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简介及生活史喂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蚌
一、生物学特性
1 河蚌的外部形态
河蚌(Musculus)在动物分类上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真瓣鳃目,珠蚌科[1]。河蚌具有左右对称的两片蚌壳,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和少量的壳基质(或称贝壳素),起保护柔软身体的作用。紧贴在蚌壳内两个软而薄且包裹住内脏团的膜叫外套膜。外套膜由内、外两层表皮和中间的结缔组织及少数肌纤维组成。靠近内脏的一侧为内表皮,贴壳的一侧为外表皮,外表皮具有分泌珍珠质形成珍珠的机能。又可将外套膜分为边缘膜和中央膜。边缘膜指位于外套痕以外的膜,较厚实,细胞小片是采用边缘膜的外表皮制取的。中央膜指位于外套痕以内的膜,制取好的小片就插送在中央膜内外表皮之间的结缔组织中。蚌体腹面的一个斧状肌肉质突起,称为斧足,是河蚌的运动器官。
2 河蚌的内部构造
主要由外套膜、斧足、肌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组成。
3 河蚌的生活习性
在自然环境中河蚌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与河流的水底,是用鳃呼吸的软体动物。目前,我国广泛用于育珠生产的河蚌主要为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
3.1 栖息习性
不同种类的育珠蚌对栖息环境的要求不同。三角帆蚌喜水质清、水流急、底质较硬、pH值为7-8的泥砂水域;褶纹冠蚌喜在水流缓慢或静水的淤泥、pH值为5-9的较肥水域中生活。
3.2摄食
三角帆蚌主要摄食易被消化的硅藻;褶纹冠蚌食性稍广些,主要滤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摄食量的大小取决于水中饵料生物的密度和水的流动性。
3.3 行动和御敌
河蚌的运动缓慢。每分钟只前进数厘米,其御敌方式有2种:一种是闭壳;另一种是分泌珍珠质包裹住异物形成珍珠。[2]
二、养殖管理
1. 河蚌的人工繁殖
1.1 河蚌性成熟及产卵期
河蚌性成熟需3年~4年。不同河蚌品种,产卵期不一样,三角帆蚌每年5~7月产卵;褶纹冠蚌每年4月~5月和10月~11月产卵,一年产卵2次。
1. 2 亲蚌的选择
要选择4龄~6龄、体质健壮、壳体发亮、个体大、无损伤的作亲蚌。河蚌雌雄异体需打开蚌壳才能鉴别。雄蚌鳃瓣间隔较稀,精巢呈乳白浆状;雌蚌鳃瓣间隔较密,卵巢呈黄色颗粒状。
1.3 亲蚌放养
选择池底平坦、面积200平方米~1亩、水深0. 6米~1米、有微流水、水质肥爽、经清淤消毒的上池或水泥池饲养繁殖。雌雄蚌按2:2.5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20个~30个蚌。
1.4 亲蚌的培育
要根据河蚌生理生态特征,做好施肥投饵管理。河蚌的营养是被动滤食水中浮游藻类和有机碎屑获得的。因此,应投放优质粪肥来繁殖水中浮游生物。晴朗天气,每2d~3d施肥1次,每亩施粪肥50kg斤~80kg,将池水培育成黄绿色、茶褐色。在河蚌繁殖期,应适量投施豆浆,每次每亩用黄豆1. 5kg~2kg,浸泡8h~10h,磨浆泼洒。为激发河蚌产卵和防止水质污染,应视天气、水温、水质,定期冲注新水或保持微流水。
1.5河蚌的繁殖
河蚌没有明显的发情交叉现象,受精时雄蚌将精液排入水中,雌蚌则将卵排于鳃腔内,待有雄蚌精液的水流经鳃腔时,才能完成受精过程。河蚌精卵结合后,在水温20℃~25℃,经过5d~6d发育成钩介幼虫,由雌蚌鳃腔排入水中。钩介幼虫须在48h内寄生到鱼的鳃或鳍条上,行附着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变态成稚蚌,否则会死亡。因此,要适时投放寄生鱼采苗,如圆尾斗鱼、金鱼等。按每只雌蚌配放200尾寄生鱼为宜。当寄生鱼的鳃、鳍条上寄生大量钩介幼虫时,用夏布网将寄生鱼捞出,放入水质肥爽、水深1米、池底淤泥少的池中饲养。同时,在河蚌产卵池补放一批新的寄生鱼采苗。在水温20℃~25℃时,钩介幼虫变态成稚蚌需15d~20d。当钩介幼虫变态成稚蚌,从寄生鱼体上掉入水中后,可放干池水,
采集稚蚌,进行幼蚌、成蚌养殖。[3]
2. 成蚌的养殖技术
将河蚌养成食用蚌或育珠蚌,一般采用鱼蚌混养模式。
2.1 池养法
将稚蚌、幼蚌、青年蚌直接投放到池底坚实、淤泥少、经池塘消毒(清除危害河蚌的鲤鱼、青鱼)、水深1.5米、常有微流水灌注的池塘中养殖。投放量为每亩水面放稚蚌5万只~6万只,1龄幼蚌3万只~4万只,2龄青年蚌2万只~3万只。混养的鱼类,以草鱼、鳊鱼、鳙鱼为主,每亩投放规格100克草鱼200尾~250尾,10厘米以上鳊鱼50尾、鳙鱼30尾、鲢鱼20尾。[4]
2.2 笼养法
将河蚌稚蚌、幼蚌、青年蚌按不同规格分别放养在用聚塑线、乙烯线或铁丝编制的网笼内,悬挂水下0. 4米深的水中养殖。笼与笼相距1米,每亩水面放置网笼50个左右。网笼规格为长、宽各40厘米,高20厘米~25厘米的平笼。其网眼规格:当年稚蚌,网眼0. 2厘米,每笼放养800只~1000只;1龄幼蚌,网眼1.2厘米左右,每笼放养400只~500只;2龄青年蚌,网眼3厘米,每笼放养200只~300只。笼养河蚌的池塘、水库、江河、湖泊等水域,必须水质肥爽,浮游生物饵料充足。
池养、笼养河蚌的饲养管理主要是做好施肥投饵、水质调节、清除污物和检查调整放养密度。放养初期,池水清瘦,施肥以发酵有机肥为主,每亩水面施优质粪肥80公斤~100公斤,3天~5天施肥1次,使水中浮游生物尽快繁殖。同时,辅投豆浆汁、玉米粉等精料。夏季炎热期,草、鳊鱼正是旺食季节,投喂的饲草多,排泄物多,食物残渣多,水质一般较肥,不必投施粪肥。为防止水质恶化,改善水中溶氧,应定期冲注新鲜水,泼施生石灰乳,调节水的酸碱度,预防鱼病、蚌病。每15天左右,每亩水面水深1米泼施生石灰乳10公斤~15公斤,切不可泼施硫酸铜与硫酸亚铁防治鱼病,因河蚌对此药特别敏感,易中毒死亡。秋季,水温渐冷,是河蚌、鱼类营养物质积蓄生长期,应适度加强投饵施肥管理,酌情增投精料,每5天~7天泼施1次豆浆,每亩用黄豆2公斤。冬季,河蚌渐入冬眠期,埋栖泥沙中。此时,可捕捞混养鱼类上市,将池水加深。笼养河蚌则可将网笼悬挂水中0.8米~1米处,并重施粪肥,确保河蚌安全越冬。一般河蚌从稚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