3
作 为统 计 显著 差 异 的标 准 。统计 软 件 S S 1 . fr P S 5 o 1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23例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23例疗效分析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中医辨证内服养阴益气、活血化瘀中药,配合局部创面治疗。
结果:糖尿病足23例,临床治愈10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7%。
结论: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标签: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四妙勇安汤;桃红四物汤;去腐生肌膏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属中医“消渴”、“脱疽”范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中5%~10%的患者最终需截肢手术治疗[2]。
2000年1月~2007年4月,我科在常规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2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糖尿病足23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年龄36~80岁,糖尿病病史2~34年,糖尿病诊断均符合WHO(1999)诊断标准,入院时空腹血糖7.8~24.6 mmol/L。
临床糖尿病足病程1周~6年,按Wagner分级法[3],1级7例,2级10例,3级4例,4级2例。
发病诱因:鞋袜磨伤5例,抓伤2例,修剪指甲损伤3例,自发性水泡3例,烫伤3例,皮肤皲裂1例,脚癣2例,不明原因4例。
1.2 治疗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全身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综合疗法。
1.2.1 控制血糖糖尿病饮食、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
1.2.2 内服养阴益气、活血化瘀中药根据症候给予四妙勇安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进行治疗,基本方:桃仁10 g,红花10 g,当归15 g,熟地15 g,川芎10 g,赤芍、白芍各15 g,甘草6 g,连翘10 g,牛膝15 g,黄芪30 g,金银花、玄参各15 g。
水煎服,每日1剂。
1.2.3 改善下肢血循环,营养神经血塞通、灯盏花素、丹参注射液等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维生素B1、B6、B12静脉点滴。
也可酌情选用山莨菪碱、蝮蛇抗栓酶、前列腺素等药物。
中药熏蒸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VEGF
渗出/分 2.25±0.68 0.63±0.14*# 2.21±0.32 1.17±0.19*
水肿/分 2.10±0.41 0.57±0.12*# 2.14±0.34 1.16±0.21*
VEGF/ng/L 497.32±32.41 619.09±25.67*# 504.41±46.38 545.37±18.25*
MMP-2/μg/L 2.56±0.25 1.32±0.14*# 2.63±0.38 2.28±0.12*
表 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组别
n
性别 (男/女)
平均 年龄/岁
平均溃疡 病程/d
平均溃疡 面积/cm2
观察组 47 31/16 61.24±3.72 21.85±2.16 10.26±2.45
对照组 46 29/17 60.38±4.25 21.45±3.25 10.14±2.85
DOI:10.13558/ki.issn1672-3686.2019.07.023 作者单位:321000 浙江金华,金华文荣医院检验科(温 敏雅),内分泌科(陈平、曹丹),中医科(贺玉飞)
基本痊愈 /例
显效 /例
有效 /例
无效 总有效率 /例 /例(%)
2.2 两 组 创 面 愈 合 率 比 较 观 察 组 创 面 愈 合 率 (59.57±15.46)%,明显高于对照组(34.78±10.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9,P<0.05)。
观察组 14
19
10
4 43(91.49)* 2.3 两组治疗前后肉芽生长、渗出和水肿评分及血
由表 2 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8.30,P<0.05)。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 年 7 月 第 17 卷第 7 期 Clinical Education of General Practice Jul. 2019,Vol.17,No.7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分析
田止学
( 淮 阳县第二人 民医院 中医内科 河南 周 1 5 4 6 6 7 0 0 )
【 摘 要 】目 的 探 讨 中西 医结合 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及其临床 疗效, 总结经验 以提 高 自身治疗水平 , 降低截肢率及致残率。 方法 对
改善红 细胞变形力 , 从而 发挥扩张血 管 、 改善微循环 的 素营养 神经 、 阿 司匹林 降低血 液黏稠度 、 降低血 脂 、 控制血 压 。 粘稠度 、 作用 。 本组 9 3例患者经过积极 中西医结合治疗 , 临床治愈率达 ( 5 ) 中医治疗翻 : 内服 中药方是 当归 、 姜黄 、 红花 、 桂枝、 丹参 、 连翘 0 . 2 2 %, 总有效率 达 9 4 . 6 3 %, 表 明中西 医结 合治疗糖 尿病 足的 及水蛭各 1 0 g , 川芎、 白芍 、 牛膝 及生地黄各 1 5 g , 黄芪 2 0 g , 随证 6
能够显著改 善患者症状 , 缩小 溃疡面 , 值得 在临 加减 ; 气 阴两虚者可加用五味子 、 枸杞 、 西洋参 ; 阴虚燥热者可加 临床疗效 肯定 , 用知母 、 沙参 、 桑 白皮 ; 脾虚湿阻者可加用泽泻 、 茯苓、 苍术 、 薏苡 床上加强研究 , 进一步推广使用 。 仁; 开水煎后服用 , 每天 1 剂, 早、 晚分服 。 外洗 中药方是金银 花、 参考文献 1 1 邹小蜂 ,朱家明. 6 0例糖 尿病足 的中西 医结合 治疗及护 理卟 菊花 、 红花 、 黄连、 白芷 及 当归各 1 0 g , 甘草及 五灵 脂各 1 5 g , 乳 f 中 旬刊 ) , 2 0 1 3 ( 3 ) : 3 8 3 . 香、 没药 各 2 5 g ; 开水煎后 取药液 , 每天 1 剂, 分两 次泡 足 , 水温 中国保健 营养( 2 】 郑文郁. 中西 医结合 治疗糖 尿病足 8 6例U ] _ 光明 中医, 2 0 1 3 , 2 8 4 0— 4 5  ̄ C, 每次浸泡 0 . 5一l h 。( 6 ) 此外 , 患肢应戒 烟 、 戒酒 , 足部 [
中西合璧治疗糖尿病足
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足76岁的楚大爷,一年前突然感到左脚走路没以前那么利索,路途稍远一点就感到腿脚发酸、发胀,老人以为自己年龄大了,腿脚不灵活了,休息一下,泡泡热水就好了。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王大爷的腿疼症状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出现了下肢麻、凉感觉,并伴有脚尖疼痛,直到根本走不了路。
在接诊这位老人时,济南糖尿病医院专家发现他患的是糖尿病足,采用中西医结合开放式疗法“一清二敷三抹”,使老汉恢复了下肢血流,疼痛症状消除,免去了截肢之苦。
在开展这项中、西医结合疗法时,治疗必须是整体和局部结合,外治和内治结合,基本步骤有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控制感染、去腐生肌,大部分医院只完成了前面2—3个步骤,恰恰后面的两个步骤是整个治疗方案中最关键的环节,也是他们做不到的。
这正是中西医结合开放式疗法最具特色之处——“一清二敷三抹”治愈糖尿病足的根本。
“一清”——既把创面打开进行彻底消毒处理,把感染、化脓、腐烂的组织清除;“二敷”——用特制的中药水进行湿敷,主要起到抗炎、杀菌的作用;属于局部消炎、抗感染,直接控制住创面的炎症和感染,不再继续溃烂恶化;“三抹”——中药膏抹于患处,具有活血化瘀、止痛、去腐生肌、解毒消肿。
结合“康复油”涂于创面外周的皮肤上,可使感染肿胀的皮肤消肿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营养,加速创面的愈合。
那么究竟什么是中西医结合开放式疗法呢,下面我们跟着济南糖尿病医院陈主任一起来了解一下。
中医学的全面性和现代医学的针对性,在中西医开放式疗法中得到完美的结合,针对早、中、晚分期不同的糖尿病足患者制定不同的诊疗方案,有守有变,既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又可灵活多变的组合方法;既注重病灶的直接控制,同时根据中医的整体辩证观念,对患者全身经络、穴位和脏腑功能进行调节。
在临床实际运用中,既能做到辨证施治,也能直接作用于病灶,整体和局部相结合,扶正和驱邪相结合,全面控制病情。
中西医结合开放式疗法经过半个世纪的临床验证,不断改进完善,糖尿病足患者最棘手的问题在于创面难以愈合,引起坏疽、溃烂,而溃烂和感染往往是如影随形,感染加剧溃烂,溃烂给感染提供机会,相互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观察
2 . 2 治疗组 : 在对照组 治疗基础上加 用丹红 注射 液 ( 山
东 丹 红 制 药有 限公 司 , 国药 准 字 Z 2 0 0 2 6 8 6 6 ) 4 0 m l 加 入 0 . 9 %生 理盐水 2 5 0 m l 中静脉 滴注 , 疗 程 同对 照组 。 针灸 取穴: 主穴取 阳陵泉 、 足三里 、 丰隆、 三阴交 ; 配穴取 下肢 水肿 加 阴陵泉 , 足底麻 者加太溪 , 局部 有溃疡面加 围针 。 常规 消毒 皮肤 后 , 选用 0 . 3 0 m m ×5 0 m m毫针快速 进针 , 得 气后 行平补 平泻法 , 留针 3 0 分钟。 每 日1 次, 治疗 6 天后
・
4 6 0 ・
浙 江中医杂志 2 0 1 7年 6月 第 5 2卷 第 6期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糖 尿病 足 3 O 例 观察
卢佩颖 范利亚 惠 晓 亮 浙 江 医院 浙江 杭 州 3 1 0 0 1 3
关键词 糖尿 病足 针 灸疗 法 中西 医结合疗 法 临床 观察
笔 者对 3 0 例糖 尿病 足病 患者通 过 中西 医结合治疗
[ 1 ] 马天红, 潘孙峰, 方瑞华 , 等. 活血解 毒方外洗治疗初期糖尿 病足伴溃疡 2 6 例观察 [ J ] . 浙江中医杂志 , 2 o 1 7 , 5 2 ( 1 ) : 1 8 — 1 9 .
脾益气 、 温 中补虚 、 通络止 痛之功 。 诸穴 合用 , 能行气 活
血, 改善病 症 。 笔 者选取 的联合 治疗方 法充分 发挥 中药
的改 善情 况及创 面愈合情况 。
3 治 疗 结 果
的活血化瘀作用 与针刺治疗 的通 络止痛作用 , 取得 了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湿热壅阻证30例疗效总结的开题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湿热壅阻证30例疗效总结的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由于糖尿病引起的神经和血管损伤,导致足部感觉和血液循环受损,加之长期高血糖的刺激,易引起足部感染,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截肢。
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较多,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中医治疗等,其中中医治疗可起到调节体质、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对治疗糖尿病足具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认为,糖尿病足湿热壅阻证属于中医常见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足掌发热、红肿、疼痛和瘙痒等症状,此类证候的治疗应从调理气血、清热利湿、扶正祛邪等方面入手。
因此,本研究选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湿热壅阻证为研究课题,探索中医治疗在改善糖尿病足湿热壅阻证症状中的作用及其疗效。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湿热壅阻证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符合研究条件的30例糖尿病足湿热壅阻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治疗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外用药物,针灸治疗和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
3.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血糖水平、足部病变情况及生活质量评估等指标。
4.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观察数据进行分析,并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湿热壅阻证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
四、预期研究成果通过本次研究,预计可以掌握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湿热壅阻证的有效方法,评估疗效和影响,对糖尿病足湿热壅阻证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推广中医治疗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拓展糖尿病治疗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治疗应用
时缓和祛风 、化痰及活血药 的温燥香辛之性 ;全蝎、地龙 息风
编号:E -19 6 0( 回:2 1-01 ) R 10 2 0 修 0 11 9
中 西 医 结 合 疗 法 在 糖 尿 病 足 患 者 中的 治 疗 应 用
Ap l a i n i ete t e t f a in swi p i t t am n t t t c o n h r op e h
C C 中医临床研究 2 1 年 第 3 第 2 JM 01 卷 0期 组织的缺血、缺氧 和坏 死。属中医 “ 头痛 ” 中风 ”范畴 ,特 、“
.5 .. 2. 通络 ;鸡血藤祛风 、通络、活血、养血 ,祛邪与扶正兼顾 ;牛
点是发病率高 ,起病 急,致残率和死亡率高 ,严重威胁 中老年
人 的健康 和生命。 缺血性中风的临床主症包括卒然仆倒 、不 知人 事,伴 口眼 歪斜 、 半身不遂或者不经 昏仆而仅表现为 口眼歪斜 、 身不遂 。 半
r t s e t ea ay i f o ptlt ae 0p te t wi ib t o t ains u igarn o n mb rtb em eh dweedvd dit er p ci n lsso s i e td4 ain s t da ei f o t t, sn a d m u e a l to r iie o 2 o v h a r h c p e n
络 ,产生中风 。
疗效确切 ,可靠安全 ,明显改善症状 ,有助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
[】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 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 试行)J北京 [. ]
中医药 大学 学报, 0 81()6 —6 2 0,73:46
治则:祛 风通 络,化瘀涤痰 ,滋肝补 肾。方用 “ 治风之要 药 ”天麻 熄风止痉 ,通 络祛痛, ;血 中气 药川 芎兼顾 活血与行 I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糖尿病足的治疗。
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经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并控制血糖、血脂、血压。
常规抗凝、溶栓、扩血管及中药活血化淤治疗,对症抗感染、营养及支持治疗。
治疗组进行局部中药换药(拔脓剔腐及活血生肌药物)并配合简单的外科清创手术,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外科换药。
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足部溃疡治愈率提高,降低了截肢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取得了近期疗效,对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率逐年上升,由糖尿病导致的足部溃疡也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而增多。
糖尿病足的概念是由Oakley于1956年首先提出。
1972年Cattera将其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1],其愈合较慢,甚至截肢。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加用中药拔脓剔腐及活血生肌药物在伤口局部外敷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共106例,糖尿病診断均符合WHO(1999)诊断标准,其中男72例,女34例,年龄40~81岁,糖尿病病程1个月~28年,应用胰岛素治疗78例,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平均年龄(63.82±8.24)岁,对照组24例,平均年龄(62.63±9.15)岁。
按Wagner分级标准[2],分为4级,1级浅表溃疡,无感染;2级深部溃疡但无脓肿形成及骨感染;3级深部溃疡,伴骨组织病变或脓肿;4级局部坏疽。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组别年龄(岁) Wagner分级1级(例) 2级(例) 3级(例) 4级(例)治疗组(n=82) 63.82±8.24 4 24 30 24对照组(n=24) 62.63±9.15 2 5 8 9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经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并控制血糖、血脂、血压。
糖尿病足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思路与方法·DOI:10.13935/j.cnki.sjzx.190534基金项目:上海市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三年行动计划项目(16CR1025B);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资助项目(ZY(2018-2020)-FWTX-1103);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学术共同体建设项目(ZYSNXD-RC-LJRC)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外科,上海200032通讯作者:阙华发,Email:huafaque@126.com糖尿病足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阙华发【摘要】 糖尿病足感染是糖尿病足溃疡难愈合、截肢及死亡的重要原因。
把握糖尿病足感染分级及临床特点,多学科协作,总结糖尿病足感染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建立分期辨证、内外合治糖尿病足感染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
根据糖尿病足感染的特点,分急性进展期、缓解期、稳定期三期及四级三度论治,注重适时引流及清除坏死组织,重视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注重护场理论,重视温病学说的应用,截断、扭转病势的发展,注重祛瘀生新、煨脓湿润、箍围疗法的临床应用。
在保持引流通畅,邪有出路的基础上,中医综合治疗的序贯方案,能加速感染的控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强度和缩短抗生素的疗程,降低抗生素的副作用,促进坏死组织脱落及加速疮面愈合,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足;感染;治疗策略;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TreatmentstrategyofdiabeticfootinfectiontreatedwithintegratedtraditionalChi neseandwesternmedicinetherapyQUEHua-fa(SurgicalDepartment,LonghuaHospitalaffiliatedtoShangha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ghai200032)【Abstract】 Diabeticfootinfectionwasanimportantcauseofdifficulthealing,amputationanddeathofdiabeticfootulcers.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therapyofinternalandexternaltreatmentdifferentiationonsta gesintreatmentofdiabeticfootinfectionwasestablishedbysummarizingtheoccurrence,developmentandchangeofdia beticfootinfection,graspingitsinfectiongradeandclinicalcharacteristics,multi-disciplinaryandmultidisciplinarycol laboration.Diabeticfootinfectionweredividedintoacuteprogressivestage,remissionstage,stablestageandfourgradesthreedegreeaccordingtoitsclinicalcharacteristics.Duringtreatment,timelydrainageandremovalofnecrotictissue,thecombinationofholistictherapyandlocaltreatment,Hu-Changtheoryandtheoryofepidemicfebrilediseasewaspaidat tentiontocutoffthedevelopmentoftorsionaldiseaseandtheclinicalapplicationofremovingbloodstasis,WeinongShirunandthetherapyofGuweiwereemphasizedon.Onthebasisofkeepingthecirculationopenandeviloutoftheway,these quentialtreatmentofTCMcomprehensivetreatmentcouldspeedupthecontrolofinfection,reducetheuseofantibiotics,shortenthecourseofantibiotics,reducethesideeffectsofantibiotics,promotetheexfliationofnecrotictissueandacceler atewoundhealing,reducetherateofamputationrateandmortalityandimprovethequalityoflife.【Keywords】 DiabeticFoot;Infection;TreatmentStrategy;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 糖尿病足是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动脉病变和局部神经异常所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深部组织破坏,是糖尿病的主要、常见而又严重的四大血管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侯玉芬;林宁;宋岳梅;程志新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4(10)1
【摘要】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导致肢端缺血和周围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且并发感染的足,称为糖尿病足。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的高发病率,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也急剧上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的防治,现将其危险因素综述如下。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侯玉芬;林宁;宋岳梅;程志新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济南,25001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济南,25001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济南,25001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济南,25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R654.4
【相关文献】
1.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性检查研究进展 [J], 劳丹华;叶学和
2.糖尿病足外周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J], 马朋朋
3.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与治疗研究进展 [J], 宋薇;解嘉慧;肖宇
4.糖尿病足溃疡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J], 洪旺兵;刘名倬;郭光华
5.糖尿病足病师开展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筛查与指导的效果及意义 [J], 童践平;杜晓芳;汤明明;敖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侯玉芬主任医师应用补中益气汤的经验
侯玉芬主任医师应用补中益气汤的经验刘春梅【摘要】侯玉芬主任医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年,周围血管病临床经验颇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深明其要义.补中益气汤出自金元时期补土派大家李东垣的《脾胃论》,原方见于《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中"饮食劳倦、寒温不适"导致脾胃损伤,脾胃气虚,不能充养元气,使元气虚衰,百症由生.【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1(026)012【总页数】1页(P2413)【关键词】补中益气汤;侯玉芬;李东垣;补中益气汤【作者】刘春梅【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济南250011【正文语种】中文侯玉芬主任医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医40余年,周围血管病临床经验颇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深明其要义。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元时期补土派大家李东垣的《脾胃论》,原方见于《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中“饮食劳倦、寒温不适”导致脾胃损伤,脾胃气虚,不能充养元气,使元气虚衰,百症由生。
治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本方之源在此,功用即补中升阳。
补中益气汤是侯老师临床常用的方剂之一。
应用本方时,有是证则用是方。
师古而不泥于古,灵活变通运用,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色,在临床上取得了十分满意的疗效。
补中益气汤功专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临床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纳呆,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吾师认为,临床应辨病辨证相结合,辨证须谨守病机,通常达变,异病同治,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均获良效。
侯老宗东垣学说,灵活运用这一法则,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各种周围血管疾病收到如鼓应桴之效,兹选数则与同道共享。
1 多发性大动脉炎邵某,女,20岁,学生。
多发性大动脉炎病史1年,西医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8个月,出现月经不调,经量多,经期延长约20天左右,重度贫血,停用免疫抑制剂,入我院时服用美卓乐(强的松)12mg,血沉87mm/h,血红蛋白45g/l,形体瘦消,面色恍白,夜间盗汗,舌质淡、苔薄白、舌根黄腻,脉细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医学ppt
28
2.3 感染
临床诊断糖尿病足溃疡感染主要有3个依据:
溃疡创面有脓性分泌物; 溃疡周围有典型的炎性表现如红、肿、热、痛; 白细胞增多和发热等全身感染征象。
精品医学ppt
29
2.3 感染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 病足溃疡的研究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周围血管病科 侯玉芬
精品医学ppt
1
糖尿病足(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是 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导致肢端缺血 和周围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且并发感染 的足,称为糖尿病足。
精品医学ppt
2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上 升,据WHO1997年报告,1995年世界已诊断 的糖尿病病人约1.35亿,比1985年增长了5 倍,估计目前全世界约有糖尿病病人1.43 亿。
精品医学ppt
18
1.3 感染
糖尿病足溃疡并非必然存在感染, 一旦存在感染,病情都较复杂,能够危及
肢体生存甚至病人生命。
精品医学ppt
19
1.3 感染
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有:
感觉和自主神经病变 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 免疫因素,抗病能力低下等
精品医学ppt
20
1.3 感染
由于糖尿病患者抗感染能力低下,在肢体 缺血缺氧的情况下,细菌极易入侵,导致 组织感染。通常诱发组织溃烂的因素:足 癣感染、烫伤、冻伤、穿鞋不当压迫、胼 胝感染、用刺激药物及理疗伤、甲沟炎、 自起水疱感染、擦伤、修脚伤等。
精品医学ppt
31
2.3 感染
糖尿病足溃疡发生骨髓炎: 糖尿病足溃疡发生骨髓炎是一个诊断和治
疗的难题。 如果在检查溃疡时发现骨外露或深及骨质,
常表明有骨髓炎。
精品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ppt
32
2.3 感染
糖尿病足溃疡发生骨髓炎: 一般情况下,平片发现有骨质破坏,表明
骨感染已经存在2周以上。
精品医学ppt
精品医学ppt
12
1.1 神经病变
由于感觉和运动神经障碍, 因而在足部活动时应力分布异常, 日久将造成压迫性创伤, 进而导致感染。
精品医学ppt
13
1.1 神经病变
自主交感神经异常 引起血管扩张和出汗减少, 皮肤过于温暖干燥,“暖足” 皮肤皲裂而成为微生物侵入的途径。
精品医学ppt
14
精品医学ppt
21
1.3 感染
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葡萄球菌, 其次是溶血性链球菌, 慢性溃疡则可能存有革兰阴性菌, 如果缺血和坏疽同时存在,可能有厌氧菌。
精品医学ppt
22
2 .诊 断
精品医学ppt
23
2.1 神经病变
可通过神经学检查方法,如利用特 制的重量仅10g的单股纤维检查皮 肤感觉.
33
2.3 感染
糖尿病足溃疡发生骨髓炎: 由于溃疡创面细菌培养不能直接表明骨组
织感染,诊断骨髓炎的“金标准”仍是骨 组织活检细菌培养。
精品医学ppt
9
1.1 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可以累及 运动神经纤维 感觉神经纤维 自主神经纤维
精品医学ppt
10
1.1 神经病变
运动神经损害可导致 足部肌群的无力 麻痹 萎缩
精品医学ppt
11
1.1 神经病变
感觉神经病变导致 痛觉、压力和温度感觉丧失
这些保护性感觉丧失是引起 足部非自觉性创伤、溃疡 夏科氏关节病的主要原因。
精品医学ppt
16
动脉硬化
血栓形成
精品医学ppt
17
Adapted from Libby P. Circulation 2001; 104:365-372.
1.2.2微血管病变
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周围循环障碍为其 主要特征,称为“血栓性微血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可以波及全身,如果累及肢体 末端微血管,则可导致糖尿病微血管性坏 疽。
但也有的学者发现约有50%的糖尿病足深部 感染无白细胞增多和发热表现。这是因为 糖尿病足炎症表现取决于溃疡周围有无完 整的血管和神经系统,而糖尿病患者这两 个系统却都可有严重损害。
精品医学ppt
30
2.3 感染
正常组织在细菌感染时局部血供会增加20%, 而在糖尿病足局部血供并无增加,因而可 能不会出现红、热等炎性表现。
精品医学ppt
3
随着糖尿病的高发病率,糖尿病各种并发 症成为糖尿病病人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也急剧上升,因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而截肢者比非糖尿病高20倍,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
精品医学ppt
4
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正呈逐渐增加趋势, 约12%〜25%的糖尿病患者在病程进展中可并发 足溃疡。糖尿病足高发病率与致残率已成为 一个重要问题。
1.2 缺血
糖尿病缺血性病变可以分为两类: 1.2.1大血管阻塞性病变 1.2.2微血管病变
精品医学ppt
15
1.2.1大血管阻塞性病变
主要累及直径2mm以上的血管,如股动脉、 腘动脉和胫腓动脉等 。
其病理特征为动脉内膜粥样硬化及中层钙 化。
如果动脉硬化造成阻塞,就可能发生脑卒 中、心肌梗死或足部难以愈合的溃疡。
精品医学ppt
26
2.2 缺血
糖尿病足溃疡经治疗两周以上不愈合,就应该进 一步进行专科检查。
踝肱指数(ABI)检测是最常用的血管无创检查方法。 ABI正常值一般>1,
ABI <0.9,为血管轻度闭塞, ABI <0.7为中度闭塞, ABI <0.4为重度闭塞 。
精品医学ppt
27
2.2 缺血
精品医学ppt
24
2.1 神经病变
可通过复合检查评分方法来判断神经病变 的严重程度和易发生溃疡的概率。
如果双足积分>6分,提示可能出现足部溃疡。 如果积分<6,则1年内发生溃疡的概率为1.1%, 如果积分>6,则1年内发生溃疡的概率为6.3%。
精品医学ppt
25
2.1 神经病变
感觉迟钝、关节限制性畸形、皮肤干燥和反 复受压等因素合并作用可导致胼胝形成, 而出现胼胝和足底溃疡也提示足部存在神 经病变。
糖尿病 足溃疡
精品医学ppt
5
精品医学ppt
6
精品医学ppt
7
1. 病 因
糖尿病足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波及大、中、 小、微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之一。其主要 原因是肢体缺血、神经病变、感染、代谢 紊乱及多种危险因素所致。
精品医学ppt
8
1. 病 因
糖尿病足溃疡的病理基础主要有 糖尿病神经病变 缺血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