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英语课程标准》对现代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语言运用得体的保证是文化意识则,这就要求我们不要一味地进行就语言而语言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单单要教学生语言知识,还要教他们社会文化知识。学生只有掌握了有关目的语的语言规则和文化规则,才真正拥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标签: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阅读课本口语训练词汇教学翻译文学作品的分析
如今,在英语教学的领域内,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认识到,在英语教学中,更主要的是在传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慢慢的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高一虹在她的《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一书中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或素质”。大多数英语界的学者普遍认为,最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包括三方面: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和跨文化能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此外,事实上,跨文化交际学是一种文化方面的比较,它的核心就是文化方面的差异,因此其研究成果能为文化教学实践提供基础,而且能帮学生查清楚,弄明白造成语言表面形态差异的深层原因,从而在外语教学中,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专家学者们研究并发表了诸多有关语言和文化的专著和文章,探讨如何通过对中西语言差异的认识,把握本质上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本文从分析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教育的必要性入手,着重探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把中西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交际手段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成功地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教育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一个民族的语言必然承载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是政治、经济、人文、地理、历史等方面差异的反映。这种差异在语言上反映为语法规则不同,语序排列不同,语言内涵不同,以及一些有某些特定文化背景导致的约定俗成的习惯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育家沃尔夫森曾说:“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果真如此,倘若在英语教学中若是没能把握好汉语与英语的文化交叉问题,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将很难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就无法适应世界对他们提出的要求。
对于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上的运用,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博格也曾说过:“采取只教语言而不教授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因此,学习一门语言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一些词汇、语法规则。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衡量英语水平的高低是由交际能力的强弱来判断。这就要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让学生先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逐步能根据语言的环境、讨论的话题和文化的背景恰当地运用语言。这不但能够达到教材所规定的交际教学原则的要求,更是国际交流的迫切要求。
二、目前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教育的教学现状
目前上海所采用的牛津教材有着丰富的阅读材料,其中包含了许多跨文化因素,这位开展跨文化教育创造了条件。但是,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普遍忽视了跨文化教育。原因在于:
其一、许多教师认为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同时又迫于考试的压力,导致日常的英语课成了语法加语言点的反复操练时间。这一点,在毕业班反映得尤为集中。
其二、有些教师意识到了跨文化交际教育的重要性,但苦于无从下手,认为跨文化教育太深奥、复杂的教师不在少数。在英语国家生活经验的缺乏,导致了一些教师在这方面知识的极度缺乏。
其三、还有少数教师认为跨文化交际教育在高中阶段不易操作,缺乏一定的教学工具和手段。
实际上,跨文化教育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各个层次、各个阶段上进行。以牛津教材为例,每一分册都涉及各英语国家的英语及变体,其内容丰富,其鲜明的特点是“文化渗透”,为了让学生了解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的差异,就在教材中逐步介绍中西方文化的背景知识,有意识地、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只要勤思考、善挖掘,就能发现跨文化教育并非深不可测,它渗透在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能够通过语言材料,如课文、情景对话、日常口语、听力训练,甚至是语法讲解中进行跨文化教育。
三、跨文化交际教育的方法
1.阅读课本中的跨文化教育
教师在教授英语课文时,首先要让自身理解内容,不仅要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一些说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宗教等。如可以利用高中三年级第一册的Family Celebration这个单元,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中对于举办婚礼这件事不同的态度,同时该单元中的more reading部分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机会向学生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节日,比如说Easter Sunday,Halloween等等,让他们
知晓风土人情的同时,也了解这些国家的历史。使原先单一的、呆板的语言学习变成了全方位的、立体的、有趣的学习。
2.口语中的跨文化教育
通常的口语交流,即使是简单的语言,但也存在大量的跨文化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对学生而言,最大的语言困难是在实际生活中,交流中如何恰当地、正确的运用。例如:”whenever I did something wrong I was put to bed when I was a child.”句子不难,但有的学生却不理解,从字面理解似乎逻辑上有一些问题,其实这就包含着文化的差异。在英美人的观念里,孩子做错了事,被大人安顿去睡觉意味着剥夺孩子自由玩耍的权利,这是对孩子最严厉的惩罚。在美国许多州都规定,十二岁以下的儿童不准备单独一个人留在家里,父母外出必须雇佣babysitter照顾,否则被邻居检举会议虐待儿童罪入狱。这一点从影片《刮痧》中可见一斑。3.词汇中的跨文化教育
事实上,在简单的词汇教学中,也存在跨文化教育的因素。词汇本身的产生、消亡过程,就包含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发展的信息。同时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文化意识也会影响词汇的意义。例如英语中的apple polisher可能就有很多同学不只是什么意思。在美国早期,以前不少学生在考试前把苹果擦得干干净净,送给老师以求老师在考试中高抬贵手,给个好分数。因此,apple polisher就有了“拍马屁的人”这个含义。Be careful. He is a real apple polisher. 就解释为“当心!他可是个马屁精。”其实,这样的词汇比比皆是,信手拈来都可引出一些典故。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进行有意识的跨文化教育。
4.语法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那么,在最为晦涩、最为令我们头疼的语法教学中,有没有进行跨文化教育的余地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体系,且差异颇大。我们不但要探究其逻辑形式与结构的不同,而且要探究其形成的内在因素,才会发现其中所包含丰富的文化因子。如这样的一句话My knife and fork is made of silver. 这个句子的谓语动词为什么是is单数形式呢?源于西方人用餐的礼仪,右手拿叉,左手拿刀,双手齐下。在西方文化里,刀叉是不可分的用餐工具,作为一个整体。因而,句中的谓语用单数形式。而与此相反,中国人用的筷子chopsticks因为是两根,所以谓语用复数
形式,这与中国人的“一双筷子”正好相反。
5.翻译中的跨文化教育
例如,中国的红茶,英语翻译是black tea,红糖的英语翻译是brown sugar,牛羊肉是red meat,鸡肉和鱼肉是white meat。由此来看,在跨文化交际中,不知道双方的文化差异,就会出错。过去,中国有一种白象牌电池,质量性能都非常好。可是厂家把白象的名字翻译成White Elephant,而不知道white elephant在英语中比喻大而无用的东西,结果在外销时,吃亏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