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曲线梁桥的理论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3)
z a
z a
z r
z r
z r
z r
计算出 φ 以后, 将其代入上面的耦合方程中, 可列出关于竖向位移的四阶常系数微分方程, 则有: 2 2 a a z z z w A' ch B ' sh C ' r cos a a r r r
dz
图 5-14 弯梁变形曲率 kx 与扭率 kz 计算简图
dz
注意到: x dw dz 于是有: k x = − dz 2 + kz =
dφ dz d2 w φ r 1 dw r dz
(5-12) (5-13)
+
由于弯梁在变形前就有绕 y 轴的曲率 1/r,绕 y 轴的变形曲 率应是由于变形产生的绕 y 轴的变形曲率增量,因此有: ky =
(5)如图 5-11 所示,由∑My = 0, 把所有 x-z 平面 的力都 y 对轴求矩并投影到 y 轴上,略去高阶项有:
dM y dz
m y Qx 0
(5 - 5)
图 5-12 平衡条件∑Mz = 0
(6)由∑Mz = 0, 把所有 y 方向的力都对过 A 的切线求 矩,并投影到切线上,略去高阶项有:
式中: I 为截面扇形惯性矩;为自由扭转惯性矩(圣维南扭转常数) 。 弯梁的剪力可通过平衡方程计算出来。 将上述各项关系代入平衡方程,经推导化简以后得弯梁平衡微分方程:
(5-18)
m 2 v' q ' EI y v '''' 2 v ''' 4 qx x m''y 2y r r r r
根据材料力学和虎克定律,可建立轴力、面内外弯矩与变形的关系:
du v N EA z EA dz r
d 2w M x EI x k x EI x 2 r dz d v v M y EI y k y EI y 2 2 r dz
(5-19)
EI GI d '' EI '''' EI x GI d '' ' q y mx EI x 2 w '''' 2 w r r r r
EI '''' EI x EI d '' EI w w EI '''' GI d '' 2x mx r r r
2
(5-15)
(5-16)
(5-17)
对于受约束扭转的开口截面薄壁弯梁,其截面总扭矩可按下式计算:
d 2kz d 3 1 d 3w d 1 dw T T Td EI 2 GI d k z EI 3 GI d 3 dz r dz dz r dz dz
qz r

∂2 m y ∂z2

my r2
(5-8)
+ r ∂ z = −q y − −
Mx r
∂m x ∂z
5-9)
(5-10)
= −mz
有了力的平衡方程后, 下面需要建立变形状态的几何关系。 描述弯梁的独立位移分量为:轴向位移 u、径向位移 v、竖向 位移 w、截面扭角 φ ,它们均是坐标 z 的函数。 用弯梁的几何方程来描述截面变形与位移分量之间的几 何关系。以下讨论的截面变形包括:轴向应变εz , 饶 z 轴的扭 率k z , 饶 x、y 轴的变形曲率k z 、k y 。首先讨论轴向应变εz 。 在图 5-13 中, 将微段 AB 的 B 端轴向位移 u+du、 径向位移 v+dv 投影到 A 端的切向方向并与 A 端轴向位移 u 相减,并除以弧长 dz,略去高阶项,就得到轴向应变 图 5-13 弯梁轴向应变计算简图
5.2
曲线梁桥的基本微分方程
对于曲线梁桥,我们先讨论扇形曲线的平面曲线梁。为了解结构的力学特性,先研究结构的理论 计算方法。 采用直角流动坐标系,曲线向心方向为 x,垂直于平面曲线方向并向下为 y ,弯梁轴线的切线方向 为 z,满足右手螺旋法则,坐标系的方向如图 5-5 所示。 梁上作用的外荷载有分布荷载和分布力矩,方向以与流动直角坐标一致为正。如图 5-6 所示,取 微段进行分析,截面内力的方向,在正面上以与流动直角坐标一致为正,在负面上以与流动直角坐标 负方向为正。
dN Z Qx qz 0 dz R
(5-3)
(4) 如图 5-10 所示, 由∑Mx = 0,把所有 y 方向的力都对 x 轴求矩并投影到 x 轴上,略去高 阶项有:
图 5-10 平衡条件∑Mx = 0
图 5-11 平衡条件∑My = 0 (5-4)
dM x Tz Q y mx 0 dz R
d来自百度文库 y dz
qy 0
(5 - 1)
(2)由∑Fx = 0,把所有的力投影 在 x 坐标方向, 由图 5-8 可建立平衡关系 图 5-7 外力、内力、位移符号及正方向
图 5-8 平衡条件∑Fy = 0
图 5-7 平衡条件∑Fx = 0
图 5-9 平衡条件∑Fz = 0
由平衡条件有: (Qx dQx ) cos d Qx ( N z dN z ) sin d qx dz cos d / 2 0 引进近似关系: cos d 1, sin d d , cos d / 2 1 平衡条件化简: dQx N z d qx dz 0 ,引入dφ dz = 1 R得到 dQx N z qx 0 dz R
(5-7)
显然,若在上述方程中令 r ,并设 mx my 0 ,就得到材料力学中熟知的直梁微分方程。
153
上述六个平衡微分方程可化为不包含 Qx、Qy、N 的下述三个基本方程:
∂3 M y ∂z3
+ r2
1 ∂M y ∂z ∂2 M x ∂z2 ∂T ∂Z
=
∂qx ∂z 1 ∂T

dTZ M x mz 0 dz R
将上述六个公式写在一起,并用偏导表示,略去一些不会误会的下标,有:
(5-6)
Q x N qz 0 z r Q y qy 0 z N Q x qz 0 z r M x T Q y m z 0 z r M y Qx m y 0 x T M x mz 0 z r
I ''' GI d I r 2 I x '' EI x GI d I '' EI x GI d ' mx 2 mx mx qy qy mx rI x r EI x r2Ix rEI x rI x rEI x
理论解:
(5-22)
上述方程是一个六阶常微分方程,要求得其解析解比较困难。一般在以下条件下可采用解析法求
ε
z
=
u+du cosd ϕ− v+dv sind ϕ−u dz
引入近似值: cosdϕ = 1, sindϕ = dϕ,则弯梁轴向应变 ε 过程相同,有
z
= dz − r
du
v
(5-11)
再看绕 x 轴的变形曲率 kx 和绕 z 轴的扭率 kz,与上述的
kx kz
x d x cos d d sin d x d cos d x d x sin d
(3) 由∑Fz = 0,把所有的力投影在 z 坐标方向,如图 5-9 所示 平衡条件:
(5-1)
( N z dN z ) cos d N z (Qx dQx ) sin d qz dz 0
152
引入近似关系化简得: 所以:
dN z Qx d qz dz 0
图 5-1 弯桥的平面形状
图 5-2 连续弯桥的曲线形状 2) 曲线梁桥的支承布置特点 (1) 单跨弯桥 单跨弯桥的支座布置有四种形式有如图 5-3 所示的四类形式: a b c 单跨静定曲梁中心布置; 单跨静定曲梁偏心布置; 单跨超静定曲梁中心布置;
150
d
单跨超静定曲梁偏心布置;
图 5-3 单跨曲线梁的支座布置形式 对于两端设抗扭支承的超静定曲梁,支座的偏心只能改变支座处各个支座上的反力分布而决不能 改变梁的扭矩分布。如果一侧支承斜向变化时,该支点截面随斜角的增大而增加负弯矩。 (2) 连续弯桥 连续弯桥支座的常见布置方式有图 5-4 所示四种形式 a b c d 两端点均设抗扭支座,中间跨设铰支承; 两端点均设抗扭支座,中间跨设中心铰支承和少量抗扭支座; 为减小扭矩,两端点均设抗扭支座,中间设向外侧有偏心铰支承; 为增大全桥抗侧倾稳定性,两端设置抗扭支承,中间交替布置偏心支承;
(5-20)
(5-21)
上面方程中第一个方程与后两个方程独立,表示平面弯梁的面内位移与面外位移不相关,因此可 单独计算。后两个方程是耦合的,两者是互相依存的。当弯梁的半径趋于无穷时,式(5-20)就是直 梁的平衡微分方程。将上述后两个方程用消元法求解,可以得到关于扭角的一个六阶微分方程。
1 EI GI 2 EI 6 EI 2 GI d '''' 2 2 2GI d '' 4d r r r r
1 r −v
−r +
1
θ y +d θ y −θ y dz
在上式中, 右端括号内为径向 (半径变化) 产生的曲率增量, 第二项为梁端转角增量dθy 产生的曲率增量。由于 v 比 r 小得多, 且θy = dz ,则
154
dv
图 5-15 k y 的计算简图
ky =
v r2
+
d2 v dz 2
(5-14)
(1)对于单跨弯梁,必须是等截面、等半径、荷载是沿全跨的分布函数、无集中荷载,并且需要 六个边界条件; (2)对于有集中荷载的单跨曲梁或多跨连续曲梁,应以集中力作用点或中间支座点为分段点,在 每一段分别建立方程,每一段需要六个边界条件,相邻边界条件应满足连续条件,按此方式进行方程 求解。 (3)对单跨弯梁沿全跨作用竖向均布荷载及均布扭矩时,其解为:
151
图 5-5 曲线梁分析的坐标系和力的方向 取出微单元 dz,其上作用有荷载 qx、qy、qz 和力矩 mx、my、mz,外力与内 力的方向如图 5-6a)所示,截面端部内 力的方向如图 5-6b)所示,根据力的平 衡条件,建立方程。 根据圆微段在三个坐标轴方向应 保持力和力矩的平衡, 可以导出六个平 衡方程。 (1)由∑Fy = 0,把所有的力投影 在 y 坐标方向,如图 5-7 所示:
图 5-4 连续弯桥的支座布置形式 为了分析的方便,有些资料将连续弯梁的支承方式分为 A、B、C 三类:A 类是指曲线梁在支承 处只可弯曲而不可转动, 即所有支座都是有抗扭约束的支座; B 类是指曲线梁的中间支承无竖向位移, 但可弯曲和转动,即中间支承是点铰支承;C 类是支曲线梁设置铰支承,在支承处均可弯曲和转动。 设置支承偏心可以调整曲梁中的扭矩分布,但不能消除曲梁的扭矩。
155
A'ch B ' sh C ' cos D ' z cos E ' sin F ' z sin
1 r2 1 mx r 3 qy EI x GI d EI x EI m , A' , B ' , 为由单跨弯梁两端边界条件确定的常数。 其中, a GI d
第五章
5.1
1)
曲线梁桥的理论分析
曲线梁桥的概述
曲线梁桥的结构形式
平面曲线梁桥也称为弯桥。 弯桥平面基本形状有扇形和非扇形两种,如图 5-1 所示。 工程上大量采 用的是以平面形状为扇形的支承径向布置的弯桥(图 5-1a)。对于支承线相互平行的非扇形弯梁桥(图 5-1b)或不平行的非扇形弯桥(图 5-1c),可以称为不规则弯桥或斜交曲线梁桥,也有的资料称为非径 向支承弯桥。 扇形曲线梁桥是曲线桥中类似直桥中正桥的一种形式, 也是可以用一般理论进行分析的基本形式; 而斜交曲线梁桥(非径向支承弯桥)受力比较复杂,分析也比较困难。 多跨连续梁曲线桥基本上是由以上三种基本形式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