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说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说案
系部康复系
教研室临床康复教研室
说课人
二O一O年十二月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说案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定位、性质及作用
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医疗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临床检查的基础上,用客观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种类、性质、部位、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全过程。该课程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第三学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与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共同构成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能力课程群.
本门课程共设98学时,其中44学时为理论学时,24学时为实训学时,30学时为临床见习学时;它的前序课程以解剖学、生理学、人体发育学、运动学、康复医学概论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及常见疾病康复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紧紧围绕着“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未来康复治疗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能力为本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对康复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起到主要支撑作用。
(二)课程目标
目标是通过学习、实训和临床见习使学生具备康复功能评定的能力,记住康复功能评定的内容和方法,知道各种康复功能评定技术的概念、评定目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了解各种康复评定技术的用具,学会各种康复功能评定技术的具体评定方法;从而能够准确地设计患者的康复目标,制订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案,指导康复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课程设计理念
1.本课程以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为指导思想;
2.强化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两个环节,通过校内仿真实训室的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的临床见习,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3.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四)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开设依据:依据康复治疗师岗位所必备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结合技能型培养目标开设本课程;课程的开设经过了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的多次论证和分析。
2.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任务、人才准入标准(试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课程内容的选择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岗位工作任务、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职业等级考试等因素,内容的编排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来确定16项工作任务.
3.教学理念:根据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序化教学内容;采用工学交替的模式组织教学内容,通过课程“任务”的设计,使学生在仿真环境和临床实际工作环境下进行学习活动,达到教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并通过校内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等多环节,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体现“工学交替”的教
学模式,实现学生的技能训练与临床岗位需求的零距离。
二、教学内容及设计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主要是针对康复治疗师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满足国家康复医学治疗技术等级考试大纲所需要的应知内容;支撑前后续课程。
2.教学内容的适用性:针对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和培养目标,对康复评定技术课程重新进行了序化和整合,分为16个任务项目;将16个任务项目分解为若干需要完成的任务,理论、知识、技能一体化,使其更贴近临床实际,贴近职业岗位,学生毕业后就能解决职业岗位上的实际问题,并具有自我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本门课程总学时: 98 理论学时:44 校内实训:24 临床见习:30
本课程任务项目及建议学时(见附表1)。
附表一
(三)实践教学设计
本课程共设24学时的校内实训及30学时的临床见习。在校内实训方面,主要根据制定的课程标准及各个任务项目的特点,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实训的任务项目主要有人体形态评定、反射发育评定、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张力评定、平衡及协调功能评定、步态评定、感觉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及言语功能评定,根据任务的特点进行实训学时的设计。
现以“关节活动度评定”为例,在实训教学中,首先巩固加强理论知识的复习,然后通过任课教师演示,学生分组进行操作,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巩固学生对关节活动度的测量及评定方法,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关节活动度评定技术。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中心"是我们实施教学改革的核心。为满足学科需要、教学需要、岗位需要,使学生毕业后具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多年来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理论教学上,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演示、案例教学)及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等,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实训教学上,通过示教、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内容,使理论内容尽可能的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在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
(一)师资情况
课程组是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比较合理,具有较高的教学和教科研水平。目前,有专任教师6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助理讲师2人;兼职教师3名,教授1名,副教授2名,均来自于临床一线;共计9名教师。兼职教师所占比例为33%。教师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4人,占教师人数的44%;40岁以上2人,31~39岁6人,20~30岁1人,平均年龄37。2岁;师生比例是1:7。在教研室方面,聘任临床专家担任教研室主任,对专业发展起到非常好的引领作用;同时任命校内专任教师作为教研室副主任,积极配合临床专家做好教研室相关具体工作,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实验及实训条件
1.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学校重点发展的专业,学校非常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投资近六十万元资金用于基地建设。目前,有一个仿真实训基地,面积1000平方米,一个康复评定技术实训室,评定设备较齐全,能够适应教学及实训的需要。并配有一个一体化教室和一个模拟病房;开放的校内实训基地已成为校内学生技能训练、大庆市康复继续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的基地。
这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实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