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副产物的抗氧化能力、酚类及大豆异黄酮的研究
Tan Seok Tyug a, K. Nagendra Prasad a, Amin Ismail a,b,*
摘要:
这篇文章旨在确定大豆副产品一般成分及其抗氧化能力,总酚含量,异黄酮和自由酚类化合物。

与B级豆浆粉(GBSP)和大豆壳粉(SHP)相比,A级豆浆粉(GASP)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较高。

据报道,大豆壳中的灰分,水分与总膳食纤维含量最高,而GBSP脂肪含量最高。

据β-胡萝卜素脱色法推测出的几种物质的抗氧化能力顺序为SHP≈GBSP>GASP, Trolox等效抗氧化能力顺序为GASP≈GBSP>SHP,铁还原抗氧化能力顺序为GASP>GBSP>SHP。

实验测定出总酚含量在
62.44-103.86毫克GAE/100克湿重范围,并且以自由形式存在的主要酚类化合物为阿魏酸,香草酸和没食子酸。

利用酸水解能够增加所有大豆样品中提取出异黄酮的总量。

1、前言
抗氧化剂是加入到油脂或含油食物中后,可以通过延缓油脂氧化延长其货架期的化合物。

人造抗氧化剂,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在食品中的使用受到限制,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癌症(Namiki, 1990)。

因此,近年来从加工副产物中提取天然抗氧化剂的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它的吸引力在于其低廉的成本,以及广泛地原料来源,如外皮擦伤的原料等(Kong, Amin, Tan, & Rajab, 2010)。

副产物中的有益成分来源于多种多样的酚类化合物(Amin & Mukhrizah, 2006)。

这些酚类化合物包括酚酸、花青素、黄酮类化合物以及氢化桂皮酸衍生物。

大豆(Glycine max L.)是世界范围内消费最广的豆类食品,年均产量200万吨(FAO, 2006)。

在亚洲国家,大豆被加工成各种产品,如豆浆粉,豆浆,豆腐,酱油,豆粉,豆油和豆豉。

通常,大豆加工成豆浆粉主要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首先,将大豆浸泡在水中以去除不适合食用的大豆皮。

然而,这可能引出了大豆加工行业的主要处理问题,因为大皮壳约占整个大豆的8%
(Mateos-Aparicio, Redondo Cuenca, Villanueva-Suarez, & Zapata-Revilla, 2008)。

大豆去皮后,将其烘干、研磨、过筛然后成浆煮熟。

最后,将熟浆真空干燥即获得了A级豆浆粉。

在正常情况下,在A级豆浆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将被丢弃或用作动物饲料。

然而,在马来西亚,废物被加工成质量第一级的粉末,称为B级豆浆粉(GBSP)。

以前的研究说明,大豆中富含大豆异黄酮和酚类化合物。

大豆中含有的异黄酮主要为染料木苷和大豆苷,而主要的酚类化合物为丁香酸,绿原酸,没食子,阿魏酸(Kim et al., 2006)。

迄今为止,几乎没有研究是从大豆副产物的的一般成分,抗氧化能力,酚类化合物和异黄酮物质的角度进行的。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大豆副产品的潜在利用进行探索并希望将其发展为营养保健品的配方成分。

2、材料和方法
2.1. 化学药品
分析纯和高效液相色谱级的溶剂,购买于Fisher Scientific (Loughborough, UK);
高效液相色谱级 (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绿原酸,丁香酸,阿魏酸,香荚兰酸,没食子酸);总
膳食纤维检测试剂盒,β-胡萝卜素,亚油酸,吐温20,二丁基羟基甲苯(BHT),Trolox,过硫酸钾,碳酸钠(Na2CO3),亚硝酸钠(NaNO2),六水合氯化铝(AlCl3∙6H2O),氢氧化钠(NaOH),购买于Sigma Chemical Co (St. Louis, MO, USA)。

2 ,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 购买于Merck (Darmstadt, Germany)。

2.2. 样品的制备
A级豆浆粉(GASP),B级豆浆粉(GBSP) 和大豆壳粉由Brilliant Point Sdn. Bhd, Kuala Lumpur, Malaysia提供。

大豆壳用湿性搅拌机研磨成细小颗粒(MX-291 N, National, Osaka, Japan)。

The ground soy husk was then passed through a 0.05 lm sieve, and the filtrate obtained was considered soy husk powder (SHP). 经研磨的大豆壳接着经过0.05μm的筛,过筛的粉末就是大豆壳粉(SHP)。

2.3. 近似分析
实验利用AOAC(1990)标准来衡量GASP、GBSP和SHP的水分和灰分含量,利用西格玛化工有
限公司(St. Louis, MO, USA)商业化检测试剂盒分析总膳食纤维,利用Clegg Anthrone法(Clegg, 1955)测定有效总糖含量,利用索氏提取和凯氏定氮法分别测定样品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Tee, Rajam, Young, Khor, & Zakiyah, 1996)。

2.4.萃取物的准备
大豆粉是用70%(v/v)乙醇以1:25(g/v)的比率提取的,并在轨道摇床上(Unimax 1010, Heidolph Instruments GmbH & Co. KG, Germany)上以200rpm的在50℃下震荡2小时。

提取之后,用将混合物用Whatman542号滤纸过滤纸,通过滤纸的部分在-20℃下保存用于分析。

2.5. 总酚含量的测定(TPC)
总酚含量测定用的是Velioglu, Mazza, Gao, and Oomah (1998)的方法,并对其方法稍作修改。

首先,向0.2 ml样品提取液中加入约1.5 ml Folin–Ciocalteau试剂,并可以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放置5分钟。

然后,向混合物中加入1.5ml碳酸钠溶液(0.566 M),并在室温下放置90分钟。

最后用分光光度计在725nm对其进行吸光度测量(Anthelie Junior Advanced 5 nm, Prim, SECOMAM, France),结果分别表示为每100克湿重没食子酸的当量。

2.6. 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2.6.1.三价铁还原(FRAP)的抗氧化能力分析方法
抗氧化能力降低的铁(FRAP还原)法估计根据本些应变(1996年)所描述的方法略有修改。

首先,新鲜FRAP还原试剂混合,制备了40毫米盐酸2.5毫升,20毫米和25 FeCl3溶液的醋酸缓冲液0.3米(pH值3.6)2.5 10毫米TPTZ溶液。

后来,50个样品溶液会,150会水和1.5 FRAP还原试剂毫升不一。

吸光度在593 nm处读取使用分光光度计后4分钟。

硫酸亚铁与从200-1000莫耳浓度(FeSO4_7H2O)被用来绘制标准曲线,并在10 LG电子/ ml浓度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

结果表示为lmol铁(II)/ 100克湿重。

2.6.2. Trolox当量抗氧化能力试验(TEAC)
Trolox当量抗氧化能力试验(TEAC)通过ABTS自由基阳离子的清除来检测抗氧化剂的抗氧化剂能力。

该实验运用了Li, Wong, Cheng, and Chen (2008)所描述的ABTS+自由基清除法并对其进行了微小改动。

简而言之,ABTS+阳离子自由基产生是由7mmol/L的ABTS和2.45mmol/L过硫酸钾反应得到的。

反应混合物应在室温、避光环境下存放16小时。

由此得到的ABTS+溶液用70%乙醇稀释至734nm下的吸光值为0.700 ± 0.050待用。

对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以形成对空白吸光值20-80%的抑制(要求稀释约50倍)。

将约50μl稀释后样品与1.9ml稀释的ABTS+溶液混合。

反应6分钟后,吸光值直接在734nm下读取。

浓度在200-1000 mM之间的Trolox溶液为标准溶液,100 μg/ml的抗坏血酸作为阳性对照。

结果表示为每100g湿重下Trolox的摩尔量。

2.6.
3. β-胡萝卜素脱色法
β-胡萝卜素脱色法是根据Amin and Tan (2002)所描述的方法进行应用的。

将约1ml β-胡萝卜素溶液溶解于0.2mg/ml的氯仿,并且用移液管移液50ml至圆底烧瓶,烧瓶中事先装有
0.02ml0.2%的亚油酸和100ml0.2%的Tween 20。

将混合物用旋转蒸发器在40℃下蒸发10分钟以去除氯仿。

加入约100ml的蒸馏水,剧烈晃动该混合物使其形成乳状液。

用移液管从该乳状液中吸取5ml至不同的试管,试管中装有0.2ml 1mg/ml的样品,样品是用70%乙醇溶解的。

将所有的试管涡旋振荡1分钟后,放入45℃水浴中水浴2小时。

初始时间(t=0)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的吸光值,空白组为没有加入β-胡萝卜素的乳状液。

用10mg/ml的抗坏血酸作为标准,70%的乙醇作为对照。

每20分钟测量一次。

根据β-胡萝卜素的脱色程度判断样品的抗氧化活性(AA),判断公式如下:
其中A0和A0分别表示初始时间样品组和对照组的吸光值,而A t和A t表示t =120分钟时样品组和对照组的吸光值。

2.7.大豆异黄酮总含量的测定
在本实验中,大豆提取物中大豆异黄酮总含量由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元含量的总和来表示。

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含量的测定是根据Penalvo, Nurmi, and Adlercreutz (2004)所描述的方法进行的。

并将酸水解豆粉中的异黄酮含量与未水解豆粉中的含量做比较。

2.8. 大豆异黄酮的提取
2.8.1.未水解提取物的制备
首先,将1g样品粉末加入到25ml 70%(v/v)乙醇溶液中。

剧烈摇晃2分钟后在2140g下将该混合物离心2分钟。

10分钟后,将上清液通过Whatman No. 4和0.22μm的滤纸(Millipore, USA)进行过滤,然后将其注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2.8.2.酸水解提取物的制备
将1g样品粉末加入到25ml 1m的酸化乙醇溶液中。

将混合物剧烈摇晃2分钟。

然后将混合物在2140g下离心10分钟。

10分钟后,将上清液通过Whatman No. 4和0.22μm的滤纸(Millipore, USA)进行过滤,然后将其注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2.8.
3. 色谱条件
色谱条件是根据Hasnah, Amin, Azrina, Suzana, and Loh (2009)的描述制定的。

本实验中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1100, Palo Alto, CA, USA)使用了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

反相C18色谱柱(Nova-Pak, 150⨯4 mm, 5μm)来自Waters (Milford, MA, USA)。

等度流动相为乙腈-水混合液 (33:67, v/v),流动速度为0.8 ml/min。

将20μl样本提取物色谱柱,温度设置为室温(2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由DAD在200–400 nm下进行监测,大豆异黄酮在250nm下进行监测。

2.9. 酚类自由基化合物的鉴别
2.9.1. 酚类自由基化合物的提取
简言之,将1gGASP,GBSP和SHP加入25ml 70%乙醇中。

混合物在50℃轨道摇床上放置一夜以便从样品中提取酚类自由基化合物。

提出上清液,通过0.22μm聚四氟乙烯过滤器后将其注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系统中。

2.9.2. 色谱条件
大豆中单独的酚类自由基化合物的提取可采用由He and Xia (2007)描述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法。

分离时采用的是反相C18色谱柱(250⨯4 mm,I.D. 5μm, Merck, Darmstadt, Germany)。

用0.5%(v/v)的醋酸溶液(溶剂A)和100%甲醇(溶剂B)以0.6ml/min的恒定流速对样品进行梯度洗脱。

线性梯度模型设置如下:开始时100%A和0%B,20-25分钟时10%A和90%B,30分钟后恢复到100%A和0%B。

将20μl样本提取物色谱柱,温度设置为室温(2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由DAD在200–600 nm下进行监测,酚类在280nm下进行监测。

2.9.
3. 标准曲线的绘制
各类酚类化合物(丁香酸,绿原酸,五倍子,没食子,阿魏酸)及异黄酮(染料木素和大豆甙元)的标准溶液均溶解于70%乙醇(v/v)。

酚类化合物的校准曲线在20至100lg/ml的五个不同浓度下绘出,染料木素和大豆甙元的校准曲线在0–150μm下绘出。

2.10. 数据分析
结果的分析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的版本16)。

三组平行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SD)。

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Tukey测试用来确定平均差异。

运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来评价酚类化合物和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

p值小于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和讨论
正如许多研究报告表明,副产物中含有很多有益健康的成分一样,对于多种行业,副产物回收都是至关重要的(Amin & Mukhrizah, 2006; Kong et al., 2009)。

例如,豆奶生产中获得的副产物大豆壳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膳食纤维的极好来源(Cole et al., 1999)。

据我们所知,膳食纤维有助于减轻便秘和预防结肠癌。

因此,豆浆加工后大豆壳的再利用将十分有益。

3.1. 近似成分分析
尽管对大豆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对豆奶产业中副产物的回收利用仍然较缺乏。

因此,Malaysian Food Composition Database 报道了GASP和GBSP与生大豆大致成分的比较(Tee, Mohd Ismail, Mohd Nasir, & Idris, 1997)。

GASP,GBSP中可溶性多糖,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和膳食纤维的总量如表1所示。

其中SHP中可溶性多糖总量在11.50 ± 1.98% 之间,GASP 中含量为32.79 ± 0.25% 。

GASP的蛋白质含量最高(22.39 ± 0.34%),其次为GBSP (20.63 ± 0.34%) 和SHP (4.72 ± 0.45%)。

另一方面,在集中检测样品中GBSP的脂肪含量最高(2.82 ± 0.14%) 。

据报道,SHP的灰分、水分和总膳食纤维含量最高,其含量分别为4.21 ± 0.02%, 9.95 ± 0.04%和74.41 ± 0.19%。

一种单向方差统计分析显示,所有测试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 < 0.05)。

换言之, GASP中糖类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

相比之下, SHP中灰分、水分和总膳食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另两者,GBSP中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另两者。

本实验中所用的豆奶粉与报道过的生大豆相比,具有较低的粗脂肪和蛋白含量,但具有较高
的纤维含量,碳水化合物和灰分含量与生大豆相似。

Riaz (2006)报道说,干大豆皮中含有约8%水分,86%碳水化合物,9%蛋白质,4%的灰分,1%脂肪。

另据报道,大豆壳中纤维含量为76%(Anonymous, 1987),这与我们的结果是一致的。

本实验中测定的SHP中灰分,水分和脂肪含量与报道中的相似,但碳水化合物含量较报道中的偏低。

这也许可能是因为Riaz (2006)的报道中,
碳水化合物总量包括了可溶及不可溶(纤维)碳水化合物。

灰分含量是食物中的矿物质总含量的指标(Hasnah et al., 2009)。

在研究表明,豆浆加工过程中去除大豆壳导致了矿物质和纤维的重大损失。

近似成分的差异可以归因于许多因素,包括农艺措施,基因型和大豆生长的位置。

Boydak,Alpaslan,Hayta,Gercek和Simsek(2002)发现,农艺措施,如行距和灌水,能影响蛋白质含量与大豆脂肪酸组成。

Bhardwaj, Hamama, Rangappa, Joshi, and Sapra (2007)进行的最近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基因型和生长地点有可能分别对大豆
蛋白豆奶和豆腐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影响。

表1:A级豆浆粉(GASP),B级豆浆粉(GBSP),大豆壳粉(SHP)的近似成分
同一行的不同字母表示p < 0.05下的显著性差异
A A级豆浆粉
B B级豆浆粉.
C大豆壳粉
D 转换因子 (5.71).
3.2. 总酚含量 (TPC)
酚类化合物对Folin–Ciocalteau (FC)试剂的还原能力可以用比色法来测定。

在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GBSP对FC试剂的还原能力最强。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还原剂如抗坏血酸和还原糖的存在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干扰,因为这些化合物也能够还原FC试剂。

几种提取物中,GBSP具有最高的TPC值(103.86 ± 5.29mg GAE/100g湿重),其次是GASP(96.31 ± 3.06mg GAE/100g湿重)
和SHP(62.44 ± 3.65mg GAE/100g湿重)。

统计学意义上,SHP的TPC显著低于GASP和GBSP。

另一方面, GASP和GBSP的TPC没有观察到显著差异。

换句话说,GASP和GBSP含有相同的总酚含量。

3.3. 抗氧化能力
不同的抗氧化成分的作用机制可能不同,因此,单靠一种方法不能用来全面评估食品的抗氧
化能力(Pellegrini et al., 2003)。

出于这个原因,实验中应用三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方法来测定样品的抗氧化能力。

3.3.1.三价铁还原抗氧化能力试验
GASP比抗坏血酸[648.22 ± 36.99μmol铁(II)/ 100g湿重]有更高的三价铁还原值[825.71 ± 70.18 μmol铁(II)/ 100g湿重]。

GBSP的三价铁还原值与抗坏血酸没有显着差异,这表明GBSP 与抗坏血酸有相近的还原能力。

Xu和Chang (2009)报告,三种不同品种的生豆浆的三价铁还原值(FRAP value)在640-1160μmol铁(II)/ 100g豆浆范围内。

相较于以前的研究,GASP和GBSP的三价铁还原值范围有所下降。

该实验通过对抗氧化剂,即氧化还原比色反应中的还原剂进行处理来实现单电子转移(Prior, Wu, & Schaich, 2005)。

换句话说,它可以测定出抗氧化剂将一个电子转给FRAP还原剂的趋势。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进行试验的几种提取物中,GASP转移电子的趋势最强。

3.3.2. TEAC的检测
在TEAC的试验中,抗氧化剂作为供氢者来终止氧化过程(Tachakittirungrod & Okonogi, 2006)。

这清楚地表明,抗坏血酸更容易献出氢原子给ABTS阳离子自由基,从而使几种提取物中产生了最高的清除活性(1866.9 ± 17.1 μmol Trolox/100g湿重)。

GASP和GBSP有相近的清除能力。

另一方面,在研究的几种提取物中,SHP(631.90 ± 6.24 μmol Trolox/100g湿重)作为供氢体的趋势最低。

豆浆粉和大豆壳粉的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在之前的研究中还没有很好的记载。

然而,与Fernandez-Orozco et al. (2007)所报道的生大豆的原料的TEAC值(6303 μmol/100 g干物质)相比,GASP,GBSP和SHP清除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能力较弱。

这种现象表明,大豆加工成豆浆的过程可能导致抗氧化成分的损失。

3.3.3. β-胡萝卜素脱色试验
β-胡萝卜素脱色试验用来测试提取物中和自由基的能力。

图1表示大豆粉提取物,对照组和标准组的降解率。

由于β-胡萝卜素和亚油酸的氧化,空白样品的吸光值有所降低。

如图所示,所有大豆提取物与抗坏血酸相比,都具有较高的降解率,其中SHP降解得最快,其次是GBSP和GASP 提取物。

上述结果也可由各自的抗氧化活性(表2)来支持,其中SHP提取物的值最高(62.74 ±
2.33%),而GASP的值最低(52.32 ±
3.76%)。

在已取得结果的基础上,说明了SHP提取物的自由基消除能力最强。

尽管SHP提取物的抗氧化值最高,但是SHP和GBSP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在p < 0.05并无显著差异。

图1:运用β-胡萝卜素脱色法测得的浓度为1mg/ml大豆粉及抗坏血酸降解率的吸光值表2
A级豆浆粉,B级豆浆粉和大豆壳粉的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
表2:A级豆浆粉、B级豆浆粉和大豆壳粉中的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
同一行的不同字母表示p < 0.05下的显著性差异
A 总酚含量(mg GAE/100 g湿重)
B 三价铁还原率(μmol Fe(II)/100 g湿重)
C Trolox当量抗氧化能力(μmol Trolox/100 g 湿重)
D β-胡萝卜素脱色%.
3.3.
4. FRAP, TEAC and β-胡萝卜素脱色法的比较
本试验中采用的三种抗氧化检测法可由其适用的亲水性和亲脂特性来区别。

FRAP测试仅适用于水溶性抗氧化剂(亲水抗氧化剂),而β-胡萝卜素脱色法适用于测定脂溶性抗氧化剂(亲脂性抗氧化剂)。

TEAC比亲水性和亲油性抗氧化剂都有优势,因为它既能溶于水相又能溶于油相(Apak et al., 2007))。

FRAP法,TEAC法和β-胡萝卜素脱色法获得的评估顺序表明,GASP和SHP分别含有较高含量的水溶性和脂溶性的抗氧化物质。

对抗氧化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表明FRAP 和TEAC试验的数据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然而β-胡萝卜素脱色法和TEAC法的结果没有观察到相关性。

这两个统计结果表明,亲水的和非亲脂性抗氧化剂是TEAC发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3.4. 大豆异黄酮总量
Naim, Gestetner, and Zilkah (1974)报道了大豆和非发酵豆制品(如大豆蛋白和豆奶衍生物)中异黄酮苷的存在形式。

由于人体消化系统只能够吸收苷配基,所以关于将配糖体转化成苷配基的研究已经在大力广泛开展。

在已使用的方法中,使用弱酸水解被证明是将配糖体彻底水解成相应糖苷的最佳方法(Penalvo et al., 2004)。

因此,本实验中对样品进行了弱酸处理。

大豆提取物中未水解的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含量如图2a所示。

GASP提取物中大豆黄酮含量(3.13 ± 0.15mg/100g湿重)显著高于GBSP和SHP提取物,SHP提取物中的大豆异黄酮含量最少,测量值为1.17 ± 0.03mg大豆异黄酮/100克各自样品湿重,另外在SHP中没有发现异黄酮。

向萃取剂中另外加入的1M的酸有助于从大豆提取物中提取大豆异黄酮和染料木素。

如图2b所示,加酸水解后,SHP中萃取出的大豆黄酮含量明显提升(19.02 ± 0.39mg/100g湿重)。

与GBSP提取物相比,GASP萃取物中有更高的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含量。

然而,单向方差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差异并不显着,这说明酸水解的GASP和GBSP中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含量几乎相同。

与Hutabarat, Greenfield, and Mulholland (2001)的实验结果相比,本实验得到的未进行水解和进行了酸水解的提取物中豆浆粉中自由的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含量均较低。

豆浆粉之间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含量的不同可以归因于大豆的不同种类,大豆粉的生产技术和用于分析豆浆粉中异黄酮含量的不同程序的豆浆粉和分析方法的差异品种(Hutabarat et al., 2001; Hasnah et al., 2009)。

经过酸水解的大豆粉中异黄酮总含量比未经水解的要高。

这反映出酸性条件有利于为苷元向糖苷的转换,这种转换使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含量水平显着增加。

对于大豆皮,两种条件下都没有检测到染料木素的存在,但在水解之后,其大豆黄酮含量有一个显著的增加。

因此,可以推测出弱酸处理有利于大豆异黄酮从大豆壳的纤维中释放出来,可使大豆异黄酮含量显著增加。

图2a:未经水解处理样品中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含量。

不同字母表示在P<0.05时差异显著。

图2b:经酸化水解处理样品中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含量。

不同字母表示在P<0.05时差异显著。

表3:A级豆浆粉(GASP)、B级豆浆粉(GBSP)和大豆壳粉(SHP)中各自自由酚的组成
同一行的不同字母表示p < 0.05下的显著性差异
3.5. 酚类化合物分析
表3清楚地表明,阿魏酸是所有提取物中以自由形式存在的最主要的酚类化合物。

几种提取物中,GASP中的绿原酸含量最高(32.16 ± 0.05mg/100g湿重),而GBSP中香荚兰酸含量(235.76 ± 0.02mg/100g湿重)和阿魏酸含量(310.84 ± 0.01mg/100g湿重)最高。

SHP中丁香酸和没食子酸含量最高。

在p<0.05水平下,自由酚类化合物在几种提取物中的含量皆有显著差别。

Kim et al. (2006)报道说,大豆中含有绿原酸,阿魏酸,丁香酸,没食子酸和香荚兰酸。

由大豆加工成的豆浆粉中这些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应该也很大。

与GASP和HBSP相比,没食子酸和丁香酸主要存在于大豆壳中,因此大豆皮的去除损失了宝贵的自由形式酚类化合物。

3.6.各种酚类化合物,大豆异黄酮,TPC与抗氧化能力的关系
样品的抗氧化能力(三价铁还原率、 Trolox抗氧化当量、β-胡萝卜素脱色程度)与各种自由酚类化合物、大豆异黄酮的关系在表4中进行了统计分析及描述。

三价铁还原率与香荚兰酸(r = 0.924),阿魏酸(r = 0.926),绿原酸(r = 0.865),大豆甙原(r = 0.936)和染料木素(r = 0.849 )的含量成强烈的正相关(p<0.01)。

此外,FRAP的实验结果也与绿原酸(r = 0.984,p<0.01),大豆甙原(r = 0.951,p<0.01)和染料木素(r = 0.975,p<0.01)含量成强烈的正相关。

另一方面,β-胡萝卜素脱色法的结果与绿原酸(r =-0.775)和染料木素(r =-0.796)含量表现成负相关(p<0.05)。

所有的自由酚类化合物和异黄酮量均与总酚含量(TPC)密切相关(P <0.01)。

香荚兰酸(r = 0.972),阿魏酸(r = 0.973)和大豆黄酮(r = 0.921)含量均与总酚含量呈正相关。

此外,我们还对总酚含量和的抗氧化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测量。

结果表明总酚含量与FRAP的结果(r = 0.850)以及TEAC的结果(r = 0950)均呈强烈的正相关(p<0.01)。

FRAP试验测定出破坏链结构的力,TEAC试验测定出对ABTS自由基阳离子的清除能力,而β-胡萝卜素脱色法测定出中和自由基的能力。

根据Pearson相关性检验,可以明确看出阿魏酸,绿原酸,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是潜在的分子链破坏剂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剂。

绿原酸和染料木素的含量与表现出与β-胡萝卜素脱色法试验的结果呈负相关,这表明它中和自由基的能力很弱。

此外,目前的结果还表明,香荚兰酸,阿魏酸,绿原酸,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都会增大总酚含量。

换句话说,它们都对FC试剂有强还原能力。

FRAP试验及TEAC试验的检测结果呈高度的正相关(r = 0.916,p<0.01),说明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评价大豆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

这个关系与Moon, Lee, Lee, and Trakoontivakorn (2002)报道中由豆酱获得的结论相符合。

TEAC法和β-胡萝卜素脱色法获得的结果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的相关性,而FRAP试验和β-胡萝卜素脱色法获得的结果间却呈明显的缓和的负相关(r =-0.686,
p<0.05)。

表4:各种酚类化合物,大豆异黄酮,TPC与抗氧化能力的关系
A 没食子酸;
B 香荚兰酸;
C 丁香酸;
D 阿魏酸;
E 绿原酸;
F 大豆甙元;
G 染料木素;H 总酚含量;I 三价铁还原能力;J Trolox抗氧化当量;
K β-胡萝卜素脱色程度
4.结论
尽管B级豆浆粉和大豆壳粉是由大豆加工中的副产品中获得的,但目前的研究显示,这些粉末与A级豆浆粉具有相似的抗氧化能力。

这项研究还显示,B级豆浆粉与A级豆浆粉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相近。

此外,该实验还证明了大豆副产品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

因此,未来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大豆副产物开发成为有益健康的营养食品。

鸣谢
我们要鸣谢Brilliant Point Sdn. Bhd, Kuala Lumpur, Malaysia为本研究慷慨提供样品。

我们也要感谢来自营养和饮食部门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Amin, I., & Tan, S. H. (2002).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selected seaweeds. Malaysian Journal of Nutrition, 8, 167–177.
Amin, I., & Mukhrizah, O. (2006).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methanolic and water extracts prepared from food-processing by-products.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86, 778–784.
Anonymous (1987). Soy protein products: Characteristic, nutritional aspect and utilization. Washington, DC: Soy Protein Council.
AOAC (1990). Official methods of analysis (16th ed.). Gaithersburg, MD: AOAC International.
Apak, S., Guclu, K., Demirata, B., Ozyurek, M., Celik, S. E., Bektas_og˘lu, B., et al.
(2007).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various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assays applied tophenolic compounds with the CUPRAC assay. Molecules, 12, 1496–1547.
Benzie, I. F. F., & Strain, J. J. (1996). The 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 as a measure of antioxidant power, the FRAP assay.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239, 70–76. Bhardwaj, H. L., Hamama, A. A., Rangappa, M., Joshi, J. M., & Sapra, V. T. (2007). Mineral composition of toufu made from twelve soybean genotypes grown at three locations in USA. World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3(2), 140–144.
Boydak, E., Alpaslan, M., Hayta, M., Gercek, S., & Simsek, M. (2002). Seed composition of soybeans grown in Harran region of Turkey as affected by row spacing and irrigatio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50, 4718–4720.
Clegg, K. M. (1955).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nthrone reagent to the estimation of starch in cereals.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7, 40–44.
Cole, J. T., Fahey, G. C., Merchen, N. R., Jr., Patil, A. R., Murray, S. M., Hussein,
H. S., et al. (1999). Soybean hulls as a dietary fiber source for dogs. Journal of Anim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