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发展背景下的基础教育设施规划模式探讨--以《北京市怀柔区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为例

合集下载

全力服务科学城建设,推进城教融合发展——访北京市怀柔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怀柔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徐志芳

全力服务科学城建设,推进城教融合发展——访北京市怀柔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怀柔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徐志芳

区域教育EDUCATOR42全力服务科学城建设,推进城教融合发展——访北京市怀柔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怀柔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徐志芳文 | 周丽 策划 | 彭瑞敏让科学融入教育、教育融入城市《教育家》:目前,怀柔正积极优化以生态涵养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影视文化、休闲会展三大功能区为支撑的“1+3”发展模式,怀柔区的功能新定位和发展新形势给区域教育带来了哪些影响和挑战?徐志芳:怀柔区不仅是北京市重要的生态涵养区,还是首都功能的重要承载区。

怀柔的功能新定位和发展新形势给区域教育带来的影响和挑战主要有五点。

一是区域城市战略定位和发展新格局对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出新要求。

二是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品质给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带来新挑战。

三是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平台,为人才培养和育人方式的变革迎来新机遇。

四是一流创新主体和高水平科学家群体的集聚,催生了高品质、多元化、国际化教育新需求。

五是首都教育迈向高水平教育现代化,要求怀柔教育深化改革创新,实现整体跨越式发展。

《教育家》:针对上述挑战和机遇,怀柔教育确立了怎样的指导思想,又如何进行战略布局,推进“城”“教”融合发展?徐志芳:我们紧紧扣住科学城建设的目标与任务,直面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紧迫性、重要性问题,聚焦发展难题短板,紧密结合科学城空间规划、产业、就业、人口等布局的调整,优化区域教育资源布局,持续有序地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区域教育资源布局上,长远来看,随着怀柔人口的增长、结构的变化及教育质量的提升,社会对基础教育学位和相应教育配套设施的需求必然增加。

因此,“十四五”期间,怀柔将面临大量的学校建设任务,包括扩建中的北京一零一中学怀柔分校高中部和计划建设的中关村三小怀柔分校、北京市第三实验学校、科学城国际学校、国际人才社区幼儿园等。

其中,北京市第三实验学校为怀柔首所市教委直属学校,十二年一贯制,拟由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承办。

其办学起点、建设标准和办学质量都比较高,也是大家很期待的一所学校。

043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相关思考——以北京密云为例

043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相关思考——以北京密云为例

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相关思考——以北京密云为例曹培灵【摘要】随着密云县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县域人口流动明显,使得县城地区人口增加,县域北部和山区的乡镇人口减少。

人口分布的变化带来了生源的流动,使得基础教育设施的供给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如县城基础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县域各乡镇生源不足,影响办学质量。

针对这些问题和新的发展趋势,提出县城地区重点“扩容”,县域各乡镇重点“提质”,并配合相关政策的规划策略。

最后结合密云教育专项规划提出了对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的五点思考:把握恰当的编制时机,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强化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鼓励公众参与规划的全过程;树立城乡统筹的规划观;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标准规范。

【摘要】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密云;县城;县域各乡镇1.研究背景2011年底,北京市教委和规委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部署,要求全市各区县加快推进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密云是北京市的远郊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县政府也提出了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的要求。

本次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是密云教委牵头、规划局配合。

规划范围为密云全县域,包括县城及县域各乡镇,面积约2229.45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2—2020年。

此外,密云新城规划(总体规划)和街区控规已基本完成。

本次教育专项规划应注重同以上规划的衔接,使总体规划和街区控规落到实处,改善全县基础教育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

2.密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从密云县基础教育设施的发展现状来看,存在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2.1县城人口持续增长,学位供给趋于饱和,且部分学校用地面积窄小,拓展空间不足县城人口持续增长。

2003年底县城总人口为166267人。

根据总体规划预测:县城地区2010年人口规模为25万,2020年人口规模为38万。

李连鑫:坚持内涵式发展 构筑优质均衡的怀柔教育

李连鑫:坚持内涵式发展  构筑优质均衡的怀柔教育

李连鑫:坚持内涵式发展构筑优质均衡的怀柔教育作者:李连鑫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年第10期窥一斑而知全豹,喇叭沟门学校的发展正是“深综改”背景下怀柔教育迅速发展的缩影。

近几年,怀柔区在推进教育均衡,促进优质发展方面做了诸多有益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于怀柔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怀柔区教委主任李连鑫早已胸有丘壑。

“十三五”时期,怀柔区将围绕“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怀柔教育”的目标,聚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两大主题,健全“完善学区制建设的统筹教育机制、服务全民的终身教育机制、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协调教育机制”三大机制,坚持“优质化、均衡化、特色化、法治化”四条路径,强化“促进公平、立德树人、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五个着力点,全力构筑教育优质均衡之路,让每所学校都精彩,让每个孩子都成功。

在资源供给端提质,缩小城乡校际差距为了缩小与市区教育的差距,给怀柔的孩子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怀柔区不断深化与西城、东城、海淀的战略合作。

目前,全区有52所中小学、幼儿园通过城乡一体化学校(如:北京一零一中学怀柔校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怀柔分校)、名校分校(如:光明小学怀柔分校、黄城根小学怀柔分校等)、教育集团成员校(如:怀柔三小、北房镇中心小学成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手拉手学校(如:怀柔一中与北京四中、怀柔一小与北京小学、九渡河镇中心小学与史家小学)等形式,借助市区优质校资源优势,在干部教师挂职、教学研讨交流、学生实践活动等方面深化合作,在课程建设、教学教研等方面学习借鉴市区优质校的经验,提升办学品质,提高教育质量。

在“十三五”时期,怀柔区还将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学校,由人大附中实行一体化管理,建立起从幼儿园到高中的高端教育体系。

在此基础上,2014年9月,区教委推出教育综合改革新举措,建立了城区校、平原校和山区校深度合作的教育联盟,试行学区制建设。

怀柔区工程建设方案

怀柔区工程建设方案

怀柔区工程建设方案一、综述怀柔区是北京市的一个行政区,地处北京市东北部,被誉为"北京后花园",区内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景点众多,是北京市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旅游胜地。

近年来,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怀柔区面临着大量的工程建设需求。

为了推动怀柔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工程建设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怀柔区的工程建设进行全面规划,以期为区域发展提供一系列可行的建设方案。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 完善路网建设怀柔区地处京郊,交通条件相对滞后,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化路网,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建议加大对主干道路的改造升级力度,扩建道路、新建快速路、提升路面硬化率,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

2. 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和发展,提高公交车运营密度和覆盖面,引入新能源公交车,建设更多的公交站点和场站,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布局,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

3. 发展铁路交通怀柔区地势平坦,适宜发展铁路交通。

建议加快怀柔城际铁路的规划和建设进程,增加怀柔区与北京市区的铁路联系,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4. 完善交通配套设施加强交通信号灯、立交桥、地下通道等交通设施建设,提高交通安全、便捷性和舒适度。

三、生态环保设施建设1. 加强水环境治理怀柔区依托怀柔水库等水资源,需要加强对河流、湖泊的保护和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水环境质量,增加水域景观,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2. 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风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3. 建设生态园林加大对林地的保护力度,增加绿化覆盖率,建设更多的公园、植物园、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园林,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

四、基础设施建设1. 完善供水系统怀柔区水资源较丰富,但仍需加大对供水系统的改造和扩建力度,提高供水系统水质、供水量和供水稳定性。

2. 完善供电系统加大对供电系统的改造和扩建投入,提高供电系统的供电质量和供电稳定性,满足区域发展对电力需求。

基础教育设施建设规划(精选3篇)

基础教育设施建设规划(精选3篇)

基础教育设施建设规划(精选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基础教育设施建设规划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基础教育设施建设规划篇一]把基础教育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裴娣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

” 裴娣娜: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能源、交通、电力、电讯、环境等,是发展地方经济的物质载体和强有力的支撑,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城乡现代化建设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和影响。

基础教育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在制定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要将基础教育列入议事日程,与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列纳入整体发展规划。

这一前所未有的举措,提升了基础教育的战略地位,基础教育成为重要的公共事业,是政府行为。

记者:当前,“要落实把基础教育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哪些矛盾和挑战?裴娣娜:首先是教育投入力度不够,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按照知识经济的标准,教育经费占GNP 的比重应达到6%—8%,我国还不到3%,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早在十年前,世界各国的平均水平已达 5.1%,其中发展中国家为4.1%。

正是由于国家公共教育经费总量短缺,投向基础教育的份额偏低,导致危房改造、拖欠教师工资以及辍学率等问题长期不能很好解决,从根本上影响了办学质量。

二是优质教育资源极为短缺,且教育资源利用率低。

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对教育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是,现有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合理,优质教育资源极为短缺且集中在大中城市,不利于贫困地区、弱势人群的教育发展。

将基础教育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以上问题的解决,为我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记者:由于基础教育在提高人民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在构建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在一代人一生发展中具有的奠基作用,世界各国均十分关注基础教育的发展,并把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

怀柔新城规划2002020

怀柔新城规划2002020

怀柔新城规划 2005年-2020年前言2005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确定怀柔新城是北京东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5月,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将怀柔区定位为生态涵养发展区,明确提出了建设首都坚实的生态屏障和市民休憩的理想空间的战略任务。

为了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认真贯彻首都发展对怀柔新城提出的战略要求,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北京市规划委与怀柔区政府联合组织开展了怀柔新城的规划编制工作。

新城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首都和谐社会、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重要举措。

怀柔新城规划以“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工作组织方式,以创新、整合、提高、细化为手段,落实新定位、贯彻新理念,深入分析怀柔新城发展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在明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新城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高效集约配置城市发展资源,合理规划城乡发展布局,并与“十一五”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为保障怀柔新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规划编制充分利用广泛的智力资源,加强新城规划编制的综合性和科学性,将多项专题研究成果作为本次规划的主要参考和技术支持。

本次规划编制的技术总负责单位为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要协作单位有北京二十一世纪城市生态研究院、清华安地城市生态研究所(承担生态专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城市设计专题)。

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组织协调单位为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怀柔分局。

目录第一部分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新城发展定位与城市规模 (3)第二部分 (9)第三章城乡布局与发展策略 (9)第四章新城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14)第三部分 (17)第五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17)第六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23)第七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25)第八章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利用 (28)第九章市政基础设施 (37)第十章综合交通体系 (47)第十一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52)第四部分新城建设引导 (58)第十二章分区建设与城市风貌引导 (58)第十三章新城近期发展与实施保障 (61)第一部分第一章总则1.1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怀柔教育未来发展规划方案

怀柔教育未来发展规划方案

怀柔教育未来发展规划方案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人才的重要环节,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怀柔区作为北京市科技创新示范区,教育发展的规划方案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怀柔教育的未来发展规划方案,以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指导。

教育发展现状怀柔区目前的教育水平较高,教育资源相对充足,各级学校数量众多,学生总数不断增加。

怀柔区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人才培养也在增强。

然而,怀柔教育仍面临以下问题:1. 教育资源不均衡:城区的高水平学校资源相对集中,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

2. 教育体制不够灵活:传统的教育体制难以适应未来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变革。

3. 教育质量不均衡:部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有待提高,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4. 缺乏教师培训机制:教师培训管道不畅,导致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

未来发展规划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提高怀柔教育质量,我们提出以下发展规划方案:1. 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在怀柔区,学校的布局应该更加合理,均衡分布教育资源,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应得到重视和加强。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优秀的教师和学校到农村地区工作,鼓励城区的学校与农村学校开展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2.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怀柔区应积极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加强教育育人的功能,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打破传统的教育边界,提供更灵活和多元的学习机会。

3. 提高教育质量和师资力量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力度,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条件。

同时,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此外,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机制,提供更多的培训资源和机会,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4. 引进高技术教育资源怀柔区作为科技创新示范区,应当充分利用科技教育资源,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和教育机构。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整体优质发展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整体优质发展

育。

聚焦课堂,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为目的,狠抓课堂效率;聚焦课外,以让孩子从小掌握体育、艺术等特长,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狠抓教育特色。

2012年,将先期启动9个试点校进行试点改革,大力抓素质教育,培养高分高能的学生。

怀柔区还把“创新”和“开放”作为两个着力点,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搞好开放教育。

先后与首师大、西城15校、美国卡士其大学、意大利热那亚学校等国内外名校展开教育交流合作,开展“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研究,不断拓展对外合作领域,推进教育思想研究。

同时,加强区域内部的校际合作,使山区、平原和区直学校,形成弱势向优势靠拢,优势向弱势支援的局面。

基础教育对社会全面发展、地区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他们将学校的教学设施、图书资源、活动场所及教育技术资源全面向社会开放,让更多的已走出校门的受教育者和社会成员享受优质资源的教育,实现教育资源社会共享;通过《怀柔教育》杂志、《怀柔教育信息》、《怀柔教育报》及网络信息平台,打造“一报、一刊、一网、一台”服务体系,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打通学校与社会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形成教育合力。

怀柔区还有效整合区域内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才优势,以街道(社区)、老年大学为龙头,以居委会教学点为基础,分层次、多内容、多形式地开展各类社区教育培训和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社区居民的业余精神生活。

让教育工作成品牌。

责任编辑 张小华。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智慧怀柔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智慧怀柔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智慧怀柔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04•【字号】怀政办发[2012]33号•【施行日期】2012.07.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智慧怀柔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怀政办发〔2012〕33号)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加强智慧怀柔建设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二年七月四日关于加强智慧怀柔建设工作的意见为加快推动“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发展,明确“智慧怀柔”建设的发展目标、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智慧北京行动纲要的通知》(京政发〔2012〕7号),现就加强“智慧怀柔”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智慧怀柔”建设的重要意义“智慧怀柔”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是从“数字怀柔”向“智慧怀柔”的全面跃升。

建设“智慧怀柔”,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资源配置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发挥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引领支撑作用,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生产和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强城市运行和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对怀柔抢占未来信息化制高点,全面推进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智慧怀柔”建设的重要意义,紧紧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扎实推进“智慧怀柔”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发展目标与思路(一)发展总体目标。

争取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信息化应用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提升高效服务、精细管理和转型发展的三大能力,初步建成以电子政务为支撑的高效服务型政府,基本实现城市运行的智能化管理,以两化融合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涵式增长的发展轨道。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2.30•【字号】怀政发[2006]39号•【施行日期】2006.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怀政发〔2006〕39号)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十一五”时期是首都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怀柔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为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大力推进怀柔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依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京政发〔2006〕11号),结合怀柔区“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发展整体规划,现就“十一五”时期我区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立并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以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为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服务,特别是要为提高企业劳动者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服务;为京北郊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为实现怀柔经济社会战略大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立足怀柔,服务北京,使职业教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学校硬件设施达到国家办学标准,师资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实现新增劳动力就业前都能接受职业教育的目标,同时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针对各行业进行长短期相结合的职业培训。

优先满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并为京北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较高质量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完成职业学校布局调整。

在合理规划布局、整合现有各类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建设1所高等职业学院(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建设1所中等职业学校(怀柔区第一职业高中)。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怀柔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的批复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怀柔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的批复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怀柔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1.05•【字号】京政函[2007]8号•【施行日期】2007.01.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怀柔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的批复(京政函〔2007〕8号)怀柔区人民政府:《怀柔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以下简称《怀柔新城规划》)已经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第27次全体会议和市委专题会议审议通过,现就有关问题批复如下:一、同意《怀柔新城规划》。

《怀柔新城规划》立足于深化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为指导思想,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的指导意见,符合怀柔区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对于推动怀柔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保障实现北京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怀柔新城是北京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是首都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会议旅游休闲基地。

怀柔区的发展建设,要按照推进首都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与中心城和其它新城的良性互动,积极推进中心城人口和职能的疏解,促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要在《怀柔新城规划》的指导下,提高区域生态涵养能力,大力发展旅游休闲等生态友好型产业,积极培育研发创意等新兴产业,建设现代化的山水宜居新城。

三、同意《怀柔新城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怀柔区全部行政区域。

在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的规划管理,按照构建“北部山区生态涵养区-中西部生态旅游发展区-南部新城发展区”的区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要求,保障并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怀柔新城的建设,要突出自然山水与城市组团有机融合的鲜明特色,保持尺度宜人的城市风貌,提高建设品质。

加强重点镇的建设,使其成为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城镇组团。

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新城基础教育设施配套标准研究——在大兴新城规划中的研究、发现与启示

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新城基础教育设施配套标准研究——在大兴新城规划中的研究、发现与启示
1所 示
龄结 构 变化 及 人 口总 量 增 长 引 起 的学 生 数 量 的 变
化; 另一个 是生 均 用地 标 准 方 面 的差 异 。 由于 新 城
属于城 市化快 速发 展地 区 , 其 特 点 和发 展 趋 势 来 从 看, 其人 口数量 和结 构 都 将在 较 长 的 一段 时 间 内发
【 要】 摘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 的过程 中, 新城 由于外来人 口多, 口年龄 结构年 轻化 , 人 用地 条件不 同, 同时还要接 纳一部分农村 生
源, 因此 其 基 础 教 育 设 施 配 套 千人 指 标 明 显 比 中心 城 区 高 。这 不 仅 是 从 大 兴 新 城 研 究 中得 出 的结 论 , 时也 在 与 其 它 城 市 新 同 区的 标 准 比 较 中得 到 了印证 。这 说 明 , 于城 市化 快 速 发 展 地 区不 能 简单 套 用 现 行 标 准 , 其进 行 专 门 的研 究 是 有 必 要 而 且 对 对 也 是 有 意 义 的 。 论 文 以 大兴 新 城 为 案 例 , 细介 绍 了新 城 基 础 教 育 设 施 配 套 标 准 的研 究思 路 、 程 和 分 析 发 现 , 从 人 口结 详 过 并 构 、 乡统筹 、 准 比 较 、 案研 究 四 方 面 总 结 了对 其 它新 城 规 划 有 借 鉴 意 义 的 启 示 。 城 标 个


×
! I 兰 H 兰 I !
f 学数 1 生
L — —


珏 鎏 - s 堕
1 4

÷ 匣
◆ 匝
÷

图 1 大 兴 新 城 基 础 教 育设 施配 套 千 人 指 标 研 究 思 路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怀柔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怀柔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怀柔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1.23•【字号】怀政发[2013]3号•【施行日期】2013.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怀柔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怀政发〔2013〕3号)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怀柔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已经2012年第10次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2013年1月23日怀柔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第一章重点鼓励产业方向第一条大力支持总部类企业、上市企业、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等高端产业业态在怀发展壮大。

第二条文化创意产业中优先发展影视产业,重点吸引产业链条中的投资制片、后期制作、交易发行等核心环节,同时发展动漫游戏、数字演艺、广告传媒、艺术品交易和旅游休闲娱乐等产业。

第三条科技研发及高新技术产业中优先发展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技术服务业以及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第四条休闲旅游会展业中优先发展高端政经会议、特色展览、品牌性会展活动,高端旅游产品、新兴旅游业态、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开发。

第五条商贸金融服务业中优先发展中高端商业设施及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后台和股权投资基金。

第六条高端制造业中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汽车整车制造业、汽车关键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知名食品饮料制造业、高端包装印刷业。

第二章产业空间布局第七条影视文化产业项目原则上在以杨宋镇为核心的平原地区东南部发展。

第八条科技研发、现代制造业项目原则上在以雁栖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的平原地区东北部发展,汽车及零配件项目原则上在庙城镇南部地区发展。

2024年怀柔区工作计划

2024年怀柔区工作计划

2024年怀柔区工作计划引言怀柔区作为北京市的一个辖区,始终致力于促进区域发展、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2023年的基础上,怀柔区制定了2024年的工作计划,旨在进一步推动区域发展,提升居民福祉。

1. 经济发展在2024年,怀柔区将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具体举措包括:•加强对创新企业的扶持,提供优惠政策和场地资源,鼓励科技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发展。

•加强与各级政府和企业合作,推动怀柔区与北京市乃至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外资和投资项目进入怀柔区,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2. 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方便程度,怀柔区将在2024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环境。

具体计划包括:•加大对道路和交通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力度,提升交通流畅度,减少交通拥堵情况。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的数量和质量。

•加强市容市貌管理,提升城市环境的整体美观度。

3. 教育与人才培养怀柔区注重教育与人才培养,为了促进区域发展、提高人力资源质量,2024年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

•建立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4. 社会事务与民生改善怀柔区一直关注社会事务和民生改善,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

2024年,怀柔区将继续推进以下工作:•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等制度。

•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力度,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等。

•加强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5. 生态环境保护怀柔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为了保护好这一宝贵的财富,怀柔区将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

2024年的工作重点包括:•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升空气质量和水质的水平。

怀柔科学城规划

怀柔科学城规划

怀柔科学城规划怀柔科学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是北京市科技创新示范区和科教创新区的一部分。

规划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将成为一个集科教研、用地创新、产业聚集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城。

怀柔科学城的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园区布局:怀柔科学城将根据功能分区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布局,主要分为科教研区、科技创新区、产业发展区和居住配套区。

科教研区将建设高水平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提供良好的科研和教学环境;科技创新区将吸引和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孵化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区将打造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升级;居住配套区将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和生活配套设施。

2.产业发展:怀柔科学城将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着力打造一批高端制造业和科技型企业。

同时,科学城将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创业型企业,为科技创新和转化提供优质服务。

3.人才引进:怀柔科学城将重点引进优秀人才,为他们提供优越的科研和创新环境,搭建创新平台,提供创新支持。

科学城将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吸引国内外顶尖人才,打造一支高水平、高效能的科技团队。

4.基础设施建设:怀柔科学城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研究设施、孵化器和试验基地,完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

科学城将打造智能化、绿色环保的城市,为科研和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

怀柔科学城的建设将对推动北京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科学城的规划和建设将吸引大量的科研人员和创新创业者前来发展,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北京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科学城的建设还将为怀柔区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带动就业增长和产业升级。

城乡一体化办学模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探访北京第一零一中

城乡一体化办学模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探访北京第一零一中

北京教育故事BEIJING EDUCATION STORY城乡一体化办学模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探访北京第一零一中怀柔校区小创客活动□本刊记者卢秋红徐靖程3月底的一天,本刊记者乘车前往北京第一零一中怀柔校区,探访学校的小创客活动开展情况。

怀柔区地处燕山南麓,位于北京市东北部。

怀柔科学城是北京市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背景下布局的“三城一区”中的一城.作为科学城基础教育配套设施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一零-中怀柔校区于2014年建校,至今已将近5年。

据介绍,校区采取城乡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期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进这所新建学校,了解 学校有哪些独特之处吧。

近年来,时常发生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空气净化器是人们净化室内空气、“对抗”雾霾污染的主要选择之一。

一零一中怀柔校区的学生与怀柔区实验小学的学生在偶然的机会产生了研制空气净化器的想法。

只有想法,并不代表着能够实现,于是,他们找到了学校科技教师苗琼,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圆了自己的创意梦。

在2018年吉隆坡“工程与科学展(KLESF)国际挑战赛”上,一款特别的空气净化器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并得到了组委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这就是由北京第一零一中怀柔校区赵康丞同学和北京市怀柔区实验小学陈世豪、周梦莎同学共同研制的“自制空气净化器”.萌发这个项目的想法是源于三位同学对于生活的细心观察和对科技发明的浓厚兴趣。

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他们有的刚升入初一,有的还是小学生,从开展项目研究到参加比赛,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困难并没有压倒他们,而是给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通过项目研究和参赛,他们在增长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能力.学生们体会到了科学的严谨,打开了前沿知识的宽阔视野,加深了对科技创新的认识.用孩子们自己的话说,他们在整个过程中是快乐的,他们收获的是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付出全部努力的过程和不曾动摇的信念。

北京城市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价与规划路径

北京城市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价与规划路径

2023-11-06contents •引言•北京城市基础教育现状分析•北京城市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价•北京城市基础教育规划路径分析•研究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目录01引言北京作为全国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之一,基础教育的空间公平问题仍然存在。

通过对北京城市基础教育空间公平的评价和研究,可以为提高城市基础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提供参考。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通过对北京城市基础教育的空间分布、资源配置、学校规模及周边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价其空间公平性。

研究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数据分析和GIS技术应用等。

研究内容与方法02北京城市基础教育现状分析北京城市基础教育空间分布中心城区教育资源密集,教育水平较高,但存在分布不均的现象。

郊区及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优质教育资源不足。

城市发展新区及大型居住区等新兴区域教育需求增长迅速,但配套教育设施建设滞后。

北京市基础教育资源总量丰富,但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

不同区域之间教育资源供给存在差异,中心城区及部分郊区教育资源供给相对充足,而远郊区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新兴区域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教育需求。

中心城区和部分郊区学校教学质量较高,而远郊区和农村地区学校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新兴区域学校发展迅速,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北京市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水平较高,但存在区域和校际之间的差异。

03北京城市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价空间公平概念空间公平是指不同空间位置的个体在获取基础教育资源时所面临的公平程度。

评价标准包括入学机会的公平、教育质量的公平、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等。

空间公平概念及其评价标准北京城市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选取考虑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学校布局、交通便捷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等定量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北京城市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价方法与实证分析评价方法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将多个指标综合成一个指数,以便全面评估北京城市基础教育空间公平状况。

数字化转型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数字化转型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数字化转型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作者:仲玉维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3年第12期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

本期,我们继续在访谈栏目刊登“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对话首都部分区域相关负责人,深度挖掘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特色经验模式和优秀典型案例等内容。

长城脚下,雁栖湖畔,科学之城。

怀柔区位于北京东北部,是北京市生态涵养发展区和首都功能的重要承载区,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际会都和中国影都。

2022年,怀柔区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也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当前,怀柔科学城正进入建设和运营并重的重要阶段,全区教育布局加速优化调整,这对怀柔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期,我们围绕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及教育数字化转型等话题,对话北京市怀柔区教委主任徐志芳。

本刊编辑:北京市教育系统正在通过多方统筹推进、同向发力,着力回答好“教育强国建设,首都何为”这一重大时代命题。

请您谈一下,目前怀柔区在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徐志芳:怀柔教育在服务区域发展进程中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职责使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怀柔区仍要紧紧围绕“提升教育质量”这个核心,立足全区发展高度,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布局,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抓实“五育并举”,加快构建现代基础教育体系,培养和引进更多教育领军人才,进而满足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需求,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期盼。

2023年,怀柔区以实際行动将高质量发展主题贯穿基础教育各项工作中,全力夯实教育强国根基,以抓好区域教育质量提升为重点,助力教育强国北京方案落实;以抓好教育服务保障为怀柔科学城建设提供教育“硬支撑”,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截至目前,怀柔区共有基础教育学校120所。

怀柔区融合教育学校基本运行模式的研究

怀柔区融合教育学校基本运行模式的研究

怀柔区融合教育学校基本运行模式的研究发表时间:2019-01-07T14:02:16.517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7期作者:孙占新[导读]北京市怀柔区培智学校北京101400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我们特殊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目标,“办好特殊教育”,在教育发展方式上以推进融合教育为主。

怀柔区地处北京市的远郊,有自己的区域特点和文化背景,推进我区的融合教育持续向前发展,研究我区融合教育基本运行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怀柔区融合教育现状1.学生现状:怀柔区共有障碍学生160余人,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有81人,在普通学校普通班级接受同班就读的学生68人,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学生14人。

2.教师现状: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少,普通教育背景老师多,在特殊教育教科研方面空白。

涉及融合教育工作的中、小学教师476人,全部为普通教育专业背景。

3.区特殊教育实体分布情况:怀柔区有特殊教育学校一所,正在筹备的自闭症训练基地一所,和正在筹备中的学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两所,不太规范的资源教室18所。

2015年9月成立的怀柔区特殊教育支持中心,中心和特殊教育学校在一起,虽然有较完备的运行和管理制度,但缺少专业师资和人手,由特教学校的两名特教教师主持区融合教育工作。

“随班就读”要求普通学校接纳有特殊需要儿童,是融合教育在中国实践的独特方式,随着其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展,未来的普通学校都将发展成为融合学校,这就要求有一定数量规格和质量要求的既懂普通教育、又懂特殊教育的专业队伍来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了解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的个别差异和不同需求,并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实施所有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疏导与康复工作。

为推动我区的融合教育,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调研,特教中心确定了从下到上、全员参与、团队合作、共同实践的融合教育运行模式。

二、搭建怀柔区融合教育实施的基本模式(从下到上,全员参与)1.发现阶段:普通任课教师发现新案(指与普通学生差异较大),要及时进行个案观察(记录学生的问题行为特征)、家长访谈(记录学生身体病弱情况和家庭教养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城发展背景下的基础教育设施规划模式探讨——以《北京市怀柔区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为例杨春张朝晖【摘要】新城的快速发展在聚集外来人口的同时,也吸引了周边乡镇地区人口的迁移,致使城乡之间人口分布不均衡,并造成了新城内公共服务设施使用压力激增、而乡镇地区设施发展建设滞后的局面。

作为新城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基础教育设施同样受到了这些新变化的影响,产生了许多突出的问题。

由于新城发展带来了新的特点与新的要求,使既有的教育设施布局模式和配置标准难以完全适用于城乡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急需进行专门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以《北京市怀柔区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为例,系统梳理了新城城乡基础教育设施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就设施空间布局、配置标准等方面探讨了新城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城乡基础教育设施规划模式,介绍了为保证实施效果、解决实际问题所采取的规划编制方法以及重点内容,以期对时下新城建设的相关研究及规划编制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新城城乡统筹基础教育设施规划模式1.引言从2004版总体规划提出重点发展11个新城的战略至今,北京的新城建设已经经历了近10年时间,从实施效果来看,新城对于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发挥了一定的截流作用。

同时,由于新城开始承担中心城产业的转移任务,进一步带动了新城就业机会的增加,吸引了区县的农村人口向新城大量转移。

这两方面的人口迁移成为了新城地区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来源。

虽然新城发展势头强劲,人口增长迅速,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

由于投资建设存在体制性问题,新城原有的公共服务设施数量与水平本就相对滞后,随着外来人口和乡镇人口的大量涌入,现有公共设施的使用压力不断增大;而另一方面,新城以外的乡镇又因人口逐步减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动力逐步减弱,设施的水平始终难以提升,又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口的外迁,使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差距不断拉大。

作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之一,基础教育设施条件反映了新城的基本服务职能水平。

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新城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开始超负荷使用,而农村地区又由于人口的减少,生源数量持续走低,学校面临撤并,造成城乡教育两极分化。

因此,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是新城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规划作为平台,更应当以城乡统筹为立足点,合理布局教育设施,促进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本文以《北京市怀柔区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为例,对新城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基础教育设施规划布局模式进行探索,以期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所裨益。

2.新城快速发展背景下基础教育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北京市重点发展的11个新城之一,怀柔的常住人口从2004年至2010年增长约10万人,而新城地区的人口比例由2004年的57%上升至75%,其中外来人口及山区乡镇的转移人口占新城增长人口的近6成。

新城与乡镇人口分布不均(如图1)造成了城乡基础教育设施发展现状的极大差异,产生了许多现实问题。

2.1现有基础教育设施无法满足新城人口增长的需求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分布的影响,基础教育的需求伴随着外来人口及农村转移人口向新城地区集聚而不断增加,而由于新城的建设时序不能与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建设相吻合,导致了现有基础教育设施资源供不应求。

同时,由于优质的基础教育设施多数位于老城区,教育用地的扩张与校舍规模的扩大受到极大的限制,造成了现有基础教育设施多数超负荷使用。

尽管如此,持续增长的人口所造成的学位缺口仍在增大。

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相关标准,目前全区的基础教育学位需求约4.1万座,而全区各学校所提供的实际学位数为3.9万,其中还包含了部分民办学校所分担的学位数。

而现有的学位缺口中,学前教育阶段的学位缺口则占了主要部分。

由于公办幼儿园建设严重滞后,对于现有生源的服务能力不足,直接导致了城乡结合部出现的大量未在教育部门备案的非正规民办幼儿园,部分设施条件较差,幼儿教育及卫生、安全问题存在隐患,无法保证学前教育的服务水平。

2.2新城内外、城乡之间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新城地区与乡镇地区的人口规模差异造成了城乡基础教育资源的分配失衡,表现在城乡基础教育设施的办学规模、学生数量以及生均规模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图1 2004-2011年怀柔新城及各乡镇人口变化情况(来源:作者自绘)新城地区,尤其是老城区的学校普遍存在着班额超标的问题。

现状6所小学平均班额均超过40人,3所初中有2所平均班额超过40人,3所高中也有1所平均班额超过45人,对于部分优质校和重点学校则更是人满为患。

班额超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与活动的空间局促,也给日常教学和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制约了全区基础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

相比之下,乡镇现状小学及初中,40%的平均班额少于20人,甚至出现了不完全小学的现象,导致其学生在高年级阶段需转至其他学校就读。

由于学生数量少,长期以来乡镇地区的学校发展滞后,教育设施水平和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根本的提高。

由于就读学生数量的差异,加之教育设施用地供给条件的不一,城乡之间生均用地规模的差距也十分突出。

按照《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对现状全区各阶段各所基础教育设施的生均规模进行核算,结果显示,新城地区的各所学校普遍存在用地面积不足、生均规模不能达标的现象。

而相比之下,新城以外乡镇地区的多数学校不仅能够满足指标的上限要求,部分生均用地面积甚至高于基本标准的数倍以上。

以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中心小学为例,2012年该校生均用地面积为52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为30.8平方米,而《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中对于小学的生均用地面积及生均建筑面积的配置标准分别为12.76-14.2平方米/人、10.08-11.03平方米/人,该校在两项指标上均超出3倍以上。

类似的现象在各乡镇的基础教育设施上均有所体现。

除办学规模及生均面积以外,在设施质量、教师数量以及学生活动场地条件等方面均能明显反映出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

2.3乡镇地区教育设施布局对于学生方便就学等方面考虑不足乡镇人口因向新城转移而逐渐减少,直接导致乡镇地区学校的生源数量持续下降,因而各乡镇普遍采用了在乡镇中心区集中设立包含幼儿园、小学及初中在内的基础教育设施的布局模式,以便于集中师资,提高教育设施利用效率。

但由于乡镇地区的农村居民点数量多又相对分散,许多居民点距离乡镇中心区的距离又较远,导致了学生上下学十分不便。

尤其对于山区乡镇,交通问题尤其突出。

对于怀柔而言,全区89%的面积为山区,部分位于深山区的乡镇农村居民点距离镇中心区的交通距离在几十公里以上。

通过对全区14个乡镇的基础教育设施开展现场及问卷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问题,多数学生家长不得不采用联租车的方式来予以解决,而超载、超速现象时有发生,给学生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长期以来,保障就近入学是基础教育设施布局的基本原则,而既有教育设施的布局模式缺乏对于学生生活的综合考虑,在实际使用中必然带来诸多问题。

然而,对于人口逐步减少的乡镇叫地区,学生数量又难以达到教育部门新建学校的条件,在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2.4民办教育设施发展未能得到科学的引导,缺乏统一的规范管理近年来,随着教育经费的不断投入,新城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相比于快速增长的就学需求,公办教育设施建设仍然滞后许多。

需求的不断增加促使新城及乡镇地区陆续出现了许多民办教育设施。

通过调研了解到,这类设施的办学水平参差不齐,新城内部优于新城边缘地区,后者往往为了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设施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如图2)。

尽管如此,民办教育设施的存在还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城基础教育设施的使用压力,对于区域的教育格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当前教育部门对于民办教育设施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在管理上也较少提供引导和帮助,民办教育的积极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图2 部分乡镇民办幼儿园设施现状3.新城发展背景下的城乡基础教育设施规划模式探索新城的快速发展作为动因,给城乡基础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变化与要求,需要通过规划来合理安排城乡基础教育设施的空间布局,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北京市怀柔区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充分结合了怀柔新城规划实施以来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具体特点,对新城发展背景下的城乡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的布局模式、配置标准以及建设要求做出了探索和思考。

同时为了更好的指导实施,规划在编制方式及与既有规划的关系协调上也进行了一些研究。

3.1依据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特点,面向城乡分别制定基础教育设施布局模式针对新城地区人口集中,而乡镇地区村庄居民点多而分散,且人口逐渐减少的特点,对城乡分别采用不同的设施布局模式。

3.1.1新城地区——统筹兼顾周边乡镇的教育需求新城地区包含了规划的集中城市建设区及其周边乡镇地区,后者往往是外来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也是未来新城发展带动的重要区域,因而在这一地区进行基础教育设施布局时,不仅需要依据规划人口在各片区、组团内按照配置标准安排教育设施(如图3),在设施规模上还应当同步考虑周边乡镇地区学生的就学需求,尤其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从而保证了整个新城及周边地区能够平等享有教育资源。

3.1.2乡镇地区——相对集中与适度分散相结合对于距离新城较远的北部山区各乡镇,由于居民点分散且交通联系不便,规划按照不同教育阶段的需求采用了相对集中与适度分散相结合的规划模式。

对于学前教育而言,儿童必须由家长接送,因而在布局时采用了“中心园为主,村级园为辅,民办园补充” 的布局结构,即在乡镇中心区设置寄宿制中心幼儿园的同时,结合地形、交通条件及人口分布特点,选取部分规划保留型村庄设置村级幼儿园,而小型村庄及迁建型村庄不设置幼儿园。

对于设施条件较好的民办幼儿园予以保留,由教育部门进行监督和指导。

这样的布局方式(如图4)能够保证各村庄居民点的学生在半小时内可以乘车到达最近的幼儿园。

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规划将这一阶段的小学及初中设施集中安排在乡镇中心区,并设置为寄宿制。

同时,规划保留了全部的现状村级小学,方便了部分地形狭长乡镇的学生能够就近入学。

而高中阶段由于招生方式的原因,乡镇地区的高中就学需求统一在新城内解决。

图4 乡镇地区学前教育设施模式及布局规划图(图纸来源:《北京市怀柔区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图3 新城地区基础教育设布局规划图(图纸来源:《北京市怀柔区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3.2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设施配置标准在规划配置标准方面,目前用做规划依据的《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及《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所规定的服务半径、办学规模、班额控制以及生均规模等内容,通常适用于城市地区,对于农村地区而言,部分指标并不完全适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