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三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考古出土的利簋上有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尚书·牧誓》记载:“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两则材料
A.记载相互矛盾,因此具不可信
B.反映共同事件,可以相互印证
C.出自不同时代,研究价值各异
D.都是二手材料,仅供旁证参考
25.“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朝廷中的派系之争。

对于如何选拔官员,李党主张“经术孤立者进用”。

牛党则主张“地胃词彩者居先”。

门阀士族多以经术传家,故重经术即重门第;诗赋词彩是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故重词彩亦即重科举。

牛李此争论可以说明当时
A.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已被打破
B.进士科成为了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
C.《士族地主与庶族地主在斗争中合流
D.党派斗争使唐朝治国渐趋理性务实
汉代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
唐代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
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
清初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

B.外交机构精简行政职能
C.不利于维护我国的主权
D.输入新式国际关系理论
27.王学(王即王阳明)在明中后期广泛传播,其中“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的命题,不仅给士大夫大开眼界,也受到庶民百姓的欢迎。

这表明王学
A.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
B.倡导民主、自由和平等
C.成为明清的主流思想
D.有利于个体意识的觉醒
28.右表为1913-—1922年上海福新一
厂、三厂盈利统计,该表反映出这两个工厂
A.在民初爱用国货运动中诞生
B.与民族工业兴衰大趋势吻合
C.兴盛缘于民国政府奖励实业
D.衰败缘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29.1928年10月,国民政府通令各省教育厅“规定社会教育经费,应占全教育费中百分之十至二十”。

教育部训令各省市按照规定的标准划拨各地社会教育经费。

但事实上,1929年仅有湖南省、福建省、汉口、天津和南京五个地区达到规定标准,经济较为发达的上海也仅占百分之四左右。

这一现象反映出
A.社会环境影响社会教育
B.封建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C.国人近代教育观念缺失
D.经济发展决定教育程度
30.下图为我国绘制于1963年的农村四景图。

依次展现了农田建设“水利化”“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和农业技术“化学化”的进展和成果。

该作品
A.反映了我国工农业的同步发展
B.体现了农业合作化的制度优势
C.展现了恢复经济的努力和成果
D.凸显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
3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报告》曾经未公开发表,1975年邓小平强调这篇报告“太重要了”,1976年12月26日,《论十大关系》在《人民日报》全文发表。

在当时,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目的是
A.减少改革开放遇到的阻力
B.为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地区提供指导
C.传递国家战略调整的信息
D.加强“文革”后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32.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每年年初都要通过抽签选出6000公民,组成201人到1001人规模不等的多个陪审团,受理特别案件。

每个陪审团组成一个法庭,依据表决票数的多少判决案件。

法庭尽管有一名执政官主持,但他没有任何法官的特
权。

雅典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鼓励公民参与司法审判
B.保证司法的公正公平
C.防止执政官的独断专行
D.实现权力制约与平衡
33.1857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后,欧洲工人阶级纷纷举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和改善劳动条件。

1864年,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作了两次演说,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和工资的实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这一理论
A.使工运走向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的结合
B.改善了经济危机给工人阶级造成的困境
C.推动了工人政党在欧美国家的大量出现
D.对于巴黎公社革起了直接动员的作用
34.1930年5月,纽约警方向社会公布了一批揭发材料,声称苏联政府企图通过援助美国共和党来颠覆美国政府,虽然事后这些材料被证明是伪造的,但美国政府仍然收紧了有关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制。

据此可以推知
A.美苏争霸加重政治紧张局势
B.意识形态对立阻断国际人口流动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受挫
D.美国政治经济困局造成政府敏感
35.欧美国家是全球化发展的主导者,全球化的运行规则与发展轨迹基本由它们定夺,其从全球化发展中享有的利益也是最大的。

进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中的一些民间组织、部分阶层甚至是一些国家政府却成为了全球化的坚决反对者。

这种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发达国家已失去主导地位
B.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主流
C.国际经济旧秩序受到冲击
D.发展中国家是最大受害者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材料一古代中国的环保工作由专职的“虞衡”部门负责,唐诗有曰:“虞衡斤斧罗千山,工命采斫代与椽。

”配合虞衡职司的还有一定的惩罚法合。

《唐律》详细、具体地规定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措施及对违反者的处罚标准。

在唐代,山林川泽、苑囿、打猎、城市绿化、污水排放、郊祠神坛、五岳名山等都被纳入政府管理的职责范围,政府还把京兆、河南两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

——摘编自李玉皎、刘丰《从中国古代环保制度看现实环保法律的完善》
材料二我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与土地制定变迁基本同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上古至春秋时期是原始土地国有制时期,西周作为原始土地国有制发展的顶峰,其环境保护法制也同样十分完备。

第二个阶段,从战国到唐代是封建土地国有制时期。

秦汉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国家不再参与土地耕
作管理,国家赋税只与登记有制时期。

秦汉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国家不再参与土地耕作管理,国家赋税只与登记在册的纳税、土地面积直接相关,与土地周边生态环境不再发生直接联系。

西汉之后,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司徒退出了对农业的管理。

隋唐时期具有极强的环境保护职能色彩的“虞部”在元代时被取消。

第三阶段,从北宋至清代,封建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

这一时期,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土地兼并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环境保护法制在清代中后期完全解体。

——摘编自周启梁《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通考——以土地制度变革为基本线索》
材料三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演变
——摘编自吴舜泽等《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四十年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代针对环境保护采取的主要措施。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政府环境保护职责的演变趋势及其原因。

(15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以来,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演变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影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主要因素。

(10 分)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精神”汇总(部分)
根据材料,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报论题进行简要闸述。

(要求:明确论题,阐述史论结合)(12分)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亨利八世推行宗教改革的特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亨利八世时期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

(7分)
4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
材料文明兴衰论的提出是在美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之时,当时企业家与扩张主义者都已认识到,“我们生活在合并的时代”“联合才能生存”。

于是,企业家实现联合,建立托拉斯,扩张主义者则把工业联合视作国家联合的榜样。

把西方文明分成两种不同文明(海洋文明与陆上文明)与鼓吹海洋文明的英美实行联合反映了合并时代国际关系的特征。

当时,不论在英国或美国,都出现了英美联合的要求。

在扩张主义者心目中,美西战争的胜利是建立太平洋文明的契机。

当美西战争的第一个战事——马尼拉海战胜利的消息传到美国时,朝野一片欢呼声。

杜威的亚洲舰队被喻为“‘五月花’号,一个新文明的先驱与动力”。

麦金莱总统在占领菲律宾时,强调了美国对落后民族负有的使命。

他说,“不管我们的国旗在什么地方飘扬……那总是出于人道的缘故与文明的推进。

”共和党参议员奥维尔·普拉特也支持美国权力伸进东方。

他看到了两种文明在中国的竞争: “又一个巨大的世界文明浪潮将向中国扩展。

那意味着什么?那将是什么样的文明,俄德法?还是确实由美国领导的英语民族的文明?”在扩展文明的口号下,美国加紧向中国扩张的步伐。

——据李庆余《19世纪末美国扩张主义思潮论析——兼评“门户开放”史学》(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及动美西战们的思想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8分)
(2)结合材构与所学知识,简析美西战争的影响。

(7 分)
4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材料陈寅恪(1890年1969 年),江西修水人。

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曾留学德国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学习中亚古文字等,具备了阅读八种语言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

1926年留学回国后,陈寅恪就
任清华大学研究院教授。

1927年到1931年,他主要研究中印关系和西北史地问题;研究处理的材料,主要是敦煌发现的内典写本和俗文学作品,以及梵文、巴利文、藏文、蒙文文献。

1930年,陈寅恪在所撰《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最早提出“敦煌学”的概念,指出“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之新潮流也”。

在该书中,他就北京图书馆所藏八千余卷敦煌写本提出九个方面的研究价值即摩尼教经、唐代史事、佛教文义、小说文学史、佛教故事、唐代诗歌之佚文,古语言文字佛经旧译别本、学术之考证,为敦煌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他在敦煌学资料的抢救、整理、敦煌学的确立及发展等各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使敦煌学终于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显学”。

他的研究成果为从事敦煌文献研究者开阔了视野,为中国教理学研究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先河,并得到各国学术界的认可。

——摘编自序偶揭城自荣新江《陈寅恪对敦煌文献的利用与阐发》
(1)根据材料,概括陈寅格先生在敦煌学研究方面做出的主要贡献。

(9 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寅恪先生开展敦煌学研究的背景。

(6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历史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24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的利簋属于一手史料,记载了武王伐商的情形,《尚书·牧誓》属于二手史料,记载了武王伐商的时间、地点等,由此可知,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同一事件,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两则材料的记载并不矛盾,知识内容各有侧重且都是重要的史料。

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两则材料虽然出于不同的时期,但决定研究价值的关键在于史料性质,故C错误。

出土文物是一手史料,D项错误。

25.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牛李党争的重要内容是争夺选拔人才的标准,这可以说明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已被打破,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材科无法反映进士科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所以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错误。

26.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从汉代到清初,中国对外册封赏赐,藩属国向中央王朝称臣纳贡的朝贡制度,故A正确,B选项在材料中没有明显体现。

古代中国的朝贡体制强调和平与领土完整,故C错误。

新式国际关系理论与近代外交原则是在鸦片战争后输入中国。

27.[答案] D
[解析]A材料思想维护了封建伦理道德,因此说法错误,排除。

B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排除。

C明清的主流思想是程朱理学,排除。

D“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也受到庶民百姓的欢迎”表明王学有利于个体意识的觉醒,正确,故选 D。

28. [答案]B
[解析]本职最有价值的其实是C、D两个干扰项,它们鲜明体现了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和方法,两厂盈利趋势与民族工业“短着的春天”相吻合,故B项成立。

表统计时间起于1913 年,但不等于它们创办于1913年,排除A项;从大势来看“短暂的春天”时期,民族工业兴盛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侵略。

衰败则主要因为战后列强卷土重来,但对于某一个或两个具体企业而言,原因可能更加复
杂,无法通过一张盈利统计表予以分析。

故排除C、D两项。

29.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国民政府对社会教育经费的规定与实际的实施情况可知,虽然政府颁布了相关政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地方并不能落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情况出现的最要原因是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但是仍有军阀派系间的战争够影响社会安定,这些因素是导致社会教育经费不能按标准实施,故A项正确,封建小农经济根深蒂固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主旨无关。

国人近代教育观念缺失的说法与事实不符,且材料中明确显示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故C项错误。

材料显示出经济较为发达的上海也没能达到规定,故排除D。

30.[答案]C
[解析]1963年我国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农田建设农田建设“水利化”“农业机械化”“农业电代化”、农业技术“化学化”均可以反映我国恢复经济的努力和成果,故C正确。

根据所学可知,探索建设时期,我国工农业同步发展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

1963 年,我国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故B项错误。

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开始实施的,故D项错。

31.[答案]C
[解析]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1976年公开发表,已在传递文革后国家战略调整方面的信息,故C项正确。

当时还未改革开放,排除A项。

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开始是在1978年,排除B项。

(论十大关系》重点讨论的是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问题,故排除D。

32.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雅典的司法实践中,民众法庭通过抽签挑选出;普通公民组成陪审团,且陪审团由多人组成,主持法庭的执政官也要服从陪审团的决定。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司法的公平公正,故B项正确。

鼓励公民参与司法审判是实现雅典民主的手段之一。

主旨法庭的执政言没有特权,以防止其独断专行,是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

陪审结果由陪审团决定,说明这一做法不是为了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33. [答案]A
[解析]本题以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提出为情境,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及历史解释素养,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既阐明了工人阶级开展经济斗争的必要性。

同时也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才是工人阶级贫困的根源。

有助于工人阶级将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结合起来。

19 世纪晚期的欧美工运体现了这一特点,故选A项。

B项是过度夸大了理论的作用。

C项是马克思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结果。

D项不符合史实。

3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但美国政府仍然收紧了有关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制”及所给时间可知,当时美国经济大危机造成的政治危机使美国政府高度敏感,D选项符合题意,美苏争霸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叶以后,A选项排险。

B、C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

35. [答案]C
[解析]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有力冲击了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的优越地位受到极大挑战,所以他们才转而反对全球化,这说明发达国家赖以主导全球化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被挑战被冲击,故选C。

A不符合事实,B错在“主
流”且不是材料的主旨。

“贸易保护主义"应该是反全球化的表现;D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

二、非选择题
41.
(1)措施:设置专门机构;颁布法令;惩处违法者;设立特殊保护区。

(答出三点得6分)
趋势:国家环境保护的职责逐渐弱化。

(2分)
原因:土地私有创确立后,政府与土地周边生态环境失去直接联系;人口的过度增长和土地兼并,使人地矛盾日益尖锐;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部门的职能逐渐转化和丧失;环境人为破坏尚未对政府构成重大威胁;政府环保意识不足。

(答出三点得6分,四点得7分)
(2)特征:从重经济轻环保向环保与经济并重转变;从经济发展缺乏环保的约束向经济发展承担环保责任转变。

(4分)
因素: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利益;发展理念;政府政策;社会认知程度;等。

(答出三点可得6分)
42.
示例:
论题: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核心精神。

(2分)
阐述:中国在古代曾创造汉唐盛性,进入近代后却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无数仁人志士不畏牺牲,前仆后继,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各种精神。

巴黎外交的失败,促进了五四精神。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开始;七七事变后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8分)
总之,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实历史进程中的核心精神。

(2分)
45.
(1)特点:自下而下,走议会立法道路;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强化国王的专制君主地位,让国王成为英国教俗双重首领;没有改变天主教的基本教义和教规。

(8分)
(2)影响:建立英国国教,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推动了专制君权的急剧膨胀;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宗的成长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两点即可得4分)英国国教改革很不彻底,催生了更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清教运动。

(3 分) 46.
(1)指导思想:文明兴衰论,建立“太平洋文明”或扩展“海洋文明”。

(2 分) 成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成为经济强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海外殖民的冲突加剧:英美在远东地区的利益趋于一致。

(6分)
(2)拉开了美国大规模海外扩张的序幕;美国对外殖民进入一个新阶段;开始对亚太地区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了“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和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答对三点得6分,答对四点7分)
47.
(1)最早提出“敦煌学”概念,为敦煌学研究指明方向;抢救和整理敦煌学资料;
为中国敦煌学研究奠定基础。

(每点3分,共9分)
(2)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设略,政局动荡,战乱频繁;敦煌文物惨遭西方殖民者抢掠、盗劫;政府对敦煌地区的文物保护和研究不重视。

(每点2分,共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