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s-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和人类的工业暴露研究表明,PCBs 、PCDDs/PCDFs致癌;
POPs具有干扰内分泌的能力 ,为内分泌干扰物质; 1997 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 TCDD 是最毒的二恶英,是世界上 头号致癌物质;
27
人体摄入POPs总量
(mg/person/d of DDT,HCH, aldrin, dieldrin, heptachlor, heptachlor , HCB, PCB etc.)
地球与环境科学导论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全球环境问题
主讲:郑刘根/王宁
2013年11月27日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2
POPs定义
POPs特性和危害
POPs公约(《斯德哥尔摩公约》)
POPs的科学问题
3
POPs 的定义
6
POPs的特性
7
持久性(Persistent)
水中的半衰期> 2个月
土壤中的半衰期 > 6个月 沉积物中的半衰期 > 6个月; 该化学品具有其它高度持久性

8
POPs相关环境参数


LD50: Lethal Dose, 半数致死剂量,指毒物引起一群受试 生物的半数死亡所需的毒物剂量,急性毒性参数。 BCF/BAF: Bioconcerntration Factor/Bioaccumulation Factor,生物富集因子/生物积累因子,生物从周围 环境(水、土壤、大气)富集/积累某种元素或难降 解的物质,这种元素或物质在有机体内浓度与周围 环境中浓度的比例就是生物富集因子/积累因子。
4
与POPs相关的概念
PTSs: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持久性有毒化学物 质; PBTs:Persistent Bioaccumulative Toxic substances,持久 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物质;
PBTs和PTSs概念更广泛,包括重金属或金属有机物质。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 是指具有以下特性的有机污染物: 环境持久性:在大气、水、土壤中半衰期较长, 不易分解 高脂溶性: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累积浓缩 并最终传递到人体 毒性:对人体和生态系统具有毒性危害 半挥发性:远距离传输,影响区域和全球环境
10
POPs的生物累积性
吸收(呼吸、皮肤、饮食) 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具有持久性,不易降解 以很慢的速度被排泄掉
通过周围媒介到生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达到
中毒浓度。
能在食物链中富集或累积,对有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
判断标准:在水生物种中的生物浓缩系数(BCF)或生物积累系数 (BAF)大于5000,或如无BCF和BAF数据,则log Kow值大于5。 BAF(BCF)> 5000 或 KOW > 105(104)
24
POPs 的毒性


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急性和慢性毒性: 肝、肾等脏器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 致癌、致畸、致突变等遗传毒性。
25
POPs的生态系统危害的一些例证
对化学品污染环境中成长的个体进行的研究以及 流行病学证据表明:

滴滴涕可导致食鱼鸟类的蛋壳变薄;
暴露在堆积的化学品混合物环境的鸟类、爬虫动
从热带地区迁移到寒冷地区,也就是从未使用过POPs的南北极 和高寒地区发现POPs存在的原因。因为在中纬度地区在温度较
高的夏季POPs易于挥发和迁移,而在温度较低的冬季POPs则
易于沉降下来,所以POPs在向高纬度迁移的过程中会有一系列 距离相对较短的跳跃过程,这种特性又被称为“蚱蜢跳效 应”(Grasshopper Effect)。此外,大气的稀释作用、洋流作用等 也会将POPs由释放源带到从未使用过POPs 的清洁地区. “蚱蜢跳”效应
31
POPs 毒性危害归纳(目前科学已确定的) 免疫紊乱(immune dysfunction)
All 12 POPs、HCH、most EDCs
内分泌干扰(endocrine disruption)
PCBs,DDT,PCDD/Fs , 有机锡,其他 EDCs
遗传和发育毒性(reproductive impairment)
9
POPs相关环境参数




KOW:Octano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表示化学物质在辛醇中浓度和在水中 浓度的比例。KOW越高,说明该物质越不易溶于水,越易 溶于有机溶剂和脂肪,即憎水、亲脂性。 KOA:Octanol-Air partition coefficient, 正辛醇-空气分配系数, 表示化学物质在辛醇中浓度和在空 气中浓度的比例。KOA越高,说明该物质蒸气压较低,越易 溶于有机溶剂中,而不易挥发到空气中。 KAW:Henry‘s Law constants, 亨利常数。 Half-life time: 半衰期, 某一元素或物质在环境中消耗(或降解)一半所 需要的时间。
在生物体或环境介质中降解为狄氏剂; 有毒,并有致癌作用,致命剂量为5克;
目前估计全球累积消费量~24万吨;
有72个国家禁止,10个国家限制生产和使用艾氏
剂。
35
氯丹(Chlordane )
产生于1945年,是广谱杀虫剂,广泛用于各类农作物, 包括蔬菜、小谷、玉米、马铃薯、以及水果和油、糖、麻 类作物;同时,氯丹广泛用于白蚁防治,用来保护森林、 木结构建筑、堤坝和地下电缆。
PCBs,DDT,HCH, PCDD/Fs ,有机汞等
神经行为失常( neural behavioural disorders)
PCBs、DDT、有机汞、有机铅等
致癌(carcinogenicity)
PCBs、PCDD/Fs , PAHs
六氯代苯(Hexachlorobenzene )
产生于1945年,用于处理种子,作为杀真菌剂,防治小 麦腥黑穗病。通常HCB还和其它灭菌剂特别是林丹 (0.5-1.0%)一起混合使用,还可作为木材防腐剂。 现在,HCB主要作为工业上生产五氯苯酚等其它氯化 物的中间体和副产物,同时也产生于有机氯物质不完 全燃烧的副产物。 土壤半衰期: 2.7-22.9年; 损害免疫和生殖系统; 目前在所有的食品种类中都发现有 HCB存在; 估计全球累积消费量100-200万吨; 有59个国家禁止,9个国家限制生产和使用 HCB。
虾体内则为 0.44*10-6
淤泥中的DDT含量 浓度为0.016*10-6
15
有机农药六六六在食物链中富集
土壤 pg/g <0.3 杂草 pg/g 360 牛奶 人体 pg/g脂肪 pg/g脂肪 9,000 230,000

在植物--动物--人的食物链中,有机农药六六六得到了很高 的富集.人体脂肪内富集的六六六浓度比杂草中六六六 浓度高1000倍左右
11
12
13
脂溶性农药的生物富集放大作用 生物介质 水体 浮游生物 虾 幼鳗 针鱼 鸬鹚 鸥鸟 DDT 浓度(ppm) 0.00005 0.04 0.16 0.28 2.07 26.4 75.5
14
DDT在体内积累到万分之五时就会引 起肝细胞坏死并损害神经系统
人吃动物
吃虾的动物体内又 把浓度提高10倍
POPs属于PBTs和PTSs所定义的物质中的一类,除具有 上述概念所界定的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等特征 外,还特别具有半挥发性而可远距离迁移特性。
5
PBTs
持久性 Persistence 生物累积性 Bioaccumulation 毒性 Toxicity
POPs
持久性 生物累积性 毒性 半挥发性 易于长距离大气输送和沉降 在释放源和远离源的地区都可以对环境和人类健康 造成不利影响
1993年,Wania 提出了全球分馏理论 即在POPs向南北两极的迁移过程中,它们在 不同的地理区域沉降下来
20
全球分馏的产生




多数POPs具有足够挥发性使之可以在平常的环 境温度下,在大气、水、土壤中蒸发和沉降(即循 环) 热带或亚热带的高温可以使POPs从地表挥发出来 高纬度的低温使POPs从大气沉降到土壤和水中 挥发性的强弱→在大气中停留时间的长短→ 污染 物随温度梯度(纬度梯度)沉降下来→全球分馏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后,人类社会为保护全球环境而采取 全球性减排行动的第三大国际公约。
30
斯德哥尔摩公约规定的12 类POPs
类别 物质 POPs 现 Stockholm 公约规定的12 种 POPs 未来可能被列入的 中文名 英文名 中文名 英文名 农药 DDT Hexachlorocyclohexane 滴滴涕 林丹 Aldrin Chlordecone 艾氏剂 十氯酮 Chorldane 氯丹 Dieldrin 狄氏剂 异狄氏剂 Endrin Heptachlor 七氯 六氯代苯 Hexachlorobenzene (HCB ) Mirex 灭蚁灵 Toxaphene 毒杀芬 PBBs 工业品 多氯联苯 PCBs 六溴联苯 PAHs PCDDs 非故意 二恶英 多环芳烃 PCDFs 副产物 呋喃 六氯代苯 HCB 多氯联苯 PCBs
33
二恶英(Dioxin)
主要排放来源:
A. 废物焚化炉,包括都市生活废物、危险性或医药 废物或下水污物的共同焚化炉;
B. 燃烧危险废物的水泥窑;
C. 应用元素氯或可生成元素氯的化学品作为漂白剂的 纸浆生产; D. 冶金工业中的热处理过程,铜、锌、铝、金属烧结
等;
34
艾氏剂(Aldrin )
产生于1949年,主要用于土壤害虫的防治,如白蚁、谷 物或稻米食根害虫、蝗虫等害虫。广泛用于玉米和马铃薯等 作物,也有效用于防治木材白蚁危害。
17
POPs在环境中的迁移
18
北半球POPs 的主要传播途径
洋流 空气轨迹 江河径流
USA Russia
பைடு நூலகம்
Canada
Greenland
Norway
55°N
19
POPs的全球迁移
全球分馏、蚱蜢跳
Global distillation,Grasshopper Effect
1974年,首次提出POPs可以以气态和气 溶胶的形式在大气中迁移,并趋向于在低温地 区冷凝(condense)
16
远距离传输潜力
因半挥发性,可以蒸气形式或者吸附在大气颗粒 物上通过大气运动远距离迁移到地球各地,空气 中的半衰期应大于2天,或蒸气压<1000pa。 因持久性,可通过河流、海洋水体或迁徙动物进 行远距离环境迁移。

这一特性使POPs传播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高山 和极地区都可监测到它们的存在。
22
POPs全球分馏、蚱蜢跳
23
POPs的基本危害途径归纳:

因具有半挥发性,能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通过所
谓的“全球分馏效应”或“蚱蜢跳效应”沉积到地球的偏
远极地地区,导致全球范围的污染传播;

因具有强亲脂憎水性,能在生物器官的脂肪组织内产生生 物积累,并沿食物链逐级放大,导致低浓度存在于大气、 水、土壤的POPs通过食物链对处于最高营养级的人类的健 康造成损害。
250 200 150 100 50 0 India Thai Viet Chi* Aust Jap USA Can* Ger*
28
斯德哥尔摩公约
29
国际努力
2001年5月22-23日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全权外交代表大会
包括中国在内的9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同签署了该公约 成为继1987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1992年签定的
物和哺乳动物,易死胎和夭折;

暴露在PCBs和化学品混合物环境中的水貂和北极 熊,生殖异常.
26
POPs人体健康毒害的一些例证

胎儿在发育期间持续暴露在含PCBs的环境中,有行为和发育的
缺陷 ,如日本米糠油事件及台湾 (宇城)和美国 (密歇根);

土耳其东南部发生的HCB食物中毒事件,导致直接和相关影响 范围的人90 %死于肝硬化和神经系统紊乱等症;
21
根据GoldbergE.D.最早提出的“全球蒸馏效应”,加拿大科
学家WaniaF.和MackayD.成功地解释了POPs从热温带地区向寒冷
地区迁移的现象。从全球来看,由于温度的差异,地球就像一 个蒸馏装臵——在低、中纬度地区,由于温度相对高,POPs挥
发进入到大气;在寒冷地区,POPs沉降下来,最终导致POP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