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ort

年 月总第 期

20184183幼儿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邢龙娟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中心小学,山东 威海 264400)

摘 要:当前的新课改教学背景下,若想提高幼儿园教学效率,并使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应结合学生的认知层次和学习规律,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使得学生实现长远化的发展和成长。因此,笔者主要针对幼儿园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渗透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自身的思考和建议,旨在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G8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 (2018)04-116-02

投稿日期:2018-01-03

作者简介:邢龙娟(1978—),小教二级,本科。研究方向:小学生健康心理。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健康不仅要求人的身体没有疾病,更加强调人的心理、身体和社会活动中所呈现出的完好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引导,无论是知识水平的提升,还是心理健康层面的指导,都需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幼儿园教学是促使幼儿实现全方位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幼儿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阶段,笔者建议幼儿园体育教学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渗透的方式,使得心理素质和人的身体素质紧密关联,力求做到身心的统一发展,培养幼儿具有积极正面的个性、认知、情感和心理等,在此过程中,还应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内容,使得最终的幼儿园体育教学更为科学、合理,最终实现身心的全方位发展。

1 幼儿园体育教学中心理健

康教育渗透的重要性

1.1 体育教学可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的身心健康,不仅需要有正常成长渗透的支撑,同时还需要将健康发展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作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将体育运动作为基础载体,促使幼儿的身体健康、正常发展,并为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这是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

1.2 体育教学是心理发展的动力源

幼儿园的体育教学形式,虽说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这一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教育被忽略的问题,使得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大多数体育教学活动中都会着重培养幼儿自制、勇敢和坚持等良好的精神品质。在此过程中,学生还会收获愉悦、乐观的情感。由此可见,体育教学通过心理健康理念的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养,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下实现心理上的转变。

1.3 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意

志品质

幼儿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将会产生竞争情绪,同时,体育运动教学可以间接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苦、勇敢顽强及坚持不懈的精神,逐渐养成团结友爱、爱国主义及集体主义精神,形成谦虚谨慎、机智灵活和沉着果断的品质,构筑健康、积极的心理。

2 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心理健

康教育的方式探讨

2.1 将体育游戏教学作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1.1 运用体育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

的主观意识 引导幼儿通过扮演各类的游戏角色,在此过程中,主要模仿成人的行为、模仿他们的态度,体验社会角色所带来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感知也会引导幼儿实现自我二次定位,并逐步形成社会关系意识、集体意识,确定更为合理的行为方式,最终,进入社会以后,也能肩负自身的社会职责,为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1.2 运用体育游戏的方式,使得幼儿掌握人际交往技巧 幼儿应不断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不断的锻炼、协商与合作,学会互帮互助,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更为良好的、融洽的关系,从中体会积极、快乐的情感,还可以及时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并有效解决人际交往障碍等各类问题,这就使得幼儿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收获颇多,最终掌握人际交往 技能。

2.1.3 借助体育游戏教学的方式,提高幼儿自身的自制力 众所周知,幼儿受到年龄和社会经验的限制,个性较为顽皮,许多时候很难对自身的行为习惯加以控制,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通过体育游戏规则的制定,使得幼儿保持超强的自治能力,保证游戏顺利进行,这一过程中,

幼儿将会逐步提高自身遵守规则的意识,

并将其融入到现实生活之中,对幼儿的规范意识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8.07.059

体育教育

理论与方法探索

年 月总第 期

20184

183

2.2 利用丰富的体育活动形式,

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2.1 可以通过户外活动的途径,提高

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户外活动的开展过程

中,教师需要淡化自身的权威意识,营造

较为轻松的教学环境,最大程度的减少直

接评价幼儿的次数,提供更多的机会,还

可以提高他们彼此之间的交往频率,建立

良好的伙伴情谊。同时,应鼓励幼儿积极

合作,在游戏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从中

发现乐趣,体会成就感、满足感。另外,

教师还应全方面的考虑体育活动的多样

化,从多个思维和角度去引导幼儿参与到

心理健康教学氛围中,充分表达自身的意

见和见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2.2 可运用体育课程或是课间操的方

式,提高幼儿的自我发展意识 从晨间体

育活动、形体操亦或是轻器械操等方面入

手,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始终贯穿在教

学评价、准备、练操等各个环节。准备环

节应引导幼儿搜集资料,并制作简单的机

械,使得幼儿可以参与到编操和选操工作

中,提出他们的独特见解,通过观察的方

式,积极探索,并编创新的动作,培养幼

儿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在练操和学操时期,

通过练习、评价、模仿和表演等方式,运

用表扬或是鼓励的手段,增强幼儿的自信

心,提高自我意识。教学评价阶段,也应

积极引导幼儿在观赏中不断反思,重新认

识活动质量和发展成果,全方面的评价,

实现完整的自我认知。

2.3 自制玩具体育活动器材

自制玩具体育器材的方式同样可以

引入到幼儿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自制材

料不仅安全,同样也很实用,在进行材料

制作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幼儿身体,培养

他们形成积极的态度,可谓一箭双雕。实

践教学环节,教师应肩负起自身的职责,

并积极思考,从多方面角度发掘自制玩具

的功能,开发潜在的使用性能,引导幼儿

从非常态层面进行充分考虑,尽可能提高

其应用效率。例如,在利用纸棒的过程

中,可以对体育游戏活动形式加以丰富和

拓展,衍生出夹棒双脚跳、走迷宫、过小

河跨跳或是对击比赛等形式,拓宽交往渠

道,逐步达到一物多玩的效果,在此过程

中,还能培养幼儿的自主创新意识,提高

自己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2.4 体育玩具的使用中增强幼儿

刻苦精神

体育玩具的利用,可以使得整体的

体育教学更具趣味性,尤其是一些大型体

育玩具更加如此,它们生动、形象而且逼

真,多种趣味充分融合,逐步形成三维立

体框架结构,很容易吸引幼儿的目光。但

是,部分幼儿在玩耍的同时,会因为坡度

或是高度等,导致他们产生抵触和恐惧的

心理。因此,体育教师应意识到自身的引

导性作用,为幼儿制定切合实际的游玩方

案,结合坡度和高度的特点,引导初次接

触大型体育玩具的幼儿,首先玩地面类的

玩具,对赛道形式逐渐熟悉,具有一定的

心理准备后,再引导他们玩中等高度的荡

船或是小型滑梯等玩具。待到幼儿克服心

中的恐惧之后,教师则应给予一定的鼓励

和称赞,多表达“你真棒”“你能行”类

的词语,这样的表扬方式,将会使得幼儿

的心中形成正面的、积极的效应,从参与

者的身份角度出发进行隐性示范,在和幼

儿游玩的过程中,逐渐克服困难,消除幼

儿的恐惧和紧张心理,最终形成坚毅的个

性品质。

3 结 语

当前的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应意

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将二者

实现有机的融合,实践教学环节,教师需

要体现主动性和引导性,对幼儿体育活动

的主题严谨把控,提高他们的竞争合作意

识,逐渐形成良好的、积极的心理品质,

使幼儿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体现教学中

的主体性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潜移默化的弥补幼儿的心理缺陷,最终实

现长远化的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雪.家庭体育与幼儿园体育对幼儿共

育的途径分析—以河南师范大学幼儿园为例

[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2] 袁福送.少儿体育舞蹈对幼儿身体形态、

素质和心理行为影响的研究[D].武汉:华

中师范大学,2014.

[3] 范会勇,李晶晶,赵曼璐,等.幼儿园

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基于SCL-90量表研

究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

(1):9-20.

[4] 么洪福.辽宁省大连金州新区教育文化

体育局召开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推进会[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

15(10):53-54.

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培养

模式。

3.2.3 依据体育工作的内容是以实际操

作为基本方式的特点,应特别在教学和培

养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安

排社会实践的学期向提前,延长社会实践

的时间,使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知识技能符

合社会需求。

3.2.4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发展理念去

开设体育学科新的专业。一方面要依据社

会调查的结果;二是要根据本单位的能

力,避免一哄而起,重蹈老专业的覆辙。

3.2.5 部门应研究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

相关政策,在社区的生活区、厂矿机关、

部队医院、企事业单位设立“体育指导员”

编制,既使社会的隐性需求落实为明确的

工作岗位,又使“全民健身”落到实处,从

根本上解决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

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EB/OL].[2013-07-0].http://

/bi_ye_sheng_787/20111122/t20111122_

709719.shtml.

[2] 陈立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社会体育专

业创新性健身指导人才的培养[J].中国成人

教育,2010(5):122-123.

[3] 匡勇进,张恒波.中国普通高校体育

学教育态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

(9):94-99.

[4] 李德甫,邢新阳,荣晶. 新时期体育教

育专业改革二三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1(10): 87-90.

(上接第66页)

体育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