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五、六、七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风破浪》:
《乘风破浪》是草明酝酿较为充分的一部力作,小说以一个钢 铁厂为枢纽,连接起市、省、中央、工业、农业等方方面面的 社会生活,在一个全景性的画幅上表现了现代大工业建设在社 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作用和影响。 炼钢厂厂长宋紫峰的形象塑造上。是当代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 个具有现代气质的企业家形象。
以类似报道的方式凸现事件的真实性,以类似小说的 方式凸现事件的典型性,从而使作品提出的现象和问 题引起人们的警醒。
2.批判官僚主义:从特写到小说
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通过一位年轻干部林震的眼睛,展示出一个区党委 组织部的日常工作和形形色色的人物,描绘了建国 后机关工作人员的种种精神状态。 揭露官僚主义的代表作
二、被政治摧折的艺术探索:干预生 活的小说
1.“干预生活”:从苏联作家创作到新中
国文坛
2.批判官僚主义:从特写到小说
3.爱的权力:在革命和爱情之间
1.“干预生活”:从苏联作家创作 到新中国文坛
1956-1957年, “干预生活”的小说,
是50年代中期一度松动的政治气候和文化气 候的产物,这一气候曾被人喻为“知识分子 的早春天气”
《北京晚报》开辟以“燕山夜话”为题的杂文专栏,由邓拓主持, 《前线》杂志和《人民日报》先后开设了“三家村札记” (邓拓、 吴晗、廖沫沙主持)和“长短录”专栏(由杂文作家陈笑雨主持,
聘请夏衍、吴晗、廖沫沙、孟超、唐弢撰稿,宗旨是:“表彰先进,
匡正时弊,活跃思想,增加知识”。)。 这些杂文针砭时弊、尖锐活泼、坚持真理、旗帜鲜明,敢于触及社 会中的一些矛盾,与歌颂性的散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邓拓《一个鸡蛋的家当》
新中国工业题材小说的基础性工程主要是由三四十年代成长起 来的作家所打造的,早先在东北工业基地工作和生活的作家写 出了新中国第一批工业题材小说。
雷加:《潜力》三部曲(《春天来到了鸭绿江》、《站在最前 列》、《蓝色的青冈林》) 萧军:《五月的矿山》
草明 :“在解放前后专事描写工业建设和 工人生活的一位作家” 《倾跌》 (1933年) 《原动力》《火车头》《乘风破浪》(反映 新中国基础工业建设的三部曲)
杨朔散文的特征:
1)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品的基 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 2)注重诗境的创造。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在托物寄情、物 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营造意境时,常在谋取"情"的新意上做 文章。
3.爱的权力:在革命和爱情之间
爱情婚姻生活中的道德问题
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婚姻生活中一度出现的一 场危机
3.爱的权力:在革命和爱情之间
陆文夫的《小巷深处》:争取爱和被爱的权利的故 事。 徐文霞 丰村的《美丽》:出让爱的权利的故事。 季玉洁
“干预生活”的文学主张和文 学实践在文学界随后开展的 “反右派”运动中便成为重点 批判的靶子。
1.“干预生活”:从苏联作家创作 到新中国文坛
1956年初中国作协举行座谈会,讨论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 女地》(第二部)、尼古拉耶娃的《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 师》、奥维奇金的《区里的日常生活》等作品,
中国作协第二次理事会会议(扩大),文学创作中“避开矛盾, 粉饰现实”的“无冲突论”受到广泛的批评,周扬指出,造成 “无冲突论”的原因“主要地就是由于作家对于人民的斗争还 没有采取积极参与的态度”,“还由于一些作家缺乏政治上和 艺术上的勇气” 。 黄秋耘发表《锈损了灵魂的悲剧》、《不要在人民的疾苦面前 闭上眼睛》、《犬儒的刺》、《刺在哪里?》等文
刘宾雁的《本报内部消息》及其续篇、耿简(柳溪)的《爬在 旗杆上的人》、白危的《被围困的农庄主席》等特写
2.批判官僚主义:从特写到小说
小说
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为代表的“反对官僚主义”及
暴露社会阴暗面的作品,如耿龙祥的《明镜台》、《入党》,
李准的《灰色的帆篷》、《芦花放白的时候》,刘绍棠的《田 野落霞》《西苑草》,何又化(秦兆阳)的《沉默》,荔青的 《马端的堕落》,李国文的《改选》,南丁的《科长》,李易 的《办公厅主任》等
主要情节模式:劳动竞赛模式、技术革新模式、争创高产模式; 基本冲突:群众路线和官僚主义的冲突、革新精神和保守主义 的冲突、共产主义协作精神和本位主义的冲突、社会主义和资 本主义工业路线的冲突。
2、新中国工业题材小说概况
周立波的《铁水奔流》
艾芜的《百炼成钢》
2、新中国工业题材小说概况
3、“调整”时期的散文创作
1961—1962年的“调整”时期,围绕改善文学与政治的 关系,散文界再次重视散文的艺术本质问题。1961年1月 起,散文界就散文文体的特征等问题展开了大讨论。
二、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
1、杨朔的散文创作
杨朔(1913—1968),原名杨毓瑨,山 东蓬莱人。 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散文集《亚 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枝》《生 命泉》等。《香山红叶》《荔枝密》 《雪浪花》《茶花赋》等。
缺陷:题材不够广泛,体裁过于单一,存在较多的概念化倾向。以 歌颂为主,较少干预生活、沉潜生命人生的作品。
(二)1957-1966年,为第二阶段
讨论散文问题,提倡散文创作。《人民日报》、《文艺报》、《光 明日报》、《羊城晚报》也发出重视散文创作言论。 1961年被有的人称为“散文年”。
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题材更为广泛,思想较为深刻,艺术较为精湛,
作品数量多,出现了风格日臻成熟的作家和艺术趋于圆熟的作品。 杨朔《海市》,秦牧《花城》,刘白羽《红玛瑙集》,巴金《倾吐
不尽的感情》,冰心《樱花赞》,吴伯箫《北极星》,碧野《情满
青山》,方纪《挥手之间》,峻青《秋色赋》。
(三)60年代初期,出现了杂文短暂的繁荣。
性和理性方面都缺少深切的理解。
工业题材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对于在新中国颇受限制的城市文学来说,工业题材
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它的代偿物。 几乎可以说写工业、写工人就是最接近于写城市的 方式,因此,工业题材小说既意味着现代文学史上
城市小说的陷落,又意味着系结于城市文学的唯一
代偿。
2、新中国工业题材小说概况
第五章 处于边缘的别样叙事: 其他小说创作
一、城市文学的代偿:工业题材小说
二、被政治摧折的艺术探索:干预生活的小说
一、城市文学的代偿:工业题材小说
1.工业题材小说的尴尬。
2.新中国工业题材小说概况
3.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
1、工业题材小说的尴尬
周恩来:“我们首先需要熟悉 工人。现在各方面的文艺工作 者一般地都不熟悉工人,所以 反映工人的作品还很少。我们 希望能有一批文艺工作者深入 工厂。自己不能到工厂去的, 也应该宣传这个号召,把它变 成一个运动,推动成千成万的 文艺工作者向这个方向走去。”
2.批判官僚主义:从特写到小说
《在桥梁工地上》堪称“鸣放”期间揭露官僚主义的发轫之作
从桥梁队队长罗立正与他属下的青年工程师曾刚彼此难以协调 的现象入手,抓住问题,通过调查,去分析矛盾的症结所在。 调查性叙述和分析性议论 奥维奇金把特写分为报道性的和分析性的 介于纪实和虚构之间的特写称为“研究性特写”。
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生力军是一批50~60年代成长
起来的工人作家,如胡万春、唐克新、费礼文、万 国儒、陆俊超等。 “工人作家” 特指从工人队伍中涌现出来的业余 作家,他们大多是在建国初期开展的“工人写”、
“写工人”的工人文艺运动中培养出来的。
2、新中国工业题材小说概况
工业题材小说尽管描写的生活范围涉及到城市,然
爱情婚姻开始从“革命”的附庸地位上摆脱出来,成 为一个独立的艺术表现领域。
3.爱的权力:在革命和爱情之间
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刻划情感经历的微妙和 曲折,这是“鸣放”期间爱情婚姻小说对于种 种清规戒律的明显突破。
宗璞的《红豆》 (1957):一个有关革命与爱 情冲突的故事 江玫和齐虹 作品的艺术能量在于让革命和政治的现实粉碎 了小资产阶级的罗曼谛克,迫使人物在革命和 爱情之间作出选择,使爱情在被撕裂的过程中 绽放出哀婉之美。
பைடு நூலகம் 林震
刘世吾 :“圆形人物”
3.爱的权力:在革命和爱情之间
爱情婚姻题材
公式化、概念化倾向 “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类:见面就谈发明创造式的爱情;扭扭 捏捏,一笑就走式的爱情;‘我问你一个问题:你爱我不?’ 式的爱情;由于工作需要而屡误佳期式的爱情;三过家门而不 入式的爱情„„”。(黄秋耘)
工业题材小说处于边缘地位的原因:
首先就题材而言,反映工业建设和工人生活的创作
属于一个“新兴”的题材领域,文学传统的浅薄和 文化资源的欠缺,都令后起作家无从参照。 其次就作家而言,新中国的主流作家不论在精神上 还是血缘上,大多同农村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家对于现代工业和城市的“现代”意义无论在感
小结:十七年时期的散文由于受到“左”的文艺理论和“左”的 僵化观念的影响,作家基于统一的思想表现模式,限制了散文创 作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主要体现为豪言壮语式的歌颂,缺少真 情的抒写,整体艺术成就不高。
2、“百花”时期的散文创作
徐懋庸的杂文 1956年7月至1957年5月,他发表了近百篇杂文,批评官 僚主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专制作风、特权思想、 冒进行为等,这些杂文写得质朴晓畅,尖锐泼辣,有时 也婉而多讽,富有形象质感。 夏衍、巴人、秦牧、马铁丁、叶圣陶等
“文艺上反党逆流的最初的浪 头”(李希凡) “复出作家群” 《重放的鲜花》
第六章 散文创作
一、散文概述 二、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
一 、散文概述
1、散文流脉的单一化
(一)1949-1956年为第一阶段:
纪实性的散文,如通讯、报告得到空前发展。
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巴金《生活在英雄们中间》、魏巍《谁是 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 进》; 二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歌颂新时代、新生活。柳青 《王家斌》、华山《童话的时代》、臧克家《毛主席向着黄河笑》, 杨朔《石油城》。
3、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
《上海的早晨》是一部描写建国初期中共同资本家进行限制和
反限制、改造和反改造斗争的历史长卷,全书四部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上海的早晨》的艺术成就和难得的奉献更突出地表现在对资
产阶级的生活、性格、命运的描写上。 以“星二聚餐会”为中心,作者精心塑造了各色各样的资本家 形象,这些资本家连同依附于他们的高级职员及家属构成了现 代都市的上流社会。
而因主题和题材的人为限制,却局限在一个狭小的 思维空间和生活空间,作品不仅缺乏城市意识,甚 至缺少城市氛围。 反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长篇小
说,如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羽山、徐昌霖的
《东风化雨》等
3、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
周而复(1914~2004) 原名周祖式。原籍安徽旌德,生于南京。1936年出版 第一本诗集《夜行集》。1938年大学毕业后到延安。 抗战胜利后,作为《新华日报》和新华社特派员,到 东北、华北、华中等地采访。1946年去香港,从事文 化界统一战线工作,并编辑《北方文丛》, 翻印出 版解放区的文学作品,同时任《小说》月刊编辑。 1949年5月由香港返回内地,在统战和文化部门的工 作,任文化部副部长等职。代表作为长篇小说《上海 的早晨》。新时期创作了反映抗日战争壮阔历史的长 篇小说《长城万里图》(共计6部。还著有小说集 《春荒》、《高原短曲》、《山谷里的春天》,中篇 小说《西流水的孩子们》,长篇小说《燕宿崖》,散 文报告集《诺尔曼·白求恩断片》、《晋察冀行》, 诗集《夜行集》,散文集《歼灭》、《北望楼杂文》、 《怀念集》,评论集《新的起点》、《文学的探索》 等。
2.批判官僚主义:从特写到小说
“特写”
苏联作家奥维奇金的特写《区里的日常生活》等作品由于揭露 了苏联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特别是对官僚主义的揭露,对中国
作家产生了较深的影响。
刘宾雁的特写《在桥梁工地上》( 1956) “以精确、简练的素描迅速及时地表现当前现实生活中的具体
事物的特写,往往可以成为直接干预生活的武器”。(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