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3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简介
城乡规划一级学科说明
城乡规划一级学科说明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设置说明一、学科简要概况城乡规划学承担了城镇化、地区与区域发展、城市与乡村建设、城乡社会服务,以及物质形态规划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学科领域。
目前的“城市规划”专业为工学门类建筑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
经过新中国60年的建设培育,当前的城乡规划学科已远远跨出了原建筑学的学科范围,已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领域形成庞大的支撑体系。
将城乡规划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和建设,是实现我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之战略目标的历史性选择。
二、学科培养目标城乡规划学以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城乡土地利用和物质空间规划为学科核心,以培养适应城乡规划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目标。
学科领域包括:区域规划和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城乡规划与设计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城乡规划管理、法规和政策体系等。
城乡规划学相对应的学士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目标为:学士学位:为政府管理部门、规划设计机构、建设与开发企业培养从事城乡规划与设计的专业技术人才。
硕士学位:为教育部门、政府部门、规划设计机构、建设与开发企业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博士学位:针对国家管理机构、教育研究单位、规划设计机构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高层次的研究和管理人才。
三、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1、区域发展与规划: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政策与战略、区域规划与城镇化。
研究内容为区域发展,城乡统筹,城乡经济学、城乡土地规划,城镇化理论,政策与发展战略等。
2、城乡规划: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理论与工程方法。
研究内容为城乡规划理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乡村规划、城乡景观规划、城乡社会性基础设施规划、城乡工程性基础设施规划、新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等3、城镇设计: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村镇设计。
研究内容为城镇设计、乡村建设、城乡景观生态与环境保护等。
城乡规划学0833 -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工业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城乡规划学 0833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城乡规划学科主要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研究开发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城乡规划理论研究、城乡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管理等领域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2.5-3年。
原则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4学年,全日制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5学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1. 城乡规划与设计理论2. 城市设计3. 居住区规划与设计4. 古城与历史街区保护更新5. 城市景观设计6. 城乡防灾减灾规划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基本学分要求为26学分)五、学位论文工作的安排1. 开题时间一般于第三学期11月-12月进行。
文献阅读量应大于40篇(中文30篇,英文10篇),研究生须与导师确定论文选题,完成5000字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会评审委员会应由3-5名具有本专业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
开题报告会秘书应由校内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2. 中期检查时间一般于第五学期9-10月进行。
重点检查论文进度和质量、科研成果发表、学术活动参与、课程学习完成情况。
学生提交论文的详细提纲或论文初稿,中期考核分数占毕业论文总分的20%。
中期报告会评审专家须具有本专业高级职称,包括学生本人导师在内不少于3人组成。
中期报告会秘书应由校内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3. 研究生应于第六学期3月15日之前独立完成论文全稿,并经导师审阅后约请校内外两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进行盲审。
4. 第六学期4月30日-6月5日之间进行研究生论文答辩(具体时间视实际情况确定)。
研究生须在答辩一周前办理相关答辩手续并将论文送交答辩专家。
答辩委员会应由 3-5位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不参与答辩),答辩会秘书应由校内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北京工业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六、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取得研究成果的基本要求以第一作者(如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可视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篇(不含会议论文),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北京工业大学。
一级学科名称(代码):城乡规划学(0833) 第一部分本学科博士学位 ...
一级学科名称(代码):城乡规划学(0833)第一部分本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一、学科方向与特色1.学科方向。
明确建有至少3个相对稳定的本一级学科的主干学科方向,具体主干学科可参见《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
至少有1个本单位的特色学科方向。
2.学科特色。
特色学科与国家和所在区域城乡发展需求契合,体现地域和交叉特色,并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学科队伍3.人员规模。
专任教师不少于2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不少于3人。
4.人员结构。
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不低于50%。
有一定比例师资具有连续超过10个月在海外或境外城乡规划学相关专业留学并获得学位、访学或工作经历。
5.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
每个主干学科方向有不少于1名正教授或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作为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近5年来科研成绩突出。
主要学科带头人应主持并完成过国家级课题,具有3项以上高水平学术成果(含核心期刊论文、专著、专利、省部级以上科研或规划建筑设计类奖项等),至少1名学科带头人已具有博导资格。
学术骨干应主持并完成过省部级以上课题。
三、人才培养6.培养概况。
近5年内在城乡规划学或建筑学、风景园林、地理学等相近一级学科内已授予的硕士学位人数应不少于25名,在学研究生规模应不少于12名。
硕士学位授权点应通过城市规划与设计或建筑学、风景园林、地理学等相关专业专项评估,并达到“合格”以上标准。
7.课程与教学。
具备开设一定数量高水平博士研究生课程及专题讲座的条件,已开设的硕士专业核心课程应与申报的主干学科方向契合,并已开设或有能力开设城乡规划研究方法类专业课程。
课程内容充实,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研究分析和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8.培养质量。
所培养的研究生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
近5年有一定比例的硕士毕业生继续攻读国内外博士研究生。
有一定比例的在读研究生能够发表高水平论文或其他科研成果。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Urban and Rural Planning(学科代码:0833)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研究生具备优良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使其成为学风严谨、身体健康、遵纪守法、事业心强,具有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培养具备扎实的城乡规划理论与知识,具有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全面掌握城乡规划与设计、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等基本知识并做出深入研究,掌握学科交叉知识并向相关领域进行拓展研究的高素质城乡规划学专业人才。
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二、研究方向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设有4个培养方向,包括城乡规划与设计、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
以上4个培养方向有坚实的导师队伍,并有相应研究团队,团队研究方向清晰并具有很好的学科交融特色,注重素质培养,注重过程培养,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研究能力、综合能力。
方向1:城乡规划与设计本学科方向主要有城市设计、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乡村规划等三个研究方向。
科研教育规划和城乡规划理论研究成果突出。
196方向2: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本学科方向主要有社区建设规划、住房政策、住区开发、可持续人居环境研究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城市老年社区规划与住房政策研究特色鲜明。
方向3: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本学科方向主要有城乡发展历史与理论、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城市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工业遗产保护规划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本土化城乡发展历史与理论、工业遗产保护规划等研究特色鲜明、属于学科前沿。
方向4: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本学科方向主要有城乡生态规划、生态景观规划、城乡安全与防灾、工程型基础设施规划研究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城乡生态规划、生态景观规划研究属于学科前沿。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论文研究和撰写论文时间为2年。
0833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
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城乡规划学(代码: 0833 )二级学科名称:城乡规划与设计(代码: 083301 )二级学科名称:新经济与城市空间规划(代码: 083302 )二级学科名称: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代码: 083303 )二级学科名称:城乡规划空间信息技术(代码: 083304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本学科龚兆先教授、吴志峰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已形成一支由25人组成的学术梯队,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讲师11人,博士10人、硕士15人。
本学科研究突出我校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中心城市,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
在城乡规划学科领域,在城市尺度上,立足广州城市建设实践,积极开展城市规划与住区规划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在区域尺度上,侧重从新经济视角研究大都市空间重组,广东的区域整合和创新城市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城乡规划历史与理论方面,侧重近代城市历史和地方城镇史研究,地方性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与保护规划的研究,观点新、成果多;城乡规划空间信息技术方面,以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GIS技术的应用,在GIS模型、算法与仿真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本学科下属建筑设计研究院拥有甲级建筑设计资质和乙级规划资质,提供了较好的实践平台。
梯队成员参与的科研实践全面覆盖了广东的区域规划、城乡规划、城市设计等各个层面,大范围参与了广州市的重点地区规划和设计项目,并逐步走出广州,参与了全国各地区的规划和设计项目。
近五年研究成果获得了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一项、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一等奖一项、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二等奖一项、广州市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两项、广东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广州市高校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0833城乡规划基本要求
0833城乡规划学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一、学科概况现代城乡规划作为政府管理职能,是基于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发展目标,以城乡建成环境为对象,以土地使用为核心,通过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对于城乡发展资源进行空间配置、并使之付诸实施的公共政策过程。
因此,城乡规划学科具有科学、技术、人文、艺术、社会学科的综合属性,其理论体系包含五个基本领域,即城乡发展理论、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城乡空间规划理论、城乡建成环境的各种组成部分规划的具体理论、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
二、学科发展趋势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城乡规划学科经历了不断变革和逐渐成熟的过程。
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城乡规划学科的关注重点伴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需求而不断变化,从传统的设计和工程领域扩展到社会和经济领域、政策和体制领域、生态和环境领域、方法和技术领域,并且不断地吸纳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成为跨学科的综合学科领域。
三、主要研究方向城乡规划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乡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城乡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技术科学、社区与住房规划、城乡历史遗产保护规划、城乡规划管理等。
第二部分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1、全面掌握城乡规划学科的理论(1 )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主要阐述城乡规划的基本属性,包括城乡规划的作用、过程和价值取向等。
(2)城乡空间规划理论:核心是城乡建成环境的空间形态和土地使用规划理论。
(3)城乡建成环境的各种组成部分规划的具体理论:包括道路和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住房和社区、生态和环境保护、历史遗产保护、综合防灾等。
(4)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城乡规划管理不仅是专业技术过程,还涉及到行政、法律、经济机制,形成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具体理论。
2、广泛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只有认识区域、城镇和乡村发展的本质规律,城乡规划才能够合理地配置城乡发展资源、并在付诸实施中取得预期成效。
广州大学0833城乡规划学(新经济与城市空间规划)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6)
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6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城乡规划学(代码: 0833 )二级学科名称:城乡规划与设计(代码: 083301 )二级学科名称:新经济与城市空间规划(代码: 083302 )二级学科名称: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代码: 083303 )二级学科名称:城乡规划空间信息技术(代码: 083304 )学制:3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本学科龚兆先教授、吴志峰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已形成一支由25人组成的学术梯队,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讲师11人,博士10人、硕士15人。
本学科研究突出我校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中心城市,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
在城乡规划学科领域,在城市尺度上,立足广州城市建设实践,积极开展城市规划与住区规划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在区域尺度上,侧重从新经济视角研究大都市空间重组,广东的区域整合和创新城市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城乡规划历史与理论方面,侧重近代城市历史和地方城镇史研究,地方性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与保护规划的研究,观点新、成果多;城乡规划空间信息技术方面,以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GIS技术的应用,在GIS模型、算法与仿真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本学科下属建筑设计研究院拥有甲级建筑设计资质和乙级规划资质,提供了较好的实践平台。
梯队成员参与的科研实践全面覆盖了广东的区域规划、城乡规划、城市设计等各个层面,大范围参与了广州市的重点地区规划和设计项目,并逐步走出广州,参与了全国各地区的规划和设计项目。
近五年研究成果获得了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一项、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一等奖一项、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二等奖一项、广州市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两项、广东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广州市高校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公布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以下简称“新目录”)。
新目录增加了“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
属于工学,专业代码0833。
学科内涵21 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未来20 年中国城镇化进程将对全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党中央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将社会经济、生态资源、生命安全等与城市和乡村建设统筹考虑,作为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
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是支撑城乡建设事业的人才技术的重要保障。
因此,将城乡规划学*作为一级学科进行建设,是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城乡和谐统一的重要支撑性工作。
近二十年来,我国城乡规划学的学科建设发展很快,据2008 年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设有城乡规划专业的大学院校在180 所左右。
办学领域涉及面较广,如建筑类、地理区域类、人文社科类、农林类等。
城乡规划学科的蓬勃发展,使得城乡规划教育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服务的必要性和现实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城乡规划教育正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承担重要社会职能的作用。
城市规划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我国早期城市规划营造思想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经过后世2000 多年的发展,形成以中国为特色的东方城乡规划理论体系和历史发展脉络,对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
世界现代城市规划虽开始于19 世纪的工业革命,但经过100 多年的发展,已在缓解区域与城乡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引导城乡经济建设与发展,维护生态与环境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替代的社会经济价值。
现代城乡规划学科是在借鉴相关学科理论基础上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现代城乡规划学科开拓者霍华德倡导的“花园城市”、格迪斯的“人与自然融合”、芒福德的“区域整体协调”等思想,极大推动、深化和提升了现代城乡规划的理论思想,并在解决工业革命所造成的“城市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作用。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地理科学学院
1.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课程学习与文献阅读及研讨、学位论文写作、 参与课题研究、撰写学术论文等工作交叉融合,同时兼顾学术交流、专业实践与实习等过程 培养,促进研究生能力的综合提高;
2.突出文献阅读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定本学科及相关专业的经典 文献,通过课程考核、进行经典文献阅读报告会等形式强化研究生对经典文献的阅读和理解, 提升专业素质和科学、人文素养;
4.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掌握一门外语,并具备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及撰写外文科研 论文能力,能够进行对外交流;
二、研究方向
1.区域发展与规划 2.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 3.城乡社会空间与社区规划 4.城乡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5.城乡文化景观与旅游规划
三、学制、学分与毕业要求
1.学制 基本学制为三年,最长修业年限为四年。 2.学分要求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 38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 32 学分(包括必修环节), 毕业论文 6 学分。 3.毕业及学位授予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33)
适用专业:城乡规划学(0833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新型城镇化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宽广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方法技术积 累、具有独立进 行学术研 究和社会实 践应用能力 的学术后备 人才和高 层次城乡规 划专门人 才。具体培养目标是:
20
干
课 234000MX354 城乡规划设计实践
40
234000MX355 中国东北区域研究
40
234000MX651 城市社会区规划
40
234000MX652 现代城市设计
40
发
展 234000MX653 土地利用规划
城乡规划一级学科说明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设置说明一、学科简要概况城乡规划学承担了城镇化、地区与区域发展、城市与乡村建设、城乡社会服务,以及物质形态规划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学科领域。
目前的“城市规划”专业为工学门类建筑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
经过新中国60年的建设培育,当前的城乡规划学科已远远跨出了原建筑学的学科范围,已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领域形成庞大的支撑体系。
将城乡规划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和建设,是实现我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之战略目标的历史性选择。
二、学科培养目标城乡规划学以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城乡土地利用和物质空间规划为学科核心,以培养适应城乡规划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目标。
学科领域包括:区域规划和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城乡规划与设计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城乡规划管理、法规和政策体系等。
城乡规划学相对应的学士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目标为: 学士学位:为政府管理部门、规划设计机构、建设与开发企业培养从事城乡规划与设计的专业技术人才。
硕士学位:为教育部门、政府部门、规划设计机构、建设与开发企业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博士学位:针对国家管理机构、教育研究单位、规划设计机构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高层次的研究和管理人才。
三、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1、区域发展与规划: 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政策与战略、区域规划与城镇化。
研究内容为区域发展,城乡统筹,城乡经济学、城乡土地规划,城镇化理论,政策与发展战略等。
2、城乡规划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理论与工程方法。
研究内容为城乡规划理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乡村规划、城乡景观规划、城乡社会性基础设施规划、城乡工程性基础设施规划、新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等3、城镇设计: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村镇设计。
研究内容为城镇设计、乡村建设、城乡景观生态与环境保护等。
4、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 主要研究方向为住房政策与规划(包括房地产)、社区建设规划。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Urban and Rural Planning(学科代码:0833)一、学科概况城乡规划学(Urban and rural planning)是以城乡建成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城乡土地利用和城市物质空间规划为核心内容,与城乡发展政策、城乡规划理论、城乡建设管理等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学科。
城乡规划学将社会经济、生态资源、生命安全等与城市和乡村建设统筹考虑,是我国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城乡和谐统一的重要支撑性学科,也是培养城乡建设事业人才的重要保障。
城乡规划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规划与设计、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及城乡规划管理。
城乡规划学属工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学科代码:0833。
二、培养目标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奋斗的理想和抱负。
系统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能力,具有较强的城乡规划设计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规划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哲学、艺术和人文素养及社会交往能力。
敬业爱岗,身心健康。
毕业后能胜任城乡规划学及相关领域的设计、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1.城乡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城乡规划与设计、城乡交通规划、村镇规划、城市设计);2.城乡发展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城市发展历史与理论、城市更新保护理论与方法、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3.住房与社区发展规划(人居环境发展研究、住区规划与设计、住房政策与住区建设开发);4.生态城市与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城乡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城市安全与防灾);5.城乡规划管理(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城乡建设管理)。
四、学习年限和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时间原则上不超过5年。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总学分最低要求为30学分,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6学分,其中学位课最低要求为18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设置说明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设置说明》一级学科名称:城乡规划学(Urban-Rural Planning)所属学科门类:工学一、本学科简要概况“城乡规划学”是一门研究城乡空间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门复合型学科,主要研究城镇化与区域空间结构、城市与乡村空间布局、城乡社会服务与公共管理、城乡建设物质形态的规划设计等。
城乡规划通过对城乡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控制引导,促进国家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安全、卫生、公平和效率。
“城市规划”教育已从传统的建筑工程类模式转向社会综合管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模式。
将“城乡规划学”作为一级学科设置和建设,不仅是城乡规划教育和学科建设本身的需要,也是国家城乡建设事业的需要,更是国家城镇化战略发展的需要.“城市规划”是原建筑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属工学门类)。
经过新中国60年的建设培育,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专业知识结构完整,在人才培养与使用方面,建有专业评估、执业资格制度。
在全国城乡规划学界、业界均已形成一定规模和有力支撑,学科内涵远远超出原建筑学一级学科所涵盖的“二级学科”范围。
二、本学科培养目标“城乡规划学”以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为研究对象,以城乡物质空间规划与设计为学科核心,以培养适应城乡规划与建设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目标。
对应“博士生、硕士生、学士生”三个层次培养。
(一)博士学位:为政府管理部门,教育、研究、规划设计单位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高层次的研究和管理人才。
(二)硕士学位:为政府管理部门,教育、规划设计单位,建设与开发企业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三)学士学位:为政府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单位,建设与开发企业培养从事城乡规划与设计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一)区域发展与规划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政策与战略、区域规划与城镇化。
研究内容为区域发展,城乡统筹,城乡经济学、城乡土地规划、城镇化理论、政策与发展战略等。
城乡规划一级学科设置说明
附件二: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设置说明一级学科名称:城乡规划学所属学科门类:工学一、学科简要概况城乡规划学承担了城镇化、地区与区域发展、城市与乡村建设、城乡社会服务,以及物质形态规划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学科领域。
目前的“城市规划”专业为工学门类建筑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
经过新中国60年的建设培育,当前的城乡规划学科已远远跨出了原建筑学的学科范围,已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领域形成庞大的支撑体系。
将城乡规划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和建设,是实现我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之战略目标的历史性选择。
二、学科培养目标城乡规划学以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城乡土地利用和物质空间规划为学科核心,以培养适应城乡规划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目标。
学科领域包括:区域规划和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城乡规划与设计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城乡规划管理、法规和政策体系等。
城乡规划学相对应的学士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目标为:学士学位:为政府管理部门、规划设计机构、建设与开发企业培养从事城乡规划与设计的专业技术人才。
硕士学位:为教育部门、政府部门、规划设计机构、建设与开发企业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博士学位:针对国家管理机构、教育研究单位、规划设计机构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高层次的研究和管理人才。
三、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1、区域发展与规划: 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政策与战略、区域规划与城镇化。
研究内容为区域发展,城乡统筹,城乡经济学、城乡土地规划,城镇化理论,政策与发展战略等。
2、城乡规划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理论与工程方法。
研究内容为城乡规划理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乡村规划、城乡景观规划、城乡社会性基础设施规划、城乡工程性基础设施规划、新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等3、城镇设计: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村镇设计。
研究内容为城镇设计、乡村建设、城乡景观生态与环境保护等。
一级学科名称(代码)城乡规划学(0833)
一级学科名称(代码):城乡规划学(0833)第一部分本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一、学科方向与特色1.学科方向。
明确建有至少3个相对稳定的本一级学科的主干学科方向,具体主干学科可参见《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
至少有1个本单位的特色学科方向。
2.学科特色。
特色学科与国家和所在区域城乡发展需求契合,体现地域和交叉特色,并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学科队伍3.人员规模。
专任教师不少于2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不少于3人。
4.人员结构。
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不低于50%。
有一定比例师资具有连续超过10个月在海外或境外城乡规划学相关专业留学并获得学位、访学或工作经历。
5.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
每个主干学科方向有不少于1名正教授或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作为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近5年来科研成绩突出。
主要学科带头人应主持并完成过国家级课题,具有3项以上高水平学术成果(含核心期刊论文、专著、专利、省部级以上科研或规划建筑设计类奖项等),至少1名学科带头人已具有博导资格。
学术骨干应主持并完成过省部级以上课题。
三、人才培养6.培养概况。
近5年内在城乡规划学或建筑学、风景园林、地理学等相近一级学科内已授予的硕士学位人数应不少于25名,在学研究生规模应不少于12名。
硕士学位授权点应通过城市规划与设计或建筑学、风景园林、地理学等相关专业专项评估,并达到“合格”以上标准。
7.课程与教学。
具备开设一定数量高水平博士研究生课程及专题讲座的条件,已开设的硕士专业核心课程应与申报的主干学科方向契合,并已开设或有能力开设城乡规划研究方法类专业课程。
课程内容充实,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研究分析和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8.培养质量。
所培养的研究生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
近5年有一定比例的硕士毕业生继续攻读国内外博士研究生。
有一定比例的在读研究生能够发表高水平论文或其他科研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33城乡规划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城乡规划学(英文)名称:Urban and Rural Planning一、学科概况作为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和互为因果的。
城市的出现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但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城市发展是非常缓慢的。
从18世纪开始,起源于欧洲国家的工业革命引领人类社会经历了工业化进程。
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的空间形态,能够有效地满足工业生产所要求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工业化不仅促进了既有城市的不断扩展、而且导致新兴城市的大量形成。
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历程表明,随着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城市化进程又会趋于平缓。
当今,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50%,城市成为人类聚居的主要空间形态。
在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的快速膨胀导致严重的城市问题,包括住房短缺、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特别是城市的公共卫生问题非常严重。
在19世纪,欧美国家经历了一系列的城市改良实践。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53年开始巴黎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建,1893年芝加哥推行大规模的“城市美化运动”;一批社会思想家(通常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各种理想城市的发展愿景,并有少量并不成功的建设实践;一些企业主出资建造“公司城”,为员工们提供居住条件,以摆脱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
这些城市改良实践为城乡规划学科的诞生奠定了社会基础。
1898年,英国的城市改良者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一书,提出“田园城市”的理论,并于1903年开始,在英国的莱契沃斯进行第一个田园城市的建设实践。
霍华德被誉为现代城乡规划理论的奠基人和现代城乡规划实践的先驱者。
1909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其它工业国家也相继完成了城市规划立法,标志着城乡规划成为西方国家的政府管理职能,现代城乡规划学科的也就应运而生。
在欧洲,1909年英国利物浦大学最早设置了城市规划专业。
在美国,1923年哈佛大学率先开设了城市规划课程。
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城乡规划学科经历了不断变革和逐渐成熟的过程。
早期城乡规划学科的关注重点是城乡物质形态,主要领域包括城市设计、交通和市政工程规划。
二次大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基于设计-工程传统、以物质形态为重点的终极蓝图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城乡发展的实践需求,物质形态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综合规划成为城乡规划范型,理性的和系统的规划过程成为城乡规划学科的关注重点,规划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系统科学的重要影响。
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矛盾加剧,城乡规划成为协调社会多元利益的公共政策过程,规划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科学的影响,包括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行政学、法学和公共政策学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城乡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成为城乡规划学科的关注重点,规划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多地受到生态学和环境学的影响。
在城乡规划学科的关注重点从设计-工程领域扩展到社会-经济领域、政策-体制领域和生态-环境领域的同时,城乡规划方法和技术也是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计量分析和数学模型广泛地用于城市土地使用-交通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规划。
进入20世纪8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为城乡规划中计量分析和数学模型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先进技术。
到了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为城市发展资源的空间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在城乡规划中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
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城乡规划学的关注重点伴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需求而不断变化,并且不断地吸纳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变革中成为越来越成熟的学科。
二、学科内涵1. 研究对象和理论现代城乡规划作为政府管理职能,是基于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发展目标,以城乡建成环境为对象,以土地使用为核心,通过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对于城乡发展资源进行空间配置、并使之付诸实施的公共政策过程。
因此,城乡规划学科具有科学、技术、人文、艺术、社会学科的综合属性,其理论体系包含五个基本领域。
城乡发展理论:只有认识区域、城镇和乡村发展的本质规律,城乡规划才能够合理地配置城乡发展资源、并在付诸实施中取得预期成效。
由于城乡发展的影响因素涉及社会、经济、体制、历史、文化、技术、生态、环境等许多维度,城乡发展理论并非单一学科能够完全涵盖。
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生态学、环境学等分别从各自的学科视角研究城乡发展的规律,由此形成以城乡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集群。
城乡发展理论是城乡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不仅涉及到众多学科的各自研究成果,而且关注城乡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综合效应,因为城乡发展是多维度的空间现象。
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主要阐述城乡规划的基本属性,包括城乡规划的作用、过程和价值取向等。
比如,城乡规划中各种利益相关方发挥的不同作用,城乡规划过程从终极蓝图模式到综合理性模式的不断演进、城乡规划中的以经济效率为主和以社会公平为主的价值取向。
城乡空间规划理论:核心是城乡建成环境的空间形态和土地使用规划理论。
由于各个国家的城乡规划体系不同,城乡空间规划理论的研究领域也会略有差异,但可以从地域范围和规划层级两个方面进行界定。
在我国,城乡规划的地域范围分为区域、城市、镇和乡村四种类型。
其中的城市和镇规划又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层级,由此形成各个领域的具体理论。
城乡建成环境的各种组成部分规划的具体理论:包括道路和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住房和社区、生态和环境保护、历史遗产保护、综合防灾等。
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城乡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目的是要确保以土地使用为核心的城乡建成环境的各项建设活动符合城乡规划确定的长远目标和整体效益。
城乡规划管理不仅是专业技术过程,还涉及到行政、法律、经济机制,形成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具体理论。
2. 知识基础现代城乡规划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以土地使用为核心的城乡建成环境,以满足城乡发展的空间需求为目标。
城乡规划学科的知识基础包括三个主要领域,即城乡建成环境发展规律、城乡建成环境规划编制、城乡建成环境规划管理。
城乡建成环境发展规律:从工程、社会、经济、体制、历史、文化、技术、生态、环境等许多维度,认识城乡建成环境发展规律。
尽管这些知识建立在许多相关学科的基础上,但城乡规划学不仅关注各个因素对于城市建成环境的影响,而且强调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综合效应。
城乡建成环境发展规律为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城乡建成环境规划编制:涵盖各种地域、层级、类型的空间规划和形态设计原理和方法。
在地域上,包括区域、城镇和乡村规划原理和方法;在层级上,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原理和方法;在类型上,包括道路和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住房和社区、生态和环境保护、历史遗产保护、综合防灾等规划原理和方法。
城乡建成环境规划管理:包含各种地域、层级、类型的城乡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法定管理程序,还包括城乡规划法规和政策的内容和体系。
由于城乡发展的多种目标取向和城乡建成环境的多种影响因素,城乡规划学科要求相当宽泛的知识基础,还涉及到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在城乡规划科学中的综合应用,主要包括设计-工程领域(建筑学、风景园林学、交通运输工程、市政工程、艺术学)、社会-经济领域(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策-体制领域(法学、公共管理)、生态-环境领域(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方法-技术领域(数学、系统科学、地理信息系统)。
3. 研究方法城乡规划学科具有多学科和跨学科的属性,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城乡规划中通常采用调查、分析、预测和评价的相关研究方法。
调查方法:城乡规划作为理性的决策过程,必须建立在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调查方法就是为了有效地获取与城乡规划相关的各类信息。
城乡规划的调查方法与研究目的和对象有关,可以分为文献方法、问卷方法、访谈方法和观察方法,各种方法都有适用性和局限性。
城乡规划中的大量调查多采用文献方法,与城乡规划相关的主要文献来源包括各类地图(如地形图)、统计资料(如各个层面和不同领域的统计年鉴)、普查资料(如人口普查、建筑普查、企业普查)、文件资料(如相关的规划文件和其他政府文件)、档案资料(如地方志和专题志)。
问卷方法可以了解各种利益相关方对于城乡建成环境的现状满意程度和未来选择意愿、对于上一轮城乡规划的实施效果评价和新一轮城乡规划的利益诉求。
与问卷方法相似,访谈方法也适用于利益相关方的态度和行为调查,可以是直接访谈或电话访谈,也可以是单独访谈或集体访谈(如针对规划议题的公众评议会或听证会)。
在建成环境的使用行为调查中,还经常采用情景访谈,即在现场进行访谈。
由于访谈方法的成本较高,因而它只适用于那些只有通过访谈才能获得有效信息的调查工作。
观察是城乡规划中经常采用的调查方法,特别适用于城乡建成环境的现场调查工作,比如对于城市土地使用状况的现场踏勘和对于交通流量分布状况的现场记录等。
分析方法:对于调查获得的各类信息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从中揭示研究对象的演变特征和因果机制,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相关依据。
城乡规划中的信息分析工作包括状态分析、相关分析和因果分析。
状态分析包括非空间状态和空间状态。
比如,城市居住水平的非空间状态可以采用平均值、频率和离散系数等统计变量加以表征,而城市居住水平的空间状态则是不同居住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关分析是要测度城乡规划中各种要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及其强弱程度,如居住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分布、公共交通可达性和土地开发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在经验层面上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要在理论层面上进行因果分析,以解析城市要素之间的因果作用机制。
比如,公共交通可达性是如何影响土地开发强度的,或者土地开发强度对于公共交通可达性的相应要求。
预测方法:城乡规划建立在对于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合理预测的基础上,使各种发展资源的空间配置能够满足未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需求。
因此,城乡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于规划期限内各个阶段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进行预测,作为资源配置的依据。
比如,城乡人口规模预测是城乡发展前景研究的一项核心内容,它影响到各种发展资源的空间配置。
评价方法:城乡规划中的评价工作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发展条件评价(如城市建设用地的适用性评价)和规划方案及其实施效果评价。
与许多社会科学相似,城乡规划中的评价工作也面临一些难以回避的难题。
首先,城乡规划中的评价工作往往是多目标的,这些目标(如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之间往往又是相互冲突的;第二,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往往带有主观性,取决于不同的价值取向;第三,有些因子的评价标准往往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更增加了综合评价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