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集合行为分析“瓮安事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集合行为分析“瓮安事件”

12级广电2班李羽蒙

三人成虎,我国古代成语,出自《战国策·魏策二》,原意指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传播学中的集合行为正是与此类似。这种群体行为伴随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的出现,往往会闹得满城风雨。

在贵州瓮安事件发生过程中,谣言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根据集合行为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1.结构性压力、2.触发性事件、3.正常的社会传播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我们可以慢慢来看这个事件发生的细节。

首先,社会对于政府工作的不满以及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不高,矿群纠纷、移民纠纷和拆迁纠纷等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会导致政府的公信力降低,人民的不满只需要一个导火索就可以瞬间爆发。当今社会贫富差距明显,社会不公平现象普遍,诚信缺失,爱心缺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们很容易激发起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江苏启动7·28事件也是人民群众不满政府的工作而引发的暴力冲突,在一次次血的教训下,政府没有做到吸取教训,反而使得这些行为不断扩大,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其次,要知道瓮安事件的触发因素的话,就需要我们对于事件有一个简单的描述:瓮安事件发生当晚,瓮安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科的法医到现场作鉴定。由于怀疑李树芬并非自杀,她的家属用冰棺将尸体冷冻后停放在出事现场,同时从附近的居民点接来电线,还用竹竿和编织布搭起棚子遮盖冰棺。当时有六七十人围观。法医在做完常规检查后认定李树芬系溺水死亡。由于当时家属没有质疑是奸杀,法医并没有检查死者外阴。死者家属在签字后认为鉴定只是“拿着手电随便照了照”,过于随便,因此到黔南州公安局申请第二次复检。同时有传言说女生, 可能是被两名当地青年强奸后掐死并抛尸河中。这个便构成了事件发生的导火线!

最后一点,便是政府自身的公开度较差,使得民众对于官方的言论不信任,这导致非常态的传播机制过度活跃,达到了三人长虎的程度。民众对于谣言的宣传很有技巧,在通常情况下,谣言的传出是非故意性的。而在当今社会下,诚信的缺失,媒体的虚假报道已经不是新鲜的消息,比如六小龄童的去世,最美女孩的善举等谣言,这些是人为故意制造的噱头。

信息传播是人主观意识的宣泄,是人好奇心和渴望关注的心理。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就是大家都对某一事件很有兴趣,像病毒一样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瓮安事件就是大众对于周围氛围的盲从,这种情绪的传播主要受到暗示和感染机制的制约。当家属前往县政府请愿的路上,四处的民众慢慢聚集着,有些人可能是充满好奇心,在别人请愿的路上凑热闹,渐渐的形成一支庞大的队伍。群体模仿是个人在不自觉状态下的反射性仿效。这些非理性仿效正是暴力冲突事件发生的原因,集合行为使这些人淹没在人群中,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处于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中,这种状态使他们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一种“法不责众”心理的支配下,做出种种宣泄原始本能冲动的行为。

另外,媒体对于事实的报道不够全面,一味的只为政府说话,有时候并不能以人为本,难以达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6月29日,新华社发表简单文章报道此事,称“一些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随后,少数不法分子趁机打砸办公室,并点火焚烧多间办公室和一些车辆”,“至29日凌晨2时,围观人员缓慢散去,事态没有进一步扩大,瓮安县城秩序目前已基本恢复正常。” 6月30日上午,瓮安县电视台反复播放“关于敦促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自首”的通告,要求民众积极举报闹事分子,并公布举报热线电话和电子邮箱。事件引起网络上多个论坛的热烈讨论,但是讨论的帖子不久就被全部删

除。这个现象反映了网络信息总是被和谐的现象,在一种不公正的起点上讨论事件的发展,本身就是不公平的。集合行为也就是由于这些不公平的问题才诞生的。

对于瓮安事件有几种传言

传言一:今年高考,李树芬后面有个女考生,问她要答案,不给。6月21日晚上她被那个女生叫出去,被那女生找的几个社会人渣把她先奸后杀,尸体抛在瓮安县城西门河新桥下。

传言二:李树芬的叔叔李秀忠在与警方发生争执后,被公安唆使黑社会毒打致死。她姑姑也被打成重伤,脸部破相。被害人的叔叔、爷爷、奶奶被打住院抢救,妈妈说话含糊,已失去理智,婶婶被剪去头发关押到派出所。

传言三:“元凶”是当地干部的亲属,公安局只拘留了5个小时就将其放了。

传言四:瓮安县公安局县要给家属2万块钱私了,强制性要掩埋尸体,并曾多次抢夺尸体,企图破坏现场掩盖事实。

种种传言都是人们对于政府的不满基础上成立的,这些只能称得上流言,不同于正常的谣言。留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所以我们要在正常的生活中把握住什么是正确的信息,什么信息只是骗人的谎言,这些是我们不要犯集合行为错误的必要能力。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避免走集合行为错误的重要依据,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就应该端正自己的世界观,而不是人云亦云,走在别人的路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