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二寒假作业三 语文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二寒假作业三语文含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依偎.(wēi)拘束.(shù)怪癖.(pǐ)应.运而生(y īng)
B.摭.拾(zhí)干瘪.(biě)魁梧.(wú)四肢百骸.(hái)
C.蕞.尔(zuì)思忖.(cǔn)鬈.发(juǎn)曝.背谈天(pù)D.仓颉.(jié)佣.金(yōng)诳.语(kuáng)泥.古成痴(n ì)
答案: B(A应运而生(yìng) C鬈发(quán)D佣金(yó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的袁绍,由于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
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
....,故不能成就大业。
B.辛亥革命前后所兴起的街头政治,把民众当成革命者与国家权力进行斗争的工具,城市街
头风云际会
....,城市在炮火中经历了灾难,民众生存环境恶化。
C.大量转发的拜年短信,常常毫无个性和感情色彩,却沾染了现代人某种功利性、庸俗化的
人际文化特色,因此很多人对节日期间的一些所谓短信不厌其烦
....。
D.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
...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答案:D(解析: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的器皿;就,凑近。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
比喻主动去向别人请教。
A.引而不发: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引导。
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此处误用为“做事不果断”,属望文生义。
B.风云际会:比喻贤臣与明君相遇,有了施展才能的好机会。
也指有才能的人遇到机会。
C.望文生义,“不厌其烦”意为“不嫌繁琐与麻烦”,这里应为“不胜其烦”,意为“烦琐、啰嗦得使人受不了”。
)
3.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
(4分)
有个姓朱的人,一心想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
龙的本领。
他花尽了家里的资产,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了手。
他得意扬扬地回到了家,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白白浪费了家里的资产和三年的光阴。
答:不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去学那深奥且缺乏实际意义的技术。
4. 观看华君武先生的一幅漫画,简述画面内容,并针对画面所讽刺的现象提出你的建议。
(5
分)
内容:
建议:
答案:(1)画面内容:在车站里一个插有“母子上车处”标牌的栅栏内,站着四个分别为干部、军人、商人、医生的大男人,他们都对标牌视而不见;栏杆外站着一位柔弱的农村妇女,手里抱着一个孩子。
(2)建议:劝君别做“假文盲”,学习雷锋好榜样。
文明礼貌乐助人,和谐社会喜洋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郑羲,字幼麟,荥阳开封人,魏将作大匠①浑之八世孙也。
弱冠举秀才,尚书李孝伯以女妻之。
高宗末,拜中书博士。
天安初,刘彧司州刺史常珍奇据汝南来降。
显祖诏殿中尚书元石为都将赴之,并招慰淮汝,遣羲参石军事。
到上蔡,珍奇率文武三百人来迎。
既相见,议欲顿军于汝北,未即入城。
羲谓石曰:“机事尚速。
今珍奇虽来,意未可量,不如直入其城,夺其管龠②,据有府库。
虽出其非意,要以全制为胜。
”石从羲言,遂策马径入其城。
城中尚有珍奇亲兵数百人,在珍奇宅内。
石既克城,意益骄怠,置酒嬉戏,无警防之虞。
羲谓石曰:“观珍奇甚有不平之色,可严兵设备,以待非常。
”其夜,珍奇果使人烧府厢屋,欲因救火作难,以石有备,乃止。
明旦,羲赍白虎幡慰郭邑,众心乃定。
明年春,又引军东讨汝阴。
刘彧汝阴太守张超城守不下,石率精锐攻之,不克,遂退至陈项,议欲还军长社,待秋击之。
诸将心乐早还,咸称善计。
羲曰:“今张超驱市人,负担石,蚁聚穷城,命不延月,宜安心守之。
超食已尽,不降当走,可翘足而待,成擒物也。
而欲弃还长社,道涂悬远,超必修城深堑,多积薪谷,将来恐难图矣。
”石不纳,遂旋师长社。
至冬,
复往攻超,超果设备,无功而还。
历年,超死,杨文长代戍,食尽城溃,乃克之。
竟如羲策。
延兴初,阳武人田智度,年十五,妖惑动众,扰乱京索。
以羲河南民望,为州郡所信,遣羲乘传慰谕。
羲到,宣示祸福,重加募赏。
旬日之间,众皆归散。
智度奔颍川,寻见擒斩。
李冲贵宠,与羲姻好。
羲多所受纳,以李冲之亲,法官不之纠也。
酸枣令郑伯孙、鄄城令董腾、别驾贾德、治中申灵度,并在任廉贞,勤恤百姓,羲皆申表称荐,时论多之。
太和十六年卒,赠帛五百匹,诏谥文灵。
(选自《魏书•列传四十四》,有删节)
注:①将作大匠:古代官名,掌管宫室修建之官。
②管龠:锁匙。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书李孝伯以女妻.之做……妻子
B.羲赍.白虎幡慰郭邑把东西送给别人
C.智度奔颍川,寻见.擒斩被
D.羲皆申表称荐,时论多.之怨恨
答案:D(多:赞颂)
6.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郑羲明智的一组是(3分)
①遣羲参石军事
②不如直入其城,夺其管龠,据有府库
③观珍奇甚有不平之色,可严兵设备
④以羲河南民望,为州郡所信,遣羲乘传慰谕
⑤羲皆申表称荐
⑥赠帛五百匹,诏谥文灵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⑥
答案:A (①④表现了皇帝对他的信任,⑥表现了皇帝对他的肯定)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迎降常珍奇的过程中,大家商议要把军队驻扎在汝水以北,不马上入城。
郑羲告诉元石,军机之事,贵在神速。
现在常珍奇虽然来了,但意图不明,我们不如直接进入他的城中,夺其锁匙,占有其府库,以便全面控制局势。
元石接受了郑羲的意见。
B.在迎降常珍奇的过程中,郑羲还告诉元石,常珍奇虽然投降,但面有不平之色,应该严兵设防,以防意外。
这天夜里,常珍奇果然派人焚烧府邸厢屋,想在救火时发难。
幸亏元石有防备,常珍奇只好作罢。
C.刘彧的汝阴太守张超据守的城池攻克不下,元石于是退军至陈、项,本打算退军长社,到秋天再行攻打,众将都乐意于此。
郑羲则认为张超坚持不了多久,应该安心地守在这里。
元石不听,还师长社。
到了冬天,再来攻打张超,结果无功而还。
D.十五岁的阳武人田智度妖言惑众,扰乱京索。
朝廷因为郑羲深得河南老百姓的信任,被州郡长官信任,便派他前去安抚。
郑羲到该地以后,宣示祸福缘由,重加悬赏。
十天内,聚集的民众纷纷归去,智度当即被擒拿斩杀。
答案:D (智度不是当即被擒拿斩杀,而是逃往颍川后不久被擒拿斩杀)
8.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石既克城,意益骄怠,置酒嬉戏,无警防之虞。
(3分)
答案:元石已经攻克城池,意气更加骄横怠惰,只管喝酒嬉戏,毫无警戒防备之忧虑(“克”、“虞”各1分,大意1分)
②而欲弃还长社,道涂悬远,超必修城深堑,多积薪谷,将来恐难图矣。
(4分)
答案:但是我们如果放弃包围返回长社,路途遥远,张超听说后必定修整城墙深挖堑壕,多积柴粮,将来恐怕难以攻打了(“涂”1分,“深”活用1分,“图”1分,大意1分)
③羲多所受纳,以李冲之亲,法官不之纠也。
(3分)
答案:郑羲接受过很多贿赂,因为他是李冲的亲家,执法官员也不弹劾他(“以”1分,句式1分,大意1分)
译文:
郑羲,字幼麟,荥阳开封人,是魏国将作大臣郑浑的八世孙刚成年就考中秀才,尚书李孝伯把女儿嫁给他高宗末年,朝廷任命他为中书博士天安初年,刘彧(南朝刘宋明帝)的司州刺史常珍奇依仗汝阳来投降朝廷显祖下诏,让殿中尚书元石为都将前去迎降,并招慰淮水、汝水,派郑羲参预元石军事到了上蔡之后,常珍奇率领文武官员三百人前来迎接相见后,大家商议要把军队驻扎在汝水以北,并不马上入城郑羲对元石说:“军机之事,贵在神速而今珍奇虽然来了,但意图不明,我们不如直接进入他的城中,夺其锁匙,占有其府库虽然这样做并非出自我们的初衷,但我们是要把全面控制局势作为胜利”元石接受了郑羲的意见,于是策马径自进入常珍奇的城池城中还有珍奇亲信兵马数百人,驻扎在常珍奇宅第里面元石已经攻克城池,意气更加骄横怠惰,只管喝酒嬉戏,毫无警戒防备之忧虑郑羲对元石说:“看常珍奇很有不平之色,应该严兵设防,以备突如其来的变化”这天夜里,常珍奇果然派人焚烧府邸厢屋,想趁机在救火时发难,因为元石有防备,只好作罢第二天,郑羲送来白虎幡旗安慰城中百姓,大家的心情才安定下来
第二年春天,他们又率领军队向东讨伐汝阴刘彧的汝阴太守张超据守的城池攻克不下,元石率领精锐兵马攻打,不能攻克,于是退军至陈、项,商量打算退军到长社,等到秋天再行攻打众将都乐于早点回去,全都说这是好计策郑羲说:“现在张超驱使市民,挑着石头,像蚂蚁一样聚集在这穷困的城池,其坚持的最大限度不会超过一个月,我们应该安心地守在这里张超粮食一完,不投降也会弃城而逃,我们可以翘足以待,他自然会成擒拿之物了但是我们如果放弃包围返回长社,路途遥远,张超听说后必定修整城墙深挖堑壕,多积柴粮,将来恐怕难以攻打了”元石不听,于是还师长社到了冬天,又来攻打张超,张超果然有防备,他们只好无功而还几年以后,张超死了,杨文长代其戍守城池,粮食用尽,城中人心溃散,这才攻下城池竟然与郑羲所预计的相同
延兴初年,阳武人田智度,十五岁,妖言迷惑众人,扰乱京索朝廷因为郑羲在河南百姓之间很有名望,被州郡长官信任,便派他前去安抚郑羲到该地以后,宣示祸福缘由,重加悬赏十天内,聚集的民众纷纷归去散开智度奔逃颍川,不久就被擒拿斩杀
李冲受宠,与郑羲结为姻亲郑羲接受过很多贿赂,因为他是李冲的亲家,执法官员也不弹劾他酸枣令郑伯孙、鄄城令董腾、别驾贾德、治中申灵度,都为官廉洁贞正,勤恤百姓,郑羲都上表称赞推荐他们,时论也称赞他的行为
太和十六年去世,朝廷赠帛五百匹,加谥文灵。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本诗为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时年55岁)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
当时吐蕃入侵,边关吃紧。
⑴从全诗看,首联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 (4分)
▲
⑵颔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
⑶通观全诗,概括说明诗中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3分)
▲
⑴(4分)交代了时令的特点和诗人之所在(1分),在点题的同时(1分),既渲染出萧瑟阴森的气氛,又烘托出诗人抑郁伤感的心境(1分),并奠定了全诗悲慨的情感基调(1分)。
⑵(3分)虚实相生(或:由实而虚)。
(1分)江上波翻浪涌,塞上风起云卷,天地一派浑茫,令人胆战心寒的画面。
(概括内容,1分;揭示特点,1分。
)
⑶(3分)年事已高仍沦落天涯,思家念亲却有家难回,伶仃孤苦却心忧国事的诗人形象。
(每点1分,注意表达的对应。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2)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4),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5),不思其反。
(《诗经·氓》)
(6)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参考答案:(1)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术业有专攻(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5)信誓旦旦(6)恐美人之迟暮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路亭
柯灵
①行路难,昔人常指边鄙僻远之区,而不知现代的通都大邑,行路更难。
除非你是有车阶级,出门只靠步行,那么不但行人如鲫,会增加紧张和疲劳,如果走得乏力,双腿酸痛,寸步难移,你绝对找不到一个立锥之地,让你歇一歇腿,缓一口气。
大都市中公共交通之拥挤,令人望而却步。
满眼摩天大楼,马路宽广整洁,但你休想找个“民亦劳止,汔可小休”的机会。
你不惜破费悭囊,走进咖啡馆去,买个片刻安闲,那却又是另一回事了。
②在故乡,村庄市镇之间,只要相隔三五里,中途大概有一两个路亭,专供行人憩坐。
路亭建筑简陋,地位常据着往来的通路,大小才如斗室。
也许是四根石柱,四角顶,四面通风,犹如在中国画里常见的茅亭,雅有古意,不过顶上盖的是灰色的瓦片。
也许和农家近似,长方形,但三面砌墙,一面临空,当路的两壁开着无门的门框,设备却大体一样,靠壁架石作凳:不嫌简慢,请君稍息。
③别看它破陋寒伧,貌不惊人,在长途跋涉的劳人心里,这却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站驿。
④赶市的村夫农妇,或者担着辛苦经营的菜豆瓜果、鱼米柴草到街上求售;或者提篮挑筐,到街上去买办日用杂物、农事工具;或者因为借贷无门,挟些不值钱的衣物破烂上当铺去质钱……每天清早,朝阳初窥田野,便沐晨风,带晓雾,从村里出发,哼哼唧唧,形成行列,
快步赶上镇去,直要到事毕功成,事倍功半,或者事败功亏,才循原路赶回村里。
⑤奔波忙碌了半天,人是倦了;而“不如意事常八九”,乘兴而去,常常败兴而归。
心情懊丧,双脚沉重,生理和心理的倦怠形成双倍的压力。
幸而半路有个路亭,排闼迎人,容他们且住为佳,使身心暂时有个着落。
吹一阵凉风,扯一阵闲话;再闲闲地抽一筒旱烟,让生命获得片时的苏息,好再鼓起勇气,继续上路。
不巧遇上意外的天气变幻,更可以在路亭里求得荫庇,聊避风雨。
试想这对疲倦的旅人,是何等温煦的抚慰!
⑥路亭所处的位置,不但富于实用价值,又多似高明的画师布局,引人入胜。
有的点缀田畴广野中间,“前不把村,后不着店”,亭亭玉立,不但使无垠的平原减少单调之感,还便于旅途修长的过客及时小驻;更可以接待天涯沦落的流浪人,无处投宿时借此歇夜;对田头劳作的农民,这又是天然的耕余休息之地,日中时刻,可以静坐进餐,冬避朔风,夏避炎阳。
有的高踞岭背,峰回路转、两村交界之处,翼然一亭,挺秀如画。
山行较平地费力,行人跑到岭上,大都气息咻咻,汗流浃背,在路亭的石条凳上坐憩片刻,听山风苏苏,从树梢掠过,投下一身清凉。
有的筑在河滨,面临盈盈的流水,傍着霭霭的绿荫,便利行人随意歇脚,等待摆渡或过往的船只。
……
⑦离我老家不远,有两个路亭,是我幼年踪迹最频之处,年齿渐长,得闲还常去盘桓。
大江沿有个过渡亭,好像建筑得特别讲究,地位大,墙壁石凳,整齐可观,临河还有宽广的双面“埠道”;一到夏季,晚霞掩映中,那时差不多成了公共浴场。
亭前石柱上,刻着两副对联,记得其中的一副是:
山色湖光,四时佳兴。
早南晚北,廿里官塘。
⑧对联虽然并不高明,但山色湖光,并非虚语,普通路亭,虽也有对联点缀,却无非是“稍安勿躁”“小坐何妨”之类。
这样“风雅”的对联是例外。
不过疲倦的行人,谁也不计较这些。
⑨“修桥铺路造凉亭”,在乡间是标准的善举。
出钱的也许未必全出于体贴行人的苦辛;但对倦乏的旅人,这可真算得是一种值得感谢的功德。
物质文明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路亭可能早晚要进历史博物馆,但我却深望世界建筑史上,将为它特辟一章,用最美的笔墨,描述它特殊的风貌和品质。
11.从全文看,本文开头叙写“通都大邑,行路更难”有哪些作用?(4分)
▲
【答案】引出下文对路亭的回忆,并与乡下有路亭供倦乏的人歇息进行对比。
(每点2分)12.如何理解第③段中“(路亭)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站驿”一句的含意?(6分)
▲
【答案】路亭能使生理和心理倦怠的人,身心暂时有个着落;路亭能让人的生命获得片时的苏息,好再鼓起勇气,继续上路。
(每点3分)
13.文章在详写了路亭的特点和作用后,为什么还要写“离我老家不远”的两个路亭?(4分)
▲
【答案】由面到点,点面结合,进一步突出路亭的风貌特点;以见证者的身份描写自己熟悉的路亭,在丰富作品内容的同时增添作品的文化气息。
(每点2分)
14.全文结尾,作者深望用最美的笔墨描述路亭,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探究。
(6分)
▲
【答案】对路亭的热爱(1分);对路亭特殊风貌和品质的赞美(1分);对“可能早晚要进历
史博物馆”的路亭的眷恋(2分);对生活在物质文明突飞猛进时代的人们身心健康的关怀(2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 ~ 17 题。
被委以重任的文化
郜元宝
今天,对学术文化、文学和书籍的极端粗俗的尊崇,较之以往各种形式的极端虚无主义,或许更具破坏力。
很多地方花大把银子重建古史,重修古籍,美其名曰“文化工程”;很多强势媒体设立权威文化学术讲座,请学者们向大众普及“国学”常识,于是《论语》、《庄子》……继盛演不衰的“清宫戏”之后,以更大规模和更强感召力轮番轰炸;很多书商和评论家合谋,频频颁布年度文学排行榜,推出年度巨著;很多文化新星一夜之间被制造出来。
而在这人为的哄闹中,普通人对学术文化乃至一般书籍的朴素情感也惨遭扭曲。
80年代“文化热”过后,一度出现文化冷淡期,害得90年代初一班知识分子忧心忡忡警告“人文精神失落”,哪知招来另一群知识分子的讥笑,认为这是呼吁在新经济政策下优待知识分子,好比鲁迅小说《理水》所讽刺的“文化山”上的文化人,因为被委以重任,就以“国粹”自居,要求也像文化那样被供养起来。
文化人在新世纪并没有被普遍养起来,但出人意料的是,文化本身确乎被委以重任了。
瞄准巨大商机的强势媒体与出版机构向大众灌输的文化信息之丰富之沉重,“人文精神讨论”的发动者们恐怕连做梦也没有想到。
现代的“读经”举步维艰,新世纪的读经研史运动却异常顺利,几乎达到全民响应的地步。
但如此被委以重任的文化,实际发挥的功能并非文化普及或文化教育。
权威机构恐吓大众:必须无条件地具备更多的文化知识,必须积极参与新的文化造神运动,必须踊跃购买不断制造出来的文化产品,否则就会丧失人之为人的根本,就会错过造就自己的千载难逢的良机,
就会落后于浩浩荡荡的世界大势,就会被当代文化唯一合法、健康、有生命力的主流所抛弃。
这不是“文化恐吓”是什么?
文化匮乏时代高玉宝“我要读书”的经典诉求,如今已经变成文化泛滥时代“你必须读书”的绝对命令;“我要文化”已经变成“你必须拥有文化”。
文化好像并非人类精神自由驰骋的蓝天绿野,书籍好像并非可以自由结交的良师益友,书、学术文化以及死而未僵的文学好像都变成了须顶礼膜拜的偶像,在心理上压抑、恐吓着个体乃至整个族群。
鲁迅小说《风波》写茂源酒店老板赵七爷,因为家藏“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就自诩博学,动辄拿“燕人张翼德”说事,甚至“捏起空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恐吓乡下人:“你能抵挡他么!”真心劝人读书,这种赵七爷式的脾气总要改一改。
15.在作者看来,正常情况下文化和书籍跟人类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关系?(6分)
16.在作者看来,当前文化被委以怎样的重任?被委以重任的文化实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请加以概括。
(6分)
17.最后一段引述鲁迅小说《风波》的情节,用意是什么?(6分)
15.文化应当是人类精神自由驰骋的蓝天绿野,书籍应当是可以自由结交的良师益友。
16.第一问:文化普及(或“文化教育”)。
第二问:扭曲了普通人对学术文化的朴素情感;以学术文化或文学的名义,对大众实行精神恐吓。
17.以形象化的议论,将鲁迅小说《风波》中的赵七爷恐吓乡下人与权威机构恐吓大众相类比,在辛辣讽刺的同时,希望“真心劝人读书”,就得改变对大众实行精神恐吓的“脾气”。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人必自敬,然后人敬之;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扬雄)
施与人,但不要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
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
(刘墉)
草木是靠着上天的雨露滋长的,但是它们也敢仰望穹苍。
(莎士比亚)
请以“尊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504 5018 倘(22652 587C 塼l25862 6506 攆38110 94DE 铞20334 4F6E 佮,36770 8FA2 辢23629 5C4D 屍26308 66C4 曄21227 52EB 勫35600 8B10 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