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道半儒-论嵇康思想的不纯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道半儒

——论嵇康思想的不纯粹性

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07304794 姓名:刘前帅

摘要:

笔者在引言中略述选题的原因与论文目的,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嵇康的道家哲学与老庄思想的差异;在正文中通过运用材料分析的方法,对嵇康诸多重要文学作品和记载其生平事迹的史料进行解读研究,同时对嵇康和老庄的世界观(物质观)、学术观(学士主张)、人生观(人生理想人格)和政治观进行横向的对比,从而对嵇康的哲学思想做出自己的评价和论断:嵇康的思想并像老庄那样彻底和纯粹,他的哲学是半道半儒的。

关键词:老庄庄子嵇康魏晋名教

引言:

嵇康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有奇才”,“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1虽然在不惑之年即遭横祸而殒命,但是他仍然淋漓尽致地展露了各个领域的才学。哲学上上承何晏王弼之自然观思想,下启郭象《庄子注》之精神内涵,文学上,有大量的四言诗和多篇著名的答难问辩行世;音乐方面,《声无哀乐论》将音乐的纯粹性从儒家传统礼乐之中提炼出来;社会思想方面,“非汤武而薄孔周”,“越名教而任自然”,对现实的批判意识尤为明显。毫无疑问,在那个魏晋玄谈的时代,嵇康是当之无愧的真名士,一身名采竞风流。后世普遍认为,嵇康的思想来源于老庄,他自己也说:“老子、庄周,吾之师也。”2但笔者以为,嵇康的哲学思想,与老庄的哲学思想是存在着很大出入的。这些差别,足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嵇康对道家思想的推崇,虽能视作他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和慰藉和心灵上的信仰,但却充满了悖论,是一个很复杂的矛盾集合体,他绝非是一个正宗的道家思想者。在道家哲学观念上,他的许多观点与老庄思想有近乎本质的不1[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四十••列传第十九•嵇康》,中华书局出版社1996年版,第1369页

同;在学术观念上,他是一个完全的儒徒;在人生观念上,他是儒家的继承者;在政治观念上,他是浊世中一介公子而已。

一、嵇康道家思想之朴素与玄妙

(一).老庄玄妙

在道教老庄观点中,天与道是化生万物的原初物质,《老子帛书校注》第五章中有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3对这句话比较普遍的解释是:道是可以被阐述的,但可以阐述的道不是真正的道。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可以发现并阐述万物的道,但我们永远也无法得知真正的道是什么。也有人以为道是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比如说庄子。由于道是万物的根本,既然道不可知,或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则贯穿了道的精神的万物也就玄妙起来,以道为核心的老子思想自然也就成了玄妙的思想。

而道的不可知的,或者说是不可言传,还表现在“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4,是恍恍惚惚、混混沌沌、窃窃冥冥、冯冯翼翼的,这个无是感性直观上的无、无形之无。它无实形可见,但可由想象得之,它不是纯粹的虚无。就像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但风起处就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庄子•在肴》中说:“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5这里提到的“鸿蒙”,说的也是混沌之意。另外《庄子·外篇·天地》中也说道:“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6意思就是:宇宙源起的太初,一切只存在于“无”,而没有存在也就没有称谓;混一的状态就是宇宙的初始,不过混一之时,还远未形成各别的形体。万物从混一的状态中产生,这就叫做自得;未形成形体时已经有了区别,不过交合却是如此吻合而无缝隙,这就叫做天命。而无论是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7,还是《淮南子•天文》中所说的“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和合而万物生”8,这其中都体现着道教玄妙主义学说的色彩。

3徐志钧著《老子帛书校注》,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22页

4徐志钧著《老子帛书校注》,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202页

5欧阳景贤、欧阳超著《庄子释义》(上),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8页

6欧阳景贤、欧阳超著《庄子释义》(上),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67页

7徐志钧著《老子帛书校注》,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22页

(二).嵇康朴素

而嵇康在《养生论》和《明胆论》中则提出了“元气”一说,这是与万物以无为本,恃天而生的思想相互针对的。嵇康认为,生命的物质基础是元气,万物是禀受元气而产生的。他在《明胆论》中说:“元气陶铄,众生禀焉。赋受有多少,故才性有昏明。”9(《嵇康集校注卷》)这个元气说,后来被医家吸收,明确提出元气是生命之本。认为元气藏于肾,肾的元气强,身体就强,寿命就长;肾的元气弱,身体就弱,寿命就短。所以有医家提出元气存则人存,元气亡则人亡的说法。

元气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生命活动的集中表现就叫“神”。所以嵇康在《养生论》中反复阐明神与形的辩证关系。指出“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10。有形无神就是失去了生命活动的一具僵尸。离开形体的神,是不存在的,只有神附于形,形才具生命力;也只有形体存在,神才能表现出来。所以神和形是相依为命、辩证统一的。但是神表现太过就会消耗元气而影响形体;形体虚衰,神的基础就薄弱,神也因之而衰。正因为神与形是一种辩证关系,所以在养生时既要炼形,又要炼神,使形与神有机统一,寿命才能得以延长。

东汉王充在《论衡》一书中说道:“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人,物也;物,亦物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11嵇康的“元气论”,和王充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即物质决定意识论,与老庄的唯心主义哲学完全是背道而驰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嵇康认为,世界上是存在神仙的,但是这种神仙不是不死的,只不过是通过一些养生之法使得自己较为长寿而已,只要长期保持“清虚通泰,少私寡欲”12,那么人人都是可以长寿的。这实际上可算作是一种无神论,只不过嵇康对长寿的年龄估算的过高罢了。

(三).结论:

故而,在对待客观世界的态度上,嵇康和老庄的思想是存在很大区别的,老庄思想玄玄奥妙,不可捉摸,而嵇康的思想则带有明显的朴素唯物主义色彩。那么此时嵇康所谓的“老

9戴明扬著《嵇康集校注•卷六》,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46页

10戴明扬著《嵇康集校注•卷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46页

11北京大学历史系论衡注释小组编《论衡注释•二》,中华书局出版社1979年版,第4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