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中考人教版地理二轮复习优质课件--专题02 等高线地形图

中考人教版地理二轮复习优质课件--专题02 等高线地形图

A.甲 B.乙 C.丙 D.丁
B 12.A.B两座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
A.50米 B.150米
C.170米
D.180米
(2021·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读“某学校研学考察线路图”,完成13-14题。
C 13.图中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丘陵
D 14.下列在研学考察过程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读等高线的具体数值(海拔高度)判断图示区域的地形类型。
平原 丘陵 山地 盆地
高原
海拔高度 200米 500米 500米 没有海拔 500米以上 以下 以下 以上 的要求
地势起伏 平坦
较大
陡峭
四周高, 外部陡峭, 中间低 内部平缓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根据等高线的延伸和弯曲特点,判断图示区域的地形部位。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1.野外活动部分 (1)登山:为节约体力,应该沿等高线稀疏的缓坡攀登。 (2)攀岩:适合在等高线重合的陡崖处。 (3)漂流:适合在等高线密集的山谷处。 (4)山洪(泥石流)逃生:应向垂直于山洪(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 坡上跑。 (5)宿营:地势较高且较平坦开阔处,避开山谷和陡崖。 (6)例题:A处适合攀岩;③处适合漂流;B处适合露营;C处适合登山。
D 4.已知B点的温度为16℃,那么A点的温度约为( )
A.14.8℃
B.15.4℃
C.16.6℃
B 5.一般来说,图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D.17.2℃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为山谷 B.图中山峰的高度可能为1600米 C.②处可能有河流发育

如何使用地形图进行地貌分析

如何使用地形图进行地貌分析

如何使用地形图进行地貌分析地貌分析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它通过研究地表特征、地貌发育过程以及地形演变,揭示地球表面的构造特点和地形演化的规律。

而地形图则是进行地貌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地形图进行地貌分析。

首先,要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和表达方式。

地形图是以等高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地图,通过等高线的距离和形状,反映出地表地形的变化。

这些等高线可以在地形图上分为不同等级,用来表示不同的高程高低。

此外,地形图上还标注有山脊、峰顶、河道、谷地等地貌要素,通过其位置、形状和密度等信息,可以对地貌进行初步分析。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地形图上的等高线间距来判断地形的陡缓程度。

等高线间距越密集,表示地势起伏越大,地形陡峭;反之,等高线间距越大,表示地势相对平缓。

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形状,我们也可以对地表地貌进行初步判断。

例如,等高线的形状弓起的地方,可能是山脉或山丘的轮廓;等高线的形状垂直交错的地方,可能是河谷的位置。

另外,地形图上的色彩也是地貌分析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

一般来说,地形图使用不同颜色来区分地貌单位,例如山地、平原、河流等。

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地形的分区和过渡。

颜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颜色越浅,表示地势相对较低。

此外,地形图上的河流、湖泊等水域用蓝色标注,通过观察水域的位置和形状,可以推测出地势变化和水文特征。

在分析地貌时,除了观察地形图上的基本元素,还可以借助地形图上的图例和注释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地形图的图例通常会标明等高线间距、高程范围和控制点等内容,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判断地貌特征。

同时,地图上的注释和标记也提供了关于地貌发展过程和形态特征的重要线索。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地貌分析时,地形图只是我们获取信息的起点。

要想深入了解地貌特征和地貌演化,还需要结合实地考察、地质资料和其他相应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总的来说,地形图是进行地貌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观察和解读地形图上的等高线、颜色和注释等要素,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地表地貌的变化和演化过程。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判读方法及应用中学地理的等高线地形图,它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像以及分析计算能力,历年高考都非常重视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考查,也是学生高考备考的难点所在,所以了解等高线的基本特点,把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非常必要。

一、等高线图的基本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而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

6、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重直相交,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为“V”字形。

7、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二、判读方法(一)判读等高线的数值。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度差。

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重叠或相交的地方,表示为陡崖。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其中n为两地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3、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4、计算两点相对高度的范围。

(1)确定两点的海拔高度的范围。

(2)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二)判读等高线的形状特征。

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2、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重要的地图类型,也是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因为它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象以及分析计算能力。

要突破等高线地形图这一难点,需要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掌握判读技巧,达到灵活应用。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要诀:同线等高)2.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全图一致(要诀:同图等距)3.两条等高线绝不能相交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要诀:重叠为崖)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要诀:密陡疏缓)5.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

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即等高线凸向低处则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则为山谷。

(要诀:凸低为脊、凸高为谷)6.相邻等高线间的地点海拔取值介于两等高线数值之间(要诀:大于小数、小于大数)7.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的法则(要诀: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 判读海拔高度和气温(1)某地在某条等高线上,即可读出该地的海拔高度。

(2)若不在等高线上,则此处海拔是一个范围。

(3)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利用“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原则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低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

如右图为等高线地形图,A区域高度小于700米,则为洼地;B区域高度大于900米,则为山丘。

3. 判别地势可根据海拔判别。

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

示坡线也叫降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即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等高线地形图(经典课件)

等高线地形图(经典课件)
B.99m
C.210m
D.249m
三、地形剖面图
绘制方法
等高 线剖 面图 的画 法
300m 200m 100m 0m -100m -200m
200m 100m 0m
等深线
100m
200m 300m
等高线
最高处 [300,400) 最低处(-400,-300]
四、分层设色地形图
通过地面不同的颜色来判断地面的高低。 一般规律是: 绿色表示平原; 蓝色表示海洋; 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 褐色表示高山; 白色表示雪线以上。
A.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判别地势特点,进而判断河流的流向(从地 势高的流向地势低的地方)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2)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 可能为( D ) A.59m B.99m C.199m D.259m
(3)此断崖的最大高度可能 为( D )
A.150m C.210m
B.99m D.249m
9) 公路、铁路线建设 一般尽量沿等高线。选在缓坡,避开陡 崖、滑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 路等。
EF间修建公路: 可减少修路的工程量 道路平坦,利于车辆 行驶
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10)农业区划:
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 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进 行农业生产区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 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 陡坡林业,缓坡梯田。迎风坡与背风坡农业 差异。
3) 气温推测:
根据等高线的特性即标高为海拔、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等 判别某地的绝地高度和相对高度,从而计算某地的气温。
N 乙
甲 1100 500
河流
假如某考察队在甲 地测得气温为15℃, 那么乙地的气温约 7.8--9 ℃ 为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② ③ ①
④ ⑤ ⑥
梯田(①)、水果林( ②)、水土保持林 思考:
( ③)、花卉蔬菜(④)、粮食作物种植 ( ⑤)、乳牛( ⑥)
②选择工业区和居民区:
工业区: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 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还要看其是 否对环境有污染。 居民区: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 阔的向阳地带,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
(3)、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选“点”
①自来水厂: 河流上游、水质好

① ②

③ ②
②气象观测站
应选在地势适中、地面开阔、周围没 有或很少有其他地理事物屏障的地点。
-5
③建港口或码头: 港口或码头选在深水且避风的港湾。要避开含沙量大 的河湾,以免造成航道淤积。
④ 建疗养院: 应选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 新的地方。即山清水秀,远离污染源,光 照、温度等适宜的地方。(一般选在城郊 山地向阳坡)
⑤水库选址 宜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地段,即河谷、山 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和盆地出口处, 这些地方工程量小,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选“线”
──铁路、公路、引水线、输油线等的选线问题
①建公路、铁路: 一般应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少过 河建桥,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要沿等高 线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 过鞍部 。
7.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 则P、Q处的地形可能 A.同为洼地或同为小丘 B.只能是洼地 C.同为缓坡 D.一处为洼地,一处为小丘
8、下图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绘图时 忘记了标上方向,但有QP两点的经纬度: Q(89°25′28″E、41°18′50″N) P(89°27′16″E、41°17′05″N)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要点一:等高线地形图(难点)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

如下图中甲的海拔为1500米,乙的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如图中甲高出乙1 000米,1 000米就是甲地对乙地的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2)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3)等高线的特点:在地图上,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一般来说,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4)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3.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地形部位的山体名称①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②山脊: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分指向低处。

③山谷: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分指向高处。

④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

⑤陡崖:等高线发生重合的地方。

4.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及作用(1)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①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等。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③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④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也会重合,那只有在陡崖处出现。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愈稀,则坡度愈缓;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

(2)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①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即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即海拔低,地势低。

②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缓陡。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条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度差相等。

因此,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反之,坡度缓。

③根据等高线闭合的形状判断山地不同部位。

【例题1】某班学生计划分成四个登山活动小组,目标是图中等高线所示的山峰,沿图中的①②③④虚线方向进行攀登。

等高线地形图(地图2)

等高线地形图(地图2)

√ √

D. 300~500米


如上图,判断图中A、B的海拔范围各是多少?
150米>HA>100米;50米>HB>0米。 等值线共性:
在两条等值线间若还有一条闭合等值线,
则其数值只可能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六、等高线图的应用
山与坡通视问题
能“通视”的两点之间是不能有障碍的,即两点之间的空 间连线必须高于两点之间所有等高线的高度值。

250

B

鞍部
二、基本地形的判读
1、山峰:等高线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增大,中心的三角形代表山顶 2、盆地:等高线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减小
3、山脊:等高线由海拔较高向海拔较低处凸
4、山谷:等高线由海拔较低向海拔较高处凸 5、鞍部:两山顶之间的低地; 6、悬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100 200
山地
盆地
100 200 300
二、等高线的绘制
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
山峰:
盆地:
山脊:
山谷:
分水岭
集水线
鞍部
多条等高线重 叠在一起处
由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 鞍部是山脊线的最低处, 山谷线的最高处
三、地形的判读

300 A C 250 200 150 100 50

250 B


解读2:图中A-G地分别属于什么 地形?哪处可能发育河流?
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较平坦的地形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崎岖不平、呈 条带状分布的地形区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隆起高 地。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相对起伏在200m以 下。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陡坡与缓坡的识别 山
陡坡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缓坡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凸坡与凹坡的识别 凸坡阻挡视线
地势从高到低等高线先疏后密---凸坡 地势从高到低等高线先密后疏---凹坡
五、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步骤
1、先看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 2、找出海拔的高低 点及地势变化 3、找出地图中的 主要地形
650



600 500 400 300 200

高程差计算方法: 高小-低大≤ H<高大-低小
650
A B

600 500 400 300 200

陡崖相对高度H:(n-1)d≤H<(n+1)d
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
两点相对高度的计算
1、等高线上任意两点 的相对高度
B A
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 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 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H相=H高-H低
150
100 200 200 150
100 100
150 100
200 150 100 150 100
示坡线
---表示海拔降低方向的短线
三、不同地形的表示方法
山顶、鞍部、陡崖
山脊与山谷

B C
D E F
几种特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新月形沙丘
梯田
火山
判断五大地形类型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海拔200米以上,小于500米,等高线弯 曲,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米。 山地:地形组成与丘陵相似,但海拔在500米以 上,相对高度一般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 弯曲。 高原:海拔高度大(>1000米),相对高度小, 等高线在边缘较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 盆地: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高。中间 等高线较稀疏,数值低。

地形图——等高线

地形图——等高线

引水线 应该由地势高的到地势低的 ,这样可 这样可 自流引水,减少花费 减少花费. 自流引水 减少花费 输油管道要短,尽量避免通过 输油管道要短 尽量避免通过 山脉.大河 以免增加工程投资. 山脉 大河,以免增加工程投资 大河 以免增加工程投资 建疗养院 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 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森林覆盖 率高,空气清新的地方。 率高,空气清新的地方。
4、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 、 计算两地相对高度 读图, 读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 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 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 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 (1)Q点对 点的相对高度 点对 (H)最大可以达到(米) )最大可以达到( A.40<H<41 B.49<H <50 C.50<H<60 D.60<H<61 (2)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 B.西北 东北 西北 C.东南 D.西南 东南 西南 (3)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 (3)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 分布的是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CB
3.若乙坡植物受破坏成为 若乙坡植物受破坏成为 荒地,则对其合理的开发 荒地, 整治措施是 D A.放牧山羊 放牧山羊 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修梯田,种植水稻 修梯田, 修梯田 D.营造混交林 营造混交林
建港口、海滨浴场 建港口、
港口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 港口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 海水较深 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B 乙 甲 A 丙 D F G

高中地理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高中地理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高中地理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一、等高线图的基本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而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

6、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重直相交,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为“V”字形。

7、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二、判读方法(一)判读等高线的数值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度差。

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重叠或相交的地方,表示为陡崖。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其中n为两地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3、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4、计算两点相对高度的范围。

(1)确定两点的海拔高度的范围。

(2)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二)判读等高线的形状特征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2、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4、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其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5、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其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6、相邻两个小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也叫垭口。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点拨高考】等高线地形图是地面上海拔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图,是反映区域特征的主要形式。

主要考查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疏密分布特点及其对应的地形类型和地势变化等知识。

试题中多以虚拟区域或具体区域为背景材料,考查不同区域的地形差异及其对人类生产(工农业生产、交通等)、生活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及特点二、等高线地形图的五个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

(2)等高距一般全图一致。

(3)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D处等高线重合处形成陡崖)。

(4)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5)示坡线指示地势降低的方向,如图中C处附近的短线。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1.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H相=H高-H低或(n-1)d<H<(n+1)d,其中n为两点之间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2.陡崖高度的计算(1)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图示崖顶为400 m≤H顶<500 m。

(2)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图示崖底为0<H底≤100 m。

(3)陡崖的相对高度:(n-1)d≤ΔH<(n+1)d。

图示陡崖的相对高度为300 m ≤ΔH<500 m。

(说明:n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3.闭合等高线的计算闭合等高线计算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4.计算两地的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0.6 ℃×H相)/100 m。

5.地形坡度的计算与判断坡度由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两点相对高度可根据两点等高线计算,水平距离可根据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计算。

(1)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原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单位距离的高差大(相同距离内高度差大),坡度陡。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

坝高计算和最大库容面积估算
3、建港口、海滨浴场 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 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码头选在深水港 湾(等深线)。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4.建疗养院 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有林木覆 盖,空气清新的地方
北半球 中纬度
向 阳 坡
几种特殊的等高线图
1.下图为等到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其代表 某种文化景观,该种文化景观是 ( )
3、判读山地里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
等高线 闭合, 中间高 四周低
山坡上向 山坡上向 上隆起的 下凹的部 部位。 位。 等高线向 等高线向 低处弯曲。高处弯曲
两个相 邻山顶 的中间 部分。
垂直或近 似垂直的 陡坡。 等高线重 合。
山顶
中间高 四周低
山 脊
山 谷
等高线 向低处 弯曲
等高线向 高处弯曲
地形 山地 山峰 表示方法 闭合曲线外低内 高▲符号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
四周低中部 示坡线画在 高 等高线外侧, 坡度向外侧 降 四周高中间 示坡线画在 低 等高线内侧, 坡度向内侧 降 从山顶到山 山脊线也叫 麓凸起高耸 分水线 部分
盆地 洼池
闭合曲线外高内 低
山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 山脊连线
一、判断河流位置及特征
1、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200
2、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 画集水区域 沿山脊线与鞍部
3、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200
山谷往往发育成河流。山谷等高线凸向高 处,水由高处向低处流
下图所示湖泊属于咸水湖的是
B
4、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
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 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的 迎风坡、背风坡位置有关;
◆ 河流流出山口后常形成冲积扇。
图中四条河流中,水速最慢的是 ( a )
河流中分布有瀑布的是
( c)
300
400
200
b 100
600

500
c d
a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1、按地表形态来看,A处是
等高线地 形 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
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请思考:绝对高度(海 拔)是否一定大于相对
高度呢?
绝对高度(海拔) 相对高度
0 500 -155的含义
0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等高线—— 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高线地形图 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等高距全图一致(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等高线一般不相交、
山地:
盆地:
(1)练习 各种地形(小地形)的等高线形态:
A山地
A 300
200 100
C山谷
100


200 ③
C 300
B盆地
B
D山脊
300


200 ③
D 100
1、确定等高线数值:
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知道任一条等高线 和等高距,可推算出该图上其他等高线的值。(相邻两等高线之 间的数值差为0(如在鞍部)或相差一个等高距。)
,C处是

E处是

2、甲、乙、丙三条支流的画法中不合理的是
河。
2、丙处是山脊,

五种基本地形特征

五种基本地形特征
五种基本地形特征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海拔
超过500米
超过500米
低于500米
不一定
低于200米
相对高度
平坦,边缘部分陡峭
起伏大坡度陡(山高谷深)
起伏小,坡度和缓
中间低四周高
平坦
等高线地形图
湖南教育版
地形图的判读 海拔和相对高度(理解区别)。 等高线: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02
03
地形图,不难读,看好颜色和标注;
1
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
2
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
3
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靠颜色辨;
4
等高重叠为陡崖,等高三角为山顶。
5
两山之间为鞍部。
6
等高线的判读
山顶A
02
山顶B
03
山脚C
山脚D
鞍部
缓坡
陡坡
08
思考:等高线分布的疏密与坡度陡缓有什么关系?
09
结论: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湖南教育版
湖南教育版
湖南教育版
湖南教育版
湖南教育版
基本地形
▲ 闭合曲线中心(点) 等高线向山脚突出 (线) 等高线向山顶突出 (线) 两个山顶之间低地(点?为什么? 位于山脊线上的是哪个点? CD图上距离为2厘米,实地距离是多少米?
01
C比较容易,因为C地等高线比较稀疏,说明是缓坡;而B处等高线稠密,说明是陡坡。
D点,因为该处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由图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而CD量得2厘米,则CD实地距离100米

地形图应用有哪些基本内容

地形图应用有哪些基本内容

地形图应用有哪些基本内容
首先,地形图的基本内容包括地形特征和地貌形态。

地形特征是指地球表面的高程、坡度、坡向等特征,而地貌形态则是指地球表面的山地、丘陵、平原、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

地形图通过等高线、颜色、符号等方式将地形特征和地貌形态直观地展现出来,使人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情况。

其次,地形图还包括地形图解和地形图说明。

地形图解是对地形图中各种地貌特征和地形特征的解释和说明,例如解释图中的等高线、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的含义和特征;地形图说明则是对地形图制图方法、数据来源、制图单位等内容的说明,使人们能够了解地形图的制图过程和数据来源,增加地形图的可信度和可读性。

另外,地形图的基本内容还包括地形图的应用。

地形图在地质勘探中可以用于勘探矿藏、地下水资源等,通过地形图可以清晰地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和地下水流动情况;在地理教学中,地形图可以用于教学示范和学生实地考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和地貌形态;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地形图可以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图层,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总的来说,地形图的基本内容包括地形特征和地貌形态、地形图解和地形图说明、地形图的应用等内容。

地形图作为一种重要的地图类型,在地质勘探、地理教学、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实践价值。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地形图的基本内容和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图就是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把现地地形测绘在平面上的图形。

它的比例尺通常大于1∶100万。

它不同于看到的挂图和游览图,它对地形的表示精确、详细,是军队各级指挥员组织指挥战斗行动所必需的重要工具,也是一般干部战士在行军、作战中的向导,有人称它是指挥员的“眼睛”。

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一种正射投影图。

其基本特征是:
(1)以大地测量成果作为平面和高程的控制基础,并印有经纬网和直角坐标网,能准确表示地形要素的地理位置,便于目标定位和图上量算;
(2)以航空摄影测量为主要手段进行实地测绘或根据实测地图编绘而成,内容详细准确;
(3)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能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起伏状态,具有一定的立体感,能满足图上分析研究地形的需要;
(4)有规定的比例尺系列,如我国规定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为:1:1万、1:2.5万、1:5万、1:10万、1:20万(现已为1:25万) 、1:50万、1:100万,可以基本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军队作战指挥的不同需要;
(5)有统一的图式符号,便于识别使用。

此外,为保持地形图的现势性,还规定了定期更新.
地形图【topographic map】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物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的着重表示地形的普通地图(根据经纬度进行分幅,常用有1:100万,1:50万,1比25万,1:15万,1:10万,1:5万等等)。

由于制图的区域范围比较小,因此能比较精确而详细地表示地面地貌水文、地形、
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居民点、交通线、境界线、工程建筑等社会经济要素。

地形图是根据地形测量或航摄资料绘制的,误差和投影变形都极小。

地形图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编制各种小比例尺普遍地图、专题地图和地图集的基础资料。

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具体用途也不同。

详细表示地表上居民地、道路、水系、境界、土质、植被等基本地理要素且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的一种按统一规范生产的普通地图。

地形图是怎样测绘出来的?
人们看到一张张反映地球表面形态和面貌的地形图是相当复杂的。

不论是地形起伏变化的山区,还是河流湖塘水网密集的水乡平原,图上各种各样的地貌和地物符号都准确地反映了地面的实际情况。

它们是怎样测绘出来的呢?
这首先要明确确定地形图上的每个点位需要的三个基本要素:方位、距离和高程。

同时这三个基本要素还必须有起始方向、坐标原点和高程零点作依据。

用一张固定在图板上的白纸测绘地形图时,一开始先要对图板定向,这可根据事先测量的大地控制点作为起始方向来定向;在简易测图中,也可用指北针来定向。

图板定向后,就要确定测图点在图纸上的位置,对于纳入国家统一的基本地形图的测绘,是有统一规范的坐标展点要求的;但对于小面积局部地区测绘,可假设独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原点,即可着手按测方位和距离两要素的方式,测定地面上其它任何点的平面坐标位置。

至于点的高程,由于国家高程系统已在全国各地布设了很多统一高程基准的水准点可供利用,一般均可用水准测量方法连测到测图区,因此在测图时采用视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就可同时测定出任何一点的点位和高程。

我们知道,地面上任何地貌和地物的描绘都可用其变换点所组成的线条反映出来。

地貌可用等高线反映出其高低和形态变化;地物如房屋、道路、河流等均可用其变换特征点所构成的线条表示出来;有不少特殊的地貌和地物还有专门的图例符号来表示。

因此,测绘地形图的工作实际上就是测定并表示地面上所有地貌和地物的特征点。

当然,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也还有个对特征点的取舍和繁简综合问题。

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地形图的大量艰巨的测绘工作也已由传统的野外白纸测图转向室内的航空摄影测绘和航天遥感测绘,并已逐渐迈向全数字化、自动化测图。

地质图分幅法: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一般用于1:5000—1:100万的中、小比例尺地图的分幅;按坐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一般用于城市和工程建设1:500~1:2000的大比例尺地图的分幅
1,地形图的梯形分幅和编号
地图的梯形分幅又称国际分幅,由国际统一规定的经纬线为基础划分的。

由于子午线向南北极收敛,因此,整个图幅呈梯形。

其划分的方法和编号,随比例尺不同而不同。

1)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是从地球赤道(纬度0)起,分别向南北两极,每隔纬差4°为一横行,依次以字母A,B,C,D,…,V表示;由经度180°起,自西向东每隔经差6°为一纵列,依次用数字1,2,3,…,60表示。

如图10-1所示为东半球北纬1:100万地图的国际分幅和编号。

每幅图的编号,先写出横行的代号,中间绘一横线相隔,后面写出纵列的代号。

如北京某处的纬度为北纬39°56’,经度为东经116°22’,则该点所在的1:100万比例尺图的图幅号是J—50。

2)1:50万、1:25万、1:10万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这3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都是在1:100万比例尺地图分幅和编号的基础上,按照表10-1中的相应纬差和经差划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