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PPT精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 (共5张PPT).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 (共5张PPT).ppt
12 唐诗五首
野望
王绩
• 引入
• 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 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 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 食的隐士。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 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朗读背颂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比一比,赏一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使至塞上
(王维)
——五言律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 诗派的代表作家。被后人誉为诗佛。蒲州(今山 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721)中进 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 乐长青县)作司库参军。
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 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 归宿的向往。
你知道吗
•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认为:“唐人七言 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 明代学者王夫之评价该诗,“鹏飞象行, 惊人以远大”。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 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 找到慰藉,所以最后 说:“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说自 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 ,只好追怀古代的隐 士,和伯夷、叔齐那 样的人交朋友了。
点评
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 属对工整,格律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 律诗之一。王尧yao衢qu曰:此诗格调最 清,宜取以压卷。视此,则律中起承转合 了然矣。

【免费】我读唐诗三百首【精致PPT】

【免费】我读唐诗三百首【精致PPT】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
唐代诗人77位,计310 首诗,其中五言古诗 33首,乐府46首,七 言古诗28首,七言律 诗50首,五言绝句29 首,七言绝句51首, 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
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 的体裁。唐人五古笔 力豪纵,气象万千, 直接用于叙事、抒情、 议论、写景,使其功 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 其代表作家有李白、 杜甫、王维、孟浩然、 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 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 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 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 行》。南北朝时期,鲍照 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 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 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 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 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 杜甫、韩愈。
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 诗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 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 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 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 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 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 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 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 为大。
我读唐诗三百首
XXX 2010.10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
吟。
——原作序
• 一本从八岁读到八十岁的书。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 集。 由清代蘅塘退士编选(原名孙洙,字 临西)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
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诗歌 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 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 丽的风景线。 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 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 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 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 臬,奉唐人为典范。公元7世纪,孙季良开 始编纂唐诗选本,至辛亥革命前,一千二 百余年间,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 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 赏,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 《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 适中的篇幅、通俗大众的观点、入选的精 美诗歌打动着读者,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 蒙教材、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对中 国诗歌选编学、中国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 大的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3 唐诗五首》PPT课件【精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3 唐诗五首》PPT课件【精品】
尾联表明作者在现实中难觅知音, 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的孤独心情。
结构梳理
首联:叙事、抒情——迷茫、失意
野 颔联:远景、静态 景色宜人
望 颈联:近景、动态
尾联:巧用典故——追怀古贤
前孤 途独 渺无 茫依
主旨概括
这首五言律诗透过对东皋秋景进行 描绘,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光色相衬 的田园秋景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 和惆怅,抒发了一种避世归隐的情怀。
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 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
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 仰结合,虚实结合。
主旨概括
这首诗通过描写 诗人登临黄鹤楼的见 闻和感受,抒发了吊 古伤今之感,抒写了 诗人思念家乡的愁思。
结构梳理
起→借用传说引出黄鹤楼
黄 承→感慨仙人已去 鹤 楼 转→描写登楼所见
2.尾联运用典故有何表达作用?
借伯夷与叔齐的典故,表 明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的 好友,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 体现了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 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根据诗意背诵诗句。
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东皋薄暮望, 徘徊不定不知该去何方。 徙倚欲何依。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树树皆秋色, 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山山唯落晖。
大,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想象黄鹤楼久远的 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 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进而抒发了诗人岁月 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 归的无限愁思做了铺垫。
2.尾联以“愁”字结尾有什么表达效果?
全诗以“愁”字作结,准确表达了日 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 开篇缥缈的意境相吻合,以起伏辗转的文 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相视,互看。
采食野菜,比 喻隐居不仕。

第13课《唐诗五首》(44张PPT)++22-2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44张PPT)++22-2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 蹄”中,“乱”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 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 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
4、本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湖水,云脚,早莺,新燕 等景物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 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对西 湖,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点出出使的季节——春天。
长河落日圆
颈联绘景—— 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暖,微带苍茫 。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 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野望
——王绩
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 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 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 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 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 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嗜酒,能饮 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 《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 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 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翻译
❖ 傍晚时分站在诗人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 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 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 猎物回去。
❖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咏一曲长歌 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4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41张PPT)
唐诗三首
卖炭 翁语文老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卖 炭 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内容探究
诗歌出现了哪些人 物?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 白衫儿(宫使)

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故事?
一个卖炭翁辛苦烧 的一车炭最终被宫
贰 使用半匹红纱一丈
绫掠夺一空
围绕炭可以分为哪 几个层次?
烧炭——运炭—— 被夺炭

诗文品读
知道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学会名句赏析
品 诗
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把握作者的情感
尝试归纳主旨
《石壕吏》
作者简介
杜 甫 少陵野老
杜甫(712—770),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 “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 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 程,因被称为“诗史”。
诗歌翻译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 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 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 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 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 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随堂检测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 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 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 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 的面目。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24张ppt)
颔联写莺与燕,是禽鸟。莺争暖树,燕啄春泥,一个是早莺,一个是新燕, 都是早春景象,生机勃勃。“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尚是乍 暖还寒时候,“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细腻地描摹了早春的 景象。颈联写花和草,是植物。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 会使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渐欲”“才能”, 写出早春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左图呈现的薄暮之时,在东面的水边,符合“东皋薄暮望”的意思,而 右图无法表达出来;左图的人物隐没于茫茫的 芦草之中诗人小小的身影 显得异常的渺小,烘托诗人的落寞之情,右图则是荒凉之地的牧人驱犊, 整个背景无法烘托出作者的心情;
新发现
1、要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组合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和景物。
欣赏2
,“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啄”字,描写燕子那忙碌而
兴奋的神情。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
力与生机。
欣赏3
“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
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
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
3、如何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表现的画面美?
讲究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再到地上的河 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但 是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 圆的是落日,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景物的基本形态。
讲究色彩。大漠、黄沙、夕阳、长河、孤烟,色彩鲜 明丰富,引人想象。
夕阳——离别思乡 羌笛—凄切
西风—惆怅哀伤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6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6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自主学习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联诗的内容。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说说这一句诗 的含意,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请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进行赏析。 4、《使至塞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联诗的内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颔联抒情,内心抑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绘景,塞外风光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尾联叙事,战事繁忙
自主学习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 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 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 然。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自主学习
5、颈联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的思 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朗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自主学习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 样的感慨?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 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颈联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的思乡 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自主学习
4、揣摩尾联,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 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 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 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 念故乡的感情。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ppt课件

2
课时目标
课件PPT
1.初步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 2.了解诗歌朗读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 的韵律美。 3.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 领悟其意境。
3
课件PPT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
作者档案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 遍野, 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 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9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课件PPT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 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 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 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指大雁北飞。
25
生难字词
课件PPT
【胡天】指胡地的天空,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孤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点燃的烽烟。
【长河】 即黄河。 【萧关】 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都护】 唐代边陲设有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 里指前线统帅。 【燕然】燕然山, 这里代指边防前线。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通 之弟。常居东皋,号东皋子。仕隋 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 下省。后弃官还乡。放诞纵酒,其 诗多以酒为题材,赞美嵇康、阮籍 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流露出 颓放消极思想,表现对现实不满。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东皋 子集》 (一名《王无功集》)。
39
课时目标
课件PPT
1.了解作者,熟读并背诵。 2.诵读诗词,品味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准确生动的语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5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55张PPT)

征蓬.(péng) 仍怜.(lián) 没.马蹄(mò)
燕.然(yān) 贾.亭西(jiǎ ) 白沙堤.(ddīī)
2.作者链接 王维(701-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 朝著名诗人、画家,字 摩诘,号摩诘居士。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 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 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 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 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 有《王右丞集》。
3.整体感知 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交流点拨】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 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 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 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在萧关巧遇巡逻侦 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
四、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1.收集描写黄鹤楼的诗。 【交流】
黄鹤楼 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
2.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各名文。 【交流】湖北: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范 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 王勃《滕王阁序》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诗歌,圈点课文生字词。
东皋.(gāo) 采薇.(wēi)
徙.倚(xǐ ) 崔颢.(hào )
驱犊.(dú) 萋.萋(qī)
2.作者链接 王绩(约 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人,唐代诗人。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 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 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 《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 诗在上头”的赞叹。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38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38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从山水 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关,我们在吟诵着千 古名句,我们也在体味着人间百态。所以无论 明天你将回到哪里,身处何方,又将展开怎样 的人生,不要忘了这段日子里我们共同感受到 的那份感动,那份沉醉,那份喜悦,那种振奋, 那是你们绽放出来的光芒,那也是中国诗词永 远的魅力!
其次,它有画一样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 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 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
最后,它有画一样的色彩。黄沙漫漫的大漠,橘红 色的夕阳静居天际,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 起一缕直上高空的烽烟,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 诗中有画,名句赏析 ·
· 读古诗,说画面 ·
1、《野望》的颔联和颈联描 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 品诗境,说情感 ·
颔联和颈联写作者在东皋田野纵 目远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 在夕阳的余晖中,静谧而萧瑟。牧人 驱犊归家,猎马满载而回,兴致盎然。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
· 品诗境,说情感 ·
使至塞上
我轻车简从慰问边关, 诗人驾车经过了居延。 像飘飞的蓬草出汉塞, 又似归雁飞入到胡天。 茫茫大漠烽烟独起直, 滔滔黄河落日大又圆。 萧关偶遇侦察的骑兵, 得知统帅在燕然前线。
渡荆门送别
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漫游。 重山随着平野出现渐渐逝尽, 长江进入无边原野缓缓流淌。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 云层形成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 不远万里继续护送我的行舟。
· 品诗境,说情感 ·
(四)《渡荆门送别》
根据前三首诗中学到的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参考 课后思考探究第四题,自学这首诗。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4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4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古诗赏析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_______诗。 首联交代了________和________ 。
古诗赏析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交代了出使原因和目的地 。
古诗赏析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 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黄鹤楼
崔颢
作者介绍
崔颢(704?—754),唐代诗人。汴州(今
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 唐玄宗开元(713—741)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 望(杜佑父)门下任职。唐玄宗天宝(742—756年) 初年,入朝为太仆寺丞,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 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 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 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著当时。《全唐诗》 存其诗四十二首。
古诗赏析
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 作者什么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 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诗人的喜悦心情。
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对尽 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 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 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 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 白沙堤。
渡荆门送别
李白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
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 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 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 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 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 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 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 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6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6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问题探究
3.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营造的意境。
明确:在一片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 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且大。 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画面开阔,意 境雄浑,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风光的赞叹。
问题探究
5.试着分析尾联的作用。(结构+内容+感情)
结构上:呼应开头,描写边疆战士紧张的战斗 生活,侧面描写了战事频繁、紧张。 内容上:交代自己的行程,也写诗人到达边塞 所见情景。 赞美了将士保家卫国的精神。
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 首 写 转 议
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 联 景 折 论
尾联,合,呼应开头,收束全诗。
点 题
叙 事
变 换
抒 情
诗词诵读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野望
[唐]王 绩
gāo bó
xí y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崔颢
诗人简介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
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 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 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 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少年为诗,意浮艳, 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 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 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孟浩然 - 唐代诗人
• 孟浩然(689年或691年-740年)讳浩,字浩然, 号鹿门处士,以字行,唐代襄州襄阳(今湖北襄 阳)人,又称“孟襄阳”,盛唐著名诗人。孟浩 然的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以写田园山 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 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 鹿门山。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 作的题材也很狭隘。
山行
唐代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李商隐 - 唐朝诗人
• 李商隐(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 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河内怀州(今河南沁 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诗作文学价 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 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 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 数量位列第四。
春夜喜雨
唐代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中唐代表诗人
•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晚 年曾官至太子少傅。到了其曾祖父时,又 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与 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现实派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 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 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 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 翁》、《琵琶行》等。
春晓 唐代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杜甫 - 中国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汉族,河南巩县(今巩 义市)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 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社会写实著称。生于中 国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又被称杜拾遗、杜工部、 杜少陵、杜草堂。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 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 称“大李杜”。杜甫虽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 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 李白 - 唐朝诗人
•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李白与杜甫合称大李杜(小李杜则是 李商隐、杜牧)。中国唐朝诗人,有“诗 仙”、“诗侠”、“酒仙”、“谪仙人” 等称呼,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 漫主义诗人。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 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 宛若天成。
• 七言绝句出现于六朝时期,成熟于唐代,盛唐时期著名边 塞诗人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
•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近体诗的一种,发 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讲究声律、对 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quán )期、宋之 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诗共 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zè )起、平起 两种基本形式,中两联须作对仗。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边塞诗派
• 边塞诗派 • 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王之涣、
李颀。 •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
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 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 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唐诗类别
• 绝句诗: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 精萃。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 完成一个思想概念。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 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 七言诗: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 (chóu) 。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 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言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言绝句。 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五言绝句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杂诗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盛唐著名诗人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 籍山西祁(qí)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 永济市),遂为河东人。盛唐山水田园派 诗人、画家,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 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 等。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 (mó )诘( jié )经》,是维摩诘菩萨讲学的书。 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 字“摩诘”。
代表作: 高适:《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出塞》 王之涣:《凉州词》
• 别董大二首(其一) • 高适
• 千里黄云白日曛, • 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天下谁人不识君。
• 别董大二首(其二) • 高适
• 六翮飘飖私自怜, • 一离京洛十余年。 • 丈夫贫贱应未足, • 今日相逢无酒钱。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骆。字观光,婺州 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人。

咏鹅
• 鹅鹅鹅,
• 曲项向天歌。
• 白毛浮绿水,
• 红掌拨清波。
主要流派
• 山水田园诗派 • 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 • 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晚唐代表诗人
•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士族。晚唐著名 诗人和古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 曾任中書舍人(中書省別名紫微省),人 称杜紫微。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 在晚唐成就颇高,世人称为(小杜),以 别于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 杜)。
初唐四杰
• 初唐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 杰”——王勃、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也是 初唐有名的诗人。
王勃
• 字子安,绎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唐 王勃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嫦娥
唐代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诗与宋词的不同
• 唐诗和宋诗,它们不同之处在于:唐诗 主言情,即使说理,也多以抒情方式出之; 宋诗喜说理,崇尚议论。唐诗多含蓄;宋诗 多直露,言尽意亦尽。唐诗多注重生活感 受的直接描写和抒发;宋诗的优秀之作也来 自生活,但往往先从理性上把握,然后再 选择恰当的形式。所以宋诗即令句句生动 具体,总是有某种逻辑思维的潜流贯穿其 中,不像唐诗的意境大都以直观形式表现 出来。
唐诗
唐诗
•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唐代被视为 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 诗、宋词之说。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 选本不断涌现,按照时间,唐诗的创作分 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唐代 的诗人特别多。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 做律诗.
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 绝、五律、五古。 • 代表作: • 王维:《山居秋暝》、《西施咏》、《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孟浩然:《过故人庄》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

《山居秋暝》

唐王维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杨炯
• (650~693年),唐代诗人,弘农华阴 (今属陕西)人。

出塞
唐杨炯
• 塞外欲纷纭,雌雄犹未分。 • 明堂占气色,华盖辨星文。 • 二月河魁将,三千太乙军。 • 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
卢照邻
• (约637~约689),唐代诗人。字升之,自 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

《曲池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