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习作例文 颐和园 七月的天山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颐和园》《七月的天山》,积累写法,在习作中迁移运用。
3.说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2.说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动的景物描写
1.认真朗读书上的这两句话,想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这两句话在描写景物时,都赋予了所描写的景物人的神情、动作和情感,所以显得生动形象。)
2.看,学习小伙伴已迫不及待地说出了我们的发现,快读读“泡泡框”里的话吧。
3.学以致用,你也能把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读读练习题的要
求。)
问:“仿照例子”怎么理解?我们仿的是什么?(仿写法,就是在描写景物时,赋予它人的神情、动作和情感。)
答案参考:
1.太阳刚从山坳里缓慢地爬起来。
2.花园里的花朵都害羞地低下了头。
3.转眼间月亮就溜掉了。
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完成练习。
通过读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仿写。
二、拓展与交流
一个单元学习完之后,可以通过什么形式交流彼此的阅读收获呢?看,这是“丫丫”和“宁宁”与我们做的书面交流。
对,我们读到的是“阅读笔记”。从内容看,丫丫在阅读中更多地感悟了一些阅读方法,宁宁则注重了文章的写作技巧,这些对我们读写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说,只要用心阅读,你就会从中汲取很多有用的东西。
想一想,在以前的阅读中,你的收获是什么。可以说,可以写。写的形式多样:可以摘录,可以仿照样子学写阅读笔记。
三、阅读平台
1.阅读《颐和园》
(1)描写景物的色彩。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色彩。用语言再
现景物的色彩,将会使读者犹如亲眼所见。
演示文稿出示:
天空中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夜丁香的茎是棕色的,十分坚硬,好像是自卫的武器。瞧,那碧绿的叶子,犹如块块透明的碧玉雕琢而成,绿得可爱、诱人。
(2)描写景物的形状。
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事物。只要仔细观察,你一定能捕捉到景物的与众不同之处,而景物的形状就是你不可忽视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写假山石形状的奇特:
湖边有许多假山石,人们可以坐在上边歇息。这些假山石是多么奇特:有的像一只怒吼的雄狮,正准备扑向猎物;有的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坐在荷叶上,“呱呱”地唱着歌;有的像白玉无瑕、亭亭玉立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总结:上面两段话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护栏”上的图案和假山石的各具神态。
2.阅读《七月的天山》,理清文章的层次。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七月的天山)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天山景物。(进入天山:蓝天、雪峰、云彩、雪水、鱼儿。再往里走:密林幽静。走进天山深处:花。)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
总结:文章是按作者游览的顺序描写的。主要描写了天山飞溅的雪水、原始森林的树和天山深处的野花这些景物。飞溅的雪水的特点:“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原始森林的特点:“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野花的特点:“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四通过回忆,把握住景物的特点和写法
国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课本上介绍的:岳阳楼、颐和园、大明湖等。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在这些名胜古迹留下千古绝句,其中“楹联”是最具魅力的一种表达形式,至今,在一些景点还能读到。
出示书上楹联,学生朗读,配合画面畅谈自己的理解,之后再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五自查互评,修改完善,展示共赏
1.轻声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修改。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赏。
板书设计:
习作例文
写作方法
写作顺序
写景技巧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先出示了几个体现优美风景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写作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白怎样进行写作,从而消除他们在写作上的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探究精神,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发现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指导学生进行修改,让自己的作品更完美。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较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