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概况
(一)基本情况
根据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在2004年,我院将通信技术专业无线方向独立出来,设置为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作为学院的特色专业之一,院领导高度重视,在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建成核心课程三门并实现了标准化。2010年4月,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在09级设立了无线网络优化专业方向。2010年7月,与广东南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进行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本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室9个,校外实训基地7个。《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和《交换技术与设备》课程分别被评为2007年和2010年省级精品课程。2009年4月,本专业参加了省通信教职委组织的“3G基站建设维护及数据网组建大赛”,获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2011年6月,在全国“三网融合和无线网络优化”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认证证书为就业双支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习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同时适当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潜力,进行全过程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的培养。现有移动专业在校生(包括09、10、11级)562人,累计毕业生825人。平均就业率达98%以上。
(二)人才培养规格
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纬度定位人才的培养规格。
表1 知识、能力、素质分解表
(三)人才培养目标
本着服务区域经济和就业导向的原则,把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掌握现代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熟悉常用移动通信系统及移动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具有移动通信工程的安装调测能力,移动通信设备的维护能力,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等能力,面向广东电信服务商、电信运营商、电信设备制造商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四)人才培养模式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123准员工”模式。具体是“一个主线、两个支撑、三个结合”。即“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认证证书为就业双支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习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同时适当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潜力,按“准员工”标准进行全过程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的培养。(五)存在不足
1.考虑到大量的企业培训服务,专任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结构需要改善。
2.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数量不足,缺乏与之配套的教学设施,不能同时满足一个
班“教、学、做”一体化的需要。更缺乏高水平、现代化、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基地。基于现有设备的综合实训项目有待挖掘开发。
3.教材建设落后于课程改革。缺乏按高职教育规律编写的在职培训融入学历教
育的特色课程教材。缺乏与专业教材配套和实训设备对应的实训教材。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
二、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与思路
(一)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根据学院“做专做精学历教育,做大做强在职培训”的办学方针,以服务通信行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根本,按培养企业“准员工”的要求构建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抓住机遇,力争两年内把本专业建设成省级特色专业。
(二)专业建设思路
分为宏观思路和微观思路。宏观思路是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人才质量与保障机制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五个方面考虑,微观思路是每个建设项目的内涵和必须达到的目标。主要加强的建设方面是新建和改造校内实训基地;增加专兼职教师的人数,优化师资结构;编写校企合作的特色教材;加强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结出更多教研教改成果。
三、专业建设具体目标与内容
(一)校企“5个对接”建设
为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实现5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1.专业与行业对接
为了对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教师们下企业进行工作岗位群的调研,再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调查情况,综合专业指导委员会企业专家的意见,对移动通信岗位群及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分解出本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本专业的三大核心课程《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无线网络优化工程》、《高频电路及其应用》都是根据企业认证课程转化而来的,是针对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而设计的。课程内容结合了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认证证书的考试内容。由于我院专业教师本身就是从事企业培训这个双重角色,所以很自然的把企业培训课程的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当中。每年还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就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进行动态调整。
3.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以行业、企业的实际业务发展需要为依据,遵照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校企共同制定刚性课程与柔性课程计划,采取分段式组织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与生产运营有机结合。如07级移动班的综合实训就是在省电信实业公司下属的企业以及各代维公司完成的;移动0814班的综合实训是协助长讯公司参与亚运通信保障的基站维护。
按照“六化”原则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即“设备同步化、环境真实化、教师技师化、学生员工化、管理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的基本原则,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试行分段式教学,将多个针对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穿插在整个教学进程当中。将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开放岗位,让每个学生均有机会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实习。
4.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本专业已将获取一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1学分)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证书。
我院已经是广东通信管理局指定的职业资格鉴定站和广东电信代维资格认证指定的培训考试基地,可以进行移动机务员、移动营业员职业资格认证及C网代维资格认证。下一步的工作是引入更多企业认可度较高的职业资格认证,鼓励学生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电工证、登高证等。建立与课程进度平行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5.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学习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和教学手段(如网络教学平台)的改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院与北京邮电大学函授学院和网络学院合作,打通了学生继续深造的通道。
作为广东电信属下专业子公司,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共同构成学院两大业务板块。去年,本专业承接了广州移动亚运保障“一专多能”的培训任务,完成对632人理论培训和293人实操培训,还承担了中国电信集团1000多人的CDMA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